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中王亚平的小球圆周运动试验小球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吗

479831947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emilar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严格来说不是,因为有空气阻力,但这时是低速,阻力不大,近似匀速圆周运动
1年前

相关推荐

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图为王亚平所做实验的一个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而不破裂,除了失重的
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图为王亚平所做实验的一个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而不破裂,除了失重的原因外,还主要是因为
(  )
A.水球的外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橡皮膜
B.水球表面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于斥力
C.在实验用水中事先添加了某些特殊物质
D.到外太空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goarden1年前1
qls12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

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所以水呈球状而不破裂;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太空授课时,远在英国留学生小王想观看电视直播的画面,应该选在当地时间是(  )
太空授课时,远在英国留学生小王想观看电视直播的画面,应该选在当地时间是(  )
A.10点04分
B.18点04分
C.8点04分
D.2点04分
兜兜有糖没有钱1年前1
了无尘32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区时的计算可以利用“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时区的区时求偏西时区的区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

英国伦敦位于中时区,北京所在时区为东八区,两地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以算出英国区时为:20日10时04分-8小时=20日2时04分.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察区时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她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教.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她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教.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然后把手松开,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LED显示器上显示聂海胜的质量是74kg.此次测质量的原理你认为是利用了(  )
A.二力平衡
B.牛顿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惯性
kdlz301年前1
kawayi123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F,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时间,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质量.

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力)=m(质量)×a(加速度).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F,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
△v
△t,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的原理,知道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力)=m(质量)×a(加速度),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进行太空授课,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将担任授课助理和摄像师,授课内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进行太空授课,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将担任授课助理和摄像师,授课内容包含五大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第一实验是太空称重,王亚平拿出两个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结果两个弹簧却停留在了同一位置,说明两物体质量不同,重力加速度不同,但重力相同
B.第二实验:展示了一个支架,细绳将小球连接在支架上,形成了一个地面上常见的单摆.她将支架固定在展示平台上,随后将小球拉起,但小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再把小球提高一点,松手,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接下来,王亚平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神奇地开始做圆周运动.换个方向,小球仍然在做圆周运动.说明: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即使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它也能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但是,在地面上却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C.第三个实验:打开一个装满水饮水袋,如果在地面,此时水肯定是会流下来的.但是,在太空中环境下,水没有流出来.说明水在太空不受重力作用了
D.由王亚平的太空实验我们可以猜测:由于完全失重的原因,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滑动时一定没有摩擦力作用了
鸟成皿1年前1
Visionyu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太空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受重力作用,重力完全提供物体绕地球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物体的视重为零,根据失重知识讨论选项和实验的解释正误.

A、太空重的物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但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大小,因为物体所受重力完全提供物体绕地球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用测力计测量时视重为零,故A解释错误;
B、在地面小球绕悬点做圆周运动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而在太空中重力完全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故小球圆周运动时不需要克服重力作用,需要很小的速度就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故B正确;
C、太空中的水所受重力完全提供绕地球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水不会流下,而完全失重状态的水仍受重力作用,只是视重为零,故C解释错误;
D、物体相互滑动时满足接触面粗糙和有相互挤压时,物体间就有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以全球瞩目的“王亚平空中授课”为素材设计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又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道好题.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从哲学上看,太空授课的意义是
A.自然科学为科学探索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认识客体的能力
C.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精神是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关键
SoftWormZht1年前1
ruiye911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B

神州十号发射至太空授课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怎样的
烟雨花无霜1年前1
八百米深海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神州十号发射至太空授课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特点:由快变慢.
6月11日——6月20日,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减慢,要到7月初才会最慢.
太空授课中水滴内注入空气会在水中形成气泡,为什么气泡不会溢出,难道水的浮力也消失了?
zzy841年前3
爬羊的树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浮力是由于液体的压强.
如果是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浮力会消失.因为水内部的压强没有了.
如果是不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浮力存在,但变的很小了.
天宫一号是低轨道的,是椭圆形轨道.有近地点,属于不完全失重.
所以浮力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很小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排出来.
太空授课 水球更大时会如何呢? 物理
太空授课 水球更大时会如何呢? 物理
见上
9cat341年前1
zhu_c_f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太空授课时,我们看到有一个金属圈,演示时水球大小和金属圈的直径一般大(可以略大一些)
继续注水,水球将继续增大.
但如果继续增大,金属圈将无法利用水的的表面张力束缚住这个水球,水球可能在注水管的轻微作用下变形、甚至脱离金属圈.
关于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以及太空授课
关于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以及太空授课
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宇航员是谁?
太空授课是谁进行授课?时间呢?
神十宇航员什么时候回到地球?
yangjiers1年前1
天姿香凝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
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太空授课人选: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太空授课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04-10:55
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

