“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的故都指哪里

tr334562022-10-04 11:39:543条回答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的故都指哪里
历史高手快告诉我: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里的“故都”指那里?是今何处?
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这说明了什么?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3条回复
mwhd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故都 应该是 指北宋的首都 开封
东南财赋 南宋时 ,南方的经济超越北方,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1年前
guancui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临安
1年前
lx62451756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说明宋代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年前

相关推荐

英语翻译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
英语翻译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wwt81年前2
翼fei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文: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译文:
王羲之已经有了良好的名声,朝廷公卿都欣赏他的才能,屡次任命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王羲之都不愿意担任(这些职务).又任命他为护军将军,他又推辞不接,扬州刺史史殷浩平时很器重喜欢他,劝他接受任命,就写信给王羲之说:“大家都认为,从你的做官与否,足可以看出国家的政治是兴盛还是衰败.哪里可以拿一个朝廷的存亡,一定要去服从您悠闲的生活志趣呢?(朝廷存亡是大事,优游于山林的乐趣是否可以让一让了?)希望从您开始,慢慢挽回大家的心.(王羲之)便接受了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职位.有一年,赶上东土(王羲之治理管辖的地方)这个地方闹饥荒,王羲之便开仓赈灾.然而,朝廷赋税和徭役非常繁重,吴地的会稽更是严重,王羲之经常(向皇帝)上书据理力争,事情大多被皇帝采纳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我行我素2341年前1
吴凤玲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阅读下面文言文,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阅读下面文言文,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 其馀.”上 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 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 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
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 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 易 因而辑 之,以
旌⑨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白话解释:
  曾做过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
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⑨旌:表彰.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廷 ____________ 已 ______________ 易 ____________
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册真烦人1年前1
好心情840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2.廷,在朝廷. 已,停止. 易,换掉.
3.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5.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1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恩怨 B朝廷挑拨 C阶级矛盾 D经济原因
1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恩怨 B朝廷挑拨 C阶级矛盾 D经济原因
2朝鲜曾出现模拟《水浒传》所写的小说叫做《本朝水浒传》?A是 B否
3由于《水浒传》影响,在18世纪产生了模拟《水浒传》的小说《本朝水浒传》A日本 B韩国 C朝鲜 D越南
邵冬东1年前1
彩金戒指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6.4%
C
B
D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只是这一句翻译
menalide1年前1
Rose0451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后宫的姬妾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臣子们没有不敬畏大王的,四海之内都会有求于您
绞丝旁和一个朝廷的廷是什么字
applebu1年前2
超级小龙灌水包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百科名片
读作tíng ,古代佩玉上的丝绶带.刘綎(?1669),字省吾,都督刘显之子.1573年,随刘显征讨九丝蛮人叛乱,先登,擒获酋长阿大.1582年冬,缅甸进犯永昌、腾越.1583年春,刘綎受封游击将军,担任腾冲守备的任务.刘綎先是率兵迫降了连结缅甸反叛的岳凤,接着又大破缅甸军.战后被封为副总兵.
江城孑,密州出猎的委婉表达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那两句,谢了
cknup1年前1
wolf0o0o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52.9%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阅读理解。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① 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② 。臣愿
阅读理解。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上 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 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 !因而辑 之,以旌 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释】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⑨旌:表彰。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已()
(2)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_PandoraBox1年前1
xiajinfe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1)易;(2) 已
2、我死后能跟从龙逢、比干一起地府云游,值得了!但是朝廷会怎么样呢?
3、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以死争。
(意思对即可)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 ,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奇士 之——去:到……去  
B.下车即 其甲卒——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 宿 构——宿:夜晚
D.著诗赋论议 六十篇——垂:留传到后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之荆州依刘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 ——纵一苇 所如  
C.收其豪杰而用之, 横行天下——不敢兴兵 拒秦王
D. 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粲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当时“一坐皆惊”的原因是王粲才华出众,连蔡邕都愧叹“吾不如也”。而荆州刺史刘表却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因劝降有功,曹操封王粲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指出袁、刘二人在人才使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进而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不用再做修改。
pigcell1年前1
不可逆反应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1.B
2.C
3.A
裴光德在中书,故人求京府判司.公曰:“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
裴光德在中书,故人求京府判司.公曰:“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
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选自唐 赵璘《因话录》)
文中的裴关德为什么不给故人某一官半职?请用两个成语来概括他的做法
文中的裴关德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上与包公有什么相同之处?比之当今某些腐化堕落的官员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牧二疯子1年前1
1西门庆1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任人唯贤、遵纪守法.
