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七步诗》古诗解释

2023-07-22 05:47:57
共2条回复
小教板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 【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出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苏萦

豆根在下面燃烧,豆子在上面哭泣,豆子说:我们两个是在同一条根上生长的,你怎么能见到我呢?

相关推荐

七步诗全诗

【诗名】《七步诗》  【作者】曹植【朝代】三国时期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2023-07-22 05:00:581

七步诗原文

忘了怎么办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2023-07-22 05:01:098

七步诗全诗

七步诗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2023-07-22 05:01:491

七步诗的原文和解释

《七步诗》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七步诗》解释: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该诗作者曹植:其字子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作者曹植
2023-07-22 05:01:581

七步诗全文曹植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2023-07-22 05:02:297

曹植的七步诗原文

一、原文:《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赏析: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2023-07-22 05:03:411

七步诗原文

《七步诗》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后人缩写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版本一(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地加害于我呢?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2023-07-22 05:03:571

七步诗古诗正确原文

七步诗的原文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几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和诗歌创作集大成者,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其诗作善用比兴,笔力雄健,词采华美,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代表诗文作品有《洛神赋》《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钟嵘《诗品》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2023-07-22 05:04:061

曹植的七步诗到底是那七步?

因为七步诗最早的版本属于草稿版,后来为了文笔的工整又进行了改编,所以有两个版本。七步诗最早的版本为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第二个版本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无论是最早的版本还是第二个版本,意思都是一样的,翻译过来是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七步诗的创作背景。七步诗的创作背景是曹植走一步想一句,就是这样把这七步诗歌写完的,但是后来的人在整理中都为了不读这么多的字句,也就是少了两句,所以说第一版本是曹植最先的草稿, 虽然曹植写了两个版本,但两个版本各有各的特色,那都是千古名篇。意思都是很近,也就是因为这首诗歌救了曹植的命。
2023-07-22 05:04:511

七步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步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七步诗的典故: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2023-07-22 05:05:081

七步诗文言文翻译

文帝让东阿王七步之内作诗,不成功便大法伺候。东阿王答应了,并作诗为:煮豆子用来做羹,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文帝深感惭愧
2023-07-22 05:05:576

曹植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尝:尝试。 2、持:用来。 3、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4、漉:过滤。 5、鼓:豆。 6、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7、釜:锅。 8、燃:燃烧。 9、本:原本,本来。 10、煎:煎熬。 11、泣:小声哭泣。 12、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 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 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 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漉:过滤。 4、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釜:锅。 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曹植的诗 曹植的诗 1、《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长歌行》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 4、《杂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5、《杂诗》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6、《诗》 游鸟翔故巢。狐死反邱穴。 我信归故乡。安得惮离别。 7、《七哀诗》 膏沐谁为容。明镜闇不治。 8、《送应氏》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9、《朔风诗》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10、《升天行》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 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 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 11、《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12、《秋胡行》 歌以咏言。大魏承天玑。 13、《豫章行》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 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 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14、《离友诗》 小序乡人有夏侯威者。 少有成人之风。余尚其为人。 与之昵好。王师振旅。 送余于魏邦。心有眷然。 为之陨涕。乃作离友之诗。 其辞曰。 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 媵余行兮归朔方。驰原隰兮寻旧疆。 车载奔兮马繁骧。涉浮济兮泛轻航。 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惟乐康。 15、《种葛篇》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16、《五游咏》 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 逍遥八纮外。游目历遐荒。 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 华盖芬晻蔼。六龙仰天骧。 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 阊阖启丹扉。双阙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 上帝休西棂。羣后集东厢。 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 踟蹰玩灵芝。徙倚弄华芳。 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 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17、《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8、《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 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19、《苦思行》 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 下有两真人。举翅翻高飞。 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 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 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 20、《飞龙篇》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反七步诗的诗意 反七步诗的诗意 《反七步诗》 作者:郭沫若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诗意: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 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 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 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 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 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 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千百年来,《七步诗》让千余年来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曹丕则多怀厌弃的情绪,曹丕也因为这首诗招致后人的恶骂。而现代学者着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抑丕扬植的看法不甚赞同,他认为曹丕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开山地位,为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他还举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他认为这是较公允的评价。 郭沫若先生1943年写了一篇宏文《论曹植》,为曹丕鸣抱不平,文中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提出了质疑: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少。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显然,从《七步诗》的构思立意来说,曹植是站在豆位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未免过火和无情。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萁的方面来思考,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不也是很可贵的吗? 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相反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诗歌这样写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在郭先生看来,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豆萁燃烧自己正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零落成泥辗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不正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吗? 曹植的《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郭老的《反七步诗》反其意而作,诗以新旨,另铸新词,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2023-07-22 05:06:251

