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和小军从两张完全相同的梯形纸上,各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  )剪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ahstwm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小林和小军从两张完全相同的梯形纸上,各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  )剪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A. 小林的大
B. 小军的大
C. 两人一样大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lhfdgwlx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所剪下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据此解答即可.

因为所剪下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面积及面积的大小比较.

考点点评: 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1年前
概率问题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
问题不全!
1年前

相关推荐

一个长4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花园,小林沿这个花园跑了4圈,他至少跑了多少米?
sherwincxf1年前1
喜欢摆弄花草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0%
解题思路: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已知长是40米,宽是10米,据此可代入数据求出花园的周长,再乘4就是跑的米数.据此解答.

(40+10)×2×4
=50×2×4
=400(米)
答:他至少跑了400米.

点评:
本题考点: 长方形的周长.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来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林计算一道题,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小林把第二因数18看成16,结果算出的积比正确的积少144,正确的积应是多少?
llabcd1年前1
小叶苦丁26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可以列方程.
设第一个因数是x.
18x=16x+144
2x=144
x=72
72*18=1296
答:正确的积应是1296.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
来了多少客人
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2 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寒号鸟垒窝1年前8
我爱达西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设共来了x人,则有:x+x/2+x/3+x/4=25,解得:x=12
小林每天下午5点放学时,爸爸总是从家开车按时到达学校接他回家,有一天学校提前一个小时放学,小林自己步行回家,在途中遇到开
小林每天下午5点放学时,爸爸总是从家开车按时到达学校接他回家,有一天学校提前一个小时放学,小林自己步行回家,在途中遇到开车来接他的爸爸,结果比平时早20分钟到家,则小林步行______分钟遇到来接他的爸爸.
薛杨1年前1
天命由我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设小林自己走的路程为S,根据:结果比平时早20分钟到家,可知提前放学的这一天,开车的距离少2S,得到车速=[2S/20]=[S/10],小林走这段路程比车走这段路段多用时60-20=40分钟(早出发1小时,提前到达20分钟),依此列出式子求解.

设小林自己走的路程为S.
根据题意得:[S/人速]=[S/车速]+40=[S

S/10]+40=50(分钟).
故填50.

点评:
本题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考点点评: 此题涉及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偏难.注意:结果比平时早20分钟到家.