2、相同之处是公正廉明,不谋私利.不同之处是敢于坚持原则,不任人唯亲.
龚自珍为宣泄心中的政治革新报复,呼唤朝廷重用贤才的句子是:(),()
一刀把子1年前3
ff傻左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本兵者曰:’,主弹
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本兵者曰:’,主弹到者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狼群里的羊_1年前1
消磨享有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①行省制度。
②“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两道练习题1.我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家力谏自己的君主战胜于朝廷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吗?你认为他们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两道练习题
1.我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家力谏自己的君主战胜于朝廷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吗?你认为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意义?
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试举例说明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灵魂侠1年前2
32号水王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2.比干劝谏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屈原劝谏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吴子晋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杀戮没;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
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文言文 一词多译于:1.皆朝于齐 2.复兴汉室,还于旧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美:1.吾妻之美我者 2.我孰与徐公美
文言文 一词多译
于:1.皆朝于齐
2.复兴汉室,还于旧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美:1.吾妻之美我者
2.我孰与徐公美
3.价廉物美
以:1.皆以美于徐公
2.固以怪之矣
3.是以先帝简拔一遗陛下
4.何以哉
5.必以分人
6.先帝不以臣卑鄙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间:1.中间力拉崩刀倒之声
2.遂与外人间隔
阿房宫gh1年前1
xuelei51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于:1.向2.到3.在
美:1认为...美2.外表美好3好
以:1认为2认为3因为4凭5把6认为7认为,觉得
间:1夹杂着2隔绝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王”句式整齐,体会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jjkikyoulove1231年前1
巫山云绕云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衬托出其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
南宋诗人陆游一心盼望朝廷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这在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中能体现出来
fll1321年前1
哑女丑丑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南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妄告乃翁
宋史 苏轼传 部分翻译 急1.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
宋史 苏轼传 部分翻译 急
1.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
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
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乃缉知盗所,分捕
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轼请以己之年劳,当改
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从.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轼谓已许直方,
又不报.
2.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陛
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
臣之邪正.以三年为期,俟得其实,然后应物而作.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
下亦无悔.
3.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
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
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
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
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4.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帮忙翻译下 急用 好的追加~
森林小夭1年前1
linyan12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1.郡内有惯犯尹遇等人,犯有抢劫杀人数起,后来又杀死追捕的官兵.朝廷通缉他,仍然没有收获,被害者的亲属因为害怕被他们报复,也不敢出面指证.苏轼召见汝阴县尉李直方说:“你如果能抓住他,我会汇报给朝廷,乞求赏赐给你;如果抓不到,就按渎职罪免你的职.”李直方家有老母,他与母亲告别后出发.终于追查到盗贼的巢穴,分兵追捕,亲手刺伤尹遇,将他们一举擒获.朝廷以为这是小人小事,并没有给出嘉奖.苏轼请求以自己这些年的功绩来换取李直方的赏赐,依然没有得到准许.后来吏部因为苏轼通过考核,决定升迁他,苏轼说因为答应过李直方,所以不同意.
2.古时候的圣人将有所作为的时候,都是出于晦暗的地方来观望光明;处于精致的状态而观察动静,这样一来,世间万物的道理,就好像在眼前一样清晰.陛下你的圣明远超他人,又是春秋鼎盛的年龄.微臣希望能够低调的观察事物的道理,先无所作为,静默的观察事情的利害得失,以及群臣的秉性.已三年为期,一旦得到实据,然后随机而动.这样的行动,民间不会有怨恨,陛下也不会后悔.
