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全面的硬盘知识

2023-07-12 20:35:03
TAG: 知识
共5条回复
小菜G

硬盘,英文“hard-disk”简称HD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

体现硬盘好坏的主要参数为传输率,其次的为转速、单片容量、寻道时间、缓存、噪音和S.M.A.R.T.

1956年IBM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硬盘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它的数据为:容量5MB、盘片直径为24英寸、盘片数为50片、重量上百公斤。盘片上有一层磁性物质,被轴带着旋转,有磁头移动着存储数据,实现了随机存取。

1970年磁盘诞生

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一台640MB的硬盘、第一次采用“温彻斯特”技术,是现在硬盘的开端,因为磁头悬浮在盘片上方,所以镀磁的盘片在密封的硬盘里可以飞速的旋转,但有好几十公斤重。

1975年Soft-adjacent layer(软接近层)专利的MR磁头结构产生

1979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这意味着硬盘可以变的很小,速度可以更快,同体积下硬盘可以更大。

1979年IBM 3370诞生,它是第一款采用thin-film感应磁头及Run-Length-Limited(RLL)编码配置的硬盘,"2-7"RLL编码将能减小硬盘错误

1986年IBM 9332诞生,它是第一款使用更高效的1-7 run-length-limited(RLL)代码的硬盘。

1989年第一代MR磁头出现

1991年IBM磁阻MR(Magneto Resistive)磁头硬盘出现。带动了一个G的硬盘也出现。磁阻磁头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所以盘片的存储密度可以得到几十倍的提高。意味着硬盘的容量可以作的更大。意味着硬盘进入了G级时代。

1993年GMR(巨磁阻磁头技术)推出,这使硬盘的存储密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认识硬盘

硬盘是电脑中的重要部件,大家所安装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9x、Windows 2k…)及所有的应用软件(如:Dreamwaver、Flash、Photoshop…)等都是位于硬盘中,或许你没感觉到吧!但硬盘确实非常重要,至少目前它还是我们存储数据的主要场所,那你对硬盘究竟了解多少了?可能你对她一窍不通,不过没关系,请见下文。

一、硬盘的历史与发展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产生到现在单碟容量高达15GB多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下面就介绍一下其历史及发展。

1.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

2.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3.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

4.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5.80年代末期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

6.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7.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8.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9ms,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了,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9.2000年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这是目前最大容量的硬盘,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3 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涮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

二、硬盘分类

目前的硬盘产品内部盘片有:5.25,3.5,2.5和1.8英寸(后两种常用于笔记本及部分袖珍精密仪器中,现在台式机中常用3.5英寸的盘片);如果按硬盘与电脑之间的数据接口,可分为两大类:IDE接口及SCSI接口硬盘两大阵营。

三、技术规格

目前台式机中硬盘的外形差不了多少,在技术规格上有几项重要的指标:

1.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平均寻道时间当然是越小越好,现在选购硬盘时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ms的产品。

2.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3.道至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4.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

5.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注意: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

6.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Mb/S(注意与MB/S之间的差别)。它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间隔度)。注意,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例如,WD36400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131/8)。

7.外部数据传输率: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普通采用的是Ultra ATA/66,它的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而在SCSI硬盘中,采用最新的Ultra 160/m SCSI接口标准,其数据传输率可达160MB/s,采用Fibra Channel(光纤通道),最大外部数据传输将可达200MB/s。在广告中我们有时能看到说双Ultra 160/m SCSI的接口,这理论上将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320MB/s,但目前好像还没有结合有此接口的产品推出。

8.主轴转速: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目前ATA(IDE)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为5400~7200rpm,主流硬盘的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可达一般为7200~10,000RPM,而最高转速的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即希捷“捷豹X15”系列硬盘)。

9.数据缓存: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目前主流ATA硬盘的数据缓存应该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对于大数据缓存的硬盘在存取零散文件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10.硬盘表面温度:它是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这项指标厂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种媒体的测试数据中看到。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G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如果对于高转速的SCSI硬盘一般来说应该加一个硬盘冷却装置,这样硬盘的工作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11.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四、接口标准

ATA接口,这是目前台式机硬盘中普通采用的接口类型。

ST-506/412接口:

这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首先使用这种接口的硬盘为希捷的ST-506及ST-412。ST-506接口使用起来相当简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采用该接口的老硬盘容量多数都低于200MB。早期IBM PC/XT和PC/AT机器使用的硬盘就是ST-506/412硬盘或称MFM硬盘,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 。

ESDI接口:

即(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它是迈拓公司于1983年开发的。其特点是将编解码器放在硬盘本身之中,而不是在控制卡上,理论传输速度是前面所述的ST-506的2…4倍,一般可达到10Mbps。但其成本较高,与后来产生的IDE接口相比无优势可言,因此在九十年代后就补淘汰了

IDE及EIDE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ATA-1(IDE):

ATA是最早的IDE标准的正式名称,IDE实际上是指连在硬盘接口的硬盘本身。ATA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ATA最早支持的PIO-0模式(Programmed I/O-0)只有3.3MB/s,而ATA-1一共规定了3种PIO模式和4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要升级为ATA-2,你需要安装一个EIDE适配卡。

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

这是对ATA-1的扩展,它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把最高传输率提高到了16.7MB/s,同时引进了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老BIOS固有504MB的限制,支持最高可达8.1GB的硬盘。如你的电脑支持ATA-2,则可以在CMOS设置中找到(LBA,LogicalBlock Address)或(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其两个插口分别可以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置,从而可以支持四个设备,两个插口也分为主插口和从插口。通常可将最快的硬盘和CD—ROM放置在主插口上,而将次要一些的设备放在从插口上,这种放置方式对于486及早期的Pentium电脑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主插口连在快速的PCI总线上,而从插口连在较慢的ISA总线上。

ATA-3(FastATA-2):

这个版本支持PIO-4,没有增加更高速度的工作模式(即仍为16.7MB/s),但引入了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对电源管理方案进行了修改,引入了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

ATA-4(UltraATA、UltraDMA、UltraDMA/33、UltraDMA/66):

这个新标准将PIO-4下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了一倍,达到33MB/s,或更高的66MB/s。它还在总线占用上引入了新的技术,使用PC的DMA通道减少了CPU的处理负荷。要使用Ultra-ATA,需要一个空闲的PCI扩展槽,如果将UltraATA硬盘卡插在ISA扩展槽上,则该设备不可能达到其最大传输率,因为ISA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只有8MB/s 。其中的Ultra ATA/66(即Ultra DMA/66)是目前主流桌面硬盘采用的接口类型,其支持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为66.7MB/s。

Serial ATA:

新的Serial ATA(即串行ATA),是英特尔公司在今年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开发者论坛) 发布的将于下一代外设产品中采用的接口类型,就如其名所示,它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资料,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此做法能减小接口的针脚数目,用四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1针发出、2针接收、3针供电、4针地线)。这样做法能降低电力消耗,减小发热量。最新的硬盘接口类型ATA-100就是Serial ATA是初始规格,它支持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100MB/s,上面介绍的那两款IBM 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就是第一次采用此ATA-100接口类型的产品。在2001年第二季度将推出Serial ATA 1x标准的产品,它能提高150MB/s的数据传输率。对于Serial ATA接口,一台电脑同时挂接两个硬盘就没有主、从盘之分了,各设备对电脑主机来说,都是Master,这样我们可省了不少跳线功夫。

SCSI接口:

SCSI就是指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最早研制于1979,原是为小型机的研制出的一种接口技术,但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现在它被完全移植到了普通PC上。现在的SCSI可以划分为SCSI-1和SCSI-2(SCSI Wide与SCSI Wind Fast),最新的为SCSI-3,不过SCSI-2是目前最流行的SCSI版本。 SCSI广泛应用于如:硬盘、光驱、ZIP、MO、扫描仪、磁带机、JAZ、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设备上。它的优点非常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适应面广; 使用SCSI,你所接的设备就可以超过15个,而所有这些设备只占用一个IRQ,这就可以避免IDE最大外挂15个外设的限制。

2、多任务;不像IDE,SCSI允许对一个设备传输数据的同时,另一个设备对其进行数据查找。这将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 NT中获得更高的性能。

3、宽带宽;在理论上,最快的SCSI总线有160MB/s的带宽,即Ultra 160/s SCSI;这意味着你的硬盘传输率最高将达160MB/s(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实际应用中可能会低一点)。

4、少CPU占用率

从最早的SCSI到现在Ultra 160/m SCSI,SCSI接口具有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SCSI-1 —最早SCSI是于1979年由美国的Shugart公司(Seagate希捷公司的前身)制订的,并于1986年获得了ANSI(美国标准协会)承认的SASI(Shugart Associates System Interface施加特联合系统接口)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SCSI -1,它的特点是,支持同步和异步SCSI外围设备;支持7台8位的外围设备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5MB/S;支持WORM外围设备。

2、SCSI-2 —90年代初(具体是1992年),SCSI发展到了SCSI-2,当时的SCSI-2 产品(通称为Fast SCSI)是能过提高同步传输时的频率使数据传输率提高为10MB/S,原本为8位的并行数据传输称为:Narrow SCSI;后来出现了16位的并行数据传输的WideSCSI,将其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20MB/S 。

3、SCSI-3 —1995年推出了SCSI-3,其俗称Ultra SCSI,全称为SCSI-3 Fast-20 Parallel Interface(数据传输率为20M/S)它采用了同步传输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技术,因此使用了16位传输的Wide模式时,数据传输即可达到40MB/s。其允许接口电缆的最大长度为1.5米。

4、1997年推出了Ultra 2 SCSI(Fast-40),其采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平微分)传输模式,16位的Ultra2SCSI(LVD)接口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80MB/S,允许接口电缆的最长为12米,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

5、1998年9月更高的数据传输率的Ultra160/m SCSI(Wide下的Fast-80)规格正式公布,其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60MB/s,这将给电脑系统带来更高的系统性能。

现有最流行的串行硬盘技术

随着INTEL的915平台的发布,最新的ICH6-M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而ICH6除了在一些电源管理特性方面有所增强外,也正式引入了SATA(串行ATA,以下简称SATA)和PCI-E概念。对于笔记本来说,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使用着PATA(并行ATA,以下简称PATA)来连接硬盘,SATA的出现无疑是一项硬盘接口的革命。而如今随着INTEL的积极推动,笔记本也开始迈入SATA的阵营。

关于SATA的优势,笔者相信诸位也都有了解。确实,比起PATA,SATA有着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笔者将在本文中透过技术细节来多其进行分析。相信您读完本文后会对SATA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另外由于本文主要针对笔记本和台式机,所以诸如RAID等技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再进行详细的介绍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的特点。

