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高沽,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诗出自哪首诗

犹豫的篮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qwer226681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王勃 滕王阁序
不是诗
1年前

相关推荐

指出下列古语所描写的梁山好汉:诸葛曹瞒,合而为一.___________孟尝好客,其族几赤?___________
风之砂1年前1
Chenzhou073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智多星吴用:网虎者,步步松,步步急,诸葛曹瞒,合而为一
小旋风柴进
孟尝好客,其族几赤
战国策卷二十四1)请翻译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根据此文,解释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的原因孟尝
战国策卷二十四
1)请翻译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根据此文,解释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的原因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 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於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於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於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
3)根据此文,说明燕王不借兵会招来的後果
田文曰:「臣效便计於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3000yingzi1年前1
风雨中你我同行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我国数年粮食收成不好,现在又行走数千里去帮助魏,能怎么样?)
2、赵国亡了,魏国亦亡,所以魏国必须帮他
3、四国攻之
【古文阅读】苏秦止孟尝君入秦孟尝君 ① 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 ② 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
【古文阅读】
苏秦止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 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 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 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 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 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齐国宗亲。②人事:人世间的事情。③淄:淄水④土偶人:用泥土捏的人;桃梗:用桃木枝刻的人。⑤挺:揉捏。⑥四塞:四面都有要塞。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者千数而弗听 (2) 不敢言人事也
(3)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 (4)譬 虎口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人 事 者 吾 已 尽 知 之 矣。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小题4:苏秦借“土偶人”与“桃梗”的对话说服孟尝君不要入秦,请简要分析他是怎样 类比 的。(3分)
angeltear3181年前1
kezhajin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小题1:(4分) (1)阻止;(2)本来;(3)对话;(4)好比
小题2:(2分) 人 事 者 /吾/ 已 尽 知 之 矣
小题3:(3分)淄水一来,水就会把你冲走,到那时你将不知道漂泊到何处。
小题4: (3分)苏秦用土偶人和桃梗在“降雨下,淄水至”的相同情形下的不同结果,来比喻孟尝君“留齐”和“入秦”的不同结局。


小题1:
读 孟尝君传 1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的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
读 孟尝君传 1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的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
读 孟尝君传
1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的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些论点吗?
zhangxiangjie1111年前1
xinghan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的的传统观念: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你同意这些论点吗?
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