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庄子钓于濮水】,你认为庄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我顶07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杨其文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1年前

相关推荐

庄子是什么主义哲学家
爱无雨1年前1
xmnxmn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92.6%
浪漫主义哲学家
学过《逍遥游》吧?
庄子的故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
庄子的故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
从中可以看出庄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daliangate1年前1
blueanthrax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旷放,肆意,自然,快乐,天地并流,物我一体.
他提出“天道自然无为”,“道”是不能以人为的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所以死亦不足悲.
体现"潇洒"的诗句有什么?比如: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或者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残缺的爱1年前1
shulie34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3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4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6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8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9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10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1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满意请采纳
求《庄子·天地》的翻译,
chenbo118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两虎相斗解释词语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
两虎相斗解释词语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zglnn471年前2
林珍珍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将---就要;
戾虫---凶猛的野兽;
甘饵---吊人胃口的诱饵;
今--现在;
伤虎---胜利的老虎受伤;
则--那么,那样的话;
是--成为;
举--动作,行为;
兼--都,全部;
劳---辛劳.
两虎相斗-----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庄子是什么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成语典故,名称
庄子是什么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成语典故,名称
《庄子》一书留下了哪些成语?请列举2个
anne**1年前1
pwsday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死亦可乐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庄子《逍遥游》“且举世之誉而不加劝”的下一句是什么?
张村姑1年前1
liulikeshi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其实可以查得到的.
尔雅通识课对话先秦哲学 下列不属于庄子对卮言的描述是A卮言日出B和以天倪C因以蔓衍D以上都是
ss07551年前1
红虎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D)
庄子寓言篇原文: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齐物论原文: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成分对以下句子进行主干划分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2.他想要改正错误3.庄子的学说是一种崇高的美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成分
对以下句子进行主干划分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2.他想要改正错误
3.庄子的学说是一种崇高的美学
4.他努力的想起她的容貌
5.周总理是个健谈的人
6.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bbkts1年前1
潍河钝刀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主语:孔子 谓语:是 定语:中国历史上 伟大的 宾语:教育家
2.主语:他 状语:想要 谓语:改正 宾语:错误
3.定语:庄子的 主语:学说 谓语:是 定语:一种 崇高的 宾语:美学
4.主语:他 状语:努力 谓语:想起 定语:她的 宾语:容貌
5.主语:周总理 谓语:是 定语:个 健谈的 宾语:人
6.状语:近几年来 主语:父亲和我 状语:都 东奔西走的 谓语:忙碌
庄子的齐物详解
gogogozhao1年前1
futao7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闲闲;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译文】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他们睡眠时神魂交构,醒来后身形开朗;跟外界交接相应,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他们说话就好像利箭发自弩机快疾而又尖刻,那就是说是与非都由此而产生;他们将心思存留心底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那就是说持守胸臆坐待胜机.他们衰败犹如秋冬的草木,这说明他们日益消毁;他们沉缅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有的情状;他们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缚住,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气.他们欣喜、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不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
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你对它们都同样喜欢吗?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足以相互支配了吗?还是轮流做为君臣呢?难道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无论寻求到它的究竟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他们的行动全都像快马奔驰,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人们说这种人不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人的形骸逐渐衰竭,人的精神和感情也跟着一块儿衰竭,这能不算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样迷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追随业已形成的偏执己见并把它当作老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为什么必须通晓事物的更替并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找到资证的人才有老师呢?愚味的人也会跟他们一样有老师哩.还没有在思想上形成定见就有是与非的观念,这就像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就已经到达.这就是把没有当作有.没有就是有,即使圣明的大禹尚且不可能通晓其中的奥妙,我偏偏又能怎么样呢?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在先秦诸子中,倡导"仁",张扬仁者"爱人"的思想是 A 老子 B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zzhhrr1年前1
白衣飘去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C 孔子
《庄子o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
《庄子o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玉了1年前1
我亲爱的艾佛森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答案C
本题中看到了第三者的意见也无法断定是非.也就是看到了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本题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名言填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出自庄子《养生之》中的名言劝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名言填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出自庄子《养生之》中的名言劝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吾”的意思是___________,“涯”的意思是___________.古诗词中有许多劝诫人们学无止境,奋发努力的名句,请你写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蜜桃哈哈1年前1
星飞灵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出自庄子《养生之》中的名言劝诫人们(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学习知识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其中“吾”的意思是(我们),“涯”的意思是(边际).古诗词中有许多劝诫人们学无止境,奋发努力的名句,请你写几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摘枝.———杜秋娘《金缕衣》
人生好学,虽死犹存——王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关于孟子.墨子.庄子的成语不要从这三本书里所简练的成语~知道没 别给我弄一大堆~我要关于他们自身的成语 ,像墨守成规~
唯美与vv1年前6
活力ZJB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庄周梦蝶 庄子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老子,孔子,庄子你更喜欢谁呢?老子创立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一生参悟自然之道.孔子创立儒家,但他更多强调复兴周礼,强调
老子,孔子,庄子你更喜欢谁呢?
