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韬光养晦,藏锋露拙什么意思

2023-07-24 08:17:28
共3条回复
豆豆staR

比喻人有非凡才能也要学会示弱,这样既可以让人觉得谦逊,不傲慢,又可以让小人看不清自己,不敢轻易去陷害自己,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道理,需要自己去慢慢感悟,言语上的东西毕竟都是比较浅的

再也不做稀饭了

藏锋露拙与锋芒毕露,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锋芒引伸指人显露在外表的才干。有才干本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不是智慧者的所作所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可能自认为才份很高,切记要含而不露,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得彻底,有了这把保护伞,何愁事业不成功?

小教板

“韬光养晦”和“藏锋露拙”是一个意思的两个方面,意思是隐藏自己的锋芒,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避免招惹麻烦,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韬光养晦”主要强调隐藏自己的才能,不显露出来,以保持低调。

“藏锋露拙”则强调隐藏自己的锋芒,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批评。

总的来说,“韬光养晦”和“藏锋露拙”都是一种处世方法,通过避免招惹是非和麻烦,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相关推荐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解释

韬光养晦,拼音tāoguāngyǎnghuì,汉语成语,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当我们需要隐藏自己,暗中发展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成语,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现典籍《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郑观应《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近义词养晦韬光: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ghuìtāoguāng,意思是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出自《凇滨琐话·罗浮幻迹》。成语出处清·王韬《凇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韬光晦迹汉语成语,比喻不显露才能。是是韬光养晦的近义词,用法和意义都十分相似。成语典故[出处]唐·魏徵等《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反义词锋芒毕露: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成语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指人好表现自己。
2023-07-24 01:43:45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出自:清代-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译文:荆竟然回家,称病闭门不出。
2023-07-24 01:44:17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是,自己的身体很虚弱,常被别人欺负,只有忍气吞声,暗暗的强身健体,准备好了以后反扑。把对手彻底的打趴下。
2023-07-24 01:44:273

韬光养晦怎么读

dao guang yang hui
2023-07-24 01:44:514

韬光养晦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释义:贤侄不要怪老夫这样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椟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走街串巷常用来形容经常奔波在外的卖艺人、货郎的生活方式。泛指去过的地方不但多而且广,也指付出很多劳动、很辛苦的状态。走街串巷也可以描写买卖人的共同劳动特征。出自:王朔《浮出海面》:“那些天,我正好有钱,带着于晶走街串巷吃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开张的各帮菜馆。”
2023-07-24 01:45:10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
2023-07-24 01:45:274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语法: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引证: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例句:小王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近义词:不露锋铓 [bù lù fēng máng]释义:比喻才干不外露。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反义词: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释义: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出处:《后汉书·袁绍传》:“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例句:他第一次参加短跑比赛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23-07-24 01:45:421

韬光养晦的意思?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2023-07-24 01:47:133

请问“韬光养晦”的解释是什么?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曹操自以为英雄,又心里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子去拾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有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韬光养晦的目的在于麻痹对手,不引起对手的注意,等待机会一跃而起,到那时再想打倒自己可就难了。韬光养晦是一种暂时性策略。策略与策略之间要综合考虑,不能单向思维,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
2023-07-24 01:47:302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作为一个成语,“韬光养晦”的使用见于清朝末年。晚清实业家、思想家郑观应遁迹澳门写了《盛世危言》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寓意着什么?“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近义词】韫_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出自:清代-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bìménbùchū]【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_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译文:荆竟然回家,称病闭门不出。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韬光养晦,拼音tāoguāngyǎnghuì,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典籍《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近义词:韬光晦迹韬光晦迹比喻不显露才能。成语典故:唐·魏徵等《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词语辨析:单说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guāngyǎng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清代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扩展资料:近反义词解析:一、韬光晦迹【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单说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二、锋芒毕露【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出自】:现代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人好表现自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呢,都是寓意什么呢“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造句: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2.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个糊涂的精明人,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示弱巧妙地隐藏自己实力,得意不要忘形。抓小放大,难得小事糊涂有前途。3.在外交方面,激进盲动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余痛犹存,韬光养晦的告诫言犹在耳。
2023-07-24 01:47:381

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

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光养晦是一则成语,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成语出处: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示例: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成语启示:“韬光养晦”启示人们要坚忍、谦虚、谨慎、深藏,永远沉下心、沉下意、沉下身段与弱势的大多数在一起。提倡坚忍、谦逊与亲民。要在行动和谋略上,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外在表现得低下、委屈、无能,使人对自己产生厌恶的感觉,放弃对自己的戒心。依靠这种“骗人”的假象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而自己则暗中准备,积极“备战”,再瞄准时机,出奇制胜。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做个真正的智者,胜利终将属于自己。
2023-07-24 01:47:441

什么叫“韬光养晦”?