一般来说,串行通信一般由二根信号线和一根地线就可完成互相的信息的传送。如下图,我们看到设备A和设备B之间的信号交换仅用了两根信号线和一根地线就完成了。这样,在一个时钟内,二个bit的数据就会被传输(每个方向一个bit,全双工),如果能时钟频率足够高,那么数据的传输速度就会足够快。

如果为了节省成本,我们也可以只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地线连接。这样在一个时钟内只有一个bit被传输(半双工),我们也同样可以提高时钟频率来提升其速度。

而并行通信在本质上是和串行通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并行通信依靠多条数据线在一个时钟周期里传送更多的bit。下图中,数据线已经不是一条或者是两条,而是多条。我们很容易知道,如果有8根数据线的话,在同一时钟周期内传送的的数据量是8bit。如果我们的数据线足够多的话,比如PCI总线,那一个周期内就可以传送32bit的数据。

在这里,笔者想提醒各位读者,对于一款产品来说,用最低的成本来满足带宽的需要,那就是成功的设计,而不会在意你是串行通信还是并行通信,也不会管你的传输技术是先进还是落后。

PATA接口的速度

我们知道,ATA-33的速度为33MB/S,ATA-100的速度是100MB/S。那这个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总线上的时钟频率,比如ATA-100是25MHz,PATA的并行数据线有16根,一次能传送16bit的数据。而ATA-66以上的规范为了降低总线本身的频率,PATA被设计成在时钟的上下沿都能传输数据(类似DDR的原理),使得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传送32bit。

这样,我们很容易得出ATA-100的速度为:25M*16bit*2=800Mbps=100MByte/s。

PATA的局限性

在相同频率下,并行总线优于串行总线。随着当前硬盘的数据传输率越来越高,传统的并行ATA接口日益逐渐暴露出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其中最致命的莫过于并行线路的信号干扰问题。

那各信号线之间是如何干扰的呢?

1,首先是信号的反射现象。从南桥发出的PATA信号,通过扁长的信号线到达硬盘(在笔记本上对应的也有从南桥引出PATA接口,一直布线到硬盘的接口)。学过微波通信的读者肯定知道,信号在到达PATA硬盘后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反弹,而反弹的信号必将叠加到当前正在被传输的信号上,导致传输中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引起接受端误判。

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都必须要设计相应的电路来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我们看到,从南桥发出的PATA信号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排阻才发送到PATA的设备。我们必须加上至少30个电阻(除了16根数据线,还有一些控制信号)才能有效的防止信号的反弹。而在硬盘内部,硬盘厂商会在里面接上终端电阻以防止引号反弹。这不仅对成本有所上升,也对PCB的布局也造成了困扰。

当然,信号反弹在任何高速电路里都会发生,在SATA里我们也会看到终端电阻,但因为SATA的数据线比PATA少很多,并且采用了差分信号传输,所以这个问题并不突出。

2,其次是信号的偏移问题

理论上,并行总线的数据线的长度应该是一致的。而在实际上,这点很难得到保证。信号线长度的不一致性会导致某个信号过快/过慢到达接受端,导致逻辑误判。不仅如此,导致信号延迟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线路板上的分布电容、信号线在高频时产生的感抗等都会引起信号的延迟。

如图,在左侧南桥端我们发送的数据为[1,1,1,0],在发送到硬盘的过程中,第四个信号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延迟,在判断时刻还没到达接受端。这样,接受端判断接受到的信号为[1,1,1,1],出现错误。由此也可看出,并行数据线越多,出现错误的概率也越大。

下图是SONY Z1的硬盘转接线,我们看到,设计师做了不少蛇行走线以满足PATA数据线的长度一致性要求。

我们可以很容易想像,信号的时钟越快,被判断信号判断的时间就越短,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较慢的总线上(上),允许数据信号和判断信号的时间误差为a,而在高速的总线上(下),允许误差为b。速度越快,允许的误差越小。这也是PATA的总线频率提升的局限性,而总线频率直接影响着硬盘传输速度。。。

3,还有是信号线间的干扰(串音干扰)

这种干扰几乎存在与任何电路。和信号偏移一样,串音干扰也是并行通信的通病。由于并行通信需要多条信号线并行走线(以满足长度、分布电容等参数的一致性),而串音干扰就是在这时候导致的。由于信号线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不停的以0,1间变换,导致其周边的磁场变化甚快。通过法拉第定律我们知道,磁场变化越快,切割磁力线的导线上的电压越大。这个电压将导致信号的变形,信号频率越高,干扰愈加严重,直至完全无法工作。串音干扰可以说这是对并行的PATA线路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并且大大限制了线路的长度。

硬盘的恢复主要是靠备份,还有一些比较专业的恢复技术就是要专业学习的了.不过我不专业,现在最常用的就是GHOST,它可以备份任何一个盘付,并生成一个备份文件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来恢复数据

现在市场上的主要几款硬盘就是迈托,西部数据(WD),希捷(ST),三星,东之,松下,还有最新的那个易拓保密硬盘

牛云

big foot

硬盘是计算机上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主要功能是存储数据和应用程序等信息。下面是硬盘的全面知识:1、硬盘的类型目前,市场上的硬盘主要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类型。机械硬盘通常采用机电技术,包括转盘和读写头等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性物理原理实现数据读写。而固态硬盘则采用闪存芯片,其主要优势是读写速度较快,而机械硬盘则可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2、硬盘的主要参数硬盘的主要参数包括数据传输速度、容量、转速和缓存等。其中,数据传输速度是指数据读取和写入硬盘时的传输速率,表示为MB/s或GB/s;容量则是硬盘能够存储的数据量,通常以GB或TB为单位;转速,则是硬盘转动的速度,通常以每分钟转数(RPM)为单位,转速越高读写速度越快;缓存则是硬盘内存储设备,用于记录访问热点数据,也可以说是硬盘的缓存大小。3、硬盘的安装硬盘安装通常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方式,内置硬盘则是安装在计算机内部的硬盘,需要将其安装在硬盘托架上并用数据线和电源线连接;而外置硬盘则是通过USB等接口进行连接的,可以移动和携带方便。4、硬盘的维护硬盘的维护包括清理、压缩、磁盘扫描和碎片整理等操作。其中,清理指删除不必要的文件和程序,以释放硬盘空间;压缩是将大文件压缩为较小的压缩文件,从而节省硬盘空间;磁盘扫描则可以检测硬盘是否存在坏道等问题;碎片整理则是将散乱的文件整理出来,以提高硬盘读取速度。总之,硬盘是计算机上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之一,因此了解硬盘知识对计算机用户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了解硬盘类型、参数、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硬盘,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S笔记

适用类型

台式机硬盘

台式机硬盘就是最为常见的PC机内部使用的存储设备。随着用户对个人PC性能的需求日益提高,台式机硬盘也在朝者大容量、高速度、低噪音的方向发展,单碟容量逐年提高,主流转速也达到7200RPM,甚至还有了10000RPM的SATA接口的硬盘。台式机硬盘的厂商主要有希捷、迈拓、西部数据、日立、三星等,市场竞争很激烈。

笔记本硬盘

笔记本硬盘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于笔记本的存储设备,笔记本强调的是其便携性和移动性,因此笔记本硬盘必须在体积、稳定性、功耗上达到很高的要求,而且防震性能要好。

笔记本电脑硬盘和台式机硬盘从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笔记本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巧,目前标准产品的直径仅为2.5英寸(还有1.8英寸甚至更小的),厚度也远低于3.5英寸硬盘。一般厚度仅有8.5mm-12.5mm,重量在一百克左右,堪称小巧玲珑。由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狭小、散热不便,且电池能量有限,再加上移动中难以避免的磕碰,对其部件的体积、功耗和坚固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记本硬盘本身就设计了比台式机硬盘更好的防震功能,在遇到震动时能够暂时停止转动保护硬盘。

笔记本硬盘由于受到盘片直径小、功耗限制、防震等制约因素,在性能上相对要落后于台式机硬盘。在桌面系统中,硬盘电机主轴转速7200转称为主流,万转的硬盘也已推出,而在笔记本中还是以4200转为主,部分新品则使用5400转的硬盘,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硬盘空间狭小,而且采用高速电机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功耗和发热量。而在缓存容量方面笔记本硬盘也略微少于台式机硬盘。转速和缓存都低,自然数据传输率方面也就较低了。接口方面笔记本硬盘基本与台式机发展持平,市场上主流的笔记本硬盘都采用了ATA100的接口标准,富士通公司也已经推出了业界首款2.5英寸的SATA硬盘。

目前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发展方向就是外形更小、质量更轻、容量更大。东芝率先开发生产了一种1.8英寸规格的硬盘,在一些轻薄笔记本上采用。不过目前1.8英寸的产品在零售市场上极为罕见。这种超小型硬盘要通过一个转接口才能用在目前采用2.5寸硬盘的笔记本电脑上。除了1.8寸的硬盘,更小的1英寸HDD(Micro Drive),容量已达到了4GB,其外观和接口为CF TYPEⅡ型卡,传送模式为Ultra DMA mode 2。实际传输速度达到了5MB/sec左右。盘片转数为3600rpm,缓存容量128KB。当然,这种硬盘目前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存储设备。

笔记本电脑硬盘上往往保存有重要数据,再加上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特性,其安全性能是很重要的指标。现在的硬盘都支持S.M.A.R.T(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使用S.M.A.R.T技术,可有效保护你的硬盘。 可预测的硬驱故障是由硬驱性能逐渐恶化引起的。实际上,硬驱故障的60%都是机械性质的,对此类故障,S.M.A.R.T可一显身手。S.M.A.R.T可以对数据提供有效的廉价保护,有助于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并且预先报警能让你安排及时更换硬盘。

此外现在很多笔记本电脑硬盘还采用了SPS技术,SPS(ShockProtectionSystem)即震动保护系统。使硬盘在受到撞击时,保持磁头不受震动,磁头和磁头臂停泊在盘片上,冲击能量被硬盘其他部分吸收,这样能有效地提高硬盘的抗震性能,使硬盘在运输、使用及安装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免受震动的损坏。有些产品更是采用了第二代保护系统(SPSII),可以更有效的防止由于外界的震动所引起的硬盘损坏。

服务器硬盘

服务器硬盘在性能上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台式机硬盘,这是受服务器大数据量、高负荷、高速度等要求所决定的。服务器硬盘一般采用SCSI接口,高端还有采用光纤通道接口的,极少的低端服务器采用台式机上的ATA硬盘,性能受到很大影响。

服务器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服务器硬盘转速很高,7200转、10000转的产品已经相当普及,甚至还有达到15000转的。它还配备了较大的回写式缓存,一般为2MB、4MB、8MB或16MB,甚至还有64MB的产品。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除了采用家用硬盘具备的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为了提高可靠性,服务器多采用了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技术。RAID技术相当于把一份数据复制到其他硬盘上,如果其中一个硬盘损坏了,可以从另一个恢复数据。