七步诗曹植全诗的意思

曹植《七步诗》翻译如下: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要赏析:此诗纯以比兴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们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们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们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曹植内心悲愤。
2023-07-22 05:06:341

《七步诗》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2023-07-22 05:06:562

七步诗的诗意

5645985795457414521564看宏观经济和规范化国家的感觉对方能够尽快复当年高考加分的呢对方尽快给您答复尽可能广泛vjngvjkfng能尽快帮你交女厕vgnfdjgtsjdfresdfghsfhu回访电话vyuxfuihiufdhvcxhfd与各方对预防vcuydhuierufc度一幅用地规划vyudfguyduyc于国富vcuyvufgterskaklodgofgzsyfycvdsgousdezuivfziuxcvbnnmxnhfusyu私有化复苏得益于和雕塑艺术与遇到属于富余水电供应与雕塑犹豫豫结婚后地方聚会一次vhjgvdhy变化较大分化vxchjhjdshvch
2023-07-22 05:08:489

这首诗为什么叫《七步诗》

创作背景: 孙权占了荆州,杀了关羽,怕刘备报复,就派使者给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且劝曹操顺应天命,趁早即位称帝。  曹操接到这封信,就随手递给他的心腹大臣看。他微笑着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哩。”  自从汉献帝迁都许都以来,朝廷大权和兵权全掌握在曹操手里。曹操要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还不容易?可是他考虑到汉室虽然衰落,还有个正统的名义,怕自己做了皇帝,还有人心里不服。所以他认为孙权劝他称帝,是成心要让他为难。  他沉思一下,又说:“如果真有天命的话,我就做个周文王吧!”意思就是让他的儿子来做皇帝。  这件事过了不久,曹操旧病发作,请医服药都没有用,终于死在洛阳。这一年,他六十六岁。  曹操死后,太子曹丕继承他做了魏王和丞相,掌握朝廷大权。曹丕即魏王位以后,有人告发他的弟弟、临淄侯曹植经常喝酒骂人,还把他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曹丕立即派人赶到临淄,把曹植逮住了押回邺城审问。  原来,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妻子卞(音biàn)后生的。曹操不但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个文学家,兄弟俩也擅长诗文,文学史上把他们父子合称为“三曹”。曹植从小聪明非凡,十几岁时候,就读了不少书,能写很出色的文章。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有点怀疑,问曹植说:“这是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跪下来说:“儿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怎么会叫人代写呢。父王不相信,可以面试。”  曹操试了曹植几次,觉得他果然才华出众,因此对他特别宠爱,多次想把他封为王太子,只是因为有些大臣反对,才决定不下来。  曹丕怕自己地位不稳,想方设法讨曹操欢喜。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临别的时候,曹植当场念了一段颂扬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听了十分赞赏。  有人在曹丕耳边小声说:“大王要离开了,你只要表示伤心就是了。”曹丕果然抹着眼泪向曹操告别,曹操很受感动,也掉下了泪。  这件事使曹操觉得曹丕文才虽然不如曹植,但是心地老实,对他有感情。再加上左右侍从替曹丕说好话的人不少,曹操宠爱曹植的心渐渐变了。  曹植是个不注意小节的人。有一次,他竟在王宫里坐着车马,私自打开王宫外门出去。  这件事可违犯了宫里的规矩。  曹操听了这件事,大为恼火,把管宫门的官员办了死罪。  又有一次,曹操派曹植带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送酒食去,跟曹植一起喝酒,让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正在这时候,曹操派人找曹植去,连催几次,曹植还没醒来。曹操只好把派曹植出征的事取消了。  打这以后,曹操就打消了把曹植立为太子的念头。  曹丕做了魏王以后,仍旧忌恨曹植。这一回,就抓住机会把曹植抓起来,要处曹植死罪。  他母亲卞太后知道了,着急得了不得,连忙在曹丕面前,给曹植求情,要他看在同胞兄弟份上,宽恕曹植。  曹丕不能不听母亲的话,再说,为了一点小事杀了兄弟,自己也不体面,就只把曹植的临淄侯爵位撤了,降为一个比较低的爵位。  据说,曹丕把曹植召来以后,为了要惩罚他一下,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做出一首诗。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 曹植略略思索一下,就迈开步子,走一步,念一句,随口就念出了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觉得自己对弟弟也逼得太狠,心里感到惭愧,就免去曹植的死罪。  曹丕做了魏王,不像他父亲那样怕人家议论。就在这一年秋天,由他的亲信联名上书,劝汉献帝让位给魏王。  汉献帝做了三十多年的挂名皇帝,接到大臣上书,就宣布让位,改称山阳公。曹丕的亲信大臣还隆重举行一个“推位让国”的禅让仪式,表示汉朝的皇权是献帝自愿让的。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朝,就是魏文帝。到这时候,东汉王朝才正式结束。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翻译: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2023-07-22 05:09:273

