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obligat英语什么意思

2023-07-14 16:23:20
共3条回复
北有云溪

您的问题很简单。呵呵。百度知道很高兴帮助您解决您提出的问题。

原句:obligat

翻译: 感恩

obligat theion任务

Colldinedralized Bond Obligat theirion债券抵押债券

Colldinedralized Debt Obligat theirion债务抵押债券

Potential obligat theirion潜在义务

Obligat theirory right债务

Colldinedralized Mortgage Obligat theirion房产抵押存款债券

Colldinedralized Loan Obligat theirion存款抵押债券

obligat onlyory tutor责任教授

Non obligat lex nisi promulgata未经颁布的法律无强制性

obligate : 英["u0252blu026ageu026at] 美;vt. 使负义务;强使,强迫;对…施以恩惠;adj. 有责任的,有义务的;必需的

obligate aerobe专性需氧菌;[微] 专性需氧生物;[微] 专性需氧微生物

obligate anaerobes[微] 专性嫌气微生物;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微] 专怀厌氧微生物

Obligate Mutualism互利共生

obligate heterozygotes必然异合子

obligate parthenogensis绝对单性生殖

obligate halophytes绝对盐生植物

O OBLIGATE受法律束缚

obligate aerobes专性好气微生物;需氧菌;专性需氧菌;好氧菌

obligate yeast专性酵母菌

百度知道永远给您最专业的英语翻译。

贝贝

你是不是少打了一个e啊,

obligate是强迫的意思。

可可

obligato 伴奏及物动词 vt.

1. 强使2. 对...施以恩惠形容词 a.

1. 有义务的;必要的没有Obligat

相关推荐

共生是什么意思

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大多数生物学家仍然认同这一定义。然而,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凡是发生频繁密切接触的不同物种间的关系都属于共生关系,不管其中哪方受益。这其中包括偏利共生和寄生(parasitism)。前者指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的共生关系;后者指一方获益而另一方受到损害的共生关系。共生原理:进化本身是不可思议的。生物的适应现象多种多样,有时这种现象似乎有违逻辑,生物共生现象尤其如此。两种不同生物的特性怎么会进化到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呢?事实上,许多对进化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共生就是驳斥自然进化的有力“证据”。自然选择是解释共生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在某生物种群中,有些个体具有比其他个体更利于生存繁衍的共生特征,它们更有可能将这种特征传给后代,而其他不具有这种有利特征的个体则很有可能在进行繁殖之前死去。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递,有利于生存的优越特征会在该种群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共生
2023-07-14 10:47:221

共生的英语翻译 共生用英语怎么说

你好!共生mutualism 英["mju:tu0283u028au0259lu026azu0259m] 美["mju:tu0283u028arlu026azu0259m] n. 互惠共生; 互助论,互利共生; 共栖; [例句]In this paper, a two-species mutualism model system is discussed.讨论了二种群互惠生物数学模型。
2023-07-14 10:47:461

像犀牛和犀牛鸟这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靠着生存,对彼此都有利,这种生活方式在生物学上叫什么现象?

叫互利共生…
2023-07-14 10:47:545

共生互利的意思

民众,
2023-07-14 10:48:094

共生角色是什么意思

共生角色是指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互利关系的双方。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特点:共生生物可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谐共处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人类其实也是共生生物。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也许正是共生关系推动了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有的科学家认为整个地球就是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共生
2023-07-14 10:48:161

共生植物名词解释

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腐生生物(saprophyte)指的是从其他生物体,如尸体、动物组织或是枯萎的植物身上获得养分的生物。腐生生物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养分,因此属于异养生物的一类。包含了真菌、细菌以及原生动物。腐生生物旧称腐生植物。
2023-07-14 10:48:441

互惠共生的名词释义

也有一种见解认为,互惠共生内容甚广,甚至不经常接触的关系也包括在内,几乎与互惠作用作同义语用。但一般多数是指经常的共同生活是双方不可缺少的情况而言,与此相反,双方并不是必须的互惠共生,称为原始共生。共生(symbiosis)一词,其原意是指广泛的共生,但在互惠共生中特别是限于在形成地衣的菌类与蓝藻和绿藻之间,原生动物、刺胞动物、软体动物等与在体组织细胞内或细胞间栖息的藻类动物内生小黄藻(Zooxanthella)等之间建立有接受代谢物质的紧密生理关系的情况下使用。而消化共生可以说是与此相近的形态。至于作为互惠共生(mutualism)的反义词,是指双方都互不得利,称此为抗生现象(anti-biosis)。此词有用于表示广义寄生的意思,也意味着抗生作用,是一个多义词。
2023-07-14 10:49:041

共生现象的例子

人和肚子里的某些细菌
2023-07-14 10:49:428

mutualism 和 commensalism 在解释为共栖上有什么区别

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例如,67鱼(Echeneis naucrates)用其背鳍演化成的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被带到各处,觅食时暂时离开。这对67鱼有利,对大鱼无利也无害。   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例如,牛、马胃内有以植物纤维为食物的纤毛虫定居,纤毛虫能分泌消化酶类,以分解植物纤维,获得营养物质,有利于牛、马消化植物,其自身的迅速繁殖和死亡可为牛、马提供蛋白质;而牛、马的胃为纤维虫提供了生存、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我搜索到的
2023-07-14 10:50:091

互利共生的概念

互利共生的概念如下: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例如,地衣就是真菌和苔藓植物的共生体,地衣靠真菌的菌丝吸收养料,靠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果把地衣中的真菌和苔藓植物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再比如白蚁和肠内鞭毛虫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还有蚂蚁和蚜虫;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栖和互利共生的区别:1、共栖(commensalism)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如海洋中体小的鮣鱼用其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被携带到各处,觅食时暂时离开大鱼,这对大鱼无利也无害,但确增加了鮣鱼觅食的机会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例如某种海葵(Adamsiapalliata),附着于海螺的外壳,其刺丝对海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寄居在海螺壳内的海蟹不时的移动给了海葵捕取食物的便利。归纳总结为:互利共生指的,不同物种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相互都收益的相互关系,在文中提到的互利共生使用较广义的术语定义,所以此术语也可指相互离开也可正常生存的生物组合中物种间的关系,原始合作关系。
2023-07-14 10:50:161

共生现象的共生现象

简介:在生物界,不仅存在着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而且也存在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现象(Mutualism),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
2023-07-14 10:50:431

动物里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有什么故事

  共生关系   共栖(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如海洋中体小的鮣鱼用其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被携带到各处,觅食时暂时离开大鱼,这对大鱼无利也无害,但确增加了鮣鱼觅食的机会   互利共生(mutualism)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例如某种海葵(Adamsia palliata),附着于海螺的外壳,其刺丝对海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寄居在海螺壳内的海蟹不时的移动给了海葵捕取食物的便利.   犀牛的皮肤虽然坚厚,可是皮肤皱褶之间却又嫩又薄,一些体外寄生虫和吸血的蚊虫便趁虚而入,从这里把它们的口器刺进去,吸食犀牛的血液.犀牛又痒又痛,可除了往自己身上涂泥能多少防御一点这些昆虫叮咬外,再没有别的好办法来赶走、消灭这些讨厌的害虫.而犀牛鸟正是捕虫的好手,它们成群地落在犀牛背上,不断地啄食着那些企图吸犀牛血的害虫.犀牛浑身舒服,自然很欢迎这些会飞的小伙伴来帮忙.   除了帮助犀牛驱虫外,犀牛鸟对犀牛还有一种特别的贡献.犀牛虽然嗅觉和听觉很灵,可视觉却非常不好,是近视眼.若是有敌人逆风悄悄地前来偷袭,它就很难察觉到.这时候,它忠实的朋友犀牛鸟就会飞上飞下,叫个不停,提醒它注意,犀牛就会意识到危险来临,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显然,犀牛和犀牛鸟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所以是共生
2023-07-14 10:50:581

自然界中有哪些共生生物

  1、自然界中的共生生物有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原生动物鞭毛虫与反刍动物、白蚁和鞭毛虫、人和肚子里的大肠杆菌、藻类跟真菌等。   2、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3、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   4、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5、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2023-07-14 10:51:071

无一死亡 打一生物学名词

共生
2023-07-14 10:51:165

昆虫与植物是怎么建立互利共生关系的?

植物提供养分,昆虫来保护植物
2023-07-14 10:52:0411

共生与共栖的关系

补充楼上:1.共栖(commensalism)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如海洋中体小的鮣鱼用其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被携带到各处,觅食时暂时离开大鱼,这对大鱼无利也无害,但确增加了鮣鱼觅食的机会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例如某种海葵(adamsiapalliata),附着于海螺的外壳,其刺丝对海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寄居在海螺壳内的海蟹不时的移动给了海葵捕取食物的便利。http://202.114.128.246/2004/jsc/wnkc/wnkceng/02.htm共生(symbiosis)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不断的发生某种联系。这类联系可分为:mutualism互利共生,对相互作用这都有利。commensalism共栖,只对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parasitism寄生,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其中的一种:归纳总结为:互利共生指的,不同物种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相互都收益的相互关系,在文中提到的互利共生使用较广义的术语定义,所以此术语也可指相互离开也可正常生存的生物组合中物种间的关系,原始合作关系(protocooperation)。
2023-07-14 10:52:502

寄生虫 与 共生体区别?

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主要的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在动物中,寄生蠕虫特别重要,而昆虫是植物的主要大寄生物。 专性寄生必需以宿主为营养来源,兼性寄生也能营自由活动。 拟寄生物(parasitoids)包含一大类昆虫大寄生物,它们在昆虫宿主身上或体内产卵,通常导致寄主死亡。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2023-07-14 10:53:101

小麦和什么是共生的关系

小麦和杂草是共生的关系麦田中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
2023-07-14 10:53:191

举例说明互生与共生的关系

互生:一群蚂蚁把比它们体重大的多的食物运走,这表明生物间具有互生关系(也作合作关系)。共生:暂时不知道。。。。。。。。。。。抱歉
2023-07-14 10:53:282

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是有共生现象的?

海葵和小丑鱼。海葵可以用自身的毒刺保护小丑鱼,也可以保护小丑鱼妈妈繁衍后代。即使海葵遇到天敌,小丑鱼也会。迎难而上
2023-07-14 10:53:372

十个共生关系的例子是什么?