3.绍圣初年,御史说苏轼曾经做过一些诗词来讽刺朝政.于是让他以平级待遇去做英州知州,还没到任,又将他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驻惠州.苏轼在那住了三年,心境淡泊毫无芥蒂,无论贤人还是愚人,都很喜爱他.后来苏轼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住在昌化.昌化以前是蛮夷之地,不适合人们居住,连医药都没有.仓促迁来住在衙署,相关部门还不答应,苏轼于是买地建房,当地人帮助他运土磊墙.只与幼子住在那,靠写作消遣,经常与当地人一同游玩,好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4.仁宗神宗两位皇帝都听说过苏轼的名声,然而苏轼却到死都不得重用.欧阳修最先赏识他,而他也与欧阳修齐名,这难道不证明苏轼的才华是掩饰不了的,天下人的眼光是最公道的,当不当宰相是明书决定的!苏轼当不了宰相,对他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有人说:“如果苏轼稍稍懂得韬晦之道,虽然不得重用,但是也不会惹祸.”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假如苏轼这么做了,那他还是苏轼吗?
楼主要表扬我!我可是人肉翻译的,都快吐血了,虽说有些地方不太通顺,但是大意应该很明了了,嘿嘿,给分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最后一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具体翻译【要落实到字上
兰亭修竹1年前1
byylt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此——这
所谓——人们常说的那个情况
战胜——在作战中取得胜利
于——在
朝廷——朝廷上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在朝廷上就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况.
诗文默写填空。(1)请将下列诗文默写完整。①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②朝廷之
诗文默写填空。
(1)请将下列诗文默写完整。
①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典诗词中意境纷繁,气象万千。请任意默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风”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②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koros-ko1年前1
miss1913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1)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②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只要其中一句有“风”字即可)
(3)①今夜偏知春气暖
   ②谁言天地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 其馀。”上 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 廷 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 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
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 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 易 !因而辑 之,以
旌⑨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白话解释:
  曾做过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
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⑨旌:表彰。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廷 ____________ 已 ______________ 易 ____________
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pc05181年前1
xuanyu077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2.廷,在朝廷。 已,停止。 易,换掉。
3.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5.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但求1年前1
xbb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有邹忌这样敢于纳谏的谏臣和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明君
“战胜于朝廷”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theersian1年前1
还是后天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战胜于朝廷”中的“于”是 在 意思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句子是?
feeling981年前1
破船_周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① 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 其余。”上 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日:“小臣居下讪上, 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 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 !因而辑 之,以旌 直臣。”(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处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整修。⑨旌:表彰。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廷:___________
(2)已:___________
(3)易:___________
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555GBL1年前1
rokyyoung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2.(1)在朝廷(2)停止(3)换掉 3.(1)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  (2)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或:可以杀一儆百)。 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癫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
行路难中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是哪句?
任19811年前1
内个人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材料一 ”(南朝时)江南地广丰野,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昂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
材料一 ”(南朝时)江南地广丰野,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昂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
材料二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样“措置”的?
(3)宋代“市舶”范围广,你能说出到达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吗?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往返的途中,你会装载那些货物?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littlegreen1年前1
IDforlov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2.2%
.(1)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手工业繁荣,纺织业发展,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2)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装载的货物有粮仓、瓷器、丝织品等
(4)反映了宋朝时期对外贸易发达,获利丰厚.
