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徐汇区二模)如图,Rt△ABC中,∠ACB=90°,AE=CE,以点E为圆心EA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连

clke46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2009•徐汇区二模)如图,Rt△ABC中,∠ACB=90°,AE=CE,以点E为圆心EA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连接DE,过点D作DF⊥DE交BC于点F,连接CD.
求证:(1)CD⊥AB;(2)CF=FB.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zhangweitia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1)由于AE=ED,CE=CD,那么∠EAD=∠EDA,∠ECD=∠EDC,因此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2(∠A+∠ACD)=180°,因此AC⊥CD.(方法2:由于EA=ED=EC,所以圆E必过C点,那么AC就是圆E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AD⊥CD).
(2)由于(1)中已经证得CD⊥AD,那么∠A+∠ACD=∠A+∠EDC=90°,而∠CDF+∠EDC=90°,因此∠A=∠CDF,同理可得∠A=∠FCD,因此∠A=∠FCD=∠FDC,那么同理可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分别得出∠CFD=∠DFC,∠BDF=∠BFD,那么即可得出CF=DF=BF.

证明:(1)∵AE=ED,CE=AE=ED,
∴∠A=∠EDA,∠EDC=∠ECD.
∵∠A+∠ECD+∠ADC=180°,
即∠A+∠ECD+∠EDC+∠EDA=180°,
∴2(∠A+∠ECD)=180°.
∴∠A+∠ECD=90°.
∴∠ADC=180°-(∠A+∠ECD)=180°-90°=90°.
∴CD⊥AB.

(2)∵∠FDB+∠ADE=90°,∠A=∠ADE,
∴∠A+∠FDB=90°.
∵∠A+∠B=90°,
∴∠FDB=∠B,
∴FD=FB.
∵∠EDC+∠FDC=90°,∠FCD+∠ECD=90°,
∵∠EDC=∠ECD,∴∠FDC=∠FCD.
∴CF=FD.
∴CF=FB.

点评:
本题考点: 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来求解是解本题的基本思路.

1年前

相关推荐

(图111•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开口处有卡口、内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气缸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缸内总体积为V1,大
(图111•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开口处有卡口、内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气缸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缸内总体积为V1,大气压强为11,右厚度不计、质量为m的活塞(m=1.图11S/g)封住右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1时缸内气体体积为1.8V1,先在活塞上缓慢放上质量为图m的砂子,然后将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到图T1,求:
(1)初始时缸内气体的压强;
(图)最后缸内气体的压强;
(1)在右图中画出气体状态变化的1-V图象.
红四方面军1年前1
娃娃AI天下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气体先发生等温变化,然后再发生等压变化,应用玻意耳定律与盖吕萨克定律求出各状态的参量,然后作出图象.

(8)活塞静止,由平衡条件得:
68=6+[mg/S]=8.26
(2)在活塞上缓慢放上质量为2m的砂子,由平衡条件得:
62S=6S+mg+2mg,
62=6+2[mg/S]=8.b6
等温过程,由68V=62V2得V2=少.bV
温度升高时气体先是等压过程,
直到活塞上升到卡口为止,

V2
二少=
V少
二8
得二8=[5/2]二
此后为等容过程:由
62
二8=
62
二2
得62=8.他26
(2)根据气体状态参量的变化,作出6-V图象4图所示.

答:(8)初始时缸内气体的压强是8.26
(2)最后缸内气体的压强是8.他26
(2)4图

点评:
本题考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

考点点评: 本题是气体的状态方程与静力学结合的问题,考查综合应用物理规律的能力.关键要明确气体的物理参数变化的情况.

上海市2012徐汇区生物二模答案
上海市2012徐汇区生物二模答案
我们今天刚考好 不然快郁闷死了
游民19781年前1
Breeze363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7.3%
我今天刚考好,基本上无难题,根据难度,可以推测出今年高考生物会简单.你别对答案,考得不好会影响心情的,关键在高考.教你复习方法,首先四本书吃透,第二把生物精华片段背出,第三试卷错题理解,第四分析试卷考点.至于试卷肯定会分析的,最后祝你好运.
徐汇区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答案
suxiaoliang7171年前1
小傻瓜力量大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1)B (2)C (3)D (4)D (5)A (6)D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7)100 (8) (9)17 (10)4 (11)174 (12)①②③④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满分60分)
  (13)【解】(Ⅰ)由 ( ,),得 …………5分
  又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则 ,于是,.( )…………………………………10分
  (Ⅱ)由(Ⅰ)的结论,有 .
  要使 有意义,必须
  又 ,故 . ……………………………………………………………………… 15分
  由题设 在 上有意义,所以 ,即 .
  于是,. ……………………………………………………………………… 20分
  14.【证明】如图,设 ,,,
  令 ,则 ( ,,,…,)
  其中,,.
  ∴
  ( ,,,…,) ……………5分
  又∵ ,
  ∴
  ……………………………………………10分
  . ………………………15分
  又∵ ,与 的夹角为 ,
  ∴ . ……………………………………………………20分
  15.【解】(Ⅰ)正确.
  因为,在等差数列 中,,所以,.
  这表明点 的坐标适合方程 .
  所以,点 均在直线 上. ……………………………………………5分
  (Ⅱ)正确.
  设 ,则 坐标中的 、 应是方程组 的解.
  解这个方程组,消去 ,得 .(*)
  当 时,方程(*)无解,此时,. …………………………………10分
  当 时,方程(*)只有一个解 ,
  此时方程组也只有一个解,即
  故上述方程组至多有一解,所以 至多有一个元素. ………………………………15分
  (Ⅲ)不正确.
  取 ,,对一切 ,有 ,.
  这时集合 中的元素的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正.
  另外,由于 ,如果 ,那么根据(Ⅱ)的结论,
  至多有一个元素( ),而 ,.
  这样的 ,产生矛盾.所以,,时,,
  故 时,一定有 是不正确的. ……………………………………20分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答案
ghadow1年前1
潜水的海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默写(15分,3分一空,错一字扣1分)
1.淡妆浓抹总相宜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梦回吹角连营 4.草枯鹰眼疾 5.人约黄昏后
(二)选择题(4分,2分一空)
6.C 7.A
(三)综合学习(6分,2分一个要点)
8.基本要点:对象;和新春有关的祝福语;祝福者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诗歌理解(4分,1分一空)
9.凄凉、萧条等 “白”、“红”、“黄”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10分)
10.(3分)多 众多
11.(4分)背着东西的人在中途上歌唱,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3分)B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11分)
13.(2分)同“嘱”,嘱咐
14.(3分一空)就几句话都记不住;一旦烧了纸条,他就回答不出父亲的去向了
15.(3分)讽刺那些一味教条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8分)
16.(3分一空)(1)很多人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反对“死记硬背”(以为只要学会在需要用知识时能查找到它们就行了,不必花很大力气去记忆很多知识)(2)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人们误以为知识可以随时查找,不需要记忆
17.(3分+2分)记忆力是决定人的智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正反)对比论证
18.(3分)D
19.(4分)要重视青少年的记忆力培养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2分)
20.(2分)汰
21.(3分)突出“我”的威猛与歪儿的不善奔跑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歪儿受挫痛哭、“我”对歪儿的态度转变做了铺垫
22.(3分)要点:要能写出歪儿矛盾的心理.对于众伙伴对他的嘲弄、轻视感到委屈;伙伴们失去了原来游戏的快乐让歪儿感到同情;“我”对于他家的凝望让他感受到伙伴对他态度的转变,有所感动;伙伴们原先对他的态度又让歪儿感到迟疑、害怕(写出两点即可)
23.(1)(2分) B
(2)(2分一空)奇妙:大家没有商定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歪儿
美好:大家相互配合都尽量地让着歪儿,游戏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快乐
24.(8分)感点明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第二部分 表达(60分)
(2013•徐汇区一模)根据给出的资料,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2013•徐汇区一模)根据给出的资料,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核 原生质膜 线粒体 核糖体 叶绿体 内质网 细胞壁 中心粒

