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以战争为喻想表达什么意思?

廿一女子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opq97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说明他和其他国君都是不尽心爱民的,只是程度上不同罢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和加点字```开头是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王请勿疑"速度哦`
ljfking1年前1
elisabeth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译文】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成考试题: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begen19841年前1
WILLIAMDONG00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
孟子会与梁惠王的对话有很多,而上面这一则故事是回答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①河东 亦然( )  ②邻国之民不 少( )
刃既接(  )  ④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2.梁惠王“移民移粟”施政的实质是什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yymaban1年前1
牛牛仔仔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①(饥荒) ②(更) ③(兵器) ④(凭着)
2、称霸
3、战鼓咚咚响起来,双方已经开战,(士兵)丢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跑百步停住,有的逃跑五十步停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④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比:替,为;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④梃:棍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寡人 之()②愿比死者 洒之()
③地 百里()④ 以事其父兄()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以残年余力
C.必以分人 D.以光先帝余德
小题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王 如 施 仁 政 于 民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小题5:孟子思想核心是“仁政”,说说这篇文章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思想?(2 分)
dengjingxuan1年前1
白云52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小题1:以……为耻 全,都 方圆在家里
小题1:D
小题1:王/如/施仁政于民
小题1:1)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2)略
小题1: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修其孝悌忠信(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①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以”这个字的用法的能力。例句中的“以”与D项中的“以”都是“用来”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注意到句子的结构。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孟子对曰”后面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加点字:括号里面那几个
kevenjay1年前1
流浪叶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既:已经
见:见解
方:才
乃:于是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是那篇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是那篇文言文?
要篇名.+_+
oliviachao1年前1
liwei101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独篇又可叫做《寡人之于国也》或《王好战,请以战喻》或《五十步笑百步》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仪封人请 见 ②孟子 见 梁惠王 B.① 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 ②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仪封人请 ②孟子 梁惠王
b.① 我以文,约我以礼 ②水火不积,则晖润不
c.①举直 诸枉 ②三者 ,无安国
d.①尧舜其犹 诸 ②君子 ***焉
qian999x1年前1
寞度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D

《孟子 梁惠王张举上第一》王请度之
奉绥来特1年前1
hkz201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思量的意思
谁能翻译文言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
谁能翻译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云散月明1年前2
娃哈哈xf326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孟子在文中提出了其“王道”主张的一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
孟子在文中提出了其“王道”主张的一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
amartya18881年前1
端着咖啡去流浪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2)梁惠王只是为了增加兵力而孟子是施以仁政,使黎民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阅读文言文。(15分)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阅读文言文。(15分)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
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邻国之民不 少( ) (2) 百步而后止( )
(3)弃甲曳 ( ) (4) 不百步( )
小题2:下列句中的“于”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于”含义相同的是(2分) ()
A.告之 帝          B.欲信大义 天下
C.霜叶红 二月花       D.生 忧患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王好战,请以战喻。(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小题4:“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义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台山土著1年前1
想思思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小题1:加:更   或:有人   兵:兵器   直:通“只”只不过,只是  (共4分)
小题2:C (2分)
小题3:(1)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3)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每题2分,共6分)
小题4:比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1分)
告诉我们对事情要认真考虑,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自己认识不到,反而去讥笑别人,所以说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2分)


小题1:
《孟子》中的《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的一个问题
《孟子》中的《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的一个问题
是其中的这一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此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中心论点,论据是什么?孟子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jinyizhong1年前1
lishan_101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中心论点:“仁政”论证手法: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孟子论证自己的观点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
孟子,驺人也.这一段话的翻译史记列传曰:“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
孟子,驺人也.这一段话的翻译
史记列传曰:“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风舞蓝蝶1年前2
邂逅简单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85473.html?si=1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① 。道既通②,游事齐宣王③ ,宣王不能用。适梁④,梁惠王不果所言⑤,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⑥。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⑦。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⑧,以攻伐为贤⑨,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 ,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荒年 b.不违农时,谷不可 食也   胜:尽
c.鸡豚狗彘之 ,无失其时   畜:家畜  d.王无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责怪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     填 鼓之     b.弃甲曳兵 走   狗彘食人食 不知检
c.王好战,请 战喻 斧斤 时入山林 d.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直不百步耳, 亦走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尽心尽力,孟子却认为他做得还远远不够。
b.孟子批评梁惠王作战胆怯,却五十步笑百步,是不能使***强盛的。
c.孟子所谓的王道是指爱民、教民、富民,而梁惠王更崇尚霸道。
d.孟子运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委婉地批评了梁惠王的过错。

yvonne_790429301年前1
宝贝83062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1:
试题分析:畜:畜养。根据后面“无失其时”可以推断此处畜应是动词。理解实词,一定要回到语境中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D项均为代词,这。A前句为代词,这样,后句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前句连词,表修饰,后句连词,表转折;C前句介词,用,后句介词,按照。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孟子批评梁惠王并不是说他胆怯,而是委婉地批评他不能施行王道。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来思考。另外 ,还可把四个选项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
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见梁惠王      见:谒见,拜见。
B.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弑:杀害。(专指臣杀君,下杀上)。
C.不夺不餍餍:满足。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留。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鸡鸣而起
A.不远千里而来 B.亦有仁义而已矣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一项是 (  )(3分)
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C.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二)课外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 ,爵之大夫,起累绁 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羖:公羊。②累绁:用绳索捆绑。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诫其嗣懿子曰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辟:偏辟。
D.孔子遂行,反乎鲁反:返回。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B.