正是由于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才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条件
英语翻译原文:《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
英语翻译
原文:《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 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於兹矣.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一〕而优游田亩,尽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 ”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要正经的翻译,不要搞笑的
要求活用,各类句式,虚词,实词 都要翻译到位,
与之有关的问题见我的另一个提问。标题为与《归田录》有关的虚词问题
djy86561年前2
ericxuwei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归田录》这书,是史官不记载的朝廷中的轶事,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纪录的,把它记录下来以供闲暇的时候看的书.有人听说了就讥笑我说:“太迂腐了! 你所学的东西,是把修养仁义作为学业,把诵读《六经》作为言谈的,你对待自己又该当如何呢 ? 而且你有幸蒙受皇帝赏识,在朝廷做官,参与评议国家大事,到现在有八年了.你既不能趁此时机发奋,遇到事情努力去做,有所建树,作出增添补益;又不能阿谀谄媚来顺应世俗.使得怨嫉谤怒,集于一身,致使被那些小人侮辱.正值那惊风骇浪猝然之间从深渊发生,而蛟鳄鼋鼍之类的鱼怪,正齐头并举闯入伺候,竟然置身其中,来踏入践行死路.多亏皇上仁德圣明,心生不忍而怜惜,把你从流着口水的怪兽口中解脱出来,这样来赐给你以后的活路生命,难道没有听说过大蛇吐珠、黄雀衔环的典故,效仿蛇雀报恩么?大约正当壮年的时候,尚且没有作为,现在又老又病,这终究还是对不起皇帝的恩情,又长时间耗费农民钱谷,是官仓中偷食白吃的大老鼠啊!替你考虑,最好是向朝廷请求保全身体,辞去一切荣耀而归隐,在田园之间优游消遣,终老一生,还可以偷得一个懂得满足进退的好名声.你却徘徊不定,久久不作决定,这都不想,还弄什么归田录呢!”
我起身答谢说:“凡是您责问的都是对的,我这就辞官归去,您姑且等着看.”
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人欧阳修作序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表达自己希望被朝廷起用的诗句是?
asa00761年前1
mjb7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欺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明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adamlau4581年前1
幽愉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抒情言志,以魏尚自比,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的诗句
l_foxeye1年前4
woshiwelki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5.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英语翻译周人并是蛮左,接带边嶂,仲举具宣朝旨,边复清谧,朝廷大嘉之;仆射高氏恩德未深,公于皇家没齿非答,臣子之义,固有常
英语翻译
周人并是蛮左,接带边嶂,仲举具宣朝旨,边复清谧,朝廷大嘉之;仆射高氏恩德未深,公于皇家没齿非答,臣子之义,固有常道,何至今日,翻及此言.出处《北史列传第八十八》
mnlx1年前1
xiayimalas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我来翻译,首先,你的周写错了,原文是“州”.
原文是”武平初,持节,使南定.州人并是蛮左,接带边嶂.仲举具宣朝旨,边服清谧,朝廷大嘉之.还,授晋州别驾.“
州人都是南方的蛮夷,紧贴边境地区,陈仲举持符节宣布了朝廷的旨意后,他们都表示归顺,边境恢复了平静和谐,对此,朝廷非常赞赏.
第二段,你又弄错了,原文是
"及周师围晋州,外无救援,行台左丞侯子钦内图离贰,欲与仲举谋,惮其严正,将言而止者数四.仲举揣知其情,乃谓之曰:「城危累卵,伏赖於公,今之所言,想无他事,欲言而还中止也?」子钦曰:「告急官军,永无消息,势之危急,旦夕不谋,意欲不坐受夷戮,归命有道,於公何如?」仲举正色曰:「仆射高氏恩德未深,公於皇家没齿非答.臣子之义,固有常道,何至今日,翻及此言!"
我(仲举)于仆射(官名)高氏的恩德还不足报答,而你(子钦)于皇家也没有什么没齿之恩值得报答.君臣有义,本来就是常道,现在你为何说这种话?
翻得不好 ,请见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子《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了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的什么制度?“中书省”是什么机构?

(2)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为了加强统治这个指挥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的军机处是哪一个朝代设立的?其职责是什么?

(4)从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接龙261年前1
ofly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元朝的行省制度;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锦衣卫;皇帝(或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清朝;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膨胀)。
苏轼江城子中表现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苏轼江城子中表现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辛弃疾破阵子中表达了他的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kdh2cdt1年前1
space36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⑴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⑵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语言?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
⑷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
tgt121年前1
沦落tianya只为你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北魏孝文帝 北魏政权?