A.①和③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结构
B.②和④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C.⑥和⑧只共存于动物细胞中
D.⑤和⑦只共存于植物细胞中
青藤蔓草1年前1
溜达过来看一眼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解题思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A、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所以①和③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结构,A正确;
B、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结构,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所以②和④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B正确;
C、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⑧只共存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C错误;
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所以⑤和⑦只共存于植物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3•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一气缸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
(2013•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一气缸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无摩擦,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可以使封闭气体的体积减小(  )
A.升高气体温度
B.用力拉着气缸一起向上加速运动
C.顺时针转30°
D.减小气缸质量
yellowcorn1年前1
欲说还休的信封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解题思路:大气压强为P0,开始活塞平衡,可求解出初始气压为:P0−mgS;然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者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进行分析.

A、升高气体温度,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加,若体积不变,则分子数密度不变,故压强变大,体积膨胀,故A错误;
B、气缸开始时平衡,有:PS+mg=P0S;
用力拉着气缸一起向上加速运动,有:P0S-mg-P′S=ma;
故P′<P,故气体膨胀,故B错误;
C、顺时针转30°后,气压变为:P0-[mgcos30°/S];即气压增加,故气体被压缩,体积减小,故C正确;
D、减小气缸质量,活塞的质量不变,则P0−
mg
S不变,故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

考点点评: 本题关键是通过分析得到封闭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式分析.

(2009•徐汇区二模)某学生用质量为a g、边长为b cm的正方形镀锌铁片与过量盐酸反应测定镀层厚
(2009•徐汇区二模)某学生用质量为a g、边长为b cm的正方形镀锌铁片与过量盐酸反应测定镀层厚度,并将实验结果绘图示意,反应完毕后铁片质量为c g(已知锌的密度为ρ g/cm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刻锌镀层已完全反应
B.锌镀层的厚度为[a−c/ρb2]
C.反应放热也是影响OA段的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D.有原电池反应发生,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mengxindan1年前1
zhongxiao1964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A、锌比铁活泼,在盐酸中,Zn与Fe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减慢,当反应速率显著减小时,说明Zn与盐酸反应完成.
B、根据题意可知锌的质量为(a-c)g,根据m=ρV计算出锌的体积,体积除以锌的面积即得锌镀层的厚度.
C、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反应中段速率加快.
D、在盐酸中,Zn与Fe构成原电池,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Zn失去电子被氧化.

A、在盐酸中,Zn与Fe构成原电池,因为Zn的活泼性比Fe的强,Zn失去电子被氧化,随着Zn的消耗,原电池作用减弱,反应速率减慢,当反应速率显著减小时,说明Zn与盐酸反应完成,故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锌的质量为(a-c)g,锌的密度为ρ g/cm3,所以锌的体积为
(a−c)g
ρ g/cm3=[a−c/ρ]cm3,边长为b cm的正方形镀锌铁片,所以锌片面积为2b2cm2,所以锌镀层的厚度为

a−c
ρcm3
2b2cm2=
a−c
2ρb2cm,故B错误;
C、反应中段速率加快,说明反应放热使OA段的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在盐酸中,Zn与Fe构成原电池,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Zn失去电子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D错误.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考点点评: 考查原电池的应用、电极反应式书写、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有关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清楚测量原理,当反应速率显著减小时,说明Zn与盐酸反应完成.B选项为易错点,容易把锌片面积按b2cm2计算,忽略铁片是两面镀锌.

(2010•徐汇区二模)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2010•徐汇区二模)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提供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各 1 只,导体 1 段,电键 1 个,电池若干,导线若干.为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要的实验材料是______.
(2 )根据已提供的实验器材,为了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采用改变______的方法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补充了实验材料后,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表一 (导体甲)
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1 1.5 0.3
2 3.0 0.6
3 4.5 0.9
表二 (导体乙)
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4 1.5 0.1
5 3.0 0.2
6 4.5 0.3
表三 (导体丙)
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7 1.5 0.2
8 3.0 0.4
9 4.5 0.6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或 4、5、6 或 7、8、9)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在电压相等时的关系,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电压相等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5)小组中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了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认为,分析实验序号 1 与 6(或 2 与 9 或 5 与 7)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导体,在不同的 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可以相同,所以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大小有关,与导体无关.乙同学得出的 结论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______,乙同学的结论______.(均选 填“错误”、“合理但不完整”或“合理且完整”)
诺诺小七1年前1
a71332li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仅利用一段相同的导体做实验,其结果的普遍性不强;
(2)在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下,要想改变电压只能从电池的角度入手;
(3)(4)分析实验结论时,先要明确不变量与变量是哪些,再搞清数据间的变化关系,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5)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在得出结论时要考虑到条件是否相同,是否具有普遍性.

