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眼中的“爱国”国史大纲前言中说:“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之于国家民族亦然...惟知之深,故爱之切.”两宋之部第三

park288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钱穆眼中的“爱国”
国史大纲前言中说:“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之于国家民族亦然...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两宋之部第三十二章说:“亦可谓中国史之演进,乃由士之一阶层为之主持与领导.”
显然钱老眼中,知中国最者,士之一阶层也.而士之阶层,本朝立国时朝堂一洗而换新颜,后大革命时期出头之士更是如割韭菜般修理整齐.照钱老看来,其不是当下中原内,绝大多数人不能算真知国,所以更不能称真爱国耶?
知,所以爱,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口吻,未必当然.诸位同学有闻其他说法者否?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雾粤蓝朵儿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钱老之所谓真知者,特所谓其所持之见识而论.今者大陆以马列毛邓为正统真知,故大陆之自称爱国者,必爱党爱马列毛邓也,此亦另一谋国之观点.与钱穆异耳.既不能识钱老或马列之真伪,故可暂存而两立.两者皆为真知爱国.故今当下中原,亦勉可算为真知国真爱国也.此为一说.
再者,钱老之所谓真爱国知国者,特指史学与史观,今人虽学马列唯物史观,然于史学知识,虽智愚不同,然必有一所得明矣.而平心论之,马列虽称阶级斗争,然而吾辈学中国史,宁无一追慕钦叹之意否?若有,则史观立矣.既史学与史观立,则可称知国.而按钱老,则可称真知国.
钱老之所谓知中国最者士,基于史实而论也.其本意谓士有学识气节而在高位也.虽然本朝立国后一再遭难,然而休养于今,十三亿而无一士乎?观北宋立国,承钱穆所谓最为黑暗时代之五代十国,亦无一明哲.然而休养百年,有司马光、苏轼、王安石诸君起.中国非无人,能否得位尔!故于今论之,中国非无士也,能得其位与否也.且钱老虽悲中国士层之崩,然而未为失望,尚有待焉.(观钱穆《国史新论》“其或终有理想之新士出,以领导吾国人,从四千年旧传统中,获得一适应当前之新出路,则诚所馨香以祷矣.”)
愚者一得之思,尚望诸君指正.
1年前

相关推荐

元佑初,山谷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选自《独醒杂志》
元佑初,山谷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选自《独醒杂志》
的意思
过分的要求1年前1
hh是津市人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临江仙·送钱穆父 ① 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 ②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③ 。 惆怅孤帆连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 ②改火:一年。 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cser1年前1
温州的丑狼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的凄清幽冷的氛围,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伤感的心情。(意对即可)
2、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友人已修炼到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操守。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意对即可)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的翻译
唯一的笨虎1年前1
zpf1245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距离都门畅饮已3年了,走过尘世的很多地方.相见欢笑还很温暖.你我也都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在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云的夜你又要乘孤舟远去,心中不免惆怅.但在这酒樽之前不用皱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个行人.
请教几个汉语成语和词语的意思近读钱穆先生大作《国史大纲》,写得的确精彩,观点独到.但因鄙人才疏学浅,苦于若干成语和词语不
请教几个汉语成语和词语的意思
近读钱穆先生大作《国史大纲》,写得的确精彩,观点独到.但因鄙人才疏学浅,苦于若干成语和词语不知其意,尚望不吝赐教,吾当感激涕零.其词罗列如下:
度量相越
有开必先
高心空腹
虚衷拜嘉
淑世
辞繁不杀
钩稽凭吊
沾溉后世
轧塞郁勃
窃不自揆
更奏迭前
gtgrwcbb1年前2
shally2006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作为成语,这些都是不多见的,可以当作词语来理解.试解之,请参考.
度量相越——度量大得互相超越.
有开必先——只要做事就争先.
高心空腹——心想得很高但肚子里头没有东西.
虚衷拜嘉——虚心向有学问的人求教.
淑世——清明、美好的时代.
辞繁不杀——语辞太多无法删除.
钩稽凭吊——从历史记载中找出某人的事迹来加以怀念.
沾溉后世——把创造的恩惠留给后人.
轧塞郁勃——被压抑的心情突然发泄出来.
窃不自揆——私下里不敢揣度别人.
更奏迭前——后代人不断替代前代人.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丞相 B.内阁 C.尚书 D.中书
夜天雨1年前1
mantle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D

