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乃莫能与之争意思?

orangemidnight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老小神仙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语出自《老子》.全句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
1年前

相关推荐

“安生”的含义是什么?《老子》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
“安生”的含义是什么?
《老子》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
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正因为难以测识,所以要勉强作形容: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得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俟,恭谨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时候,他们又像冰块就要崩解融化一样松跨散漫,敦敦朴朴的,看不出什么突出的能耐,旷放豁达得就像虚空一样;他们的那些似乎不相调谐的多面目表现使他们显得很浑浊。
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懂得灵动权变就能渐得长久的安稳。保持这种生存方式的基本点就是不去追求"无不具足"。正因为没有"无不具足",所以能历久而常新。
star_0011年前2
仗剑走江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 生活安定。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馀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明 李东阳 《杂记·孟子直解》:“横征暴敛,日甚一日,使小民愈加困苦,无以安生。”
2. 谓安定民生。 严复 《救亡决论》:“惟西人谓修身事帝,必以安生利用为基。”
3. 安宁;安静。《西游记》第三三回:“我们若...
古文释义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古文释义
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属于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这不如己之自为也.”
题:1.翻译本古文 2.此古文含义
福勒张1年前1
jihuijua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译文:
公仪休做了鲁国的国相,他生平最喜欢吃鱼,因此鲁国(有求他办事)的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公仪休都不收受.他的一个学生进言说:“老师喜欢吃鱼却不收受别人送的鱼,为何如此呢?”公仪休答说:“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受啊!如果我收了(别人的)鱼,就要顾及人家的面子(来做事).顾及了人家的面子,那势必就要歪曲、违背法令.做了歪曲、违背国家法令的事,那么就要被罢免国相的职位.即使喜欢吃鱼,到那时也不会再有人来送我鱼了,(因为没了俸禄)我自己也不能给自己买鱼了.而如果我不收受他人所送之鱼,就能继续做我的国相,(拿我的俸禄),即使喜欢鱼,我也能长期自己买鱼吃的.
这告诉了人们不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做事情要考虑长远.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的含义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的含义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的含义.出处.
彩色的鱼儿1年前2
karmyu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这句话的含义:
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象没有形象.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综合老子全书的思想,可以看出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还有就是关于矛盾双方独立统一的相互转化.
蜀道难、离骚中的一些读音蜀道难中“扪参历井”怎么读?《离骚》中“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昌被两字怎么读?
zanglinnan1年前1
将臣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men第二声 cen第一声 li第四声 jing第三声
2.“昌被”就是“猖披”的读音,通假字,是衣不系带、散乱不整的样子.引申为不遵法度,任意妄为.
夫唯嗜鱼,
04夏天1年前6
langly_chang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的意思是:(这个人)只喜欢鱼,因此他不接受别的什么东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中间这个“唯”字.在整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中间这个“唯”字.在整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代表只有的意思,还是只是一个代词.如果不带“唯”这个字.整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东方升起的太阳1年前2
lucky55cn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是只有的意思,不是代词,其强调作用,没有这个字,整句话意思大体不会变,但表达的没有这么强烈
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王阳明 D.王夫之
lemontea8303161年前1
showdown8027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A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应该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漫步___1年前1
wabclingling 共回答了31个问题 | 采纳率93.5%
B