(1)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的导体来进行实验,因此,还需要其它导体;
(2)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电池的电压之和,因此,改变电池的节数可起到改变电压的作用;
(3)分别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它们的导体相同,电流与电压是成正比的关系;
(4)从不同导体的实验数据中,寻找电压相等的量,发现通过的电流不同,因此,符合这一结论的数据为1、4、7(或 2、5、8 或 3、6、9);
(5)甲同学的结论是在不同条件下比较得出的,是错误的;乙同学的结论只适合于同种导体,应补充为:在同一导体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
故答案为:(1)其它导体;
(2)电池节数;
(3)同一导体,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1、4、7(或 2、5、8 或 3、6、9);
(5)错误;合理但不完整.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考点点评: 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首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与条件,确定实验的基本步骤,并尽可能地改变实验的条件,得出多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最终的结论才更具普遍性.实验过程中与分析数据时,我们应该注意是否是在条件相同下比较变量间的关系,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2010•徐汇区一模)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
(2010•徐汇区一模)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的是(  )
A.
a、b两点与场源电荷等距
B.
a、b两点在两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且与连线等距
C.
a、b两点在点电荷与带电平板形成的电场中平板上表面处
D.
a、b两点在匀强电场中分别靠近负、正极板处
bian6161年前1
零三零四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电场强度是矢量,只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场强才相同.根据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关系,由等势线分布情况,确定电势关系.

A、a、b两点处于同一等势线上,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A错误.
B、两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则a、b两点的电势相等,根据对称性和电场线的分布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正确.
C、带电平板表面是一个等势面,则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由电场线的疏密看出,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故C错误.
D、平行金属板内部是匀强电场,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但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电势能;电场强度.

考点点评: 掌握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电场强度是矢量,只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场强才相同.

(2010•徐汇区二模)已知,Fe2+结合S2-的能力大于结合OH-的能力,而Al3+则正好相反.在Fe2(SO4)3和
(2010•徐汇区二模)已知,Fe2+结合S2-的能力大于结合OH-的能力,而Al3+则正好相反.在Fe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KI溶液,再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所得沉淀是(  )
A.Al2S3、FeS和S
B.Fe(OH)3和Al(OH)3
C.Fe2S3和Al(OH)3
D.FeS、Al(OH)3和S
超级zz虫1年前1
篱东菊翁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解题思路:加入碘离子后,将铁离子全部还原成亚铁离子,同时生成碘单质;
加入硫化钠,碘将氧化硫离子生成硫沉淀;
硫化钠水解,所以溶液中有硫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显然亚铁离子结合硫离子,铝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
所以还要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

在Fe2(SO43和AlCl3溶液中加过量KI,先是Fe2(SO43与KI两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反应完后溶液中含大量Fe2+、Al3+、I2
再加入Na2S后,由于S2-+H2O HS-+OH-.在Na2S溶液中,有大量S2-、OH-,依题意知,Fe2+结合S2-能力强,两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FeS沉淀,
Fe2++S2-=FeS↓;Al3+结合OH-能力强,形成Al(OH)3沉淀,Al3++3OH-=Al(OH)3↓,或理解为Al3+与S2-发生双水解反应:3Na2S+AlCl3+6H2O=2Al(OH)3↓+3H2S↑+6NaCl;
但由于I2的存在发生:I2+S2-=S↓+2I-或I2+H2S=S↓+2HI,所以最终得到的沉淀是FeS、Al(OH)3和S的混合物.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依次考虑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这些盐之间反应的一般规律,主要决定于盐的性质.

(2014?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A、B,底面积为5×10-3米2,
(2014?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A、B,底面积为5×10-3米2,
(2014?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A、B,底面积为5×10-32,高0.6米,容器中分别盛有0.7千克水和0.2米深的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求:
①A容器中水的体积V
②B容器中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酒精
③将两个底面积为2.5×10-32、完全相同的实心铜质圆柱体分别放入A、B容器底部,要求:当圆柱体高度h为一定值时,容器内的液体对各自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即p′=p酒精′).计算出圆柱体高度的可能值.
弈天1年前1
落在半空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①由ρ=[m/V]可得,
V=
m水
ρ水=[0.7kg
1.0×103kg/m3=0.7×10-3m3
②pg h=0.8×103kg/m3×9.8N/kg×0.2m=1568Pa;
③∵p′=p酒精
∴ρg h′=ρg h′①
放入铜柱后液体的总体积等于原有液体的体积加上铜柱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水中部分浸没,在酒精中完全浸没.
h′S=hS+h
S容/2] ②
h′S=hS+h
S容
2 ③
由①②③解得:h=0.3m,
或由h'S=hS+h'S=hS+h'
S容
2,
解得h'=2h=0.28m.
根据ρgh'=ρgh',得到h'=

5h′水
4=0.35m.
再由h'S=hS+h
S容
2,得到h=0.3m.
∵p′=p酒精
V=0.7×10-3m3
V酒精=0.2m×0.5×10-3m3=1×10-3m3

ρ酒g(V酒+S铜h铜′)
S容=
ρ水g(V水+S铜h铜′)
S容,
解得h′=0.2m.
答:①A容器中水的体积V为0.7×10-3m3
②B容器中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酒精等于1568Pa;
③圆柱体高度为0.3m或0.2m.
(2009•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为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
(2009•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为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距磁场区域的左侧L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线框一边平行于磁场边界,现用外力F使线框以图示方向的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的电动势E为正,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时磁通量Φ为正,外力F向右为正.则以下关于线框中的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外力F和电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lingyuxing1年前1
cruisespeed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在[L/v]-2[L/v]时间内:
磁通量Φ=BS=BLv(t-[L/v]),随着时间均匀增大,在t=2[L/v]时刻,线框完全进入第一个磁场,磁通量为BL2
在2[L/v]-[3/2•
L
v]时间内:线框从第一个磁场开始进入第二磁场,磁通量存在抵消,磁通量均匀减小,在t=[3/2•
L
v]时刻,当线框从一种磁场进入另一种磁场正好处于一半时,磁通量为零.
在[3/2•
L
v]-3[L/v]时间内:磁通量反向均匀增大,在t=3[L/v]时刻,线框完全进入第二个磁场,磁通量反向最大为-BL2
在3[L/v]-4[L/v]时间内,线框穿出第二个磁场,磁通量均匀减小,在t=4[L/v]时刻,磁通量为零.故A正确.
B、在[L/v]-2[L/v]时间内: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知,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保持不变;
在2[L/v]-3[L/v]时间内:线框开始进入第二个磁场时,两端同时切割磁感线,电动势方向相同,串联,电路中总的感应电动势应为2BLV,故B错误;
C、由于线框匀速运动,外力与安培力总保持平衡,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可知安培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左,则外力F方向总是水平向右,始终为正值.
在[L/v]-2[L/v]时间内:F=BIL=BL[BLv/R]=
B2L2v
R; 在2[L/v]-[3/2•
L
v]时间内:F=2BL[2BLv/R]=4
B2L2v
R; 在3[L/v]-3[L/v]时间内:F=BIL=BL[BLv/R]=
B2L2v
R;故C错误.
D、在[L/v]-2[L/v]时间内:P=Fv=BILv=BL[BLv/R]v=
B2L2v2
R; 在2[L/v]-[3/2•
L
v]时间内:P=Fv=2BL[2BLv/R]v=4
B2L2v2
R; 在3[L/v]-3[L/v]时间内:P=Fv=BILv=BL[BLv/R]=
B2L2v2
R;故D正确.
故选AD.
(2011•徐汇区三模)如图,在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它们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相同,而另一个不同
(2011•徐汇区三模)如图,在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它们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相同,而另一个不同的几何体是(  )
A.(2)(3)(4)
B.(1)(2)(3)
C.(1)(3)(4)
D.(1)(2)(4)
ss19861年前1
scottgrace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要找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相同,而另一个不同的几何体,
需要看出所给的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都相同,不合题意,
圆柱的侧视图与主视图一样,符合题意,
圆锥的侧视图与主视图一样,符合题意,
四棱柱侧视图与主视图一样,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有(2)(3)(4)三个,
故选A.
(2010•徐汇区一模)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
(2010•徐汇区一模)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
①是否是纯合体②产生配子的比例③基因型④产生配子的数量.
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
abc200001年前1
cloud_grass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①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可以验证某一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①正确;
②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②正确;
③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③正确;
④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但不能推测产生配子的数量,④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明确测交法可以用于检测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也可以用于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2013•徐汇区二模)电磁波和机械波的相同之处是(  )
(2013•徐汇区二模)电磁波和机械波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都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它们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D.都有纵波和横波
alwaysme79121年前1
weir137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衍射、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电磁波是横波,机械波有横波,也有纵波.

