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其七)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bupingming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lgmql72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表达了诗人对当代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的感情!
1年前

相关推荐

秦州杂诗 译文秦州杂诗 (其一) 译文
画语禅心1年前1
qinghu00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译文]凤林关的战乱还没有平息,鱼海的道路十分险恶行军艰难.烽火浓烟滚滚冲上九天,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深入到敌人境内的孤国,水井中的水枯干,处境非常困难,朔凤猛烈,西部边境也好像被撼动;边庭寒冷,朦胧的月亮也发出寒光.老人们思念累立边功的飞将军李广,但何时才能商议筑坛拜将的事呢?
秦州杂诗(其七)赏析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何归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问:
秦州杂诗(其七)赏析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何归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问:最后句含义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youzexun1年前1
xunjing444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表达作者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有情怀.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秦州杂诗其一表达的情感
qianxunjiaye1年前1
飘若陌上尘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 ”.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 ”,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 .此即“因人作远游”.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杜甫秦州杂诗(其一)的写作特色不用太多,100字左右即可再加一个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写作特色
deskmajor1年前1
jany_wu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5%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杂诗》其一)
  杜甫风格“沉郁顿挫”.诗圣深沉敏锐的洞察力和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生活画面;苍老遒劲的笔触及忧国忧民的思想带来的忧郁色彩;忧愤深广波澜壮阔而又以含蓄蕴藉的手法表现;从音韵角度多用闭塞音而成其沉郁.
  老杜诗歌“表现民间的的实在痛苦,社会实在问题,国家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还有闻一多先生对老杜诗歌的精辟概括:“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无文学,魏晋六朝时期有文学而无良心;杜甫则文学良心兼备”.
  陶渊明《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陶渊明自晋义熙元年(405年),“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在今江西九江)后,曾有一次移居.据宁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中为《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作注说:“按靖节旧宅居于柴桑县之柴桑里,至是属回禄之变(即火灾),越后年,徙居于南里之南村.”按“戊申”为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越后年”当为义熙六年.《移居》诗应写于此时,渊明年四十六岁.
  原诗共二首,虽均为表述移居后与南村邻人相得无间、交往过从的乐趣,又各有所侧重.第一首大意谓新居虽是陋室,破旧低矮,所幸南村邻里大都心地纯洁,性情恬淡,彼此晨夕过从,谈古论今,相处甚欢.第二首,就是我们这里介绍的“春秋多佳日”这一首,转写移居后在南村的日常生活,即在与邻人融洽相处、经纪衣食的情况下,农忙时奋力耕作,农闲时随兴往来,无限欣快舒放,从容自得.
  开头两句,可以视为诗人半耕半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前一首结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自然延续.“春秋”应含一年四季,“佳日”则亦兼及农闲之时.“登高赋诗”正是诗人的本色.
  接着“过门更相呼”以下六句,用朴素自然口语化的句法,如实地描述了诗人在南村与邻人们农忙同耕,农闲共乐,有酒相呼,言笑无厌的和睦欢愉的生活情景.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密切结合,融会无间,给人一种十分纯真明朗、生动欣快的艺术享受.
  最后四句,又转入说理,直道出一条人类赖以生存蕃延的谁也无法逾越的真理,用以结束全诗.正如苏轼在《题渊明诗》中所说:“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别此语之妙也.”主理之诗历来虽受到某些评论家的非难,惟此则为全诗绝不可少的笔墨,又当别论之.
  综观全诗,与渊明所写的其他田园诗有一共同的特征,就是情、景、理三者的巧妙交融,高度结合,从而达到了一般诗作难于比拟的浑融深厚、情真趣浓的艺术境界,久久脍炙于人口.至于语言的古朴无华,铿锵悦耳,亦与诗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恰相适应,体现出诗人田园诗中所具有的平淡自然的共同风格,千馀载之下,仍值我们的欣赏与学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秦州杂诗(其七) 【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秦州杂诗(其七) 【注】
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期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1.本诗首联颇受古人青睐,清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集》),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诗“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请概述颔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igai1年前1
fangfang92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高峻绵延和雄奇苍莽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孤城”于“莽莽万重山”中,衬托其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这一联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意对即可)
2.颔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作者从“孤城”着笔,以“月”“云”与“关塞”等意象,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意对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中什么算抒情?秦州杂诗①·其五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②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③老驌驦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中什么算抒情?
秦州杂诗①·其五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②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③老驌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意象,两首诗都借助咏马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秦州杂诗》的首联,写出了马的出产地,为后文描写马及抒发情感做铺垫。
C.《白马》诗的首联,写了一匹从东北方向奔来的白马,鞍上无人,身受箭伤。
D.“秋草遍山长”侧面描写战马战死;“意气今谁见”用反问句写出骑者战亡。
【我只想问B】这首诗中有抒发感情的句子吗?间接抒情(托物言志。。。)算吗?如果算的话那不是什么诗都有抒情?
我是阿烧1年前1
p虾p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思念就跟爱情一样是会耗尽
的。无奈要分隔两地,一开始我想
你想得很苦,恨不得马上飞
奔到你身边,再也不要跟你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