3、带宽大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于大约有10-50人同时在正常上班时间随机访问服务器或工作站。在此种情况下建议选择SCSI接口硬盘。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执行关键任务且工作负荷很重的文件服务器,其负荷相当于50多人在一天24小时内同时进行访问,同时还面向视频、动画制作等有高要求的工作站。在这些场合建议使用高端SCSI。

硬盘类型的选择

普通家用或小型企业的台式机用户对硬盘性能的需求相对较低,也极少会对存储系统提出高性能的要求,因此一般建议使用ATA、SATA接口硬盘,部分个人音频或视频工作者可以考虑采用SCSI接口。

中型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工作负荷较轻或中等的企业环境,其负荷相当于大约有10-50人同时在正常上班时间随机访问服务器或工作站。在此种情况下建议选择SCSI接口硬盘。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执行关键任务且工作负荷很重的文件服务器,其负荷相当于50多人在一天24小时内同时进行访问,同时还面向视频、动画制作等有高要求的工作站。在这些场合建议使用高端SCSI。

容量计算:硬盘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的,早期的硬盘容量低下,大多以MB(兆)为单位,1956年9月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而现今硬盘技术飞速的发展数百GB容量的硬盘也以进入到家庭用户的手中。硬盘的容量有40GB、60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500GB,硬盘技术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更大容量的硬盘还将不断推出。

在购买硬盘之后,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操作系统当中硬盘的容量与官方标称的容量不符,都要少于标称容量,容量越大则这个差异越大。标称40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示只有38GB;80GB的硬盘只有75GB;而120GB的硬盘则只有114GB。这并不是厂商或经销商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而是硬盘厂商对容量的计算方法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单位转换关系造成的。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中是采用二进制,这样造成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是以每1024为一进制的,每1024字节为1KB,每1024KB为1MB,每1024MB为1G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为一进制的,每1000字节为1KB,每1000KB为1MB,每1000MB为1GB,这二者进制上的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缩水”。以120GB的硬盘为例:

厂商容量计算方法:120GB=120,000MB=120,000,000KB=120,000,000,000字节

换算成操作系统计算方法:120,000,000,000字节/1024=117,187,500KB/1024=114,440.91796875MB=114GB

同时在操作系统中,硬盘还必须分区和格式化,这样系统还会在硬盘上占用一些空间,提供给系统文件使用,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和标称容量会存在差异。

单碟容量

单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的档次高低。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的,而单碟容量就是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硬盘厂商在增加硬盘容量时,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个是增加存储碟片的数量,但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碟片数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内;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单碟容量。

举个例子来说,单碟容量为60GB的希捷酷鱼五系列和单碟容量为80GB的希捷7200.7系列,如果都用2个盘片那么总容量将有40GB的差异,可见单碟容量对硬盘容量的影响。

同时,硬盘单碟容量的增加不仅仅可以带来硬盘总容量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提高硬盘工作的稳定性。单碟容量的增加意味着厂商要在同样大小的盘片上建立更多的磁道数(数据存储在盘片的磁道中),虽然这在技术难度上对厂商要求很高,但盘片磁道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磁道数)提高,代表着数据密度的提高,这样在硬盘工作时盘片每转动一周,磁头所能读出的数据就越多,所以在相同转速的情况下,硬盘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另外单碟容量的提高使单位面积上的磁道条数也有所提高,这样硬盘寻道时间也会有所下降。

另外单碟容量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产品成本,举个例子来说,同样的120GB的硬盘,如果采用单碟容量40GB的盘片,那么将要有三张盘片和六个磁头;而采用单碟容量80GB的盘片,那么只需要两张盘片和三个磁头(盘片正反两面都可以存储数据,一面需要一个磁头),这样就能在尽可能节省更多的成本的条件下提高硬盘的总容量。单碟容量的增加也对磁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碟容量的提升是随着硬盘技术的逐渐提高的,在2000年时出现了单碟容量40GB的硬盘产品,但直到2001中旬才全面在市场中普及。到了2002年IBM、西部数据、希捷、三星都相继推出了单碟容量60GB的硬盘产品,最早单碟60GB容量的硬盘是三星于2002年5月推出的SpinPoint V60系列硬盘,其后的一个月内西部数据、希捷就发布了酷鱼V和鱼子酱系列7200rpm硬盘。

最早的单碟容量80GB的硬盘产品是Maxtor于2002年10月发布的DiamondMax Plus 9,希捷也紧随其后推出了酷鱼7200.7系列与5400.1系列单碟80GB的硬盘。希捷在2003年的9月发布了单碟容量达100GB酷鱼7200.7 PLus 200GB硬盘,而2004年9月,希捷(Seagate)又发布了酷鱼7200.8(Barracuda 7200.8)系列硬盘,单碟容量为133GB,使得硬盘单碟容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较于以前的最高单碟容量100GB,整整提高了33%。更高的单碟容量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的总容量、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但人们对于硬盘存储空间的需求是不满足的,单碟容量的发展是不会就此止步的,更高容量的硬盘产品将不久之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2005年9月,希捷(Seagate)发布了酷鱼7200.9(Barracuda 7200.9)系列硬盘,单碟容量提高到160GB,这几乎已经是传统的水平记录技术的技术极限,不对硬盘磁记录技术作出革新,单碟容量基本上已经无法提升。垂直记录技术适时出现,将硬盘的数据密度、容量和可靠性推进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传统的水平记录技术让数据位平铺在磁介质上,而垂直记录技术却让数据位竖立在磁介质上,极大的提高了磁记录密度,当然也就提高了单碟容量。另外垂直记录技术还允许磁头在相同时间内扫描更多数据位,故能在不提高转速的情况下,提高硬盘的数据传输率。2006年4月,希捷(Seagate)率先将垂直记录技术运用于桌面硬盘,发布了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酷鱼7200.10(Barracuda 7200.10)系列硬盘,最大单碟容量提高到188GB,这是目前所有硬盘产品中最高的单碟容量。随着垂直记录技术的继续发展和磁记录密度的提高,硬盘的单碟容量还会继续提升。

盘片数

盘片是硬盘中承载数据存储的介质,硬盘是由多个盘片叠加在一起,互相之间由垫圈隔开。硬盘盘片是以坚固耐用的材料为盘基,其上在附着磁性物质,表面被加工的相当平滑。因为盘片在硬盘内部高速旋转(有5400转、7200转、10000转,甚至15000转),因此制作盘片的材料硬度和耐磨性要求很高,所以一般采用合金材料,多数为铝合金。

硬盘盘片是随着硬盘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早期的硬盘盘片都是使用塑料材料作为盘基,然后再在塑料盘基上涂上磁性材料就构成了硬盘的盘片。后来随着硬盘转速和容量的提高又出现的金属盘基的盘片,金属材料的盘基具有更高的记录密度、更强的硬度,在安全性上也要强于塑料盘基。目前市场中主流的硬盘都是采用铝材料的金属盘基。

而IBM等厂商还推出过以石英玻璃为盘基的“玻璃盘片”,但初期的玻璃盘片在发热等技术方面处理的并不得当,导致部分产品使用中极易出现故障。但玻璃盘片是一种比铝更为坚固耐用的盘片材质,盘片高速运转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而且玻璃盘片表面更为平滑,技术上还是领先于金属盘片的。

由于盘片上的记录密度巨大,而且盘片工作时的高速旋转,为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数据保存的长久,盘片都是密封在硬盘内部。万万不可自行拆卸硬盘,在普通环境下空气中的灰尘,都会对硬盘造成永久伤害,更不能用器械或手指碰触盘片。

磁头数

硬盘磁头是硬盘读取数据的关键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存储在硬盘盘片上的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向外传输,而它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会随着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写盘片上的数据,磁头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盘片的存储密度。目前比较常用的是GMR(Giant Magneto Resisive)巨磁阻磁头,GMR磁头的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这比以前的传统磁头和MR(Magneto Resisive)磁阻磁头更为敏感,相对的磁场变化能引起来大的电阻值变化,从而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 。

磁头是硬盘中对盘片进行读写工作的工具,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的。硬盘在工作时,磁头通过感应旋转的盘片上磁场的变化来读取数据;通过改变盘片上的磁场来写入数据。为避免磁头和盘片的磨损,在工作状态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只有在电源关闭之后,磁头会自动回到在盘片上的固定位置(称为着陆区,此处盘片并不存储数据,是盘片的起始位置)。

由于磁头工作的性质,对其磁感应敏感度和精密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早先的磁头采用铁磁性物质,在磁感应敏感度上不是很理想,因此早期的硬盘单碟容量都比较低,单碟容量大则碟片上磁道密度大,磁头感应程度不够,就无法准确读出数据。这就造成早期的硬盘容量都很有限。随着技术的发展,磁头在磁感应敏感度和精密度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最初磁头是读、写功能一起的,这对磁头的制造工艺、技术都要求很高,而对于个人电脑来说,在与硬盘交换数据的过程中,读取数据远远快于写入数据,读、写操作二者的特性也完全不同,这也就导致了读、写分离的磁头,二者分别工作、各不干扰。

薄膜感应(TEI)磁头

在1990年至1995年间,硬盘采用TFI读/写技术。TFI磁头实际上是绕线的磁芯。盘片在绕线的磁芯下通过时会在磁头上产生感应电压。TFI读磁头之所以会达到它的能力极限,是因为在提高磁灵敏度的同时,它的写能力却减弱了。

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90年代中期,希捷公司推出了使用AMR磁头的硬盘。AMR磁头使用TFI磁头来完成写操作,但用薄条的磁性材料来作为读元件。在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薄条的电阻会随磁场而变化,进而产生很强的信号。硬盘译解由于磁场极性变化而引起的薄条电阻变化,提高了读灵敏度。AMR磁头进一步提高了面密度,而且减少了元器件数量。由于AMR薄膜的电阻变化量有一定的限度,AMR技术最大可以支持3.3GB/平方英寸的记录密度,所以AMR磁头的灵敏度也存在极限。这导致了GMR磁头的研发。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

GMR磁头继承了TFI磁头和AMR磁头中采用的读/写技术。但它的读磁头对于磁盘上的磁性变化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GMR磁头是由4层导电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构成的:一个传感层、一个非导电中介层、一个磁性的栓层和一个交换层。GMR传感器的灵敏度比AMR磁头大3倍,所以能够提高盘片的密度和性能。

硬盘的磁头数取决于硬盘中的碟片数,盘片正反两面都存储着数据,所以一个盘片对应两个磁头才能正常工作。比如总容量80GB的硬盘,采用单碟容量80GB的盘片,那只有一张盘片,该盘片正反面都有数据,则对应两个磁头;而同样总容量120GB的硬盘,采用二张盘片,则只有三个磁头,其中一张盘片的一面没有磁头。

传输规范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不同的硬盘接口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规范,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也不相同。传输规范是硬盘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以前主流的台式机硬盘接口为IDE接口,现在则以SATA接口为主,高端工作站服务器则会有SCSI接口和SAS接口。