老子创立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一生参悟自然之道.孔子创立儒家,但他更多强调复兴周礼,强调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庄子继承道家思想,他看破名利,悟透生死,游戏人间,逍遥自得.我喜欢庄子,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向他一样,孔老二搞得人太累了,规矩太多,老子又太悬乎了,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搞得人太难理解,还是庄子好,活着只要开心足矣,名与利,生与死皆等闲视之!
5201314zyl1年前1
文学ii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我喜欢孔子,再怎么说人家也是我们山东人,使我们的骄傲. 他的话富有哲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可以在处事÷做人方面有好的借鉴之用. 他是个伟人
为什么孔子是圣人,老子、庄子、韩非子不是圣人?
efukang1年前1
被剧本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76.9%
某些人有成见,要尊儒术,就要贬低别人.其实孔子不过如此.论真才实学比后面的差得多.
关于庄子寓言故事的成语句
永恒之沉睡1年前1
silence00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庄子·秋水》
“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庄子列御寇》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被动义.《庄子·秋水》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出处 《庄子·秋水》
“餐腥啄腐” 解释比喻追求功名利禄.《庄子·秋水》
“孤雏腐鼠”比喻微贱之物了.《庄子·秋水》
“太仓稊米” 比喻非常渺小.《庄子·秋水》
“太仓一粟”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庄子·秋水》
“夏虫语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庄子·秋水》
不分畛域 餐腥啄腐 大方之家 孤雏腐鼠 顾盼多姿
管中窥天 邯郸匍匐 邯郸学步 濠梁之上 咳唾成珠
虹销雨霁 井底之蛙 井蛙之见 见笑大方 秋水盈盈
寿陵失步 视死若生 双瞳剪水 水天一色 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 望穿秋水 瓮天之见 望洋兴叹 非愚则诬
学步邯郸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虫语冰 夏虫朝菌
向若而叹 以管窥天 用管窥天 一日千里 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 遗笑大方 鱼游濠上 盈盈秋水 以锥刺地
秋水 庄子 朗读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余水乎?就是4729 大
秋水 庄子 朗读
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到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余水乎?
就是4729 大学语文第二篇的朗读版~
只是要朗读版 土豆没搜到~搜到了一部分 却不是这两段
我还能干什么?用来记忆呗
沙991年前2
jxnc2007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试试吧我没下过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C.法家学派——韩非子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C.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koushui881年前1
可爱蒂娜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庄生是值庄子吗
pjwp1年前2
jason2007s1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这句诗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也就是庄子)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求后世名人对庄子的评价鲁迅的就不用了,百科里有他的
网名很俗1年前1
迷茫的kk人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于丹的《庄子》心得(我喜欢,如果心灵鸡精般的评述)
推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钓于濮水中“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庄子钓于濮水中“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要注释
sldfklklsadl2351年前1
3322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为了
庄子说完夫子犹有鹏之心耶夫一句后惠子有什么表现
淋雨551年前1
shaoming82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示例:惠子面有惭色,缄默不语.
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么?
lhboyzk03951年前1
xiamysp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请用一个词概括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重金属狂1年前1
113hjjk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这里表现的当然是庄子性格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快乐的心境,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也就不为名利所累,所以自始至终都是自由的.
庄子和惠子是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辩论,用一个词概括二人
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悟.也许不是很贴切,但是暂时没有想到更好的,或者用“自在”吧.
庄子看透了这世界和人生的很多本质的东西,而惠子没有透悟,当然惠子也是个学者,但二人有层次上的差别.
庄子有哪几篇寓言?例如"呆若木鸡"等等,越多越好,是寓言
雪中貂鼠1年前3
yxb1015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庄子》中的寓言有二百多个呢
例如:蜗角之争、庖丁解牛、朝三暮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呆若木鸡、
邯郸学步、井底之蛙、子非鱼、秋水、螳臂当车、唇亡齿寒、相濡以沫、庄周梦蝶、越俎代庖、盗亦有道、以管窥天…………
有关庄子的小故事要少一点!还要写出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性格特点!注意:文章要简短哦!越少越好!50自左右!谢谢!
yeh_941年前1
20042077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678983.html?fr=qrl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6066.html?fr=qrl3
庄子散文的特点,
yinfahuayao1年前1
maomaozhao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具有独特风格.
