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请问这是什么国家的国旗

2023-07-24 09:05:35
TAG: 国家 国旗
共3条回复
clou

罗得西亚(英语:Rhodesia),位于南部非洲的英国殖民地南罗得西亚在1965年11月11日单方面宣布独立后取的新名,沿用至1979年5月31日;布什战争结束后,新任首相埃布尔·穆佐雷瓦在1979年6月1日更改国名为津巴布韦罗得西亚,1980年4月18日再更名为津巴布韦(并获国际普遍承认),沿用至今。国名源于创立英国南非公司的英格兰政治家、商人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

罗得西亚是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1970年3月宣布采用共和制,总统—克利福德·杜邦、约翰·拉索尔只是虚位元首,(唯一一位)首相伊恩·史密斯才扼有实权。罗得西亚定都索尔兹伯里(今哈拉雷),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有6,930,000人口(1978年估计),占地390,580平方公里,货币为镑(1965-70)、元(1970-79)。

[编辑] 历史

1965年-1970年,罗得西亚尊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为名誉上的最高元首,罗得西亚实际最高官员是拥有“管治政治的官员”(Officer Administering the Government)头衔的将军(但未经英女皇任命)。罗得西亚政府在1970年3月宣布采用共和制后,总统取代“管治政治的官员”成为罗得西亚共和国的最高官员。

gitcloud

这是罗得西亚1968年-1979年的国旗,即现在的津巴布韦

陶小凡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不是
我查了
津巴布韦的国旗应该是……
http://image.b***.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D%F2%B0%CD%B2%BC%CE%A4%B5%C4%B9%FA%C6%EC&z=3

相关推荐

罗德西亚是现在非洲哪个国家?

就是今天的津巴布韦。罗德西亚是殖民地名称,1979年6月1日更改国名为津巴布韦罗得西亚,1980年4月18日再更名为津巴布韦,沿用至今。
2023-07-24 03:44:453

京巴布维 在哪个国家

应该是“津巴布韦”,是非洲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首都:哈拉雷。 主要城市:布拉瓦约。 津巴布韦在1980年之前原本称为南罗得西亚(Rhodesia),这名字源自于替英国在这地区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今日概况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 国名释义:“津巴布韦”在班图语和当地绍纳语中意为“石头城”。 别称:鳄鱼之乡。 国歌:据《欢乐颂》主题曲填词。 国鸟:津巴布韦鸟。 面积:390759平方千米。人口:1060万(1993年)。 民族:以班图语系的马绍纳族、恩德贝莱族为主,另有尚加纳族、文达族、通加族及白人等。 宗教: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 语言: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哈拉雷。 主要城市:布拉瓦约。 货币:津巴布韦元。 地理: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境内以高原为主,属南非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河流众多,水网密集,北部的赞比西河和南部的林波波河分别为与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凉、热、雨三季。年平均气温17-26度,年降水量500-900毫米。陆国。境内以高原为主,属南非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河流众多,水网密集,北部的赞比西河和南部的林波波河分别为与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凉、热、雨三季。年平均气温17-26度,年降水量500-900毫米。
2023-07-24 03:44:541

津巴布韦是怎样的国家?

  津巴布韦共和国,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津巴布韦曾经经历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但从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兰特替代本国货币后,通货膨胀开始逐渐趋于稳定。  津巴布韦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农业、矿业为经济三大支柱,津巴布韦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有"鳄鱼之乡"的誉称。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  
2023-07-24 03:45:041

罗德西亚是中世纪的王国把,那有为什么没落了

罗得西亚(Rhodesia) 是欧洲的
2023-07-24 03:45:182

塞西尔·约翰·罗兹的人物简介

塞西尔·约翰·罗兹是英国政治家、商人、罗得西亚(Rhodesia 津巴布韦的旧称)的殖民者。罗得西亚即以他的名字命名。1876年取得英国牛津大学学士学位。通过剥削非洲南部的自然资源,罗兹取得了大量财富。
2023-07-24 03:45:241

津巴布韦有什么水果

橙子和牛油果是津巴布韦的主要水果。因为津巴布韦气候和地理原因,橙子和牛油果很适合生长。气候特征:津巴布韦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温度最高,平均32℃;7月温度最低,平均13~17℃。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铬、铁、铂金、金、钻石等。煤蕴藏量约270亿吨。铁蕴藏量约2.5亿吨。铬和石棉的储量均很大。工业用林面积11.5万公顷。国家象征:津巴布韦在1980年之前原本称为南罗得西亚(Rhodesia),这名字源自于替英国在这地区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Salisbury),是罗兹在1890年时建立的贸易集散城市。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境内已发现200多处“石头城”遗迹,其中“大津巴布韦遗址津巴布韦”最为著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津巴布韦
2023-07-24 03:45:391

请教下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津巴布韦
2023-07-24 03:45:539

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哪国更富?哪国工业化水平高?

