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 )途中的复杂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亲人的( ).

悍马车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zhb1980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汉江;思恋
1年前

相关推荐

宋之问的《渡汉江》其中“断”的表达效果
zhanghaowangyan1年前1
grant060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断”字写出了笔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阻遏的苦闷处境和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
《渡汉江》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孤独者10161年前1
蓝加白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x0d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x0d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人被贬岭外家中音讯早已中断,漫漫严冬过去又经历一个春天.战祸频仍,父母年迈,都使诗人归心似箭.可是,离家越近,越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怯”、“不敢”,将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x0d“断”更是表现了诗人的绝望的思念.
《渡汉江》的一些意思(帮忙填空)
《渡汉江》的一些意思(帮忙填空)
1.这首诗大意是:我离开家乡到了______,经过了______,又到了_________.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________,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我度过_______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_________.因为怕_____,以致遇到_______也不敢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_______途中的复杂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iraszzhu20071年前1
网线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我离开家乡到了(岭外),经过了(冬季),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音讯不通),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水)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越(紧张).因为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以致遇到(路人),也不敢(打听).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归乡)途中的复杂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解释《渡汉江》诗意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离开家乡到了______,经过了_______,又到了_______.因为交通不便,
解释《渡汉江》诗意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离开家乡到了______,经过了_______,又到了_______.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______,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______赶回家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_______.因为怕_____,以致遇到______,也不敢_______.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_____途中的复杂心情,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________.
21048111年前1
cobrama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__回家___途中的复杂心情,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思念___________.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意思.2.要宋之问写《渡汉江》的原因.
罗追1年前1
fibre13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作品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宋之问的家乡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一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离诗中的“汉江”都比较远.所谓“近乡”,只是从心理习惯而言,正像今天家居北京的人,一过了黄河就感到“近乡”一样(宋之问这次也并未逃归家乡,而是匿居洛阳).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宋之问这次被贬泷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份有关的生活素材,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似乎往往和作品的典型性、概括性联结在一起.这首诗便是一例.人们爱拿杜甫《述怀》中的诗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和这首诗作类比,这正说明性质很不相同的感情,有时可以用类似方式来表现,而它们所概括的客观生活内容可以是不相上下的.
古诗扩写扩写《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清更怯,不敢问来人。就是改写成现代文的作文,字数不限,但要多于100字
edsiy1年前2
wyvbw4580dry24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宋之问的家乡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一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离诗中的“汉江”都比较远。所谓“近乡”,只是从心理习惯而言,正象今天家居北京的人,一过了黄河就感到“近乡”一样(宋之问这次也并未逃归家乡,而是匿居洛阳)。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宋之问这次被贬泷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分有关的生活素材,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似乎往往和作品的典型性、概括性联结在一起。这首诗便是一例。人们爱拿杜甫《述怀》中的诗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和这首诗作类比,这正说明性质很不相同的感情,有时可以用类似方式来表现,而它们所概括的客观生活内容可以是不相上下的。
  多练习,勤思考,考试大编辑相信胜利一定属于你!
《渡汉江》前两句"断"和"复"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贬低生活
cg3385201年前1
Eve1983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读过《渡汉江》这首古诗的进来填空: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离开家乡到了( ),经过了( ),又到了(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
读过《渡汉江》这首古诗的进来
填空: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离开家乡到了( ),经过了( ),又到了(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 )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越( ).因为怕( ),以致遇到( ),也不敢( ).
火-郁闷中1年前1
sdajfkmnhsdfk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我离开家乡到了(广东),经过了(冬季),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音讯不通),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水)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越(紧张).因为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以致遇到(路人),也不敢(打听).
宋之问的《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的下句是什么?
thisty1年前1
一直很kk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那两个字写出了思乡之情?
宋之问《渡汉江》那两个字写出了思乡之情?
两个字是分开的
《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八氧化碳1年前1
smallbabygo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个人认为是“断”和“怯”两个字.
“音书断”的“断”,看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它强化和加深了贬居岭南蛮荒之地的与世隔绝的封闭,以及作者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的孤寂、苦闷和思念的生活境况.更写出了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
“情更怯”的“怯”,以及后面的“不敢”,则体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离家越近,越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怯”、“不敢”,便将这种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