高度:约23米
重量:约8吨
直径:最大直径2.9米
组成: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
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
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
对接轨道: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任务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
神十制造,发射,太空授课与数学的关系
神十制造,发射,太空授课与数学的关系
神十的制造、发射、太空授课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jkzxkj23ujkdshfk1年前1
lala86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其实都是物理知识
数学题,请快点1. 2013年6月20日下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在距离地球大约340km的天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
数学题,请快点
1. 2013年6月20日下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在距离地球大约340km的天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为全 国青少年演示讲解失重环境下的有趣的物理实验.小明和小红深受启发,经过计算,如果他们在天宫一号上,小红称得的体重会比小明的体重轻8.98kg.如果小红在地面上称得的体重是40kg,在距离地球每上升100km的高度上,称得的体重大约要减少3%,那么你能计算出小明在地面上称得的大致体重吗?
2.若关于x的方程5x+k=20与6x+3=0的解互为倒数,则k的值为?
zgjwqq1年前2
happy3652007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每上升100千米重量减轻3%,则上升340千米重量减轻:340/100 * 3% = 10.2%;
设在天宫一号上重量为8.98千克在地面上的重量为X千克
  X*(1-10.2%)=8.98
  X=10(千克)
则小明在地面上的体重为;40+10=50(千克)
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距地面约300公里的太空为青少年授课.开课时间为10时04分至10时55分,首次太空授课多
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距地面约300公里的太空为青少年授课.开课时间为10时04分至10时55分,首次太空授课多长时间?
白开水煮鱼1年前1
簫龍諷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92.6%
10时55分-10时04分=51分.
答:首次太空授课51分.
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提到的通过弹簧振动频率测物体质量的方法是什么啊?
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提到的通过弹簧振动频率测物体质量的方法是什么啊?
太空授课,提到的让我们自己思考的通过振动频率测物体质量的方法是什么?
dvts93t1年前1
神仙了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即有:
动能 Ek=1/2mv^2 弹性势能 Ef=1/2kx^2 因为是失重环境,则有mv^2=kx^2.所以只根据弹簧振动的频率可以求出为题的质量.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物理实验,并与地面上的学生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物理实验,并与地面上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她的声音由______传递到地球的.在水球中形成了航天员“倒影”是光的______(“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春天里的白梅花_ss1年前1
夏天00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1)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与地面上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她的声音由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
(2)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水球中形成了航天员“倒影”是光的折射所成的像.
故答案为:电磁波; 折射.

点评:
本题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以神舟十号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电磁波的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太空授课的问题那个水球里面的2个气泡 为什么不会融合到一起 是不是因为有水膜的缘故
bbsino31年前2
虾蒸清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是.我同意你的观点.
  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露珠、肥皂泡等.地球引力使得肥皂泡上方变薄破裂而无法长久存在,而太空中的液体处于失重状态,使得表面张力大显身手.也正因为表面张力,才使得水球里面的2个气泡 不会融合到一起.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她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教。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她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教。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然后把手松开,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LED显示器上显示聂海胜的质量是74kg。此次测质量的原理你认为是利用了
A.二力平衡 B.牛顿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惯性
抹茶小兔妖1年前1
SailLik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

质量测量仪的原理是通过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产生恒定的力F,同时用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v/t,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出质量,所以本题选择B

B

神十太空授课具体讲了哪些知识点?
神十太空授课具体讲了哪些知识点?
分别是通过什么实验讲解的?
wss9451年前1
99911188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本次授课内容主要通过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如何测物体的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一些物理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从哲学上看,太空授课的意义是()
A.自然科学为科学探索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认识客体的能力
C.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精神是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关键
楚地孤狼1年前1
我厉害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B

(2014•吉安模拟)2013年月20日,王亚平老师在神十飞船上给世界人民进行了太空授课,她用饮水袋不断注水,很快就长成
(2014•吉安模拟)2013年月20日,王亚平老师在神十飞船上给世界人民进行了太空授课,她用饮水袋不断注水,很快就长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______,透过水球可观察到她倒立的像.生活中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莲心依旧苦1年前1
44320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故答案为:凸透镜;照相机.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考点点评: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太空授课 声音如何传播的
叮当乱想1年前7
赵一泥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舱内:声音有空气传到麦克风,麦克风把转化成的电信号加载到卫星的无线电发射机
2,卫星把无线电信号(电磁波)发射到地球的接收装置,传到电视台,电视台再把视频和声频信号传到各个电视机.
3,电视机把信号转化成声音信号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物理实验,并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物理实验,并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物理实验,并与地面上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她的声音由______传递到地球的.在水球中形成了航天员“倒影”是光的______(“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飞机泡泡1年前1
西部药王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与地面上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她的声音由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
(2)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水球中形成了航天员“倒影”是光的折射所成的像.
故答案为:电磁波; 折射.
在观看“太空授课”过程中,玛丽发现电视信号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请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  )
在观看“太空授课”过程中,玛丽发现电视信号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请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  )
A.太阳辐射的影响
B.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影响
C.太阳活动的影响
D.玛丽收看节目时正值黑夜
雪中蝶飞1年前1
xiao35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根据材料中信息,玛丽发现电视信号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由此进行判断.