七步诗的原文和解释

七步诗的解释 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 否则 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 惭愧 ,赦免了曹植。 词语分解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部首 :一。
2023-07-22 05:09:531

《七步诗》是谁写给谁的?

《七步诗》是曹植写给曹丕的。当时曹操在最后的嗣子上还是选择了曹丕,所以曹丕成为曹操的继承人,而曹植算是彻底失败了。两兄弟又是之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曹丕上位后就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不然就杀了他。还要求这首诗是讲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但是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最后曹植急中生智完成了这首《七步诗》,曹丕听后不得不服,只能遵守诺言放了曹植。《七步诗》作品赏析曹植才华出众,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2023-07-22 05:10:001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

《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萁向,一作萁在;釜下,一作釜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漫叟诗话》云: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
2023-07-22 05:10:171

曹植的七步诗全诗是什么?

七步诗魏晋 ·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2023-07-22 05:10:241

七步诗是谁写给谁的

曹植写给哥哥曹丕的
2023-07-22 05:10:349

曹植《七步诗》有几个版本啊?

曹植《七步诗》两个版本介绍如下:《七步诗》脍炙人口版本如下: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持作羹,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自同根生,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文学赏析: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只有四句,一共二十个字,诗人把内心的那种悲痛之情,以一种非常的伤感的口吻描写的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这首诗,使得最终曹丕放过了他,也让他捡回了一条命。那曹植的这首诗其实写得很直白,诗人也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以一种白描的方式来描写,可是他的这种描写,也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感人,通篇更是营造出了一种感伤之怀。这也正是曹植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虽然只是七步成诗,但是同样的感人肺腑。另一个版本则是有三句,尽管意思相同,但是写得更没有这么简练,不过也是同样的描写的很深情,也非常的悲痛,所以两个版本,所呈现出来的意思是一样,但是在创作手法,则是又有些许的不同。
2023-07-22 05:11:011

《七步成诗》的文言文翻译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2023-07-22 05:11:194

七步诗怎么写

据《世说新语》记载,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曹植将被处死。曹植没走到七步,便吟出讽刺骨肉相残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诗是否系曹植所作,至今仍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六朝时期文坛还未流行五言绝句诗体,《七步诗》为后人之作;另一观点认为,此诗体并非五言绝句,或许是建安文学所流行的五言体。目前流传更广的《七步诗》是出现在《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里描写同一事件的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是经后人更改的,其原诗为出自《三国演义》的《兄弟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无论如何,《七步诗》广为流传,后来亦出现了“七步之才”、“七步成诗”等成语。所以“七步成诗”等成语是形容人的文思敏捷。
2023-07-22 05:11:411

《七步诗》的作者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
2023-07-22 05:11:512

《七步诗》的背景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2023-07-22 05:12:102

与七步诗同主题或同手法的诗

《上留田》李白君不见脊令鸟,又不见紫荆树。紫荆枝叶同荣衰,脊令饮啄共鸣舞。草木禽鸟尚如此,兄弟相争猛于虎。对面刺目生荆棘,背面刿心设网罟。上留田,一何苦!尺布可缝粟可舂,兄弟不容争环堵。
2023-07-22 05:12:192

曹植的七步诗是哪一首?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陈祚明评此诗云:“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2023-07-22 05:12:261

七步成诗的故事有哪些?

