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雁代表什么意义

deword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雁代表什么意义
是代表信使!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happyxin8877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思念亲人,鸿雁传情嘛!
1年前

相关推荐

英语翻译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英语翻译
红藕香残玉箪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中文asd1年前2
艳琳爱糊糊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意
写详细点. 谢谢
mlililala1年前3
1314520强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5%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英语翻译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英语翻译
红藕香残玉箪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ch661865151年前2
gengjiaguo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 剪 梅 李清照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
一 剪 梅 李清照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孤独的白鹭1年前1
踌躇晚亭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意对即可)
3.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4.D
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解析
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解析
baisu1年前1
xujia373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关于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题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
关于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题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写“红藕香残”,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写枕卧席子而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1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家家011年前1
啊郁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B.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赏析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文言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文言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用了哪两个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下阕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与此句有何关系?
zx116021年前2
zouazou60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没文化的秀才1年前1
渠米茶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大家发表观点
卜耀铭1年前1
ZZZZZZ003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popsy1年前1
蹦蹦G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左建明
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竟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唯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
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说,电话这么方便,还写什么信。就没有写。兜里揣了手机,拿出来就讲,用得着再写信,再贴邮票,再往邮局跑吗?妻子的深意被我忽略了。
孩子出国读书已经两三年了,家里竟没收到过一封亲笔信。自然是因有电话。后因上了网,有了电子邮件。现在更是方便,用上了电子语音通话,不花钱,每天晚上对着麦克风尽管聊,直聊得搜肠刮肚、没话找话,几成了天气报告和烹饪交流了。
现代信息技术把时空为人制造的期待消解了。
也因此,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 诗意 。遥想青春初恋时,正值朔吹雪,戎马辽东。“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对于书信的期盼,大约没有谁能比过当兵的人。盼信——读信——复信,这循环往复、经年不衰的美妙激情,正是人生的精华。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咔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
书信实在是有不可替代的品质。
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生发出无穷的想象。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渍,浓湿泪痕。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这时,你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对于书信,定要收藏。这比那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旧信重读,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成了幸福。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
作为语言符号,一旦将文字落在书面上,它的表达便显得更为郑重。书信的基本品质是真实(除非将它用于阴谋,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正是基于对书信真实品质的信任),书信最能贴近情感、事件的本原,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有关“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永恒苍凉的生命叩问,也许能从书信中获得最温暖的回应。书信既是个人 清洁的经验史 ,又是宽广悠远的血亲网。假如你不仅仅收藏着自己的所有信件,而且还继承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们的书信,那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家谱。如果我们妄发谵想,将此类“家谱”伸展到秦汉之前,那真正是一部伟大壮丽的画卷!有这样的参照与镜鉴,文明的脚步该是多么强健。
书信还是艺术的。它至少具备了语言和书写的艺术。为了将情感表达得强烈或含蓄,为了将事件叙述得准确且生动,为了将理性阐述得缜密与通透,等等,你必得尽其所能选择最美的语言、最美的书写。于是,许多经典的艺术从书信中诞生。《两地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二王、欧、柳、米等大书法家的信札则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
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
而今,城市里的电信大楼是越来越气派堂皇了,端的是人如水流车如龙。零落一隅的邮政所却日渐寒伦——但是,它门前的邮筒依然恭候着您,虽然目光已有些酸楚;那小屋里依然散发着邮票、蘸水笔和浆糊的温馨,虽然有点儿清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时候,一位退休的老邮差正乘了月色蹒跚前行。他老伴的生命正处弥留之际,他记起了从前老伴的抱怨,因为他当了一辈子邮差,却从来没给她写过一封信。现在,他终于写好了,他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发信。
(有删改)
1.解释下面两句话中加横线词语的内涵。
(1)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 目尽飞雁”的 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信既是个人 清洁的经验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中,“这一切”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李清照的诗句为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实则不然。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opie10061年前1
wei85437885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1)对书信的热切期待。
(2)真实的情感和事件的经历过程。
2.①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价值,让读者感到幸福、充实而富足。②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③具备语言和书写的艺术。
3.①使文章含蓄、典雅,更富有韵昧。②问句形式更能表达作者对书信传统逐渐丧失的叹惋以及对书信文化回归的渴盼。
4.①是对书信品质的具体表现,再次体现了书信的价值。②是对文章主题的形象表达,有利于引发现代人对书信传统的重新思考。③余韵悠长,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安敏儿1年前1
pacc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下一句是什么?
飚风一族E1年前1
卡通正刀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