C. D.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喜欢礼仪,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等等的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小题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人亦忧其忧。(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n免1年前1
zfq13435044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6:D
小题7:
(1)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2)富和贵,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
(3)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小题1:
读〈孟子〉中的孟子见梁惠王 有感的读后感
罗郎1年前1
tianya-yy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就是当官的不能考虑自己的利益,应该为大众谋福利而已,很符合现代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12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1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河东凶亦然()(2)谷不可胜食也()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a.移其粟于河内 b.树之以桑
c.然而不王者 d.王无罪岁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b.孟子认为,君王不仅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还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就可以实现王道,这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c.孟子认为,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现实,作为最高***者具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
d.本文表面看来似散漫无序,实则逻辑清晰,层次井然。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解决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云漫步1年前1
紫色竹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4分)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按《孟子·梁惠王》和《滕文公》等篇的说法,下面哪个不属于文王行仁政?( 35.0 分)
按《孟子·梁惠王》和《滕文公》等篇的说法,下面哪个不属于文王行仁政?( 35.0 分)
A . 井田制 B . 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C . 商贾往来关市收税 D . 提倡勤俭
请高手和看过的人回答
sosniting1年前1
lhj1968329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5.7%
C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这里用了什麽又说技巧?
大头笨象1年前1
永远的星期六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65%
梁惠王 穷兵黩武 喜欢用兵,在与孟子谈话时,他说自己如何爱民如子,如何的丰功伟绩.原文如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梁惠王之政与邻国之政进行了对照,并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讽喻梁惠王好战,造福民众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减少战事 与民休息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孟子对其持什么态度
22女孩1年前1
xcz61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的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主要想告诉梁惠王一个什么道理?
大苹果和dd兔1年前1
zjymountai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推行仁政,可以称王天下!
反复说的也就是那么几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翻译
旭虹1年前1
沧海一根毛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夺不 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 忠信悌:孝敬父母。
c.天下方 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d.退而与万章之徒 《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b.①夫谁 王敌
②备他盗出入 非常也
c.①南辱
②得复见将军
d.①而孟轲 述唐、虞、三代之德
②而陋者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wxyhit1年前1
人生_留白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点评:一般考这种题都是在四个句子中找出一项不同的,而这道题相当于考查了五个文言句子的理解,加深了一些难度。不过文言虚词就18个,而最常见的又更少,所以类似“而”、“以”、“于”,要让学生们多总结。
小题3:试题分析:C(①说明私利的后果。③说明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⑥说明孟子与弟子著书立说。)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为政有成”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张岱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为政有成”,有的可能能体现“为政有成”,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B(并未直接地批评)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英语翻译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
英语翻译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章句上·第五章
nenren1年前1
xiaozi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
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
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
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
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
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
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
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
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要断子绝孙的
吧!
