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同学要过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一次最多载4人,并且有一人要划船.至少要运几次,13个同学才能全部过河?

人kk的kk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apple8oo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5次选我吧
1年前

相关推荐

小明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4平方米,请数据下面的压强数值估算,小明同学的重力
爱以成往事1年前1
dina1105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设已知压强为P P=F/S F=G ∴P=G/S 所以G=PS
五一班的老师买64个苹果,160个糖,平均分给班里的全体同学,刚好分完.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
五一班的老师买64个苹果,160个糖,平均分给班里的全体同学,刚好分完.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
如题
kjiljoioijijj1年前1
红发boy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取64和160的最大公约数,32人
麻烦采纳,谢谢!
请数学高材生回答.我帮我侄子做暑假作业.碰到一道题.题目是这样.小明有一些书.甲同学借了一半多一本.然后乙同学借了一半多
请数学高材生回答.
我帮我侄子做暑假作业.碰到一道题.
题目是这样.小明有一些书.甲同学借了一半多一本.然后乙同学借了一半多两本.丙同学借了一半多三本.小明还剩两本书.问.小明之前有多少本书.
xiejukui1年前3
鬼僧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倒过去推
丙同学借之前为:(2+3)*2=10本
乙同学借之前为:(10+2)*2=24本
甲同学借之前为:(24+1)*2=50本
答案就是50本
最好把图画出来 给我 一位同学身高1.6m,傍晚站在路灯下身体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m,若沿影子的方向移动2m后站立时,影子
最好把图画出来 给我
一位同学身高1.6m,傍晚站在路灯下身体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m,若沿影子的方向移动2m后站立时,影子的长度增加了0.5m.求这个路灯的高度是多少?
lishouyi801年前3
hanhu002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设:路灯高 x米,人第一次离路灯y米,则:
2/2+y=1.6/x 2.5/2.5+2+y=1.6/x
解得:x=8(m) y=8(m)
所以:路灯高8米
同学去划船,减少一条船,每船坐9人;增加一条船,每船坐6人求有多少人
我是小散我oo1年前1
sczq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不增加,则有6×1=6人坐不下
减少一条船,正好每船坐9人,不减少,则空余座位9×1=9个
船有
(9+6)÷(9-6)=5(条)
人有
6×5+6=36(人)
科学算术题!算密度!冬天一场大雪后地面上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某同学设计了“根据雪地上的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积雪的密度”
科学算术题!算密度!
冬天一场大雪后地面上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某同学设计了“根据雪地上的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积雪的密度”的方法.他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竖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向下凹的脚印,脚踩在雪上后雪变成冰,冰的密度为已知值0.9g/cm^3;然后通过测量积雪原来的厚度H,用脚踩后在雪地上形成脚印的深度h,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请通过推导得出雪的密度的计算表达式.
昭然若杰1年前1
bjxw001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设脚印的面积为S,则
雪的体积V雪=SH,冰的体积V冰=S(H-h)
根据密度公式ρ=m / V 得 ρ雪/ ρ冰 = V冰 / V雪 = (H−h) / H
∴ρ雪= ρ冰(H−h) / H
甲同学骑车从学校到火车站,乙同学骑车从火车站回学校,甲骑车比乙每小时快2千米,两人在上午8点同时出发,到上午10点半两人
甲同学骑车从学校到火车站,乙同学骑车从火车站回学校,甲骑车比乙每小时快2千米,两人在上午8点同时出发,到上午10点半两人相距36千米,到中午1点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学校和火车站的距离.
一元一次方程,
腼腆的郎1年前1
williamtm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分析:上午10:30两人相距36千米,到中午13:00两人又相距36千米
说明他们在11:45相遇的,他们共同走完全程要3.75小时.
同时说明在这2.5小时里他共走了72千米.
等量关系:2.5×速度和=72
全路程=速度和×3.75
设甲x千米/小时,则乙x-2千米/小时
由题意知,2.5[x+(x-2)]=72
2.5(2x-2)=72
5x-5=72
x=15.4
所以甲15.4千米/小时,乙13.4千米/小时
全程路程=3.75×(15.4+13.4)=108千米
答:学校和火车站相距108千米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初速度为零)记作O点,测出点O、A间的距离为68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初速度为零)记作O点,测出点O、A间的距离为68.97 cm,点A、C间的距离为15.24 cm,点C、E间的距离为16.76 c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重锤的质量为1.00kg,则打点计时器在打O点到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___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为什么?
好像是::为什么是这样算:【【0.1524+0.1676】/4】/【1/f】
hong77585211年前2
awt00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首先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点的平均速度.由于C点是A、E的中间时刻,所以Vc=AE/t,由于AE段的时间是打点计时器周期的4倍,即4*1/f,因此Vc=AE/t=【【0.1524+0.1676】/4】/【1/f】
六(1)班同学平均身高为156厘米,记为0;小玲身高151厘米,则记为-151厘米.这句话对吗?因为0表示没有,所以
六(1)班同学平均身高为156厘米,记为0;小玲身高151厘米,则记为-151厘米.这句话对吗?因为0表示没有,所以
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这句话对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用两个这样的圆柱拼成一个长圆柱,表面积为25.12平方厘米.这句话对吗?八分之四十一:4和四分之四十一:20可以组成一个比例式.这句话对吗?当圆柱的底面积一定,高和体积成正比例.这句话对吗?把一个球形物体任意切开,切开的面一定是圆柱.这句话对吗?