一段山路全长60千米,小林上山用了6小时,下山用了4小时,求小林往返的速度.
娱轩书画社1年前2
迷失的帅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上山速度60/6=10千米/小时
下山速度60/4=15千米/小时
平均速度是60*2/(6+4)=12千米/小时
在一次数学主题活动课上,老师让小明,小亮,小林分别站在点A,点B,点C的位置,并用一根橡皮筋
在一次数学主题活动课上,老师让小明,小亮,小林分别站在点A,点B,点C的位置,并用一根橡皮筋
套住他们,老师让小亮和小林不动,当小明向前运动时,∠A越来越大,∠∠C,∠B,越来越小.若∠A在运动过程中减少α度,∠B增加β度,∠C增加γ度,则α,β,γ三者之间关系如何?请说出你的理由
dxlw4u1年前1
hanxu0070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α=β+γ,因为不管怎么样运动,∠A+∠C+∠B=180是始终不变的,那也就是说,∠A减少的,就等于∠B,∠C增加的度数
小林父亲的年龄是小林的3.6倍,母亲的年龄是小林的3倍,母亲比父亲小6岁,小林今年几岁?(用方程解答)
我们谈谈吧1年前3
shizhe800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设小林的年龄为X
则小林父亲年龄为3.6X,小林母亲年龄为3X.
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方程
3.6X-3X=6
0.6X=6
X=10
答:小林的年龄为10岁
这个应该是规范格式吧?
小林在计算一道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3.5错看成了35结果得94.5正确结果应该是多少
huaml1231年前3
镜子中的闪电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因为小林在计算一道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3.5错看成了35
所以正确结果应该是原结果的1/10(这是因为35/3.5=10)
所以正确结果是94.5/10=9.45
小林从实验室中称取了24g镁,做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称量了全部生成物的质量为39.6g,生成物是否全部为
小林从实验室中称取了24g镁,做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称量了全部生成物的质量为39.6g,生成物是否全部为氧化镁呢?请你通过计算帮他判断
weijf19791年前2
七个月懂什么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不是 镁只和氧气反应生成40g氧化镁,镁只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40g氧化镁与7g碳 39.6g小于40g 又小于47g 所以不全是氧化镁
小林,小红,小丽三个人的年龄正好是三个连续的奇数,他们的年龄和是39岁,他们中最小的是多少岁?最大的是多少岁?
tbbh00721年前5
北静先生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39/3=13
最大:13+2=15
最小:13-2=11
小林看一本科幻小说,每天看16页,5天后还剩本书的3/5没有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0316241年前1
水月传说1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法1:
设这本书X页.
16×5+3/5X=X
3/5X-X=-80
-2/5X=-80
X=200
答:这本书一共有200页.
解法2:
16×5÷(1-3/5)=200(页)
答:这本书一共有200页.
小林的体重40Kg.小方比小林重8分之一.小海比小林轻9分之一.他们的体重个是多少?
萧萧一笑1年前6
jp2003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小方 40+40x1/8=40+5=45kg
连林 40-40x1/9=320/9kg
(2009•北京)为了探究力能否是玻璃瓶发生形变,小林把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
(2009•北京)为了探究力能否是玻璃瓶发生形变,小林把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细玻璃管上有刻度,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表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小华却认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可能是由于手挤压玻璃瓶壁时,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要求只利用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
flyingshdow1年前1
qin_168a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解题思路:小华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手的温度比较高,手与瓶子接触时,会向瓶子传递热量,瓶内的水受热膨胀,使玻璃管中的水面也会升高;要排除热传递的影响,可以分别使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瓶子,观察瓶子中细玻璃管的水面上升情况是否相同(此时手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就排除了温度的影响),若不同,就说明了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答: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1,松手后细玻璃管内的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
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也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2
h2小于h1.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点评:
本题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设计实验的能力,是一道设计制作题;这类题目也是中考考查的一种新题型,需要掌握.

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
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多少分?
sdfklj341年前1
彬霜恋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
x (平时成绩)=
84+76+92
3 =84(分)
∴总评成绩为:84×10%+82×30%+90×60%
=8.4+24.6+54
=87(分)
答: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87分.
小明、小林、小红和小刚的50米跑步成绩分别是8.7秒、8.4秒、8.49秒、8.1秒,他们的名次分别是:第一名_____
小明、小林、小红和小刚的50米跑步成绩分别是8.7秒、8.4秒、8.49秒、8.1秒,他们的名次分别是:第一名______,第二名______,第三名______.
zzzshuixia1年前1
stevenliu429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本题为时间的比较,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跑的越快;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那个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8.1秒<8.4秒<8.49秒<8.7秒,
所以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林;第三名:小红;第四名:小明.
故答案为:小刚、小林、小红.