【成语意思】: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字词解释】:韬,是指按捺,柔化,隐藏,丢弃;光,是指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是指修养,培养;晦,是指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成语初出】:《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成语性质】:褒义词,一般做主谓式或谓语。
2023-07-24 01:48:191

什么是韬光养晦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2023-07-24 01:48:26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意思

1、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 2、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 3、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4、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
2023-07-24 01:48:44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曹操自以为英雄,又心里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子去拾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有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韬光养晦的目的在于麻痹对手,不引起对手的注意,等待机会一跃而起,到那时再想打倒自己可就难了。韬光养晦是一种暂时性策略。策略与策略之间要综合考虑,不能单向思维,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
2023-07-24 01:48:53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意谓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韬光养晦 tāoguāng-yǎnghuì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荡寇志》第七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近义词: 闭门不出 杜门不出 韬匮藏珠 韫椟藏珠 韬光晦迹 养晦韬光
2023-07-24 01:49:02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是指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使其不外露,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韬光养晦是汉语词语之一,可以作谓语,其意思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该词语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例句1、这些年来他们韬光养晦,在各地暗暗发展自己的势力。2、背地里,看破系统真面目,韬光养晦,时刻准备着与最后的敌人——武侠系统一战。3、韬光养晦之后,才能厚积薄发,成就一番事业。4、文帝杨坚在位时,以宋缺的雄材大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还得韬光养晦,潜心修隐,免招皇家猜忌。
2023-07-24 01:49:10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分别是:“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厚积薄发”的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指大量地、长时间的充分积蓄。薄发:薄,是同“厚”形成对照,在一定观读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客观,准确的发表和传授给别人。出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近义词:养精蓄锐。反义词:入不敷出。以上就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详细意思。
2023-07-24 01:49:392

成语韬光养晦什么意思

好吧 简单来说 就是低调做人 为了大业~。~
2023-07-24 01:50:033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释义: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例句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厚积薄发拼音:hòu jī bó fā释义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释放。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例句他多年来刻苦攻读,现在厚积薄发,写出了很多好文章。
2023-07-24 01:50:191

韬光养晦出自何典故?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这句话的意思是掩藏光彩才能游荡于田野,蕴含着美质但是不显耀。这句话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这句话也是“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由来。“韬光养晦”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韬光养晦”适用场景1、“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2、“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3、“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4、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2023-07-24 01:51:00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分别是:“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反义词:锋芒毕露。“厚积薄发”的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指大量地、长时间的充分积蓄。薄发:薄,是同“厚”形成对照,在一定观读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客观,准确的发表和传授给别人。出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近义词:养精蓄锐。反义词:入不敷出。以上就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详细意思。
2023-07-24 01:51:151

韬光养晦的读音

请采纳,谢谢
2023-07-24 01:51:375

稻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2023-07-24 01:51:573

韬光养晦指的是什么生肖?

鼠。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汉语词语之一,褒义词,可以作谓语,其意思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该词语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为防曹操谋害,就假装不关心天下大势,而亲自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还是不放心,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但曹操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还是让玄德吃了一惊,筷子都不觉落于地下。幸好雷声大作将刘备闻言失箸的缘故掩饰过了。曹操遂不疑玄德。刘备却借机养精蓄锐,最终成三国鼎立之局。x0dx0a更多关于韬光养晦指的是什么生肖,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d0e4a161582240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7-24 01:52:051

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的意思

养足精神,蓄集力量。
2023-07-24 01:52:123

韬光养晦一词的由来

韬光养晦见於《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骗城斩车胄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刘备也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麼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请他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突然问道:“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玮、张鲁、张绣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除了这些之外,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凡是英雄,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说:“那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说:“大丈夫也怕雷震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这样,把自己闻言失态轻轻掩饰而过,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胸有大志了。 曹操自以为英雄,又心里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 酒后吐真言 ,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於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麼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於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子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於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掩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有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 韬光养晦的目的在於麻痹对手,不引起他的注意,等待机会一跃而起,到那时再想打倒自己可就难了。韬光养晦是一种暂时性策略。策略与策略之间要综合考虑,不能单向思维,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
2023-07-24 01:52:222

韬光养晦是褒义还是贬义?

