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以6m/s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为2m/s2.当速度增加到14m/s时,求经历时间是多少?

三亚学院007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jassdream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4m/s-6m/s=8m/s,8m/s除以2m/s2=4s
1年前

相关推荐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B连接着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质量为2m的小球A以大小为v 0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B连接着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质量为2m的小球A以大小为v 0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接着逐渐压缩弹簧并使B运动,过一段时间,A与弹簧分离.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多大?
(2)若开始时在B球的右侧,某位置固定一挡板,在A球与弹簧未分离前使B球与挡板碰撞,并在碰后立刻将挡板撤走,设B球与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欲使此后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达到第(1)问中Ep的2.5倍,必须使B球的速度多大时与挡板发生碰撞?
长卷发11231年前1
solve200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1)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A、B的速度相等,2mv 0 =3mv 1
A和B的共同速度v 1 =
2
3 v 0
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
1
2 •2mv 0 2 =
1
2 •3mv 1 2 +Ep②
解得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
1
3 mv 0 2
(2)B碰挡板时没有机械能损失,碰后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速度也相等,
1
2 •2mv 0 2 =
1
2 •3mv 2 2 +Ep′④
Ep′=2.5Ep=
5
6 mv 0 2
解得v 2
v 0
3 ⑤
取向右为正方向.若v 2 =
v 0
3 ,则表示B球与板碰撞后,A、B此时一起向右运动.B球与板碰撞前B与A动量守恒
2mv 0 =2 mv A +mv B
B球与板碰撞后B与A动量也守恒
2mv A -mv B =3m•
v 0
3 ⑦
解得v A =
3
4 v 0 ,v B =
v 0
2
因为此时v A >v B ,弹簧还将继续缩短,所以这种状态是能够出现的,
若v 2 =-
v 0
3 ,则表示B球与板碰撞后A、B向左运动,B球与板碰撞后B和A动量守恒
2mv A -mv B =3mv 2 =-3m•
v 0
3 ⑧
由⑥⑧可得,v A =
v 0
4 ,v B =
3
2 v 0
此时A、B球的总动能E K总 =
1
2 •2mv A 2 +
1
2 mv B 2 =m(
v 0
4 ) 2 +
1
2 (
3
2 v 0 2 =
19
16 mv 0 2
E K总 大于A球最初的动能mv 0 2 ,因此v B =
3
2 v 0 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必须使B球在速度为
v 0
2 时与挡板发生碰撞.⑨
答: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为
1
3 mv 0 2
(2)必须使B球在速度为
v 0
2 时与挡板发生碰撞.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71s内的位移比第70s内的位移大0.2m 第50s末的瞬时速度,前70s内的位移大小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71s内的位移比第70s内的位移大0.2m 第50s末的瞬时速度,前70s内的位移大小 求思维 我的大脑被僵尸阿鲁巴了
ngf61年前3
gg珍珍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Δx=x71-x70=aT^2
T=1s
a就算出来了
v50=v0+at^2
v0=0,t=50s,a刚刚算出来了
前70s内的位移s=1/2at'^2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
求:(1)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的大小.
吴丝丝1年前2
GSYU001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解题思路: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5s内的位移.

(1)根据x7−x5=2aT2得加速度:a=
x7−x5
2T2=
4
2×1=2m/s2.
(2)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为:x=v0t+
1
2at2=0.5×5+
1
2×2×25m=27.5m.
答:(1)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2m/s2
(2)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的大小为27.5m.

点评:
本题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²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²
求质点在5s末的速度大小?
求质点5s内的位移大小
danqin83361年前2
ljm001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vt=vo+at
=2+1×5
=7m/s
S=v0t+0.5at2
=10+12.5
=22.5m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在前1s、前2s内的位移之比是______.这个物体在第1s内、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在前1s、前2s内的位移之比是______.这个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的位移之比是______.
星空下的栀子花1年前1
青砖小瓦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解题思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推论,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为1:4:9:…,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推论可知,在前1s、前2s内的位移之比是1:4,第1s内、第2s内的位移之比为1:3.
故答案为:1:4,1:3