zhimasiba1年前2
泡泡猪爱我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当圆柱的底面积一定,高和体积成正比例.这句话对吗只有这个是对的
小玲是-5cm
不是没有温度
12.56是侧面积
组不成
面是圆,不是圆柱
阅览室同学中有六个男生离开后,男女生人数的比是6:7,12个女生离开后,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2:11
阅览室同学中有六个男生离开后,男女生人数的比是6:7,12个女生离开后,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2:11
原来阅览室一共有多少人?
掌声1231年前1
billdo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6:7=12:14
12÷(14-11)=4(人)
4×(12+14)=104(人)
104+6=110(人)
原来阅览室一共有110人.
节约用电,晚上放学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关灯,为了保护森林要节约用纸,尽量不用纸杯.这句话用英语怎么
hubilie_19801年前1
总有晴天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to save the electric the last one leave the classroom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forest we should use the paper less ...use the paper cap as less as possible.
.如果把成绩80分记作+8分,那么成绩70分应记作( ),若某同学的成绩被记作+27分,那么
.如果把成绩80分记作+8分,那么成绩70分应记作( ),若某同学的成绩被记作+27分,那么
如果把成绩80分记作+8分,那么成绩70分应记作( ),若某同学的成绩被记作+27分,那么该同学的实际得分是( ).
半两菜1年前1
独孤90剑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7) (270分)
为了探究金属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快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为了探究金属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快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稀盐酸;
②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质量相等的镁、锌、铁,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个试管口上.
[观察与分析](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气球膨胀最快的是放 的试管.
(3)通过该实验分析,实验室一般用锌而不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lyhyikusitian1年前1
slayerone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Fe+2HCl=FeCl2+H2
(2)最快的是镁,因为活动性顺序表中镁最活泼,所以反应最快,同时相同质量的镁锌铁中镁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多,因此膨胀最大也最快.
(3)铁与稀盐酸反应太慢,因此不用,镁与稀盐酸反应太剧烈,同时镁价格比较贵,因此常常采用反应速率较快但是有比温和的锌,同时价格还比较便宜.
小明与科技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种降落伞,他们准备利用一幢31层的楼房(每层楼高度相同)
小明与科技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种降落伞,他们准备利用一幢31层的楼房(每层楼高度相同)
探究这种降落伞在降落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与假设:1,做匀速运动
2,做变速运动
实验方案
1,让降落伞从31楼阳台自由下落 到地面,分别测量——————
2,重复以上过程,再做两次
实验器材:
测量的数据满足以下条件:
即可证明猜想2正确
一共三个问
阿平姐1年前1
a1345296177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分别测量楼层高度H 落地时间T 到达楼层中间的时间t
实验器材:秒表 测量尺
2t=T 则为匀速运动 不是则为变速运动
第一组的同学分笔若干支,若每人5支则还剩3支;若有1人只取2支,其余的每人可得6支问多少人,多少笔?
救世主1234561年前1
DotLauan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38支笔,7个人
某同学取4根长分别为16、13、10、6的木棒搭一个梯形,若以16及10作两底,这样可以搭成梯形( )
某同学取4根长分别为16、13、10、6的木棒搭一个梯形,若以16及10作两底,这样可以搭成梯形( )
A.1个 B.2个 C.无数个 D.0个
最好把过程也写出来.
coy1231年前1
然后叫她穿起裙子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80%
D
16-10=6
6+6<13
无法组成三角形,故为0个
质量守恒一定用混合物么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
质量守恒一定用混合物么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不溶解也不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20 30 40 5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64 x 3.52
(1)表中X的值为3.52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44.48g
第三题中为什么不用混合物的质量即10g+40g-3.52g?而是用碳酸钙再去求出实际参加反映的质量?为什么稀盐酸用的却是混合物的质量?
质量守恒不就是反应前混合物的质量-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吗?求详解.
hn7311年前1
gy200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他问的溶液质量,碳酸钙如果没有反应完就不存在于这个溶液体系
有关打点计时器的物理实验题为了定性研究阻力(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接通打点计时器
有关打点计时器的物理实验题
为了定性研究阻力(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接通打点计时器,将拴有金属小球的细线拉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后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击固定在小车右端的挡板,使小车和挡板在无动力条件下一起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了一系列的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表明小车所受的阻力随速度的减小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怎么回事啊 为什么是减小啊 相同时间内位移差不是增大了吗?为什么答案说是减小?我算的是增大啊 0.50 0.52 0.55 依次增大



