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

fangkuai12342022-10-04 11:39:543条回答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 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 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 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3条回复
ee参的酷猪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考查.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同时也会对抗性棉铃虫起到选择作用,使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加快从而加快了进化的速度,加速了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进化的速率,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

A、棉田是人工生态系统,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棉花,不需要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维持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从而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B正确;
C、棉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获棉花,不是收获鸟类,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的主要目的不是不使食虫鸟有虫可食,C错误;
D、棉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获棉花,应减少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向其他生物,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和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在生产中的应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年前
Star℡ 共回答了34个问题 | 采纳率
所谓的防治就是把没有抵抗基因的棉铃虫干掉,如果都是抗虫棉,剩下的虫都是不怕抗虫棉的了,他们的后代出现不怕抗虫棉的几率就大了
a要物种多样性干啥?杂物多了还要不要赚钱了?
c去别地儿吃去,赶都来不及
d没动物都能让能量流动
1年前
心漂漂咯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答案选B,是因为生物为了适应环境都会出现变异,当环境苛刻时变异的生物得以存活,然而未变异的都死亡了,这样下一代基本上都是变异后的基因,对环境也就很适应了。
A错在转基因抗虫棉并不是新的物种,所以也就没有维持多样性
C食虫鸟不是都只靠棉铃虫才能活下去
D人们希望能量都流到种植的植物上去,没人希望能量流动到害虫中而减少产量。...
1年前

相关推荐

生物转基因抗虫棉价值1)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DNA分子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它的
生物转基因抗虫棉价值
1)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DNA分子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它的价值在于{ }
pigpigannie1年前3
laodaoke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提高植物抗虫能力
减少化肥的使用
保护环境
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 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 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 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壹马当先1年前1
guchengniandai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题思路: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导致棉铃虫细胞膜穿孔,细胞肿胀裂解,最后造成害虫死亡.据此答题.

A、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普通棉的突变基因,而是导入外源基因,A错误;
B、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B错误;
C、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来自线虫,而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C错误;
D、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抗虫,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尽量不使棉铃虫向适应抗虫棉这一自然选择方向进化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C.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D.弱化抗虫棉作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不是浪子1231年前1
嘉陵江的鱼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考查.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同时也会对抗性棉铃虫起到选择作用,使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加快从而加快了进化的速度,加速了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进化的速率,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

A、供棉铃虫取食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进化的速率,因而尽量不使棉铃虫向适应抗虫棉这一自然选择方向进化,A正确;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从而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B正确;
C、供棉铃虫取食的主要目的不是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而是为了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C错误;
D、强调了普通棉花的作用,从而弱化抗虫棉作为环境因素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和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在生产中的应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各项不属于基因工程在实际中应用的是 [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
下列各项不属于基因工程在实际中应用的是
[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
B.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中有无病毒
C.培育工程菌使之能产生胰岛素
D.将一种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另一种植物细胞内
aoyan13141年前1
zhang12345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D
转基因抗虫棉获得抗虫基因是由于
honlang6551年前1
humiaomiao0204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人为的基因重组
转基因抗虫棉经过种植,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这样可以有效消灭棉铃虫,这句话哪错?
布瓦塔1年前1
cs_gameover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错在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抗性可能在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之前就有了,种植后 无抗性的棉铃虫大量死亡 但是不会消灭.
有抗性的棉铃虫越来越多,抗性基因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
下列各项不属于基因工程在实际中应用的是 [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
下列各项不属于基因工程在实际中应用的是

[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
B.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中有无病毒
C.培育工程菌使之能产生胰岛素
D.将C 4 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C 3 植物细胞内
georgia_791年前1
dazzzz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D
转基因抗虫棉有性生殖的后代不能稳定保持虫性状 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的 如果是纯合子不就可以了吗
左顾陵鲜卑1年前1
野渡来人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如楼上所说,是由很多基因决定的抗虫性.而对于种子厂家来说,想所有的种子都是纯合子几乎不可能,成本太高难度太大,而只要种子当中混有一部分非纯合子,性状就会慢慢退化了.
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跌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培育成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跌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培育成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虫棉的抗虫特性能够遗传
B.种植抗虫棉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
C.抗虫棉对所有的棉田害虫都有抗虫效果
D.抗虫棉的培育成功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罗强K坤1年前1
王道粉同事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C