之启示为何梁惠王听完庖丁解牛之后,而得养生之道?要求有自己的见解.那些抄网站的统统不要
不聊天1年前1
weew121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因为庖丁他利用了牛的那些间隙去解牛,而没有像平常的屠夫那般硬碰硬地去砍,去切,最终导致了两败俱伤的地步:伤了牛的筋骨,断了牛的脉络,同时也伤了自己的刀.每个人都寻求的是两全其美的境界,而不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梁惠王看见了庖丁用自己的睿智去解牛,顺应了天理.而这种顺应了天理确是一种不争的境界,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是养生的最好办法,所以梁惠王从其中悟到了养生之道啊!
语文1,高中的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
stallook1年前3
arongao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梁惠王问孟子,他善待子民是不是比别国的君主强,孟子含蓄的告诉他,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
五十步笑百步来源于下面这个典故:
战国中期有个国君叫粱惠王.为了扩大疆域,聚敛财富,他想出了许多主意,还把百姓赶到战场上,为他打仗.
有一天,他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象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盔卸甲,拖着刀枪,赶紧逃
命.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粱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
英语翻译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
英语翻译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好的我还要加分
anygan1年前1
放牛老农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曰:“无以异也.”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曰:“无以异也.”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王较量咙?有道是:‘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九年级语文作业本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中孟子告诉梁惠王一个什么道理
Samuel6411年前5
ChaoLei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英语翻译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与事情.的翻译和“见”的意思2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英语翻译
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与事情.的翻译和“见”的意思2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的翻译另一个问题在司马迁的笔下,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牛奶宝贝1年前1
园月天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与事情.
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孟子)的话,反而被认为(他)迂回遥远而脱离实际.
“见”,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孟轲就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所以不符合他所去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3、《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司马迁评价孟子说:“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又说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司马迁认为孟子的学说主张,虽然渊博,但过于理想化,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差太远,不巧合实际,因而不被各国所采纳.
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的具体做法有什么
loner8281年前1
不了寒蝉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是说河内有灾荒,他就把人民迁移到河东,河东有灾荒也这样做.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的疑惑在做一道练习,题目是对课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的疑惑
在做一道练习,题目是对课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素色阑珊1年前1
diune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语义不清,句中的“自己”指的是孟子还是梁惠王?不能确定.
求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
求这段文言文的翻译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杨娇娥1年前1
kyxuel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①。道既通②,游事齐宣王③,宣王不能用。适梁④,梁惠王不果所言⑤,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⑥。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⑦。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⑧,以攻伐为贤⑨,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⑩,是以所如者不合⑾。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⑿,述仲尼之意⒀,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⒁。 ①受业:跟随老师学习。门人:弟子。②道:指孔道。韩愈《进学解》:“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③游事:游说。④适:到。⑤果:信。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反而被认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迂远,不切实情;阔,远;事情,事实。⑦东面:面向东方。朝齐:朝拜齐国国君。⑧务:致力。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国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横”。从,同“纵”;衡,通“横”。⑨贤:才能。⑩述:称述,提倡。唐:传说中的上古朝代,君主是尧。虞:传说中的上古朝代,君主是舜。三代:指夏、商、周。德:指德政。⑾所如者:指孟子所去游说的诸侯国。如,往、到。合:符合。⑿退:返回。序:依次排列。这里是整理的意思。《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汉代尊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⒀述:记述,阐述。⒁驺:姓。通“邹”。子:战国时对学者、老师的尊称。属:类,辈。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寡人之于国也 文中梁惠王拿自己国家与邻国之政比较时孟子为何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我是菠菜221年前4
cvbospdfi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75%
孟子如果直接说的话被采纳的可能性不高,用一些具体事件来阐明观点就比较有说服力……而且更容易懂!
非独贤者有是(____)心也是(____)亦不可以已乎道既(____)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
严学飞1年前3
追逐梦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第一个就是这样啊)
是亦不可以已乎(第二个也是啊……)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
怎么了 都不需要填空啊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移其粟于河内 粟( )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无如( )
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 ) 直不百步耳 直( )
翻译1.2句
guozhichao81年前1
微碱美人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移其粟于河内 粟( 粮食)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无如(没有一个像 )
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 介词,表示比较) 直不百步耳 直(只是,不过 )
翻译1.2句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擂响战鼓,兵器刚一接触,就丢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逃跑了一百步远停止,有的跑了五十步停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犯了一个怎样的错误
雨幕沉思1年前2
子不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都是同种性质的问题,没必要因为错误小就取笑别人.要引以为戒,检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