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周敦颐的爱莲说原文

2023-07-13 09:23:19
共1条回复
LuckySXyd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莲花的美丽别称

  (1)芙蓉:《尔雅》:“荷,芙蕖,别名芙蓉,亦作芙容。”

  (2)芙蕖:《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3)藕花: 唐张籍《送从弟之苏州》诗:“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谱》:“荷花亦称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华。”

  (7)净友又称净客。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称其为净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泽芝:《类聚》郭璞《尔雅图赞 ·芙蓉赞 》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

  (10) 灵草:吴闵鸿《芙蓉赋并序》:“乃有芙蓉灵草,栽育中川。”

  (11)玉环:《本草经》载:“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谓莲为花中君子,莲又称“君子花”。

  (13) 水宫仙子:因莲生水中,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

  莲花与佛教

  据 说 ,释 迦 牟 尼 本 是 天 上 的 菩 萨 ,下 凡 降 生 到 迦 毗 罗 卫 国 净 饭 王 处 。 净 饭 王 的 王 妃 摩 耶 夫 人 , 长 得 象 天 仙 一 样 美 丽 , 性 情 温 和 贤 淑 , 与 国 王情 深 似 海 。摩 耶 夫 人 回 忆 新 婚 之 夜 , 她 朦 胧 中 看 到 远 处 有 一 个 人 骑 着 一头 白 象 向 她 走 来 并 且 逐 渐 变 小 , 从 她 的 右 肋 处 钻 入 她 的腹 中 。 她 心 中 模 模 糊 糊 地 预 感 到 菩 萨 化 作 一 头 白 象 入 胎。 日 后 , 身 怀 有 孕 的 摩 耶 夫 人 脸 上 , 微 微 泛 着 红 晕 , 那 色 彩 鲜 艳 的 绿 色 领 口 花 边 象 一 片 莲 叶 , 她 的 脸 儿 象 一 朵 绽 开 的 莲 花 。 后 来 摩 耶 夫 人 在 娑 罗 树 下 降 生 佛 祖 时 , 百 鸟 群 集 歌 唱 , 天 乐 鸣 空 相 和 , 四 季 里 的 花 木 都 一 同 盛 开, 尤 其 是 沼 泽 内 突 然 开 放 出 大 得 象 车 盖 一 样 的 莲 花 。 佛祖 一 出 世 , 便 站 在 莲 花 上 , 一 手 指 天 , 一 手 指 地 , 并 说: “ 天 上 天 下 , 惟 我 独 尊 ” 。

  不 仅 如 此 , 莲 还 与 佛 教 医 学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 莲 花 含 有 丰 富 的 营 养 , 既 可 食 用 又可 药 用 。 古 代 女 子 常 采 清 晨 带 露 的 莲 花 敷 面 美 容 , 或 服 食 莲 花 以 养 颜。 莲 花 含 有 皮 素 和 木 樨 素 ,能 润 泽 肤 色 。 初 放 鲜 嫩 的 莲 花 用 开 水 泡 饮 , 其 汁 翠 绿 清 香 , 有 清 暑 解 热 和 生 津 开 胃 之 功 效 。 莲 的 地 下 根 茎 称 为 莲 藕 。 相 传 佛 祖 的 十 大 弟 子之 一 舍 利 弗 患 有 肺 结 核 , 目 犍 连 来 探 望 他 , 并 得 知 舍 利 弗 喜 欢 吃 莲 藕 , 就 带 些 新 鲜 莲 藕 让 舍 利 弗 吃 , 舍 利 弗 吃 莲 藕 后 果 然 病 愈 。 后 来 , 佛 祖 弟 子 经 常 用 莲 藕 作 为 药 用来 治 病 , 并 发 现 了 莲 藕 的 许 多 药 用 价 值 。