1、小丑鱼与海葵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可以使海葵免于被其他鱼类食用,而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而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2、鰕虎鱼与枪虾一些鰕虎鱼种类,可和枪虾类形成共生。虾子会在沙中挖掘洞穴并且清理它,这两种生物就居住在这个洞穴里面,虾子几乎是全盲而因此若在水底,有天敌的状况下会变得非常脆弱,在危急的情况下鰕虎鱼用尾巴碰触虾,以警告它们身处危险之中,随后两种生物都会迅速退回洞穴中保护自己。3、鸟类与鳄鱼在陆地环境,有一种鸟以擅长捕食鳄鱼身上的寄生虫而出名,而鳄鱼也欢迎鸟类在身上寻找寄生虫、甚至张大口颚以利鸟儿安全地至鳄鱼口中觅食,对鸟来说,这不仅是现成的食物来源,也是一个很安全的环境,因为许多掠食者不敢在鳄鱼身边攻击这些鸟类。4、微生物的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 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5、白蚁与多鞭毛虫如白蚁与其肠道中的多鞭毛虫的关系便属共生。白蚁吃木材,但其肠道中却没有消化木质纤维的酶;生活在白蚁肠道中的多鞭毛虫能分泌纤维素水解酶,将木质纤维消化分解成糖,这些糖既供多鞭毛虫利用,又为白蚁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蚂蚁与蚜虫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立教授团队在实验室建立了蚂蚁—蚜虫共生体系,选择红火蚁和国内常见的棉蚜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发现,当红火蚁和棉蚜共生时,棉蚜的种群数量增长很快。7、根瘤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包括常见的多种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以及其他非豆科植物(桤木属、杨梅属、美洲茶属等)与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放线菌的共生等。8、菌根菌与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大部分植物都长有菌根,它具有改善植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和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等功能。有些植物,如兰科植物的种子若无菌根菌的共生就不会芽,杜鹃科植物的幼苗若无菌根菌的共生就不能存活。9、前者是子囊菌等真菌与绿藻共生,后者是真菌与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的共生其中的绿藻或蓝细菌进行自养的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养料,而真菌则进行异养生活,以其产生的有机酸分解岩石,从而为藻类或蓝细菌提供矿质元素。10、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共生牛、羊、鹿、骆驼和长颈鹿等属于反刍动物,它们一般都有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4部分组成复杂的反刍胃,通过与瘤胃微生物的共生,它们才可消化植物的纤维素。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简介有的共生生物紧密缠绕在一起,让人们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如果分开,两方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或一颓不振,或死亡。在植物和动物共生的例子中,人们往往很难判断这些生物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共生生物可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谐共处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人类其实也是共生生物。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也许正是共生关系推动了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有的科学家认为整个地球就是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
2023-07-14 10:53:441

真菌细胞的共生关系

附生于其它细胞体内的胞内共生关系(Endosymbiotic relationship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寄生性的行为,不过最新的一项研究却证实,一种真菌细胞里所发现的共生细菌,却是真菌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所必须。这个由德国自然产物与感染生物研究院(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Infection Biology) Leibniz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科学家,Laila Partida和Christian Hertweck所共同参与的研究计划,发现属于真菌Rhizopus microsporus的细胞里,存在着一种称为Burkholderia的细菌,研究人员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两个共生在一起的微生物,居然可以共同的参与代谢,分解植物植株幼苗,造成所谓幼苗枯萎病(seedling blight)的发生,研究人员还发现,Burkholderia细菌所分泌的毒素rhizoxin,在真菌引发幼苗枯萎病的关键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此外研究人员如果施用抗生素,来截杀真菌里的细菌,结果虽然可以有效的防治细菌的存在,但原为宿主角的真菌,也失去了生殖复制的功能。这些现象违反了长久以来科学家的观点,认为寄生在他种生物细胞内的细菌,多为对宿主引发不良反应的作用,从没想过寄生的细菌,也是参与宿主细胞代谢重要的一环,成为互利共生(mutualism)最好的一个例子。
2023-07-14 10:54:131

个人无政府主义的杰出代表

威廉·戈德温英国的威廉·戈德温写下了一篇论文,鼓吹建立一个没有政府的社会,这被视为是无政府主义最早的论文。因此一些人认为戈德温等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是“无政府主义之父”。目前对于戈德温属于个人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依然没有一定共识。他被许多人视为是第一个个人无政府主义者—尽管他的哲学有些和共产主义相似的特色。他支持极端形式的个人主义,认为所有形式的合作劳动应该被废止;他说:“所有以合作为名的事物都是邪恶的。”戈德温的个人主义极端到了某种程度,乃至于他甚至反对个人参与管弦乐队的演奏。唯一的例外是当社会遭遇暴力威胁时,戈德温认同个人们自发性组织起来的对抗行动。戈德温反对政府的存在,同时也反对民主,担忧个人会被多数派所压迫(不过他还是相信民主制度会比独裁要来的好)。戈德温支持个人对财产的所有权,将其定义为“由每个人劳动生产出的产品所赋予的绝对权力”。戈德温的确允许个人将多余的财产赠予其他有需要的人,前提是没有经过贸易的过程。这是根基于功利主义的原则;他对此说道:“每个人都有权将他所占有的财产赠与他人,以此来使他获得更大的利益或快乐。”不过,这种善心是不可以强迫进行的,而是取决于个人自由的“私人决定”。他并不支持共产主义所宣称的集体利益或集体所有权,但他所提出的个人应与他人分享物品的概念却也影响了后来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因此一些人以此主张戈德温是兼具了个人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念,而非全然的个人主义。一些人如穆瑞·罗斯巴德也不认为戈德温属于个人主义(一些人将“个人无政府主义”限定为无政府资本主义)。其他人则认为他的确属于无政府个人主义者。一些人观察到戈德温对于“私人决定”的支持与功利主义会产生冲突,因为他说个人在道德上必须将他们的剩余财产给予其他人,这便产生了一个平等主义的社会,但他同时也坚持所有财产的去留都应该由个人所抉择。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便说他观察到戈德温在后来出版的作品里“重新撰写了有关财产的章节,并缓和他的共产主义观点”。戈德温对功利主义的解释以及道德上的利他主义,使他与其他个人主义者如麦克斯·施蒂纳和本杰明·塔克都不太相同,施蒂纳和塔克后来将他们的哲学基础建立在利己主义和私利上(虽然并非全都是利己主义)。麦克斯·施蒂纳德国的麦克斯·施蒂纳所著的《自我及所有》(Der Einzige und sein Eigentum)一书被视为是“创立个人无政府主义传统的文章”。尽管个人主义者通常宣称财产是一种权利,但施蒂纳主张一般社会所公认的制度—包括国家的概念、“财产是一种权利”的概念、自然权利的概念、和一般对社会的概念—都只是幽灵在脑海里作祟的幻象。他主张:“知道如何去拥有它们、保护它们,那便是他的财产”并且“在我能力所及之内的,便是我的东西。只要我能显示出自己占有者的身分,那我便是这个东西的所有人。”施蒂纳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如此,甚至包括他人在内,都可以被个人所拿取或使用而无须经过道德限制。他认为一个人完全不需考量其他人的利益,除非这样做能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利益—他认为这是个人行动的唯一正当理由。他对于利己主义的坚持直接的和戈德温的利他主义相反。他否认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称社会只是一个“幽灵”,主张现实存在的只有个人。关于个人无政府主义究竟是以私利(利己主义)还是自然法为根基则一直是个人主义者之间的争论话题。举例而言,莱桑德·斯波纳认为有自然的财产权存在,但利己主义者如本杰明·塔克则和施蒂纳则否认其存在,并主张财产只有可能是依据个人之间的契约所达成。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法国的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则是第一名自称为“无政府主义者”的哲学家。他的作品不只影响了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者如米哈依尔·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也影响了许多美国的个人主义者,例如本杰明·塔克便翻译和研究了许多他的作品。普鲁东反对政府授与银行和地主任何特权,以及反对任何会导致财产累积的强迫行为,他认为那会造成财富聚集于少数人手上并阻绝竞争。普鲁东支持个人保留他们自己劳动所得的产品的所有权,但相信所有超过个人生产和占有能力的财产都是不正当的。因此他认为私人财产是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但也可能导致专制产生,前者是由劳动所产生的,而后者是由勒索得来的(租金、税赋等等)。他说:“我们应该从哪里找寻对抗国家的制衡力量?只有财产才能办的到…完全的国家权利是与完全的财产所有权利相冲突的。财产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力量”。普鲁东认为劳动的人应该有资格完全占有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但这被资本的利润制度所禁止。他提倡一种名为互助主义(mutualism)的经济制度,这种制度包括了私人财产的占有和交换市场,但没有利润的产生。也是受普鲁东所影响,法国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者Joseph Dejacque在后来公开了一份宣称是普鲁东所写的信件,信上写道:“劳工并没有权利宣称拥有他所生产的产品,而是必须取决于他的需求。”由于Dejacque公开的信件,普鲁东和其他许多支持私人财产及交换经济的无政府主义者就此分裂,但个人主义者和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之间仍保持着一定关系。举例而言,塔克翻译并翻印了许多集体主义者如米哈依尔·巴枯宁等人的著作,但他始终反对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概念,认为这些概念是与无政府主义不容的。虽然个人无政府主义通常都包括了戈德温和施蒂纳等欧洲的理论家,但它最主要还是源自于美国的思想家。个人无政府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特别倾向于支持个人对劳动产品的所有权,以及财产可以自由买卖的市场经济。不过这种形式的个人无政府主义却也不是仅限于美国,许多激进的个人主义者的哲学里都存在这种概念。这种形式的个人无政府主义也与“社会无政府主义”(例如无政府共产主义)相反,社会无政府主义认为生产的工具应该由社会上的大型共同体如劳工集体所控制,而生产出的产品亦然。
2023-07-14 10:54:251