IDE接口

SCSI接口

SATA接口

光纤通道

SAS接口

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的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内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才能对磁盘子系统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提升。目前各硬盘生产厂家努力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除了改进信号处理技术、提高转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单碟容量以提高线性密度。由于单碟容量越大的硬盘线性密度越高,磁头的寻道频率与移动距离可以相应的减少,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内部传输速率也就提高了。虽然硬盘技术发展的很快,但内部数据传输率还是在一个比较低(相对)的层次上,内部数据传输率低已经成为硬盘性能的最大瓶颈。目前主流的家用级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基本还停留在70~90 MB/s左右,而且在连续工作时,这个数据会降到更低。

数据传输率的单位一般采用MB/s或Mbit/s,尤其在内部数据传输率上官方数据中更多的采用Mbit/s为单位。此处有必要讲解一下两个单位二者之间的差异:

MB/s的含义是兆字节每秒,Mbit/s的含义是兆比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量,后者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MB/s中的B字母是Byte的含义,虽然与Mbit/s中的bit翻译一样,都是比特,也都是数据量度单位,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Byte是字节数,bit是位数,在计算机中每八位为一字节,也就是1Byte=8bit,是1:8的对应关系。因此1MB/s等于8Mbit/s。因此在在书写单位时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写,尤其有些人还把Mbit/s简写为Mb/s,此时B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称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上面这是一般情况下MB/s与Mbit/s的对应关系,但在硬盘的数据传输率上二者就不能用一般的MB和Mbit的换算关系(1B=8bit)来进行换算。比如某款产品官方标称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为683Mbit/s,此时不能简单的认为683除以8得到85.375,就认为85MB/s是该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因为在683Mbit中还包含有许多bit(位)的辅助信息,不完全是硬盘传输的数据,简单的用8来换算,将无法得到真实的内部数据传输率数值。

外部数据传输率

硬盘数据传输率的英文拼写为Data Transfer Rate,简称DTR。硬盘数据传输率表现出硬盘工作时数据传输速度,是硬盘工作性能的具体表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的。在读取硬盘不同磁道、不同扇区的数据;数据存放的是否连续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硬盘数据传输率。因为这个数据的不确定性,所以厂商在标示硬盘参数时,更多是采用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和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一般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或接口传输率。是指硬盘缓存和电脑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也就是计算机通过硬盘接口从缓存中将数据读出交给相应的控制器的速率。平常硬盘所采用的ATA66、ATA100、ATA133等接口,就是以硬盘的理论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来表示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着这块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理论最大值是100MB/s;ATA133则代表外部数据传输率理论最大值是133MB/s;SATA1.0接口的硬盘外部理论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150MB/s,而SATAII接口的硬盘外部理论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300MB/s。这些只是硬盘理论上最大的外部数据传输率,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是无法达到这个数值的,而是更多的取决于内部数据传输率。

康康map

一.硬盘参数

众所周知,市场上的硬盘主要分为IDE和SCSI两大类。SCSI硬盘有速度快、容量大、使用稳定的特点,是硬盘技术的排头兵,但其价格太贵,主要用于较专业的场合。

而IDE硬盘虽然说在技术水准上尚同SCSI硬盘有一些的差距,但无庸置疑其差距已越来越小,现如今的IDE硬盘同样具有转速快、容量大的特点,而且其价格便宜,已成为家用场合的首选。

而IDE硬盘按其内部盘片直径的大小,又可分为5.25、3.5、2.5和1.8英寸的硬盘等。2.3和1.8英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等设备;5.25和3.5盘片直径的硬盘主要用在台式机上,现在台式机上最常用的就是3.5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

1.硬盘的容量

我们在购买硬盘时首先会问,这硬盘是多大的呀?回答:40GB、80GB,就是指的硬盘的容量。它一般指的是硬盘格式化后的容量。硬盘的容量越大越好。

其次,在选择容量时你还可优先选择单碟容量大的产品。单碟容量越大技术越先进而且更容易控制成本。举例来讲,同样是40GB的硬盘,若单碟容量为10GB,那么需要4张盘片和8个磁头,要是单碟容量上升为20GB,那么需要2张盘片和4个磁头,对于单碟容量达40GB的硬盘来说,只要1张盘片和2个磁头就够了,能够节约很多成本及提高硬盘工作稳定性。

2.硬盘的转速

这也是大家比较留心的问题。它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如今市场上的IDE硬盘主要分为5400RPM(转),7200RPM(转)两种转速。在容量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可首选转速快的7200转的硬盘产品。

3.硬盘的传输率

硬盘的传输率也是硬盘重要参数之一。它主要指硬盘的外部和内部数据的传输率,它们的单位为Mb/s(兆位/秒)或MB/s(1MB=8Mb)。硬盘的外部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即硬盘的突发数据传输率,它一般指硬盘的数据接口的速率。现在的ATA/66/100/133接口的硬盘的传输率可达66-133MB/S。

而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在这方面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一般都可达350Mb/S以上,优秀的硬盘其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达500Mb/S。

4.硬盘的缓存

硬盘的缓存的大小也是硬盘的重要指标之一。硬盘的缓存是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如今硬盘采用的缓存类型多为SDRAM,但也有例外的如采用EDO DRAM的。缓存的容量越大越好,它直接关系到硬盘的读取速度,如今的硬盘缓存容量大都是2M,并向8M的更大容量过度。但也有少数只有512K缓存的产品,这点大家需注意。

5.硬盘的磁头

硬盘上采用的磁头类型,主要有MR和GMR两种。GMR巨磁阻磁头已开始取代MR磁头成为硬盘磁头的主流。

MR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写入和读取磁头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它是通过阻值的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的变化相当敏感,使其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其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因而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就提高了盘片的密度,这就使硬盘的容量能够做得很大。

而GMR磁头同MR磁头相比它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它比MR磁头更敏感,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现在的MR磁头的盘片存储密度可达到3Gbit-5Gbit/in2(每平方英寸每千兆位),而GMR磁头则可达10Gbit-40Gbit/in2以上。

6.硬盘的寻道时间

硬盘的寻道时间也是了解硬盘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主要指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道间寻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最大寻道时间(max full seek),以及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 latency)等等。它们的单位皆为ms(毫秒)。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这个数值越小越好,如今IDE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大多在9ms以下。而硬盘的道间寻道时间,指的是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是越短越好。

硬盘的最大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从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它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市场上的主流IDE硬盘的最大寻道时间大多在20ms以内。至于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它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

二.硬盘品牌(厂家)

硬盘种类繁多,挑选哪一款才是我们的最爱呢?我们先要从品牌讲起,硬盘厂商比较大的有IBM、Quantum (昆腾)、Seagate(希捷)、Maxtor(迈拓)、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此外还有Samsung(三星)、Fujitsu(富士通)、JTS、NEC(日电)等。我们认为前几家大厂出品的新品只要不是水货,由正规代理商出具三年质保,完全可以值得信赖,一般转速越高、缓存越大、接口越先进、容量越大的硬盘价格越高,怕就怕商家在型号上“狸猫换太子”。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各家用硬盘型号命名规则和最新产品。

1.Maxtor硬盘

其型号用7位数进行标注: 第1位数字是厂家的内部标识; 第2~5位数字表示硬盘的容量,单位为10MB或1MB;第6位字母表示接口,“U”为UDMA/66接口;“D”为UDMA/33接口;“A”或“AP”为普通UDMA接口;“S”为SCSI接口;末尾的数字表示盘片的读写面数。例如92732U8表示容量为27320MB、UDMA/66接口、8个数据面。Maxtor钻石系列都是5400转;钻石7代DiamonMax6800系列单碟容量6.8GB,具有2MB缓存;钻石8代DiamondMax VL17,缓存反倒是512KB的。此外DamondMax 36/40(九代)两种型号缓存为2MB;DiamondMax VL 20是最新的低价盘,5400转/512KB缓存,性价比相当好。7200转的有单碟容量5.1GB的金钻2代DiamondMax Plus 5120、金钻3代DiamondMax Plus 6800、金钻4代DiamondMax Plus 40,它们的缓存均为2MB。

2.Seagate

Seagate的硬盘型号由“STxxxxxA/AG/W/N”这几个数字和字符共同组成:ST即为Seagate;ST后的第一个数字表示某系列,该数字有1、3、5、9等;其后的4个数字表示容量、单位是“MB”;末尾英文字符则表示其接口标准,其中A为UDMA、AG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UDMA接口硬盘、W为Ultra Wide SCSI(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s)、N为Ultra Narrow SCSI,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s。例如,Medalist PRO系列 的ST36450A为30000系列、容量为6450MB(6.45GB)、UDMA接口。希捷硬盘现在新品是U8(5400转)和酷鱼Barracuda ATA(7200转),原来的U4、火凤凰Medalist已退出江湖。

3.昆腾

昆腾大脚一代为“BIGFOOT ××AT”,AT表示IDE接口;大脚二代为“BIGFOOT CY ××AT”;大脚三代为“BIGFOOT TX ××A”,“A”表示接口为UDMA。例如12A表示容量为 12GB、UDMA接口的大脚三代(迅猛龙系列)。还有一种是大脚四代TS。早期火球(FireBall)系列为“SE××A/AT”或“ST××A/AT”或“TM××A/AT”,例如TM38AT表示容量为3.8GB接口为IDE的火球星云硬盘;而ST32A表示容量为3.2GB接口为 UDMA的火球层云硬盘。火球六代/七代/八代/九代/十代分别为EL/EX/CR/CX/(lct08)lct10,以上新火球都是5400转、512KB缓存的。其中lct08单碟8.7GB,lct10单碟10.2GB,lct10略快一点。昆腾7200转的为Fireball plus KA(超强火球一代),单碟容量4.55GB。Fireball Plus KX 是二代,单碟容量6.8GB,性能比一代有长足的进步。

4.WD

WD的×××AA也是2MB缓存,5400转。WD Expert是7200转的,它是WD和IBM合作的产品,据说WD的这一系列硬盘都是从IBM OEM的,因此从各项参数来看,其性能都和IBM的22GXP系列相当接近,令人怀疑其是否就是IBM的22GXP。Caviar和Data Lifeguard(数据卫士)有5400/7200转两种,缓存大小也有区别,请注意甄别型号。

5.IBM

IBM的桌面之星25GP系列编号DJNA,转速5400转,销路相当好。22GXP是7200转的,最新产品还有Deskstar 37GP/ 34GXP等。需要注意的是IBM同一种型号随容量不同,缓存也不同。

6.日立

日立 HDS725050KLSA80(500GB/8MB/SATA/盒装)是最新产品,销售的也不错。使用类型:台式机\接口类型:SATAⅡ\容量:500GB\传输规范:SATA300\缓存:8MB\转速:7200转\保修时间:三年保修。