1、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庄子》散文的另一特点是善用譬喻.本来战国时代的文章,一般都有这种特点,而《庄子》则几乎任何情况、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作譬喻,也可以容纳譬喻.它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活,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最突出的.
3、庄子散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
4、《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5、《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于议论文.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愚公移山》的疑问列子既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可老师讲课时说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
《愚公移山》的疑问
列子既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可老师讲课时说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这和列子的主张不是矛盾了吗?
表示怀疑.
chengying1561年前1
34555543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结局人未动而借神力是符合无为的,改造自然只是表象,与庄子的“半尺之木,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不同,此处强调了微观的力量,与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观点的,另外和荀子的“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也是有共同之处,此观念是先进的、伟大的!
出自庄子的成语有哪些像庄周梦蝶,白驹过隙,这样富含哲理的,要有出处,谢
libensen771年前1
yukimo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庄子中的成语
  庄子·逍遥游
  鹏程万里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越俎代庖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而无当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
  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中规中矩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庄子·齐物论
  形如槁木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心如死灰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朝三暮四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目无全牛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游刃有余
  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踌躇满志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
  庄子·人间世
  螳臂当车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相忘江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虚与委蛇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庄子·胠箧
  盗亦有道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唇亡齿寒
  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
  老死不相往来
  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庄子·天地
  螳臂当车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知其一,不知其二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贻笑大方+大方之家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夏虫不可以语冰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
  “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子非鱼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以管窥天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呆若木鸡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招摇过市
  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君子之交淡若水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亦步亦趋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于心死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化腐朽为神奇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着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白驹过隙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每况愈下
  “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蜗角之争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英语翻译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
英语翻译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辞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牢,而有刺两虎之名."
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而:( )
2.而有刺两虎之名.而:( )
3.管庄子将刺之.之:( )
4.管与止之.之:( )
翻译句子
1.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 )
2.子待伤虎而辞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
yu71201年前2
下子沉醉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而(因而,所以)
2.而有刺两虎之名.而:( 表转折“却”)
3.管庄子将刺之.之:(他,指管庄子)
4.管与止之.之(它们,指两虎)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翻译:虎是凶残的野兽,人是它的美食.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翻译:你等着去刺杀那只受伤的老虎,就等于刺杀了两只 老虎;没费刺杀一只老虎的气力,却有了刺杀两只老虎的美名.
成语概括:不劳而获 图有虚名
方法:坐山观虎斗,小必死,大必伤;进而刺杀伤虎,尽
得渔翁之利
惠子说「子非鱼,庄子说「既己知吾知之而问我」又是什么意思?试分别说明?
惠子说「子非鱼,庄子说「既己知吾知之而问我」又是什么意思?试分别说明?
写得清楚D,米我会5合格,帮下忙!
5系解释咁容易,还要试分别说明?
云边一片天1年前3
libin_68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2.“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参见以下全文翻译: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古代除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墨子还有什么子?
斌love仔1年前1
gclwhy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孙子荀子鬼谷子管子晏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谁胜?
joanna6464741年前1
任猖狂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庄子胜!(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当庄子说鱼很快乐时,惠子问他,“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子笑而答曰“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无言以对之…故事大致如此…
满意请采纳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是什么句式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是什么句式
空气的颜色1年前1
qianda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宾语后置
庄子在一片文章中说,涸辙之鲋,只需杯水,远水解不了近渴,出自于?
庄子在一片文章中说,涸辙之鲋,只需杯水,远水解不了近渴,出自于?
遇到一条将死的鱼,只需一杯水就可以存活,而庄子却要引东海之水而灌之,出自于哪篇文章?有急用!
jimingsu1年前5
永远是沙发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庄周家里很穷,去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说:“好!我就要收租税了,等我收到以后,借给您三百斤,好吗?”
成语“凅辙之鲋”出自“庄子借粮"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别人有困难时,应当( )
成语“凅辙之鲋”出自“庄子借粮"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别人有困难时,应当( )
没有具体描述
titanyc1年前1
fookyoum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施以援手
涸辙之鲋
发音hé zhé zhī fù
释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示例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近义词 嗷嗷待哺
反义词绝处逢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安知鱼之乐”之“安知”被庄子解释成了什么?惠子的本意又是什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安知鱼之乐”之“安知”被庄子解释成了什么?惠子的本意又是什么
急呀呀!要快
风苒1年前1
lisen0001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是一篇文言文开头第一句,我要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急用,
蝴蝶千秋上1年前2
lhf2cy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 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文)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庄子生于孔子先,为什么,庄子著作大宗师里提到孔子和颜回?
庄子生于孔子先,为什么,庄子著作大宗师里提到孔子和颜回?
1、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2、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
3、两人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庄子生于孔子前,庄子著作大宗师里的孔子和颜回是穿越者?
chenjincs1年前1
zyj58618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比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晚好不好, 这里是前, 前后面的数字越大, 就越早.