大矿与小矿的共栖方式

大矿和小矿均是独立运行的实体,根据其相互依赖程度的高低,其共栖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图1.5)。1.3.3.1 原始合作 (Protocooperation)原始合作是指各类企业由于资源共同性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好处 (图1.6),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合作关系,也是一种典型的原始合作关系,也可以称为互生关系。图1.5 共栖类型图图1.6 原始合作图1.3.3.2 共栖 (Commensalism)共栖指两方共居,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或无大害。前者称为共栖者,后者称为宿主,共栖者是主动的。按共栖状况来分,共栖可分为外共栖和内共栖。彼此分离后,有的共栖者往往不能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密切的种间合作关系。也可将上述的原始合作和共栖两种形式统称为共栖。1.3.3.3 共生 (Symbiosis)共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共生是指两方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更为有利,更有生命力;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生活。共生是一种更加密切的、结合比较牢固的种间合作关系,也有学者把共生称之为互利 (Mutualism)。大中型矿山与小矿的关系,基本可以分为以上三类。总的体现在企业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应该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关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是长期合作的结果。同时,这些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界线也不是十分严格的。就以原始合作、共栖、共生三者而言,互助的性质相似,结合的程度有异,其界线很难准确划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转化的。
2023-07-14 10:54:391

互利共生是社会进化的基本原则

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 li gong sheng,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中文名互利共生外文名Mutualism快速导航代表例子途径形成重要意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深海简介共生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不断的发生某种联系。这类联系可分为:互利共生,对相互作用这都有利。共栖,只对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寄生,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其中的一种:归纳总结为:互利共生指的,不同物种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相互都收益的相互关系,也可指相互离开也可正常生存的生物组合中物种间的关系,即合作关系。代表例子白蚁和肠内鞭毛虫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根瘤菌与大豆互利共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存在于土壤中,是有鞭毛的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有一定的寄主特异性,但不十分严格,例如豌豆根瘤菌能与豌豆共生,也能与蚕豆共生,但不能与大豆共生。在整个共生阶段,根瘤菌被包围在寄主质膜所形成的侵入线中,在寄主内合成固氮酶。豆血红蛋白则系共生作用产物,具体讲,植物产生球蛋白,而血红素则由细菌合成。豆血红蛋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对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对创造固氮作用所必须的厌氧条件是有利的。就这样细菌开始固氮。在植物体内细菌有赖于植物提供能量,而类菌体只能固氮而不能利用所固定的氮。菌固定的氮约占所以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给植物氮素养料,从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据估计根瘤生物固氮的40%。具有能够固定氮的块根的木本树种,通常是最先占领贫瘠的土壤。例如在阿拉斯加,赤杨由于块根中有共生固氮菌,故能很快占满整个冰碛土。蚂蚁和植物互利共生关系蝴蝶和花互利共生关系人与人体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菌群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巨大数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来肠道致病菌的入侵,还为人提供维生素B1、B2、B12、K、叶酸等营养物质。而人体肠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当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中正常菌群失调后,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小丑鱼与海葵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海葵则吃小丑鱼消化后的残渣,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途径形成互利共生可以有很多途径形成:最好的例子是生活在加勒比海的一种裸鳃类动物以海葵类作为食物,可是在这种软体动物吃下那些刺细胞动物后,海葵的触手及致命的刺细胞从这种蛞蝓的背上长出,成为了蛞蝓的致命武器。两种生物的组织联系十分紧密就像是一种生物,最不可思议的是两者都可以正常繁殖。在人类的历史上微生物,寄生虫一直是人类的头号大敌,它和人类的恶性寄生关系产生了黑死病,伤寒等疾病并让人无比恐惧。 20世纪抗生素和消毒剂的发明成了人类的福音,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大大减少。人们动不动就服用抗生素,还有品种多样的打虫药,到处喷洒消毒剂。可是人类没有告别病痛的困扰。关节炎,营养不良等一连串的疾病开始折磨人类,人类比以前更易受到感染。主要原因是人们现在太“干净”了,没有了微生物,寄生虫,免疫系统失去了正常工作的机会。同时,一些微生物长期和人类生活,他们的寄生副作用极小,有的甚至成为了抵御治病菌的最有效屏障,有的还为我们提供各种我们所需的营养素,与人形成了十分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人类的肠道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任何一种正常生物的消失都会造成系统瓦解。
2023-07-14 10:54:581

寄生虫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哪几个过程

 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生活史有多种多样,繁简不一,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  2.间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2023-07-14 10:55:062

什么动物势不两立(比如猫和老鼠)

男人和女人
2023-07-14 10:55:213

自然界中不同种生物共生现象都有哪些

共生现象的例子1、共生固氮菌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2、原生动物鞭毛虫与反刍动物(如牛)的共生(分解纤维素)   3、白蚁和鞭毛虫   4、人和肚子里的大肠杆菌   5、地衣、藻类跟真菌共生   6、鳄鱼和牙签鸟共生
2023-07-14 10:55:327

什么是寄生虫???