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跌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培育成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跌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培育成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棉的抗虫特性能够遗传
B.种植抗虫棉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
C.抗虫棉对所有的棉田害虫都有抗虫效果
D.抗虫棉的培育成功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jdx75175171年前1
leotan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利用.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据此解答:

A、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棉花,由于棉花体内具有细菌的抗虫基因,所以抗虫棉的抗虫特性能够遗传,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棉花,由于棉花体内具有细菌的抗虫基因,因此抗虫效果明显.所以种植抗虫棉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棉花,由于棉花体内具有细菌的抗虫基因,不是抗虫棉对所有的棉田害虫都有抗虫效果,而是只对棉铃虫有抵抗效果,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的受精卵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棉花,由于棉花体内具有细菌的抗虫基因,因此抗虫效果明显.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考点点评: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生物性状,培育新品种,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转基因抗虫棉通过什么方法育种
realsoap1年前1
旋彩丛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转基因育种 转入的是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
转基因抗虫棉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什么?
345728891年前1
nn3月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转基因 ·
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请简述转基因抗虫棉这巷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
新新芽1年前2
带咸味的海风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减少土地使用量,使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减少害虫数量,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增加棉花产量,促进经济发展
增添新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
减少农药化学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
简述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cxscdv1年前2
ljjdts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转基因的4个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
抗虫棉的毒蛋白基因是来自与 “苏云金牙胞杆菌”的Bt毒蛋白
所以首先要将该基因提取出来
提取的方法...【简述...就简单讲噢】 人工合成,或从自然界获取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Bt毒蛋白的基因和质粒(也可以是其他运载体,选修三,自己看吧...有3~4种)
载体上除了要有“目的基因”,还要有“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3,导入受体细胞(当然就是棉花啦)
导入方法,农杆菌转化法(棉花是双子叶植物,用这个最方便)
【导入分动物,细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4,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将那个植物细胞进行组织培养(选修三细胞工程有,或选修1菊花组织培养那一课也有)
等植物长到一定年龄...
(因为是抗虫棉,直接把棉铃虫放上去,过几天看看虫死没就可以了)
愈伤组织分化 再生植株基因型一般相同 对么 转基因抗虫棉有性生殖的后代 不能维持稳定抗虫的性状 对么,哪
愈伤组织分化 再生植株基因型一般相同 对么 转基因抗虫棉有性生殖的后代 不能维持稳定抗虫的性状 对么,哪
愈伤组织分化 再生植株基因型一般相同 对么
转基因抗虫棉有性生殖的后代 不能维持稳定抗虫的性状
对么,哪个错了.why 为什么,
13的海誓山盟1年前2
cdrink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基因型一般相同 正确.原因:愈伤组织由离体的组织细胞发育而来,具有本物种的圈套遗传物质.在由离体的细胞或组织发育成植株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有性生殖的后代 不能维持稳定抗虫的性状 错误.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是植物细胞杂交,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我的意思是说,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是发生在其基因上的,是可以稳定遗传的了
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 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 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 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小熊熊M1年前1
搏时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解题思路: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导致棉铃虫细胞膜穿孔,细胞肿胀裂解,最后造成害虫死亡.据此答题.

