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kong_lei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有求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亦:
免:
冠: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zixuan7287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没有,指摘掉
帽子
只,这里指光着
光脚赤足

脑袋


罢了
1年前
ivnana253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
也不过是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意思.
sdlin0011年前1
日光下的吸血鬼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翻译为:
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为什么要撞地那?
王一火火1年前1
空楼凉茶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其实我认为并不是迂拙的性格,而是受到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思想长期受枷锁,并且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反抗.更充分的应该是表示对农民阶级的一种同情.
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三次)亦免冠徒跣(光脚赤足)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以衾拥覆,
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三次)亦免冠徒跣(光脚赤足)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被子)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池非不深也(池塘)
D.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乃记之而去(离开)
杨纯柏1年前1
j6360316j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5.7%
D

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A.吾日三省吾身(多次)亦免冠徒跣(光)
B.其一犬坐于前(狗)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被子)
C.为天下唱(通“倡”,倡导,号召)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布衣之怒为什么要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2008dream1年前1
风中的铃兰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专诸刺王僚;
聂政刺韩傀;
要离刺庆忌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耳表甚么语气
wearwerwerwer1年前1
yiyi12332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意思为罢了 查看原帖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怎么不去抢xx捏1年前1
妖精宝贝Z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是什么意思
yongqian20001年前4
yanghang770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平民的愤怒,也只是脱下帽子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不辱使命》中,“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唐雎不辱使命》中,“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上两句秦王和唐雎的对话中,“之怒”中的“之”,表示么意思?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吗?还是的"的"的意思?教材书上根据句子的翻译应该是“的”的意思,但是我又觉得有些不妥.
请学过的同学告诉我,你们老师们是怎么讲的?
对了,也请补充一下,什么时候的“之”无意义,是用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
hyftomato1年前1
提拉米苏的爱情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之(用作代词)
⑴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用作助词)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用作动词)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用作代词)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即主谓间无义)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⑥天子之怒(即天子发怒,之字为主谓间无义,翻译时不需要解释)(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⑽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