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节选)意思开宗明义章: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

静静在人间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孝经(节选)意思
开宗明义章: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117390628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开宗明义章记载:孔子说:“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来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1年前

相关推荐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 ) 《孝经 士章第五》资于父事以母事.资( ) 《孝经
野驴夏小雨1年前2
胡财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显,xian,三声,此处有“彰显”之意
资,zi,一声,此处有“籍由”之意
孝经或论语-弟子规 的读书感悟400-600字
ghzcs20041年前1
251940547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画沙文言文题目(二)画沙熹①幼颖悟,甫②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③,授以《孝经
画沙文言文题目
(二)画沙
熹①幼颖悟,甫②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③,授以《孝经》④,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⑤也.(《宋史·朱熹传》)
注释:
①熹:即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从事教育五十年.为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四传弟子,是集理学之大成者,世称程朱学派.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等.②甫:刚,始.③傅:教导.④《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十八章,孔门后学所作.⑤八卦:周易中的八种符号,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
训练题:
1.解释加点的词
(1)熹幼颖悟( )(2)父指天示曰( )
(3)松异之( )(4)题其上曰(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熹问曰:“天之上何物?”
(2)不若是,非人也.
3.从这段文字的记述看,朱熹幼年“画沙”的事例,今天人们可以用来形容:
lieng1年前1
Allen0088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1.解释加点的词
(1)熹幼颖悟( 朱熹小时候聪颖悟性高 )
(2)父指天示曰( 父亲指着天告诉他 )
(3)松异之( 朱松【朱熹的父亲】对朱熹大为惊异 )(4)题其上曰( 在《孝经》上写道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熹问曰:“天之上何物?”
朱熹问父亲说:天的上边是什么东西?
(2)不若是,非人也.
不像《孝经》所说这样,就不是人了
3.从这段文字的记述看,朱熹幼年“画沙”的事例,今天人们可以用来形容:小孩子天资聪颖
学学孝经吧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fm9981年前1
区号02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孝经中的填空填空:孝在于( ),不在于饰貌.
zhengying0001年前2
you2005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孝经中 诸侯
QQChin1年前1
icepoint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在上不骄
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
所以长守贵也.
满 而不溢,
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
然后能保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 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500字作文,我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有一件具体的事例,最好引用孝经中的话
llsong1年前4
淡淡的相逢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47.6%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
英语翻译孝经·开宗明义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是我觉得把父母的名字永远铭刻在自己的身上也是一种孝
英语翻译
孝经·开宗明义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是我觉得把父母的名字永远铭刻在自己的身上也是一种孝道.希望父母能够永远健康快乐.
孝经·开宗明义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我觉得把父母的名字,妻子的名字,孩子的名字永远铭刻在自己的身上并不是不孝,而是另外一种孝与爱的体现。希望父母妻子孩子能够永远健康快乐。
我是黄小鸭1年前5
日日如意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父母之名,刻之于身,虽有违理,孝之深也.
孝经中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A诗经B论语C尚书D春秋
吃土1年前1
ayrstone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ABCD'
孝经中所敬者寡,
lqmpz1年前2
陶士先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
==被敬重的人属于少数,而因此收获喜悦的人却是众多.
中书熟孝经通 还是 孝经通四书熟
中书熟孝经通 还是 孝经通四书熟
三字经怎么有这两句不一样的说法呀
sdjqh1年前1
曹吉辰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应该是后者,因为现有四书再有孝经,孝经的很多的典故,均出自四书,且孝经易于理解,所以孝经读懂了,四书就不难了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句到底是孝经出的还是诗经出的啊?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句到底是孝经出的还是诗经出的啊?
请说
非也,为何孝经出得比它早?而孝经最好却也..
aoeitlaetjo1年前1
ainana12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孝经是孔子的弟子的作品,成书在秦汉时期,诗经是孔子编订的,属于更早期的作品.而且比孝经早提到这几句的还有《论语》,怎么说也轮不到孝经是出处.
孔子在孝经中应用了哪些书中的话?
孔子在孝经中应用了哪些书中的话?
尚书、论语、诗经、孔子这几个当中选
雪人ZZ01101年前2
mqy87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引用最多的一本是《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