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的书柜有三层,放有数学、语文、英语三种书.已知每层有18本,且所有书中数、语、英也恰各有18本.

继影2022-10-04 11:39:5411条回答

小唐的书柜有三层,放有数学、语文、英语三种书.已知每层有18本,且所有书中数、语、英也恰各有18本.
一层的数学书比二层的英语书少3本,三层的语文书比英语书少5本,一层的语文书与三层的语文书差多少本?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1条回复
lichee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设第一层为A,第二层为B,第三层为C,语文书为x,数学书为y,英语书为z,则有可以得到一下方程
xA+yA+zA=18 (第一层放18本)
xB+yB+zB=18 (第二层放18本)
xC+yC+zC=18 (第三层放18本)
yA-zB=-3 (第一层数学比第二层英语少3本)
xC-zC=-5 (第三层语文比第三层英语少5本)
则问题为 xA-xC=?
xA=18-yA-zA
=18+3-zB-zA 由yA-zB=-3将yA代入
=3+zC 18-zB-zA=zC
=3+xC+5 由xC-zC=-5将zC代人
=xC+8所以 xA-xC=8
因此第一层的语文书比第三层的语文书多8本.
1年前
情系雯婕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
1 6*7!*5!*4! 2 2*4! 4!*2 3 4! *3! 4!*3! 不懂Q我 705405684 语音回答
1年前
tiant123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5+3=8
1年前
漠轻寒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不会
1年前
ud2ay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设第一层为A,第二层为B,第三层为C,语文书为x,数学书为y,英语书为z,则有可以得到一下方程
xA+yA+zA=18 (第一层放18本)
xB+yB+zB=18 (第二层放18本)
xC+yC+zC=18 (第三层放18本)
yA-zB=-3 ...
1年前
喜欢ll哦 共回答了3个问题 | 采纳率
设第一层为A,第二层为B,第三层为C,语文书为x,数学书为y,英语书为z,则有可以得到一下方程
xA+yA+zA=18 (第一层放18本)
xB+yB+zB=18 (第二层放18本)
xC+yC+zC=18 (第三层放18本)
yA-zB=-3 ...
1年前
ysdekyl 共回答了3个问题 | 采纳率
8本
1年前
happyfrog 共回答了4个问题 | 采纳率
8
1年前
bearbaby 共回答了5个问题 | 采纳率
语文 数学 英语
一 y x-3 18-(y+x-3)
二 x
三 y-3-5 18-(x+18-(y+x-3))=y-3

相差8本
1年前
szq0000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
不会
1年前
deepblue219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
看着头疼,最烦这种破题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2011•重庆)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
(2011•重庆)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思军1191年前1
heyong815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1)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2)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
(3)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与深度有关,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4)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此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
故答案为:(1)小、相平;
(2)深度;
(3)大、大;
(4)不变、相等.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考点点评: 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

圆的有关知识证明题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求该铅球的直径.麻烦吧已知和求
圆的有关知识证明题
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求该铅球的直径.麻烦吧已知和求证写上 .
小刺猬猬11年前1
psjay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设半径为R
R2-(r-10)2=25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示数如图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示数如图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汽车行驶的这段时间为 _________ min。
风里的碧珊兰1年前1
123jeny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30
1.小唐的书架分为三层,放有数学、语文、英语三种图书.已知每层放18本书,且三层的书加起来数学、语文、英语也恰各有18本
1.小唐的书架分为三层,放有数学、语文、英语三种图书.已知每层放18本书,且三层的书加起来数学、语文、英语也恰各有18本.若第一层的数学书比第二层的英语书少3本,第三层的语文书比英语书少5本.那么第一层的语文书和第三层的语文书哪个多?多多少?
2.ab两地相距54千米,甲、乙骑车从a地,丙骑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的骑车速度分别是每小时7、13、8千米.那么,乙正好位于甲、丙的中间时是在出发后多长时间?
3.一次校友聚会50人参加,女生认识的男生数量各不相同,而且恰好构成了一串连续的自然数,最多的全认识,最少的认识15个.这次聚会共有多少个女生?
时间限制:2:30之前
椽曰1年前6
xueshuixian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第一层的语文书多!多八本!
2.俩小时后
3.女生个数是18人
如果还要解题过程请在线谈~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3块方糖,结果共用了1包方糖和第2包中的24块;小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3块方糖,结果共用了1包方糖和第2包中的24块;小唐喝后三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只放1块方糖,最后第3包方糖还剩下36块,那么每盒咖啡有______袋.
sx0071年前1
九品hh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此题可用设未知数的方法解答,可设一盒咖啡中有X袋,一包方糖中有Y块,由“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3块方糖,结果共用了1包方糖和第2包中的24块”可列出等式(2×3)X=Y+24,由“小唐喝后三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只放1块方糖,最后第3包方糖还剩下36块”,可列出等式3X=Y-24+Y-36,联立方程,即可求出.