中性词
2023-07-24 01:52:303

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的意思是?

厚积薄发……
2023-07-24 01:52:395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oguāngy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出自《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韬光养晦的近义词有:韬光晦迹、深藏若虚、玉韫(yùn)珠藏(cáng)、韬匮藏(cáng)珠,反义词有:锋芒毕露、霸气外露。
2023-07-24 01:53:051

韬光养晦正确解释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1、读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2、释义: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3、出处: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4、引证: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5、结构:主谓式成语。6、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7、近义词:闭门不出、杜门不出、韫匵藏珠、养晦韬光、韬光晦迹、韬光用晦、深藏不露。8、反义词:锋芒毕露。成语造句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2、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3、这些年来他们韬光养晦,在各地暗暗发展自己的势力。4、这两年来,他就像是一柄被藏在匣中的剑,韬光养晦,锋芒不露。5、万年时间,韬光养晦积淀的已经够多了。6、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一切皆为获得一个说得过去的成绩。7、有人选择暂时放弃,韬光养晦,等待东山再起。8、你此去,须韬光养晦,记得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是否能达到三者合一,最终再决定是否要出手。
2023-07-24 01:53:121

成语韬光养晦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其最早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其可作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本为剑套,比喻隐藏。光:光芒,锋芒。养晦:暂且隐退之意。三国争雄的时代,曹操占据着大权,可生性多疑的他很是忌惮刘备。刘备怕遭曹操谋害不能成就霸业,便想出韬光养晦的办法。刘备开始在后院种起菜,每日亲自浇灌,企图营造无心争霸的假象。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见状非常不解,就问道:“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刘备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才不再过问。刘备正是用了韬光养晦这一招,保存了实力后来与曹操争霸。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韬光养晦”的成语典故。
2023-07-24 01:53:53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成语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典故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译文:经历太和(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会昌(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年十二月的年号)两任朝廷,更为收敛锋芒、隐形匿迹,各种场合下,(都)不曾透露。[近义词]韬光晦迹[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结构]主谓式[产生年代]近代扩展资料:近义词:韬光晦迹[成语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典故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译文:经历太和(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会昌(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年十二月的年号)两任朝廷,更为收敛锋芒、隐形匿迹,各种场合下,(都)不曾透露。[近义词]韬光养晦[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
2023-07-24 01:54:02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释义:贤侄不要怪老夫这样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椟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走街串巷常用来形容经常奔波在外的卖艺人、货郎的生活方式。泛指去过的地方不但多而且广,也指付出很多劳动、很辛苦的状态。走街串巷也可以描写买卖人的共同劳动特征。出自:王朔《浮出海面》:“那些天,我正好有钱,带着于晶走街串巷吃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开张的各帮菜馆。”
2023-07-24 01:54:091

韬光养晦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编辑本段字词翻译韬  按捺,柔化,隐藏;光  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  修养,培养;晦  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编辑本段成语性质  褒义词tonyc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编辑本段近义词  韬光晦迹、韬光隐晦、深藏不露、深藏若虚、玉韫珠藏编辑本段反义词  锋芒毕露、霸气外露编辑本段成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  “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荡寇志》  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http://baike.baidu.com/view/88881.htm#4
2023-07-24 01:54:421

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语法: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引证: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例句:小王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近义词:不露锋铓 [bù lù fēng máng]释义:比喻才干不外露。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反义词: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释义: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出处:《后汉书·袁绍传》:“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例句:他第一次参加短跑比赛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23-07-24 01:54:481

怎样理解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汉语拼音  tāoguāngyǎnghuì词语解释  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不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字词翻译韬  按捺,柔化,隐藏,丢弃;光  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  修养,培养;晦  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
2023-07-24 01:54:561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韬——按捺,柔化,隐藏,丢弃;光——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修养,培养;晦——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褒义词同义词:韬光晦迹、韬光隐晦、深藏不露、深藏若虚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实现韬光养晦的要旨在于: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实施对象怕有人威胁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当你成功地让实施对象相信你的这种意图,你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
2023-07-24 01:55:172