  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 (Zimbabwe,又译为辛巴威),全名津巴布韦共和国,是一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津巴布韦在1980年之前的旧称叫做罗德西亚(Rhodesia),这名字源自于替英国在这地区建立殖民地国家的帝国主义者,赛希尔·约翰·罗德(Cecil John Rhode)。哈拉雷(Harare)是津巴布韦首都,原名沙利斯贝利(Salisbury)的该城,是罗德在1890年时建立的贸易集散城市。  地理  地理上,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 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Kariba Dam)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为界。面积约39.1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为同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东部边境为山地,其他分属三级阶梯状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点2,592米。北部属赞比西河流域,南部属林波波河和萨比河流域。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年降水量从西南向东北,由30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  人口  1310万。黑人占人口的97. 6%,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白人占0.5%,亚裔约占0.41%。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同为官方语言。40%的人口信奉原始宗教,58%的人信奉基督教,1%信奉伊斯兰教。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8个省,下设55个区,14个市镇。8省名称为:西马绍纳兰、中马绍纳兰、东马绍纳兰、马尼卡、中部、马旬戈、北马塔贝莱兰、南马塔贝莱兰。  国家政要:  总统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 ,1987年12月就任,1990年3月、1996年3月和2002年3月连任。  历史  西欧殖民者入侵前,非洲人已建立国家,留存有著名的石头城(津巴布韦)等众多文物遗址。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改作自治领地。1953年成为中非联邦的一部分。1963年联邦解散,次年当地白人统治者改名罗得西亚,并于1965年片面宣布独立,1970年又改称罗得西亚共和国。当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进行长期斗争,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宣布独立,建立了由黑人多数统治的政府。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绍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 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绍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迈入尾声,1837年时,绍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勒人(Ndebele)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荷裔南非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1888年,英国帝国主义者罗德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他们领土内的采矿权,随后在1889年替英属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这里的领土权,并且在1895年时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德西亚”。罗德西亚在1911年时分开成为北罗德西亚(今日的赞比亚)与南罗德西亚,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  1953年时,南北罗德西亚再次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命名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简称罗尼联邦),但却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后,于1963年时解散。罗尼联邦解散时,南罗德西亚境内握有大部分控制权、以伊安·史密斯(Ian Smith)为首的少数白人族群宣布该国独立为南罗德西亚国(并在1964年时改为罗德西亚),但这份声明并不受境内大部分由北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认可。负责托管这地区的英国声称此独立宣言是种叛乱行为不予承认,但也没有实际使用武力来恢复控制权。在1966年至1968年的国际斡旋工作失败后,英国要求联合国对罗德西亚进行经济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权仍然在1970年时宣布成立共和国政体,也没有获得任何国际上的承认。  在白人执政的这段期间,津巴布韦境内的黑人团体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游击战试图推翻当权者。1978年,在国际制裁与黑人武装运动的交相夹击下,白人政府终于被迫与包括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PU)及津巴布韦非洲国家联盟(ZANU)在内的诸多黑人势力签订了协约,共同推派卫理公会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担任津巴布韦罗德西亚临时政府的首相。在英国的监督下,黑人游击组织终于愿意卸除武装结束内战,在1980年时举行了该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民主选举,虽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罗德西亚白人政权与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却在本国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赖,他的过渡政府并没有在大选中获得持续执政的机会,而是由罗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与他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PU)获得政权。  在国家政权顺利转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后,于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在此之后穆加比连续赢得多次竞选,一直持续执政至今。  虽然津巴布韦的国政已经转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该国超过70%的可耕土地却仍然把持在占总人口不到1%的少数白人手上。2000年开始,津巴布韦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时代从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为理由,进行激烈的地权转移运动,强制没收白人拥有的土地。此举造成境内白种农人的大量出走,动摇经济,许多基础民生需求匮乏。2002年时,无视于国际社会的谴责,穆加比在大选中再次获得连任,其反对党与劳工组织纷纷发动罢工与抗争、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则以军警部队强力镇压。主要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首的资金援助债权国,控告穆加比政权藐视人权与在大选中舞弊,纷纷搁置援助计划,而大英国协则在2002年时宣布对津巴布韦停权一年处分,津巴布韦则于不久之后主动退出该协会作为回应。  政治:  现行宪法于1979年12月在英国主持下由津巴布韦各主要党派在伦敦兰开斯特大厦举行的制宪会议上制订,独立时开始生效。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具有议员资格才能入阁。  经济:  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工业制成品向周边国家出口,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为世界第三大烟草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南部非洲地区仅次于南非,制造业、矿业和农业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私有企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铬、铁、石棉、金、银、锂、铌、铅、锌、锡、铀、铜、镍等。煤、铁、铬、石棉等矿藏以量多质好饮誉世界。津一直是疯狂掠夺非洲财富的西方殖民者的垂涎之地,独立前它被称为“英国王冠上的宝石”。煤蕴藏量约270亿吨。铁蕴藏量约2. 5亿吨。铬和石棉的储量均很大。水力资源贫乏。工业门类主要有金属和金属加工(占总产值25%)、食品加工(15%)、石油化工(13%)、饮料和卷烟(11%)、纺织(10%)、服装(8%)、造纸和印刷(6%)等。 农牧业主要生产玉米、烟草、棉花、花卉、甘蔗和茶叶等,畜牧业以养牛为主。耕地面积3328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7%,不仅粮食自给有余,享有南部非洲“粮仓”的美誉。津已成为非洲主要粮食出口国、世界主要烤烟出口国和欧洲鲜花市场的第四大供应商,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发展快速,成为津主要创汇部门。著名风景点为维多利亚瀑布,还有26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主要出口烟草、黄金、铁合金,主要进口机械、工业制成品和化工产品。南非为最大贸易伙伴。 对外联系皆通过铁路借道邻国港口。  新闻出版:  先驱报》为津最大日报,主要反映政府观点,政府拥有该报50%的股份。《星期日邮报》发行18万份。《黎明周报》为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报纸,主要面向农村。《记事报》主要反映恩德贝莱族人的观点。《金融公报》在津白人中颇有影响,时常对政府持批评态度。《津巴布韦独立报》为周报,对政府持批评态度。《津巴布韦新闻》和《人民之声》周刊为津执政党民盟(爱国阵线)的月刊。非时事政治性杂志主要有《展示》和《地平线》。津巴布韦全非通讯社(ZIANA)成立于1981年10月,津官方通讯社。津巴布韦广播公司(ZBC)于1933年成立,为政府所有。分电台和电视台两部分。电台有4个台,即英语台、非洲台、音乐台和教育台,分别以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播出。电视台建于1960年,有两个频道,均为彩色节目,每天15~23时播放。电视一台面向全国,播出新闻、综艺节目;电视二台原为教育台,现已商业化,改名娱乐台(Joy TV)。  外交:  对外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推行睦邻友好方针,努力稳定周边环境。以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国家关系为外交重点,同时大力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关系。主张全面、彻底的核裁军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与中国关系:  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津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友好合作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穆加贝总统在中津建交当年就来华访问,以后又多次访华,成为访华次数最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之一。2005年7月,穆加贝总统再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莫桑比克  ①国名:莫桑比克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旧译“莫三鼻给”。  独立日:6月25日(1975年)  国庆日:6月25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颗黄色五角星、一本打开的书和交叉着的步枪和锄头。旗面右侧为绿、黑、黄三色的平行宽条,黑色宽条上下各有一白色细条。绿色象征农业和财富,黑色代表非洲大陆,黄色象征地下资源,白色象征人民斗争的正义性及所要建立的和平事业,红色象征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和革命。黄色五角星代表国际主义精神,书本象征文化教育,步枪和锄头象征广大劳动者和武装部队的团结及其共同保卫、建设祖国。  国徽:呈圆形,圆面上有打开的书本、步枪和锄头图案,寓意同国旗;下方的波纹象征海洋;中间有放射光芒的太阳图案,象征革命和建设的新生活。圆周由齿轮和玉米、甘蔗环饰,象征工业和农业;顶端有一颗红色五角星,象征国际主义精神;底部的红色绶带上写着“莫桑比克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阿曼多·格布扎(Armando Guebuza),2005年2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79. 9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南邻南非、斯威士兰,西界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北接坦桑尼亚,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海岸线长2630公里。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其余为平原。地势从西北至东南大致分为三级台阶: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宾加山高达2436米,为全国最高点;中部为台地,高度在200-500米之间,有岛山散布其间;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呈带状分布,北窄南宽,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河流众多,赞比西、林波波等大河均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富水力资源。马拉维湖是莫同马拉维之间的界湖。海岸线长2,630公里,滨海多沼泽、沙洲和红树林。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北部多于南部。 森林约占领土的四分之一。  人口:1574万(1997年8月),有60多个部族,绝大多数属班图语系的马库阿人、聪加人、马拉维人、马绍纳人等。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主要部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马普托(Maputo)  简史:公元13世纪,马绍纳人在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一带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6世纪初国势渐衰。1505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建立殖民据点。1700年沦为葡的“保护国”,1752年葡设总督进行统治,曾称葡属东非洲。1884—1885年莫被划为葡殖民地。1951年葡将其改为“海外省”。1891年巴卢埃族举行起义,坚持了25年之久,1964年9月25日莫解放阵线领导人民开展反葡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1974年9月7日莫解阵同葡政府签署了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卢萨卡协议》。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独立。1990年11月改国名为莫桑比克共和国,实行多党制。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0年11月30日生效。宪法规定:以多党制取代一党制,实行党政分开和司法独立;总统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只能连任两届。  经济: 绝大多数居民从事农业,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粮食主产玉米、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剑麻、腰果、茶叶、椰子、烟草等,是非洲最大腰果生产国。牲畜中羊居多。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三分之一,以食品、纺织、农产品加工为主,还有炼油、炼铁、水泥、轮胎、车辆装配和修理等企业。矿业开采煤、铁、钽铁矿等,尚有铀、铜、金、镍、钴等矿藏。钽铁矿品位居世界首位。出口腰果、蔗糖、茶叶、椰干、木材、棉花等。进口机器、车辆、消费品、钢材、原油和油品等。各主要港口皆有铁路干线分别通南非、津巴布韦、马拉维、斯威士兰等邻国,过境运输量大,是重要国民收入来源。  外交:奉行独立、不结盟政策。  与中国关系: 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同中国建交。2004年4月,希萨诺总统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  ②莫桑比克港口。在东北部,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峡中一个近岸的珊瑚岛上。