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诗中 红衣落净渚莲愁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情感不同,简要赏析.

crazycock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cctt5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长 安 秋 望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1年前

相关推荐

赵嘏:长安秋望的译文要赵嘏的长安秋望的译文.
武夷七1年前1
ccef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署流,寒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
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
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
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 静,红衣落尽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 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apc20081年前1
sunny-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小题1:

小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秋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鲈鱼”句:《晋书·张翰传》中说“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南冠、楚囚:《左传·成公九年》中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孤行1年前1
fredywong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1.对景物描写中的所见所闻以动静结合的安排,颇见匠心。“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态,“人倚楼”取静态。
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像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结合其他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问题。长安秋望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释]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5849681年前1
虹宇蓝天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A

长安秋望这首诗直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诗人“望”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人为什么将“南山”与“秋色”结合在一起
我穿越了PBJ1年前1
luckytz1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秋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 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田在月球1年前1
真如花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1.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意对即可)
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结合其它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之情,但写景的角度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拖把扫地1年前1
雁渡苍伦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前首诗是站在楼台的角度,后首是沿着山路的角度。前者是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在描写秋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精神性格,诗人笔下的高远、辽阔、明净的秋色实际上是诗人胸怀的象征。后者是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热爱之情,为了观赏,竟然顾不上驱车赶路。(意对即可)
英语翻译谁有长安秋望 赵嘏写的翻译?
smiledskey1年前1
青虹剑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译文.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署流,寒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
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署流,寒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请描绘一幅个画面.
小孟蒙1年前1
99auw99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秋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 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ishi_9991年前1
灵魂免疫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1.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态,“人倚楼”取静态。
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像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聊与归隐之不宜迟。
(主观题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