A、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故B正确.
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机械波(比如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故C错误.
D、电磁波是横波,机械波有横波也有纵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电磁波的产生.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区别.

(2011•徐汇区模拟)如图(a)所示,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在沿斜面向下的不同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
(2011•徐汇区模拟)如图(a)所示,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在沿斜面向下的不同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设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A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物体A的质量m为______ kg,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g=10m/s2
移不动VS联不通1年前1
让事实说话吧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由图象分析可知在F=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摩擦因数;
当加速度a=0时,拉力为-30N,说明力的方向反向了,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质量.

对A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θ-μmgcosθ=ma
由图乙知,F=0时,a=4m/s2,即,
gsinθ-μgcosθ=4
解得μ=0.25.
由图乙知,F=-30N时,a=0,即,
-30+mgsinθ-μmgcosθ=0,
解得m=7.5kg.
故答案为:7.5;0.25.

点评:
本题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解读能力,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

(2011•徐汇区三模)已知椭圆E:x2m+y24=1,对于任意实数k,下列直线被椭圆E所截弦长与l:y=kx+1被椭圆
(2011•徐汇区三模)已知椭圆E:
x2
m
+
y2
4
=1
,对于任意实数k,下列直线被椭圆E所截弦长与l:y=kx+1被椭圆E所截得的弦长不可能相等的是(  )
A. kx+y+k=0
B. kx-y-1=0
C. kx+y-2=0
D. kx+y-k=0
fdjksngjk0n01年前3
圣洁灵感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当l过点(-1,0)时,直线l和选项A中的直线重合,故不能选 A.
当l过点(1,0)时,直线l和选项D中的直线关于y轴对称,被椭圆E所截得的弦长相同,
当k=0时,直线l和选项B中的直线关于x轴对称,被椭圆E所截得的弦长相同.排除A、B、D.

由数形结合可知,当l过点(-1,0)时,直线l和选项A中的直线重合,故不能选 A.
当l过点(1,0)时,直线l和选项D中的直线关于y轴对称,被椭圆E所截得的弦长相同,故不能选D.
当k=0时,直线l和选项B中的直线关于x轴对称,被椭圆E所截得的弦长相同,故不能选B.
直线l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1;选项C中的直线kx+y-2=0 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2,这两直线不关于x轴、
y轴、原点对称,故被椭圆E所截得的弦长不可能相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给变量取特殊值,举反例来说明某个命题不正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014•徐汇区一模)某商场为了方便顾客使用购物车,将滚动电梯由坡角30°的坡面改为坡度为1:2.4的坡面.如图,BD
(2014•徐汇区一模)某商场为了方便顾客使用购物车,将滚动电梯由坡角30°的坡面改为坡度为1:2.4的坡面.如图,BD表示水平面,AD表示电梯的铅直高度,如果改动后电梯的坡面AC长为13米,求改动后电梯水平宽度增加部分B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随野山庄捉刀人1年前1
玄者语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解题思路:在Rt△ADC中,已知了坡面AC的坡比以及坡面AC的值,通过勾股定理可求AD,DC的值,在Rt△ABD中,根据坡角为30°,求出坡面AC的坡比可求BD的值,再根据BC=DC-BD即可求解.

在Rt△ADC中,
∵AD:DC=1:2.4,AC=13,
由AD2+DC2=AC2,得AD2+(2.4AD)2=132
∴AD=±5(负值不合题意,舍去).
∴DC=12.
在Rt△ABD中,
∵AD:BD=
3:3,
∴BD=
5×3

3=5
3.
∴BC=DC-BD=12-5
3.
答:改动后电梯水平宽度增加部分BC的长为(12-5
3)米.

点评:
本题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坡度坡角的掌握及三角函数的运用能力,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0•徐汇区一模)若(1-3x)2010=a0+a1x+a2x2+…+a2010x2010(x∈R),则a13+a
(2010•徐汇区一模)若(1-3x)2010=a0+a1x+a2x2+…+a2010x2010(x∈R),则
a1
3
+
a2
32
+…+
a2010
32010
=______.
ddbx1年前1
东白亲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解题思路:由((1-3x)2010=a0+a1x+a2x2+…+a2010x2010(x∈R)得到展开式的每一项的系数ar,代入到
a1
3
+
a2
32
+…+
a2010
32010
中求值即可.

由题意得:ar=C2010r(-3)r

a1
3+
a2
32+…+
a2010
32010=-C20101+C20102-C20103+…+C20102010
∵C20100-C20101+C20102-C20103+…+C20102010=(1-1)2010

a1
3+
a2
32+…+
a2010
32010=-1.
故答案为-1.

点评:
本题考点: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项展开式定理的展开使用及灵活变形求值,属于二项式定理应用的中等难度题但也数常见题型.