这些虚词的意思是?何不改乎此度 何的意思是?固众芳之所在 之的意思是?夫唯捷径以窘步 以的意思是?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余
这些虚词的意思是?
何不改乎此度 何的意思是?
固众芳之所在 之的意思是?
夫唯捷径以窘步 以的意思是?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余,之,为的意思是?
忍而不能舍也 而,也的意思是?
指九天以为正兮 以,为的意思是?
夫唯灵修之故也 之,也得意思是?
羌中道而改路 而的意思是?
初既与余成言兮 与,余的意思是?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余的意思是?
伤灵修之数化 之德意思是?
一事不明1年前2
崖竹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何不改乎此度 何的意思是?——为什么固众芳之所在 之的意思是?——的夫唯捷径以窘步 以的意思是?——而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余,之,为的意思是?——余,我;之,的;为,成为.忍而不能舍也 而,也的意思是?——而且,表示顺...
【夫唯道,善始且成.】应如何翻译?
lsayxv1年前1
雨和天空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参考一下..........
《道德经》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听到了“道”,就努力勤勉地照它去行事;智慧一般的人听到了“道”,反应迟钝,半信半疑;愚笨的人听到了“道”,就认为它迂腐空洞而加以嘲笑。若是不被蠢人嘲讽,那“道”也就不成其为“道”了。所以《建言》中说:“明白易懂的道理反而像难以理解,促人上进的道理反而像劝人后退,容易倡导的道理反而像难以实施,至高无上的品德反而像空无所有,最洁白的颜色反而像是沾染了杂色,广博的品德像有什么缺少,能够有所建树的品德反而像惰气十足,品质纯真反而像变化无常,最大的方形反而像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总是很晚才能完成,最高级的音乐只有微细的声音,最宏大的形象反倒无形。”规律虽然无形无声,不可言说,然而它却最能够辅助万物且成就万物。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翻译
xjq1231年前1
langxiaomei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语出自《老子》.全句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什么意思了?翻译一下 3Q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什么意思了?翻译一下 3Q
RT
不是我__是风1年前2
yanxin999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砖用马假0071年前1
sanmugilr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道德经背的挺熟啊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善之,得善.夫唯道,善贷且成
jilinr1年前1
Wendydenis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①公仪休②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①
公仪休②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②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仪休 鲁而嗜鱼② 于法,则免于相③ 人不如自恃也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②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小题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常自给鱼”吗?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本文表现了公仪休的什么品质?
咔咔小z1年前1
moi783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小题1:⑴做宰相⑵徇情枉法⑶恃:依靠。
小题1:您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接受人家的鱼呢?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
小题1:不是。如果因为接受人家的鱼而被免职,虽然喜欢鱼,也没法给自己弄到鱼了;而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就不会被免职,那么我就永远有鱼吃了。
小题1: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提示:本题2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得2分,否则得1分;有错字不得分。
古文中一句话的意思是"世上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原文是什么???我记得就像老子的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差不多的句式
紫眸遐想1年前2
汇演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出自易传.系辞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的意思是什么
Stephenw11111年前2
有一种快感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u_991年前1
阿尔萨司的眼泪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是什么意思
MAC_DULL1年前1
红心闪闪闪闪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20%
这个人只喜欢鱼,因此他不接受别的什么东西。
离骚的一句话的含义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的含义
洋c侍1年前1
二根面条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我指著上天让它为我作证啊,
我这样做的缘故全是为了君王.
本来说好以黄昏为迎娶之期啊,
没想到半路上又改变主意.
在文中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怎么解释
来一口果冻1年前1
songlk25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
后面是全文的:
公仪休(人名)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一个鲁国的人送鱼给他他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喜欢吃鱼却不收,为什么呢?”回答说:“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收鱼的话就会当不成丞相,就不能自己买鱼吃;不收就不会被免去丞相,可以长久自己买鱼吃.”这就是明白是否有鱼吃决定于自己啊.
文言文阅读。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
文言文阅读。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一国 争买鱼:      夫唯 鱼: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小题3:本文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4:读了上文请你从做人的角度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云端木鱼1年前1
谁说你是伪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小题1:都;因为
小题1: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小题1: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