  莲花的美好品质

  在千古第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在这里,莲花这一形象,不仅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而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以及《离骚》这首不朽杰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极为清新优美的小诗。在这首小诗中,“莲”既指实物花卉莲花,又是爱怜的“怜”谐音,以鱼戏莲叶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极其生动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大背景中,采莲的男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地歌唱着纯洁美丽的爱情,该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在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中,采莲少女的美丽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因为她们的身影已与风光秀丽、如诗如画的荷塘、莲花融为一体了。从这自然浑成、耐人寻味的意境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吧。

  代表着南朝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对莲花和采莲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首诗中采莲的情形,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而且写出了采莲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悠远,情思缠绵。

  以“诚斋体”闻名南宋诗坛的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首诗中,诗人撷取了“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两个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流转圆活的风格,写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丽风光,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弊端,极具自然灵性。

  宋朝理学的创导者、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这样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在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写尽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优雅气质、优美的姿态和庄重的仪表,表达了封建士大夫高洁的情操和志趣。自此,莲花便有了灵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明代的许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莲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纯真勇敢而又法力高强,敢于蔑视神权、打抱不平,极具正义和反抗精神,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透过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我们看到莲花又变成了正义和勇敢的化身。

  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写出了月下荷塘素淡朦胧的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婀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下的荷叶、荷花和荷塘,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笔下简直就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相关推荐

爱莲说诗意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水中和陆地上的花草树木,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们很喜欢牡丹。唯独我爱莲花,它出自淤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澈的泛着涟漪的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间贯通,外形直挺,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观赏但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象征)隐逸的;牡丹,是花中(象征)富贵的,莲花,是花中(象征)君子的。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耳闻了。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吧。
2023-07-13 04:05:191

爱莲说的主题

我们要做一个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君子
2023-07-13 04:05:272

《爱莲说》

请问你想问什么
2023-07-13 04:05:363

《爱莲说》的寓意以及关于它的具体分析

表达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不被不良社会风气所影响,同时表达自己的品性和情感 好的话给分
2023-07-13 04:05:522

爱莲说选自什么,作者是什么朝代的,作者为

《周元公集》周敦颐 北宋
2023-07-13 04:06:014

《爱莲说》主旨

SORRY I DONT KNOW
2023-07-13 04:06:106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注释

  人们对于植物的喜爱因人而异,周敦颐对于莲的喜爱从《爱莲说》中就可以看出,以下是我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逐句翻译   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⒉、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   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我(却)[1]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   ⒌、中通外直   (它的枝干)中间贯通,外表笔直,   ⒍、不蔓(màn)不枝,   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或:不长藤蔓,不生枝节,   7、香远益清,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幽,   ⒏、亭亭净植,   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义虚词。)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1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12、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1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   1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1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应该(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当然)   赏析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2023-07-13 04:06:242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赏析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下面是我整理的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览。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2023-07-13 04:06:381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 莲 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 莲 说(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2023-07-13 04:06:583

爱莲说,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爱莲说》是北宋周敦颐写的。 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2.创作背景: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3.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3-07-13 04:07:121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3-07-13 04:07:228

爱莲说意思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681.htm
2023-07-13 04:07:526

爱莲说的写作背景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2023-07-13 04:08:091

《爱莲说》里面这几个“之”的意思是什么?谢谢!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自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的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的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亲近而轻慢的把玩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见了。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至于爱牡丹的人,当然人很多了。
2023-07-13 04:08:194

李清照的爱莲说

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误入藕花深处吗? 知道啊? 为什么呢? 你知道李清照的一首诗词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哦哦,这首诗词我知道, 是李清照的《爱莲说》…… 哈哈哈哈…… 你什么时候学会搞笑了? 哈哈哈哈哈……
2023-07-13 04:08:391

《爱莲说》的体裁是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6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 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 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爱莲说》据传系他一次游览于都罗汉岩之后所作。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后来,赣州人为纪念他,立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曾在庐山的濂溪书院中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颐的图像及一些文章于石壁。此时,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来到九江,把他曾祖写的《爱莲说》墨本送赠,于是就在书院莲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传千古。 周顿颐资料: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 其在中国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黄百家曾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此评甚为公允。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教案就帮不了你了`爱莫能助
2023-07-13 04:09:005