点评:
本题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推论的直接应用,也可以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

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乙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作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
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乙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作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减速运动,则两车初始距离L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使
(1)两车不相遇;
(2)两车只相遇一次;
(3)两车能相遇两次(设两车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
zz的达到1年前1
sdgpll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1.4%
解题思路: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乙车追上甲车,两车只相遇一次;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乙车未追上甲车,则两车不会相遇;若两车速度相等前相遇,则两车能够相遇两次.结合速度相等时,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初始距离L的范围.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t=
v甲−v乙
a=
15−10
0.5s=10s.
此时甲车的位移x甲=
v甲2−v乙2
2a=
225−100
2×0.5m=125m.
乙车的位移x=vt=100m.
则△x=x-x=25m,
(1)L>25m,两车不相遇.
(2)L=25m,两车只相遇一次.
(3)L<25m,两车能相遇两次.
答:(1)L>25m,两车不相遇.
(2)L=25m,两车只相遇一次.
(3)L<25m,两车能相遇两次.

点评:
本题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临界情况,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灵活求解.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1s时的速度是3米每秒,t2=2s时的速度是5米每秒,求:初速度的大小,前2s内位移x的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1s时的速度是3米每秒,t2=2s时的速度是5米每秒,求:初速度的大小,前2s内位移x的大小,物体第2s内位移的大小
H-Jasper1年前1
7月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先求物体的加速度,a=(v2-v1)/(t2-t1)=2m/s^2
再由速度公式求初速度v1=v0+at1 得v0=1m/s
由位移公式求前2s内的位移x2=v0t2+at2^2/2=6m
把前2s的位移减去第一秒内的位移即为第2s内的位移等于4m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s1+s2
2T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s1
T2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s2s1
T2

D. 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2s2s1
T
5422189551年前1
Acol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解题思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A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在B点的速度.

A、因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A点的速度vA=
s1+s2
2T.故A正确.
B、根据s2−s1=aT2得,a=
s2−s1
T2.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在B点的速度vB=vA+aT=
s1+s2
2T+
s2−s1
T=
3s2−s1
2T.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 物体以6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坡向上运动,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经4s物体滑回原处,
- 物体以6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坡向上运动,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经4s物体滑回原处,
-
物体以6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坡向上运动,如图B-1所示,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经4s物体滑回原处,速度大小仍为6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_______m/s,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Angeis1年前2
小林牙牙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物体以6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坡向上运动,如图B-1所示,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经4s物体滑回原处,速度大小仍为6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12m/s】,加速度为【-3m/s2】
向上为正方向,所以开始的速度取正号:
v1=6m/s
向下与向上相反,向上取正号,则向下速度取负号:
v2=-6m/s
由正的6m/s变为负的6m/s,速度变化的方向与正向相反,速度变化取负号:
△v=v2-v1=-6-6=-12m/s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a=△v/t=-12/4=-3m/s^2
负号代表变化方向与定义的向上的方向相反.
AB为斜面,倾角为30度,小球从A点一初速度Vo水平抛出,恰好落在B点,求:(1)AB间的距离
elline1年前1
港口莲花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设AB水平距离为x,垂直距离为h,经历的时间为t
h=g*t^2/2
x=v0*t
由斜面为30度,有 x^2+h^2=2*h
联立可解得:x=2*v0/g/3^0.5
列车进站刹车已知初速度为60km/h,刹车加速度大小0.8m/s,末刹车后15s和30s时列车的速度
萧邦__夜曲_nn1年前1
jetrocky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vt=v0+at
a为加速度
vo初速度60km/h=16.67m/s
末速度为vt
如果是刹车的话a应该为-0.8m/s
可以求得15s时候为4.67m/s
30s求出值为负,则说明在这之前列车已经停下,所以速度为0
加速度方向怎么判断?加速度如果是负值那么它的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反吗?
jinnjxh1年前4
冷冰冰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样,不一定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只能说明与房室的正方向相反,如:设初速度方向为负,若做加速运动(速度 值增大),则加速度为负,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滑块m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放在地面上的粗糙斜面体M向上滑,然后又返回,M未发生滑动,
滑块m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放在地面上的粗糙斜面体M向上滑,然后又返回,M未发生滑动,
请问为什么在此过程中,M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方向未变?
vv00vv1年前1
7698888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对m分析:可知上滑时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a1=g(sinα+μcosα);
下滑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a2=g(sinα-μcosα);
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地面=macosα,即
方向均沿水平方向,且与a的水平分量方向相同,
大小代入a1、a2可知分别为mg(sinα+μcosα)cosα、mg(sinα-μcosα)cosα
宇航员离地球表面h高度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水平射程为x0;若他在离某星球表面相同高度h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同
宇航员离地球表面h高度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水平射程为x0;若他在离某星球表面相同高度h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同一小球,水平射程为2x0.(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R=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M
h9116361年前2
52549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1)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即为重力加速度,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高度求出时间,再根据水平初速度和时间求出位移,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运用比例法求解即可.(2)物体在星球表面上,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列式,可得到星球的质量与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进行求解.