设一盒咖啡中有X袋,一包方糖中有Y块,得:
2X×3=Y+24①
3X=Y-24+Y-36②
由①得:6X-Y=24③
由②得:2Y-3X=60④
③×2+④,得:
9X=108
X=12
答:每盒咖啡有12袋.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点: 逻辑推理.

考点点评: 此题运用了设未知数,解方程组的方法进行求解.

(2008•资阳)如图,小唐同学正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从A处起飞,几分钟后便飞达C处,此时,在AQ延长线上B处的小宋同学
(2008•资阳)如图,小唐同学正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从A处起飞,几分钟后便飞达C处,此时,在AQ延长线上B处的小宋同学,发现自己的位置与风筝和旗杆PQ的顶点P在同一直线上.
(1)已知旗杆高为10米,若在B处测得旗杆顶点P的仰角为30°,A处测得点P的仰角为45°,试求A,B之间的距离;
(2)此时,在A处背向旗杆又测得风筝的仰角为75°,若绳子在空中视为一条线段,求绳子AC约为多少?(结果可保留根号)
苍穹云雨痴1年前1
aasshh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到两个直角三角形△BPQ、△ABE,应利用PQ=10米构造方程关系式,进而可解即可求出答案.

(1)在Rt△BPQ中,PQ=10米,∠B=30°,
∴∠BPQ=90°-30°=60°,
则BQ=tan60°×PQ=10
3,
又在Rt△APQ中,∠PAB=∠APQ=45°,
则AQ=tan45°×PQ=10,
即:AB=(10
3+10)(米);

(2)过A作AE⊥BC于E,
在Rt△ABE中,∠B=30°,AB=10
3+10,
∴AE=sin30°×AB=[1/2](10
3+10)=5
3+5(米).
∵∠CAD=75°,∠B=30°,
∴∠C=45°,
在Rt△CAE中,sin45°=[AE/AC],
∴AC=[AE/sin45°]=
5
3+5


2
2=(5

点评:
本题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考点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借助仰角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图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

(1)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_;
(2)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多少?
南蛮小兔1年前1
口语水平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解题思路:

图中给出的是速度表,故可直接进行读数,得到汽车的速度;由两图中的里程数可以求得物体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时间

由图9甲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0236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0276km

则物体行驶的距离为:s=02760236=40km.