三.硬盘发展历史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产生到现在单碟容量高达十几GB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下面就介绍一下其历史及发展。

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

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

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80年代末期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

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9ms,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了,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0年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是当时最大容量的硬盘,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3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涮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

meira

各种技术参数?每个牌子的硬盘都不同的,例如希捷

(ST),现在的ST都系13代的,容量可以是500G,1T,2T,3T,磁道,扇区亦不一样,特别大容量的盘都是多碟的,维修特别难的,至于数据恢复,要看是什么问题啦,不同的问题恢复都不一样,如果是软故障是最好搞的,硬故障的话一般都要用专业工具修复的

相关推荐

bigfoot大脚 功能

......很多很多 你自己用下新手用的主要是任务助手
2023-07-12 17:25:463

win10玩魔兽世界弹出BigFoot已被禁用如何解决

玩魔兽世界这款游戏相信大家都熟悉了,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一些用户在win10系统中玩魔兽世界弹出“BigFoot已被禁用,因为该功能只对暴雪的UI”的提示,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如何解决?针对此故障问题,小编和大家详细说明一下win10玩魔兽世界弹出“BigFoot已被禁用”解决方法。问:为什么我一登录WOW大脚就让我选择禁用啊?出一个提示说大脚...答:先禁用,然后按esc,选大脚件,选择全部启用,最后点重载件。问:“大脚已被禁用,因为该功能只被暴雪的UI开放”什么意思啊?我...之前用了半年挺好的,然后有天突然发现有些功能没有了,然后就发现了这个,大脚...答:卸载重新装一个是最方便的问:魔兽大脚禁用UI后画面变的特别清晰以至于我很卡后来我到选择...答:件问题。问:tainforced已被禁用,因为该功能只对暴雪的UI开放,你可以禁用...然后无法用大脚启动游戏,重装也没用。本人XD求高手解决。急啊。答:打开设置,件管理,把基本库打上勾,重载件就OK了问:WOW大脚件怎么和UI件合并?我下了个UI界面件,不能和大脚一同用,这个问题解决?答:大脚已经包含了界面件如果非要个一起开就在大脚件里禁用界面件UI只点界面这样WOWSHELL魔兽精灵个人认为低端件中比大脚好问:大脚wow件:mapster已被禁用,该功能只对暴雪的ui开放怎么回...答:这个是暴雪维护之后的问题,应该是在测试虚拟器,所以默认游戏版本更新了,我的窗也不能用了,只能等件更新。问:魔兽世界UI要禁用是怎么回事以前玩不会出现UI禁用的,现在我一打开雕文的时候,想把雕文搞进去就出现UI要...答:禁用了之后去角选择界面,看左下角的件,再把件的勾都点上就行了。这个是大灾变之后暴雪的抽疯情况,并非件错误,也并不是不兼容,有的时候换雕文是...问:大脚件的问题,一禁用就没了,请求支援咯~刚才又出现大脚的UI错误出现禁用和屏蔽平常我都是点屏蔽,今天点错了,点禁用...答:进入魔兽的目录,找到Interface夹下面的ADDON,进去,把里面的全删除,然后重装一遍大脚就OK了问:大脚能和其他UI件一起用吗?本人件一直在用大脚,但又对传统界面比较厌烦了,想换个UI;大脚的一些功能我...答:当然可以,单体件都很好用需要注意的是ACE类的件往往需要一个库,否则运行不了-ACE件很多,整合的完整的库很多、很大,但各个件其实并不需要...问:大脚用的界面修改是哪个UI?大脚用的界面修改是哪个UI?答:本身应该是没有的界面修改的,似乎是通过lua和xml直接定义框体位置做到的问:大脚件问题之前用魔盒因为最近老出现小病小腿禁用在开起才能使用换了大脚小病不出现...答:我记得好像是在件里面可以选择那个件用你运行大脚件看看,里面有件选项。还有我以前用大脚现在用魔盒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啊问:请问大脚件能改UI吗?我在网吧见一些人可以把全队人的显示成一个长方型,比起我反各个职业拉出画面占的...答:建议你去NGA上的UI讨论去看看.那里有很多改UI的件问:我用大脚UI的时候~LR的放不出来?郁闷。通病吗?答:把法书计时器关了就行了问:WOW在台服使用大脚件的问题由于众所知的原因不得已到台服玩了,原来用的大脚件还是可以用。但是到级...答:Cartographer_QuestInfo这个任务UI是目前比较好的,大脚里除背包仇恨统计法术计时,其他的都可以关闭,我也很奇怪为什麽大脚不更新台服,精灵也是这样。...问:暴雪推出的魔兽世界UI界面修改程序与大脚件有...在网上看了暴雪推出了办面修改程序,请问与大脚件有冲突吗答:你把大脚件更新到最新就没有了。插件的关系,在人物界面里,取消插件选项,然后再选择重新加载,上面的过期插件也要勾选上,然后重新进游戏看看。我也经常性的出现这个,是插件的问题。你可以重新载入一下,或者/RL刷新下。正常,你用了插件的缘故,可以先选择禁用,再重载插件就行。上述就是win10玩魔兽世界弹出“BigFoot已被禁用”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7-12 17:25:541

魔兽bigfoot是什么?

国内的客户端无法登上美服,只能去下载美版登陆器,建议用电骡搜索下载,因为美服官网的下载速度十分之难以想象
2023-07-12 17:26:033

求解 魔兽世界插件错误

这个是大脚的问题,没办法
2023-07-12 17:26:287

大脚安装完后如何打开啊?我在电脑中找到了一个Bigfoot的文件夹,但其中没有可以用来启动程序的

桌面有一个大脚的图标 点开有启动游戏 如果桌面没有就创建大脚的快捷方式 剪切到桌面上 然后就可以用了
2023-07-12 17:26:433

魔兽世界的法师任务鹰翼广场饥饿者泰里斯在哪找?详细点求大神帮助

http://bigfoot.178.com/ 去下个插件把,你这样做任务会很累的
2023-07-12 17:27:062

Yeti,Bigfoot and the wild man of shennongjia全文翻译

雪人,大脚怪和神农架野人
2023-07-12 17:28:032

如何正确安装WOW大脚插件

安装在你的wow的文件夹里就可以了··当然你的第1次必须通过大脚启动一次才可以!!以后就直接进入游戏就ok了!
2023-07-12 17:28:113

魔兽世界大脚怎么单看BOSS秒伤,比如血魔,怎么调伤害统计啊?详细点

点小地图的大脚图标然后点团队统计然后都点开再然后你看到有个栏目就统计了伤害其中括号里面的就是秒伤前面的就是总的DPS量
2023-07-12 17:29:073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英语观后感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来自比利时与法国的一部亲子篇,它体现了父亲和孩子深深的感情。我看完以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亚当一直要疯狂地寻找他的爸爸呢?那是因为他缺少父爱,缺少父亲的陪伴。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偏爱母亲,虽然母爱是必不可少的,但父亲给你的勇气与鼓励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希望这部亲子篇推广给更多家庭,让人觉得有父亲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2023-07-12 17:29:162

wow中,怎么加载插件!

双击打开啊
2023-07-12 17:29:516

魔兽世界那个可以语音提醒BOSS技能的插件叫什么

DBM(deadly boss mods)
2023-07-12 17:30:434

请问魔兽世界里的插件-大脚错误报告这个什么意思?

把插件清理干净,进下游戏,再重新下大脚,再进游戏就OK。
2023-07-12 17:31:031

魔兽世界里怎么看坐标

打开大地图~鼠标放上起就有拉啊~~~
2023-07-12 17:31:1710

tree(3)这个数有多大?

无法想象的大。不能用常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的。有限的大数,最终还不是无穷大。在Tree3面前,g(64)就和零差不多,比Tree3大的还有SCG3,然后是SSCG3,再是Rayo数,然后是BigFoot,后面还有Sasquatch (Big Bigeddon),再有阿列夫零、阿列夫一、阿列夫二等等……这个N和Tree(3)比是在侮辱Tree(3)。这个N不会大于3↑↑10。葛立恒数的第一层G1是3↑↑↑↑3,这个N在G1面前就跟零没啥区别。葛立恒数有64层。而葛立恒数在Tree(3)面前跟零没啥区别。以目前地球全部超级计算机运算葛立恒数宇宙灭亡都算不出来,更别说Tree(3)了。tree(3):这里TREE就是英文里树木的那个单词TREE,TREE(3)其实是一个函数,函数名称叫TREE,而函数自变量取值是3。TREE(3)跟葛立恒数比的话,葛立恒数是属于忽略不计的。更为神奇的是,TREE(3)的定义比葛立恒数更简单,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画“树”的游戏,树林的树。这里,这个“树”的概念,对计算机专业的听众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什么二叉树,查找树等等。如果你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也不要紧。你应该也看到过公司的组织架构图,或是某个人的家谱等等,也是用类似一棵树的结构展示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树的概念。我在节目介绍里也放了一个树的简单示意图。然后TREE(3)这个数,就可以用一种画树的游戏来导出,画的时候,我们会给每个节点,俗称叶子的东西,画上某种颜色。而对线段,俗称树枝,我们不关心它的颜色。而TREE(3),意思就是用三种颜色来画这颗树。
2023-07-12 17:33:131

滑板英文简介

Skiboarding is a winter sport which combines elements of skating, snowboarding, and skiing. Skiboards are generally 80-120 centimeters long, symmetrical, twin tipped, and wider than traditional skis. In addition, they generally have non-release bindings, very similar to snowboard hard-boot bindings. However, skiboards are now on the market which feature ski-like releasable bindings. The sport is often referred to (especially in the UK) as snowblading or skiblading, however, "Snowblades" are a trademark of Salomon.The first prototype of the modern skiboard was the Atomic Glider (later renamed the Figl), a 63.5 centimeter bindingless ski designed in 1982 to fit into a hiker"s backpack and sold primarily in Colorado. Around 1990, Austrian company Kneissel introduced the BigFoot, a 65 centimeter, foam-injected ski with a binding system. Some consider the BigFoot to be the first mass-produced skiboard. Next came the MicroSki, created by Kent Keiswieller in 1992.From 1993-1996, the first products actually referred to as skiboards were manufactured by several pioneer companies, including Canon, Line, GrooveUSA, Klimax, and Powder Company.In 1997, French ski company Salomon released their version of skiboards, called Snowblades, in response to skiboarding"s growing popularity. Soon many larger ski companies such began to produce skiboards.Skiboarding was replaced with skiing in the X Games, a hard hit to the United Skiboard Series (USS). Professional skiboarders no longer had a forum to compete, and several professional skiboarders including Mike Nick, Iannick B., and Nicky Adams switched to freestyle skiing. The lack of a professional circuit caused skiboarding to drop in popularity around 2001.Since then, skiboarding has been growing a steady following. Some elements of skiboarding are easier to learn than skiing, so many people with little or no experience in snow sports can use it as an easy way to get down the slopes. Skiboards can also be used as a tool to learn skiing, or as a change of pace for advanced skiers. The short length and sidecut of skiboards makes them easier to turn than traditional skis, but their short length also makes it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centered stance. Because of the shorter length, skiboarding is hard to perfect where longer skis give an advantage, such as when performing aerial maneuvers, skiing through soft snow or powder, and generally more aggressive skiing.In 2004, Bentfilms released White Dwarf, a skiboarding video highlighting the technical possibilities of skiboarding, separating it from skiing, and showcasing the talents of many new riders.2007 marked a landmark in the advancement of skiboarding, as rid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ame together in Predeal, Romania for the first ever Skiboard World Cup. Three freestyle events were held (Rail Jam, Big Air and Slopestyle) as well as three racing events (Skiboard Cross, Fakie Downhill and Chinese Downhill). The World Skiboard Association was the main organizer of the event.
2023-07-12 17:33:291

魔兽世界有没有朝向转向目标的命令

你想挂机就直说
2023-07-12 17:33:396

请问“一双大脚”用英语怎么说?a big _____ of feet?

a pair of big feetbig size feetbig feet(最简单的说法,最好用)
2023-07-12 17:34:142

two big feet的问题 feet已经表示一双脚,再加two不是重复了吗?

feet 是 foot的复数形式,可以表示一双脚,比如you have big feet,也可以表示很多脚,如your families have big feet.two是数词,限定了feet的个数就是两个.
2023-07-12 17:34:211

在里有首曲子叫big foot ham,翻译成中文应该是什么??

