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三昧是什么意思

萧萧夜雨001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戴眼镜的小草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网络中解释至少有五种 :
  第—种,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曾说过,冬天是一年中多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多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晴天多余的时间,劝勉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努力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对董遇的这一说法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学习中就要凭借“三余”精神努力进取,并据此将“三余书屋”改为“三味书屋”.
  第二种,《增广诗句题解汇编》卷四载李淑《邯郸书目》:“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意思是说,经书如肉汤,史书如肉块,子书如肉酱,说读这三类书正如品尝这三种食物一样,各具特色,风味迥异,称之为“三味”,因而将书房取名为“三味书屋”,寓含博览群书之意.
  第三种,古语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意思是说,读四书五经之类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经典史记如尝丰盛的菜饭;而读诸子百家学说,则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作料.“三味”取名于此.
  第四种,当年的房主人、鲁迅的塾师、清末秀才寿镜吾认为“读书有味”,加之书屋后园子里种了梅花和桂花两种树,称为“二味”,合起来便是“三味”.
  第五种,寿镜吾的子孙对“三味”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意思是为人要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山珍海味的享受;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1年前

相关推荐

名著导读。  《两游记》第十四至第四十二回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
名著导读。
  《两游记》第十四至第四十二回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广大。他听说只要吃唐僧一块肉,就会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号山是唐僧西天取经必经之路,于是他变成一个被人用麻绳捆住手脚高吊在松树梢头的七岁顽童,骗取唐僧解救,趁机擒拿唐僧。于是发生了“孙悟空大战红菝儿”的故事。
(1)概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中的任一情节(不得使用导读材料中“红孩儿用计劫持唐僧”情节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故事中红孩儿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aoyumaoa1年前1
小幽52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略”。
(2)“略”。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 三昧 ”你已得了。三昧: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 三昧 ”你已得了。
三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正是“ 地灵人杰 ”,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菱)两眼 鳏鳏 ,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鳏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 笔墨 也不该传到外头去。
笔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见香菱 兴兴头头 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ddgj1年前1
baivyps42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本是佛教用语,这里借指事物的关键。
(2)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3)“鳏”一种大鱼,其性独行,其目常睁不闭。这里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4)这里代指诗文作品。
(5)兴冲冲的样子。
(意对即可)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jincansiyu1年前1
小虫网络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正令:即使,纵使;鼎,国之重器,扛鼎就是举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三昧:佛学指入定.这里是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即使下笔如神力能扛鼎,也没领悟作诗的真谛【作诗没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昧是什么?2佛教总是用比如念佛三昧等等,具体是怎样的境界呢?
dead4u1年前1
fzmusic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梵音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同二十八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同二十曰:‘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同二十三曰:‘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止观二曰:‘通称三昧者,调直定也.’大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十三曰:‘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名正定.’同二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同九曰:‘心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同二十曰:‘定者据行便息乱住缘,目之为定.就实而辨真心体寂,自性不动,故名为定.’新称三摩地,译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现法乐住.定与正正受.其义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诸佛诸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护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业而释之也.又现定中法乐,故曰现法乐住.正受之异名也.唯识论五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探玄记三曰:‘三昧此云等持,离沉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讹也.’玄应音义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讹也.正言三摩地,此译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谓持诸功德也.或云正定,谓住缘一境,离诸邪乱也.’菩提心义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者.’
念佛三昧有二种: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观无量寿经曰:‘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七曰:‘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南无阿弥陀佛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阅读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阅读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文中静态景物有 ,,,,,,,,.
文中的动物有:,,,,,,.
2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
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
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
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
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
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king07461年前1
冰凝百合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何首乌藤.何首乌.木莲.木莲藤.覆盆子
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蟊.
2.高大.肥胖.臃肿.
碧绿.紫红.
光滑.轻捷.
长吟.低唱.弹琴.
斑蟊.何首乌根.覆盆子
A排比.B拟人.C比喻
常常看到说 得某人三昧 ,这是指什么?
常常看到说 得某人三昧 ,这是指什么?
是说得到某人的真传么?
无处躲藏的落叶1年前3
amigo_even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三昧”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意思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例如:“个中三昧”“文学创作三昧”“得其三昧”中的“三昧”都是“诀窍”或“精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