题目看起来长实际上很短滴~
dongzdj1年前2
淡影清音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你写反了,3.62-3.07是第一个
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起跑开始到十米处用了1.5秒,离终点30米处用了2.5秒剩下的路程共用了9秒,求100米平
度声已凄切1年前1
茗珂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先明确一个概念: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本题中,位移是100米,所用时间是1.5+2.5+9=13秒
∴平均速度=100/(1.5+2.5+9)=100/13≈7.69米/秒
希望能够帮助你今后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在班级春节联欢上,同学们安装啦一串彩色灯泡,每个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为10Ω,定制电阻为1000Ω
在班级春节联欢上,同学们安装啦一串彩色灯泡,每个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为10Ω,定制电阻为1000Ω
(1)这串灯泡安在教室刚好能正常发光.这串小灯泡有几个?(2)估算每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约多大?(说明估算理由) (3)这串灯泡能正常工作2h.试估算共消耗多少电能?(4)小灯泡的灯丝上并联一个电阻,好处是什么
wanghongmei66991年前1
为爱封忆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已知:U=220V、UL=2.5V、RL=10Ω、R=1000Ω、t=7200s.求:(1)N;(2)PL;(3)W.(1) N=U/UL=220V/2.5V=88个(2) PL=U^2/RL=(2.5V)^2/10Ω=0.625w(3) w=Pt=0.625w×7200s=4500J(4) 在灯丝上并联一个电阻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因局部断路而整个电路断路不能工作,从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00欧远远大于灯丝电阻10欧就可以看出来.
同学们去划船,每船4人坐少一人,每船五人坐多一人,每船6人坐多一人.至少多少人去划船?
badbird1年前1
一川晴草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5*6+1=31 (31+1)/4=8
答:至少31人去划船
王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划船 共租了十条船 每条大船坐六人 每条小船坐四人 大船小船各几条?
王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划船 共租了十条船 每条大船坐六人 每条小船坐四人 大船小船各几条?
越快越好 快的人加悬赏
花花_mia1年前1
andywar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设大船X条
6X+4(10-X)=41+1
6X+40-4X=42
2X=2
X=1
大船1条.小船9条
一个同学计算一道分数除法试题时把被除数和除输颠倒了,结果算到商是4分之3,正确的商是
蓝宇长沙1年前1
fankw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三分之四
再次提问一道四年级语文题:有的同学把喝不完的豆浆往楼道垃圾箱里倒,你见了上前阻止说:“这多难清理啊,要是你清理垃圾箱你愿
再次提问一道四年级语文题:
有的同学把喝不完的豆浆往楼道垃圾箱里倒,你见了上前阻止说:“这多难清理啊,要是你清理垃圾箱你愿意别的同学也这样吗?‘xxxxxxxx,xxxxxxxx.’”(填一个古代名言)
飘满了ff者1年前1
gxm007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将电池组、滑线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
现将电池组、滑线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由此可以判断(  )
A. 线圈A向上移动或滑动变阻器滑动端P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B. 线圈A中铁芯向上拔出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C.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
D. 因为线圈A、线圈B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
keke7505061年前1
lileegrace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线圈B中产生使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的条件,则分析各选项可得出正确答案.

由题意可知当P向左加速滑动时,线圈A中的电流应越来越小,则其磁场减小,此时线圈B中产生了电流使指针向右偏转;故可知当B中的磁通量减小时,电流表指向右偏;
A、A向上移动时B中磁通量减小,指针向右偏转,而滑动变阻器滑动端P向右加速滑动时,B中磁通量增大,故指针应向左偏转,故A错误;
B、当铁芯拔出或断开开关时,A中磁场减小,故B中磁通量减小,指针向右偏转,故B正确;
C、滑片匀速运动时,A中也会产生变化的磁场,故B中同样会产生感应电流,故指针不会静止,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楞次定律.