大火腿脚 呵呵
2023-07-12 17:34:292

魔兽世界大脚插件问题.为什么显示不了团队的负面效果(DEBUFF)

在界面里可以做到啊,在里面目录找找应该就能找到了 ,
2023-07-12 17:34:363

谁有大足怪兽(Bigfoot at Holler Creek Canyon)2006年的电影的下载地址或者在线观看的地址?

我可以用我七彩的眸子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光芒含有紫外线、红外线、扫描仪、透视镜、读心设置,我刚出生下就有的能力,但这并不算什么
2023-07-12 17:34:442

wow地下城手册打不开

用快节键,并下载页面
2023-07-12 17:35:054

魔兽世界物价插件

大脚就带物价查询功能
2023-07-12 17:35:144

WOW大脚插件的团队报警的框框没了怎么调出来?

GRID 里面可以设置的,首先设置你显示BUFF的位置,比如上下左右,然后设置颜色,然后再到显示里面把你要显示的BUFF打勾。这样就能在框架的制定位置显示某个小方块来表示BUFF持续中,话说HOT类BUFF会变色。要把GIRD的那个模块打开 (GridStatusHots) 这个就是显示团队成员HOT的,不过我一般不用,用classtimer就行了。可以看很多HOT 持续时间,你也可以试试用这个看。下载 http://bigfoot.178.com/
2023-07-12 17:35:211

魔兽世界dot debuff倒计时插件

战斗计时系统 Dotimer v4.3.4DoTimer 包含了dot/hot 计时,buff/debuff 计时,冷却计时等功能......DoTimer 刚刚开始只是一个简单模式,很多的功能被隐藏。你不会看见效果计时,或者法术通告,很多可以自定义的地方被隐藏。这是为不需要复杂功能的用户设计的。每个描点和描点中的计时器都可以单独设置。刚开始,插件有默认组,泛目标组以及队伍Buff组。默认组应对各种常见的情况;泛目标组则对应AOE技能,和没有目标的情况(比如:群恐,图腾);队伍Buff组则处理你给小队施加的Buff通告功能非常强大,内置的情况比如:失去某个效果,获得某个效果,怪物转而攻击你,怪物转向他人,等等......这些情况你都可以设置让插件发出一个通告,输出到聊天框,或者MSBT,SCT或者BLZ自带的战斗提示。功能说明: Dotimer全系列包含七个模块.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ash_Core 以下模块的库文件。(必须)-- ash_Dotimer 全职业技能计时器。设置命令:/dot 或 /dotimer (可选)-- ash_Cooldown 技能及物品冷却计时。设置命令:/cd 或 /cooldown (可选)-- ash_Notifications 战斗事件以多种方式广播通知,功能较强。设置命令:/not 或 /Notifications (下面有图文教程) (可选)-- ash_PlayerAuras 替代WOW自带的BUFF和DEBUFF显示,以使其更加美观.设置命令: /pb (BUFF) 和 /pd (DEBUFF) (可选)-- ash_Prominence 允许单独设置DoTimer计时条的显示样式(对于重要的计时).设置命令:/prom (可选)-- ash_Communication 自动检测团队中其他人DOTIMER的版本,并且在发现新版时通知你.无设置命令. (可选)下载地址: http://wowui.duowan.com/html/AddOns/7/20070801/363.html
2023-07-12 17:35:301

魔兽世界 亡灵术士 地狱犬任务的NPC在哪里 坐标是多少 名字叫什么

下个BIGFOOT好用些 在棘齿城那里 很好找
2023-07-12 17:35:414

WOW灰熊丘陵的灵魂兽为什么叫大角?

是大脚吧。。
2023-07-12 17:36:0013

魔兽地图怎么下载?

你下个插件,比如大脚bigfoot.178.com下一个就行了,里面都带显示地图的
2023-07-12 17:36:335

魔兽世界怎么打开两个伤害统计么一个是治疗的一个是伤害的

开两个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开 都可以统计 按左右箭头就可以查看如果想只看这两个 在内部的窗口设置你好好看看吧 应该有办法
2023-07-12 17:36:473

why do ducks have big feet?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鸭子的脚掌很大。这么回答:Duck"s feet are food at swimming.
2023-07-12 17:37:233

我msi ge40的笔记本,在官网装驱动是发现Killer BigFoot LAN和Qualcomm LAN两个网卡驱动,装哪个啊?

002是早期的GE40型号,不是杀手网卡,所有装后面那个驱动就可以了
2023-07-12 17:37:392

请问“一双大脚”用英语怎么说?a big _____ of feet?

你好!apairofbigfeetbigsizefeetbigfeet(最简单的说法,最好用)如有疑问,请追问。
2023-07-12 17:37:462

SC小说是什么意思

SC小说是什么意思 1、在网络小说中,”C“是拼音“chu”的首字母,为了方便起见缩写为“C”,指的是 *** 、处女的意思。 同理,“SC”译为“双处”,则是指男女主角都是处子。 2、”SC小说“通俗点讲就是小说男女主角都是处子,一般有洁癖的小说迷比较注重而且只看主角身心干净的小说,不容身体出轨。 3、其实没有特别规定,但是作者在小说其他规定中填写SC,各书虫们用的也比较广泛,久而久之就被很多小说迷们所知晓。 小说中sc是什么意思 放大缩小的秘密 he小说是什么意思 happy ending 指的是结局为美满的小说 相对应的be或者se就是bad ending和sad ending小说 求采纳~ SD小说是什么意思 ABO分为最强的ALPHA,最多的但是很平庸的BETA,和负责生殖体质很弱的OMEGA三种类型 【ABO世界观最初起源】  狼族的社会组织遵循着一定的社会阶级模式。  它们的社会组织主要是由一对属于最高阶级的阿尔法(alpha)公狼和母狼担任领导者,并由一对次高级的贝塔(beta)公狼和母狼担任组织的领导中坚;其余基层组织的狼群,都属于社会组织最低阶级的欧米佳(omega)等级。  狼群组织内的等级高下,通常可以从尾巴高举的程度来分辨。阿尔法狼的尾巴总是高高举起,贝塔狼则会将尾巴举至较低的位置,欧米佳狼的尾巴位置便如同它的社会地位一般,总是将尾巴垂至两腿之间,形同夹着尾巴畏怯地行走。 【ABO设定概念】  全部的人类都分为6种性别,他们或多或少都具有两性特征,男性女性更多是从外观上加以区分的: Alpha男性:女性部分的生殖器官不发挥作用或者天生缺失。男性部分的器官大于普通标准,包括结。从社会学上来说:因为他们从不会怀孕,所以他们一直以来都被指定为战士或者领导者的角色(没错,性别歧视)。他们同样(并且仍然)看上去普遍比其他人优越。 Beta男性: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并且都能发挥作用,但是他们很少散发出发齤情的气味并且很少发齤情。他们可以毫无负担地享受 *** ,并且可以不经结合随意交配。他们可以怀孕并且组建家庭但生育率不高。是不错的工作者。 Omega男性: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他们生育率高,有强烈的发齤情期并且让人分心,直到跟他人(通常是某位Alpha)结合为止。通常情况下,他们忙于怀孕和分娩不被认为适于参加工作。是所有的男性性别中最稀少的。 Alpha女性:两种生殖器官都能发挥作用,但是很少发齤情,并且生育率最低、最阳刚的女性性别。阴齤茎同普通男性差不多大。她们通常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并且普遍受到尊重。社会倾向偏重把她们当做管理者。 Beta女性:与beta男性类似,生殖器官齐全,都能发挥作用但缺乏男子气概并且生育率低。此外,她们的阴齤茎尺寸偏小,结也偏小,与Beta男性相同,她们往往不经结合就能建立 *** 关系。社会一般把她们视为蜂群中的工蜂,几乎跟beta男性不加以区别对待。 Omega女性:男性生殖器官缺失或者发育不全,她们发齤情期频繁并且生育率高。通常很年轻就跟一位alpha结为伴侣,并且付出她们的一生来养儿育女。和Omega男性一样,她们是最稀缺的群体。但是如今,由于化学上的奇迹,Omega男性和女性已经从无休止的生育枷锁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劳动大军当中。由于生育控制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Alpha男性和女性丧失了大多的权力。并且许多beta无论男的还是女的都指出,结的大小和他们抉择无关。 BF小说是什么意思 男孩的友情 boy"sfriendly sentiment的简称是BF 男朋友 一般情况下,BF 是 boy friend 的简称 就是我们所说的男朋友,是相对于girl friend (GF)而言的。但是有些开玩笑的情况下BF可以指best friend,GF可以指good friend 男生朋友.由于自由恋爱的发展,男朋友在人们心中的概念也从单一的男生朋友发展到了做`丈夫`之前的对象的代名词.现在大部分人对`男朋友`的理解都是"他是你有恋爱关系的男生,可是把你的男生朋友说成是你的男朋友也不为过,因为现在人都开放了,男女之间也有友谊这种关系了.两个彼此的喜欢的男的也可称为BF,BF是2个男人之间的爱所产生的一个关系,她和正常的婚姻不同,它没有它的法律依据,但是他不等于终结关系。 也是男友的意思 BlowFish算法的简称 BlowFish算法用来加密64Bit长度的字符串。 BlowFish算法使用两个“盒”——ungigned long pbox[18]和unsigned long *** ox[4,256]。 BlowFish算法中,有一个核心加密函数:BF_En(后文详细介绍)。该函数输入64位信息,运算后, 以64位密文的形式输出。 用BlowFish算法加密信息,需要两个过程: 1.密钥预处理 2.信息加密 BF又指BattleField 译为战地,为EA一游戏系列,包括: 战地1942(BattleField1942、BF1942) 战地越南(BattleField:Vietnam、BFV) 战地2(BattleField2、BF2) 战地2142(BattleField2142、BF2142) BF是指高炉编辑本段 冶金专业词汇,炼铁高炉 BF=blast furnace 其他 board foot (林业)板英尺; Beach Flash的简称,指的是Beach Flash设计俱乐部; 比如有时是 BIGFOOT ; MF=美服,同理BF=巴服(巴西服); 不一而足。 BF可以同等于“爆发”一些网络写手,毫无预警地多更了文,称为“偶今天RP,BF了。” 游戏王公式卡片中“黑羽”的英文缩写 G小说是什么意思 G小说是GAY小说的简称,就是主要情节是描写男同性恋的小说。 gay是英文单词,做名词的话,是指同性恋者(尤指男性)。男同性恋是对同性产生 *** 和爱恋的男性。一些人口中所指的同性恋经常是指男同性恋,这是起因于忽略或者未意识到女同性恋也是同性恋群体的一部分。在西方50年代-60年代末,同性恋运动不分男女,都叫做”Gay Movement”,换句话说,男同性恋固然叫做”Gay”,女同性恋也同样称为” Gay”。从70年代开始,Gay渐渐开始仅指男同性恋。 GIRLSLOVE小说是什么意思 指女生之间纯洁的爱慕关系(代指女性间的恋爱,但又并不完全等同于女同性恋) 专指女性之间的同性恋情,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动漫作品,漫画作品等 通俗来说就是百合,女同性恋,拉拉,都是一个意思QwQ lg小说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 LG小说中的 L 是指女同性恋者(Le *** ians) G 是指男同性恋者(Gays) 所以LG小说是指小说中含有女同性恋与男同性恋的小说 sp小说是什么意思 = =……这个问题不太纯洁哈 sp 乃 spank的简称……就是打 *** ~ SQ小说是什么意思 兄弟 这个不错哦 支持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2023-07-12 17:37:531