(2013•徐汇区二模)(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两个线圈,左侧线圈为闭合回路,在
(2013•徐汇区二模)(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两个线圈,左侧线圈为闭合回路,在其中一段导线下方附近放置一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北方如图所示,右侧线圈与电池、电键相连.则在闭合电键后,你将看到小磁针______(单选题)
(A)仍然在原来位置静止不动 (B)抖动后又回到原来位置静止
(C)抖动后停在N极指向东方位置(D)抖动后停在N极指向西方位置
(2)通过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______.
dushiqingren1年前1
lorichuh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1)先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原磁场方向,然后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最后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并得到小磁针是否偏转;(2)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的条件是:闭合导体回路,磁通量发生改变.

(1)闭合电键后,线圈中的磁场方向为逆时针,且增加,故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为顺时针方向,故左侧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俯视顺时针,故直导线有电流,小磁针旋转一下,电路稳定后,无感应电流,小磁针不偏转,故选B;

(2)只有电键闭合瞬间、断开瞬间有感应电流,即原磁场变化时才有感应电流,故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B;(2)穿过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点评:
本题考点: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考点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只有磁通量变化的瞬间闭合电路中才会有感应电流.

(2005•徐汇区模拟)长均为L,质量均为m的两根均匀直杆A,B,它们的上端用光滑铰链铰接,悬挂于天花板上,在距离两杆下
(2005•徐汇区模拟)长均为L,质量均为m的两根均匀直杆A,B,它们的上端用光滑铰链铰接,悬挂于天花板上,在距离两杆下端点均为[L/3]处,用光滑铰链M、N与弯杆C铰接,A,B两杆被弯杆C撑开的角度为2θ,弯杆C、铰链的质量均不计,如图所示,则可知弯杆C对杆A的作用力的方向为______,大小为F=______.
紫竹林轩1年前1
lingshouzhuanjia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通过A杆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平衡,结合对A杆力矩平衡,AB整体受力平衡求出弯杆C对杆A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因为AB是对称的,所以只分析A和C的受力.
设A上铰支座对杆A的水平支座反力为Rx,竖直反力为Ry(就是支座对杆的力) 杆C对A的作用力水平为Nx,竖直为Ny,则有:
(1)水平方向力平衡:Nx=Rx
(2)竖直力平衡:Ry+mg=Ny
(3)力矩平衡(A定点为力矩中心):mg×[1/2]Lsinθ=Nx×[2Lcosθ/3]+Ny×[2Lsinθ/3]
同时,对AB的整体来说,有:
(4)2Ry=2mg
联立以上4个方程,解得:Rx=1.5mgtanθ,Ry=mg(方向向上),Nx=1.5mgtanθ,Ny=0.
所以弯杆C对杆A的作用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1.5mgtanθ.
故答案为:水平向左,1.5mgtanθ

点评:
本题考点: 力矩的平衡条件.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受力平衡,力矩平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010•徐汇区二模)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和收集的气体是(  )
(2010•徐汇区二模)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和收集的气体是(  )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Cl2
C.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O2
D.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制C2H2
可可丹缇1年前1
hutiehua123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68.8%
解题思路:根据图知,该反应装置中反应物必须是固液混合物,且不需要加热,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气体,则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和氧气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A.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氢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属于固液混合物,且不需要加热,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符合条件,故C正确;
D.乙炔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气体的收集;气体发生装置.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会根据反应物及收集气体的性质来选取反应装置、洗气装置和收集装置,难度不大.

(2009•徐汇区二模)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为生命科学发展奠定辩证唯物主义基础的生物学家是(  )
(2009•徐汇区二模)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为生命科学发展奠定辩证唯物主义基础的生物学家是(  )
A.摩尔根
B.孟德尔
C.达尔文
D.克里克和沃森
liangchu1年前1
上山蜗牛_z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解题思路: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

A、摩尔根建立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A错误;
B、孟德尔揭示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B 错误;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C 正确;
D、克里克和沃森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获得一九六二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称谓DNA之父,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科学家摩尔根、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的生平及成就.

(2014•徐汇区一模)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2014•徐汇区一模)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
C.
测溶液pH
D.
过滤
zhang198512291年前1
lzx7610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取用固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溶液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014•徐汇区一模)用铝、铁、铜和铅(已知ρ铅>ρ铜>ρ铁>ρ铝)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实心物块,其中质量最大的是(
(2014•徐汇区一模)用铝、铁、铜和铅(已知ρ>ρ>ρ>ρ)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实心物块,其中质量最大的是(  )
A.铝块
B.铁块
C.铜块
D.铅块
55猫1年前1
wenxuefei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解题思路:已知不同金属块的体积关系,利用m=ρV比较金属块质量大小.

∵ρ=[m/V],
已知ρ>ρ>ρ>ρ,且V一定,
∴由公式m=ρV知:m>m>m>m.即铅块的质量最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密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2011•徐汇区一模)现有A、B、C、D四种物质,A、B为无色气体,C、D为黑色粉末,B跟D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A,A和
(2011•徐汇区一模)现有A、B、C、D四种物质,A、B为无色气体,C、D为黑色粉末,B跟D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A,A和D都能跟C反应生成B和一种红色固体E,其中B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F.
(1)根据上述现象,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写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B+D→A:
C+CO2
高温
.
2CO
C+CO2
高温
.
2CO
,A+C→E+B:
CO+CuO
.
Cu+CO2
CO+CuO
.
Cu+CO2
rocc896_sa_01811年前1
邓然大帅哥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解题思路:(1)根据B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F,所以B就是二氧化碳,F就是碳酸钙,常见的红色的粉末有:红磷、铜、氧化铁,A和D都能跟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红色固体E,所以E就是铜,A为无色气体,C、D为黑色粉末,所以C是氧化铜,二氧化碳跟D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A,所以A是一氧化碳,D是碳,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2)根据(1)中推出的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1)B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F,所以B就是二氧化碳,F就是碳酸钙,常见的红色的粉末有:红磷、铜、氧化铁,A和D都能跟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红色固体E,所以E就是铜,A为无色气体,C、D为黑色粉末,所以C是氧化铜,二氧化碳跟D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A,所以A是一氧化碳,D是碳,各种物质都满足题中的转换关系,
故答案为:A:CO;B:CO2;C:CuO;D:C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故答案为:C+CO2

高温
.
2CO;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CuO


.
Cu+CO2

点评:
本题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考点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005•徐汇区模拟)如图所示,停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内,用轻绳AB和BC拴住一个重球,绳BC呈水平状态,绳AB对球的拉
(2005•徐汇区模拟)如图所示,停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内,用轻绳AB和BC拴住一个重球,绳BC呈水平状态,绳AB对球的拉力为T1,绳BC对球的拉力为T2.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运动,若重球相对小车位置不变,则两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与车静止时相比(  )
A.T1变大
B.T2变小
C.T1不变
D.T2不变
arrogan1年前1
dft11wer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解题思路:本题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绳AB的拉力T1和绳BC的拉力T2与加速度的关系,即分析两绳拉力的变化情况.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mg、绳AB的拉力T1和绳BC的拉力T2,如图.
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1sinθ=mg ①
T1cosθ-T2=ma ②
由①得 T1=[mg/sinθ],
由②得 T2=mgtanθ-ma
可见,绳AB的拉力T1与加速度a无关,则T1保持不变.
由于不知道加速度如何变化,所以无法判断绳BC的拉力T2变化情况,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考点点评: 本题在正确分析受力的基础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正交分解法研究两绳拉力的变化.