点评:
本题考点: 小数大小的比较.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小林家九月份的电费是9的元,安装分时电表后,十月份的电费比九月份减2w f 的3 .十月份的电费是多2元?
我是了了1年前1
碧落黄泉ly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9n×(1-
t
n如 )
=9n×
16
n如
=6地(元)
答:十月份的电费是6地元.
比赛做题,小林做了全部题的10分之9,正好是45道题,小刚做了全部题的25分之24,一共有多少题?小刚做了多少?
比赛做题,小林做了全部题的10分之9,正好是45道题,小刚做了全部题的25分之24,一共有多少题?小刚做了多少?
可不可以把结果和计算过程也写出来,
沙发之王1年前1
逆转天意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66.7%
一共五十道题.小刚做了48道.
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三分之二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二分之一小时,他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
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三分之二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二分之一小时,他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落角涯天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小林骑车从山脚到山顶上坡每小时10千米下坡每小时行15千米小林上下坡平均速度是多少?
shmujin1年前2
jieken120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把路程看作单位“1”,那么往返的总路程为1+1.上坡的时间为:1/10,下坡的时间为:1/15
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列出算式:﹙1+1﹚÷﹙1/10+1/15﹚=12千米
小明每秒跑6米,小林每秒跑5米,小林站在小明前10米处,两人同时起跑,小明多少秒追上小林?
小明每秒跑6米,小林每秒跑5米,小林站在小明前10米处,两人同时起跑,小明多少秒追上小林?
我明天就考试了!再帮我讲讲这类型题!
薄冰10251年前1
wymzhy2006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设小明X秒后追上小林
6X=5X+10
X=10
答:10秒后小明追上小林.
小林拿了一些钱去买书,书的单价和数量成不成反比例?
小林拿了一些钱去买书,书的单价和数量成不成反比例?
如果单价可以改变,那成不成反比例
想玉米的芋头1年前2
jjgg1234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除非书店做出多买多打折的活动,否则,无论买多少书的单价是不会改变的
小林做事总是半途而废请用一句名言,说服他
执着寻美jay1年前1
vetivert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小林买了5本日记本和5支钢笔,每本日记本10分之57元,每支钢笔10分之69元.小林共用了多少钱
leoxie811年前1
青岭奶粉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57/10+69/10)*5=126/10*5=63元
这样算对吗?
初一(5)班同学小强和小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都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小强看都不看试卷,心中十分郁闷,怨天尤人地说:“为什么
初一(5)班同学小强和小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都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小强看都不看试卷,心中十分郁闷,怨天尤人地说:“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总是考不好”小林毫不气馁,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出错的原因,认真地把错题记录在本子上 ,让这次失败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小林分别属于什么情绪?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l5da1年前1
joy4myfamily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小强:消极情绪,小林:积极情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感觉。
(2)我们要尽量利用情绪的积极一面,克服情绪的消极一面,让情绪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2014•望花区一模)在辽宁农村“一池三改”的建设中、小林同学家也修建了沼气池如图1所示.如用沼气作燃料加热1.5L的
(2014•望花区一模)在辽宁农村“一池三改”的建设中、小林同学家也修建了沼气池如图1所示.如用沼气作燃料加热1.5L的水,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象及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2分钟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水所吸收的这些热量,相等于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上多高的楼所做的功?
(3)如果沼气燃烧时供给的沼气流量为5dm3/min,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沼气炉的效率为多少?(沼气热值2×107J/m3
naozhou1年前1
渔求鱼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1)由图象中得出2分钟时的水的温度为30℃,由热量公式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W=Gh求人上的楼所做的功;
(3)根据沼气燃烧时供给的沼气流量求出2分钟放出沼气的体积,根据Q=Vq求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根据效率公式求出该沼气炉的效率.

(1)m=ρV=1×103kg/m3×1.5×10-3m3=1.5kg,
由图可知:加热2分钟水升高的温度为△t=30℃-20℃=10℃,
则吸收的热量:
Q=cm△t=4.2×103J/(kg•℃)×1.5kg×10℃=6.3×104J;
(2)∵W=Q=6.3×104J;
∴由W=Gh得:
h=[W/G]=
6.3×104J
600N=105m;
(3)2分钟放出沼气的体积:
V=5dm3/min×2min=10dm3=0.01m3
沼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Vq=0.01m3×2×107J/m3=2×105J,
该沼气炉的效率:
η=
Q吸
Q放×100%=
6.3×104J
2×105J×100%=31.5%.
答:(1)加热2分钟水吸收的热量为6.3×104J;
(2)水所吸收的这些热量,相等于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上105m高的楼所做的功.
(3)该沼气炉的效率为31.5%.

点评:
本题考点: 热量的计算;能量利用效率;功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热量和效率的计算,能源、材料、环境、信息是当今世界四大重要领域,倍受关注,关于能源的分类、优缺点、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在考查中出现的频度极高,要引起高度重视.