七步成诗的故事只有一个: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故事赞扬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场景。相关信息:《七步诗》虽救了曹植一命,但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最终在郁郁寡欢中死去,终年只有40岁。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得到了千载同情,而曹丕也就承受了千载痛斥。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曹植犯错,曹丕有意放他一马,知道曹植有七步成诗的能力,所以就命他七步作诗。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世说新语》中所记录的《七步诗》共有六句,后来的《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浓缩”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23-07-22 05:12:341

七步诗的所有读音

1一声 2二声 3三声 4四声zhu3 dou4 chi2 zuo4 geng1lu4 shu1 yi3 wei2 zhi1qi2 zai4 3fu xia4 ran2dou4 zai4 fu3 zhong1 qi4ben3 shi4 tong2 gen1 sheng1xiang1 jian1 he2 tai4 ji2
2023-07-22 05:13:091

七步诗的来源

曹操的儿子曹植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深得曹操的喜爱。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丕却野心勃勃,在曹操去世后,顺理成章地继了位。他十分嫉恨曹植的才华。有一天,曹丕正在御花园里悠闲地散步时,忽然听见前面的仆人们正挤在一堆窃窃私语些什么,他听见其中一位仆人说:“皇上的弟弟可真是文武双全啊……。”“是啊是啊!其他仆人也附和着说。这下可不得了了!曹丕心中那无名之火燃烧了起来,他越想越气,大吼了一声:“来人啊!”一位官员连滚带爬地跑到曹丕身前,小心地问:“皇上,叫……叫奴才来作什么?”曹丕指着刚才讲话的仆人,说:“把这个胡言乱语的奴才给我拖出去斩了!”官员一见曹丕如此生气,什么话也不敢多讲,就吩咐下人把仆人拖出去了,走到老远还听见那仆人在求饶:“皇上,饶命啊……”“哼!”曹丕一甩袖子,理也不理,就回宫了,然而,曹丕还不解气,他吩咐官吏立刻把曹植叫来。不一会儿,曹植就赶来了,曹丕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地说:“弟弟,素闻你很有才华,这样吧,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要是作不出来,嘿嘿!那么我只能把你就地处死了!”曹植知道哥哥一心想陷害他,想到多年的兄弟情分居然僵持到了这个局面,他长叹了一声,想了想,一首诗就脱口而出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句中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子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子下面的豆秸,豆子和豆秸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秸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子里的豆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无限悲愤,也希望同一血缘的兄弟不是互相残杀,而是相亲相爱。曹丕自然也明白诗中的含义,他静下心来想了想:“是啊,兄弟就好像手心手背,始终是骨肉相连,谁也离不开谁呀,可是,我……我居然想杀害自己的同胞兄弟。”他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就放走了曹植,从此不再找他的麻烦了。这就是七步诗的来历。
2023-07-22 05:13:255

七步诗的由来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传说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由来: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人民耻笑,于是便放了曹植。
2023-07-22 05:13:571

七步诗的诗意是什么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2023-07-22 05:14:063

《七步诗》到底是几句诗?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所以最新把六句版的编入教材。七步诗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原为六句,后面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也是大多数人熟悉的版本。名家点评宋·佚名 《漫叟诗话》:“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子建乐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洁,似胜《怨诗》。《七步诗》四句者,词意简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态”。近代·郭沫若《论曹植》:“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2023-07-22 05:14:151

《七步诗》全诗

我的确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我的确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我的确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我的确是钱的确是一个人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确是一种幸福,我的确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我的确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我的确是
2023-07-22 05:14:4411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23-07-22 05:15:256

《七步诗》的意思是?