(2010•徐汇区一模)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010•徐汇区一模)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图:

请回答:
(1)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第②步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高温
.
3CO2+2Fe
3CO+Fe2O3
高温
.
3CO2+2Fe
,其中属于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
cher_aquarius1年前1
sichuanguangqing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解题思路:(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这一原则,可由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计算铁元素的化合价;
(2)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变化,该变化的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3)还原剂是指反应中夺取其它物质中的氧元素的物质.

(1)设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3=0,解得x=+3
故答案为:+3;
(2)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的特点,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3)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为该反应中的还原剂;
故答案为:3CO+Fe2O3

高温
.
3CO2+2Fe;CO.

点评:
本题考点: 铁的冶炼;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有四种:化合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2010•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一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框竖直放置在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方框平面,磁
(2010•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一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框竖直放置在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方框平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y的变化规律为B=B0+ky(k为恒定常数且大于零),同一水平面上磁感应强度相同.现将方框从y=0处自由下落,重力加速度为g,设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则方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框最终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mgRk2L4
夏日清茶飘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夏日清茶飘1年前1
udikops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1)线圈下落过程中,穿过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据楞次定律可知,金属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2)线圈下落过程中,上、下两边切割磁感线,此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两条边的电动势的差,线圈达最大速度时,受到的力平衡.

(1)线圈下落过程中,穿过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据楞次定律可知,金属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流向.
(2)设下边所处高度为y时线圈达到收尾速度vm,线圈下落过程中,上、下两边切割磁感线,此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E=[B0+k(y+L)]Lvm-(B0+ky)Lvm=kL2vm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I=
E/R]
线圈上下边受到的安培力分别为F1、F2,则F1=(B0+ky)IL
F2=[B0+k(y+L)]IL
线圈达最大速度时,据力的平衡条件得:mg+F1=F2
联立以上几式可得:v=
mgR
k2L4
故答案为:逆时针;
mgR
k2L4

点评:
本题考点: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考点点评: 该题属于电磁感应的一般应用,要注意线圈下落过程中,上、下两边切割磁感线,此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两条边的电动势的差.属于中档题目.

(2011•徐汇区模拟)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则它开始下落时
(2011•徐汇区模拟)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______ m,它落地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g=10m/s2
塔_拉1年前1
hao718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8.3%
解题思路:由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可求得第一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则通过第一秒与最后一秒中通过位移的关系可得出最后一秒的位移;则可设下落总时间为t,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列出方程解出时间,则可求得下落时距地高度及落地时的速度.

由h=[1/2]gt2可得:
第1秒内的位移h1=[1/2]×10m/s2×(1s)2=5m;
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h2=2h1=10m;
则设下落总时间为t;最后1s内的位移h2=[1/2]gt2-[1/2]g(t-1)2=10m;
解得:t=1.5s;
则物体下落的总高度h=[1/2]gt2=11.25m;
落地时的速度v=gt=15m/s;
故答案为:11.25;15.

点评:
本题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点评: 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题目关键在于明确自由落体中的公式应用,一般情况下,研究由落点开始的运动列出的表达式最为简单;并且最好尝试一题多解的方法.

(2011•徐汇区一模)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
(2011•徐汇区一模)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和另外一种化工原料R.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R+4H2O,根据上述反应推断R的化学式是______;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化学式是______;
(2)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①“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太阳能
.
催化剂
2H2↑+O2
2H2O
太阳能
.
催化剂
2H2↑+O2

②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分析整个过程的优点是______.
海摊1年前1
huangj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解题思路:(1)通过化学方程式求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
(2)减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吸收二氧化碳;
(3)根据水在太阳光照射以及叶子中的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解答;
(4)根据太阳能节能,反应无污染进行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2CO2+6H2→R+4H2O可知,反应物中总共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而生成物中只有8个氢原子和4个原子,还差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C2H4;氢气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得氧,是还原剂;
(2)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也就减缓了二氧化碳的使用;由于现在新能源并没有广泛使用,很多方面还需要使用化石燃料,所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可取的;大量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旺盛,光合作用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①水在太阳光照射以及叶子中的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太阳能
.
催化剂2H2↑+O2↑;
②整个过程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节能,反应无污染.
故答案为:
(1)C2H4;H2
(2)AC;
(3)2H2O

太阳能
.
催化剂2H2↑+O2↑;利用太阳能节能,反应无污染.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本题是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题型.此类题型是中考的热门考点.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2010•徐汇区一模)如图,电源内阻不能忽略,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0•徐汇区一模)如图,电源内阻不能忽略,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R1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为零
B.若R2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若R3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变小
D.若R4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loveyour881年前1
ld_violet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若R1短路,其电阻为零,与其并联的电压表读数为零.R2短路,外电阻减小.若R3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外电阻增大.若R4断路,外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和总电流的变化,再分析两个电表读数的变化.

A、若R1断路,外电阻增大,路端电压增大,则电流表示数变大.故A错误.
B、若R2短路,外电阻减小,路端电压减小,通过R3的电流减小,则电流表示数变小,设电阻R1和R3的总电流为I13,总电流增大,通过R4的电流减小,则I13增大,而通过R3的电流减小,故通过R1的电流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故B正确.
C、若R3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外电阻增大,路端电压增大,则电压表读数变大.故C错误.
D、若R4断路,外电阻增大,路端电压增大,则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考点点评: 本题是电路中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在抓住不变量的基础上,根据路端电压随关外电阻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分析路端电压的变化.

(2006•徐汇区模拟)光电管是应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光电元件.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工作电路,则图中电源的______(
(2006•徐汇区模拟)光电管是应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光电元件.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工作电路,则图中电源的______(填a或b)端为正极,该电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想看项目1年前1
如果d是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电源的作用在光电管中形成电场,使电子加速,产生较大的光电流.