(1)根据h=[1/2gt2得,t=

2h
g],则水平射程x=v0t=v0

2h
g,得g=
2h
v20
x2
因为初速度相等,高度相等,则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g′/g]=

x20
(2x0)2=[1/4]
则得 g′=[1/4g=2.5 m/s2
(2)设任一星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物体的质量为m.在星球表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星球的万有引力,则有
G
Mm
R2]=mg
则得 M=
gR2
G
则有M:M=g′
R2星:g
R2地=1:64
答:(1)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是2.5 m/s2
(2)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M是1:64.

点评:
本题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平抛运动.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和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基本题.

一列火车以2米每秒的初速度,0,5米每秒的平方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列火车以2米每秒的初速度,0,5米每秒的平方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1)火车在第三秒末的速度是多少?(2)在第5秒内的位移是多少?公式
moment991年前3
lilymynam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v=v0+at=2+0.5×3=3.5m/s
x5=v0t+1/2·a·5²=2×5+1/2×0.5×5²=16.25m
x4=v0t+1/2·a·4²=2×4+1/2×0.5×4²=12m
Δx=x5-x4=4.25m
一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V0=4m/s.加速度a=2m/s2.求 〈1〉2s末物体速度大小 ...
一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V0=4m/s.加速度a=2m/s2.求 〈1〉2s末物体速度大小 ...
一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V0=4m/s.加速度a=2m/s2.求
〈1〉2s末物体速度大小
(2)开始运动后2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狠急,!
停止
ainid1年前1
nqba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vt=v0+at=4+2*2=8m/s
(2)s=vot+1/2at²=4*2+1/2*2*2²=8+4=12m
已知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找出一段时间t内的初速度v1,v2与时间中点速度之间的关系
彬kkk1年前1
aedlang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设总时间为2t,时间中点速度为V
a=(V2-V)/t=(V2-V1)/2t
V2-V1=2(V2-V)=2V2-2V
V=(V1+V2)/2
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落地速度大小为Vt,则物体的飞行时间和下落高度分别是多少拜托各位了 3Q
xiaoran_11年前1
山东人在海外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根号下Vt平方减Vo平方,再除以重力加速度g,得下落时间t;Vt的平方减Vo平方,再除以2倍重力加速度2g,得下落高度h.
质量为0.8kg的物体A原来静止在有孔的平板上,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B以800m/s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从小孔内穿过
质量为0.8kg的物体A原来静止在有孔的平板上,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B以800m/s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从小孔内穿过物体A,如果子弹穿过A后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8m,不计空气阻力,g=10m/s²,求子弹穿过A后的最大速度;子弹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物体A
=== ===
↑子弹B
xumascot1年前3
蒋大勇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h=0.8m M=0.8kg
∴Mgh=0.8*0.8*10=1/2mv2=6.4J
∴1/2v2=8
v2=16
v=4m/s(物体A的速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理:
m(子弹)v(子弹初)=Mv(物体A)+m(子弹)v(子弹后)
800kg*0.01m/s=0.8*4+0.01*x
x=480m/s
H=x2/2g=11520m
为什么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要有初速度?
zjgisaboy1年前4
哼一哼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1)要有初速度 (2)要有合外力 (3)初速度与合外力有一个角度
物体有初速度但不受外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没有初速度但受外力时,将做做加速直线运动;
物体既有初速度又有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
a、当初速度方向与外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将做直线运动
b、当初速度与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
从地面上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球两次经过离地高度为H的某点时,具有相同的( )
从地面上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球两次经过离地高度为H的某点时,具有相同的( )
C机械能 D动能
答案是BCD,但我觉得动能如果相等,用公式Ek=1/2mv^2 V不是也相等了吗?
luochang20071年前1
zhamiaomiao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速度有大小和方向
此题速度方向不同
平抛一物体若有初速度v 那么这个v是指竖直方向上还是水平方向还是都有?
谁知Wo心1年前4
xlnim5299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平抛嘛,水平方向.如果是初速度方向是束直向上,就是上抛.如果是斜向上或下,叫斜抛.
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 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火车在第3 秒末的速度是多少?在前4s的平...
