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流浪的安安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不要说废话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区号02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词的上片写了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玉龙形的灯.
总之,这里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词的开头写灯火辉煌的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灯火越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性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对“那人”也是反衬.全词十三句,用做反衬的句子有九句,而写主要人物形象的,却只有四句.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年前

相关推荐

谁知道有什么著名的古诗词?像 李清照的《声声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cocosmile1年前1
ftg立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岳飞的《满江红》
柳永的《雨霖铃》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
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李清照《如梦令》为例,指出何谓词牌何谓单调双调三叠合四叠?这属于哪一类别?
hunter_kirin1年前1
rr312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词谱中按篇章段落将词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共四种.在结构上,小令的字数少,有些是不分段的.
不分段的词叫“单调”,如李清照《如梦令》.
中调和长调都分段,分两段的叫“双调”,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其中,双调的词最常见,小令、中调和长调都有双调体,它的上下两段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大致相同,是词的主要形式.
词谱中有个专用名词“阕”.这是填词的术语,一首词称为一阕.双调词的上下两段,称为上阕和下阕,(也称上片和下片).三段、四段的词,不称阕而称“叠”,或仍称“段“.
作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和《青玉案元夕》的鉴赏论文,题目用什么好,有文采点的
taytfm1年前1
mj_chen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众里寻他 稻香渐远
也能用 但愿元夕还在,江月长明
我也很喜欢辛弃疾,希望能采纳.
《醉花阴》、《采桑子》、《满江红》、《青玉案元夕》、《清平乐》、《菩萨蛮》、《如梦令》诗词原文。
你都傻既1年前9
城市大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5.9%
你去问问度娘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那人”是指谁?
z05311年前1
大混蛋蛋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昨天我看“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正好有这首词,专家点评的时候说“他”指的是他自己,一般认为是他所爱慕的人,其实这首诗里的他是指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