电子向左做加速运动,所以电源a端接正极,电源的作用是在光电管两极间形成电场,使光电子能定向移动,产生较大光电流.
故答案为:a;在光电管两极间形成电场,使光电子能定向移动,产生较大光电流.

点评:
本题考点: 光电效应.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电子在光电管中加速,根据电场的方向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2012•徐汇区二模)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
(2012•徐汇区二模)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解释
1.取少量样品盛放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后静止. 试管中溶液为无色,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 混合物不存在硫酸铜,可能存在______
2.取实验1试管底部白色沉淀,滴加过量盐酸. ______ 试管底部白色沉淀是碳酸钡.
3.取实验1试管中清液,先滴加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实验中先滴加硝酸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该包白色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王云卿1年前1
phq0526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6.4%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根据现象试管中溶液为无色,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说明混合物不存在硫酸铜,一定存在氯化钡,可能存在的是剩余的物质: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钾;根据碳酸钡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钡、水、二氧化碳,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根据分析与解释:试管底部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所以会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取实验1试管中清液,先滴加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滴加硝酸是先和碳酸钾反应除去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根据沉淀是碳酸钡,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钾和氯化钡,由于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钡,即已经含有氯离子,所以再加硝酸银,并不能说明是否含有氯化钾,所以可能含有的是氯化钾.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解释
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钾
有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
消除碳酸钾的干扰碳酸钾、氯化钡氯化钾
(2012•徐汇区一模)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则b>a的概
(2012•徐汇区一模)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则b>a的概率是
[1/5]
[1/5]
fmoth1年前1
予毒分子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b>a时,b=2,a=1;b=3,a=1或2,共有3种情况,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共有5×3=15种情况,故可求b>a的概率.

由题意,b>a时,b=2,a=1;b=3,a=1或2,即共有3种情况
又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共有5×3=15种情况
∴b>a的概率是[3/15]=[1/5]
故答案为:[1/5]

点评:
本题考点: 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基本事件的个数,属于基础题.

(2010•徐汇区二模)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选用装置都填字母代号):
(2010•徐汇区二模)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选用装置都填字母代号):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甲烷气体,选用装置的是______;
(3)实验室用水、生石灰、碳酸钠制取固体NaOH,选用装置除D、E外,还需要的装置是______;
(4)下图表示实验室用稀H2SO4、CuO、Fe粉三种物质,制取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①若按方案1制取铜,需要选用装置______,步骤Ⅱ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②若按方案2制取铜,写出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若消耗铁粉相同,则实际操作中得到铜较多的是哪一个方案,理由是:______.
sdf000101年前1
zhen56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反应物是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反应条件是加热来选择发生装置;
(3)根据反应物可知,生成物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4)①若选用方案1,需要先制取氢气,再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据此选择实验装置;②若按方案2制取铜,可根据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写出化学反应式;③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图中①酒精灯②漏斗;
(2)根据题目可知,制甲烷气体要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反应,所以可选用装置A.故答案为:A;
(3)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我们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蒸发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固体.故答案为:F;
(4)①若选用方案1,需要先用稀硫酸与铁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氢气,再在C装置中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步骤Ⅱ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的还原作用下生成红色铜.故答案为:B、C、固体有黑色变红色②根据方案2的图示可知,步骤Ⅱ的反应物是CuSO4和Fe.反应条件是常温,可写出反应式:CuSO4+Fe→FeSO4+Cu.故答案为:CuSO4+Fe→FeSO4+Cu;③因为方案1通的氢气要过量才能使反应顺利进行.这就使得方案1需要较多的铁粉,才能制取同样多的铜.如果铁粉一样多就是方案2制得的铜多.
故答案为:方案1需要的氢气要过量,所以实际操作中方案2可能得到较多的铜.

点评:
本题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中的现象.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同学们细心才能做对.

(2014•徐汇区二模)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f(v)表示v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百
(2014•徐汇区二模)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f(v)表示v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百分率,由图可知(  )
A.气体的所有分子,其速率都在某个数值附近
B.某个气体分子在高温状态时的速率可能与低温状态时相等
C.高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
D.高温状态下分子速率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小
咖啡9421年前1
医生和球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的含义.

A、由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都接近某个数值,但不是说其余少数分子的速率都小于该数值,有个别分子的速率会更大,故A错误;B、高温状态下大部分分子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

点评:
本题考点: 分子的热运动;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考点点评: 对于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要深入理解,理解其实质,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同时要通过练习加强理解.

(2012•徐汇区二模)在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
(2012•徐汇区二模)在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人体细胞中,单体a的种类有4种
C.图中仅①②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多样性
花浪无影1年前1
醴陵808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解题思路:分析题图:①是DNA的自我复制,所以A是DNA,a是脱氧核苷酸;②是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所以B是RNA,b是核糖核苷酸;③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所以C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所以X是N、P元素,Y是N元素.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A正确;B、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由四种,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故B正确;C、图中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C...

点评:
本题考点: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元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4•徐汇区一模)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14−14.
HJNYN1年前1
mmqq66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解题思路:把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根据标准方程求出虚轴长和实轴长,再利用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求出m值.

双曲线mx2+y2=1的标准方程为 y2-
x2

1
−m=1,虚轴的长是 2

1
−m,实轴长 2.
由题意知,2

1
−m=4,∴m=-[1/4],
故答案为-[1/4].

点评:
本题考点: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虚轴长和实轴长的定义,用待定系数法求参数的值,属于中档题.

(2011•徐汇区二模)一次体育课上,15名男生跳高成绩如下表,他们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2011•徐汇区二模)一次体育课上,15名男生跳高成绩如下表,他们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跳高成绩(m)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跳高人数 1 3 2 5 3 1

A.3,5
B.1.65,1.65
C.1.70,1.65
D.1.65,1.70
mass_ant1年前1
高老湿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第8个数就是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众数作答.

在这15个数中,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第8个数是1.65,所以中位数是1.65.
在这一组数据中1.65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65.
所以这15名男生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65,1.65.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众数;中位数.