wow大脚怎么设置自己快没血的时候屏幕四周就泛红光提示!

不需要,在WOW自带的插件中,就有这样的设置。你自己看下,就知道了~。描述,基本就是,如果没血或少血,将全屏红光提示!
2023-07-12 17:38:011

魔兽世界都有哪些插件,请大家列举条目就好

BIGFOOT,小强
2023-07-12 17:38:094

秦始皇的资料

实现统一的第一位皇帝介绍他的书有很多。
2023-07-12 17:38:526

魔兽世界 谁在用大脚插件 4.3.4 更新后 技能冷却不好用了吧

不知道哟~~~早就没用了,。
2023-07-12 17:39:093

什么是目录服务管理?

目录是一种专门的数据库,它服务于各种应用程序,包括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目录和基于X.500的目录。这些目录都是通用的标准的目录。它们不适合于特定的操作系统、应用目的。目录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信息查询服务,它依赖于目录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相比,目录数据库更擅长查询。目录数据库中的数据读取和查询效率非常高,比关系型数据库能够快一个数量级。但是它的数据写入效率较低,适用于数据不需要经常改动,但需要频繁读出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电子邮件系统的用户信息。目录数据库是以树状的层次结构来描述数据信息的。这种模型与众多行业应用的业务组织结构完全一致,如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和资源的组织方式。由于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的层次结构,采用目录数据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轻易地做到与实际的业务模式相匹配。显然,目录服务非常适于基于目录和层次结构的信息管理。Internet上面向普通用户提供的目录服务主要是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查找用户和商业伙伴的搜索工具,这些工具主要用来查找网上用户。同Internet搜索工具一样,目录服务使用不同的方式收集数据,并提供查询服务。例如,BigFoot、WhoWhere提供免费电子邮件业务,当用户申请免费电子信箱时,需要填写包含名称、地址和电话等内容的申请表格;而VeriSign则在网上发放数字证书,要求申请和购买数字证书的用户提供详细信息,这些都为目录服务器建立用户数据库提供了信息来源。这些数据存储在LDAP服务器上,所有网上用户都可以通过LDAP协议来访问该服务器提供的目录查询服务。目录服务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查询服务,它依赖于树状结构的目录数据库来提供信息查询。目录服务可广泛应用于网络本身的资源管理、网络信息的组织和查询。Internet上最常见的目录服务是一种公共查询服务,主要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查找用户和商业伙伴,例如,用户可以访问目录服务器来查询网上用户的名称、地址、电子信箱和电话等公开信息。对于企业网来说,目录服务器主要用来实现整个网络系统各种资源的管理,作为网络的一种基础架构,支持网络结构化、安全认证、资源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等功能。
2023-07-12 17:39:302

WOW无法自动更新是怎么回事?之前也是这样,以为是游戏的问题,然后重下了一遍还是那样

是WOW在更新时网速会不太稳定,一会在500KB/s一会就变成0,这是很正常的,等一会网速就会回去的,别担心再就是关于之前网易3.2.2版本的安装包是因为网易在制作的时候有一个文件没装进去,所以许多玩家都是在安装到99%时卡住不动了,后来网易知道以后专门在网页上给出了那个文件的下载链接,所以那是因为网易的疏忽引起的,
2023-07-12 17:39:383

魔兽世界怎样显示队友的伤害输出?

你说的那个在队伍聊天发出来的是用了插件的,我们玩WOW一般用的插件是大脚,你点开右上脚的插件,然后选择团队工具,然后它会显示,如:开启BOSS报警、伤害统计、仇恨显示等等,你只要在前面点勾就OK了,然后它们就都会在你右下面出现,你选择伤害统计,它可以发出来给大家看的,治疗量也有的
2023-07-12 17:39:461

WOW的DPS啥意思

秒伤害
2023-07-12 17:39:567

魔兽WOW 月光宝盒 怎么看伤害统计啊?

进入游戏后在小地图边上的插件设置, 打开后应该有一项是“伤害统计”点开勾起来就行了。
2023-07-12 17:40:192

wwe十大顶级高手排名?(不分好坏)

NO.10D-Lo Brown 近几年的摔迷可能不认识这个家伙,但是,在99到01年这段时间里,他也小火过一把,他那标志性的豪猪式甩头每次都令我兴奋不已。可是还是因为肤色问题,我们的D-LO只能作为升级包了,想当年KANE出现在WWF时,往往都动用整个2线和1线半来群殴KANE,D-LO总是跑在最前面的一个,第一个被KANE的下勾拳放倒,在最后一个起来,最后晕晕的挨上一记大大的CHOCKSLAM。无奈啊!D-LO,当年还是IC呢,可惜只能当个升级包,近几年更是不见踪影。NO.9APA当年的APA如果放在现在,绝对是顶尖级的TAG TEAM,可惜APA诞生的太早了,虽说也有自己的辉煌,可是在但是双打好手如云的WWF,APA只能当个配角,HARDY BOYZ,DX,EDGE&CHRISTIN,Dudley Boyz等双打强队都与APA有过过节。尤其是对DX,每次APA输得都十分窝囊,ROADDOG和MR.ASS的阴招不断,使得APA一直眼巴巴的看着腰带从自己眼前溜过。哎,可怜APA,可怜JBL,可怜DAMN大叔啊!N0.8TEST瀑布般的金发,完美的身材,性感的容貌,精湛的摔技集于一身的TEST在WWF是不幸的,完美的硬件被剧本给糟蹋了,TEST不但一次世界冠军都没有拿到,反而在与HHH的驸马争夺战中留下了污点。可以说,TEST是剧本牺牲者的最好例子,一个世界冠军的料,却只能是一个IC,这的确令我们摔迷十分心痛。看看TEST都捧红了谁吧:BROCK,CENA,还有那对法国组合La Resistance 。TEST都是让他们踩着自己的肩膀让他们飞黄腾达,自己却还是个中流角色。现在TEST已经离开了WWE,希望他在擂台下的生活会很好。(想念TEST的BIG FOOT啊!!!)NO.7BIG BOSS MAN是谁的中指和SCSA一样出名?那只能是BIG BOSS MAN。手铐,电棍,中指,使得BOSS的坏坏警察形象深入人心,BOSS的粗野打法现在已经 很少见了,当时也是十分难得。硬核是他的专长,每次硬核他都必然见血,十分卖命。可惜这让一位敬业人士始终得不到一个像样的头衔,以至于BOSS在04年去世时,WWE十分后悔。NO.6BOOKER TBOOKER T,黑人,但是他是WCW的5次世界冠军!这是别的白人选手都很难达到的,而作为一个被歧视的黑人,BOOKER是十分不容易的。但在WCW被WWF收购后,BOOKER的日子的确就不怎么好过。先是与CHRISTIN的IC争夺,每场都输得十分窝囊,不是对手暗算,就是裁判发昏。总之,BOOKER一直是被弄得灰头土脸。后来与HHH的WHC争夺更是没得打,虽然BOOKER神勇,但无奈RIC和HHH老奸巨猾,锤子和椅子总是如期出现在擂台上,呜呼!DQ!DQ!还是DQ。但BOOKER终于2006年扬眉吐气,赢了619,成了WHC,但是他可是从头嘘到脚,还在不久后的SS上输给8D。现在BOOKER远走TNA,希望BOOKER在TNA开心每一天!(怀念你的SUCKA!啊)NO.5 Rob van damMR.MONDAY NIGHT RAW,MR.PPV可不是浪得虚名,RVD作为ECW的老臣的确在ECW的最后几年的日子里做出杰出贡献,在ECW被WWF收购后,RVD是为数不多收到欢呼的ECW选手。但是再多欢呼,也只能是绿叶,场场精彩的IC争夺战是RVD的绝对招牌,使得IC头衔的关注度一度比WHC,WWEC要高(零几年的比赛忘了,反正是KANE和SHANE MCMAHON的比赛之后的那场IC争夺,那场IC争夺是PPV的主赛,很少见),也为WWF争得了更多收视率,可惜还是剧情,RVD不可能建立一个在ECW一样的王朝,他只能卖力捧人。还是06年,RVD启用MITB资格在ONS上战胜CENA(虽然失误很多),的确令我激动不已。NO.4KERT ANGLE奥运会冠军,技术最为全面的选手,完美的背摔,恐怖的锁计仍然打造不出安格王朝的原因还是剧情。当年的WWF强手如林,安格也获得过不少冠军,也包括世界冠军,但是拥有统治地位的他依然无法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还是后台因素限制。WWF作为一个长远计划的公司,永远都需要新人,否则就会走WCW的老路,让昔日辉煌老将荒废自己。安格随处那个时代是WWF最动荡的时代也是最精彩的,甚至一期RAW都有可能更换冠军,ROCK,HHH,SCSA,MANKIND,ANGLE,Y2J甚至是BIG SHOW ,UT,KANE,RVD,BOOKER等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冠军,造成王朝式的长期统治基本不可能,安格生错了年代啊!像安格这样略逊一级的顶级巨星只能去捧新人,甚至HBK刚刚回归时都和ANGLE发生剧情。可以说ANGLE打遍了当时所有的新人,都让新人们得以发挥,功劳不可磨灭啊!NO.3RIKISHI当年技术最为出色的胖子,和UMAGA一样同属萨摩亚同胞。有着出色的摔技,令人捧腹的搞笑天赋,也创造了娱乐性和商业性极强的TOO COOL组合。可惜他永远是绿叶,永远拿不到世界冠军……RIKISHI所获得的荣誉最高也不过是IC冠军和世界双打冠军,但是他牢牢树立了他在摔迷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他和ROCK,HHH,SCSA,Y2J等人的那场HELL IN THE CELL至今仍是摔跤史上的经典。现在我的手机铃声就是他的TOO COOL,每每听起,都会想起RIKISHI曾经给我带来的欢乐,KISHI!我们希望你归来!NO.2MICK FOELY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神的话,那一定是MICK,硬核之神,无人能敌。自96年从ECW跳槽到WWF之后就一直扮演着配角。没有自己的王朝,世界冠军的次数又不是很多,但是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当时记得99年1月1号星空卫视转播他和UT的HELL IN THE CELL那场比赛时(98年的KING OF RING)当MANKIND被UT从铁笼顶扔下来时,主播ROBIN几乎是发疯的喊道:天哪!天哪!当时场面令还上小学1年纪的我彻底崩溃,双手捂着眼睛不敢再看电视。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每次看到MICK,总是产生莫名的恐慌,总是联想的鲜血和狼牙棒,现在想起来还是对他的敬意大一些。没有耀眼的荣誉,但是从他捧过新人中看,无论是早期的ROCK,还是现在的RKO,都是一顶一的高手,MICK,我们在此向你致敬!NO.1UNDERTAKER有人不信,但你不信不行,UT在WWF时期的确是一个最大的绿叶,是他,让人们认识了硬核之神MICK FOELY;是他,让另外一个魔王KANE降临WWF;是他,一手缔造了SCSA王朝的开始;还是他,开创了ROCK时代的序幕;就是他,为8D和EDGE在SD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他就是UNDERTAKER!从1988年出道到现在,一共6次世界冠军,但每次世界冠军都不长,可以说就是过渡冠军,甚至在今年,UT的冠军丢的不明不白。但是UT却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摔跤乐趣。活埋,棺材战都是UT的发明,HIC等极限比赛都是UT的创意,可以说没有UT,不知道摔跤会有多么枯燥。6次中的前4次已经离我们太久远,最近两次也是为了WM的不败纪录而获得,获得后也匆匆易手。可以说,UT一生都是在捧别人,本应该属于自己的黑暗王朝却迟迟没有开启。感谢你UT,没有你的舍己为人,WWE的巨星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感谢你UT,没有你的全力打造,哪来WWE的今日辉煌?感谢你UT!相关文章 WCW与WWF的明争暗斗 WWF时期的十大绿叶 WWF世界摔角联盟介绍
2023-07-12 17:40:281