所以这段时间为

(1)80km/h;(2)0.5h


<>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______cm.
527673042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不相平,出现这种情况调节方法是______;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 (选填“大“或“小“).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那么他应该把金属盒______.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可可001年前1
ldw寻-梦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解题思路:(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若一开始就不相平,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若装置漏气,则会出现无高度差工高度差变化太小的情况;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3)在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若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不相平,出现这种情况调节方法是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正确的做法是:他应该把金属盒浸入到液体的同一深度;
(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越大;
(3)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与深度有关,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4)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此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
故答案为:
(1)取下软管,重新安装;小;
(2)浸入到液体的同一深度;
(3)大;大;
(4)不变、相等.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考点点评: 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并运用好控制变量法等.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_,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h.
g4gw3gw1年前1
paul_h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13561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13601k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13601km-13561km=40km.
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所有时间:t=[s/v]=[40km/80km/h]=0.5h
故答案为:80km/h;40km,0.5.
小唐觉觉到头疼,吃了饭 休息一下就去医院了 Can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nanatina1年前1
won_bin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小唐觉觉到头疼,吃了饭 休息一下就去医院了.
Xi Tang had a headache.After he ate the meal,he had some rest and then went to the hostipal.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 (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如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如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__.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 (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尤大之吻1年前1
孤独剑00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与深度有关,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4)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此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
故答案为:(1)小;相平;
(2)不可靠;没有控制深度一定;
(3)大;大;
(4)不变; 相等.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 cm、深约为2 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 cm、深约为2 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
(  )
A. 10cm
B. 14.5cm
C. 19.5cm
D. 20cm
骡拉尔奥迪哦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 cm、深约为2 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 cm、深约为2 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
(  )
A. 10cm
B. 14.5cm
C. 19.5cm
D. 20cm
78399686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小唐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80米,能在上课前6分钟到达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迟到3分钟,那么...
小唐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80米,能在上课前6分钟到达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迟到3分钟,那么...
小唐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80米,能在上课前6分钟到达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迟到3分钟,那么小唐家距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xihuhu1年前1
郑州真善美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假设到学校后继续走,还能走80×6=480米,
每分走50米,上课时距学校还有50×3=150米,
前后相差的距离480+150=630米,
到学校要走630÷(80-50)=21分钟,
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1-6)×80=1200米,
小唐利用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等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小唐利用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等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三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0.2N、0.4N和0.9N.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______.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图乙和图丙验证的是猜想______.(选填“1”或“2”).
(4)要验证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请你写出实验方案:
判断依据:
lyly先生1年前1
lovemyange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解题思路:(1)在实验中要依据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读出摩擦力的大小,利用了二力平衡,因此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行;(2)要注意比较相同的量是什么,不同的量是什么,再得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3)乙和丙改变的是压力,不变的是接触面,因此,符合猜想2的条件;(4)在设计实验时,同样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使其它条件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来进行实验.