小题1:可以从做人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方面来谈。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题1:从做人角度,紧扣文章主题中心来谈,说法合理即可。
夫唯道,
hanrenheihei1年前2
老翅膀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只有大道,善于给予万物并且成全万物.
英语翻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
英语翻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假冒伪劣商品1年前1
jathor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上善若水
老子(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
居善地(4),心善渊(5),与善人(6),言善信(7),正善治(8),事善能(9),动善时(10).
夫唯不争,故无尤(11).
--------------------------------------------------------------------------------
说明:
(1)上善若水,
【注】最完善的德性,好像水一样.上善,《辞海》:“犹至善也.上,高也.《尔雅·释亲》郭注:高者,言最在上也.善,伦理学名词.凡具有人格者之负责行为,其自身有绝对价值者曰善.”
吴澄说:“上善,谓第一等至极之善,有道者之善也.”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校】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乙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傅、王本如此,从之.
【注】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私利,居处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王安石说:“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争.众人好高而恶卑,而水处众人之所恶也.”
吴澄说:“盖水之善,以其灌溉浣灌,有利万物之功,而不争处高洁,乃处众人所恶卑污之地.”
(3)故几于道:
【注】因此几乎同于大道.几,《辞海》:“微也,《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近也,《易·小畜》:‘月几望.’庶几也,《汉书·东方朔传》:‘可几而见也.’通冀.”此处老子借水喻道,以水性喻道性,故庶几于道也.
肖天石说:“水之为德,善利万物而不争,不舍昼夜而不息,流行万古而不已,无远弗届而不竭,日趋下流而不止、处众人之所恶而不遗.道亦犹然,故曰几于道.”
(4)居善地,
【注】居处良善的地方.
肖天石说:“居善地,则顺世适性以为安,利人济物以为怀,故能无争而自得也.”
(5)心善渊:
【注】心神善于渊静,即心不外驰,静如渊泉止水.渊,《小尔雅·广诂》:“深也.《管子·度地》:‘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庄子在宥》:‘其居也.渊而静.’郭注:‘静之可使如渊.’”
范应元说:“心善渊者,中常湛静.”
肖天石说:“心善渊,则清虚湛澈以为守,潜龙勿用深藏,故能神鉴而自明也.”
(6)与善人:
【校】帛书甲本作“予善信”.“善信”系下句“言善信”中文,此处显有脱简;乙本作“予善天”.傅本如此,从之.王本作“与善仁”.
【注】相与善为道的人.
(7)言善信:
【注】说话善于信实.
范应元说:“言善信者,声不妄发.”
(8)正善治:
【校】帛书如此,从之.王本同.傅本作“政善治”.张松如说:“古书‘政’、‘正’本多通用.”陈鼓应此处作“政善治”,意为“为政善于完成良好的治绩.”谨按:此处“正”应按其本义解为是.《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正善治,”,乃是“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从而“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
【注】正事善于治理.《辞海》:“正,常也.”老子说:“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四十五章)正者,奇之反.
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范应元说:“政善治者,德惟无私.”
肖天石说:“改善治,则能端拱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无名也.”
(9)事善能:
【注】事业善于胜任.能,《辞海》:“胜任也.”范应元说:“事善能者,无所不通.”
(10)动善时:
【注】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时,《辞海》:“适合时宜曰时.”
司马迁说:“与时迁徙,应物变化.”
肖天石说:“动善时,则时然而善发以为几,与时偕新以为行,故能万世以便圣人而不惑也.”
(11)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正因为它不争,因此没有怨尤.
范应元说.“夫惟不争,是以无过而全德尽善也.”
肖天石说:“夫无私则自无争,无争则自无尤.”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019062.html?si=7
.“上善若水”是《老子》“上篇”“道经”的“八章”.本章老子进一步讲述“以柔克刚”“不争无尤”的思想.
上(最 极)善(本是形容词,这里与‘上’和用意为‘人’或‘事’)若水(希腊有哲学家泰利思把水作万物的根本.中国古代道家也以水喻道《管子 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水善(此处的善意为乐意或愿意)利(滋养)万物而不争(夺 抢计较),处(居)众人之所恶(厌恶),故几(接近)于道.居(处世),善地(底);心(内心),善渊(深沉);与(和朋友交),善仁(亲爱);言(言谈),善信(真诚);政(治理国家),善治(有条理);事(为人处事),善能(灵活);动(行动),善时(识时务).夫唯不争,故无尤(错误).
译文:最善的人像水那样.水乐意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他甘心停留在众人所不愿呆的地方,所以他接近于道.处世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内心像水那样深沉;交友像水那样亲爱;言谈像水那样真诚;治理国家像水那样有条理;办事像水那样灵活;行动像水那样见机行事.正因为像水那样与物不争,所以就没有错误.
题外:
水,性至柔,而力至坚.抽刀断水水更流,天下至锐至利之兵莫可破之;而滴水却可穿石.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荀子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流则涌,若止则静.涌于九天之上,则万马奔腾、气势恢宏,一发而不可收拾,力能拔山者概莫能挡;隐于九地之下,则匿于无形、幽深莫测,明鉴秋毫者亦不可查.孙子曰:“水无常形.”
水,冷凝成冰,热散化汽,缥缈难定,瞬息相万千.
如果说老子所谓“上善若水 ”是指其“无争”的话,
那么在我心里,水最具力量的地方却在于“善变”、“无常”.
希望自己的身心修为也能够达到水那样的境界:
动如山涧流水,长流不息;静若渊泉止水,波澜不惊.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表面看水虽然能藏污纳垢,其实水的本质,水净沙明,至净至刚,不为外物污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44238.html?si=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皇览揆余初度兮 何不改乎此度 B.夫唯灵修之故兮 广故数言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皇览揆余初度兮 何不改乎此度
b.夫唯灵修之故兮 广故数言欲亡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不患人之不知
d.唯夫***之偷乐兮 苟且偷生
joanbridget1年前1
随风而去20965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D

A度(气度)(法度)B故(原因)(故意)C患(祸患)(担忧)D偷(暂且.苟且)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其中的唯当什么讲?
zj58000581年前1
small风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其中的唯是:“只”和“唯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