考点点评: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

(2011•徐汇区一模)图甲装置为含水量较少的种子呼吸作用及幼苗光合作用实验图,图乙中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和幼
(2011•徐汇区一模)图甲装置为含水量较少的种子呼吸作用及幼苗光合作用实验图,图乙中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和幼苗光合作用(虚线)的强度变化过程.图丙表示30℃时此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A、B、C表示曲线上的点,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该幼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回答:

(1)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水平玻璃管P处气体(CO2、O2)的流动方向是______.
(2)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此时叶肉细胞中C5含量将发生的变化______.
(3)t时刻,向装有种子的瓶内加入适量的水后,呼吸作用及幼苗光合作用曲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在图中绘出变化曲线,并说明理______.
(4)图丙0-D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可用______表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可用______表示.(用S1、S2、S3表示)
(5)若温度降至25℃(维持原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丙中A、B点的移动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__.
(6)当光照强度位于0-B之间时,幼苗叶肉细胞线粒体内氧气的来源为______.
宝贝0401021年前1
zzzet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甲装置中,左侧的种子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并且释放二氧化碳;右侧的幼苗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如果幼苗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就有氧气的净释放,可以提供给种子消耗.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等,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含水量等.
图丙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点对应的值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图中0-B段时,幼苗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S1表示此时间段有机物净消耗量;B-D段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2表示这段时间有机物净积累量.

(1)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需要额外消耗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而左侧装置中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并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两侧刚好进行气体交换,即水平玻璃管P处气体氧气向左流动,二氧化碳向右流动.
(2)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H]增多,这将促进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不变,因此叶肉细胞中C5含量升高.
(3)t时刻,向装有种子的瓶内加入适量的水,使种子吸水,呼吸作用有所加强;并且释放CO2增加,从而提高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
(4)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点对应的值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图丙0-D间,幼苗均进行呼吸作用,并且强度不变,因此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可用S1+S3表示.图中0-B段时,幼苗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S1表示此时间段有机物净消耗量;而B-D段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2表示这段时间有机物净积累量,因此在0-D间,幼苗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可用S2-S1表示.(用S1、S2、S3表示)
(5)据题意可知,该幼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若温度由30℃降至25℃时,幼苗的呼吸作用减弱,而光合作用加强,会使图丙中A点上移、B点左移.
(6)当光照强度位于0-B之间时,幼苗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提供的氧气不够线粒体消耗,还需从外界环境中吸收.
故答案为:
(1)氧气向左,二氧化碳向右
(2)升高
(3)曲线如图
理由:种子吸水,呼吸作用加强;释放CO2增加,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4)S1+S3 S2-S1
(5)上 左
(6)外界和叶绿体

点评:
本题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装置图的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考生要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并能正确分析曲线所给的信息,确定图中S1、S2、S3表示的意义.

(2011•徐汇区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人所
(2011•徐汇区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人所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为______,所受摩擦力方向为______.
yiyunzi1年前1
ss2856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将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分解为水平的和竖直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原理求解

人减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下,将a正交分解,
则水平方向a1=acosθ,方向向左
水平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1=macosθ
f方向也水平向左
竖直方向:a2=asinθ
竖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mg-N=ma2
所以,N=m(g-asinθ)
故答案为:m(g-asinθ)、水平向左

点评:
本题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考点点评: 将加速度分解,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原理恰到好处

(2009•徐汇区一模)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2009•徐汇区一模)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对应中线的比
B.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C.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
D.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hebeixtlvsen1年前1
木头亲我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解题思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与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答案.

A、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故本选项正确;
B、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故本选项正确;
C、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故本选项错误;
D、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与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定理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2011•徐汇区模拟)下列四个选项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的物理量是(  )
(2011•徐汇区模拟)下列四个选项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的物理量是(  )
A.位移
B.质量
C.时间
D.功
sgj19771年前1
冥空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解题思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A、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A正确.
B、质量、功及时间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矢量和标量.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012•徐汇区二模)如图,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的小车支架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它们的高度差h1=h2,当小
(2012•徐汇区二模)如图,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的小车支架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它们的高度差h1=h2,当小车遇到障碍物D时立即停止运动,三个小球同时从支架上抛出,落到水平地面上的示意位置见图示.若落地后它们相距分别为L1和L2,空气阻力不计,则(  )
A.L1和L2都与车速无关
B.L1和L2都与车速成正比
C.L1一定大于L2
D.L1一定小于L2
lc88_1年前1
aizbt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

A、B: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h=
1
2gt2
所以t=

2h
g
小球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水平距离x=v0t=v0

2h
g,
所以L1=xA−xB=v0

2hA
g−v0

2hB
g=v0(

2hA
g−

2hB
g)
同理可知L2=xB−xC=v0

2hB
g−v0

2hC
g=v0(

2hB
g−

2hC
g)
由于hA、hB、hC均为定值,所以三个小球落地时的间隔距离L1和L2与车速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
C、D:由上面的计算可得,L1−L2=v0(

2hA
g+

2hC
g)>0
所以L1一定大于L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点: 平抛运动.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011•徐汇区二模)如图(a)所示,将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
(2011•徐汇区二模)如图(a)所示,将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如图(b)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说明活塞对气体______,增加了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温度______.
哇里哈1年前1
vivioops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解题思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当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棉花燃烧起来.
故答案为:引力;做功,升高.

点评:
本题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是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014•徐汇区一模)有一种高效安全的灭菌消毒剂,其化学式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
(2014•徐汇区一模)有一种高效安全的灭菌消毒剂,其化学式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02是(  )
A.ClO2
B.NO2
C.SO2
D.CaO
gl99991年前1
yuanye18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计算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而确定R的元素种类,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即可.

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则
x:(16×2)=71:64 解得x=35.5
因为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所以RO2的化学式为ClO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推断化学式的能力.

初三徐汇区统考化学卷子最后一题孔雀石与石青的化学组成均可表示为xCuCO3·yCu(OH)2 (X Y为最间正整数)孔雀
初三徐汇区统考化学卷子最后一题
孔雀石与石青的化学组成均可表示为xCuCO3·yCu(OH)2 (X Y为最间正整数)
孔雀石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只比为4比1.推算化学式组成(xCuCO3·yCu(OH)2+2(x+y)HCl→(x+y)CuCl2+xCO2↑+(x+2y)H2O
1.X= Y=
2.现有孔雀石和石青混合样品,取两份质量相等的样品,在一份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0.15molCO2,加热另一份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0.25mol CuO ,(孔雀石月石青混合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xCuCO3·yCu(OH)2→(x+y)CuO+xCO2↑+yH2O).则混合样品中x:y为
第一小题已经做出来了.答案是1:1.第2小题只知道答案 又谁教教我啊
项雪莲1年前1
逆流的鱼070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顶起来 !
英文:上海市徐汇区田东路漕溪四村38号502.怎么翻译?
海哥1231年前4
接龙67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参考如下:

Room 502, No. 38, Caoxi Village 4, Tiando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百度教育团队【海纳百川团】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