A、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普通棉的突变基因,而是导入外源基因,A错误;
B、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B错误;
C、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来自线虫,而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C错误;
D、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抗虫,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转基因抗虫棉的后代还能抗虫吗?为什么?
worldtwo_1年前1
IRENE_ff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一般来说应该可以抗虫.但是有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情况,而导致后代有一部分不能抗虫.
转基因抗虫棉的目的基因来自哪里?抗虫棉培育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意大利的马尾辫1年前1
zhengmengku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抗虫基因就是目的基因,那么这个目的基因一定是来自可以有抗虫功能的生物身上.如苏云金杆菌就是有抗虫基因的,一般会提取它的抗虫基因.意义重大,能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化学污染,提高产品质量等等.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 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 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 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我好心跟你分mm1年前1
wzcwtm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考查.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同时也会对抗性棉铃虫起到选择作用,使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加快从而加快了进化的速度,加速了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进化的速率,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

A、棉田是人工生态系统,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棉花,不需要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维持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从而延缓具有抗性基因的棉铃虫新品种的出现,B正确;
C、棉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获棉花,不是收获鸟类,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的主要目的不是不使食虫鸟有虫可食,C错误;
D、棉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获棉花,应减少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向其他生物,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和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在生产中的应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010•朝阳区一模)目前人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0•朝阳区一模)目前人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直接进入棉花的叶肉细胞表达
B.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后,可通过传粉、受精的方法,使抗虫性状遗传下去
C.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D.转基因抗虫棉经过种植,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这样可以有效消灭棉铃虫
jy023638461年前1
lele200819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解题思路: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如果是植物细胞,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转化法转化过程: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如果目的基因导入细胞核中,可以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抗虫棉.

A、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需要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致棉花的体细胞中,A错误;
B、如果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产生的花粉粒中不含该基因,如果导入细胞核基因中,该转基因植物相当于杂合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用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C正确;
D、由于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棉铃虫可能抗性,这种抗性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导致抗虫棉失去杀虫效果,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标记基因的功能以及抗虫性状的遗传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明确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识记农杆菌转化法的步骤.

高中生物 基因频率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不会导致害虫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加为什么错 还有 基因频率与什么有关?
courenao11年前3
lgme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因为在一个种群中,正常情况有特定的某基因频率.如A为40% a为60%.当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时,会使那些没有抗性基因的虫子大量死亡,而拥有抗性的就会生存下来.这样总的个体数减少,而有抗性的数量不减少,所以比值就增大.基因频率变化与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有关.
如图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如图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图中A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和复制原点.
(2)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T-DNA具有______的特点.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是______,检测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图中②过程的方法称为______,此过程除将目的基因导入棉株体细胞还可导入棉株______.
说什么4161年前1
云中小雨点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分析题图:图示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致过程,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A表示重组质粒;②表示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棉株细胞;③表示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棉株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抗虫棉.

(1)图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图中A为重组质粒,其组成至少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2)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转化是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是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常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或DNA-R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
(4)图中②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此过程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该过程除将目的基因导入棉株体细胞还可导入棉株受精卵.
故答案为: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2)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3)转化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分子杂交技术(或DNA-RNA分子杂交技术)
(4)农杆菌转化法 受精卵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图解,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涉及的相关细节,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2012•乐山二模)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DNA分子上的______所控制的.
赖上你算你倒霉1年前1
dos_iidos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DNA分子很长,其上面有许多个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即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控制着不同的性状“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的DNA分子上的基因所决定的.
故答案为:基因.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考点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我国科学家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我国科学家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普通棉的突变基因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棉铃虫体内的寄生虫的基因
D.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抗虫基因
绯色石竹1年前1
北羽之舞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解题思路: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导致棉铃虫细胞膜穿孔,细胞肿胀裂解,最后造成害虫死亡.

A、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普通棉的突变基因,A错误.
B、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B错误;
C、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来自线虫,而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C错误;
D、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抗虫,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考点点评: 关键掌握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高中生物题(关于棉铃虫)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的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
高中生物题(关于棉铃虫)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的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B,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嗯,原题在《奥赛经典.解题金钥匙》P99 第4题.
选哪个才是主要目的?为什么呢?
那个根瘤菌的拟核上到底有不有固氮基因呢?圆褐固氮菌呢?
先谢过了!
我知道标答是B,囧
为什么不选A喃?
bjy129972 为什么一定是B呢?
上面2题您也帮忙看下吧!
ggg1121年前8
我找不着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两者角度不同,A是进化角度,B是能量量角度.现实中要选B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抗虫基因为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抗虫基因为目的基因
B.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C.重组DNA分子的形成利用了DNA分子杂交原理
D.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卖COM域名1年前1
海明埋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C
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 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 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 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zidiao8881年前1
一起学习造价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导致棉铃虫细胞膜穿孔,细胞肿胀裂解,最后造成害虫死亡.据此答题.