口算比赛.小林每分钟做20题,小军每分钟做18题,小云每分钟做24题,小南每分钟做的题目比四人的平均题数
口算比赛.小林每分钟做20题,小军每分钟做18题,小云每分钟做24题,小南每分钟做的题目比四人的平均题数
还多4题,小南每分钟做多少题?
8wy5839511年前2
刘洒江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根据楼上回答的第三步
62+x+16=4x
x+78=4x(楼上回答计算错误)
3x=78
x=26
答:小南每分钟做26题.
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常见的酸和碱”后,邀请你与他讨论相关的知识:
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常见的酸和碱”后,邀请你与他讨论相关的知识:
(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a)______
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酸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 Al2O3+6HCl=2AlCl3+3H2O
④…
由于小林的课堂笔记没做好,有一处未完成,请帮他完成(a)处的空:(a)______.
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
(2)复习碱的化学性质
为了复习碱的化学性质小林同学重新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请协助小林同学回答:
①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答一点);
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离子.
③碱除了能和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以外,其实还可以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请你帮助小林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如何区别常见的酸和碱溶液实验室现有两瓶无色透明溶液,都没有贴好标签,只知道他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瓶,请你设计实验区分好两瓶溶液.______.
sky10141年前1
xbxfd123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解题思路:(1)因为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所以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2)①根据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来分析其优点;
②根据碱的溶液中都存在的离子来分析其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
③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方程式需要配平;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属于碱和酸,所以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鉴别.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故答案是:变红;氢;
(2)①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药品的用量少,则可节约药品,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
故答案为:节约药品(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同时完成多个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等合理答案均可);
②因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则它们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氢氧根;
③二氧化碳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3)因为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取少量试液于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试液变蓝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是:取少量试液于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试液变蓝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
本题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学生应学会利用实际操作来分析实验特点,学会利用物质的组成来分析性质的相似之处.在解答(3)题这类题目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急求英语慰问信你是小明,朋友家小林遭洪水,房屋被毁,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写信慰问,希望他们尽快振作起来,尽快重建家园,并愿
急求英语慰问信
你是小明,朋友家小林遭洪水,房屋被毁,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写信慰问,希望他们尽快振作起来,尽快重建家园,并愿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夜山猫1年前1
darenx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Dear Xiaoming:
Hearing that your howtown was flooded,i feel pretty sad about it.the houses were destoryed,the fortunes lost,Now things have come to such a pass,it is no use crying.fortunately,Heaven always leave one a way out,nobody got hurt in the catastrophy.
still,however,i hope all of you brace spirit up,and reconstruct your home as soon as poosible.i would like to offer you everything i could do.i hope you will rescue from such a miserable event.remember sunshine always follow after rain day.
sincerely,yours
***
小林每天坚持背英语单词,他18天背了270个单词,照这样计算,他背345个单词要多少天?
iamgao1年前2
梦珍珍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50%
270÷18 的得数被345除
小林是个胖小孩,经过锻炼,他的体重下降到六十千克,比去年减少十千克他的体重下降了百分之几保留一位小数
月狂1年前1
liuxing96311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0÷(60+10)×100%≈14.3%
小林的妈妈去市场买水果.她先花3.5元买了2.5kg苹果,还准备买3kg橙子,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买橙子应付多少
小林的妈妈去市场买水果.她先花3.5元买了2.5kg苹果,还准备买3kg橙子,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买橙子应付多少钱?
你的地我的天1年前1
michelle86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花3.5元买了2.5kg苹果,则苹果的价格为3.5÷2.5元,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那么橙子的价格为3.5÷2.5×1.6元,则买3kg橙子应付3.5÷2.5×1.6×3,解决问题.

3.5÷2.5×1.6×3,
=1.4×1.6×3,
=6.72(元);
答:买橙子应付6.72元.

点评:
本题考点: 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考点点评: 此题运用了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数量关系填完整.小芳的身高比小林的身高矮1/9.( )x1/9=( ) ( )x(1-1/9)
翎风远航1年前1
凤凰城主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小林的身高 )x1/9=( 小林的身高减小芳的身高)
( 小林的身高)x(1-1/9)=(小芳的身高)
如果第二个不这么写的话
应该填不出.
数量关系式一般是等式或不等式吧...
从甲地到乙地,小林骑自行车要4小时,小英步行要8小时,小英先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后,小林骑车从乙地去甲地,小林出发后几小
从甲地到乙地,小林骑自行车要4小时,小英步行要8小时,小英先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后,小林骑车从乙地去甲地,小林出发后几小时和小英相遇
草木菁菁1年前2
老项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2*1/8)÷(1/4+1/8)=2
小林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电热驱蚊器”,它的发热元件是1.0×104Ω的电阻,将这个电热驱蚊器接在220V的电源两端,10
小林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电热驱蚊器”,它的发热元件是1.0×104Ω的电阻,将这个电热驱蚊器接在220V的电源两端,100s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J.
我要飞huang1年前1
dl3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已知电路是纯电阻电路,知道电压、电阻、时间可求产生热量.

