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和后来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bohei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前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和后来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如题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8诗扬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
1年前

相关推荐

“前七子”、“后七子”分别是?
losstown1年前1
与天共渺老二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明代诗词方面“前七子”“后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王九思是“前七子”之一,还是“后七子”之一﹖
fd05461年前1
色我所欲也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前七子
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
希望能帮到LL
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 )A.文道合一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D.引古人之精神,以
品文1年前1
bubizaixiang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主张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