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偏安一隅不问世事纷扰是什么意思

太匆匆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bjgdhm_hm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偏安一隅,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苟且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示例】: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国土沦丧时
【近义词】:苟且偷安
偏安 : 谓王朝不能统一全国而苟安于一方:偏安一隅|偏安小朝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一隅 : ①本指四方形的一角.引申指一个角落或狭小地区:各在天一隅|偏安于一隅. ②事物的一个方面.引申指片面,不全面:一隅三反|一隅之见.
【注】:《史记.秦本纪第五》中也有相关内容!
1年前

相关推荐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
思惟北征,
今贼适疲于西的适是什么意思?
翻译: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cqlb18181年前1
wutonglinlin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宜:应该
适:正好,刚好,恰好
所以五月份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木的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英语翻译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
英语翻译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请翻
amaiamai1年前1
j5450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译文】:
  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竟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目前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
《后出师表》的字词翻译:“以伤先帝之明”的“以” “固知臣伐贼”的“固”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的
spring1201年前3
Stevens166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1.原句: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
以:凭借;凭着
翻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
2.原句:固知臣伐贼
固:虽然
翻译:虽然他知道我去征讨曹贼
3.原句: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顾:这里有“但”的意思.蜀都:此指蜀汉之境.
翻译: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顾的意思
士口1年前1
33933393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考虑到,想到.
整句 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
英语翻译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英语翻译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djkevin1年前1
Anxinss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这个是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啊,直接在网上找了答案给你了,觉得翻译得还不错: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翻译,快来
lsz_s0071年前1
边沿爱情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
宋朝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重点是经济重心南移,就是宋朝被金打败了之后南宋偏安一隅,将所有的经济神马的都拉到南面去了的那些历史
宋朝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重点是经济重心南移,就是宋朝被金打败了之后南宋偏安一隅,将所有的经济神马的都拉到南面去了的那些历史进程,须详解,考试用
tt老大1年前1
nina87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北宋末年,北方大批难民逃往江南一带,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一带生产发展,经济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
文言文顾字的含义1.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2顾野有麦场3.顾盼生辉
qyhsf1年前2
yan_erluck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考虑
2.看到
3.看
指出下列各句中"顾"的含义:a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b顾野有麦场c三顾臣于草庐中d顾盼声辉
指出下列各句中"顾"的含义:a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b顾野有麦场c三顾臣于草庐中d顾盼声辉
出自《后出师表》
9433371年前1
懒惰的心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a 想到,考虑到
b同a
c看视,瞭望
d是不是顾盼生辉 这词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 顾,看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意思后出师表只要这一句
ksevenlau1年前1
空中飞猪猪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
是这个么?希望能有些用处的!
在线求指导:课外阅读 后 课外阅读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
在线求指导:课外阅读 后
课外阅读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邻、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 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下列加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思惟 北征(唯一的思想)     使孙策 坐大 (妄自尊大)
b.欲以 长计 取胜(长远之计)    夫难 平 者,事也(衡量,预测)
c.曹操 拊手 (拍手,形容得意之状) 鞠躬尽 瘁 (劳累)
d.秭归 蹉跌 (跌跤)        劳费 正等 (相等,一样)
2.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并日而食——两天才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说行军艰难,不能按时进食.
b.伪定一时——意指曹操暂时取得了***.蜀汉自居正统,所以称曹为“伪”.
c.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为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d.死而后已——到死了然后才停止.已,“停止”之意.
3.这篇表文是在魏将曹休被吴国打败后,诸葛亮想出兵伐魏,但群臣疑虑,后主动摇,便上此表,分析形势.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4.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naxu12131年前1
骂女人专用xx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A
2.C
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和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中的 于而议者谓为非议 水落而石出者 中的而
ailiuli1年前1
一淼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太久没接触古文了,理解到意思,但一时说不出其不意.唉...
水落而石出者 中的而好像是顺承吧...
文言文阅读(四)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2、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
文言文阅读
(四)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2、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议.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固知臣伐.贼( ) (2)寝.不安席( ) (3)深入不毛.

4

4
)凡事如是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

2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
、表文中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哪句?
nmhmf1年前1
小吴_aa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1】讨伐【2】 睡觉 【3】长草的地方 2、【1】只是干坐着等待时机,我们能和谁一起讨伐他们?【2】我全心全意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到死为止.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高手翻译一下后陈情表后陈情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伐
高手翻译一下后陈情表
后陈情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伐贼,王也亦亡,惟坐待亡,熟与伐之?是故托臣而费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怔,宣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昌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西又名与东,兵法乘劳,北进趋之时也
是后出师表
mw9221年前1
0573阿明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翻译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选文针对有人想偏安一方的思想,诸葛亮提出了怎样建议?
3.为完成先帝的遗愿,诸葛亮是怎样做的?与课文中哪些内容相类似?
guairen_niuniu1年前1
ding叮当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1.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要求在诸侯中有名望
2.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3.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1.
(1)然不伐贼,王业亦亡.然:_____.
(2)故托臣以讨贼也.托:_____.
(3)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寝:_____.食:_____.
2.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孰:_____.
3.
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4.
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冷血动物56781年前3
wuwuwu000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
(1)然:然而
(2)托:委托,托付.
(3)寝:睡觉.食:吃饭.
2.孰:谁.
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4.刘备托孤,诸葛临危受命.讨贼的时机已到.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