Q=
U2
Rt=
2202
1×104×100s=484J.
故答案为:484.

点评:
本题考点: 电功的计算;电热.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电功的计算和电热,关键是判断电路是否纯电阻电路.

(2000•烟台)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小林(如图所示)为什么只能闻到香味却看不清楚食品?
未断的点1年前1
dp0p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解此题需知道:①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所以看不清饭菜.

答:闻到香味,是因为饭菜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构成饭菜的分子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而闻到味;看不清饭菜是因为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使镜片蒙上一层小水珠挡住了射向眼睛的光.

点评:
本题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运动、液化虽然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要细心处理!

一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得分比一班平均分低点1.75分,小林的得分比班平均分高6.75分,小红的得分比班平均分低0.25分
一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得分比一班平均分低点1.75分,小林的得分比班平均分高6.75分,小红的得分比班平均分低0.25分,小刚的得分比班平均分高5.25分,四人中最高分比最低分多()分? A12 B8.5 C7 D5
宁静志1年前1
庄纯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小林今年身高160,今年比去年长高了10厘米,问小林身高增加了百分之几?保留一位
望舒草9941年前1
ccL金属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0/160*100%=6.3%
小林的妈妈去市场买水果.她先花3.5元买了2.5kg苹果,还准备买3kg橙子,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买橙子应付多少
小林的妈妈去市场买水果.她先花3.5元买了2.5kg苹果,还准备买3kg橙子,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买橙子应付多少钱?
lxx6581年前1
han1311666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花3.5元买了2.5kg苹果,则苹果的价格为3.5÷2.5元,橙子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那么橙子的价格为3.5÷2.5×1.6元,则买3kg橙子应付3.5÷2.5×1.6×3,解决问题.

3.5÷2.5×1.6×3,
=1.4×1.6×3,
=6.72(元);
答:买橙子应付6.72元.

点评:
本题考点: 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考点点评: 此题运用了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气象统计资料表明浙北地区,当高度每增加100厘米,气候就降低大约0.6摄氏度,小明和小林为考证安吉县天目
气象统计资料表明浙北地区,当高度每增加100厘米,气候就降低大约0.6摄氏度,小明和小林为考证安吉县天目
,小明在山下海拔高度为19厘米的小山坡上测得气温为14摄氏度,小林在天目山的最高位置测得为4.4摄氏度,那么你知道天目山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丘水文1年前1
像毛竹一样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4-4.4)/0.6*100+0.19=1600.19米
小林在院子里立了根竹竿,中午时影子与竹竿在一条直线上,下午影子向右移动了30°,这时的太阳在(  )方向.
小林在院子里立了根竹竿,中午时影子与竹竿在一条直线上,下午影子向右移动了30°,这时的太阳在(  )方向.
A.南偏东30°
B.南偏西30°
C.北偏东30°
D.北偏西30°
lovebo361年前1
苏米夏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根据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可知:
下午影子向右移动了30°,就是向东方移动了30°,那么太阳就是向西移动了30°;
而中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西移动了30°,就到了南偏西30°的方向.
故选:B.
一个圆形广场一圈长250米,小林走了4圈,他一共走了几千米?
wangrusheng1年前1
wangyuetuan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小林一共走了的千米数=圆形广场一圈的长×4,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250×4=1000(米)
1000米=1千米
答:他一共走了1千米.

点评:
本题考点: 整数的乘法及应用

考点点评: 考查了整数的乘法及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同时注意单位换算.