寄生虫特征为,寄生其方式称为寄生,在宿主或寄主(host)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各种寄生虫(10张)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许多小动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们更大的动物身上广义上来说,细菌和病毒也是寄生虫。   另外在社会学领域中,寄生虫还指泛那些依靠别人,自己不肯努力的人。编辑本段特征  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 各种寄生虫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镪,依赖性愈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host specificity),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   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如跳蚤身体左右侧扁平,以便行走于皮毛之间;寄生于肠道的蠕虫多为长形,以适应窄长的肠腔。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历史漫长的肠内绦虫,依靠其体壁吸收营养,其消化器官已退化无遗。某些器官发达,如体内寄生线虫的生殖器官极为发达,几乎占原体腔全部,如雌蛔虫的卵巢和子宫的长度为体长的15~20倍,以增强产卵能力;有的吸血节肢动物,其消化道长度大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软蜱饱吸一次血可耐饥数年之久。新器官的产生,如吸虫和绦虫,由于定居和附着需要,演化产生了吸盘为固着器官。   肠道寄生蛔虫,其体壁和原体腔液内存在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物质,在虫体角皮内的这些酶抑制物,能保护虫体免受宿主小肠内蛋白酶的作用。许多消化道内的寄生虫能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的方式获取能量。雌蛔虫日产卵约24万个;牛带绦虫日产卵约72万;日本血吸虫每个虫卵孵出毛蚴进入螺体内,经无性的蚴体增殖可产生数万条尾蚴;单细胞原虫的增殖能为更大,表明寄生虫繁殖能力增强,是保持虫种生存,对自然选择适应性的表现。编辑本段寄生现象  自然界中,随着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形复杂。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统称共生(symbiosis)。在共生现象中根据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发为共栖、互利共生、寄生等。   1.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例如,鱼(Echeneis naucrates)用其背鳍演化成的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被带到各处,觅食时暂时离开。这对鱼有利,对大鱼无利也无害。   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例如,牛、马胃内有以植物纤维为食物的纤毛虫定居,纤毛虫能分泌消化酶类,以分解植物纤维,获得营养物质,有利于牛、马消化植物,其自身的迅速繁殖和死亡可为牛、马提供蛋白质;而牛、马的胃为纤维虫提供了生存、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例如,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寄生虫等永久或长期或暂时地寄生于植物、动物和人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取营养,赖以生存,并损害对方,这类过寄生生活的生物统称为寄生物;而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寄生虫。   寄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在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寄生虫进入宿主,对宿主产生不同的损害;同时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设法把它清除。其结果在寄生虫可能导致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在宿主可能出现病理变化。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常常是综合地作用于对方,经过长期演化的过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来,并反映在双方的种群遗传物质上。编辑本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原虫,蠕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他们对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贫血。   (二)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以后逐渐长大压迫肝组织及腹腔内其它器官,发生明显的压迫症状。另外,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三)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响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另外,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如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这是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又如疟原虫的抗原物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肾小球肾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四)超敏反应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往往会诱导宿主产生超敏反应,造成组织的损伤。这是寄生虫致病作用之一。超敏反应一般分为四型,即Ⅰ、Ⅱ、Ⅲ、Ⅳ型,前三型为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Ⅳ型主要是T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介导的超敏反应。这四种超敏反应又分别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性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性超敏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编辑本段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生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均为异物,能引起一系列反应,也就是宿主的防御功能,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免疫。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其中有些是防御性反应。例如宿主的胃酸可杀灭某些进入胃内的寄生虫。有的反应表现为将组织内的虫体局限、包围以至消灭。免疫反应是宿主对寄生虫作用的主要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可归为三类:   ①宿主清除了体内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   ②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体内寄生虫,但对再感染具有相对的抵抗力。这样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寄生关系,见于大多数寄生虫感染或带虫者;   ③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虫的生长或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引起寄生虫病,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以死亡。   总之,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是异常复杂,任何一个因素既不能看做是孤立的,也不宜过分强调,了解寄生关系的实质以及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是认识寄生虫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寄生虫病防治的根据。编辑本段寄生虫分类  以生物种类分类   ①原生生物:此类寄生生物也很广泛,常见的比如疟疾原虫(Plasmodium sp.)、贾干弟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②无脊椎动物:此类寄生虫从数量和种类上都是最多的,甚至许多门的无脊椎动物是专性营寄生的。常见的如营内寄生的扁形动物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中华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和营外寄生节肢动物的阴虱(Phthirus pubis)、头虱(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库蚊(Culex)。   ③脊椎动物:此类寄生生物很罕见。盲鳗(Myxine)是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内寄生动物。亚马逊流域有种鱼名为Candiru(Vandellia cirrhosa),它会钻进水中作业的渔民的生殖器,可达13厘米长。   以寄生环境分类   体内寄生生物(endoparasite),一切寄生在寄主体内的寄生生物。例如寄生在人类消化道,肺,肝,血液管道。甚至是脑组织和眼球。体内寄生虫又分为:   ①消化道内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雅尔氏(旧译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②腔道内寄生虫,如阴道毛滴虫;   ③肝内寄生虫,如肝吸虫、棘球蚴(包虫);   ④肺内寄生虫,如卫斯特曼氏并殖吸虫(简称卫氏并殖吸虫);   ⑤脑组织寄生虫,如猪囊尾蚴(猪囊虫)、弓形虫;   ⑥血管内寄生虫,如血吸虫;   ⑦淋巴管内寄生虫,如丝虫;   ⑧肌肉组织寄生虫,如旋毛虫幼虫;   ⑨细胞内寄生虫,如疟原虫(红细胞内寄生)和利什曼氏原虫(巨噬细胞内寄生);   ⑩骨组织寄生虫,如包虫;皮肤寄生虫,如疥螨、毛囊螨;眼内寄生虫,如吸吮线虫、猪囊虫等等。   体外寄生生物(ectoparasite),一切寄生在寄主体外的寄生生物,例如人体表寄生虫寄生在人类纺织物和皮肤之间寄生,甚至是在人的皮肤底下,鼻孔,阴茎等腔道;畜禽体表寄生虫寄生在畜禽体表被毛下,如目前常见的寄生在种鸡、蛋鸡羽毛下的虱子、螨虫,严重的影响到寄主的生产、发育。   以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分类   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生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如丝虫;或生活史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如钩虫,其幼虫在土壤中营自生生活,但发育至丝状蚴后,必须侵入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才能继续发育至成虫。   2.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成虫)既可寄生于宿主肠道内,也可以在土壤中营自生生活。   3.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因偶然机会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如某些蝇蛆进入人肠内而偶然寄生。   4.体内寄(endoparasite)和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前者如寄生于肠道、组织内或细胞内的蠕虫或原虫;后者如蚊、白蛉、蚤、虱、蜱等、吸血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多数饱食后即离开。   5.长期性寄生虫(permanent parasite)和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前者如蛔虫,其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后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时暂时侵袭宿主。   6.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等,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编辑本段宿主分类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过程,有的只需要一个宿主,有的需要两个以宿主。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包括有:   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例如某些种类淡水螺和淡水鱼分别是华支睾吸虫和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2.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3.储蓄宿主(也称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例如,血吸虫成虫可寄生于人和牛,牛即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例如,卫氏并殖吸虫的童虫,进入非正常宿主野猪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可长期保持童虫状态,若犬吞食含有此童虫的野猪肉,则童虫可在犬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就是该虫的转续宿主。编辑本段寄生虫与人类  对于寄生在人体身上的寄生虫来说,人体是非常理想的繁殖栖息地点。它们可通过空气,饮用水,食物和直接接触进入人体。30分钟内它们既可找到合适自己的栖息场所。而寄生虫为适应寄生生活而发展出来的器官,如猪肉绦虫的新皮(Neodermis),带钩和吸盘的头节(Scolex),退化的肠,节片(Proglottid)繁殖和水蛭的吸盘;或者是寄生虫形态的变化,如Candiru吸血后身体会膨胀。