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该诗共四句,但前后两节抒发的感情差别较大,请具体赏析其中的区别.急速,

sorcery2006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夜雨寄北该诗共四句,但前后两节抒发的感情差别较大,请具体赏析其中的区别.急速,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晓珂_晨曦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由前面两句看到的景,引发作者后两句的触景伤情
1年前

相关推荐

夜雨寄北中的成语
liqqq1年前1
kentlei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剪烛西窗
【发 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释 义】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出 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示 例】 今视之殆如梦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近义词】 西窗剪烛
巴山夜雨
成语巴山夜雨
词 目: 巴山夜雨
发 音: bā shān yè yǔ
释 义: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 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示例:布袜青鞋,休误入,桃源深处.待得重逢却说,~. ★宋·张炎《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
参考资料:baidu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抒写相思之情的千古名句
zp411715261年前1
df4e6q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一诗中盼望日后与友人相聚追忆今日的诗句是什么?
rr神威1年前1
凯小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诗歌前两句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和【 】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
夜雨寄北诗歌前两句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和【 】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
后两句描绘了【 】的情景反衬出夜的孤寂
人的思维1年前1
小脑瓜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夜雨寄北诗歌前两句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和【作者现居地的 】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后两句描绘了【作者想象与妻子谈论这场大雨的】的情景反衬出夜的孤寂
有点不明白你想问的是什么?要用白话文回答还是要怎么回答?这样对吗?
夜雨寄北的诗意,作者当时的身份背景
夜雨寄北的诗意,作者当时的身份背景
不要太多,诗意最好是老师讲的
德甲1年前1
毛毛虫张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夜雨寄北哪个词语成了离情的代用词
tianya20461年前3
辣柠檬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成语词条:西窗剪烛
成语发音:xī chuāng jiǎn zhú
成语释疑: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
词 目 巴山夜雨
发 音 bā shān yè yǔ
释 义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 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2
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诗句是
491038871年前1
rseic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日后重逢情景以词劝慰友人的句子是: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波涛滚滚的句子是:
恶毒的美1年前1
正畸小猪猪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夜雨寄北”中表达了诗人期望与“君”重逢,共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什么??
透明的1年前1
小虫2003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20%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晕死!全是一样的!
真爱何在1年前1
t_3000cb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君问归期未有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huige011年前1
ljc3004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3)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4)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5)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夜雨寄北代表什么?
飘飘小飞叶1年前1
deng554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表现了对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做“夜雨寄北”的习题在“夜雨寄北”中“秋”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fak03208fa1年前1
leijie588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一个"秋"字,不仅写出了季节,也从侧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李商隐的诗大多是情诗,所以此字也写出了在缠绵的秋雨中诗人对妻子的思念.
夜雨寄北中的点名季节的词语
caili31年前3
又摘桃花换酒钱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秋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中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分)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答:
liuxingyunyu1年前1
老鸟1588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8.3%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
(2)(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1)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
(2)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夜雨寄北中情景交融抒写自己羁绊异乡的无奈与凄清孤寂的诗句是
rr水静渊1年前1
忧蓝_henry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可以再看看中文,体会一下: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李商隐 夜雨寄北中诗人憧憬和所怀念之人重逢情景的句子是?
风中雨丝Ree1年前1
漫山红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
gjl19991年前1
charlesin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以“巴山夜雨涨秋池”描写眼前之景,突出自己独处异乡,归期无定孤苦无依的满怀愁绪.然后畅想重逢景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无比温馨的场景.诗人将眼前与今后,将实与虚构成对比,抒发自己思念亲人朋友,渴望回归故里与亲人朋友重聚的强烈渴望.
夜雨寄北抒发作者盼望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的句子是什么
sifanning1年前1
rtyuj6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的作者是谁
一支草一点露1年前1
天使之痕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李商隐
夜雨寄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怎样分别理解?
CarolVan1年前1
A渊覆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第一个巴山夜雨: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描写了实实在在的景,渲染了气氛.
第二个巴山夜雨: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孤寂,抑郁.寓情于景,表达了人物的心情.
夜雨寄北中写眼前之景的诗句
-飘渺的心-1年前1
绿茶0000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中以写景渲染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smile23991年前1
pzhqp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
图红丘丘1年前1
masulii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王维的杂诗解释还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证,
鸿渐离陆1年前1
天使在身边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注释】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赏析】
  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赏析】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黄流,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注释】
  辅:卫护,屏藩.
  三秦: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 泛指当时长安附近京畿之地.
  五津:岷江的五大津渡.此借以蜀地.
  宦游人:为仕宦而离家外出的人.
  歧路:岔路.指分手处.
  【简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 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夜雨寄北赏析
6fpezc81年前1
譚公子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0%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夜雨寄北解析
guogggggg1年前1
chenee315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写了什么内容
成勇1年前1
bluerain8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夜雨寄北》①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泌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选自湖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33页.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夜雨寄北中突出悲痛气氛,描绘出作者内心愁苦的句子
coolwolf19821年前1
gayloc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求 古诗(望岳)和(夜雨寄北)还有关于草的古寺
222221111111111年前1
飘渺D宇宁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夜雨寄北解释
wsqwsq1977081年前1
kate101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
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
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
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
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
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
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
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
深隐曲折取胜,
这首诗,
《万首唐人绝句》
中题作
《夜
雨寄内》
,
“内”就是“内人”
,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
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
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
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
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
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
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
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
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
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
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
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
直写
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
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
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
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
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
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
“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
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
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
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
后两句
则是虚写未来情.
诗人在秋雨绵绵之
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
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
,一个是语态“却话”
“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
“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
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
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
“言为心声”
,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
灵的交流.
“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
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
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夜雨寄北中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作用
夜雨寄北中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作用
表达作用
老W五1年前1
mickey_0226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远在千里外的妻子深深的思念,与“归不得”的丝丝忧愁.
夜雨寄北赏析
啼鸟雨街1年前1
_雨田_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夜雨寄北 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夜雨寄北中的秋是什么意思
没有荣耀1年前1
021883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涨,水位升高.
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夜雨寄北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起什么作用
325732571年前1
g8787010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夜雨寄北 的翻译
flowerface1年前1
大浪尽淘金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古诗夜雨寄北
768171年前1
omon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求诗词简评——夜雨寄北请说出好在哪,不好在哪.以后应该注意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寂雨华空落,黑云独天下.伞花尽飞扬,客人
求诗词简评——夜雨寄北
请说出好在哪,不好在哪.以后应该注意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寂雨华空落,黑云独天下.伞花尽飞扬,客人林雨中,何日是归期?花独醒,待君沐,可爱浅红溅何泪?
biaobiao_851年前1
joessumme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寂雨华空落,黑云独天下.
伞花尽飞扬,客人林雨中,何日是归期?
花独醒,待君沐,可爱浅红溅何泪?