故事是这样的 以前在各大学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恐怖故事 说是A校有不干净的东西 每当十五的时候 学校门口的鲁迅像的眼睛就会动 所有教学楼都会停电 楼梯会从原来的13阶变成14阶 实验室的水龙头放出来的水会变成红色 还有1楼尽头的那个厕所只要有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于是 一群不信邪的孩子们约好15那天去探险 晚上12点 他们准时来到了那所学校的门口 鲁迅像的眼睛望着左边 他们记下了 生怕出来的时候记不得有没有动过 他们来到了教室 打开开关 咦 不是亮着的么? “骗人。”一个男孩发出抱怨 “再看看吧。” 来到了楼梯口 “1 2 3...13没错阿 是13阶阿?” 孩子们有点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了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实验室 水龙头打开了 白花花的水流了出来 “真没劲阿 我们白来了!” 刚开始的刺激感都消去了一半。 最后 他们来到了那个厕所 女孩子虽然口上说不相信 可是还是不敢进去 于是让刚刚很拽地说不怕的小C进去 看了表 1点整 2分钟后 男生出来了 “切 都是骗人的” 孩子们不欢而散。 出门时 一个看门人发现了他们 喝斥他们怎么可以那么晚还在学校逗留。孩子们撒腿就跑 小B特地注意了一下门口的石像 没错 眼睛还是朝左看得 “骗人的”他嘀咕了一声 “喂 小B么?小C昨天晚上和你们一起出去玩 怎么还没回来?”第二天早上 小C的妈妈打电话过来询问。 小C也没有去学校上课 孩子们隐约感到不对了 于是 他们将晚上的探险之事告诉了老师和家长 大家在大人的陪同下回到了那个学校。 “什么? 我们的鲁迅像的眼睛一直是朝右看的阿。”校长听了孩子们的叙述 不可思议的说。 “可是我们昨天来的时候是朝左看的阿” 出门一看 果然 是朝右看得... “可是昨天的确有电阿” “昨天我们这里全区停电...你们怎么开得灯?” “还有楼梯!”孩子们迅速跑到楼梯口 “1 2 3...12?” “我们的楼梯一直是12阶的。” “不可能!!!” “还有实验室”一个孩子提醒道 “对 实验室” 一行人来到实验室 就在昨天他们开过的那个水龙头下 有一摊暗红色的痕迹。 “是血迹。” “那...小C昨天还去过那个厕所...”大家都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恐惧 “走 我们去看看”校长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 推开门... 小C的尸体赫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因为惊恐而睁大的双眼 被割断的喉管血淋淋的 内脏散落在已经干掉的水池里... “阿...”小C的妈妈当场昏了过去 几个老师马上冲出去呕吐... 小B也被吓得目瞪口呆 在他晕过去的前一秒钟 他瞥见小C的手表 指针停在了1点... 就是小C进去的那个时候... 顺便说一下 他们去探险的那天晚上 并没有门卫... 将此贴转向5个以上的论坛不会魔鬼缠身且能实现一个愿望 。 不回帖者晚上凌晨过后往往...... 对不起,我很不情愿,但是......请各位原谅! 赞同2| 评论
2023-07-22 05:15:438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

  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2023-07-22 05:16:301

七步诗有哪些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收录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魏晋时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诗》,跟许多成年人年少时所学的四句《七步诗》有所不同.日前,聂女士致电本报说:“我发现学校给孩子发的课外读物中,《七步诗》怎么变成了六句?” 六句《七步诗》 弄懵小学生 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六句”版 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2023-07-22 05:16:414

《七步诗》原文及注释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七步诗》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七步诗》原文及注释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何:何必。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2023-07-22 05:18:201

七步诗古诗四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23-07-22 05:18:3115

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2023-07-22 05:18:581

七步诗的古诗

七步诗的古诗如下:七步诗的原文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几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和诗歌创作集大成者,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其诗作善用比兴,笔力雄健,词采华美,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代表诗文作品有《洛神赋》《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钟嵘《诗品》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2023-07-22 05:19:171

七步诗原文

^^七步诗^^:11111,22222,33333,44444。
2023-07-22 05:20:436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

  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2023-07-22 05:20:591

《七步诗》原文及翻译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下面是我整理的《七步诗》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豉(淑)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翻译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   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与豆茎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那么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   《七步诗》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七步诗》赏析   文学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受到曹丕嫉妒。曹操 死后,曹操大儿子,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次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但有记载,曹丕提出此要求后,曹植的诗应声而完。
2023-07-22 05:21:081

曹植的七步诗

都不对,应0个字
2023-07-22 05:21:1815

七步诗内容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现代版本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shū):豆的总称.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诗歌典故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植犯错,曹丕有意放他一马,知道曹植有七步成诗的智力,所以就命他七步成诗,
2023-07-22 05:21:441

《七步诗》的解释

边塞诗是以写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它与军旅、战争题材的诗作有联系却又不能划等号。唐代是我国边塞诗创作最为繁荣的时代,如今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
2023-07-22 05:21:556

七步诗赏析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2023-07-22 05:2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