考点点评: 本题无法直接利用楞次定律进行判断,但是可以根据题意得出产生使电流表指针右偏的条件,即可不根据绕向判出各项中应该出现的现象.

墙上挂着一幅画.(对) 教室里坐着同学.(对) 教室里坐着同学们.(错) 场所*动词*名词
墙上挂着一幅画.(对) 教室里坐着同学.(对) 教室里坐着同学们.(错) 场所*动词*名词
为什么 后面加 同学可以,加同学们就是错的?
真的无肉不欢1年前1
阿弥陀佛53684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同学们是个复数名词,复数名词都做同一个动作时,应该作为主语,例如同学们都坐在教室里.
一个同学在小区内调查生物种类时,记录了很多生物,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他对生物进行了分类,下列生物属于
一个同学在小区内调查生物种类时,记录了很多生物,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他对生物进行了分类,下列生物属于
下列生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车前草 b国愧 c睡莲 d黄杨
1203061年前1
away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答案是睡莲
六一班同学在植树节那天一共栽了34棵树,其中女生栽树的棵树是男生的12分之5.男生和女生各栽了多少棵树方
六一班同学在植树节那天一共栽了34棵树,其中女生栽树的棵树是男生的12分之5.男生和女生各栽了多少棵树方
方程解
重复的热恋1年前1
f_edk_9a4rn048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设男生栽x棵,则女生栽了(34-x)棵,根据题意,
得,5/12x=34-x
解之得 x=24
则34-x=10
所以男生栽了24棵,女生栽了10棵.
同学们列队做操,排成4排,每排10人,前后左右同学之间的距离是1米.同学们列队做操的占地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米?
桂帐1年前1
前尘往事123456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27.
3*9=27.
4和10都要减一
有同学尝试着引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测得30次全振动60.2秒,摆线悬点到球面99厘米,球直径2厘米,则
有同学尝试着引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测得30次全振动60.2秒,摆线悬点到球面99厘米,球直径2厘米,则重力加速度为?
(还要问:这个摆线长99还是100啊?)
aachong1年前1
我的鞋子不合脚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摆长=线长+小球半径,然后应用周期公式就可以了.算出的数值接近9.8
另一半周期为两秒的摆称为秒摆,比如你做的这个实验,周期近似为2秒.
三位同学参加两项不同的竞赛,每位学生最多参加一项竞赛,每项竞赛只许一位学生参加的概率为多少?
云水寒1年前1
cat1227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要看参赛人数,还有如果有两、三个人同时参加同一项,概率更高!
某同学在离地面20米的高处把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石块水平抛出,石块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30米.不计空
某同学在离地面20米的高处把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石块水平抛出,石块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30米.不计空
不计空气阻力.g=10m/s.球落地时的动能多大?
yayayanweidie1年前1
5420114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E=MV吧.本题可以忽略空气阻力.h=1、2gt2 求出t gt=v 水平速度 vt=30 最后两个相加.就是了就提数我就不算了
听说王刚获得了跳绳比赛第一名,同学们都鼓掌祝贺改成否定句
狼桥遗梦1年前1
compos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听说王刚获得了跳绳比赛第一名,同学们都没有鼓掌祝贺.
(楼上那位错了,不是双重否定句)
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和56朵黄花,把这些花分成相同的若干束,最多可以分分成54和7的最小公倍数几束花,
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和56朵黄花,把这些花分成相同的若干束,最多可以分分成54和7的最小公倍数几束花,
每束花丽红花和黄花各有几朵?
砚歌1年前1
tkytky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题目应该是:
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和56朵黄花,把这些花分成相同的若干束,最多可以分成几束花,每束花里红花和黄花各有几朵?
(1)最多可以分成几束花,就是求“24和56”的最大公因数是:8
(2)每束红花的朵数:24÷8=3(朵)
(3)每束黄花的朵数:56÷8=7(朵)
甲乙两同学用一根1.8米长的扁担,在两端用力抬起一袋120N的垃圾,若甲承受80N的压力,
甲乙两同学用一根1.8米长的扁担,在两端用力抬起一袋120N的垃圾,若甲承受80N的压力,
(1)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有多远?
(2)若将垃圾袋向乙移动0.2米,则甲承受的压力减小了多少?
liangying1061年前1
毛毛想看海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设乙肩膀处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求出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
(2)先求出力臂的大小,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求出甲承受的压力,再进一步求出甲承受压力的减小值.