wukeke11091年前1
xzsm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第三秒末3.5m/s,前4s平均速度为3m/s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v=(2t+4)m/s,则这个质点的运动的初速度是多少,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v=(2t+4)m/s,则这个质点的运动的初速度是多少,
还要求前三秒内的位移
novestige1年前5
俩头猪的家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v=(2t+4)m/s
当t=0时,v=4m/s
所以初速度v0=4m/s
t=0时,v=4m/s
t=1时,v=6m/s
1s内,速度增加了2m/s,所以加速度a=2m/s^2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4t+t^2
当t=3s时,S=21m
前三秒位移为21m
在距地面40米的某高台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即将落地时的速度是30米/秒
在距地面40米的某高台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即将落地时的速度是30米/秒
求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和小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
蜜蜜江1年前2
yangceer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由题意知 Vt2-V02=2gS 即30*30- V02=2*10*40 V0=10(m/s)
V0*t-1/2*g*t2=-40 即10*t-5*t2=-40 t1=-2s(舍)t2=4s
答;小球在空中运行时间为4秒,抛出时的速度为10米/秒,方向竖直向上.
1.木箱中有一个 10kg 的物体,钢绳吊着木箱向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 0.5g,至第 3s 末,钢绳突然
1.木箱中有一个 10kg 的物体,钢绳吊着木箱向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 0.5g,至第 3s 末,钢绳突然断裂,那么,4.5s 末物体对木箱的压力是 [ ]
A.100N. B.0. C.150N. D.5N.
不就是要料么81年前1
旺财525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钢绳断裂时,物体和木箱以3秒末的竖直向上的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
3秒末它们的速度 V3=at=15m/s.4.5秒末它们的速度 V=V3-gt=-30m/s.表明,在4.5秒末,它们已经在自由落下!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全部用于产生重力加速度,故而它对木箱的压力为0 .
一物体以v0%=2米每秒得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秒后物体加速度反向后物体又运动两秒,已知后两秒的加速度是前两秒3倍求4
一物体以v0%=2米每秒得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秒后物体加速度反向后物体又运动两秒,已知后两秒的加速度是前两秒3倍求4秒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
anthercjf1年前2
HAPPYlyBOY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S1=vt+1/2at方=2*2+1/2*a*4=4+2a
此时速度=v+at=4+2a
S2=(2+2a)*t-3/2at方=4-2a
S1+S2=8m
一个物体在空中做平抛运动,已知初速度为20m/s,当物体运动的水平距离是40m时,它的高度下降了多少?(g=10m/s^
一个物体在空中做平抛运动,已知初速度为20m/s,当物体运动的水平距离是40m时,它的高度下降了多少?(g=10m/s^2)
唯爱醒1年前3
微笑忧郁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平抛运动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因此,运动时间t=40/20=2s
下降高度h=1/2gt^2=1/2*10*4=20m
垂直方向的速度V=gt=20m/s
因此此时速度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合速度V=20倍根2m/s,方向为与竖直方向成45度角.
1.一个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开始一段时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t时刻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0s物体停下来.已知t时刻
1.一个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开始一段时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t时刻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0s物体停下来.已知t时刻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该物体的最大速度应该是多少?
2.甲,乙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2倍,而甲距离地面的高度是乙距离地面高度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甲物体下落时间是乙物体下落时间的√2/2——这种说法为什么是对的?
3.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t内位移为s,则它从出发开始,在t/3时间内的位移s'和从开始出发经s/3位移所需时间是多少?
想知道时间怎么求的.
拜谢先w
娃哈哈o5071年前4
hellobyebye家长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
最大速度:v=at=0.5*10=5m/s
2.
h=1/2gt^2
t1=根号(2h1/g),t2=根号(2h2/g)
t1:t2=根号(h1/h2)==根号(1/2)=根号2/2
3.
s=1/2at^2
s'=1/2a(t/3)^2=(1/2at^2)/9=s/9
s/3=1/2at'^2
t'^2:t^2=s/3:s=1/3
t'=t根号(1/3)=(根号3/3)t
已知一物体上一斜坡的初速度.能求出最多运动多少时间吗.
yediaojianghu1年前1
zuoya_1999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69.2%
1、你是知道斜面的倾角,摩擦系数,计算出物体在斜面 上的加速度a.
2、由公式v0=at求出t
亲,不要忘记及时采纳哦.有问题另行提问,我会随时帮助你.
一个物体自h高自由落下,同时在它的正下方第二个物体自地面以某一初速度Vo竖直上抛,要使在第二个物体未落地前两者相遇,则V
一个物体自h高自由落下,同时在它的正下方第二个物体自地面以某一初速度Vo竖直上抛,要使在第二个物体未落地前两者相遇,则Vo应满足什么条件?(空气阻力不计)