1.小林喝了一本牛奶的1/3后到满水,最后全部喝完.小林喝的牛奶多还是谁多?
1.小林喝了一本牛奶的1/3后到满水,最后全部喝完.小林喝的牛奶多还是谁多?
2.护林员叔叔有一辆三轮车,牌照号码是5405,真很好是她今年的年龄,出生月份和出生的日期三个数的乘积,你知道他今年的年龄喝出生日月吗?
还有
下面的一组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我要把落下的天上!
1.4/5,2/5,1/5{ 1/20,{ },{ }
2.1/2,3/4,9/8,27/16,{ },{ }
1/{ }+5/{ }=12/{ }
11/{ }+{ }/ { }=
tstsjyh1年前6
IamHisok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小林喝的牛奶多.他喝了一杯牛奶,1/3杯水.
2.5405=5*23*47
他今年的年龄--47
他出生--5月23日
小林的年龄是2和5的倍数,妈妈的年龄是小林年龄的倍数,又是40的因数,小林和妈妈各几岁
王家猫咪1年前1
guotaoyu52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2和5的倍数就是尾数是0
当小林10岁时,妈妈20岁(不是亲妈)或者40岁
当小林20岁时,妈妈40岁
小林有19颗糖,小平有5颗糖,小林给小平多少颗糖,比小平多2颗糖?
小林有19颗糖,小平有5颗糖,小林给小平多少颗糖,比小平多2颗糖?
注名:需要例出程式,程式不要太复杂,越普通越好.答案都知道,按照一年级的思路去算.
醉拂流云袖1年前1
345553253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6颗
先用小林的19颗糖减去多出来的2颗19-2=17
按照小平有5颗糖,于是让小林的17颗中减去5:17-5=12
此时每人各有5颗糖,最后还剩下12颗糖,每人一半即每人得到6颗,
于是小林给小平6颗糖糖就可以了.
已知小明有邮票40张,小强有30张,小林有90张,小华收集的邮票张数比四人的平均数多20张.小华收集了多少张?
badistt1年前4
mandari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先设小华收集了x张邮票
得出方程:
x-20=(40+30+90+x)/4
(原因:小华收集的邮票张数比四人的平均数多20张,也就是小华的邮票减20等于四人的平均数.)
解方程得:
3/4x=60
x=80
答:小华收集了80张邮票.
小林的妈妈买了香蕉和苹果各1克千克,共花了a元钱,如果香蕉的价格是苹果的1.25倍
小林的妈妈买了香蕉和苹果各1克千克,共花了a元钱,如果香蕉的价格是苹果的1.25倍
(1)请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苹果的单价.
(2)当a=7.2时,每千克香蕉和苹果各是多少元?
要求:简洁明了,列综合算式
可可醉了1年前3
情永落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用x表示苹果的单价,则:x+1.25x=a,解得x=4a除以9;
当a=7.2时,苹果为3.2元,香蕉为4元.
小林放鸭子,岸上的鸭子是水中的3/4,当水中的9只鸭子上岸后,岸上与水中的鸭子一样多,小林家养鸭多少只
宇vs鼎1年前5
bbs1983928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8.3%
(9*2)/(4/7-3/7)=126
小林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3分之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10页,剩下的30页第三天读完,第一天读了多少
小林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3分之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10页,剩下的30页第三天读完,第一天读了多少
小林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10页,剩下的30页第三天读完,第一天读了多少页?
-海韵-1年前1
重庆崽儿闯rr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假设总页数为X
X-1/3X-(1/3X+10)=30
X=120页
第一天读了1/3,则为40页
计算一道两位数乘法时,小琴将一个因数个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是3726;小林将同一个因数十位上的“8”看成了“5
计算一道两位数乘法时,小琴将一个因数个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是3726;小林将同一个因数十位上的“8”看成了“5”,结果是2622,正确的积应该是______.
半枝烟11年前1
慕夜凌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一个因数没变,只是把另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7”看成了“1”,同一个因数十位上的“8”看成了“5”,也就是把这个因数87看成81,把这个因数87看成57,那么积就变化了另一个因数的(81-57)倍,由此求得另一个因数,解决问题.

(3726-2622)÷(81-57)
=1104÷24
=46,
87×46=4002.
答:正确的积应该是4002.
故答案为:4002.

点评:
本题考点: 逆推问题.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分析出两次乘积的差就是不变因数倍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