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什么方式穿过后膜而传递兴奋或抑制?

kanxue2641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mspany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经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
受体激活引起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产生动作电位.
1年前
yongfengxie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
经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
受体激活引起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产生动作电位。
1年前

相关推荐

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虚线所围成的
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_______的传导有阻断作用。
(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能否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请简要说明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丝131年前1
LS_HEAVE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细胞间(或神经元之间,或突触上)
(3)由负变正 0 将电流计置于Y处,刺激X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X处,刺激Y点,指针偏转
高中生物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高中生物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我觉得这句话不对,因为在不是所有的神经肌肉接点都有突出结构
肠断处031年前4
lijing1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神经肌肉接点是一种突触结构,叫神经-肌肉突触.
在这个突触中也不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是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所以其中充满了组织液.
这句话是对的.
(2013•广元二模)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Z为实验位点,其中Z为突触间隙.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广元二模)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Z为实验位点,其中Z为突触间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______(填图中字母).
(2)当某人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时,刺激了手部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人______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最终传到手臂的肌肉,产生缩手反射.当某人伸手欲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时,人体内听觉感受器等产生兴奋,最终将兴奋传向______,经过分析综合,一方面产生缩手反射,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释放______,使人脸发红.
(3)若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______;若在X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______.
(4)若将某药物放在X处,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肌肉收缩;而将该药物放在Z处,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可说明这种药物对神经系统中兴奋在______
______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5)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原因是______.
(6)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是图乙中的______.
早泻1年前1
qinghelingdao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主要是神经调节,先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知识点进行回答.

(1)由题图可知,B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控制缩手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某人伸手欲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时,人体内听觉感受器等产生兴奋,最终将兴奋传向大脑皮层,经过分析综合,一方面产生缩手反射,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使人脸发红.
(3)由题图可知,若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指针会发生2此偏转,若在X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不能倒过来,所以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4)若将某药物放在X处,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肌肉收缩;而将该药物放在Z处,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可说明这种药物对神经系统中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突触)由传递阻断作用.
(5)由于在突触间传导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在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这过程需要时间,即突触延搁,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如果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时,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变化是加强原来的外正内负,即题图中的B选项.
故答案应为:
(1)A (2)脊髓 大脑皮层 肾上腺素 (3)会 不会 (4)神经细胞(突触)之间
(5)存在突触延搁 (6)B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反射的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位置,主要考查学生的 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神经调节的知识 解释有关生活现象的能力.

如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图中C点周围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只对兴奋在______有阻断作用.
(4)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哪种免疫疾病?______.
逃离大上海1年前1
zhantya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神经元按照用途分为三种:输入神经,传出神经,和连体神经.
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突触传递和缝隙连接.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图中A为效应器,图中C点周围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所以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但在突触之间兴奋无法传递,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3)将药物放在X,刺激Y(神经纤维),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突触),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只对兴奋在细胞之间的突触有阻断作用.
(4)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细胞,导致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故答案为:(1)效应器神经中枢
(2)由负变正0
(3)细胞间的传递,(或神经元上的传递,或突触上的传递)
(4)自身免疫疾病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人体的免疫功能.

考点点评: 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是关键.

