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的意思

亦星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剪烛西窗飞雨落花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取自《孙子兵法》“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译为: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或胜或败
1年前

相关推荐

知此知彼、百战百胜、决胜千里、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神出鬼没的成语故事.一个就够!
知此知彼、百战百胜、决胜千里、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神出鬼没的成语故事.一个就够!
上诉成语中的一个成语故事,
-帅的iiii-1年前1
ss12332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知彼知之者,百战不殆出自哪部著作?作者是谁?他是哪个学派的鼻祖?
dpssl1年前1
tbh12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出自《孙子兵法》,作者:孙膑(或孙武),是兵家学派的鼻祖.
这是我找到的资料:孙子兵法[1]》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解释《孙子兵法》里的句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故
解释《孙子兵法》里的句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解释这些、、谢了、、急…………
ws025471471年前2
逆樱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怎么打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的几率是一比一;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敌人,每战都必然失败.
因此善于作战的人,首先让自己处于不会被打败的境地.
因此用兵没有固定的套路,就好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根据敌情作出变化调整而取得胜利的人,称他为军神.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避开士气旺盛的敌军,而在他疲倦和想要撤军的时候攻击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用英语翻译.急
糊崽_1年前1
金丹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and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 no danger of defeat.If you only know yourself,but not your opponent,you may win or may lose.If you know neither yourself nor your enemy,you will always endanger yourself.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AbleYang1年前1
debk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嗯,是的,但是了解自己并不容易,要加油了.
两句名言的出处请问“正告天下,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
两句名言的出处
请问“正告天下,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
这段话的详细出处?(包括书名和页数/章节.作者应该是姚莹)
还有这段魏源《海国图志》中的话“岂天地气运,自西北而东南,归中外一家欤!圣人以天下为一家,四海皆兄弟,故怀柔远人,宾礼外国,是王者之大度;旁咨风俗,广览地球,是智士之旷识”具体出自哪一个章节,还有页数是多少呢?如果找不到页数,请提供卷数也行.
绚青3641年前3
60471972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前一句出自”复光律原书”
:“莹自嘉庆年间,购求异域之 书,究其情事,近岁始得其全?著之于书,正告天下,欲吾中国童叟皆习 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 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岂得已哉!”
后一句出自”海国图志”后叙
后叙一共就没有几个字,不需要讲页数了,况不同版本页数不同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的含义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的含义
字数不要太多!
霍霍的左耳钉1年前1
bbn_fan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了解敌 我情况,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 ;敌我情况均不了解,每战必败.
参考资料:孙子兵法
辩论 百战不殆重在知彼还是重在知己?
lyra_20041年前2
sakura1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知己.
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的阶段性提升,才可以不断打败老对手,对新的对手进行更高水平的对决.
知胜之道文言文习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错误的是( )A故(缘故)曰 B知(了解)彼知己C知彼(他们)知己 D 每战必(一
知胜之道文言文习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错误的是( )
A故(缘故)曰 B知(了解)彼知己
C知彼(他们)知己 D 每战必(一定)殆
2.理解正确的是( )
A.以(用)虞待不虞者胜B一(数次)胜一(数次)负
C知胜之(它)道也 D此五者(什么什么种情况)
3.翻译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你认为可以怎样将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作战原则用到学习上去呢?
wuc_11年前1
zfg2003zfg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A(所以)
C(语气助词,‘的’)
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多次打仗都不会失败.
在学习中,随时掌握学习应试的重点、难点,这是‘知彼’,
时刻了解自己的强弱项,针对不同方面做出加强与弥补,这是‘知己’,这样便可‘百战不殆’了.
填量词 一()新月 一()残月用成语改错 例:入花三分(改:移花接木)知人知彼 无法无地
小雪Candy1年前6
rabbitwyxxx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弯)新月
一(钩)残月
知人知彼(知己知彼)
无法无地(无法无天)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者,();不知彼,不知己,().
xingye6101年前1
kurt_ma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英语翻译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2:以虞代不虞者胜3:将能而君不御者胜4: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5:知胜之道也
jingxk1年前1
allenwang198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 : war can know and who can not win two wars
2: a risk on behalf of those unexpected victory three
3: will and self-Sheng will win
4 : He and friends do not know, a five wins and one loss
5: Road to know victory also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盛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一塌糊涂20011年前3
南海淘沙88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清楚敌人的实力和了解自己的实力,战斗就不会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了解自己的实力,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不了解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就必败!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者,( );不知彼,不知己,( )
独孤一生---求一1年前1
柿子柿子不好玩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谋攻篇》)
翻译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2007001年前1
hadesheart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清楚敌人的实力和了解自己的实力,战斗就不会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了解自己的实力,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不了解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就必败!
英语翻译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输2、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3、故兵无常势,
英语翻译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输
2、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3、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4、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dgw33651年前1
andyding1977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1.4%
1 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这样才能在每场战役中取胜;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是失败.
2 所以善于打战的人,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
3 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4 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英语翻译1.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2.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3.故兵无常
英语翻译
1.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3.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也,谓之神.
4.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朱嘉奇1年前1
鱼不呼吸00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66.7%
1.了解敌 我情况,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 ;敌我情况均不了解,每战必败.
2.所以善于打战的人,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
3.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称为用兵如神.
4.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人心思归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给下文加上标点符号, 给下文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要反对下面两种倾向__明于知彼暗于知己_
给下文加上标点符号,
给下文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要反对下面两种倾向__明于知彼暗于知己__或者相反__离开客观条件__毫无根据地瞎说盲干__
A.,、,、.
B.,;.
C.:,;,.
D.:;,.
苦丁茶0261年前1
xbr4228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C
英语翻译69、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政》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此时无声胜有声.③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
英语翻译
69、
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政》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
④悲不自胜.《柳毅传》 沛公不胜杯勺.《鸿》
⑤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
70、
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
②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
③鄙夫寡识.《东京赋》张衡
④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zhì)
⑤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zhì)
71、
①使人奉璧拜送书于秦.《廉》
②揉使之然也.《劝》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
③不能母驱使,及时相谴归.《孔》
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
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或未易量.《六》
yingbh30001年前1
yhbwdg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69、
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政》
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一半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此时无声胜有声.
日出时江水红的和火一样.
这个时候没有声音胜过了有声音.
③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
我看这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④悲不自胜.《柳毅传》 沛公不胜杯勺.《鸿》
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
⑤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
杀人唯恐不能杀完,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
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70、
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
都是遭遇不幸的人,如今在此相逢,又何必在乎我们似曾相识呢.
②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
媳妇听见马蹄声,赶紧穿上鞋子就出来迎接
③鄙夫寡识.《东京赋》张衡
我见识少
④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
于是笑着说:“你知道这个吗?”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zhì)
你要记住 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⑤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zhì)
71、
①使人奉璧拜送书于秦.《廉》
派人将和氏璧送到秦国
②揉使之然也.《劝》
是因为经过烤弯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
不可以偏私,让朝廷内外的法度不一样
③不能母驱使,及时相谴归.《孔》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母使唤,趁早把我送回娘家去
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
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先生被捕是他主使的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
寻求可以派去出使秦国的人
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或未易量.《六》
假如那三个国家爱惜自己的国土,齐国人不依附于秦国……或许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