(1)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甲对杠杆的支持力为80N;
由F1L1=F2L2可得,120N×L1=80N×1.8m,化简后可得,L1=1.2m;
故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的距离为1.8m-1.2m=0.6m;
(2)若将垃圾袋向乙移动0.2米,则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120N×(1.2m-0.2m)=F×1.8m,化简后可得:F≈67N,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甲对杠杆的压力为67N;故甲承受的压力减小了80N-67N=13N.
答:(1)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的距离为0.6m;
(2)若将垃圾袋向乙移动0.2米,则甲承受的压力减小了13N.

点评:
本题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灵活选择支点,因为使用扁担时水平平衡,所以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别求解,注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英语复习计划老师叫我带领全班学好英语,还叫我总结出一个复习计划,帮助同学们去学习,最好能结合课本,比如在早读的时候该怎么
英语复习计划
老师叫我带领全班学好英语,还叫我总结出一个复习计划,帮助同学们去学习,最好能结合课本,比如在早读的时候该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大声朗读英语,去学英语,,
不要复制啊,我要办法,不是空话啊
清风明月望tt1年前1
麻辣喇叭花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九年级我只知道题海战术了,每天做做做就好了
1.每天一句英文歇后语——有利于作文.每位同学每天轮流提供.
2.每天早上朗读,可以弄些比较有趣的绕口令什么的热身,然后读课文.
3.组成小组,每天做一样的阅读理解跟完型填空什么的,然后对答案,交流下,互相帮忙.要保证每天做够一定的量才有用.
以前念书的时候还试过要背课文,要到小组长那里去背,非常痛苦.
我很用心的打字了,绝对不是复制粘贴的啊__/
有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探究3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甲组同学选用了3种物质(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经过讨论,选
有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探究3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甲组同学选用了3种物质(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经过讨论,选
有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探究3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甲组同学选用了3种物质( )(填化学式,下同)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经过讨论,选取 了与甲组同学完全不同的3种物质( )进行实验.结果两组同学都得到了相同的正确结论
花rr86281年前1
冒险家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69.2%
Cu FeCl2 AgNO3
Fe Ag CuSO4
某校组织同学植树,去年植树360棵,今年比去年多植树20分之3,今年植树多少棵?
阿童07311年前1
docx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今年=360×(1+3/20)=414棵
英文翻译“星期五下午我经常和同学在课室的《英语角》练习口语”
zhangyun_0291年前1
浪妓tt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I always pratise english grammer with my classmates at the english corner in the classroom Firday afternoon.
实验中,有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的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所示.
实验中,有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的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所示.
分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
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星星亮1年前1
白天不知夜的黑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不过O点,是因为在斜面的作用下,小车在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f1=m1gsina,大于其受到的摩擦力f2,所以在没有小桶和砂子(质量为m2)的情况下仍然会加速下滑.
正确的公式为:F=f1+m2g-f2,但是此时的F=m2g-f2,则在未计算f1,所以不过原点.
2.a=F/m,有a=(f1-f2+m2g)/(m1+m2),但此时有a=(m2g-f2)/(m1+m2),f1未与m2g-f2成比例增加,故会造成此情况.
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当做小车的合外力F,做出a与F图线如图所示
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当做小车的合外力F,做出a与F图线如图所示

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kklll881年前2
绝望蛤蟆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分析:在这个实验中,若已经平衡了小车的摩擦力,则小车受到的绳子拉力等于它的合外力F .
  为能容易理解,作以下推导.
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是 m,小车的质量是M,绳子拉力大小是F,则
对沙和沙桶:mg-F=ma  ,a 是加速度的大小
对小车:F=Ma
由以上二式可得 F=mg * M /(M+m)
容易看出,只有当 m<<M 时,才有 F≈ mg .
  可见,当沙和沙桶总重力远小于小车重力时,把沙和沙桶总重力作为小车的合外力(等于绳子拉力)时,该力与加速度几乎是成正比的,所以图中的左部分是直的.
  当沙和沙桶总重力偏大后(虽然可能小于小车重力),当成小车合外力的数值就大于实际合力数值(沙和沙桶总重力大于绳子拉力,拉力数值才等于小车合外力),所以就出现图中右部分那种弯曲.
如图,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如图,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吸管有孔
B. 大气压偏小
C. 吸管太细
D. 吸管插得太深
hunter811年前2
124511003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

正常情况下,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此时饮料吸不上来,说明吸管内外气压相等,应该是吸管与大气接触的部分有孔,即使吸气,管内外气体相通,气压相等,饮料不会被压上来.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要明白用吸管能吸饮料的原因,并根据其道理来分析饮料吸不上来也就是饮料不会被压上来的原因.