(1)为了保证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等,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比较甲、乙中的不变量与变量可得出:在压力相同时,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3)图乙、丙是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压力的大小,最终摩擦力不同,因此,验证了猜想2;
(4)实验方案:将长方体木块分别侧放、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记下两次的读数.
判断依据: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无关;否则,就有关.
故答案为:(1)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在压力相同时,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3)2;(4)同上.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考点点评: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出摩擦力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始终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也是本实验的典型特点,因此,需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如图,小唐同学正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从A处起飞,几分钟后便飞达C处,此时在A处测得风筝的仰角为75°,
如图,小唐同学正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从A处起飞,几分钟后便飞达C处,此时在A处测得风筝的仰角为75°,
在AQ的延长线上B处的小宋同学,发现自己的位置与风筝和旗杆PQ的顶点P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C长为20米,若在B处测得旗杆顶点P的仰角为30°,A处测得点P的仰角为45°.试求旗杆PQ的高度和A、B之间的距离
没有杂质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小唐走进一家商店,进门付一角钱,然后在店里购物花掉当时他手中钱的一半,走出商店付一角钱;之后,他走进第二家商店付一角钱,
小唐走进一家商店,进门付一角钱,然后在店里购物花掉当时他手中钱的一半,走出商店付一角钱;之后,他走进第二家商店付一角钱,在店里购物花掉当时他手中钱的一半,走出商店付一角钱;他又进第三家店里付一角钱,在店里花掉当时他手中钱的一半,走出商店付一角钱;……最后小唐走出第九商店时他一分钱也没有了.小明同样进出这些商店,走出第十家商店时他一分钱也没有了.若小唐原有钱的数目是x角,则小明原有钱的数目是( )角(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曾逍遥1年前2
sjzxtwj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我们把问题逐步还原.由于两人的花钱方法一样,小唐第九次花完了钱、小明第十次花完了,可以逆过来看,分别把小唐的第九次和小明的第十次看作他们的第一次购物.把问题逐步还原.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等价于“从后往前数,小明比小唐多一次购物.”.小唐九次花了X角,等于小明第二次进店前身上有X角.所以第一次进店前小明身上有“2(X+1)+1” 即“2X+3”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______cm.
淹nn的鱼干120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小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气管连接,玻璃管的下端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在
小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气管连接,玻璃管的下端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有(提示:白磷易燃,稍加热即可燃烧,现象与红磷相同)
______、______.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huaihuai12171年前1
U的芭比兔兔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解题思路:根据瓶中的热量变化与压强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白磷的着火点40℃,所以白磷在阳光照射下会自燃,白磷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五氧化二磷. 开始时,燃烧的热量空间内温度升高,从而使气体体积相对较低温度下变大,导致左瓶中压强明显增大,压缩气球变小. 温度降低,气体相对体积也会变小,装置内压强变小,外界气体进入气球.此时气球必然变大.
故答案为:乙瓶中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甲瓶中的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又变大;白磷在阳光照射下自燃,放出热量,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气球变小,当燃烧完毕,冷却后,由于装置内氧气消耗,装置内气压变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气球变大.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______cm.
yuxiao1522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 )
番外R1年前1
徐帆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是半径为r.r*r=(10/2)的平方+(r-2)的平方.r等于14.5,直径等于29cm
(2014•北塘区二模)小唐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表格.
(2014•北塘区二模)小唐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深度
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cm
1 3 朝上 2.6
2 6 朝上 5.4
3 9 朝上 8.2
(1)小唐想要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______的关系.
(2)小唐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实验情景如图甲、乙所示,他观察到乙图中压强计的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较大,因而他认为乙图中烧杯内液体的密度较大,同组的小军认为小唐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军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青春给谁看1年前1
itlv637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1)要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本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不容易观察到,因此用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因此可以判断小唐是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应控制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故答案为:深度;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6、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1块方糖,结果用了
6、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1块方糖,结果用了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1块方糖,结果用了1包方糖还多12块;小唐喝后三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3块方糖,结果用了5包方糖还多18块,问每包方糖有多少块?
小恩rr31年前1
Alstiger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设1盒咖啡x袋,1包方糖y块:
2x=y+12
3x*3=5y+18

解得:每盒咖啡有42小袋,每包方糖有72块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_ (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_ _ _ 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 _ _ _ __ _ _ _ __ _ 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 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 _ _ __ _ (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_________
我是屯昌人1年前1
waterwood42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小 ,相平(2)深度(3)大,大(4)不变,相等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的(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3) 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与深度有关,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4)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此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
lycily181年前1
红骑士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解题思路:(1)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2)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
(3)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与深度有关,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故答案为:(1)小;相平;
(2)深度;
(3)大;大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考点点评: 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