在观看“太空授课”过程中,玛丽发现电视信号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属于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王亚平的太空授课中关于陀螺旋转平衡的实验中,我想问,为什么没有让陀螺水平方向转动啊?
王亚平的太空授课中关于陀螺旋转平衡的实验中,我想问,为什么没有让陀螺水平方向转动啊?
是沿着水平轴向旋转
didahoho1年前1
天地豪情情382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因为太空舱里是失重的,这样太空舱里处处势能是相等的,致使太空舱里不存在水平方向.由于陀螺周围受到物体表面张力大小、方向有别,所以使陀螺转动轨迹很难产生一个平面.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进行了太空授课,宇航员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  )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进行了太空授课,宇航员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  )
A.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C.地球的地轴和两极
D.地球上的高山大川
贰饼1年前1
智慧花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但不能看出它是否规则,经线和纬线,地轴和两极等是地球仪上的内容,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唯一能看到的是地球上的高山大川;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地理常识.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地球,理解解答即可.

(2014•太原二模)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进行太空授课时,完成了制作水膜与水球的实验.
(2014•太原二模)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进行太空授课时,完成了制作水膜与水球的实验.一个金属圆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形成了一个水膜,轻晃金属圈,水膜并未破裂,而是甩出了一个小水滴.向水膜继续注水,水膜很快长成一个晶莹剔透的打水球.水球内有连串的空气泡,将针尖扎入用针筒抽出空气,水球却不受任何破坏.注入红色液体,红色慢慢扩张,水球变成一枚美丽的“红宝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失重条件下水滴呈现球形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
B.失重条件下能形成大水球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空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大于气泡外气休的压强
D.当针尖戳入水球时,水的表面张力就会消失
太空肥鱼1年前1
okala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将水分散成雾滴,即扩大其表面,有许多内部水分子移到表面,就必须克服这种力对体系做功;
失重条件下水滴呈现球形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空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大于气泡外气休的压强;当针尖戳入水球时,水的表面张力就会消失;水珠变成“红宝石”是因为红色液体分子在水中扩散形应的;

A、失重条件下水滴呈现球形是由于失重状态下液体的重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加速度,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液体的表面积最小化.故A正确;
B、液体表面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整体表现为引力.故B错误;
C、由于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使得空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大于气泡外气休的压强.故C正确;
D、当针尖戳入水球时,水的表面张力就不会消失.故D错误;
E、水珠变成“红宝石”是因为红色液体分子在水中扩散形应的;故E正确.
故选:ACE

点评:
本题考点: 超重和失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的表面张力理论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关于太空授课一些现象的疑问,在航天员授课的那个航天室,虽然处于失重状态,但是有充入氧气.①那么那2个旋转的陀螺在旋转过程
关于太空授课一些现象的疑问,
在航天员授课的那个航天室,虽然处于失重状态,但是有充入氧气.①那么那2个旋转的陀螺在旋转过程应该收到空气阻力慢慢的减弱速率,可是我并没有发现陀螺的转速有所减少.而且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单摆也没有因为空气阻力减弱.②水球附着于铁环上,既然水球没有重力的吸引,为何水球一直贴近那个铁环,而不是离开铁环漂浮于太空舱.难道水与铁环之间还有这什么引力?
zzy19848101年前2
ya_zi807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空气阻力对陀螺和单摆的影响很小,不如轴承的摩擦力影响大.在家里就可以做一个摆,整个一上午都不会停下来.
演示时间不够长,视频是很难观察速度的微小变化的.时间长了,肯定都会逐渐停下来的.
水贴近铁环是由于铁是亲水的,或者说是浸润的.是表面张力的作用,表现就像有引力.在地面上弄一个铁环,沾肥皂膜,也是粘在上面一样的,轻微晃动,或者脱离铁环.
在“天宫一号”中进行太空授课时,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推他一下,他便向后退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在“天宫一号”中进行太空授课时,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推他一下,他便向后退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做拉面的师傅将面团拉成一根根细长的面条,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balabala20051年前1
ssfeb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推他一下,他便向后退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做拉面的师傅将面团拉成一根根细长的面条,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运动状态;形状。

(2014•淄川区一模)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图为王亚平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
(2014•淄川区一模)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图为王亚平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______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______像,在______中(填一种光学仪器)所成的像也是这种性质的像.
ss07019511年前1
nick1986529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图可确定像的性质,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来解答此题.

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影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故答案为:凸透;实;照相机.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考点点评: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宇航员王亚平成功进行太空授课,其中演示了水膜漂浮于太空舱中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宇航员王亚平成功进行太空授课,其中演示了水膜漂浮于太空舱中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水膜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B.水膜呈球状是水分子间存在着表面张力
C.水膜所做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D.由于完全失重,水膜内气体分子停止做无规则运动
661958881年前1
红桥烟雨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受到的重力受到的吸引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加速度.水膜呈球状是水分子间存在着表面张力.

A、水膜随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水膜受到的吸引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加速度,所以是与飞船一起处于完全的失重状态,故A错误;
B、水膜呈球状是水分子间存在着表面张力.故B正确;
C、水膜所做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布朗运动.故C错误;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是永远不会停息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在完全失重状态下一些规律、定理等将不再成立.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指重力完全提供加速度,重力并没有消失.

(2014•德州)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
(2014•德州)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 凸面镜
B.虚像 放大镜
C.实像 照相机
D.实像 投影仪
海南-家1年前1
啊斯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76.9%
解题思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考点点评: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