妍色1年前3
richard50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设两个物体经过时间t相遇;则;h=1/2gt^2+(v0t-1/2gt^2)=v0t
第二个物体运动时间;t0=2*(v0/g)
要使在第二个物体未落地前两者相遇;即;t<t0
故Vo应满足什么条件; v0>√(hg/2)
为什么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还有以下这三句话错在哪里?因为轨迹是曲线,所以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和初速度
为什么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
还有以下这三句话错在哪里?
因为轨迹是曲线,所以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
水平位移由初速度决定
htgps1年前3
dkgnet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由自由落体公式 h=1/2gt得 :在这个公式里只有一个自变量t和h
故h越大 t越大
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只有一个加速度g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所以是匀变速运动.
2.你下落高度越高,时间就越长,由平抛运动等时性得,水平和竖直时间是相同的.但水平初速度是独立的,只影响水平位移(s=vt),故运动时间和初速度无关
3.水平位移不单由初速度决定,还有竖直高度.由s=vt得,s与v和t都有关.v是水平速度,t是时间,即竖直高度的时间(等时性)
体积=初速度*底面积(水管流水的问题 )这个公式怎么来的
安静19861年前2
火柴点烟66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这是的速度是水流的速度,在数值上就等于水在1秒钟内通过水管的长度,所以这个式子就相当于底面积乘长度.它等于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水管的水的体积.
行星运动的初速度哪里来的?行星都是绕着中心天体,做类似于椭圆的周期性运动,那么它们运动开始时的初速度是怎么来的?
fkefpb1年前1
ge2671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个人拙见,楼上的回答答非所问.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建议楼主首先应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至于太阳系的形成,至今还没有定论.但绝大多数天文学家接受的一种说法是星云说.
星云说可以认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因为成功的解释了太阳系的诸多现象(包括楼主所说的行星运动的初速度)而受到追捧.但是后来发现无法解释角动量守恒这一点而受到冷落.
现代星云说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成功的解释了角动量守恒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发现什么现象是它所不能解释,所以称为了主流学说.
个人建议,楼主不妨先把主流学说吃透,然后再去评价其他的学说.当然,很欢迎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过前提是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哦~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604.htm
一物体以6m/s的初速度从A点沿AB圆弧下滑到B点,速率仍为6m/s,若物体以5m/s的初速度从A点沿同一路线滑到B点,
一物体以6m/s的初速度从A点沿AB圆弧下滑到B点,速率仍为6m/s,若物体以5m/s的初速度从A点沿同一路线滑到B点,则到B点时的速率为什么大于5m/s
月光ee1年前1
bobo_31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这里主要考察的是摩擦力做功的问题.以6米速度运动时,摩擦力做功等于A位置的势能(以B为0势能点).当以5米速度运动时,由于速度低,离心力小,所以物体对轨道的压力也减小,摩擦力也会减小,其做的功也减小,这样摩擦力做的总功小于A点势能,从而在B点物体的动能比要大于A点的动能.
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m内的平均速度和前Nm的平均速度大小比为多少
小孩48号1年前1
给你一个梦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答案:1:(根号N) 解析:设加速度为a,前1m的时间为t,前Nm的运动时间为T; 则前1m和前Nm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t),(N/T); 又由运动公式可得下列两式:1/2at*t=1…………………………①⑤⑥ 1/2aT*T=N…………………………② 由①②式分别可得:1/2at=1/t…………………………③ 1/2aT=N/T…………………………④ 由③/④可得平均速度之比为:(1/t):(N/T)=t/T 另外由①/②式还可得:(t*t):(T*T)=1:N 即t:T=1:(根号N) 也即:(1/t):(N/T)=t/T=1:(根号N)
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倾角为37°斜面上无初速度滑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5s内物体下滑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倾角为37°斜面上无初速度滑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5s内物体下滑的最大速度为多大?若物体以10m/s的速度冲上斜面,它能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要求清楚,我可以直接抄上答案,说风凉话的勿扰,
包括清楚的图或者口述受力分析。清楚清楚
哈哈哈haha1年前3
sam_wangjing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1.因为角度是37° 因此sinθ=3/5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mg(sinθ-μcosθ) -> 加速度为a=g(sinθ-μcosθ)
因此v=at=10m/s
2.能量守恒 mv^2/2=mgh+μmgcosθ*h/sinθ
解得 h=3m
s=h/sinθ=5m
一个物体以v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地速度为v,则飞行时间为
一个物体以v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地速度为v,则飞行时间为
A.(v-v0)/g
B.(v+v0)/g
C.[根号下v^2-(v0)^2]/g
D.[根号下v^2+(v0)^2]/g
货源假1年前1
Bandha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选C!百分之百正确!
加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式中_____表示初速度,_______表示末速度,________表示速度的改变