再说, 常识就知道庄子比孔子晚了嘛
在中,说说庄子的心境
娃哈哈vfa1年前1
nk7788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从《惠子相梁》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志向清高,视功名如腐鼠.
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我们看见了庄子向往物我合一,恬淡闲适的生活,也表明了他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庄子送葬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郭郭1399131年前1
阿明红妆坊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把白垩泥涂抹在他自己的鼻尖上,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表达了庄子和死者的友谊纯厚的真挚之情,
九年级下最容易考到的语文文言文 1.公输 2.(孟子)两篇 3.鱼我所欲也 4.(庄子)故事两则
他乡的我hh1年前6
安静的燕子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2,3挺容易考到的,容易和另一篇主旨大同的课外文言文考,多看看哪
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庄子名言,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邓 多多1年前1
huashengdd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就像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也是不言不争谦逊的智慧.自然也得善果.
关于庄子的一个问题请问庄子中“大仁不仁”该如何解释?
爱韵韵爱生活1年前4
icdaily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真正的仁看上去并不仁
首先一种理解,前一个“仁”是道家意义上的“仁”,是得道之人的品性,后一个“仁”是儒家意义上的人,也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仁”.
另外一层理解,真正的大仁化于无形,在润物细无声中德泽万物,而自己也并没有刻意为之,这正是庄子一贯主张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无为的一种体现.这是至人之修为.
小明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中国古代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
小明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中国古代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明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______(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_N.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明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所示实验,他找来了两个形状相同、厚度可忽略不计的不锈钢盆A、B,B盆的容积VB略小于A盆容积VA.往两盆中各加入10N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此时B盆所受浮力:F=GB盆+10N>10N,继续往B盆内加30N水,B盆仍漂浮.小明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B盆能从A盆水中获得的最大浮力由______决定.
ww书商1年前1
lz16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1)探究浮力大小与水量的多少关系,可以改变水的多少,向烧杯中增加水或倒出水;由图示弹簧测力计读出其示数,木块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2)力的大小是由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决定的,与其它因素无关.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然后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
由图甲所示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木块重力为2.5N,木块漂浮在水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为2.5N.
(2)小明的实验操作可知,他要探究: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由于B盆放入A盆中,所能排开的水后占有的体积是A盆的容积,故B盆能从A盆水中获得的最大浮力由A盆容积决定的.
答:(1)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2.5.
(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A盆容积.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浮力的探究,要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操作,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知道浮力的大小是由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决定的.

庄子的名篇,开篇语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爱喝七喜的猫1年前1
ilovecd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鲁国之儒 庄子如何让哀公相信鲁国之儒
shang_34341年前1
碧海蓝天CS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一段出自《田子方》,大意说的是,“儒生”大多表里不一,有儒生的装束,却没有儒生的才学.所以“庄子”让“鲁哀公”下令没有才学的人穿儒服犯死罪,最终发现只有一个人依然穿儒服,问答之后发现确实有才能,这就说明了真正的儒者只有一个人,所以不多.
这段显然是后人所作,因文中称“庄子”;同时,此段意在褒美儒家的先师孔子,“儒者一人”除了指孔子之外不可能指别人;另外,也是在讽刺孔子之后的儒生徒有其表.
原文如下: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缓佩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僻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译文如下:
庄子拜见鲁哀公.鲁哀公说:“鲁国多儒士,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学的人.”庄子说:“鲁国很少儒士.”鲁哀公说:“全鲁国的人都穿着儒士的服装,怎么说儒士很少呢?”
庄子说:“我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晓天时;穿着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带用五色丝绳系着玉玦的,遇事能决断.君子身怀那种学问和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不一定会具有那种学问和本事.你如果认为一定不是这样,何不在国中号令:‘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定处以死罪!’”
于是哀公号令五天,鲁国国中差不多没有敢再穿儒士服装的人,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士服装站立于朝门之外.鲁哀公立即召他进来以国事征询他的意见,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能做出回答.庄子说:“鲁国这么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么能说是很多呢?”
庄子的寓言原意是什么意思是庄子的意思,不是后人同名的
羊羔不吃草1年前1
老农名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庄子》书杂篇就有一篇叫《寓言》,清楚地解释了什么是寓言.
他的意思是,因为大家都有门户之见,我说我的看法你听不进去,所以我就假托孔子,尧舜等古人的嘴来说出我的意思.这跟后来的用故事来讲道理的寓言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庄子还说,他的另外的一些话是“卮言”,“卮”是酒杯,所谓卮言就是醉言醉语的意思.
我不知道这是否回答了你的问题,如果你有别的意思,请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