临江仙·送钱穆父中“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氛围?
环球礼品贸易网1年前1
捞猴子的月亮00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句话关键字在送上,自古以来送行就有惜别、哀伤之情,但是诗人以淡月微云来营造氛围却非一般凡语可比,诗人选取这样于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达对亲人离去,自己旷达疏逸的胸襟和情怀,不是一般哀哀戚戚的低靡之词,而月...
请推荐几本中国历史启蒙著作,要求该书去“官话”,必须对历史有最真挚和最真切的尊重,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之类,而不是那
请推荐几本中国历史启蒙著作,要求该书去“官话”,必须对历史有最真挚和最真切的尊重,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之类,而不是那些教条式的抄袭之作.
朋友,怎么还有朋友推荐《红楼梦》呢?我真是晕!我的意思说的不清楚吗?最好是一些历史著作,专业性的著作,《上下五千年》估计也只能是孩童的启蒙书了。那么我再详细地说,是中国历史学的入门书可以吗?
ljtlmwlp1年前13
jackpic200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柴德赓先生的《史籍举要》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
钱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
樊树志的《国史概要》
《史学理论读本》
陈寅恪先生的《读书札记》
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
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
《廿二史札记》、《义门读书记》
《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中国古代史》詹子庆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陈旭麓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何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上下五千年》
《史记》和《资治通鉴》
钱穆文章钱穆有一篇文章写的是三种人生境界,我忘记了,
clw35331年前1
catlovebug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三种人生境界是王国维写的,不是钱穆先生写的.王国维的三种人生境界 晚清大学问家王国维提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
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六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以为荣。家族的观念自中国古代起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是
[ ]
A.宗法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影响
C.分封制的影响
D.弘扬儒学的需要
萧湘风云1年前1
打烊的街口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A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 ]
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笑一笑就好了1年前1
puccazy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A
英语翻译“ 东坡 尝谓 钱穆父 曰:‘寻常往来,须称家有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一日 穆父 折简召 坡 食皛饭.及至
英语翻译
“ 东坡 尝谓 钱穆父 曰:‘寻常往来,须称家有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一日 穆父 折简召 坡 食皛饭.及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
以上为全文
wunai200x1年前1
cgkcddm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东坡曾经对钱穆父说:朋友间平日往来,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一般的聚会不必准备的太过丰盛奢侈.”后来有一日穆父下了请帖请东坡前来赴宴.等东坡到了,才摆上白饭一钵,白萝卜一碟,清汤一碗,这就是以三白为宴了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
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_消失的蓝色_1年前1
_翩若惊鸿_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A

钱穆 论语新解《论语》最重言仁。然仁者人心,得自天赋,自然有之。故人非求仁之难,择仁安仁而不去之为难。慕富贵,厌贫贱。处
钱穆 论语新解
《论语》最重言仁。然仁者人心,得自天赋,自然有之。故人非求仁之难,择仁安仁而不去之为难。慕富贵,厌贫贱。处常境而疏忽,遭变故而摇移。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惟君子能处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时而无不安于仁,故谓之君子。此章仍是里仁为美之意。而去仁之说,学者尤当深玩。
或说:君子去仁以下二十七字当自为一章,今仍连上节作一章说之。
的翻译!!
是思念这种病1年前1
gadsf7w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论语》最重要的是谈仁爱。然而,仁者的仁爱之心,是先天就有的。因此,人们不是追求仁爱难以做到,而是选择仁爱、安心仁爱,而不把仁爱的思想去除难以做到。羡慕富贵,厌恶贫贱,在平常的时候容易把仁爱疏忽了,遭到变故的时候仁爱的思想容易转移动摇。作为人而不仁爱,不是因为难以得到它,而是因为轻易地去除它。只有君子能够面对一切境况而不去除仁爱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都安心于仁爱,所以才称之为君子。这一章仍然是选择仁者作邻居是最美的意思。而去除仁爱的道理,尤其值得学习的人玩味。
有人说:君子去仁,恶乎其名等这二十七个字应该自为一章,现在我仍然连同上一节作为一章,一起来说。
钱穆的《国史大纲》问世多少年了?
幸福是有的1年前1
青岛小顺子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1939年6月,《国史大纲》正式完成,算起来应该有75年.
语文古文训练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元佑初,山谷与末坡.钱穆父同.
语文古文训练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
元佑初,山谷与末坡.钱穆父同.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小屁孩落落1年前2
cen2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①题目:《游岳阳楼记》(作者:明代文学家袁中道)
②题目:《独醒杂志》(作者:曾敏行)
③题目:《杯弓蛇影》(出自《晋书·乐广传》)
④题目:《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吕氏春秋•本味》)
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一句怎么翻译成白话文?
erdongtianxin1年前1
蒲永见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无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赞扬友人什么品格
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赞扬友人什么品格
maxtv_cn1年前1
verygoodbay2006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用比喻象征手法.“古井、秋竹”寓意穆父信奉道家黄老之术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涵养.说明友人心如古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象秋天的竹节一样有气节操守.既是苏轼赞扬友人的话,也表现了自己始终清静自守,保持高风亮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王维的境界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维的境界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小题1: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来源:Zxxk.Com]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小题2: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小题3: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cara46961年前1
天生没胆20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据此“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可选D
小题1:原文“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而不是“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
小题1:A只是批评其“无意境,无情趣”。 C只有……才太绝对。D无中生有。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