加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式中_____表示初速度,_______表示末速度,________表示速度的改变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
鸡皮疙瘩煮粥1年前1
lixuanl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加速度的公式_v=v0+at___;式中_v0__表示初速度,___v__表示末速度,____a___表示速度的改变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m/s² ___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即打点计时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末速度和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即打点计时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末速度和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为什么打点运动用位移除以时间而不用初速度末速度的平均值这一公式求瞬时速度呢呢,详细
弱剑红尘1年前1
hbv389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如果像你这样的话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了,因为初速度虽然是0,但开始的那一段纸带不可用,所以初速度没法用.而末速度是无法知道的,所以没法计算.
纸带提供的信息只有两个,位移和时间,所以利用你说的那一个办法.
另外如果你的初速度和末速度指的是其中一段的初速度与末速度,那么这个初速度和末速度还是要由位移/时间这个公式计算,所以还是一样的.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1个公式的推论. 希望大家帮我推导下,谢谢了.急啊.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1个公式的推论. 希望大家帮我推导下,谢谢了.急啊.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根号2-1):(根号3-根号2):...(根号n-根号下n-1)
芸开了1年前3
edisonlwx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通过一段位移s所需时间为t,跟据s=1/2at^2可知通过两倍的位移也就是2s的路程所需的时间就为根号2t,而3s的位移需要根号3t的时间…那么,连续通过相等的位移的时间就是两倍位移的时间根号2t减一倍位移的时间t,3倍减2倍,4倍减3倍…
将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上抛,甲的初速度是乙的两倍,则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是(D)
将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上抛,甲的初速度是乙的两倍,则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是(D)
A.1:2
B.1:4
C.1:1
D.4:1
liucd_cqu1年前3
泥沼里的鱼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选D
v^2=2gh
竖直上抛的题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若第1秒内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5/9倍.物体的初速度可能有几种情况为什么是
竖直上抛的题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若第1秒内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5/9倍.物体的初速度可能有几种情况
为什么是三种
ll笨笨1年前1
软示弱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第一秒没有达到最高点,
第一秒达到最高点后又下落,但下落点仍在抛出点上方.
第一秒达到最高点后下落,但下落点低于抛出点.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初速度为零)记作O点,测出点O、A间的距离为68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初速度为零)记作O点,测出点O、A间的距离为68.97 cm,点A、C间的距离为15.24 cm,点C、E间的距离为16.76 c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重锤的质量为1.00kg,则打点计时器在打O点到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___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为什么?
好像是::为什么是这样算:【【0.1524+0.1676】/4】/【1/f】
hong77585211年前2
awt00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首先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点的平均速度.由于C点是A、E的中间时刻,所以Vc=AE/t,由于AE段的时间是打点计时器周期的4倍,即4*1/f,因此Vc=AE/t=【【0.1524+0.1676】/4】/【1/f】
分析题分析下列物体受到怎样的力使它做曲线运动?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1、水平推出的铅球2、向斜上方踢出的足球3、
分析题
分析下列物体受到怎样的力使它做曲线运动?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1、水平推出的铅球
2、向斜上方踢出的足球
3、从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上释放的援救物资
4、从撑开的旋转的伞的边缘飞出的雨滴
5、绳子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另一端系一小球沿着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
vv式休克1年前1
往复无为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重力2重力3重力4重力5向心力
所受的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
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
A. a处为拉力,b处为拉力
B. a处为推力,b处为推力
C. a处为拉力,b处为推力
D. a处为推力,b处为拉力
艾儿往事1年前2
初吻献给烟兄r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小球做圆周运动时,在最高点速度可以为零,在最高点和最低点重力和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指向圆心,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杆的弹力的方向.