韬光养晦的意思

指 隐藏 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 未尝 有言。” 繁体写法: 韬光养晦 注音: ㄊㄠ ㄍㄨㄤ ㄧㄤˇ ㄏㄨㄟˋ 韬光养晦的近义词: 韬光晦迹 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太平御览》卷六五六引《高僧传》:“释 僧同 ,韬光晦迹, 成语语法: 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英语翻译: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 <draw in one"s claws> 日语翻译: 才能(さいのう)を隠(かく)して外(そと)に现(あらわ)さない
2023-07-24 01:55:321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是什么意思

就是做什么事情不要太过于炫耀自己,要成熟稳重一点
2023-07-24 01:55:412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2023-07-24 01:55:481

什么叫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曹操自以为英雄,又心里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子去拾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有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韬光养晦的目的在于麻痹对手,不引起对手的注意,等待机会一跃而起,到那时再想打倒自己可就难了。韬光养晦是一种暂时性策略。策略与策略之间要综合考虑,不能单向思维,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
2023-07-24 01:55:551

年轻人应韬光养晦的例子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养晦之计。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往一件往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地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怀疑刘备了。 古今对韬光养晦这么学问最有研究的,当首推刘备。他在曹操面前不夸张、显耀、自大、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让曹操很放心。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收敛和掩饰了自己的真实行为,让曹操对其不加防范,从而才有了以后的东山再起,三分天下。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自恃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事实上,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刻意炫耀才能,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妒忌,并且会被认为是轻浮。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当时机不成熟时,往往会采取韬光养晦的谋略。韬晦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策略,也是做人处事的一门学问。
2023-07-24 01:56:141

韬光养晦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亡羊补牢的意思是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一、韬光养晦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出处: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二、亡羊补牢该成语的意思是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成语出处: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亡羊补牢”。成语寓意一、韬光养晦“韬光养晦”启示人们要坚忍、谦虚、谨慎、深藏,永远沉下心、沉下意、沉下身段与弱势的大多数在一起。提倡坚忍、谦逊与亲民。要在行动和谋略上,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外在表现得低下、委屈、无能,使人对自己产生厌恶的感觉,放弃对自己的戒心。依靠这种“骗人”的假象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而自己则暗中准备,积极“备战”。二、亡羊补牢楚襄王不理朝政,只知吃喝玩乐,又不听规劝,国破是必然。幸运的是,在国破之后他能及时悔改,迎回庄辛,重整旗鼓,终于又复兴楚国。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事件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补救,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实是明智之举。不过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前“未雨绸缪”。而羊丢失了,才想得起补羊圈,及时弥补损失。在生活中,犯了错误,遭遇挫折,这是正常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育,及时采取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更大的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023-07-24 01:56:29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寓意着什么?

2023-07-24 01:56:513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意思是什么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是指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使其不外露,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其中,韬光养晦,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是一则成语,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出自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韬光养晦,具体到职场之中就是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他人的地方来刺激或者诋毁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要注重认识、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其得到不断增长,为自己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汉语成语,拼音是hòu jī bó fā。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出自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2023-07-24 01:57:171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意思是指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使其不外露,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韬光养晦是汉语词语之一,可以作谓语,其意思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该词语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例句1、这些年来他们韬光养晦,在各地暗暗发展自己的势力。2、背地里,看破系统真面目,韬光养晦,时刻准备着与最后的敌人——武侠系统一战。3、韬光养晦之后,才能厚积薄发,成就一番事业。4、文帝杨坚在位时,以宋缺的雄材大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还得韬光养晦,潜心修隐,免招皇家猜忌。
2023-07-24 01:57:491

韬光养晦的近义词是什么?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出自《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释义:贤侄不要怪老夫这样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遭到不测,不可过于暴露锋芒。这次前去一定要见机行事、谨慎处事,方可图将来大业。近义词:闭门不出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近义词:韫椟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反义词:走街串巷走街串巷常用来形容经常奔波在外的卖艺人、货郎的生活方式。泛指去过的地方不但多而且广,也指付出很多劳动、很辛苦的状态。走街串巷也可以描写买卖人的共同劳动特征。出自:王朔《浮出海面》:“那些天,我正好有钱,带着于晶走街串巷吃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开张的各帮菜馆。”
2023-07-24 01:58:211

请问?韬光养晦是成语吗?

韬光养晦——是成语【释义】: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2023-07-24 01:59:564

如何理解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汉语拼音  tāoguāngyǎnghuì词语解释  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不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字词翻译韬  按捺,柔化,隐藏,丢弃;光  锋芒,外露的锐气,这里指芒刺。引申为突出的才华、能力;养  修养,培养;晦  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这里重指自己修养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
2023-07-24 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