神经递质 要穿过特异性受体进入细胞吗?发挥作用后,在细胞内灭活还是,突触间隙?
jgsdxpsy1年前1
沿静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神经递质不是穿过.而是结合受体.在结合过后,瞬间被灭活.
(2009•淮安模拟)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2009•淮安模拟)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_______的传导有阻断作用.
(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能否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请简要说明设计思路:______.
风月无恒1年前1
就是那样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根据图中传入神经中间的胞体或根据突触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1)根据图中传入神经中间的胞体,所以图中A为效应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由于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说明药物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没有阻断作用.但将药物放在Z突触处,刺激Y,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3)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可将电流计置于Y处,刺激X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X处,刺激Y点指针偏转,从而证明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由负变正 0 将电流计置于Y处,刺激X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X处,刺激Y点指针偏转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在神经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神经递质的释放后,如何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后,下一个神经元接受受阻,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如何分解
众星拱照1年前2
zwt0dd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递质的失活:进入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就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这样乙酰胆碱就被破坏而推动了作用,这一过程称为失活.去甲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一部分被血液循环带走,再在肝中被破坏失活;另一部分在效应细胞内由儿茶酚胺内由儿茶酚胺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但大部分是由突触前膜将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回收到突触前膜处的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多巴胺的失活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它也是由儿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突触前膜敢能再摄取多巴胺加以重新利用.5-羟色胺的失活也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单胺氧化酶等能使5-羟色胺降解破坏,突触前膜也能再摄取5-羟色胺加以重新利用.氨基酸递质在发挥作用后,能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再摄取而失活.肽类递质的失活是依靠酶促降解,例如通过氨基肽酶、羧基肽酶和一些内肽酶的降解而失活.
(2014•宁夏三模)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
(2014•宁夏三模)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
shuijingjinghe1年前1
26096053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顺浓度内流,方式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
B、处于③与④之间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导致K通道大量开放,B错误.
C、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错误.
D、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故不能引起b处去极化,所以不能形成小电位,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使之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触前膜是什么的膜,突触间隙是什么与什么的间隙,还有突触后膜是突触前膜相对应的什么膜
zhongcui1年前1
可拎锅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突触前膜/后膜都是生物膜,突触间隙是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间隙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哪些运输方式作
苗启杰1年前1
打哈欠的兰若寺主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包被着神经递质运输到突触前膜释放.是一种胞吐.大量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扩散.接触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致使神经元兴奋.之后的神经递质马上会被酶分解或者重新回到突触前膜.神经递质在间隙间只是简单的扩散
(2009•唐山三模)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09•唐山三模)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感受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B.X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人在运动过程中,兴奋在Y和Z处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
D.Z处递质的获得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完颜小驴1年前1
jrtios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图示中传入神经中间的胞体或根据突触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A、图中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A错误;
B、X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B错误;
C、人在运动过程中,兴奋从感受器经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所以兴奋在Y和Z处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C正确;
D、Z处递质的获得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方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触小体是突触吗书上说什么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那是不是不包括突出小体了?我要最最精炼的答案,不要长篇大
突触小体是突触吗
书上说什么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那是不是不包括突出小体了?
我要最最精炼的答案,不要长篇大论.
duyangfan1年前2
我爱超级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不是.突触小体只为突触这一结构贡献 突触前膜.两者不一样~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C. 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
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kstwq1年前6
johnmaolin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进行传递的考查,梳理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然后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A、由题意可知,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数量不变,说明给药后突触前神经元的功能完好,说明该药物可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A正确;
B、若该药物抑制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的合成,突触间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信息矛盾,B错误;
C、若该药物抑制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突触前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会受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也会受影响,突触间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信息矛盾,C错误;
D、若该药物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突触间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信息矛盾,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线粒体的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有关生物的很基本的题.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那么 不了解 突触 这个概念是否包括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小肥蟹1年前3
3G门户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上面两位的回答都没问题.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它涉及到两个神经元,重点是两个神经元的联系,而突触小体在一个神经元上,是单个神经元的组成部分.单纯的突触是不包括突触小体,只包括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前膜.
哈哈,勉强回答.突触小泡,这个,完全不知道是啥.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细胞膜的什么性
流纭1年前2
Apple妍雪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
这句话错在哪里?急
wyf88855551年前3