鲜卑族语言
学习汉语
促进民族融合:1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2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巢谷传中,“业成而不中第”的“第”的解释 “所至友其秀杰”的“友”的解释 “朝廷稍奇之”的“奇”的解
刀狼0081年前1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第:名次
友:交友
奇:以.奇特
文言文翻译原文: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圳特区。仁宗朝卒至大用。
爱情小甜师1年前1
雨夜郎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过零丁洋以什么比喻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以什么比喻自己人生不幸的人生遭遇
shuihantian1年前1
guyun9199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1.4%
过零丁洋以“风飘絮”比喻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以“雨打萍”比喻自己人生不幸的人生遭遇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打烊的街口1年前1
shrub198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心听取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善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烦,题.(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
烦,题.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hnhong1年前1
falltony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A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企盼为国效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柔真1年前1
窈窕猪猪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朝廷重臣
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朝廷重臣
最好详细一点
summersevenxian1年前1
liuhaix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87年),中国西汉皇帝(公元前141—87年在位)
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汉武帝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武帝对大将因报忿除害擅自杀人的宽恕;乃者贰师败没,军士死亡,离散悲痛,常在朕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军备而已——汉武帝晚年《轮台悔诏》表示不再轻言兵事
(作者:阿澈)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历时210年,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放眼中国周边地区,此时仍是一片蛮荒,而汉武帝的中国,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十分成熟的国家.任何一个在位时间超过半个世纪的帝王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深刻的烙印,而汉武帝更以其多血质创造型的性格,让他的55年成为历史上漫长而不乏精彩的一段.
汉武帝,名刘彻,小命刘彘,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作为帝王,他是一个幸运儿.他本非嫡子,但因其母王志在宫闱斗争中击败其它后宫佳丽取得皇后宝座,遂子凭母贵,成为太子.他的曾祖父汉高祖为他打下了北达长城,南抵南岭,东到大海,西至川陇的大好河山,他的祖父汉文帝和父亲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半个世纪的积累使得“钱累巨万”、“太仓之粟充溢露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5岁的刘彻继承了汉朝帝位.但汉武帝在位前6年,在他祖母窦太皇太后为首的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集团束缚下,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抱负,直至公元前135年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匈奴从西汉立国初年便已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抗击匈奴一直是汉武帝时代的基本国策之一.汉武帝总共组织了多达16次的对匈奴战争,其中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夺取了河套平原,使长安免除了匈奴的直接威胁,前121年的河西之战夺取了从今甘肃兰州直至新疆罗布泊的大片土地,使汉人的势力范围伸入到西域,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以倾国之力出击,直插匈奴心脏,封狼居胥,从此“漠南无王庭”.在这个英雄年代成长出了卫青、霍去病等出身卑微的杰出将领,他们成为“汉朝精神”的象征.文化发达的汉朝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使得文明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汉武帝的武功绝不止于对匈奴的战争.在南方,他先后消灭了闽越、瓯越、南越三个国家,将东南越族地区纳入汉朝版图.在西南,他派司马相如等以招抚兼武力胁迫的手段,征服了当地未开化的夜郎等民族.在东北,他征服了古朝鲜国.但意义更大的是凿通西域.为斩断匈奴右臂,他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探险家经过两次难以想像的艰难跋涉,终于打通了中亚文明同东亚汉族文明之间的通道,这也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段.这条大道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同西亚乃至欧洲等文明交流的主干道,佛教由这条大道传入,而造纸术、指南针等也由这条通道传出(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其作用难以跟陆上丝路相比),仅仅凭借这一点,汉武帝已足以排进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帝王名单中矣.其后,汉武帝通过招抚为主兼用武力的手段逐渐使西域成为汉朝的势力范围,但其中对大宛国的战争沾满了汉宛两国人民的鲜血,
汉武帝虽谥为武,但他在文治方面方面的成就绝不逊色.他即位初年,便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尽管儒家在他在位期间并未真正成为一尊,但在他的后继者们的不断强化之下,终于成为压倒一切的思想体系,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中,并压制了其它思想的发展.他建立太学,这是中国历史上官方办学的开始.他建立乐府,这种诗歌形式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他还派邓平等人制定了太初历.