人口约1万。建于1508年,是全国最古老的城市和海港, 1907年前曾是葡萄牙的殖民据点和对外联系重要口岸。因港口水浅,与内陆联系不便,随其他港口的兴起而衰落。有烟草加工、榨油等小型工业。多历史文物,以古碉堡、教堂等出名。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Namibia) 非洲西南部国家。全称纳米比亚共和国。面积82.31万平方千米。人口149万(1993)。90%为黑人,主要部族有10个,奥万博人占51.2%,卡万戈人占9.3%。此外有白人和有色人种。英语和南非荷兰语为通用语言,各部族有本族语言。白人和多数黑人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首都温得和克。  地理 北与安哥拉、赞比亚接壤,东、南邻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千米。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2000米 。 中部为中央高地 ;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一带为沙漠性平原 。位于西部偏北的布兰德山海拔2610米,为全境最高点。南部的奥兰治河和北部的库内内河,分别为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因地势较高,终年温和,温差变化不大。  历史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纳米比亚当地居民从事渔猎,并出现种植业。15世纪,荷兰、西班牙、英国等殖民者接踵而至。1884 年,德国占领沿海一带 ,1890 年占领全境。南非1915年7月出兵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1920年12月17日, 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 。南非1949年吞并该地。 1960 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并于1966 年 8 月 26 日领导人民开始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 。1967年5月联大特别会议决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会(后改称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作为该地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占领。1968 年 6月联合国大会将“ 西南非洲 ”更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9月29日,联合国通过 435号决议,要求终止南非统治,通过联合国监督下的公民投票实现纳米比亚独立。  1989 年11月 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制宪议会选举,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获胜执政。1990年2月,萨姆·努乔马当选为首届总统。同年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 ,定国名为纳米比亚共和国。  政治 1990年通过的宪法规定:纳米比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世俗的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2届。纳米比亚的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全国委员会组成。国民议会拥有立法权,全国委员会拥有审议和驳回国民议会方案的权利。纳米比亚政府为总统内阁制。总统为S.努乔马,总理H.根哥布。  纳米比亚主要的政党有:①西南非洲人民组织。1960年成立,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奥万博兰人民组织。②特恩哈尔民主联盟。1977年成立。③纳米比亚联合民主阵线。1989年成立。④基督教全国行动。1989年成立。  经济 纳米比亚经济以采矿业为主。矿业、畜牧业和渔业是纳米比亚经济的3大支柱 。产品90%外销 。经济命脉掌握在南非、英国、美国及当地白人手中。独立后,政府明确宣布尊重私有财产,不实行大规模国有化;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由私人资本、外国资本和政府参与的混合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在土地方面,采用补偿方式将未充分利用而被白人农场主遗弃的土地收归国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黑人群众;同时设法安置回国难民,逐步改善黑人生活状况;制定投资法,鼓励外国投资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1.94亿兰特。货币单位南非兰特 ,汇率为 3.506 兰特兑1美元(1994年10月21日)。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为非洲第四大矿产国。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铅、锌、钨等。采矿业为纳米比亚最大经济部门。制造业不发达,仅有肉类鱼类加工厂、食品厂、木材加工厂和小型机械厂。85%的日用品依赖进口。畜牧业较发达 ,占农牧业总产值的 80%~90% 。全国有农场6300余家,绝大多数为白人经营。种植业一向落后,粮食不能自给。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棉花等。在渔业方面,政府确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准备实行有计划开发 ,阻止别国掠夺性捕捞,破坏渔业资源,同时大力发展渔业加工。沿海盛产鲱鱼、沙丁鱼、鲭鱼、鳕鱼及龙虾等。  纳米比亚交通运输业 的基础设 施较发达 。 公路总长为5.8万千米,其中沥青路4500千米。铁路总长2382千米 。沃尔维斯湾为最大深水港。境内各大城市均有机场,首都的国际机场有定期航班飞往南非、博茨瓦纳、德国和瑞士等。旅游业较发达。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70%的游客来自南非,其他来自西欧。  纳米比亚独立后留在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共同货币区内,其关税、外贸、外汇收入仍受南非控制。南非取消了对纳米比亚的财政预算补贴。主要债权国是南非。  文化教育 独立后,政府废除了南非在纳米比亚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制度,决定建立符合纳米比亚需要的普及教育制度,规定6年免费义务小学教育 。全国文盲率为60% 。纳米比亚报刊主要有:《共和报》、《纳米比亚人报》、《今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观察家报》。纳米比亚广播公司,原称西南非洲广播公司,1979年创建;下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对外关系 纳米比亚支持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纳米比亚重视同邻国和前线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纳米比亚与中国于1990年3月22日建交。  纳米比亚虽从南非的经济下获得独立,但一时还不能割断一切关系。它仍留在由南非控制的共同货币区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两国在沃尔维斯湾和附近几个岛屿的归属问题上有争议;1991年5月双方同意在争端最终解决之前 ,两国暂时实行共管。  美国在纳米比亚有较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在纳米比亚的公司占所有外国在纳米比亚公司的1/3以上。欧洲共同体特别是德国和北欧国家和纳米比亚的经济也较为密切。  [文化教育]  独立后建立普及教育制度,规定六年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全国拥有近1350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50万人。纳米比亚大学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建于1993年,有学生4000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纳全国文盲率为60%。2004/2005年度预算教育经费为23.99亿纳元,占各部委预算支出排名第一位。  [新闻出版]  全国有192家新闻机构和组织。有报刊十余种,主要报刊:《纳米比亚人报》,1985年创刊;《共和者报》,1977年创刊,特恩哈尔民主联盟机关报,有英、德、荷兰文;《新时代报》,人组党报;《温得和克广告者报》。纳米比亚广播公司为全国性广播和电视机构,成立于1979年,产权为国家所有。下设广播电台,用英、德、南非荷兰语和13种地方语广播;电视台只有一个频道,主要用英语播出节目。纳米比亚通讯社为半官方通讯社。南非在纳设有电视转播站。  [外交]  奉行不结盟和非洲团结的政策,希望同南非保持良好关系。  [与中国关系]  1990年3月22日,纳米比亚同中国建交。2004年7月,努乔马总统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05年12月,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国徽]  中间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非洲直角大羚羊,象征勇气、优美和自豪;上端为一只鱼鹰,象征该国领导人的远见。盾徽之下的图案是该国沙漠性平原的象征,代表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印在沙漠性平原上的花饰象征该国的传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饰带上写着“团结、自由、正义”。  [独立日]  3月21日(1990年)  [国庆日]  3月21日(1990年)  [国石]  钻石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05年3月就职。现主要成员有:总理纳哈斯·安古拉(Nahas Angula),副总理利伯蒂纳·阿马蒂拉(Libertina Amathila,女),外交部长马尔科·豪西库(Marco Hausiku),内政与移民部部长罗莎莉娅·恩吉丁瓦(Rosalia Nghidinwa,女),贸易和工业部长伊曼纽尔·纳吉泽科(Immanuel Ngatjizeko),财政部长萨拉·库冈吉尔瓦-阿马蒂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女)等。
2023-07-24 03:46:081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应该是英国。英国曾自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有大半个地球,太阳从未离开过英国人的视线。这也是英国最辉煌的时候了。
2023-07-24 03:46:47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关于英国经济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英国经国际联盟的批准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而前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帝国的版图(其实西南非洲被归由南非管理,而新几内亚则由澳大利亚统治)。不过一战之后英国在莱因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西德的占领区就不被认为是帝国的一部分。  大英帝国(British Empire)是指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性帝国,在20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00万平方千米。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英国殖民统治发生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被迫允许广大的殖民地独立或半独立,为了继续在前广大殖民地地区发挥重要影响力,英国政府倡议督导建立了一个所谓的和平组织——“英联邦”,前英国大部分殖民地独立而成的国家加入了该组织。但也有少数没有加入。  大英帝国的形成是300多年来贸易、移民与武力征服的结果,期间也有和平的商业外交活动和帝国的萎缩。帝国的领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被形容为“日不落帝国”,它在1890至1900年间达到最高峰。  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协助传播了英国的技术、商业、语言和管理模式。帝国霸权帮助英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成长,并使其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虽然海外的殖民地(除了一些自治领外)的人民大多无权决定其政府的政策与未来,英国本土的民主却继续深化。  从殖民地的角度来看大英帝国,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殖民地从英国那里获得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获得了英国的法律框架与国际性的语言英语。在殖民地脱离帝国独立之前英国都会试图将它的议会民主制留给殖民地人民,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获得成功。独立后的英殖民地大部分都选择留在英联邦之中。  但同时,英国的殖民政策并非利他主义的。事实上,英国的殖民化是完全以其自身利益为优先考量。英国为殖民地留下了更好的基础设施,但那主要是为了方便这些殖民地的货物能够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国以满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让英国的工业品更方便地运送到殖民地市场。白人的自治领大多能够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以取得经济生产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帝国殖民地却往往只是工业所需原材料(或单一农业产品)的供应者,这对这些国家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并无帮助。另外,为了确保其统治的稳定,英国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鼓动殖民地内不同民族、语言或宗教的人们相互内斗,使得像爱尔兰、印度、津巴布韦、肯尼亚、苏丹、乌干达、伊拉克、圭亚那和斐济这些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种族冲突。  “大英帝国”一词的最早使用者相信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占星师兼数学家约翰·迪伊(John Dee)。  背景:英格兰殖民主义  对不列颠岛屿与法国的扩张  自1066年威廉一世从诺曼底登陆并征服了英格兰之后,英格兰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就一直积极地介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到14世纪末,从对欧洲的羊毛贸易发展出来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英格兰最重要的国家政策。  这段时间是英格兰对外征服的开始,包括了1282年对威尔士的扩张,以及1169年对爱尔兰的征服。1296年英格兰对苏格兰的短暂控制在1314年中断,两个地区的真正统一要等到1603年通过王位继承的方法来和平实现。虽然1204年英格兰君主丧失了诺曼底的领土,通过联姻与继承英格兰的统治者还是拥有法国大片的土地,直到1453年最终丧失。从此之后一直到1563年英格兰君主只拥有法国北部的战略要港加来,但是自那之后就连加来港也丢失了。  海外帝国的成长  海外的大英帝国——这里指的是英国人的海洋探险以及在不列颠岛以及欧洲大陆以外地区的移民或殖民——之根源可追溯到1485至1509年在位的亨利七世所采取的具有开拓性的海洋政策。在理查三世所建立起来的羊毛贸易的基础上,亨利七世创建了现代英国海洋商贸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英国的造船工业与导航技术。这套体系也为日后的贸易机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像马萨诸塞湾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类的贸易企业为英帝国海外的扩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亨利七世也下令在朴茨茅斯建造英国的第一个干码头,加强建设当时还规模很小的英国海军,他于同年8月5日在圣约翰港宣布纽芬兰为英格兰的殖民地;1587年沃尔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在罗阿诺克(Roanoke)宣布弗吉尼亚为英格兰殖民地。但这两块殖民地都十分短命,由于食物匮乏、恶劣的天气、海难以及美洲大陆上不友好的土著人的侵犯,英格兰很快就不得不放弃这两片殖民地。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  1588年(在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期间)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大胜正式确立了英格兰作为海上强权的地位,虽然之后1590年代几次与西班牙战事的失败暂时挫败了英格兰野心勃勃的海外殖民计划。160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终于与西班牙签订了《伦敦条约》,正式结束两国的敌对状态;1607年英格兰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了第一块永久的海外殖民地。