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用法2008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灾难不断;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七的成功发射,喜讯频传,这一年对中国来说真是

月夜暗蓝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多事之秋的用法
2008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灾难不断;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七的成功发射,喜讯频传,这一年对中国来说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句话中的多事之秋为什么用错了?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空谷兰545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秋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肃杀,不吉的意思,以前杀犯人就在秋天,所谓“秋决”;而且,秋高草黄马正肥,北方民族入侵多选此时,中原也是在秋收后进入农闲,适合兴兵,且与肃杀之气相合.所以,多事之秋用于是指坏事.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七的成功发射,喜讯频传”后半句讲的是所谓献礼工程,一般认为是好事,所以与“多事之秋”的用法不相符合,故判定为错.
1年前

相关推荐

多难之时必是多事之秋这句话是不是这么说呢?出自哪里?
booleans1年前1
ooVS轩辕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就是很多不顺心的事赶到一起了,在秋天,就是多事之秋,书面意思就是这样
多事之秋下一句是什么
cuc7771年前4
爱BOBO滴夕儿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多事之秋出自: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因为我国多在秋天,不误农时之时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的特点,就是“多事之秋的来源了.
为什么叫“多事之秋”?
飞扬Lily1年前1
oahnehc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与季节有关的多事无非就天气变化之类.所以无论哪个季节.老天爷总是要多事的.冬天万物休息.老天爷无论如何弄风播雪.寒洒大地.人们尽可躲进温暖的房子 中享受生活.老天爷的多事对人们并天多大影响.可以说没有什么多事之言.多事的人就是没事找事.夏天万物生长.人们除了努力耕耘.汗滴禾下土外.决不可能 心存幻想.老天爷多事人也得干.不多事人也得干.也难说多事.而常言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与秋收同等重要.春天多事与秋天多事.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几乎具有同样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古人为什么唯独对秋天的多事印象如此深刻.只留下一个多事之秋"的成语呢?
多事之秋"一词大概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原话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句话中.明显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步走错.即无生理.
有人说.多事之秋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 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的特点.似乎成为多事之秋"一词最好的注解.秋季发动军事行动到战国 以后就已经不太被执政者所遵循.因为在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多没有常备军队.多数情况下.是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才从平民百姓中征集兵员和军事物资.合编成军 队.<子孙兵法称: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就是说在作战之前才编练成军的方式.这种军制方式决定了军事行动必须在 秋收后农闲时期进行.从春秋后期开始.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常备军队.秦汉帝国相沿成习.到诸葛亮所处的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国也各自拥有强大的常备军.在 常备军制情况下.军事行动对农时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决定军事行动.主要注意的是天时对军事行动本身是否有利.而不一定选在秋季进行.所以.秋季用兵并不能 完全合理地解释多事之秋"一词的来历.
还有人认为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嘛!有人这样解释.秋天草木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触景生 情.人们因而伤感.唐朝诗人刘禹锡写道: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宋朝诗人辛弃疾有诗:而令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 秋".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绝命诗也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说的都是这种现象.现代医学证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诱导人们入眠.还使人消沉抑郁.褪黑激素会抑制人体中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使后者的生理浓度相对降低.而甲状腺素和肾上 腺素等又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它们相对减少后.人们就
成语多事之秋的意思和解释,用多事之秋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zenglin30211年前1
落扬漫天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故事典故: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为什么叫“多事之秋”?
恋军馨1年前1
zz佳足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与季节有关的多事无非就天气变化之类.所以无论哪个季节.老天爷总是要多事的.冬天万物休息.老天爷无论如何弄风播雪.寒洒大地.人们尽可躲进温暖的房子 中享受生活.老天爷的多事对人们并天多大影响.可以说没有什么多事之言.多事的人就是没事找事.夏天万物生长.人们除了努力耕耘.汗滴禾下土外.决不可能 心存幻想.老天爷多事人也得干.不多事人也得干.也难说多事.而常言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与秋收同等重要.春天多事与秋天多事.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几乎具有同样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古人为什么唯独对秋天的多事印象如此深刻.只留下一个多事之秋"的成语呢?
多事之秋"一词大概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原话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句话中.明显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步走错.即无生理.
有人说.多事之秋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 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的特点.似乎成为多事之秋"一词最好的注解.秋季发动军事行动到战国 以后就已经不太被执政者所遵循.因为在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多没有常备军队.多数情况下.是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才从平民百姓中征集兵员和军事物资.合编成军 队.<子孙兵法称: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就是说在作战之前才编练成军的方式.这种军制方式决定了军事行动必须在 秋收后农闲时期进行.从春秋后期开始.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常备军队.秦汉帝国相沿成习.到诸葛亮所处的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国也各自拥有强大的常备军.在 常备军制情况下.军事行动对农时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决定军事行动.主要注意的是天时对军事行动本身是否有利.而不一定选在秋季进行.所以.秋季用兵并不能 完全合理地解释多事之秋"一词的来历.
还有人认为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嘛!有人这样解释.秋天草木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触景生 情.人们因而伤感.唐朝诗人刘禹锡写道: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宋朝诗人辛弃疾有诗:而令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 秋".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绝命诗也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说的都是这种现象.现代医学证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诱导人们入眠.还使人消沉抑郁.褪黑激素会抑制人体中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使后者的生理浓度相对降低.而甲状腺素和肾上 腺素等又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它们相对减少后.人们就
耳濡目染 多事之秋 耳濡目染 写 一段话
buzhangye1年前1
chen10006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是个多事之秋,在这样的环境耳濡目然下,他也开始有点患得患失.
为什么叫“多事之秋”?而不是“多事之夏”或“多事之春”呢?
雪_YA鸭1年前1
芳草之地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多事之秋的"秋"不是秋天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是指"时期"的意思.
成语 多事之秋
形容不安全“多事之秋”.
解释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求帮下语文问题.请各位好心的大虾帮下, 请用下列成语各造一个错误和正确的句子.东山在起豆蔻年华对簿公堂多事之秋鼎力相助大
求帮下语文问题.
请各位好心的大虾帮下,
请用下列成语各造一个错误和正确的句子.
东山在起
豆蔻年华
对簿公堂
多事之秋
鼎力相助
大破沙锅问到底
大而无当
大方之家
急用啊!.
不会游泳的鱼笨笨1年前1
guo0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正确:正值多事之秋,豆蔻年华的小宁,对簿公堂时由于判官打破沙锅问到底,失利于大方之家,由于不甘就此大而无当,发愤图强,又因一大贾鼎力相助,终有一日东山再起.
随便乱点什么,就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