小唐的书架分为三层,放有数学、语文、英语三种图书.已知每层放18本书,且三层的书加起来数学、语文、英语也恰各有18本.若
小唐的书架分为三层,放有数学、语文、英语三种图书.已知每层放18本书,且三层的书加起来数学、语文、英语也恰各有18本.若第一层的数学书比第二层的英语书少3本,第三层的语文书比英语书少5本.那么第一层的语文书和第三层的语文书哪个多?多多少?
wo_shi_shei19841年前1
floatsn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设第一层为A,第二层为B,第三层为C,语文书为x,数学书为y,英语书为z,则有以下方程xA+yA+zA=18 第一层放18本xB+yB+zB=18 第二层放18本xC+yC+zC=18 第三层放18本yA-zB=-3 第一层数学比第二层英语少3本xC-zC=-5 第三层语文比第三层英语少5本问题即为求 xA-xC=?xA=18-yA-zA =18+3-zB-zA 由yA-zB=-3将yA代入 =3+zC 18-zB-zA=zC =3+xC+5 由xC-zC=-5将zC代人 =xC+8所以 xA-xC=8因此第一层的语文书比第三层的语文书多8本.
若小唐同学扔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为10cm,深约2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为多少?
crimsonpoppy1年前3
sljy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设该铅球的直径为x
(x/2)^2=(x/2-2)^2+(10/2)^2
解得x=29/2=14.5cm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唐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唐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l 20 4.0
2 20 4.0
3 8.0
(1)请你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比较第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3)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JS0081年前1
xym8110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木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分析答题.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的关系,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分析答题.
(3)分析表中1、3所示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木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一个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为20N,则两个木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为20N×2=40N,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数据分析,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知道实验原理、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2006•南昌)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y过程中,善于观察y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y表盘,示数如图
(2006•南昌)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y过程中,善于观察y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y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y速度为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右图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h.
nana20011年前1
jeffrey222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指针指在下二,速度的单位是km/h,所以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下二km/h.在这次的行驶过程中,
右边的里程是五76km,左边的里程是五36km,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五76km-五36km=v二km
汽车行驶的时间:t=[中/v]=[v二km/下二km/h]=二.得h.
故答案为 下二km/h,二.得.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该车匀速行驶了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求:
(1)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汽车从甲到乙行驶的时间.
luanzaozao831年前1
kk0755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7.3%
解题思路:(1)图中给出的是速度表,故可直接进行读数,得到汽车的速度;
(2)由两图中的里程数可以求得物体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时间.

(1)由图可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22.22m/s;
(2)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13561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13601km,
则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13601km-13561km=40km.
则t=[s/v]=[40km/80km/h]=0.5h.
答:(1)汽车的速度是80km/h,合22.22m/s.
(2)汽车从甲到乙行驶的时间为0.5h.

点评:
本题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贴近生活,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

【在人教版练习册上的题】业务员小唐在给货主汇款时,把发票上应付款末尾的0多输了一个,结果多汇了款.几天后,诚信的货主把多
【在人教版练习册上的题】
业务员小唐在给货主汇款时,把发票上应付款末尾的0多输了一个,结果多汇了款.几天后,诚信的货主把多汇的9000元汇了回来.经理要求小唐赔偿因此失误产生的汇费(汇费按回款金额的1%计算).发票上上的应付金额实际是多少?小唐应赔偿来回汇费费多少元?
【我看了很多答案,都是只有求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有人会第二问吗?还有请解答一下为什么这么做,我不太懂.】
中中上上1年前3
凄凄雪荷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设实际应付金额为X
由发票上应付款末尾的0多输了一个
即付款变成10X
则10X-X=9000,可得X=1000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 (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_ 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喳喳1年前1
知识粪纸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1)小;相平
(2)深度
(3)大;大
(4)不变;相等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15(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 小,认为图15(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 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_ 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 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
天霖霖地霖霖1年前1
198222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相平,深度,大,大,不变,相同.
小唐行走的路程比小张多1/4,而小张行走的时间却比小唐多1/10,求小张与小唐的速度比.
kieft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 cm、深约为2 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 cm、深约为2 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
(  )
A. 10cm
B. 14.5cm
C. 19.5cm
D. 20cm
ai包糖锦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______cm.
249936189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有点看不懂双休日小唐自己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
.有点看不懂
双休日小唐自己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速度为80km/s;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为图乙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计算汽车行驶时间.(写出计算过程)图片在:



新盈港1年前1
尖叫尖叫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图片上主要显示的是速度和路程 速度是80km/h 路程是40km
t=s/v=40/80=0.5h 就是半个小时
若小唐同学掷出的铅球在场地上砸出一个直径约为10cm、深约为2cm的小坑,则该铅球的直径约为______cm.
玲珑几度花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