在之后的三个世纪中英格兰不断地在海外扩张势力范围并巩固了国内的政治发展。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议会在伦敦合并,组成大不列颠议会。  对美洲的殖民  大英帝国的雏形成于17世纪初,此时英格兰已经在北美建立了多片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包括了日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加拿大的大西洋省份以及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小岛屿例如牙买加和巴巴多斯。  盛产甘蔗的加勒比地区高度倚赖奴隶的工作,它是英格兰早期最重要、最有利可图的殖民地。美洲大陆南部的殖民地则为英格兰提供烟草、棉花和大米,北部则出产毛皮;它们从经济角度上讲没有像加勒比岛屿一样对英格兰有益,但是大片的可耕种土地吸引了众多英格兰移民者。  英格兰的美洲帝国正通过战争与殖民逐步扩大,例如通过英荷战争的胜利英格兰获得了新阿姆斯特丹(即今天的纽约)。不断发展的美洲殖民地不断向西探索,寻求更多的可耕种土地。七年战争中英格兰击溃了法国,并在1760年占领了新法兰西的全部地区,使得英国获得了北美更大地区的控制权。  随后,澳大利亚(1788年被发现,最早是犯人的流放地)和新西兰(1840年成为英国领土)成为英国移民们的另一目的地,而同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人口也因战争与疾病使人口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锐减了60%至70%。这些殖民地之后都实现自治,并是羊毛和黄金的出口地。  自由贸易与“非正式帝国”  原本的英国殖民体系在18世纪开始衰落。在辉格党人长期控制国内政治权力的时期(1714年至1762年),帝国对英国而言变得不那么重要,直到一连串试图扭转这种对殖民地忽视的措施(主要包括了从殖民地征收更多的税收)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使得英国丧失了其人口最多的殖民地。  这段时期有时候被称为“第一英帝国”,即17至18世纪英国在美洲的扩张。18世纪开始英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扩张则被称为“第二英帝国”。英国对美国控制权的丧失表明,殖民地并不一定对英国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英国在放弃了对美洲殖民地的防务与行政管理之后,依然主宰了美国与英国的主要贸易。  重商主义是经济学的理论,指的是国与国之间对财富的争夺,它是英国第一次海外殖民扩张的特色。但是现在在英国,重商主义很快就要让位于亚当·斯密等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了。  英国从北美殖民地独立这一事件中学到的经验是,即时是在不拥有殖民统治权的情况下贸易依然能够带来经济繁荣。这就是为什么在1840至1850年代英国愿意授予像诸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白人殖民地自治领地位的原因,因为这些国家的白人们被视为是居住在殖民地的“祖国”人民而已。而爱尔兰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它于1801年被并入全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英国。  在这一时期,英国也宣布废除奴隶贸易(1807年),并很快将这一禁令强加到别国身上。到19世纪中英国已经基本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奴隶贸易。奴隶制本身于1834年在英国的殖民地被废止,情况直到1920年左右才有形成稳定状态。  旧有的殖民与奴隶制度的终结是与自由贸易一同实施的,自由贸易原则在1840年左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标志是英国撤销了《玉米法》(Corn Laws)和《航海条例》(Navigation Acts)。自由贸易完全地开放了英国市场,也促使其他国家在19世纪中叶开放他们的市场。  一些人会认为,自由贸易的兴起仅反应了英国的经济地位,而与任何的哲学观点无关。确实,英国对迫使他国执行某一政策一直比对自己施行同样政策更为热衷。虽然英国丧失了13个美洲殖民地,1815年欧洲大陆上拿破仑的最终战败确立了英国最成功的国际强权的地位。在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的地位之时,皇家海军则主宰着海洋。始终与欧洲大陆事务保持距离的英国也得意施行旨在扩大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扩张计划,这种海外扩张是通过自由贸易和战略优势所建立起来的一个“非正式帝国”。  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英国是全球唯一的工业化强权,是全球30%工业产品的生产地(1870年)。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能够如此有效、低廉地生产工业品,以至其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在运输到外国后其价格依然比外国当地所生产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只要其海外市场的政局稳定,即使没有实施正式的殖民统治,英国依然能够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英帝国在亚洲  1757年普拉西战役(Battle of Plassey)的胜利让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印度孟加拉邦的统治权,虽然1770年因对该邦过度征税而恶化的饥荒引起了英国国内的争议。到了19世纪,东印度公司已经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该公司管辖的领土被移交给女王政府管理。维多利亚女王于1876年被宣布为印度女皇。  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和马来亚也被纳入英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1841年在获得了鸦片战争的大胜后,英国从中国人手里夺得了香港。  英国对中国的兴趣源自18世纪末,当时英国成为中国茶叶的进口国。茶叶进口导致了英国方面巨大的贸易逆差,因此英国希望通过从印度向中国出口鸦片来平衡开支,虽然这么做违背了中国的禁令。因鸦片贸易所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都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与中国保持了一种复杂的关系。虽然英国获得了香港,英中贸易主要还是通过几个开放了的中国港口进行。因此英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因为中国的崩溃意味着其他西方强权就可能与英国一起瓜分中国,而使得英国所拥有的特权地位受到挑战。  同时,英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因为这就意味着中国将取消或要求重新协商一些原本签订的条约。这种态度解释了看似矛盾的英国对华政策:一方面协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另一方面却和法国联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列颠治下和平(Pax Britannica)的瓦解  作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英国曾经能够将整个世界作为其原材料的来源国和工业品的出口市场。但是随着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在19世纪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国家寻求保护其原材料的供应和出口市场。到1870年代,英国的工业产品面临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强有力竞争。  工业化在德国和美国迅速进行,使它们迅速赶超了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到1870年德国的纺织和金属工业在组织结构和技术效率上已经超越英国,并且在德国国内市场上已经击败英国同类产品。到19世纪末,德国甚至开始为当年的“世界工厂”生产这些产品了。  虽然无形出口品(如银行服务、保险和船运)让英国不至于出现贸易逆差,其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例从1880年的四分之一下降到1913年的六分之一。英国不仅只在工业化国家市场的竞争中落败,其产品在欠发达国家的市场上也没有占优势。英国甚至正在丧失它曾经所拥有的,对印度、中国、拉丁美洲和非洲海岸等地区贸易上的主导地位。  英国的商业困境因1873至96年的经济萧条而雪上加霜。因商业衰退所导致的通货紧缩更进一步给各国政府增加了压力,迫使它们鼓励扶植国内工业,从而最终导致了欧洲强权逐渐抛弃自由贸易的原则(德国于1879年、法国于1881年先后放弃自由贸易)。  这么一来的结果是国内和出口市场的双重萎缩。欧洲和之后美国的政府与企业领袖们因此开始将海外的殖民地作为他们新的市场:这些海外殖民地将成为宗主国的出口市场,而他们则被安置在贸易壁垒的保护之下,使得其他国家商品无从与宗主国产品竞争。同时它们还依然是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虽然英国将自由贸易一直坚持到了1932年,英国也参与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以避免那些曾经在其影响之下的地区落入别的工业化国家之手。  英国与新帝国主义  18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期内,欧洲殖民扩张的政策与意识形态被称作“新帝国主义”。这段时期内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各欧洲强权“为帝国而帝国”,在海外竞相争夺并巩固其殖民地,在种族优越论的前提之下直接殖民与统治其他被视作是劣等民族的人民。  在这一时期,欧洲强权在海外的殖民地总面积达到了2300万平方公里。非洲直到1880年代还很少有欧洲人踏足,但在这一时期内非洲成为帝国主义者们主要的目标。但是扩张在其他地区也十分频繁,特别是在东南亚和东亚沿海地区:在这些地区美国和日本也加入到了争夺殖民地的行列之中。  1875年被认为是英国进入新帝国主义时代的分水岭,这一年本杰明·迪斯累利领导的英国政府从负债累累的埃及统治者伊斯梅尔(Ismail)手中买入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英国从此巩固了对这条对英国和印度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的运河的控制权。1882年,英法两国对埃及领土的争夺最终以英国人的胜利告终。  对俄国几个世纪以来逐渐向南扩张的担心也影响了英国的政策:1878年英国控制了塞浦路斯,将其作为保护奥斯曼帝国的据点;在此之前英国还参与了1845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并试图入侵阿富汗。所有这一切举动都是为了阻止俄国进一步向南扩张以至最终威胁到英国对印度的占领。英国发动了三场针对阿富汗的血腥战争,但都不成功,当地人民的反抗和复杂的地势挫败了英国的目标。1842年的第一次英阿战争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所遭受的最惨痛的军事失败,整个英国军队被由俄罗斯帝国所支持的阿富汗普什图族(Pashtun)人击溃。1880年第二次英阿战争同样是一次惨痛的精力,英军在坎大哈被击溃、在喀布尔被包围,最后只能撤退到印度。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引起了阿富汗部族的起义,彻底击垮了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军,将他们永远地赶出了阿富汗。英国人在亚洲内陆的冒险在1903年一次失败的、并且完全没有必要的侵略西藏的企图失败后彻底结束。  与此同时,在英国的许多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商人都将正式的帝国视为极其重要,特别是对在世界市场上份额正在下降的英国商品而言。1890年代英国全心全意地采取了新的政策,很快成为热带非洲殖民地的重要抢夺者。  英国采取了新殖民主义政策的诱因可能是为了为英国产品和投资寻求更大的海外市场,或者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先发制人举措,为的是防止现有的贸易通道被别的强权破坏,或者让别国在日趋封闭的国际贸易形势发展下获取更多的出口市场。1900年初张伯伦试图对英国的贸易壁垒法案进行修改却遭到很大的反对并最终被迫放弃,显示即使在英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是多么地支持自由贸易的原则。也有历史学家们认为,英国采取新帝国主义政策其实是其影响力下降的表现,而非其影响力上升的结果。  在印度的殖民主义的演变过程足以警示我们,不应将新帝国主义时代之前西方资本主义强权间经济上的竞争视为英国加强殖民地管制的唯一原因。印度正式成为英帝国的组成部分是在1858年,目的是巩固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也是对印度兵变的直接反应,而印度兵变的缘由之一也是印度国内的保守势力反对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许多政策所导致。  对非洲的掠夺  1875年欧洲国家在非洲两块最主要的殖民地只有阿尔及利亚和开普殖民地;但到了1914年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外其他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这种从原先只在经济控制殖民地的“非正式帝国”到对非洲殖民地直接管制的转变,其实是以英国对这些原本就处于英国影响之下的非洲地区赤裸裸的掠夺而实现的。  当法国、比利时和葡萄牙在刚果河下游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时,他们其实已经威胁到了英国向热带非洲的深入。1884至1885年的柏林会议就曾试图调解强权之间的矛盾,该会议提出了以“实际占领”为确定各国殖民地归属的评判标准,而该标准的采纳意味着欧洲国家更加肆无忌惮地袭击非洲当地的部落和人民以求获得更大面积的“实际占领”地。  英国1882年对埃及的军事占领(最直接的起因是为了保护苏伊士运河)同时也起到了确立了英国对尼罗河地区的控制。这又进一步导致了1896至1898年英国对苏丹的征服,以及1898年9月涉及英法两国的法绍达事件。  1899年英国完成了对南非的全面占领,这项军事行动最早始于1795年对开普的并吞。在侵犯了原本是南非荷兰人所统治的金矿产区德兰士瓦以及邻近的奥兰治自由邦后,负责南非事务的英国南非公司进一步向北深入,并以开普富商赛西尔·罗得斯爵士(Sir Cecil Rhodes)的名字将其所占领的地区称作罗德西亚(Rhodesia)。  英国在南非和东非的胜利促使罗得斯爵士和英国驻南非大使阿尔佛莱德·米尔纳(Alfred Milner)提出了在非洲建立一个“从开普到开罗”的英国殖民帝国。他们希望通过建造连接苏伊士运河和南非矿区的铁路来实现。但是由于德国对坦噶尼喀的殖民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切成两半,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非洲殖民地之间只有电报线路畅通,而铁路则无法建造。  虽然是自由贸易最积极的鼓吹者,矛盾的英国人在1914年却不仅仅成为最大的海外帝国,更是掠夺非洲的最大受益人。1885年至1914年之间英国将大约30%的非洲人口置于其统治之下,而同一时期法国只统治了15%的非洲人、德国9%、比利时7%以及意大利1%。英国的尼日利亚一个殖民地就拥有1500万人,是整个法属西非和所有德国殖民地人口的总和。  白人殖民地的自治  随着加拿大(1867)、澳大利亚(1901)、新西兰(1907)、纽芬兰(1907)和南非联盟(1910)相继取得了自治领地位,大英帝国已经开始了从帝国到英联邦的转变。这些新国家的领袖们与英国政治家们一起出席1887年起定期举行的殖民地会议(1907年后被称作帝国会议)。  自治领之间的外交关系主要由英国的外交部负责,而加拿大虽然在1909年设立了外交部,其与帝国内其他国家的关系依然通过英国派在加拿大的总督、自治领驻伦敦的高级专员(加拿大于1880年首次任命自己的高级专员,澳大利亚则在1910年效仿)和英国在海外的外交使节们维系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是代表帝国内所有的自治领政府宣布参战的。  各自治领在外交政策确实上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只要其政策不明显违反英国本身的利益:加拿大的自由党政府在1911年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双边自由贸易的互惠协议,最后却因英国保守党的反对而没有获得批准。  国防方面,原本将自治领的防务纳入一个单一的帝国军事框架在1900年以后被证明已经很难维系,因为英国此时开始在欧洲大陆的防务问题上开始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还必须面对德国海军崛起的威胁。1909年大英帝国决定各自治领应拥有其自己的海军,这是对1887年英国承诺澳大利亚以向英国海军输出人力以换取英国在太平洋地区舰队驻扎这一协议的违背。  一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英国经国际联盟的批准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而前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帝国的版图(其实西南非洲被归由南非管理,而新几内亚则由澳大利亚统治)。不过一战之后英国在莱因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西德的占领区就不被认为是帝国的一部分。  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资本市场的混乱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国籍官员人数的缺乏。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都更加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
2023-07-24 03:47:181