这两点又保证了它们成功的固定在人体身上。一条牛肉绦虫在10周内可从一受精卵生长至2米长。而且受感染者开始并无感觉。数周后发现大便里含有会动的虫体节。每个虫体节可含5万个受精卵。   人的表面皮肤,会受到螨虫等细小昆虫的袭击。而人的消化道更是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的理想栖息地。若寄生虫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一方面可以攻击白细胞,另一方面可达肺,肝等脏器或是堵塞血管或淋巴管道,会引起如肝硬化,门脉高压,象皮病等疾病。而人如果是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寄生虫甚至会达眼球和大脑,危及生命。在乌干达等非洲国家肆虐的昏睡症则是寄生虫锥虫(Trypanosoma)入侵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果,病人会不断陷入昏睡状态,直至永远醒不过来,死亡率近100%。   中医早已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并将之称为“虫积”,多由饮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所致湿热内生,蕴酿生虫,久而成积。虫积常见腹痛、食欲不佳、面黄形瘦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寄生于人体内的虫类颇多,一般有蛔虫、蛲虫、绦虫、血吸虫、囊虫等。其发病各有特征,如蛔虫寄生于肠道,则腹痛时作;钩虫病常表现为面黄肌瘦、嗜食异物;蛲虫病患者常主诉肛门、会阴瘙痒,并可在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细小线状蛲虫;绦虫病症状较轻,常因粪便中发现白色带状或虫节片而就医;血吸虫病因其肝脾肿大,血行不畅,而致水液停聚形成‘蛊胀"。   而人类想完全隔绝寄生虫又是不可能的。据BBC Exklusiv称,全球有14亿人受到寄生虫危及健康的威胁。而每个人身上都“栖息”有过100万只寄生细菌,昆虫。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非洲和亚洲,蚊子猖獗,饮用水污染严重,人民营养不良,可见到丝虫引起的象皮病等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可以改变寄主的行为,以达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人类若受到一些寄生在脑部的寄生虫,如终生寄生在脑部的弓形虫(Toxoplasmosis),反应能力会降低。非洲一种寄生虫,产卵到水中。它们寄生在人身上,如脚掌,给与病人灼烧感,使得病人不得不进入附近河流湖泊之类的水域洗刷,寄生虫随即得到其需要的繁殖环境。鼠类感染弓形虫后,不会逃避天敌猫的捕食。其结果是,寄生虫在终宿主猫身上继续发育。   但寄生虫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对于一些遭受自身免疫力过强疾患的病人来说,寄生虫是一剂良方。寄生虫为了自身生存,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这种寄生虫药方,服用间期长(3周一次),药效比化学药物要好。编辑本段科普轶事  世界上约7亿人体体内有寄生虫。编辑本段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锥虫病(trypanosomiasis)。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估计约有21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有1亿临床病例,约有100万--200万的死亡人数。目前尚有3亿多人生活在未有任何特殊抗疟措施的非保护区,非洲大部分地区为非保护区。为此,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伴有营养不良和其它健康问题的疟疾。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亿血吸虫病人,5亿--6亿人受感染的威胁。蚊虫传播的淋巴丝虫病,有2.5亿人受感染,其中班氏丝虫病是全球性的,居住在受威胁地区的居民约有9亿余,在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大部分热带国家尤为严重。蚋传播的盘尾丝虫引起皮肤丝虫病和河盲症,估计全世界有1760万病人,广泛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在严重地区失明的患者达15%。白蛉传播的利什曼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世界性分布,每年新感染的患者大约有40万人,该病在东非正在扩散。锥虫病,其中非洲锥虫病(睡眠病)受感染威胁的人数约4500万;美洲锥虫病(恰加斯病)在南美受染人数至少达1000万人。此外,肠道原虫和蠕虫感染   (intestinal protozoal and helminthic infections)也在威胁人类健康,其重要种类,有全球性的阿米巴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还有一些地方性肠道蠕虫病,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Peters(1989)估计全世界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人数分别为12.83亿、8.7亿、7.16亿和3.60亿。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如阴道毛滴虫的感染人数估计美国有250万、英国100万;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几乎接近流行。许多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也危害人群的健康。此外,一些本来不被重视的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隐孢子病(cryptosporidiasis)、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iasis)等与艾滋病有关的原虫病,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荷兰、英国、法国与美国等开始出现流行现象。   当前寄生虫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已经出现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的复杂问题。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及媒介昆虫化学的防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将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带到居民区而进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别国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或媒介节肢动物可输入本国,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流行;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近代一些医疗措施、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人体医源性免疫受损,使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正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2.3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目前,由于市场开放、家畜和肉类、鱼类等商品供应渠道增加,城乡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不健全,加以生食、半生食的人数增加,使一些经食物感染的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在部分地区有不断扩大趋势,如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化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各有20余个省、市、区。由于对外交往和旅游业的发展,国外一些寄生虫和媒介节肢动物的输入,给我国人民健康带来新的威胁。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众,居世界各国之前列。面临严峻的事实,表明寄生虫病不仅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编辑本段防范措施食物中的蛋白质或
2023-07-14 10:55:593

土壤杆菌与杨树的关系

ACDE
2023-07-14 10:56:061

寄生现象的演化过程

自然界有了生物以后,就逐渐出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随着生物的演化这种关系也在演化。在千差万别的生物关系中,两种生物一道生活的现象非常普遍,统称为共生现象或共生(symbiosis)。如按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归类: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者,称为共栖(commensalism),例如人口腔内的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以细菌为食物,但不侵犯组织;双方互相依赖,彼此受益者称互利共生(mutualism),例如牛、马胃内生活的纤毛虫在分解植物纤维过程中获得营养物质,而纤毛虫的死亡则为牛、马提供蛋白质;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者则称寄生(parasitism),例如寄生于植物、动物或人的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寄生虫。通常寄生的一方称寄生物(parasite),被寄生的一方称宿主(host),属于动物的寄生物则称寄生虫。在分类上,寄生虫分属原生动物(原虫,protozoa),扁形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物( 这三类统称蠕虫, helminths)与节肢动物中的许多种类。人类至少有100种以上比较常见的寄生虫。寄生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寄生虫从它的生命开始到终结,至少有一个时期或一个发育阶段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的一定部位生活并获得营养物,且可能造成损害。我们现阶段所认识的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是它们长期演化的结果,因互相之间的适应性不同,可以出现多种多样寄生现象。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个体的生存并对寄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妨碍寄主的生长发育、降低寄主的生活力和生殖力,但一般不会引起寄主迅速死亡。这种寄生方式在动物各类群之间表现为外寄生和内寄生。如,虱、蚤等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表属外寄生;蛔虫、绦虫、血吸虫、疟原虫等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属内寄生。这种寄生方式在植物各类群之间表现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例如,寄生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不但从寄主体内取得水和无机盐,而且还要从寄主体取得光合作用产物,所以菟丝子的寄生方式属全寄生,因而对寄主造成的伤害较为严重。又例如,寄生在构、槐、榆等植物上的桑寄生和寄生在槲、榆、苹果植株上的槲寄生,它们通过变态的根深入寄主的丫杈中,由于桑寄生和槲寄生这些寄生植物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从寄主体内取得水和无机盐的供应,所以它们的寄生方式属半寄生。 这种寄生方式发生在同种生物的雌雄个体之间,其特点一般表现为雄性个体形体微小,构造简单,除生殖外其他生理机能退化,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需寄居在雌性个体的体内或体表,依靠雌性个体而生活。这种寄生方式对本物种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极为有利。例如,一种海生蠕虫──后螠,雄虫体长仅为雌虫的1/500,失去消化、运动等机能,寄生在雌虫的子宫中。又例如,一种生活在深海的角鱼,雄鱼仅达雌鱼体重的85%,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平时用口吸附在雌鱼的体表,以雌鱼的体液为食。 这种寄生方式不是由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对寄生造成伤害,而是在某些本能行为上表现为一种动物占有另一种动物的“劳动”,让其无偿为自己服务。这种寄生方式在鸟类中较为常见,如杜鹃的巢寄生就属于行为寄生。有一种杜鹃鸟本身没有筑巢、孵卵和育雏的本能行为,所以在产卵时就直接把卵产在其他小鸟如大苇莺的巢中。由于其卵和宿主的卵大小、形状、颜色、图案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巢寄主不能识别,就代其孵卵育雏。通常杜鹃鸟较巢寄主的雏鸟体型大,出壳早。它一旦出壳就将巢主的卵或雏鸟推出巢外,独自享受巢主的喂养。在鸟类中除杜鹃外还有一些啄木鸟、某些文鸟、几种野鸭等在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上也进行巢寄生。 这种寄生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寄生的结果造成寄主的死亡。致死寄生现象在昆虫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例如,赤眼蜂把卵产在螟蛾的卵中,当赤眼蜂的幼虫孵出时即以螟蛾卵中的营养物质为食,最后导致螟蛾卵功能的丧失,从而抑制螟蛾的繁殖,这就是人们用以进行的“以虫治虫”的方式之一。又如名贵中药冬虫夏草是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的一种真菌寄生在鳞翅目昆虫草蝠蛾幼虫体内形成的产物。这类真菌秋冬侵入幼虫体内,春夏子座从昆虫体内长出,棒状直立,肉质,表现为“草”状。再如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导致细菌的解体也属致死寄生。在临床上,烧伤病人的创伤面,往往被绿脓杆菌感染,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如使用绿脓杆菌的噬菌体可有效地杀死绿脓杆菌。
2023-07-14 10:56:131