学校准备好材料在花园里砌一个如图1形状的喷水池,有同学提议改为如图2的形状,且外圆直径不变.你认为原来的材料够不够用?请
学校准备好材料在花园里砌一个如图1形状的喷水池,有同学提议改为如图2的形状,且外圆直径不变.你认为原来的材料够不够用?请说明理由.
CS视野1年前1
xiaoxiaoyulv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解题思路:认真审题可知,由于外圆直径不变,只要图2中三个小圆的周长不大于一个大圆的周长即可.

设大圆的直径为r,
则其周长为πr,三个小圆的直径分别为r1、r2、r3
则周长之和为πr1+πr2+πr3=π(r1+r2+r3),
又因为r1+r2+r3=r,
所以三个小圆的周长之和恰好等于一个大圆的周长.
因此,若材料损耗忽略不计,则原有的材料够用.

点评:
本题考点: 列代数式.

考点点评: 注意识图,能从图形中找到等量关系,列的代数式,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家庭电路的问题小明同学按图所示设计家庭照明电路,安装了两盏白炽灯和两个插座,通电后发现不能正常工作,其中接错的元件是(
家庭电路的问题
小明同学按图所示设计家庭照明电路,安装了两盏白炽灯和两个插座,通电后发现不能正常工作,其中接错的元件是( ))
A.灯丙和S1
B.灯丁和S2
C.插座乙
D.插座乙
C.是插座甲
ii人321年前3
bluelong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72%
给你正确饿图,一看就会明白了.
插座甲乙.灯丁都有错误.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A、B两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之间的关系是(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A、B两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之间的关系是(  )
A. ρB>ρA
B. ρBA
C. ρA>ρB
D. 无法判断
atmanlp1年前1
迷路的小精灵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由图象可知,当VA=VB时,mA>mB,所以ρA>ρB
当mA=mB时,VA<VB,所以ρA>ρB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密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点评: 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

同学们去玩,如果每辆汽车坐50人,则可以再坐40人,如果每辆车坐45人,则可以再坐15人,有几辆车?有几人
两袖侠风1年前1
voyoga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设有X辆车,Y个人
50X=Y+40
45X=Y+15
X=5
Y=210
同学们乘坐15辆汽车去博物馆,到达35人后,还剩40人没到,平均每辆车坐几人?
大街小向1年前3
kingmoon2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75/15=5
四个同学合租一条租金为60元的小船,第一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付的钱数是其..
四个同学合租一条租金为60元的小船,第一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付的钱数是其..
四个同学合租一条租金为60元的小船,第一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付的钱数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1/3;第三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1/4;第四个同学付了多少钱?
要求列出算式出来!就是第一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三个同学付款的总数的一半,
真的很抱歉哦,正确的题目应该是这样的:
四个同学合租一条租金为60元的小船,第一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1/3;第三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1/4;第四个同学付了多少钱?
ghjfdiqian1年前1
残月清光减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到底是几个人?你说的是5个人啊!?
若果你说的是“第一个同学付的钱数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1/3;第三个同学付的钱是其他同学付钱总数的1/4;第四个同学付了多少钱?”,那么我觉得式子应该这样60x(1-1/3-1/4-1/5)=13元
小芬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小芬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小芬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使杠杆重力的作用线通过 ,从而使杠杆自重对后面的实验不产生影响.如果小芬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则她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或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调.
⑵调节好以后,在下面的实验中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 .如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通过调节钩码的 来实现.
⑶小芬同学根据图示实验装置测得的一组数据,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错误结论,你认为小芬同学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 ;
② .
⑷图示装置中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芬同学在杠杆两侧各取下一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则( )
A.杠杆仍在图示位置静止 B.杠杆将顺时针方向转动
C.杠杆将逆时针方向转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⑸如果小芬同学将杠杆支点右侧的钩码拿走,改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杠杆支点的左侧,则必须 地拉住弹簧测力计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
zzbios1年前2
天下无贼信吗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支点 左 左
2、便于读取力臂 位置
3、只有一组数据 力和力臂不能相加,因为是不同的物理量(将不同单位的数据相加)
4、C
5、竖直向上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