谁知道有什么好玩的NES游戏啊

164款NES经典街机游戏,内附模拟器 包括以下游戏: 1944.nes 1945(SkySharkPirate)[p1].nes A1-魂斗罗.nes A2-空中魂斗罗.NES A3-超级玛莉.nes A4-超级战魂.nes A5-赤色要塞.nes A6-超时空要塞.nes A7-绿色兵团.nes A8-冒险岛.nes A9-坦克大战.nes ABOYBLOB.NES AddamsFamily-Pugsley"sScavengerHunt,The(U).nes AddamsFamily,The(Alt)(U).nes AdiannoTsue.fds ADVENTUR.NES AdventureIsland4(Englishv1_0).nes AdventuresofCaptainComic,The(U).nes AdventuresofDinoRiki(U).nes AdventuresofRockyandBullwinkleandFriends,The(U).nes ADVILND2.NES ADVISL3.NES AfterBurner(U).nes AGLAD.NES AiSenshiNicol.fds AIRWOLF.NES AkagawaJirouNoYuureiRessha(J).nes AkitoTsukasanoFushiginoKabe(UNL).fds AKINGDOM.NES AkumaKun-MakaiNoWana(J).nes AkumaNoShoutaijou(J).nes akumajoudracula(cn).nes AkumajouDracula.fds AkuuSenkiRaijin.fds AllNightNipponSuperMarioBros.fds AllOne-FamimagaDiskVol.3.fds ALLPRO~1.NES AMAGON.NES AmericaDaitouryouSenkyo(J).nes ANTICPTE.NES AonoSenritsu.fds AppleTownStory-LittleComputerPeople.fds Archon(U).nes Arkanoid(cn).nes Arkanoid(U).nes Arkista"sRing(U).nes ArumananoKiseki.fds Aspic-MajaounoNoroi.fds Asterix(E).nes AstroFang-SuperMachine(J).nes ASTYANAX.NES ATTACKKI.NES aussie_rules_footy(pal).nes AVPoker.nes AVStripMahjong(As)[!].nes AV麻雀俱乐部.nes B1-七宝奇谋.nes B2-松鼠兄弟.nes B3-怒 B4-忍者神龟.NES B5-企鹅冒险.NES B6-兽王记.NES B7-雪人兄弟.nes B8-影子传说.nes B9-炸弹人.NES BabyBoomer(Unl)(U).nes BacktotheFuture(U).nes BacktotheFuture2&3(U).nes Backgammon.fds BADDUDES.NES BADMITON.NES BADNEWS.NES BADSTREE.NES Bakushou!StarMonomaneShitennou(J).nes BakutoushiPattonKun.fds banana_prince(pal).nes BandaiGolf-ChallengePebbleBeach(U).nes BARBIE.NES BarkerBill"sTrickShooting(U).nes BARTVSSP.NES BARTVSWO.NES BaseballSimulator1000(U).nes BaseballStars2(U).nes Baseball.fds BASELS~1.NES BasesLoaded(U).nes BasesLoaded3(U).nes BasesLoaded4(U).nes BASEWARS.NES Batman&Flash(MonstersinmyPocketHack)[p1].nes BATMAN3.NES batmancn.nes BattleBaseball(J).nes BattleChess(U).nes BattleFormula(J).nes BattleTank(U).nes Battleship(U).nes BATTLETO.NES BattletoadsDoubleDragon(U).nes BAYOUBIL.NES BeautyandtheBeast.nes Bee52(U).nes Beetlejuice(U).nes BESTBEST.NES BibleAdventures(Ver1_3)(U).nes BibleBuffet(Ver6_0)(U).nes BigBird"sHideAndSpeak(U).nes BigChallenge!DogfightSpirit.fds BigChallenge!Go!Go!Bowling.fds BigChallenge!GunFighter.fds BigChallenge!JuudouSenshuken.fds BigNoseFreaksOut(U).nes BigNosetheCaveman(U).nes big2(Needcorrecttitleandcountry)(UNL).nes BIGFOOT.NES BillElliott"sNASCARChallenge(U).nes Bingo75(Sachen)(Unl).nes BioMiracleBokutteUpa.fds BIONIC_C.NES BishoujoControl(UNL).fds BishoujoMahjongClub(UNL).fds BishoujoSexyDerby(UNL).fds BishoujoSexySlot(UNL).fds BishoujoSFAlienBattle(UNL).fds BishoujoShashinkan-StudioCut(UNL).fds Blackjack(U).nes BLADES.NES BLASTERM.NES BlodiaLand(J).nes BLSTMSTR.NES BlueShadow(E).nes BluesBrothers,The(U).nes BMXSimulator(2Joys).nes BOJACKSO.NES BombermanBirdman(Hack).nes BombermanKillerman(Hack).nes Bomberman.fds BOMBMAN.NES Bonk"sAdventure(U).nes Boogerman.nes BrainSeries13in1.nes BramStoker"sDracula(U).nes BreakTime(U).nes BREAKTHR.NES Breeder.fds BrushRoller(UNL).nes BTLCHESS.NES BubbleBathBabes(U).nes BubbleBobble.fds BUBBLE.NES BUBBLEB2.NES BuckyO"Hare(U)[!].nes BUGSBUNN.NES BUGSCC.NES BUMPJUMP.NES BURAIFIG.NES BurgerTime.fds C1-B计划.NES C2-吃豆人.nes C3-大力水手.NES C4-飞机1943.NES C5-飞机1942.nes C6-松鼠兄弟2.nes C8-大金刚3.nes C9-功夫.nes Cabal(U).nes CAESAR.NES CALGAMES.NES caltron.nes CAPAMERI.NES Capcom30-in-1[p][!].nes CaptainSaver(J).nes CAPTAINP.NES CAPTSKYH.NES CART.NES CasinodePink(UNL).fds CasinoDerby(J).nes CasinoKid2(U).nes CASINO.NES CASTDRAG.NES CASTLE1.NES CASTLE2.NES Castlequest(U).nes CAVEMAN.NES ChallengeoftheDragon(U).nes ChampionshipPool(U).nes ChikiChikiMachineMouRace(J).nes ChiteiTairikuOrudoora.fds D1-泰坦尼克号.nes D2-特救指令汉化版0.8.nes D3-毁灭者.NES D3-气球大战.NES D4-水上魂斗罗.nes D5-恶魔城.NES D6-鳄鱼先生.NES D7-阿拉丁.NES D8-中东战争.nes D9-西游记世界一代.nes E1-金块美版(淘金者美版).nes E2-狼猪大战.nes E3-洛克人2.nes E4-洛克人6.nes E5-马里奥敲砖工.nes E6-马戏团.nes E7-热血格斗传说.nes E8-热血篮球.nes E9-沙罗曼蛇.NES F-6特库摩世界杯足球赛.NES F1-双截龙2.nes F2-水管工马里奥改版.nes F3-挖金子(打空气,叮当.nes F4-飞机1991.nes F5-脱狱.nes baidu
2023-07-12 17:40:371

WOW怎么显示威胁值

用bigfoot插架吧,开omen就好了
2023-07-12 17:40:466

he has two big feet

feet foot的复数形式为feet
2023-07-12 17:41:171

he have two big feet have的正确形式

has feet have eyes is
2023-07-12 17:41:241

——(he)feet——(be) big

e, not condemned criminals whose sphere o
2023-07-12 17:41:344

I have two big__.I go to school on___(foot)

I have two big feet. I go to school on foot.我有两只大脚我走路上学
2023-07-12 17:4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