Bing_chuan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这句话不对,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不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随后递质就被突触间隙中的酶水解掉.
关于突触 神经递质 从突触突触小体出来的神经递质后,来到突触间隙,然后 接触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在这之后,神经递质去哪了?
关于突触 神经递质
从突触突触小体出来的神经递质后,来到突触间隙,然后 接触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在这之后,神经递质去哪了?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yixiaofenxiao1年前3
jasmine73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的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迅速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传递做好准备.
神经递质:神经末梢分泌的化学组分.如乙酰胆碱等,可使神经脉冲越过突触而传导.
为啥在突触间隙放组织递质分解都药物后下一个神经细胞会产生持续兴奋或抑制
为啥在突触间隙放组织递质分解都药物后下一个神经细胞会产生持续兴奋或抑制
打错字了不好意思
是放阻值递质分解的药物
无夜花1年前1
sas99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貌似还是打错字了,是“阻止”吧.
因为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是因为递质与该细胞上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产生的,通常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会在接受递质后一段较短时间内,由自身的相应分解该递质的酶将递质分解,从而时该神经细胞恢复初始的状态,所以兴奋或抑制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如果用了阻止递质分解的药物,那么递质就一直与受体结合在一起不脱离并产生效应,所以就会是该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
应该是这样的.
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组成来看,图中A为
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组成来看,图中A为_______,图中小圆点线C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
(2)在神经纤维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若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次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现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点,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点,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阻断______________。
small981年前1
lovemels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由负变正 0
(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或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突触上的传递)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通过什么扩散传递到突触后膜?
zzz0581年前1
我吃了绦虫卵2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以溶液形式自由扩散.不光是后膜.还会扩散到突触外,以及前膜.
(2008•佛山一模)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2008•佛山一模)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存______有阻断作用.
(4)某患者体内产牛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哪种免疫疾病?______.
穿花衣的冬冬1年前1
lihp200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A为效应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根据神经节以及突触结构,可判断A为效应器,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2)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通道打开,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计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3)由于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根据该对照实验,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4)由于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的原因是自身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而导致的,所以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故答案为:
(1)效应器神经中枢
(2)由负变正0
(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自身免疫疾病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C. 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
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糊涂君子难得1年前2
我爱渐渐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进行传递的考查,梳理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然后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A、由题意可知,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数量不变,说明给药后突触前神经元的功能完好,说明该药物可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A正确;
B、若该药物抑制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的合成,突触间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信息矛盾,B错误;
C、若该药物抑制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突触前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会受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也会受影响,突触间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信息矛盾,C错误;
D、若该药物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突触间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信息矛盾,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线粒体的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的冲动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的冲动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出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这个题答案是B,我觉得A和D在一定条件下也对,只要注意量就行,呵呵,我B也不是特别清楚也帮我解释一下吧,
虽然说‘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但用药之前他也没有给它刺激呀,用药物把多生成的递质弄掉,不就可以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吗?
婚缘1年前1
toowest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种药物对神经递质的产生量没有影响,不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也就是说对突触小体没有影响,所以A和D都不对.但是给予药物后,发现神经冲动被阻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小体都没有受影响,就可以知道肯定是突触后膜的问题了.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用不用消耗能量?
地狱的火1年前1
rr猫鱼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用的.这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突触小泡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借助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为什么不对?
突触小泡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借助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为什么不对?
我知道那是通过的胞吐,那么胞吐是借助了细胞膜的什么性质呢?
sa娇王道1年前1
兔子呵呵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胞吐作用不属于跨膜运输,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而只是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 该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 有关
水起风生之ww1年前1
以林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胞吐 流动性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那里错了?
FFFF55561年前2
风婆婆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神经递质是以突触小泡的形式经突触前膜释放的,不依赖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
倜傥小生1年前3
按时大渡河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事实上,要想引起神经冲动是需要一定量的神经递质来进行刺激,大于某一值才可引起神经冲动,反之与未接受神经递质一样不产生神经冲动,而受体接受递质后立即将递质分解,如果不在同一时间内大量接触递质的话是无法引起神经冲动的.
且用胞吐的方式可加快传递速率,提高传递效率.顺便说一下,神经递质大部分是小分子,也有部分是蛋白质.你指的应该是乙酰胆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