请对英国文学熟悉的朋友,提供些当时英国压迫非洲人民的手段、原因和相关历史资料,重谢!

① 马特寒布拉:《斯威士兰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第 126 页。保护和行政的权利。 1894 年 12 月,英布签订第三次协议,同意德兰士瓦 对斯威士兰实行保护,并拥有保护、治理和管辖的一切权利,而不必经由斯 威士兰同意。 1895 年 2 月,100 名布尔骑警进入斯威士兰首府,斯威士兰 遂成为南非共和国的保护国。布努国王成为最高酋长。 1896—1897 年,斯 威士人酝酿发动武装起义,朱伯特把征服文达王国的胜利之师突然调进斯威 士兰,将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实际上,在布尔人统治下,斯威士兰成了被 兼并的殖民地,全国 17000 平方公里土地约有 73%为白人殖民者占有。斯 威士人逐渐被挤到分成 34 块的贫瘠的保留地上。六、赞比西河流域的瓜分和马塔贝莱人—马绍纳人的反英起义在姆齐利卡齐晚年,马塔贝莱兰已成为白人探宝客觊觎的地方。1866—1867 年,英国人哈特利和德国人毛赫勘察了塔泰和北金山矿脉,证实当地确 有黄金。1868 年,在塔泰地区形成一股“淘金热”,探宝客立桩占地,到处 挖掘,昔日空旷的原野散落着简陋的小屋,耸立起采矿的支架。 1868 年 9 月姆齐利卡齐病逝后,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王位继承危机。按北恩戈尼人习惯, 王位应由国王正妻嫡子继承,但姆齐利卡齐的嫡太子恩库路马讷在多年以前 就被老王秘密处死。其余诸王蜂起争夺王位,其中最有力量的是庶子洛本古 拉。欧洲一些采矿公司如伦敦—林波波公司和南非金矿公司,都积极插手王 位继承斗争,同诸大臣(“英杜纳”)勾结,密谋将他们所推崇的王子拥上 王位,以便从未来国王手中获取利益。洛本古拉在争夺王位中充分表现出他的手狠心辣的性格。1869 年 7月,马塔贝莱兰王国最勇敢善战的一个兵团发生哗变,拥立“假太子”珀金·沃 伯克。洛本古拉残酷镇压,所有官兵均被杀戮,无一幸免。这场大屠杀虽为 洛本古拉除去一个隐患,却使王国军队的战斗力蒙受难以弥补的损伤。王位 继承纠纷经过一年的血雨腥风,终于 1869 年 9 月以洛本古拉胜利登基而告 结束。形成僭主心理的洛本古拉不得不经常给予支持他登位的英杜纳以许多 特权和财产,使国王的财产和权力受到一定削弱。洛本古拉还轻率地给予在 夺位斗争中支持他的南非金矿公司以北金山采矿权,给予伦敦—林波波河公 司以塔泰采矿权。当北金山和塔泰矿区的采金机器开始轰鸣、英国公司为修 筑通往沙谢河的公路而占据土著土地引起马塔贝莱人的极大不满时,洛本古 拉方才对他在狂热的王位争夺战中的轻率举动而深感懊恼。由于金伯利金刚 石矿的发现,探宝客纷纷拥向奥兰治河畔,塔泰和北金山的金矿渐被证明储 量有限,这才减轻了对马塔贝莱兰的压力。 到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非洲大陆发生的几件大事使马塔贝莱兰的地 位骤形重要。1884—1886 年,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在兰德开始开采;德国地质 学家毛赫证明大津巴布韦的马绍纳兰就是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富饶的金矿所在 地,可能会是第二个兰德。1885 年柏林会议结束后,英国人、葡萄牙人、德 国人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布尔人都争先恐后企图染指林波波河和赞比西河之 间的土地,以实现有效占领。从 1886 年起,布尔人同英国争夺赞比西流域 的斗争急遽加剧。对英国人来说,如果让布尔人进入赞比西流域,不仅开普—开罗计划无法实现,就连南部非洲联邦也将成为泡影。 1887 年 7 月,到达马塔贝莱兰的布尔政府两名使节终于说服洛本古拉同 意与德兰士瓦共和国签订一项友好条约,允许布尔人派遣领事。针对布尔人的捷足先登,罗得斯立即怂恿开普政府派约翰·莫法特进入马塔贝莱兰同洛 本古拉会谈。莫法特利用他同洛本古拉的交情①,于 1888 年 2 月 11 日签 订了一项条约(后称《莫法特条约》),规定未经英国驻南非高级专员事先 知悉和准许,洛本古拉不与外国签订协议或出让土地①。不谙国际事务的洛本 古拉不知道这份由英国人起草的条约已将他的国土置于英国势力范围之内。 1889 年 9 月,罗得斯又派以查尔斯·拉德为首的三人组成的南非公司代 表团进入马塔贝莱兰。拉德等人以花言巧语欺骗洛本古拉,诳称给予租让权 只是允许他们挖一个洞。1888 年 10 月 30 日,洛本古拉在租让书上画押,将 其领地内的开矿权让给罗得斯;作为交换条件,将给予洛本古拉 1000 支枪、10 万发子弹、 1 艘汽艇和每月 100 英镑。洛本古拉根据英国人告诉他的租让 书内容,以为他仅仅是颁发采矿权而已,根本未涉及土地的主权。罗得斯一 伙却把租让权的给予解释为主权的转让。当租让书公布后,欧洲传教士将其 原文全文译给洛本古拉听,他愤慨地对担任翻译的赫姆说:“你见过变色龙 捕捉蝇吗?变色龙迂回到苍蝇背后,好一阵子伏着不动;然后它又轻又慢地 向前爬动,先伸出一条腿,再伸出另一条腿。最后,在挨近的时候,它突然 射出舌锋,苍蝇就无影无踪了。英国就是这种变色龙,而我就是那只苍蝇。”②洛本古拉认识到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塔贝莱兰王国怀有吞并的野心,1889年 1 月 18 日,他在开普《贝专纳新闻》上刊登公开信,宣布“有关租让书的 所有行动一律停止”。2 月,他派两个英杜纳到伦敦去,并多次写信向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申诉。罗得斯拿到拉德租让书后,于 1889 年 4 月赶到伦敦去向英国政府申请颁发皇家特许状,以组织一个公司开发赞比西亚地区。索尔兹伯里政府一心希 望在林波波河以北发现第二个兰德,在赞比西亚建立一个坚强的英国殖民 地,并考虑到让私人公司承担该项任务能免除兼并的恶名和花费,便于 1889年 10 月 29 日批准给予罗得斯的南非公司以特许状,给予它以任何类型和性质的权力,包括为实行治理和维持治安所需的权力,特许状的使用地区为从 莫洛波河到中非大湖的英国势力范围。英国政府在给洛本古拉的复信中施加 压力,要他只同一个英国官方承认的白人团体(英国南非公司)打交道。在 这种情况下,洛本古拉只好喝下他自己很不情愿酿造的苦酒。罗得斯一拿到特许状,便用特许状所赋予的巨大权力武装自己。1890 年1 月,他迅速组织起到马绍纳兰去的殖民远征军。第一批远征军打着“先锋 纵队”旗号于 1890 年 6 月出发,9 月 12 日到达马绍纳人居住的汉普登山以 东一座小山,将它命名为索尔兹伯里(当年英国首相的名字),并升起英国 国旗,宣布占领马绍纳兰。1891 年,英国南非公司擅自宣布接收马绍纳兰的 土地所有权,而后分给先锋纵队中每个殖民者 3000 英亩土地。以后殖民者在 从林波波河到索尔兹伯里的沿线上建立若干据点,修筑堡垒,扩大占领地的 面积,并陆续建立行政管理机构。洛本古拉向英国殖民者提出严重抗议:“我 以前以为你们是来挖金子的,看来你们来这里是要从我手里夺走我的人民以① 约翰·莫法特是以前曾在马塔贝莱兰的伊尼亚提传教的英国传教士罗伯特·莫法特的儿子。罗伯特是姆齐利卡齐朋友,也是利文斯敦的岳父。约翰·莫法特从小与洛本古拉有过友好的交往,深受洛本古拉信赖。① Robert Blake,A History of Rhodesia(《罗得西亚史》),London 1977,p.39.② Philip Mason,The Birth of a Dilemma,the Conquest and Settement of Rhodesia(《进退两难的开始:占领 和殖民罗得西亚》),Oxford 1958,p.105.至我的国家。”①南非公司对此置之不理,加紧向东扩大占领土地的军事殖民 活动,与葡萄牙殖民者展开争夺马尼卡兰的斗争,企图进一步向加扎兰扩张。 加扎兰是索尚加建立的加扎王国的领土,位于今莫桑比克中部和南部。 加扎王国在其建国的整个过程中与葡萄牙殖民势力进行过不断斗争,迫使葡 萄牙人放弃赞比西河以南大部分普拉佐领地,只在莫桑比克沿海保持稀疏的 殖民据点。1858 年索尚加去世后,继承王位的马韦韦将首府南迁到林波波河 河口。三年后,马韦韦因被其兄弟姆齐拉废黜而求援于斯威士人。斯威士人 乘机控制了滕贝人领地和林波波河之间的沿海地带。慑于斯威人士人的威 胁,姆齐拉于 1864 年弃都北迁到萨韦河左岸。到 19 世纪 80 年代斯威士人和 祖鲁人力量相继衰微之后,葡萄牙人才得以对萨韦河以南的聪加人、乔皮人 建立殖民统治。1884 年,统治萨韦河以北地区的姆齐拉去世,葡萄牙人乘机 扩展到赞比西河。继其父登上加扎王国王位的冈冈雅纳起初同意与葡萄牙人 签约,承认加扎王国为葡萄牙的保护国,但不久即因争夺对沿海乔皮人的控 制权而断绝同葡萄牙人的关系。1888—1889 年,冈冈雅纳率 6 万部众离开首府塞林达山,迁往林波波河以北 40 英里的地方建立新都。 柏林会议后,葡萄牙加紧向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内地扩张,1889 年成立莫桑比克公司,其活动范围包括马尼卡兰在内。莫桑比克公司缺乏资金,向英 国商号出租采矿权。英国商号得到马尼卡酋长国酋长穆塔萨的允许,在彭哈 隆加河畔开采金矿。罗得斯力图占领马尼卡兰金矿区和希雷金矿区(在今马 拉维),并控制加扎兰和赞比西河航道,以打通从马绍纳兰到印度洋的通道。 在先锋纵队到达索尔兹伯里之前,罗得斯就派出两批人,一批东去同穆特萨 和冈冈雅纳建立联系,以取得租让权。1890 年 9 月,南非公司从这两个非洲 人首领手中取得了租让权(冈冈雅纳尚未最后批准)。另一批人由洛克纳进 入巴罗策兰(今赞比亚),说服国王勒瓦尼卡签订租让书,后者正因洛本古 拉从英国人手得到大批枪支而忧心忡忡。1890 年 6 月 27 日,巴罗策兰租让 书签订。勒瓦尼卡给予南非公司在其全部领土内的矿业独占权和商业独占 权。1890 年英德协定给予德属西南非洲一块伸向赞比西河的卡普里维地带, 而英国则掌握了后来称为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的广阔地带。同时,与罗 得斯合作的约翰斯顿进入南尼亚萨兰,利用苏格兰传教会在此地长期活动的 基础,宣布希雷高地为英国保护国。葡萄牙政府眼看中非地区即将全部成为 英国的势力范围,向伦敦政府提出抗议。英国政府借口葡在非洲内地并不存 在真实占领和持续不断的实际管辖,拒绝承认葡在内地拥有宗主权。英国甚 至扬言要派炮舰到莫桑比克去。索尔兹伯里要求葡萄牙军队立即撤离鲁奥河 东岸的希雷高地和马绍纳兰地区。1890 年 2 月,葡政府下令葡军撤去。英葡 两国政府在欧洲进行谈判,1890 年 11 月达成临时协定,以萨韦河作为两国 势力范围的分界线。英国政府处心积虑要将拥有金矿的马尼卡兰划入英国势 力范围。为此,英葡双方发生武装冲突。1891 年 5 月,英国南非公司军队击 溃了葡萄牙军队;6 月签订了英葡条约,将马尼卡兰置于英国控制之下,气 候良好的希雷高原地区(尼亚萨兰)归英国所有,而沼泽低地密布的希雷河 以西地段至卢安瓜河的土地和加扎兰则归葡萄牙所有。葡萄牙梦寐以求在莫 桑比克与安哥拉之间建立陆桥的梦想破灭了。英德协定和英葡条约对英国极 其有利,大致划定了后来成为英属尼亚萨兰(马拉维)和南罗得西亚(津巴① B.V.Mtshali,Rhlodesia:Background to Conflict (《罗得西亚:背景和冲突》),NewYork 1967,p.39.布韦)、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势力范围,从而打开了英国二 C 计划的北 进通道,巩固了英国南非公司 1889 年以来所取得的让与权利。英国凭借其军 事和经济实力以及外交技巧,在瓜分南部非洲的角逐中得到了最大份额。 在马绍纳兰,英国的军事移民队伍经历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早期困难以 后,到 1893 年已稳定下来。从贝拉和金伯利分别通往马绍纳兰的两条铁路已 破土动工。永久性的砖房代替了简陋的草房。行政机构逐步建立,1891 年詹 姆森担任殖民地总裁。南非公司肆无忌惮违反租让书,不断干预非洲人部落 内部事务,无视洛本古拉对马绍纳兰的主权,因而激化了同马塔贝莱王国的 矛盾。罗得斯已经认定这个殖民地的前途:或者以武装力征服马塔贝莱王国, 或者离开这块土地①。詹姆森决定以武力征服,1893 年 8 月 14 日拟定《志愿 兵服役条件》,出最高奖赏募集志愿兵。奖赏规定:若侵占马塔贝莱成功, 每人将有权在马塔贝莱兰的任何部分圈定 6000 英亩的农场和得到 15 份金矿 份地;凡掠获的财物半数归英国南非公司,半数在官兵中平分。在志愿兵的 阅兵式后举行的礼拜会上,随军牧师西尔威斯特站在子弹箱上号召志愿部队 “要把哈姆的子孙全部消灭掉”①1893 年 9 月,英国南非公司军队由亚当斯中校任总指挥,配备 2 门大炮和 8 挺马克沁机关枪,分成南、北、中三个纵队,开始向马塔贝莱王国首都 布拉瓦约进发。洛本古拉从英国人屡次干预王国内部事务的事件中,已经看 到英国的意图是要以武力消灭马塔贝莱王国。他积极备战,将已派往远袭巴 罗策兰的 6000 名军队及时调回,布置在京畿重地。洛本古拉采取伏击战术, 但第一次在索马布拉森林的伏击因浓雾而中止,其后采取阻击战术,先后在 尚加尼河(10 月 24 日)和本贝齐河畔(11 月 1 日)进行两次阻击。英国殖 民军躲在牛车阵中向外发射重炮和机枪,马塔贝莱战士伤亡惨重。由于作战 双方在武器和军事技术上悬殊过大,洛本古拉下令焚毁首都向西北撤退。英 国军队于 11 月 3 日进入正在燃烧的布拉瓦约,派福布斯率军追击。12 月 3 日,英国 34 名前锋部队在尼杨加齐河畔遭洛本古拉袭击,全部被歼,福布斯 部队退回布拉瓦约。洛本古拉继续向西北撤退,准备重整旗鼓,收复国土。 不幸在他到达莫西图利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时,身染霍乱症,于 1894 年初去世,南非公司侵占马塔贝莱兰后,没收洛本古拉的所有牛群,将大部 分土地划归公司所有,仅在沿瓜伊河和尚加尼河两大地区划出一片水源缺乏 的贫瘠土地作为马塔贝莱人的保留地,而留在公司土地上的马塔贝莱人包括 显贵家族被迫为白人殖民者劳动。公司借口牲畜均属洛本古拉所有,大量没 收实际上属于部落群众所有的畜群,在 20 多万头牲畜中只给部落群众留下 4 万头①。1895 年,英国南非公司将其统治下的地区改称罗得西亚。马塔贝莱人失去大部分土地和牲畜,他们的行动被置于警察管辖之下, 动辄受罚。愤恨的火焰在马塔贝莱人胸中燃烧, 1895—1896 年又接连遇上 旱灾、蝗灾和牛瘟。马塔贝莱人把这一切灾难都看成是白人统治带来的祸害。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摆脱不了这些灾祸,便把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量。早在 罗兹王国时代就存在的对姆利木的崇拜②又恢复了。人们涌到马托波山去虔诚① Cecil Rhodes :His Political Life and Speeches(《罗得斯,他的政治生涯和演说》),London 1900,pp.416-419.① Mtshali,op.cit.,p.44.① Neil Parsons,op.cit.,p.182.② 姆利木(Mlimu)也称姆瓦里(Mwari)。朝拜。首席祭司姆克瓦提代替神预言:“如果把白人从我们祖先的土地上赶 出去,我一定消泯牛疫和蝗虫,并给你们普降雨露。” 1895 年 12 月,南非 公司将 500 名警察部队的主力调往德兰士瓦去执行詹姆森袭击任务,遭到惨 败。马塔贝莱兰警察力量骤减,白人警察只剩下 40 名。1896 年 3 月 20 日, 马塔贝莱人抓住有利时机发动起义,进攻殖民者的农场、矿山和仓库。殖者 民仓惶退入布拉瓦约、奎洛和贝林奎等集中的居民点,设牛车阵据守。起义 者的目的是赶走白人殖民者,因此他们故意敞开布拉瓦约通往南方的道路, 好让殖民者撤走。但这却给英国援军留下一条毫无阻挡的北援道路。殖民政 府和南非公司调动各路军队驰援罗得西亚。5 月,先期到达的 3000 援军向起 义军发动进攻,焚毁即将收割和庄稼和村寨。粮食匮乏使马塔贝莱人陷入困 境。英军在乌姆利萨击败马塔贝莱人主力。7 月,起义军退入马托波山中利 用崎岖地形和陡峭崖壁,进行游击战。这时,以马弗京为起点的铁路铺到了 布拉瓦约。英国南非公司如虎添翼,更便于调集军队加强镇压。 与马塔贝莱人的斗争相呼应,马绍纳人郁积多年的对白人殖民者的愤恨 也爆发为起义。英国人侵占马绍纳兰后,强征劳力,劫掠牲畜,蹂躏妇女, 焚烧抗税的马绍纳入茅屋,引起了马绍纳人的强烈不满。马塔贝莱人起义的 消息传来后,马绍纳人于 3 月 15 日揭竿而起。起义的精神领袖是两位著名祭 司卡库比和尼哈恩达。起义者首先进攻殖民者分散的农场和住宅。英国南非 公司陷入南北夹攻的境地。为了摆脱困境,1896 年 8 月 21 日,罗得斯扮演 “和平使者”角色,进入马托波山同马塔贝莱王国的 40 名英杜纳举行和平谈 判①。他作出一些让步,答应解散南非公司军队,只留下警察,并归还一些土 地,发给英杜纳薪饷,供给食物和种子。10 月 13 日,马塔贝莱人放下武器。 马绍纳人则继续坚持战斗。姆克瓦提在沙延冈贝村建立起义总部领导起义。 大部分起义军退到山上花岗岩要塞中死守。英军用炸药逐个炸毁岩洞,以迫 使他们投降。1897 年 7 月,沙延冈贝村失守。一群又一群起义者从山上岩洞 和峭壁中被赶下来。英军枪杀俘虏,起义首领大多被杀害。到 1897 年 12 月, 起义完全沉寂下去。津巴布韦的非洲人因未能团结一致抵抗殖民者而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在马绍纳人起义被镇压以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南罗得西亚的控 制,派一名驻节长官对南非公司的统治实行监督。到 20 世纪初,赞比西河流域的瓜分格局已大致确定,殖民统治机构也逐渐建立和巩固。英国占领了南罗得西亚、尼亚萨兰、西北罗得西亚和东北罗 得西亚(1911 年联合为北罗得西亚),共 126 万平方公里土地。葡萄牙占领 了莫桑比克 78 万平方公里土地。德 国在卡普利维地区插进一个楔子。英国仍 然觊觎着濒临印度洋的莫桑比克,在英葡条约中写明英国拥有购买葡萄牙在 非洲领地的优先权。七、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和纳马人、赫雷罗人的反抗人首席谈判代表桑马布拉纳对罗得斯说:“你们来了,进行了征服,最强者夺得了土地。我们接受你们的统治,在你们统治下生活,但不是像一条狗,如果像条狗, 那不如死。”当罗得斯表示要给予马塔贝莱人土地时,一位年轻的英杜纳打断他的话,讥讽地说:“你将 在我们的国土上给我们土地,你真是在行善事!”罗得斯命令那年轻人放下他正端着的步枪,他答道:“我 必须握着枪同你说话,,如果我端着枪同你们白人说话,你们就会更注意我说的话,要不然我就会 像一条挨踢的狗”.
2023-07-24 03:47:282