寄生虫学

Mutualism互利共生,共生双方互相利用互相受益的共生方式Commensalism偏利共生,共生双方一方受益,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共生方式 Parasitism寄生,共生双方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共生方式 Parasites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性的寄生在宿主体表或体内营生的动物 Endoparasites内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 Ectoparasites外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 Obligatory parasites专性寄生虫,离开宿主便不能存活的只能靠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Facultative parasites兼性寄生虫,可寄生亦可营自生活的寄生虫 Soil-borne parasites土源性寄生虫,不需要中间宿主靠土壤传播的寄生虫 Organism-borne parasites生物源性寄生虫,需要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而传播的寄生虫 Final host终末宿主,寄生虫在成虫及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Storage host贮藏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对易感动物保持感染力的宿主 Reservoir保虫宿主,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掠夺宿主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和免疫损伤,继发感染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年龄,遗传因素,机体组织屏障,免疫作用,体质 根据抗原来源抗原分,结构抗原,代谢抗原,可溶性抗原 寄生虫的抗原特点,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种、属、株、期等特异性,免疫源性弱 寄生虫的免疫特点,免疫复杂性,不完全免疫,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寄生虫寄生到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能够逃避宿主免疫效应而正常存活的过程 免疫逃避的机制,组织学隔离,表面抗原特异性,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可溶性抗原产生,代谢抑制 寄生虫病流行过程,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口,皮肤,接触,胎盘,节肢动物,自体感染),易感动物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地区性,季节性,散发性,自然疫源性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常用的粪检实验室技术原理、步骤、适用范围,一、漂浮法,1.原理:利用比重比虫卵大的溶液来稀释粪便,使虫卵漂浮并取表面溶液进行鉴定2.步骤,取粪便10g,饱和食盐水100ml混合稀释粪便,用60铜筛过滤并置于另一干净烧杯中,静止30min,用5mm直径的铁环取轻触表面溶液并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3.适用范围:绦虫线虫的虫卵。二、沉淀法,1.原理利用比重比虫卵小的溶液来稀释粪便,使虫卵沉淀到容器底部2.步骤,取粪便5g,加清水100ml混合稀释粪便,用60铜筛过滤并置于另一干净烧杯中,静止30min,倒掉上层液加水水在混匀再静止30min,再倒掉上层液保留粪渣加水混合,如此反复至上层夜透明为止,最后去掉上层液,吸取粪渣观察。3.适用范围:吸虫虫卵 寄生虫防控原则,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寄生虫防控的一般措施,驱虫,环境卫生(1粪便管理2消灭中间宿主),饲养管理(1安全放牧2饮食卫生) 成熟前驱虫,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在其未发育到性成熟前用药将其驱除 治愈现象:寄生虫再次感染同一宿主后,不用药宿主先后将虫自然排出的现象 复殖吸虫的特征,背腹扁平,呈叶状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间接发育型,经历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阶段 论述日本血吸虫的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诊断和防治:1.病原,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2.生活史:成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产卵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到毛蚴阶段附着在中间宿主钉螺上—母胞蚴—子胞蚴(无雷蚴囊蚴阶段)—尾蚴并被哺乳动物食用3.流行病学: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有季节性(春末夏初),经饮用疫水感染。4.病变,幼虫成虫释放可溶性抗原到血液或组织中,引起组织机械性损伤5.症状,粪便带血,贫血,大多数动物能慢性经过,下痢,腹水。6.诊断:毛蚴孵化法7.治疗:吡喹酮8.预防:消灭钉螺,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 华支睾吸虫病寄生部位,虫卵形态,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肝胆管,胆囊2虫卵形态:灯泡样虫卵3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棘口吸虫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肠道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淡水鱼,蛙 论述姜片吸虫病的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小肠2生活史:中间宿主扁卷螺,虫卵随粪便排出-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囊蚴-被猪食入3流行病学:囊蚴对外界的抵抗性很强,感染呈季节性4症状与致病作用:机械性损伤(肠炎),机械性堵塞(影响小肠吸收与消化,导致贫血),夺取宿主营养(动物消瘦贫血),虫体毒素作用(贫血和水肿)5.诊断: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6治疗:吡喹酮7预防:消灭扁卷螺,加强饲养管理,粪便处理,定期驱虫 论述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胆管胆囊2生活史: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的椎实螺(大致类似姜片吸虫,穿过肠壁经肝包膜进入肝脏,一部分经肠系膜进入肝脏)3.流行病学: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在,夏季感染季节4.症状与致病作用:胃弛缓,周期性瘤胃膨胀,腹泻5.诊断:水洗沉淀法6治疗:三氯苯达唑,阿苯达唑7.预防:驱虫,消灭椎实螺,安全放牧 双腔吸虫病的分类,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分类:矛形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2寄生部位:肝胆管胆囊3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蚂蚁 阔盘吸虫病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胰管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草螽 前后盘吸虫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瘤胃2中间宿主:淡水螺 前殖吸虫病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蜻蜓 绦虫的外形分:头节,颈节,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绦虫的生活史:虫体,中绦期(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中间宿主的时期),成虫 猪囊尾蚴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横纹肌2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六钩蚴溢出,猪食用含六钩蚴的食物后,六钩蚴随肠壁通过血管寄生在肌肉下,并发展成囊尾蚴,人食用含囊尾蚴的猪肉后,经60-70天后附着在肠壁形成成虫,并随粪便排出成节和孕节3流行病学:主北方,有连茅圈,肉品质量检验不严格4症状与致病作用:消瘦,皮下水肿,贫血,醉酒状,背部狮子体型5诊断:一听(有无呼噜声)二看(眼球是否突出,腮腺是否肿大,有否狮子膀)三查: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6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7预防:查(检查患病人群),驱(驱虫),管理粪便,不使用连茅圈,改变饮食习惯 棘球蚴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肝肺2生活史:中间宿主牛羊,终末宿主:犬科,人感染为直接接触感染,或吞食被污染的蔬果3.症状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4诊断:IHA,ELISA,流行病资料,临床症状5流行病学:放牧地区多见6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7预防:禁饲犬以感染肝肺,消灭牧场野犬、狼、狐狸,对犬定期驱虫,管理粪便,注意个人卫生 莫尼茨绦虫形态,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形态:扩展莫尼茨绦虫虫卵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虫卵四方形2中间宿主:地螨3寄生部位:小肠 多头蚴病寄生部位,又称:中枢神经系统,脑包虫病 瑞利绦虫寄生部位:鸡小肠 Oviparity卵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卵细胞的的虫卵 Ovoviviparity卵胎生,从雌虫子宫中排出含幼虫的虫卵 Viviparity胎生,直接从子宫产出幼虫 线虫的形态:雌雄异体 线虫的雄雌生殖系统特点:雌虫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虫为单管型 线虫的分型,1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2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 旋毛虫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横纹肌,称肌旋毛虫,通过口和胎盘感染。2生活史:先终末宿主后中间宿主,雌虫和雄虫在肠道交配后,雌虫钻入肠粘膜深处产卵,幼虫随血液淋巴管寄生到肌肉中,并形成包囊,宿主食用含感染性幼虫的包囊而感染。3流行病学:流行范围广,鼠为传染源,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4症状与致病作用:肠炎,淋巴结肿大,肌肉横纹消失5诊断:检查膈肌24粒肉样法。6.治疗:阿苯达唑7预防:灭鼠,提倡食用熟食,加强饲养管理 类圆线虫寄生部位,生殖方式,1寄生部位:小肠粘膜2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卵胎生,兼性寄生虫 鞭虫虫卵形态,寄生部位,鞭虫病又称1寄生部位:结肠2又称毛尾线虫病3虫卵形态:棕黄色,雄虫后端弯曲,雌虫后端钝圆,呈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塞 猪蛔虫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猪小肠2生活史,雌虫产卵-一期幼虫-二期幼虫-被猪食入-卵囊脱落幼虫溢出-随血管进入肝(三期幼虫,乳肝斑)-进入肺(四期幼虫)-咽喉-小肠(五期幼虫)-成虫3流行病学:生活史简单,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4症状与致病作用:乳斑肝,体温升高,咳嗽,消瘦腹痛5诊断:根据临床诊断,病例剖解,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漂浮法6治疗:阿苯达唑,伊维菌素7预防:粪便管理巴拉巴拉。。。。。。 食道口线虫又称,寄生部位1又称结节虫2寄生部位:结肠 冠尾线虫寄生部位,诊断,又称:1寄生部位:肾盂,肾周围脂肪,输尿管,2诊断:采尿液进行离心沉淀法3又称:猪肾虫病 后圆线虫又称,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又称:猪肺线虫,2寄生部位:支气管,细支气管3中间宿主:蚯蚓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部位,感染方式1寄生部位:真胃2感染方式:感染性幼虫方式感染 仰口线虫病又称,寄生部位,发育类型1寄生部位:小肠2又称:牛羊钩虫3发育类型:直接发育型 肺线虫病分类:丝状网尾线虫,胎生网尾线虫 异刺线虫又称,寄生部位1又称:鸡盲肠病2寄生部位:鸡小肠 鸟蛇线虫病寄生部位,生殖方式,发育类型,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下颌部,皮下组织,颈,腿2生殖方式:胎生,3发育类型:间接发育型,中间宿主:剑水蚤 巨吻棘头虫病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小肠2中间宿主:金龟子 Schizogony裂殖生殖,母体大量繁殖出胞核,胞质紧缩形成单个个体的过程 无性繁殖分,二分裂,裂殖生殖,孢子生殖 有性繁殖分,接合生殖,配子生殖 Gametogony配子生殖,母体产生一对配子,有配子形成合子,合子形成个体的有性生殖过程 弓形虫病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生活史:猫食入含幼虫的卵囊,虫卵进行裂殖生殖形成幼虫,幼虫侵入肠上皮粘膜发育成熟,进行有性生殖,形成大小配子,再形成合子,形成虫卵2流行病学:3症状:高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身体下部或耳部出现血瘀斑4诊断:病例剖解,临床诊断,IHA,ELISA,PCR。5治疗: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啶 伊氏锥虫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血液,又叫苏拉病,2生活史:由虻,蛰蝇机械性传播,以纵二分裂法进行繁殖3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是机械性传播,传播媒介是虻。4症状:皮下水肿,淋巴结肿大,间歇热,“焦耳”现象5诊断:血清学诊断,临床诊断,动物试验。6治疗:三氮脒,锥至净,喹嘧胺7预防:控制生物媒介,药物预防 隐孢子虫病生活史,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肉孢子虫寄生部位,肌肉 小袋纤毛线虫寄生部位,生活史1寄生部位:结肠2生活史:横二分裂-接合生殖-横二分裂 牛巴贝斯虫寄生部位,临床症状,中间宿主,治疗1寄生部位:红细胞2临床症状:发热,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3中间宿主:微小牛蜱 泰勒虫病寄生部位:淋巴细胞,血细胞 鸡球虫病寄生部位,症状与致病作用,流行病学,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盲肠,十二指肠2症状与致病作用:肠粘膜出血,消瘦,盲肠肿大3流行病学:鸡是最天然的宿主,感染途径是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鸡感染球虫常为混合型感染4诊断:病例剖解,临床诊断,流行病学,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5治疗:磺胺类,百球清,氨丙嗪。6预防:药物预防,免疫预防 鸡球虫病分类,1艾美耳属,卵胚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2个子孢子。2等孢属:卵胚形成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3温扬属:卵胚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4泰勒属:不含孢子化囊,直接形成8个子孢子 卵囊指数:鸡食入孢子化囊到下一代排出的时间 潜隐期:孢子化囊到第一次形成孢子的时间 住白细胞虫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血孢子虫寄生于血细胞2生活史:分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分别靠库蠓和蚋。3流行病学:季节性。4症状:死前口流鲜血,鸡冠苍白,全身皮下出血,胸肌腿肌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结节5诊断: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例剖解,PCR。6治疗:磺胺类,氯羟吡啶 组织滴虫病又称,寄生部位,繁殖方式,治疗1又称:黑头病2寄生部位:盲肠和肝脏3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4治疗:甲硝哒唑 Complete metamorphosis完全变态,指卵孵出幼虫,幼虫到成虫阶段需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每个时期生活习性都差异很大 Incomplete metamorphosis不完全变态,指卵孵出幼虫,幼虫经多次蜕变成若虫,若虫再成长成成虫,每个时期的生活习性都很相似 节肢动物繁殖方式:卵生,卵胎生 疥螨寄生部位,发育类型1寄生部位:皮肤表皮内2发育类型:不完全变态 牛皮蝇蛆病寄生部位,发育类型,发育阶段1寄生部位:背部皮下组织2发育类型:完全变态3发育阶段:卵,幼虫,虫蛹,成蝇 一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都寄生在同一宿主上 二宿主蜱:幼虫,若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上,成虫寄生在其他宿主 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寄生在不同宿主上 蜱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生物源性传播 蜱假头的组成:假头基,口器(须肢,螯肢,口下板) 蜱生活史:虫卵,幼虫,若虫,成虫 人畜共患病有哪些:日本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吸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利氏曼线虫病
2023-07-14 10:56:281