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他的一个重要政策是削藩,他采纳了主父偃的主张,推行“推恩令”,使诸侯的领地越分越小,弱小的诸侯不再具有与中央抗衡的能力.他下令统一五铢钱,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又将盐铁的专卖权收归国有,还采纳桑弘羊的主张,设立平准官,由政府控制物价,经营贸易(当然,这明显违反经济规律的措施,是在连年用兵、府库亏空时的权宜之计).汉武帝将皇帝个人的权威发展到极致,对臣民拥有生杀予夺之权.
多血质创造型的汉武帝一生功业累累,但他的一次次征战和大兴土木也耗尽了汉初几代人的积储,尽管有善于敛财的桑弘羊等计臣,但仍陷入巨大的财政亏空中.到晚年,他的猜疑和暴虐终于酿成巫蛊之祸,京城一片血腥,包括皇后、太子、公主、丞相在内的很多人均怀着对他的愤恨而含冤死去,这促使他晚年下了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表示不再主动用兵,将重心放在民生上.
汉武帝同秦始皇一样,是个影响远超一朝一代的帝王,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的影响延续了两千年.将他与秦始皇作比较是十分有意思的,两人有太多共同点,都好征伐、好巡游、好猜疑、好诛杀、好土木、好神仙.秦始皇统一了中原,但短时间之后重新陷于分裂,汉初虽重归一统,但诸侯国的力量很大,分裂隐患不小,是汉武帝最终确立了中央集权,并将秦始皇时取得但已脱幅离去的,甚至一些从未取得的地区均纳入中国版图;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汉武帝则试图在文化思想上统一中国.从这些角度来看,汉武帝是秦始皇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汉武帝比秦始皇走得更远,但考虑到汉武帝的功业毕竟是建立在秦始皇的基础上,他对历史的影响应略低于秦始皇.在本排行榜中汉武帝的排名低于秦始皇,但居于其他中国帝王之上.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中诗人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2.词中表现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中诗人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2.词中表现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中诗人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2.词中表现作者希望报效***,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457246724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之的意思和用法
失落心情1年前3
凹凸once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里的“之”是“的”的意思,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猜灯谜:一根铁棒反朝廷,打一个与动物相关的成语
prvv1年前1
每月收入一万元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大闹天宫
望采纳,谢谢
问一道历史选择题3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
问一道历史选择题
3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答案选A
帮我分析一下谢谢!
精灵宝宝0071年前1
123wo321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戊戌政变记》里提到“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理论法:说明康有为吸取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为正确的变法应从改变人民思想做起——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选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排除法:B: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这句话很明显说明康梁借鉴了外国经验,B错).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这是不对的,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另外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戊戌变法是由光绪帝发出的(百日维新).C错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这也是错误的.发展民众,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只是说唤起国民议论,振刷国民精神.并没有让民众参与斗争,只是妄图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议论中思考,改变封建主义思想.D错.
纯手打分析,
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里,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诗句是哪两句?
evrygreen1年前2
followjewel 共回答了390个问题 | 采纳率66.4%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尔、炮尔、船尔、机器尔。”梁启超评论的“某人”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明明是hair啊1年前1
lainglaing83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B

【朝】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 B.朝闻道,夕死可也。(名词
【朝】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
B.朝闻道,夕死可也。(名词,早晨,读zhāo)
C.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官,终五日,《管子》(前一个:初期)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王朝,朝代)
Yager0011年前1
心碎如我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D.

动词,朝拜。
1.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赋.”
1.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赋.”
2.南宋谚语:“苏湖足,天下足.”
3.“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在何时最后完成?
2.材料2中的“苏湖”具体是指何处?盛产什么粮食作物?
3.当时南方经济发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
4.由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法杖与进步,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你睇钨见我171年前1
zxj1212619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重心(也就是农业重心)由北方向南转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最后在南宋时期完成.
二、“苏湖”主要指江浙和两湖地区.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为:
1.南方自然条件好.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北方农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带去大量的劳动力,
4.南方的政权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5.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
四、认识: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2、充分合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领导者的重视使经济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