早期智人的生活环境?求解,急!!

一般是长江,黄河流域,一般气候炎热,住在洞穴里
2023-07-24 03:47:392

rdasia什麽意思

是不是写错了哦 没有这个单词吧 这是比较相似的1. rhodesia2. rdos3. rdac4. rds5. rtoise6. rdca7. rtos8. rtci
2023-07-24 03:47:472

中国三相动力电压是380V,照明是22V,请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动力电压和照明电压都是一样的吗?

国 家 电 压 / 频 率 大溪地(Tahiti) 127V/60Hz 中国(China) 220V/50Hz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240V/50Hz 巴林(Bahrain) 100V/60Hz; 230V/50Hz 日本(Japan) 220V/60Hz 北韩(North Korea) 220V/60Hz 卡达(Qatar) 240V/50Hz 台湾(Taiwan) 110V/60Hz 沙巴(Saba) 240V/5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7V/50Hz; 220V/60Hz 危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127V/50Hz; 220V/60Hz 沙特阿拉伯:阿布达比(Abu Dhabi) 240V/50Hz 文莱(Brunei) 240V/50Hz 孟加拉国共和国(Bangladesh) 230V/50Hz 所罗门(Solomon Islands) 240V/50Hz 阿曼(Oman) 240V/50Hz 阿富汗(Afghanistan) 220V/50Hz 南韩(South Korea) 110V/60Hz 柬埔寨(Cambodia) 120V/50Hz; 208V/50Hz 科威特(Kuwait) 240V/50Hz 埃及(Egypt) 220V/50Hz 马来西亚(Malaysia) 240V/50Hz 斐济群岛(Fiji Islands) 24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30V/50Hz 菲律宾(Philippines) 110V/60Hz 越南(Vietnam) 120V/50Hz 塞普路斯(Cyprus) 240V/50Hz 模里西斯(Mauritius) 230V/50Hz 缅甸(Burma) 230V/50Hz 黎巴嫩(Lebanon) 110, 220V/50Hz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USSR: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27V/50Hz; 220V/50Hz 千里达& 托贝哥(Trinidad & Tobago) 120V/60Hz 厄瓜多尔(Ecuador) 110-120V/60Hz 巴西(Brazil) 110-220V/60Hz 巴贝多(Barbados) 115V/50Hz 巴拉圭(Paraguay) 220V/50Hz 巴哈马(Bahamas) 115V/60Hz 牙买加(Jamaica) 110V/50Hz 加拿大(Canada) 120V/60Hz 古巴(Cuba) 120V/6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0V/60Hz 瓜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多米尼加共和国(Dominican Rep.) 110V/60Hz 安地卡(Antigua) 220V/50Hz 安圭拉岛(Anguilla) 220V/50Hz 百慕达(Bermuda) 115V/60Hz 洪都拉斯(Honduras) 110V/60Hz 贝里斯(Belize) 110V/60Hz 委内瑞拉(Venezuela) 120V/60Hz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120V/60Hz 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 220V/50Hz 阿根廷(Argentina) 22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0V/50Hz 美国(America) 120V/60Hz 哥伦比亚(Colombia) 110-120V/60Hz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120V/60Hz 格瑞那达(Guadeloupe) 220V/50Hz 格瑞那达(Grenada) 220V/50Hz 海地(Haiti) 110V/60Hz 乌拉圭(Uruguay) 220V/50Hz 秘鲁(Peru) 220V/60Hz 马丁尼克(Martinique) 220V/50Hz 荷属安第列斯群岛(Neth. Antilles) 120V/50Hz 处女岛(Virgin Islands) 120V/60Hz 智利(Chile) 220V/50Hz 圣文森市(St. Vincent) 220V/50Hz 圣露西亚(St. Lucia) 240V/50Hz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 230V/50Hz 蒙特色纳岛(Monteserrat) 220V/60Hz 盖亚那(Guyana) 110V/60Hz;240V/50Hz 墨西哥(Mexico) 120V/60Hz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115V/60Hz 关岛(Guam) 120V/60Hz 苏利南(Surinam) 110V/60Hz 沙巴岛(Saba) 24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5V/50Hz 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 120V/60Hz 丹麦(Denmark) 220V/50Hz 比利时(Belgium) 220V/50Hz 北爱尔兰(Ireland Northern) 220V/50Hz 冰岛(Iceland) 220V/50Hz 匈牙利(Hungary) 220V/50Hz 西班牙(Spain) 127V/50Hz; 220V/50Hz 希腊(Greece) 220V/50Hz 波兰(Poland) 220V/50Hz 法国(France) 220V/50Hz 直布罗陀(Gibraltar) 240V/50Hz 芬兰(Finland) 220V/50Hz 保加利亚(Bulgaria) 220V/50Hz 南斯拉夫(Yugoslavia) 220V/50Hz 英国(United Kingdom) 240V/50Hz 挪威(Norway) 230V/50Hz 马尔他(Malta) 240V/50Hz 捷克共和国(Czech Republic) 220V/50Hz 荷兰(Netherlands) 220V/50Hz 斯洛伐克(Slovakia) 220V/50Hz 奥地利(Austria) 220V/50Hz 爱尔兰共和国(Ireland of Rep.) 220V/50Hz 意大利(Italy) 220V/50Hz 葡萄牙(Portugal) 22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20V/50Hz 德国(Germany) 230V/50Hz 摩纳哥(Monaco) 127V/50Hz; 220V/50Hz 卢森堡(Luxembourg) 220V/50Hz 罗马尼亚(Romania) 220V/50Hz 澳洲((Australia) 240, 250V/50Hz 纽西兰(New Zealand) 230~240V/50Hz 史瓦济兰(Swaziland) 230V/50Hz 哪崛(Niger) 220V/50Hz 多哥(Togo) 220V/50Hz 安哥拉(Angola) 220V/50Hz 埃塞俄比亚(Ethiopia) 220V/50Hz 利比亚(Libya) 115V/50Hz 坦尚尼亚(Tanzania) 230V/50Hz 奈及利亚(Nigeria) 220~230V/50Hz 尚比亚(Zambia) 230V/50Hz 波扎那(Botswana) 220V/50Hz 肯亚(Kenya) 240V/50Hz 阿尔及利亚?/FONT>(Algeria) 220V/50Hz 南非(South Africa) 220V/50Hz 查德Chad) 220V/50Hz 突尼西亚(Tunisia) 220V/50Hz 迦纳(Ghana) 40V/50Hz 乌干达(Uganda) 240V/50Hz 索马里 V/Hz 马利(Mali)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加共和国(Malagassy Rep.)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威(Malawi) 230V/50Hz 喀麦隆(Cameroon) 220V/50Hz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220V/50Hz 塞内加尔(Senegal) 110V/50Hz 塞席尔群岛(Seychelles) 240V/50Hz 狮子山国(Sierra Leone) 230V/50Hz 达荷美共和国(Dahomey) 220V/50Hz 摩洛哥(Morocco) 230V/50Hz 卢旺达(Rwanda) 220V/50Hz 赖比瑞亚(Liberia) 120V/60Hz 莱索托(Lesotho) 220V/50Hz 萨伊(Zaire) 220V/50Hz 罗德西亚(Rhodesia) 225V/50Hz 苏丹(Sudan) 240V/50Hz
2023-07-24 03:47:571

祖鲁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祖鲁王国1862年,乌姆汤加(Umtonga),塞奇瓦约(Cetshwayo kaMpande)的一个兄弟,祖鲁王姆潘德(Mpande)之子逃往乌德勒支(Utrecht)地区,塞奇瓦约于是在边境线上集结了一只大军。根据之后布尔人提供的情报,塞奇瓦约许诺赏给农夫们一块沿着边境线的土地,只要他们能够交出他的兄弟。布尔人遵守了之前,在饶乌姆汤加一命的情况下,在1861年姆潘德所订立的契约,该契约要将这片土地转交给布尔人。这片土地的南部边界从布法罗(Buffalo)的罗克渡口(Rorke"s Drift)一直延伸到蓬戈拉河(Pongola River)。边境的信标于1864年被放置,但在1865年乌姆汤加又从祖鲁兰逃往纳塔尔后,塞奇瓦约认识到他已经失掉了契约中自己的利益(因为他担心乌姆汤加可能会代替自己的位置,就像之前姆潘德取代丁冈(Dingane)那样,于是导致信标被移除,并向利登堡镇(Lydenburg)要求割让先前被斯威士人(Swazis)放弃的这片土地。祖鲁人宣称斯威士人原先是自己的附庸,根本无权转让这块土地。在这一年,保罗·克留格尔(Paul Kruger)领导的一只布尔突击队和塞奇瓦约的军队为了争夺乌德勒支边界上的领土而交火。祖鲁人夺回了蓬戈拉河北部的领土。问题产生了,即祖鲁人关于乌德勒支一带的文件是否具备合法性,虽然1869年纳塔尔副省长提出的方案被双方的仲裁者及随行人员承认,但实际上调和争端的努力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以上就是塞奇瓦约在父亲于1873年死后成为祖鲁王国绝对统治者时的政治背景。作为一个统治者,塞奇瓦约开始积极着手于复兴他的叔叔夏卡所创立的兵法,甚至在给战团装备轻武器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据说他使得居住在特兰斯凯(Transkei)地区的科萨人(Xhosa)发动起义,并在他与德兰士瓦的竞争中资助了Sikukuni。他对自己人民的统治是暴虐的。例如Bishop Schreuder(一位挪威传教士)把塞奇瓦约描述为“一个有才能的人,但是冷血、自私、傲慢、残忍和虚伪,比他所有的前任都糟。”1874年,曾成功促使加拿大建立联邦的卡那封伯爵,认为应该在南非实行类似的计划。巴特尔·弗雷里爵士被作为落实此事的高级专员被派往南非。实现这个计划的障碍便是两个独立国家的出席,南非共和国和祖鲁王国。大英帝国1875年欧洲国家在非洲两块最主要的殖民地只有阿尔及利亚和开普殖民地;但到了1914年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外其他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这种从原先只在经济控制殖民地的“非正式帝国”到对非洲殖民地直接管制的转变,其实是以英国对这些原本就处于英国影响之下的非洲地区赤裸裸的掠夺而实现的。当法国、比利时和葡萄牙在刚果河下游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时,他们其实已经威胁到了英国向热带非洲的深入。1884至1885年的柏林会议就曾试图调解强权之间的矛盾,该会议提出了以“实际占领”为确定各国殖民地归属的评判标准,而该标准的采纳意味着欧洲国家更加肆无忌惮地袭击非洲当地的部落和人民以求获得更大面积的“实际占领”地。英国1882年对埃及的军事占领(最直接的起因是为了保护苏伊士运河)同时也起到了确立了英国对尼罗河地区的控制。这又进一步导致了1896至1898年英国对苏丹的征服,以及1898年9月涉及英法两国的法绍达事件。1899年英国完成了对南非的全面占领,这项军事行动最早始于1795年对开普的并吞。在侵犯了原本是南非荷兰人所统治的金矿产区德兰士瓦以及邻近的奥兰治自由邦后,负责南非事务的英国南非公司进一步向北深入,并以开普富商赛西尔·罗得斯爵士(Sir Cecil Rhodes)的名字将其所占领的地区称作罗德西亚(Rhodesia)。英国在南非和东非的胜利促使罗得斯爵士和英国驻南非大使阿尔佛莱德·米尔纳提出了在非洲建立一个“从开普到开罗”的英国殖民帝国。他们希望通过建造连接苏伊士运河和南非矿区的铁路来实现。但是由于德国对坦噶尼喀的殖民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切成两半,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非洲殖民地之间只有电报线路畅通,而铁路则无法建造。
2023-07-24 03:48:101

哪几个国家电压跟中国一样

以下国家电压跟中国一样:1、新加坡和中国一样,也是使用220V电压和50Hz的交流电。2、尼泊尔的电压也是220伏特,并且也是50Hz的交流电。以上就是一些国家和中国电压相同的例子,但是仍然有很多国家的电压跟中国不同。因此,如果准备出国旅行或居住,最好事先了解目的地的电压标准,以便您准备好适当的电源适配器或转换插头。
2023-07-24 03:49:482