A、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普通棉的突变基因,而是导入外源基因,A错误;
B、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B错误;
C、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是来自线虫,而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C错误;
D、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抗虫,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时,需要在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棉花.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时,需要在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棉花.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物种多样性
B.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C.保护害虫的天敌
D.减缓害虫抗生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横剑笑苍生1年前1
翠笛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解题思路:人们在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过程中采取的这种做法不是为了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因为棉田是人工在维持的,要获得更多的棉花,不需要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要保护物种多样性.种农田的目的就是获得农作物的物质和能量.不是为了保护害虫的天敌,那样棉花的物质和能量就会通过害虫流入到害虫天敌体内,棉花产量会减少.但棉铃虫自身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可能产生抗药性,为了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采取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变化就会减慢,防治棉铃虫效果就可以持久.

A、棉田是人工在维持的,要获得更多的棉花,不需要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要保护物种多样性,A错误;
B、种农田的目的就是获得农作物的物质和能量,不是为了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B错误;
C、不是为了保护害虫的天敌,那样棉花的物质和能量就会通过害虫流入到害虫天敌体内,棉花产量会减少,C错误;
D、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大田种植的全是转基因抗虫棉时,会使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加快,而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则能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以接近生活实际的题材为背景,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学以致用的意识.

(2012•潍坊一模)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2012•潍坊一模)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质粒上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
(2)过程①是______,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______.
(3)过程②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DNA分子上的方法是______.
(4)③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须的营养物质、琼脂外,还需要添加______,④过程的实质是______.
(5)经检测抗虫棉细胞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抗虫基因,该植株自交得到Fl,其中全部的抗虫植株再自交一次,后代中抗虫植株占总数的______.
whosays1年前1
陈熳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解题思路:分析题图: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③是脱分化过程,④是再分化过程.

(1)一个基因表达载体上必须具有标记基因,以便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2)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够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3)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DNA分子中,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4)③是脱分化过程,决定植物脱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此其培养基中还需加入植物激素.④是再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抗虫棉细胞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抗虫基因(用A表示),那么该植株可看做是杂合子(Aa),自交得到的Fl有三种基因型(AA、Aa、aa),如果其中全部的抗虫植株(1/3AA、2/3Aa)再自交一次,那么后代中不抗虫植株占2/3×1/4=1/6,抗虫植株占1-1/6=5/6.
故答案:(1)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够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3)农杆菌转化法DNA分子杂交(4)植物激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5/6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

苏云金芽孢杆菌(用于转基因抗虫棉)会不会对棉铃虫进行选择?为什么?
迪奥达多1年前1
casio9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理论上可能,因为它对虫来说相当于环境,但如果答题,题里没有提示不考虑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的原理?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哪里利用了?
jxshenym1年前1
fengzhon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在棉花的植株上提取叶肉细胞
2、在苏云金杆菌上提取相应基因
3、将提取基因导入植物叶肉细胞的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4、通过培养既培养出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
5、最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得到含抗虫基因的棉花植株
应该是这些吧,学的时间太长了,都快忘记了,请见谅.
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能产生抗虫毒蛋白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
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能产生抗虫毒蛋白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
,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都市外乡1年前1
雪夜茶楼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能产生抗虫毒蛋白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0.80以上.就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抗虫基因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害虫的能力,这表明棉花体内产生了抗虫的____.这个事实说明,害虫和植物共用一套________,蛋白质合成的方式是________的 3>‘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