2】Mycorrhizal networks

一、 菌丝和植物的亲和性强弱决定了网络的结构,决定有哪些植物/真菌可以参与到这个网络中。因此了解亲和性、专一性这些问题对于解构和预测菌丝网络至关重要 一、 两方面:真菌的寄主范围,和植物的菌根范围 二、 亲和性的连续谱 1. 从低亲和到高亲和,真菌所能形成关系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少——最特异的菌根共生只和少数植物形成 2. 术语 ① Host specialist寄主专性菌: 只和少数植物(一般是同属)能有效共生的菌 ② Generalist 寄主广性菌:几乎没有限制,或者能和很多不同分类单元植物共生 ③ Ecological specificity:生态特异性。类比生态位中的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那样,实验室条件下测量的特异性和实际生态环境中表现出的特异性不一定一样。一般的,由于环境因素和寄主选择偏好等因素,生态特异性要低于实验室结果 ④ Host preference:寄主偏好。一些菌根受到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总是只和少数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在外生和丛枝菌根中均存在这样的情况 ⑤ Functional specificity功能特异性:真菌对于不同的植物呈现不同程度的帮助。指真菌响应不同的植物的动态变化的偏好性 3. 动态变化的真菌-植物-环境三角 ① 实验的证据 A. 具有明显孢子果的外生菌根,和容易取得纯孢子内生菌根,这些素材的孢子实验对于共生性问题提供了好的依据 B. 然而难点在于,很多菌根不产生明显的孢子体或容易分离辨别的繁殖结构,因此数据只能来自野外采集的植物材料鉴定,这样得出的菌根关系只是“生态特异性”的结果,不够有代表性 ② 新的分子时代 A. 除了让真菌-植物共生关系的连续谱更精密解析了,分子证据还揭示了一类新的共生多态性:一个真菌物种能与不同植物类群形成不同类型的菌根:比如EM真菌的物种可以形成草莓树菌根、兰科菌根、菌生植物菌根,甚至杜鹃花科菌根 a. 来自对菌生植物的研究也确立了寄生性植物存在,以及非常专性亲和的共生系统 B. 至此,新分子证据的积累提供了网络形成的不同基础: a. 植物中心:一个植物形成多个同类或者跨类菌根(比如杨树,可以同时形成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 b. 真菌中心 uf0a7 一株真菌同时共生多个同类群的植物,形成一种菌根(类群内网络) uf0a7 一株真菌同时共生不同类群的植物,形成多样的菌根(跨类网络) c. Many ecological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low from our understanding of CMNs as structured by mycorrhiza specificity processes and phenomena. Molina and Trappe (1982) first used “common mycelial networks” in a discussion of mycorrhiza specificity expressed by the arbutoid mycorrhizal plants Arbutus menziesii and Arctostaphylos uva-ursi; the authors hypothesized that these plants maintain EM fungus diversity in forest ecosystems following disturbance and benefit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f later-seral Pinaceae because seedlings can exploit the mycorrhizal networks supported by these arbutoid plants 三、 本章结构 1. 主要目的是介绍菌根特异性如何影响网络的建立 2. 介绍有关菌根特异性相关的词库lexicon 3. 以EM为主体介绍特意性的结构 4. 特异性如何影响群落结构的例子 一、 菌根相容性compatibility 1. 这里指的是真菌和植物能否形成菌根 2. 判别标准是形态学上的结构 ① 丛枝菌根:丛枝arbuscule ② 外生菌根:哈蒂氏网 Hartig net ③ 杜鹃科/草莓树菌根:卷须 coil ④ 兰花菌根:菌丝团peloton ⑤ 菌生植物菌根:菌丝钉hyphal peg 3. 注意这里的形态学标准只能确定真菌和植物可以建立共生关系(symbiosis),但是不能保证是互惠共生(mutualism),因为寄生状态的菌根也需要这些结构。因此这个标准更注重的是生理学上的相容性,而不是“功能相容性(暗指互惠共生的相容性建立,因为植物有能力抵制和惩罚寄生性的菌根)” 二、 特异性的程度degree of specificity 1. 真菌的寄主范围,分为三类 ① “狭域寄主种”:只能和单一或者单属物种建立关系 ② “中域寄主种”:一个科,或者一个分类单元(该分类单元小于种子植物) ③ “广域寄主种”:寄主包括多个科、多个类群 Species in the hypogeous EM genus Rhizopogon are classic examples that express primarily narrow specificity, associating with single genera within Pinaceae (e.g., R. vinicolor and Pseudotsuga); some Rhizopogon species, however, are intermediate and associate with several host genera within Pinaceae (e.g., R. salebrosus) (Molina et al. 1999). Cenococcum geophilum, with its cosmopolitan range and association with most EM hosts, exemplifies a broad host range EM fungus. 2. 物种复合体:一类真菌,其实不是单一物种。这个复合体表现出整体很广的寄主选择,但是每一个遗传单体的选择性很高(什么叫复合物种?) 三、 菌根类型的忠诚度fidelity 1. 忠诚度一词在以往的植物生态学研究中指一个植物在不同的群落组成中所表现的“稳定性”。在这里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来描述植物形成的菌根类型的稳定性,也即植物能形成多少种菌根 2. 这个概念帮助我们预测一个菌丝网络结构。很重要的是,具有低忠诚度的植物(能形成两种以上菌根)具有联系不同菌根网络的枢纽作用(比如把AM网络和EM网络关联) 3. 大部分的植物都只能和真菌形成一种菌根 4. 一些例外: ① 壳斗科Fag-aceae的一些属,比如eucalyptus桉树,populus 杨属,Salix柳属,兼容EM和AM A. 但是这些树大部分是幼年依赖AM成年后转为EM ② AM也在一些典型的非AM植物(松属)中报道出现。但一些也许只是偶然定植,不过也有实验表示这些菌根也能促进养分的吸收 ③ 更常见的例外:参与草莓树菌根、杜鹃菌根、兰科菌根、菌生植物菌根的EM真菌 A. 森林的菌生植物主要依赖的菌都是EM菌——菌生植物通常具有很狭窄的特异性,只能和少数菌共生 B. 杜鹃花科菌根和EM菌根的普遍共存让科学家考虑上林冠层的松树和林下的杜鹃花科植物是不是建立一种群落关系 C. 一些EM真菌或者杜鹃花科菌还能和原始植物比如地钱形成共生 D. 一个特殊的真菌类群Sebeniales能同时形成EM/兰科/杜鹃花。 ④ 这种忠诚度的破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机理研究问题:在共生结构上,植物和真菌哪一方掌控这个过程?是哪些过程指导了的特殊共生结构的形成? 四、 生态特异性 ecological specificity 1. 类比病理学上的致病三角形,并不是只要能侵害植物的病原菌在野外就一定能侵害成功。实验室结果和野外结果显示的菌根数量不一致指出,在野外真菌植物之间的选择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环境导致的特异性变化称之为生态特异性 2. 最常讨论的影响因素是其他植物的存在使得菌根关系“易主” 五、 寄主偏好和选择 host preference and selectivity 1. 在固定的群落中,植物和真菌能稳定住他们的共生模式,无论随机因素如何变化。同时,多植物共存的时候,一些真菌总会更多地和特定植物建立共生。这种现象被叫做“寄主偏好”或“寄主选择” 2. 造成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多样的。缺乏研究 In field studies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s that allow researchers to rule out random affects, consistent pattern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plant and fungal species are observed more or less frequently than expected by chance, despite an absence of compatibility limitations between the symbionts 在实验设计的田野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排除随机影响,尽管共生体之间不存在相容性的限制,但植物和真菌物种之间一致的关联模式比预期的偶然性更多或更少被观察到。 六、 寄主转移 host shift 1. 寄主转移是说演化历史上一个真菌由于当地原始寄主的消亡,而开始侵染新的植物,或者植物入侵到新环境之后,真菌开始接纳新植物。寄主转移这个概念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关系演化,而不是空间上的“新能力构建” ① 这里文中描述比较模糊。重点在于,我们假设真菌在和新植物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新获得了识别新寄主的能力”,而不是“本来有这个能力,只是因为源生地没有这样的寄主,所以没有表现出来” 2. 但是这样两种细微的时间先后差别非常难以区分。书中给出的寄主转移的例子都是基于入侵植物和入侵地本土菌根开始建立关系为例子来说明菌根的寄主转移能力的(还需重读) 一、 混合丛林中不同寄主的存在使得真菌的寄主范围、特异性程度都会改变 1. 典型案例:“共培养” ① 在松树存在的情况下,EM菌根(Rhizopogon species (Pinaceae specialists) 也能和草莓树arbutus形成菌根,但是在草莓树单作田则不会形成菌根 二、 生态特异性和寄主偏好的区分 三、 广泛存在的寄主偏好 1. 寄主偏好广泛存在 ① 常见的偏好范围是科级别的,而属或者物种层面偏好表现不明显 ② 似乎热带地区、硬叶林地区偏好性表现更多,而萨瓦纳稀树草原的群落偏好性不明显。但是暂时没有全球性的数据 2. 寄主偏好不只出现于那些本身就比较狭域寄主的物种上,即使是广域寄主种,也表现出偏好性 3. 野外实验上的困难:采样如何保证全面?如何设计更稳健的方式来监测不同环境中(也就是不同环境偏好性体系下)体系表现的偏好性? 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hat future field studies use robust sampling methods that provide strong statistical inferences regar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host preference patterns. 4. 和其他偏好性一样,寄主偏好也是受到环境影响的 ① 物种入侵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寄主偏好 A. Wolfe and Pringle 2011:一个奇怪的案例,介绍一种毒伞菌属的真菌在欧洲源生地主要和栎属以及其他壳斗科共生,但是在新入侵的北美地区东海岸主要和松科共生,而西海岸则和欧洲源生地一样,依然是栎属。相反作者不认为这表现出毒伞菌是广域寄主,而只是认为它们定植栋数的能力是适应东海岸入侵环境的一种“生态特异性”:也许是因为和松属植物共生使得植物有了更好的适合度,于是在群落中传播更广 They conclude by stating: specificity in local habitats can influence the success of introduced mutualist species even when the species otherwise appears a generalist. 5. 寄主偏好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寄主的响应 ① Tedersoo 提出几个重要的造成寄主偏好的因素:历史成因,特化的生境,部分自养生活史,系统发生差异 ② 在不考虑遗传因素的情况下,学者认为偏好性是“实际生态位”的体现,推测偏好性要么形成于真菌之间的相互竞争,或者源于寄主植物对真菌的特殊回馈 A. 来自AM的一些实验更支持后一种观点:寄主植物的特殊关照造成了偏好性 a. Bever的实验表明葱属植物同时接种两种菌根后,植物只会给有益真菌提供光合产物,并且这种合作增加益生菌的孢子产生数量(一种适合度的体现);而有害真菌啧不能享受C分配 b. Kiers的实验验证了三种菌根参与形成的共侵染中,苜蓿寄主会分配更多的C给提供P最多的菌;并且菌做出同样的事情:提供更多的P给C供应充足的根 B. EM真菌体系中寄主的特殊恩惠研究较少。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了广域寄主菌种给寄主的好处比不上那些和寄主狭域共生的菌。这种更强的合作关系解释了狭域关系的演化 a. 实验证据:15N/14N同位素配比差异揭示了更强的N供应;另外一个实验显示狭域种能提供更强的抗旱性 四、 总结:生态特异性和寄主偏好的研究意义 1. 寄主选择能预测群落中会形成什么样的菌丝网络,并且能显著影响菌丝网络的结构。CNM的差异对于生态意义影响很大(演替、系统恢复) 2. 寄主特异性也能解释物种共存机制(生态位分化,同域物种形成,多样性促进) 3. 最后,寄主特异性是菌根共生关系演化史的一个重要依据,可以用来研究寄主转移和真菌物种形成 4. 物种名录(均需要斜体) ① 植物 A. Larix 落叶松属 B. Picea 云杉属 C. Abies 冷杉属 D. Betula 桦木属 birch E. Arctostaphylos 熊果属 F. Vaccinium 越橘属 G. Quercus 栎属 ② 菌 A. Thelephora革菌属 B. Rhizopogon 须腹菌属 C. Boletus 牛肝菌属 (formal) to come or result from sth 来自;由…引起 Many ecological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low from our understanding of CMNs as structured by mycorrhiza specificity processes and phenomena. Molina and Trappe (1982) first used “common mycelial networks” in a discussion of mycorrhiza specificity expressed by the arbutoid mycorrhizal plants Arbutus menziesii and Arctostaphylos uva-ursi ; the authors hypothesized that these plants maintain EM fungus diversity in forest ecosystems following disturbance and benefit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f later-seral Pinaceae because seedlings can exploit the mycorrhizal networks supported by these arbutoid plants N-COUNT A reservoir of something is a large quantity of it that is available for use when needed. 大量储备 有水库,也有大量储备的意思。这个词很常用,比如原文这里用来表示“种质资源库”这样的意思。化学实验里的“母液”也是这个词。 Arbutoid hosts have a broad receptivity towards a diversity of EM fungi (Zak 1976a, b), leading Molina and Trappe (1982) to hypothesize that the plants maintain a reservoir of diverse EM fungi through disturbance events that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later successional Pinaceae.
2023-07-14 10:56:351

寄生生物有哪些

细菌 真菌 病毒 三大类
2023-07-14 10:56:464

叫共生现象?

共生现象一词说的是不同的生物有机体之间密切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关系。
2023-07-14 10:57:074

共生是什么意思 共生解释

1、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2、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2023-07-14 10:57:141

共生生物是什么

1、自然界中的共生生物有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原生动物鞭毛虫与反刍动物、白蚁和鞭毛虫、人和肚子里的大肠杆菌、藻类跟真菌等。2、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3、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4、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5、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2023-07-14 10:57:221

生物界的正确关系是共生关系,共生就是共享

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有的共生生物紧密缠绕在一起,让人们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如果分开,两方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或一颓不振,或死亡。在植物和动物共生的例子中,人们往往很难判断这些生物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共生生物可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谐共处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人类其实也是共生生物。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也许正是共生关系推动了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有的科学家认为整个地球就是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共生的形式有许多种。有的共生生物需要借助共生关系来维系生命,这属于专性共生(obligatesymbiosis)。有的共生关系只是提高了共生生物的生存几率,但并不是必须的,这叫做兼性共生(facultative symbiosis)。共生关系有时是不对称的,在共生关系中很可能出现一种生物是专性共生而另一种生物是兼性共生的现象共生还分为内共生(endosymbiotes)和外共生(ectosymbiotes)。内共生是指一种生物长在另一生物体内,生物学家所说的 “体内”是指生物体的细胞之间或身体组织里面(比如鞭毛虫的例子)。外共生是指一种生物长在另一种生物之外。(某种生物长在另一种生物的消化道内应该属于外共生,因为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生物学家对于内共生的定义。)进化本身是不可思议的。生物的适应现象多种多样,有时这种现象似乎有违逻辑,生物共生现象尤其如此。两种不同生物的特性怎么会进化到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呢?事实上,许多对进化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共生就是驳斥自然进化的有力“证据”。自然选择是解释共生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在某生物种群中,有些个体具有比其他个体更利于生存繁衍的共生特征,它们更有可能将这种特征传给后代,而其他不具有这种有利特征的个体则很有可能在进行繁殖之前死去。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递,有利于生存的优越特征会在该种群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2023-07-14 10:57:301

和解共生是什么意思

和解一起生活的意思。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2023-07-14 10:57:371

共生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2023-07-14 10:57:441

什么和什么生物共生共存

什么和什么生物共生共存
2023-07-14 10:57:532

自然界中有哪些共生生物 共生生物是什么

1、自然界中的共生生物有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原生动物鞭毛虫与反刍动物、白蚁和鞭毛虫、人和肚子里的大肠杆菌、藻类跟真菌等。 2、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3、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 4、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5、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2023-07-14 10:58:011