迪拜电力是220伏还是110伏

您好,标准电压一般就是220伏的。在民用电历史上是先有110V的电网,主要是当时的发电机性能所限,但是后来有了更好的220V交流电[中国的实际]。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了全国的电网电压标准为220V 50HZ国家要改变电压要涉及电网改造、电网的变电设备全都重换,所以电压为220伏被暂时保留下来。国 家 电 压 / 频 率与电能利用率关系不知您是否知道?我会在2月16再访此址。▲附录: 每个国家(地区)电压及频率比较 国 家 电 压 / 频 率 大溪地(Tahiti) 127V/60Hz 中国(China) 220V/50Hz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240V/50Hz 巴林(Bahrain) 100V/60Hz; 230V/50Hz 日本(Japan) 100V/60Hz 北韩(North Korea) 220V/60Hz 卡达(Qatar) 240V/50Hz 台湾(Taiwan) 110V/60Hz 沙巴(Saba) 240V/5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7V/50Hz; 220V/60Hz 危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127V/50Hz; 220V/60Hz 沙特阿拉伯:阿布达比(Abu Dhabi) 240V/50Hz 文莱(Brunei) 240V/50Hz 孟加拉国共和国(Bangladesh) 230V/50Hz 所罗门(Solomon Islands) 240V/50Hz 阿曼(Oman) 240V/50Hz 阿富汗(Afghanistan) 220V/50Hz 南韩(South Korea) 110V/60Hz 柬埔寨(Cambodia) 120V/50Hz; 208V/50Hz 科威特(Kuwait) 240V/50Hz 埃及(Egypt) 220V/50Hz 马来西亚(Malaysia) 240V/50Hz 斐济群岛(Fiji Islands) 24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30V/50Hz 菲律宾(Philippines) 110V/60Hz 越南(Vietnam) 120V/50Hz 塞普路斯(Cyprus) 240V/50Hz 模里西斯(Mauritius) 230V/50Hz 缅甸(Burma) 230V/50Hz 黎巴嫩(Lebanon) 110, 220V/50Hz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USSR: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27V/50Hz; 220V/50Hz 千里达& 托贝哥(Trinidad & Tobago) 120V/60Hz 厄瓜多尔(Ecuador) 110-120V/60Hz 巴西(Brazil) 110-220V/60Hz 巴贝多(Barbados) 115V/50Hz 巴拉圭(Paraguay) 220V/50Hz 巴哈马(Bahamas) 115V/60Hz 牙买加(Jamaica) 110V/50Hz 加拿大(Canada) 120V/60Hz 古巴(Cuba) 120V/6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0V/60Hz 瓜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多米尼加共和国(Dominican Rep.) 110V/60Hz 安地卡(Antigua) 220V/50Hz 安圭拉岛(Anguilla) 220V/50Hz 百慕达(Bermuda) 115V/60Hz 洪都拉斯(Honduras) 110V/60Hz 贝里斯(Belize) 110V/60Hz 委内瑞拉(Venezuela) 120V/60Hz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120V/60Hz 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 220V/50Hz 阿根廷(Argentina) 22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0V/50Hz 美国(America) 120V/60Hz 哥伦比亚(Colombia) 110-120V/60Hz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120V/60Hz 格瑞那达(Guadeloupe) 220V/50Hz 格瑞那达(Grenada) 220V/50Hz 海地(Haiti) 110V/60Hz 乌拉圭(Uruguay) 220V/50Hz 秘鲁(Peru) 220V/60Hz 马丁尼克(Martinique) 220V/50Hz 荷属安第列斯群岛(Neth. Antilles) 120V/50Hz 处女岛(Virgin Islands) 120V/60Hz 智利(Chile) 220V/50Hz 圣文森市(St. Vincent) 220V/50Hz 圣露西亚(St. Lucia) 240V/50Hz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 230V/50Hz 蒙特色纳岛(Monteserrat) 220V/60Hz 盖亚那(Guyana) 110V/60Hz;240V/50Hz 墨西哥(Mexico) 120V/60Hz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115V/60Hz 关岛(Guam) 120V/60Hz 苏利南(Surinam) 110V/60Hz 沙巴岛(Saba) 24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5V/50Hz 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 120V/60Hz 丹麦(Denmark) 220V/50Hz 比利时(Belgium) 220V/50Hz 北爱尔兰(Ireland Northern) 220V/50Hz 冰岛(Iceland) 220V/50Hz 匈牙利(Hungary) 220V/50Hz 西班牙(Spain) 127V/50Hz; 220V/50Hz 希腊(Greece) 220V/50Hz 波兰(Poland) 220V/50Hz 法国(France) 220V/50Hz 直布罗陀(Gibraltar) 240V/50Hz 芬兰(Finland) 220V/50Hz 保加利亚(Bulgaria) 220V/50Hz 南斯拉夫(Yugoslavia) 220V/50Hz 英国(United Kingdom) 240V/50Hz 挪威(Norway) 230V/50Hz 马尔他(Malta) 240V/50Hz 捷克共和国(Czech Republic) 220V/50Hz 荷兰(Netherlands) 220V/50Hz 斯洛伐克(Slovakia) 220V/50Hz 奥地利(Austria) 220V/50Hz 爱尔兰共和国(Ireland of Rep.) 220V/50Hz 意大利(Italy) 220V/50Hz 葡萄牙(Portugal) 22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20V/50Hz 德国(Germany) 230V/50Hz 摩纳哥(Monaco) 127V/50Hz; 220V/50Hz 卢森堡(Luxembourg) 220V/50Hz 罗马尼亚(Romania) 220V/50Hz 澳洲((Australia) 240, 250V/50Hz 纽西兰(New Zealand) 230~240V/50Hz 史瓦济兰(Swaziland) 230V/50Hz 哪崛(Niger) 220V/50Hz 多哥(Togo) 220V/50Hz 安哥拉(Angola) 220V/50Hz 埃塞俄比亚(Ethiopia) 220V/50Hz 利比亚(Libya) 115V/50Hz 坦尚尼亚(Tanzania) 230V/50Hz 奈及利亚(Nigeria) 220~230V/50Hz 尚比亚(Zambia) 230V/50Hz 波扎那(Botswana) 220V/50Hz 肯亚(Kenya) 240V/50Hz 阿尔及利亚?/FONT>(Algeria) 220V/50Hz 南非(South Africa) 220V/50Hz 查德Chad) 220V/50Hz 突尼西亚(Tunisia) 220V/50Hz 迦纳(Ghana) 40V/50Hz 乌干达(Uganda) 240V/50Hz 索马里 V/Hz 马利(Mali)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加共和国(Malagassy Rep.)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威(Malawi) 230V/50Hz 喀麦隆(Cameroon) 220V/50Hz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220V/50Hz 塞内加尔(Senegal) 110V/50Hz 塞席尔群岛(Seychelles) 240V/50Hz 狮子山国(Sierra Leone) 230V/50Hz 达荷美共和国(Dahomey) 220V/50Hz 摩洛哥(Morocco) 230V/50Hz 卢旺达(Rwanda) 220V/50Hz 赖比瑞亚(Liberia) 120V/60Hz 莱索托(Lesotho) 220V/50Hz 萨伊(Zaire) 220V/50Hz 罗德西亚(Rhodesia) 225V/50Hz 苏丹(Sudan) 240V/50Hz
2023-07-24 03:49:572

意大利正常家用电压是多少

日本是110,根本不是220
2023-07-24 03:50:294

Real Face 谁唱的?

KAT-TUN的正式出道曲,全员唱的。龟梨和也的《绊》不错哦,是《极道鲜师》里的歌。
2023-07-24 03:50:467

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区别?

早期智人又称古人,生活于距今约三十万年(或 二十万年)至约五、四万年前。晚期智人又称新人,是生活在5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1万年以来的...后者比前者在进化上要高等,智力要高。
2023-07-24 03:51:003

WTO的创始国有那些啊?

从关贸总协定组织改编的,无创始国。
2023-07-24 03:51:113

津巴布韦的十亿津元等于中国的人民币多少

1000000000津巴布韦元(ZWD) = 0.5233 人民币(CNY)
2023-07-24 03:51:203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年华不尽,我们不分。求翻译成英语