爱莲说古诗原文和解释

爱莲说的解释 散文篇名。北宋周敦颐作。文中将 象征 “隐逸”的菊花、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 君子 ”的莲花作对比, 感叹 世上缺少隐者而多爱富贵者,歌颂了“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的 高洁 品质 ,并 寄托 了作者洁身 自爱 的 情怀 。 词语分解 爱的解释 爱 (爱) à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爱。 爱慕 。 爱情 。 爱戴 。 爱抚 。爱怜。爱恋。 爱莫能助 (虽 同情 并 愿意 帮助 ,但力量做不到)。友爱。挚爱。 仁爱 。厚爱。 热爱 。 喜好(刼 ): 爱好 (刼 )。爱唱歌。 容易:
2023-07-13 04:09:251

爱莲说的全文是什么?

全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023-07-13 04:09:322

《爰莲说》全文及作者简介

啦啦啦!
2023-07-13 04:09:462

爱莲说选自什么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
2023-07-13 04:09:531

陶渊明的全文

陶渊明没写过<爱莲说>。是周墩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3-07-13 04:10:083

《爱莲说》原文和译文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爱莲说》赏析《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爱莲说
2023-07-13 04:10:271

《爱莲说》的全文解释(要结合可惜啊注释的!)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w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今江西赣州于都县)时创作的,有诗刻石。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人,哲学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可:值得。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   予:我。   之:助词,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wà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玩:轻漫地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yi):隐居。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宾语前置。   鲜(xiǎn):少。   闻:听、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乎: 应该。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众多。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得)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树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B>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去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B>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的花。   噫!   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喜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2023-07-13 04:10:491

爱莲说的意思

以莲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做人要不慕名利,又不能孤高自诩。面对恶浊势风要不与其同流合污
2023-07-13 04:10:573

爱莲说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莲的?

122
2023-07-13 04:11:066

爱莲说出自哪个地方?

作品出处: 《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文学体裁: 说创作年代: 北宋《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2023-07-13 04:11:302

古诗文爱莲说的作者是谁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爱莲说朝代:宋朝|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3-07-13 04:11:382

爱莲说的意思

《爱莲说》的意思如下: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得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爱莲说》的赏析:在《爱莲说》中,作者借物抒情言志,表达出自己对高尚理想情操的追求。在北宋的官场里,充满着残酷的权利斗争和各种利益的诱惑,人一旦踏入其中,常常会迷失自我,失去伦理道德的约束。在作者看来,莲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品质,与古之君子的精神内涵是高度契合的:一是“洁”,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二是“正”,因为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对莲花表现出来的“洁”和“正”,作者用一个字表达出其内心感受,这个字就是“爱”。作者不喜菊花的隐逸,也不喜牡丹的富贵,独爱莲花的“洁”与“正”,因为这符合其内心追求的“君子之道”: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担当;面对利益不迷惑,洁身自好。以古鉴今,《爱莲说》所展现出来的高度思想内涵,对现今为官从政之人多有借鉴意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爱莲说
2023-07-13 04:11:451

爱莲说的资料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译文: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钟爱菊花。自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亲近而轻慢的把玩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爱牡丹的人,当然人很多了。
2023-07-13 04:12:071

陋室铭 爱莲说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
2023-07-13 04:12:3510

爱莲说理解?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渊喜,值得喜爱渊非常多。晋代渊陶渊明只喜爱菊喜。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渊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喜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渊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的喜爱,是喜中渊隐士;牡丹,是喜中渊富贵者;莲喜,是喜中品德高尚渊君子。唉!对于菊喜渊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喜渊喜爱,像我一样渊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渊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2023-07-13 04:13:192

爱莲说出自哪里

  《爱莲说》出自选自《周元公集》,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这篇文章通过对莲花形象的描写,赞美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的花草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023-07-13 04:13:271