互惠共生 mutualism(reciprocal symbiosis)

【答案】:互惠:两种动物共同生活时,彼此有利,但分开也无害处。如海葵和寄居蟹的共同生活等。共生:两种动物共同生活时,相互有利,如缺少一方,便不能生存。如白蚁和它肠内超鞭毛虫的关系。
2023-07-14 10:58:211

枞树和菌是怎么共生的

菌吸收枞树的营养。通过查询枞树和菌相关信息得知,菌通过吸收枞树的营养,来进行共生的。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2023-07-14 10:58:401

共栖和互利共生的区别

补充楼上:1.共栖(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如海洋中体小的鮣鱼用其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被携带到各处,觅食时暂时离开大鱼,这对大鱼无利也无害,但确增加了鮣鱼觅食的机会2.互利共生(mutualism)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例如某种海葵(Adamsia palliata),附着于海螺的外壳,其刺丝对海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寄居在海螺壳内的海蟹不时的移动给了海葵捕取食物的便利。http://202.114.128.246/2004/jsc/wnkc/wnkceng/02.htm共生 (symbiosis) 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不断的发生某种联系。这类联系可分为: Mutualism 互利共生,对相互作用这都有利。 Commensalism 共栖,只对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Parasitism 寄生,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其中的一种:归纳总结为:互利共生指的,不同物种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相互都收益的相互关系,在文中提到的互利共生使用较广义的术语定义,所以此术语也可指相互离开也可正常生存的生物组合中物种间的关系,原始合作关系( protocooperation )。
2023-07-14 10:58:473

自然界中有哪些共生生物

  1、自然界中的共生生物有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原生动物鞭毛虫与反刍动物、白蚁和鞭毛虫、人和肚子里的大肠杆菌、藻类跟真菌等。   2、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3、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   4、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5、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2023-07-14 10:58:561

求《愤怒的葡萄》生态女性主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状况:1980~2001主要研究方向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如:张定铨 《愤怒的葡萄》的结构和语言2002~2010 主要研究方向为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作品,发掘作品中的圣经原型, 如:胡天斌 《愤怒的葡萄》:一部伟大的生态文学之作 温洁霞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2011~2016 主要研究方向为其他各类新视角,如:吴艳红 探寻《愤怒的葡萄》中潜在的存在主义; 李文兆 对《愤怒的葡萄》的权力话语解读国外研究状况:2007~2010 主要研究方向为《愤怒的葡萄》中所体现的额哲学思想和精神主张,如:TheGrapes of Wrath : Steinbeck"s Pilgrim"s Progress ,ElizabethNapier.Mutualism and Group Selection in The Grapes ofWrath , Andy Smith2010~2014 主要研究方向为《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以及作品体现出的阶级文化。如:Analysis of Archetypal Character Jim Casy in The Grapes of Wrath
2023-07-14 10:59:031

犀牛和犀牛鸟是共生关系还是共栖关系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2023-07-14 10:59:134

无一死亡 打一生物学名词

答案:共生。解析:无一死亡,就是都活着、一起生存着、共同生存着;又是生物学名词,可以推导出“共生”。共生(mutualism),生物之间的互利关系,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拓展资料:有的共生生物紧密缠绕在一起,如果分开,两方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或一颓不振,或死亡。在植物和动物共生的例子中,往往很难判断这些生物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例如,披发虫(Trichonympha)是生活在白蚁肠中的原生动物,与白蚁为共生关系。白蚁以木质纤维为食物,但是消化纤维素是靠这些鞭毛虫的作用。白蚁是以木材为食物的,但它们却不能消化木材纤维,而是由寄生在它们肠内的一种叫做披发虫的鞭毛虫来帮助消化的。披发虫能分泌一种消化纤维素的酶。白蚁的肠内如果没有这种鞭毛虫,即使吃了很多纤维素,由于不能消化,也终将被饿死。对于披发虫来说,躲在白蚁的肠内,也是最安全的。另外,白蚁肠内还有丰富的纤维素供它们分解利用。白蚁每次蜕换肠内上皮时,披发虫就形成囊孢,而新孵出的白蚁肠内是没有披发虫的,只有通过舐吮其他白蚁的肛门,才能吞食披发虫的囊孢而获得所需要的披发虫。所以,白蚁也必须营群体生活,否则将会得不到披发虫而死亡。白蚁和披发虫相依为命,就是互利共生。又例如,菌根是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共生的例子。真菌的菌丝不伸入根细胞内,而是紧紧地缠绕在根外。真菌利用根的分泌物提供营养,而高等植物的根则利用菌丝增加其吸收面积,真菌还为根系提供氮素和矿物质。如果缺乏相应的共生真菌,植物的水分和营养吸收便受影响,甚至生长缓慢或死亡;而某些真菌若不与特定种类的高等植物的根系共生也无法单独生存。共生也是两个物种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共生
2023-07-14 10:59:291

自由意志主义的历史状况

法国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者Joseph Déjacque首先于1857年创造了自由意志主义一词。许多左翼的无政府主义者依然使用这一词自称(比如在一些非英语系国家如法国、意大利,“Libertarian”一词与“无政府主义”是同义字),不过在美国这一称呼与社会主义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相反的,自由意志主义被视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一种形式,在今天这两个称呼往往是可以互换的。这种观念最初被简单的称为“自由主义”,是从启蒙时代在欧洲和美洲产生的一种思想,包括了政治哲学家如约翰·洛克和孟德斯鸠,以及道德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到了18世纪晚期,这些观念迅速的伴随着工业革命遍布西方世界。洛克经由自然权利的观念,发展了一种社会契约的形式,称为“在被统治者的同意下统治”。立法机关的角色应该是保护人们在公民权利法律中的自然权利,洛克在自然权利的观念上建立了一个财产权的劳动理论,每个个人在自然状态下都“拥有”他自己,并凭借着他所进行的劳动,来获得他应得的报酬。从这个自然权利的观念中,便浮现出一种根基于个人财产和贸易,以金钱作为交易媒介的经济型态。大约在同一时期,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发展出了一种区分“拥有主权”和“拥有行政权力”的观念,主张分隔政治权力,以防止政府扩大行政权力而牺牲了个人的权利。他并承认这种权力分隔在共和政体以及受限制的君主政体里都能达成,虽然他本人比较倾向于后者。不过,他的观念也影响了美国的开国者,并在后来从美国开始,为大多数政府所采用,包括共和政体与君主立宪政体。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强调政府的不干涉政策(non-intervention),好让个人能自由发挥任何“上帝赋予他们的天份”,而不会被政府随意阻挠。他的经济学说主张,对于任何人在任何事业上(意指反对重商主义和垄断)发挥最佳天份的妨碍,都会造成劳动行为效率的降低。亚当·斯密指出“出自自愿的、根据可靠情报所进行的交易总是能让双方都获利”,而“自愿”和“可靠情报”所指的便是没有诈欺行为的交易。在美国独立运动中,美国的开国者们将保护人们的自由视为政府存在的主要目的。托玛斯·杰弗逊便说:“依据我们自己的意愿,并且在不侵犯别人同等权利的限制下,正当的自由行为不该受到任何阻碍。”他也曾说过一句名言:“最好的政府,便是管的最少的政府。”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引进了美国对于自由的观念(尽管有人认为这只是重新引进欧洲),用以设计1789年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的权利在于从事一切对他人无害的行为;因此,每一个人对其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它人皆享相同权利为限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整理杰里米·边沁对于功利主义的见解时,描述道:“每个个人,对他的身体和意志,都拥有主权”。密尔并比较了他所谓的“多数暴政”,表示功利主义需要在政治上满足“互不侵犯的原则”,藉此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可能的自由—只以不侵犯他人为限,于是每个人将能最大限度的追求各自的幸福。这个观点也被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所支持,斯宾塞拥护“同等自由的法律”,主张道:“在不侵犯其它人同等自由的条件下,每个人有自由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则拥护一种无政府主义式的社会契约,不属于个人与政府之间,而比较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协议;一种必定会产生出我们所称为社会的协议”。他的著名说法之一即为“无政府主义便是秩序”。在他对于互助论(Mutualism)的架构中,他宣称劳动是唯一一种合法的财产形式,主张“财产本身便是自由的”,排斥个人或团体对于财产的所有权,并且称“拥有财产是一种偷窃”。不过,他之后抛弃了他对于财产的排斥观念,承认个人财产“能被用以平衡国家的权力,并以此保障个人的自由。”到了20世纪初期,世界上许多主流的政党开始脱离以上的观念,美国的进步主义和欧洲众多的社会主义运动,反而聚焦于否定自由权和自由市场,以此对权利进行更积极的断言。他们主张政府所做的不该只是“保护人们的权利”,更主张利用政府的权力以提升人们更多的正面权利。这种改变可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所提出的四大自由为例,其中“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两条为限制政府侵犯个人的消极自由,但其它两条却是积极自由—第三条“免于贫困的自由”(意即,政府对国内和国外施以援助)和第四条“免于恐惧的自由”(意即,施行国际主义的政策以强加他国遵守和平)。于是在英语国家,“自由主义”一词所代表的意义从1920年代和1930年代开始逐渐与进步主义政策画上等号,但许多人仍然支持原先自由主义的涵义,这些主张小政府的流派开始自称为“古典自由主义”以区分他们的立场。在20世纪初期,德国的纳粹主义和俄罗斯的共产主义的崛起成为相当不同的社会运动,而后者则与西方国家的进步主义运动较为相似,也因此获得许多进步主义者的同情。这时在中欧有一派经济学者自称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开始挑战这些不同形式的极权主义,主张这些集权主义者都以集体主义支撑他们的政策,并以西方传统的观点认定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都绝对是与自由对立的。这些学者包括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海耶克,以及主张“以互不侵犯原则作为自由意志主义基石”的瓦特·布拉克,奥地利经济学派对经济学和自由意志主义的原则都有极大影响。到了20世纪下半叶,早期是与无政府主义有关的“自由意志主义”一词,现在则转变为称呼那些与古典自由主义主张相似的人了。
2023-07-14 10:5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