好处:
文辞俱美,深情婉约,意象朦胧,后面的设问何日是归期,接下来没有作答,而是一笔宕开别出机杼,极见巧思.
不好处:
言语飘忽空泛,场景飞扬跳跃,完全是现代式的跳跃思维,古诗词一般有一个逻辑性强的场景或思维形式,不会忽东忽西转折不停,意象过于跳跃,逻辑性和叙事性不强,只能凭着文字打动人,不能深入从更深的层次延展作者的情绪
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夜雨寄北泊秦淮如梦令这几首诗哪几首是写春天的
锈斑1年前1
刘蕴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题破山寺后禅院,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独行0011年前6
domani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
夜雨寄北 原文 译文
mycys1年前1
nakata122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夜雨寄北中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中徘徊不已的是哪句诗?
夜雨寄北中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中徘徊不已的是哪句诗?
(100字)
naujzhao1年前1
_谍影重重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应该没错,我们刚刚学过.前两句是把愁苦之情融入景色之中的句子
夜雨寄北最后两句的意思,引出的成语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深情
夜雨寄北最后两句的意思,引出的成语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深情
急,回答者重赏.
光明游魔1年前4
网名太长不好记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我们能相倚在西窗前,剪着一朵朵美丽的烛花,向你倾吐,我对你的无限思念,在那巴山秋雨的夜晚
巴山夜雨
发 音: bā shān yè yǔ
释 义: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 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示例:布袜青鞋,休误入,桃源深处.待得重逢却说,~. ★宋·张炎《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剪烛西窗
【拼音】xī chuāng jiǎn zhú【典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
【释义】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夜雨寄北李商隐第二句的涨字有何妙用
ecoa1年前1
圣湖来客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涨字意为水面上涨,生动的描写出秋夜的巴山大雨如注,作者院中水池水面升高的情景.池水的增加暗示着作者心中不断增加的思念,为后文抒情蓄势.
夜雨寄北后来用于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
无业游民03281年前1
emailme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西窗剪烛
成语发音:xī chuāng jiǎn zhú
成语释疑: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
词 目 巴山夜雨
发 音 bā shān yè yǔ
释 义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 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的诗句是
无心遇见1年前1
403413886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亲情流淌在古诗中是一种深情的牵挂.比如李商隐以未来想象的欢聚许诺妻子的诗句是?夜雨寄北里面的急 急
21的ll1年前1
重歼357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中思想的诗句是?飞
偶耳1年前1
julymofei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哪句是想象
爱在安大1年前1
莫南莫北间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