爱莲说选自什么

问题一:《爱莲说》选自什么?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v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福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一。 问题二:《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北魏的( )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是北魏的(周敦颐) 问题三:爱莲说选自什么,作者是什么朝代的,作者为 《周元公集》。北宋。周敦颐。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这篇散文千古传颂的名句。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问题四:爱莲说出自哪个地方? 作品出处: 《周元公集》 作者: 周敦颐 文学体裁: 说 创作年代: 北宋《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v八年(10耿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问题五:爱莲说选自哪里 选自《周元公集》
2023-07-13 04:13:421

爱莲说说是什么意思

爱莲说的说是古代散文写作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周敦颐的《爱莲说》是赞美莲花即使在淤泥中生长,也不会被淤泥所污染,保持自己纯洁的秉性,做好自己,独立于淤泥之外,又能和淤泥友好共存。
2023-07-13 04:13:481

爱莲说初中课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023-07-13 04:13:591

爱莲说原文及注释

爱莲说 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及翻译:水陆上草本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唯独喜爱莲花的在淤泥里生长,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的莲花的特点。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生出枝蔓,不长出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2]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人该是很多了!
2023-07-13 04:14:083

爱莲说原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 (叶依青)【赏析】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2023-07-13 04:14:3915

爱莲说 诗词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一、诗词如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白话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写作背景: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2023-07-13 04:15:091

《爱莲说》原文和译文

《爱莲说》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文章艺术特点: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简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直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手法多样。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娴静多姿;又像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还像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
2023-07-13 04:15:401

《爱莲说》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啊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3-07-13 04:15:554

陋室铭,爱莲说翻译,每个五十字左右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的喧闹,没有批阅案卷的劳苦。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扩展资料:《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陋室铭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莲说
2023-07-13 04:16:041

《爱莲说》的原文及其赏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2023-07-13 04:16:301

爱莲说的文学常识

《爱莲说》是宋朝诗人周敦颐的一首佳作。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2023-07-13 04:16:372

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

芙渠:荷花
2023-07-13 04:16:4713

.《爱莲说》的全文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3-07-13 04:17:273

爱莲说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是篇文章
2023-07-13 04:17:364

爱莲说的资料?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赏析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2023-07-13 04:17:443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爱莲说》的作品赏析: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直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2023-07-13 04:17:511

维护的英文怎么说

  维护的英文:   defense   safeguard   protect   uphold   maintain   参考例句:   Preserve order   维护秩序Maintenance engineer   技术维护工程师vindicate one"s rights   维护自己的权利Assortment of common hand tools of the type used to service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各种用于机电设备维护的通用手工工具。Lift Motor Room : A room containing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for servicing lifts.   电梯机房:存放电梯维护设备的房间Safeguard the personal security and safety of the property for the investors   维护投资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Establishing and safeguarding a labour system that is adaptable to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Without the instrumentality of a free press liBerty could not Be preserved.   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新闻自由,就无法维护自由。American troops stationed in nicaragua were sustaining a minority government in that country   驻扎在尼加拉瓜的.美军维护该国的一个少数派政府。This site is produc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s.   本网站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制作并维护。defense是什么意思:   n. 防御,防御工事;防御物;防御措施;辩护;(比赛中的)守方   v. 抵御,防御   (in a match) the defense   守方 The defenses of the city must be strengthened.   这个城市的防御工事必须加强。He was the then secretary of Defense.   他是当时的国防部长。 safeguard是什么意思:   v. 保卫,保护   n. 保卫,保护(措施)   safeguard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state sovereignty   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It is obligatory for everyone to safeguard our motherland.   保卫祖国人人有责。What is the solution to safeguarding competition on the Internet?   有什么方案可以保证因特网上的公平竞争protect是什么意思:   v. 保护,保卫   A protective overlay, as for a mattress or furniture.   护套保护性的饰布,如坐垫或家具。a protective case for a knife or sword.   刀或剑上的保护性外壳。 invoke the protection of...   祈求…的庇护
2023-07-13 04:10:021

because, as, since, for这几个表示因为的词的区别是什么?

because:因为as:由于since:自从for:为了
2023-07-13 04: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