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b处受重力和杆的弹力,假设弹力向下,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1+mg=m

v21
r;
当v1=
gr,F1=0,无弹力;
当v1
gr,F1<0,为推力,向上;
当v1
gr,F1>0,为拉力,向下;
当球经过最低点a时,受重力和杆的弹力,如图

由于合力提供向心力,即合力向上,故杆对球的作用力只能是向上的拉力;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点: 向心力.

考点点评: 本题关键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形式,分析杆的作用力方向,把握最高点的临界条件.要注意杆与绳子的区别,杆可以是支持力,可以是拉力,而绳子只能为拉力.

一位滑雪运动员以v0=20m/s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坡,从冲坡开始计时,至3.8s末,雪橇速度变为零.如
一位滑雪运动员以v0=20m/s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坡,从冲坡开始计时,至3.8s末,雪橇速度变为零.如果雪橇与人的质量为m=80kg,求雪橇受到的阻力是多少.(g取10m/s2)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wyl-linna1年前1
allendan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先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有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由f=μFN求的摩擦因数

在斜坡运动的加速度为a,有速度公式有:
v=v0+at
解得:a=
v−v0
t=
0−20
3.8m/s2=−
100
19m/s2
在斜坡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sin30°-f=ma
f=-mgsin30°-ma=-80×10×0.5-80×(-[100/19])N=21N
由f=μFN=μmgcos30°得:
μ=
f
mgcos30°=
21
80×10×

3
2=0.03
答:滑雪者受到的摩擦力是21N,摩擦因数为0.03

点评:
本题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

一辆机车在一段下坡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0.2m/s2.行驶到坡底时速度Vt=15m
一辆机车在一段下坡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0.2m/s2.行驶到坡底时速度Vt=15m/s.
机车(1)通过这段下坡的时间t(2)位移大小x
pingzi7771年前1
无__为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Vt-V0=at t=25s
Vt2-V02=2ax x=312.5m
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度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他们在空中不想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
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度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他们在空中不想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g为10m/s²)为什么?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海龟的眼泪1年前2
西风错梦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第一个球从抛出到回到抛出点用时为t=2X6/10=1.2S
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那么可以遇到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