if time not old we never leave
2023-07-24 03:52:184

大英帝国的历史沿革

对不列颠岛屿与法国的扩张 自1066年威廉一世从诺曼底登陆并征服了英格兰之后,英格兰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就一直积极地介入欧洲的事务。到14世纪末,从对欧洲的羊毛贸易发展出来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英格兰最重要的国家政策。英格兰1282年入侵威尔士,1169年进攻爱尔兰,1296年短暂控制了苏格兰(1314年中断,两个地区的真正统一要等到1603年通过王位继承和平实现。虽然英格兰君主在1204年丧失了诺曼底的领土,通过联姻与继承英格兰的统治者还是拥有法国大片的土地,直到1453年。之后一直到1563年英格兰君主只拥有法国北部的战略要港加来,但是自那之后就连加来港也丢失了。 海外帝国的成长 海外的大英帝国——这里指的是英国人的海洋探险以及在不列颠岛以及欧洲大陆以外地区的移民或殖民——之根源可追溯到1485至1509年在位的亨利七世。在理查三世所建立起来的羊毛贸易的基础上,亨利七世创建了现代英国海洋商贸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英国的造船工业与导航技术。这套体系也为日后贸易机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像马萨诸塞湾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类的贸易企业为英帝国海外的扩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亨利七世也下令在朴茨茅斯建造英国的第一个干码头,加强建设当时还规模很小的英国海军,他于同年8月5日在圣约翰港宣布纽芬兰为英格兰的殖民地。1587年沃尔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在罗阿诺克(Roanoke)宣布弗吉尼亚为英格兰殖民地。但这两块殖民地都十分短命,由于食物匮乏、恶劣的天气、海难以及美洲大陆上不友好的土著人的侵犯,英格兰很快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两片殖民地。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 1588年(在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期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但1589年-1596英国组织的四次远征均告失利,不仅尝到了比西班牙损失无敌舰队还要痛苦的滋味而且国力大伤,更要命的是西班牙于1589—1598年间恢复了海上实力,这样西班牙海军进入相对辉煌的时期,1596年和 1597年腓力二世两次派出强大的无敌舰队便是证明。【注:奎恩和瑞安:《英国海上帝国》,第115页。】这导致1588年后英国与西班牙人的战争一直处于劣势。160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与西班牙签订了《伦敦条约》。1607年,英格兰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了第一个海外殖民地。在之后的300年,英格兰不断在海外扩张势力范围并巩固了本土的封建君主专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议会在伦敦合并,组成大不列颠议会。 大英帝国的雏形成于17世纪初,此时英格兰已经在北美建立了多片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包括了日后的美国、加拿大的大西洋省份以及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小岛屿例如牙买加和巴巴多斯。盛产甘蔗的加勒比地区高度依赖奴隶的工作,它是英格兰早期最重要、最有利可图的殖民地。美洲大陆南部的殖民地为英格兰提供烟草、棉花和大米,北部则出产毛皮;它们从经济角度上讲没有加勒比岛屿对英格兰那么重要,但是大片的可耕种土地吸引了众多英格兰移民者。英格兰的美洲殖民地正通过战争与殖民逐步扩大,通过英荷战争,英国获得了新阿姆斯特丹(纽约)。七年战争中英格兰击溃了法国,并在1760年占领了新法兰西的全部地区,控制了北美更多地区。随后,澳大利亚(1788英国人发现)和新西兰(1840年成为英国领土)成为英国移民们的另一目的地,而同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人口也因战争与疾病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锐减了60%至70%。这些殖民地之后都实现了自治,同时也是羊毛和铁矿的出口地。 原本的英国殖民体系在18世纪开始衰落。在辉格党人长期控制国内政治权力的时期(1714年至1762年),帝国对外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政策,包括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战后为解决战债问题而向殖民地征税(主要是对殖民地征收更多的税)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使得英国丧失了其人口最多的殖民地英属北美十三州。这段时期有时被称为“第一英帝国”,即17至18世纪英国在美洲的扩张。18世纪开始英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扩张则被称为“第二英帝国”。英国对美国控制权的丧失表明,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不一定对英国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英国在放弃了对美洲殖民地的防务与行政管理之后,很快恢复了对美国贸易的支配。重商主义是经济学的理论,指的是国与国之间对财富的争夺,它是英国第一次海外殖民扩张的特色。英国从北美殖民地独立这一事件中学到的经验是,在不拥有殖民统治权的情况下,贸易依然能够带来经济繁荣。这就是在1840至1850年代英国愿意授予诸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白人殖民地自治领地位的原因,因为这些国家的白人被视为是居住在殖民地的“祖国”人民。而爱尔兰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它于1801年被并入全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英国。在这一时期,英国宣布废除奴隶贸易(1807年),并很快将这一禁令强加到别国身上。到19世纪中英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消灭了奴隶贸易。奴隶制本身于1834年在英国的殖民地被废止,情况直到1920年左右才形成稳定状态。旧有的殖民与奴隶制度的终结是与自由贸易一同实施的,自由贸易原则在1840年左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标志是英国撤销了《谷物法》(Corn Laws)和《航海条例》(Navigation Acts)。自由贸易完全地开放了英国市场,也促使其他国家在19世纪中叶开放他们的市场。一些人会认为,自由贸易的兴起仅反应了英国的经济地位,而与任何的哲学观点无关。确实,英国对迫使他国执行某一政策一直比对自己施行同样政策更为热衷。尽管英国丧失了13个美洲殖民地,1815年欧洲大陆上拿破仑的最终战败确立了英国最成功的国际强权的地位。在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的同时,皇家海军主宰着海洋。英国始终与欧洲大陆事务保持距离,因而得以施行旨在扩大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扩张计划,该计划通过自由贸易和战略优势建立了一个“非正式帝国”。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英国是当时人类世界唯一的工业化强权,是全球30%工业产品的生产地(1870年)。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能够有效、低廉地生产工业品,使得其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在运输到外国后价格依然比当地生产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只要其海外市场的政局稳定,即使没有实施正式的殖民统治,英国依然能够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1870年—1914年,一战爆发这段时期内,殖民扩张的政策与意识形态被称作“新帝国主义”。这段时期内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各欧洲强权“为帝国而帝国”,在海外竞相争夺并巩固其殖民地,在种族优越论的前提之下直接殖民与统治其他被视作是劣等民族的人民。在这一时期,欧洲强权在海外的殖民地总面积达到了2300万平方公里。非洲直到1880年代还很少有欧洲人踏足,但在这一时期内非洲成为帝国主义者们主要的目标。但是扩张在其他地区也十分频繁,特别是在东南亚和东亚沿海地区:在这些地区美国和日本也加入到了争夺殖民地的行列之中。1875年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分水岭,这一年本杰明·迪斯累利领导的英国政府从埃及的伊斯梅尔(Ismail)手中买入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英国从此巩固了对这条对英国和印度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的运河的控制权。1882年,英法两国对埃及领土的争夺最终以英国人的胜利告终。对俄罗斯帝国几个世纪以来逐渐向南扩张的担心也影响了英国的政策:1878年英国控制了塞浦路斯,将其作为保护奥斯曼帝国的据点;在此之前英国还参与了1845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并试图入侵阿富汗。所有这一切举动都是为了阻止俄国进一步向南扩张以至最终威胁到英国对印度的占领。英国发动了三场针对阿富汗的血腥战争,但都不成功,当地人民的反抗和复杂的地势挫败了英国的目标。1842年的第一次英阿战争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所遭受的最惨痛的军事失败,整个英国军队被由俄罗斯帝国所支持的阿富汗普什图族人击溃。1880年第二次英阿战争同样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英军在坎大哈被击溃、在喀布尔被包围,最后只能撤退到印度。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引起了阿富汗部族的起义,彻底击垮了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军,将他们永远地赶出了阿富汗。英国人在亚洲内陆的冒险在1903年以一次失败的、并且完全没有必要的侵略中国西藏的行动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在英国的许多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商人都认为正式的帝国极其重要,特别是对在世界市场上份额正在下降的英国商品而言。1890年代英国全心全意地采取了新的政策,很快成为热带非洲殖民地的重要抢夺者。英国采取了新殖民主义政策的诱因可能是为英国产品和投资寻求更大的海外市场,或者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先发制人举措,为的是防止现有的贸易通道被别的强权破坏,或者让别国在日趋封闭的国际贸易形势发展下获取更多的出口市场。1900年初张伯伦试图对英国的贸易壁垒法案进行修改却遭到很大的反对并最终被迫放弃,这显示即使在英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是十分支持自由贸易原则。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采取新帝国主义政策其实是其影响力下降的表现,而非其影响力上升的结果。在印度的殖民主义的演变过程足以警示我们,不应将新帝国主义时代之前西方资本主义强权间经济上的竞争视为英国加强殖民地管制的唯一原因。印度正式成为英帝国的组成部分是在1858年,目的是巩固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也是对印度兵变的直接反应,而印度兵变也是印度国内的保守势力反对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许多政策导致的。 1757年,普拉西战役(Battle of Plassey)的胜利让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印度孟加拉邦的统治权,1770年因对该邦过度征税而恶化的饥荒引起了英国国内的争议。到了19世纪,东印度公司已经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该公司管辖的领土被移交给女王政府管理。维多利亚女王于1876年被宣布为印度女皇。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和马来亚也被纳入英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1841年在获得了鸦片战争的大胜后,英国从中国人手里夺得了香港岛。英国对中国的兴趣源自18世纪末,当时英国成为中国茶叶的进口国。茶叶进口导致了英国方面巨大的贸易逆差,因此英国希望通过从印度向中国出口鸦片来平衡开支,虽然这么做违背了中国的禁令。因鸦片贸易所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都以英国的胜利告终。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与中国保持了一种复杂的关系。虽然英国获得了香港,英中贸易主要还是通过几个开放了的中国港口进行。因此英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因为中国的崩溃意味着其他西方强权就可能与英国一起瓜分中国,而使得英国所拥有的特权地位受到挑战。同时,英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因为这就意味着中国将取消或要求重新协商一些原本签订的条约。这种态度解释了看似矛盾的英国对华政策:一方面协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另一方面却和法国联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75年,欧洲国家在非洲最主要的殖民地只有两块,阿尔及利亚和开普殖民地;但到了1914年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外其他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这种从原先只在经济控制殖民地的“非正式帝国”到对非洲殖民地直接管制的转变,其实是以英国对这些原本就处于英国影响之下的非洲地区赤裸裸的掠夺而实现的。当法国、比利时和葡萄牙在刚果河下游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时,他们其实已经威胁到了英国向热带非洲的深入。1884至1885年的柏林会议就曾试图调解强权之间的矛盾,该会议提出了以“实际占领”为确定各国殖民地归属的评判标准,而该标准的采纳意味着欧洲国家更加肆无忌惮地袭击非洲当地的部落和人民以求获得更大面积的“实际占领”地。英国1882年对埃及的军事占领(最直接的起因是为了保护苏伊士运河)同时也起到了确立了英国对尼罗河地区的控制。这又进一步导致了1896至1898年英国对苏丹的征服,以及1898年9月涉及英法两国的法绍达事件。1899年英国完成了对南非的全面占领,这项军事行动最早始于1795年对开普的并吞。在侵犯了原本是南非荷兰人所统治的金矿产区德兰士瓦以及邻近的奥兰治自由邦后,负责南非事务的英国南非公司进一步向北深入,并以开普富商赛西尔·罗得斯爵士(Sir Cecil Rhodes)的名字将其所占领的地区命名为罗德西亚(Rhodesia)。英国在南非和东非的胜利促使罗得斯爵士和英国驻南非大使阿尔佛莱德·米尔纳(Alfred Milner)提出了在非洲建立一个“从开普敦到开罗”的英国殖民帝国的构想。他们希望通过建造连接苏伊士运河和南非矿区的铁路来实现。但是由于德国对坦噶尼喀的殖民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切成两半,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非洲殖民地之间只有电报线路畅通,而铁路则无法建造。虽然是自由贸易最积极的鼓吹者,矛盾的英国人在1914年却不仅仅是最大的海外帝国,更是掠夺非洲的最大受益人。1885年至1914年之间英国将大约30%的非洲人口置于其统治之下,而同一时期法国只统治了15%的非洲人、德国9%、比利时7%以及意大利1%。英国的尼日利亚殖民地就拥有1500万人,是整个法属西非和所有德国殖民地人口的总和。 1837年,年仅十八岁的肯特郡主维多利亚登基为英国女王,直到她在1901年逝世,被称为维多利亚女王。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中,经过多位首相的努力,英国控制了全球海权,主宰了世界贸易,其广阔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国”俨然“可以与世界抗衡”。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涌现出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莎士比亚以来最杰出的文学家狄更斯,自由主义政策的先锋格莱斯顿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顿,可谓人才济济。维多利亚帝国的统治地位在1865年帕默斯顿逝世之际达到了顶峰:“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大英帝国也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纪初达到鼎盛,领土约336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人类史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并获得国际史学界公认与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承认。 作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英国曾经能够将整个世界作为其原材料的来源国和工业品的出口市场。但是随着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在19世纪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保护其原材料的供应和出口市场。到1870年代,英国的工业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强有力竞争。工业化在德国和美国迅速进行,使它们迅速赶超了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到1870年德国的纺织和金属工业在组织结构和技术效率上已经超越英国,并且在德国国内市场上已经击败英国同类产品。到19世纪末,德国甚至开始为当年的“世界工厂”生产这些产品了。虽然无形出口品(如银行服务、保险和船运)让英国不至于出现贸易逆差,但其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例却从1880年的四分之一下降到1913年的六分之一。英国不仅只在工业化国家的市场竞争中落败,其产品在欠发达国家的市场上也没有占据优势。英国甚至正在丧失它曾经所拥有的对印度、中国、拉丁美洲和非洲海岸等地区贸易上的主导地位。英国的商业困境因1873年至1996年的经济萧条而雪上加霜。因商业衰退所导致的通货紧缩更进一步给各国政府增加了压力,迫使它们鼓励扶植国内工业,从而最终导致了欧洲强权逐渐抛弃自由贸易的原则(德国于1879年、法国于1881年先后放弃自由贸易)。这么一来的结果是国内和出口市场的双重萎缩。欧洲和后来美国的政府与企业领袖们因此开始将海外的殖民地作为他们新的市场:这些海外殖民地将成为宗主国的出口市场,而他们则被安置在贸易壁垒的保护之下,使得其他国家商品无从与宗主国产品竞争。同时它们还依然是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虽然英国将自由贸易一直坚持到了1932年,英国也参与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以避免那些曾经在其影响之下的地区落入别的工业化国家之手。 白人殖民 随着加拿大(1867)、澳大利亚(1901)、新西兰(1907)和南非联盟(1910)相继取得了自治领地位,大英帝国已经开始了从帝国到英联邦的转变。这些新国家的领袖们与英国政治家们一起出席1887年起定期举行的殖民地会议(1907年后被称作帝国会议)。各自治领在外交政策确实上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只要其政策不明显违反英国本身的利益:加拿大的自由党政府在1911年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双边自由贸易的互惠协议,最后却因英国保守党的反对而没有获得批准。国防方面,原本将自治领的防务纳入一个单一的帝国军事框架在1900年以后被证明已经很难维系,因为英国此时开始在欧洲大陆的防务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还必须面对崛起的德国海军的威胁。1909年大英帝国决定各自治领应拥有其自己的海军,这违背了1887年英国承诺澳大利亚向英国海军输出人力以换取英国在太平洋地区舰队驻扎的协议的。 一战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海外扩张。经国际联盟的批准,英国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而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国的版图(西南非洲由南非,新几内亚由澳大利亚统治)。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但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资本市场的混乱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籍官员人数的缺乏。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黑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都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1920年代是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虽然自治领地在一战爆发时还无权选择是否参战,1919年结束一战的《凡尔赛条约》,却是由英国和其自治领分别签署的。1922年自治领不愿支持英国对土耳其的军事行动,迫使英国寻求一个和平的妥协方案。自治领的完全独立经由1926年的《贝尔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终确立:所有自治领取得与英国的同等地位,英国的立法机构不再有权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自治领也将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内设立的一个主管自治领事务的部门也在1925年从殖民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自治领部,并在1930年拥有了首位部门大臣。加拿大在1923年成为第一个独自签署外交条约的自治领,并在1928年迎来了首位英国驻渥太华高级专员,从而结束了加拿大总督原先即是加拿大国家元首、又是英国驻加拿大代表的矛盾地位。1927年加拿大向华盛顿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亚也派出了首位驻外大使。爱尔兰自由邦在一场反抗英国统治的血腥战争后于1921年取得了自治领地位;1937年爱尔兰与英国断绝了正式的宪法关系,并在1949年正式成为完全独立于英联邦之外的爱尔兰共和国。原本就独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断绝了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虽然直到1956年英国才从埃及撤军)。在1922年成为英国保护国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后的1932年完全独立。 非殖民化 20世纪初被殖民地区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已经开始挑战殖民宗主国的统治地位。同时,宗主国又越来越关心本土和周边国家的事务。英国虽然在开始时试图抵抗这种势头,但都落得灾难性的下场,最终只得接受这一新的形势,并将旧日的大英帝国转变为今日的英联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英国民不聊生,而它的前盟友们却又不愿继续支持殖民主义。1947年的经济危机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英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梦想,承认美国崛起。英国也必须处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但英欧之间扭曲的关系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二战最终摧毁了英国原本就已经开始减弱的经济与财政领导能力,并凸显了自治领与美国在军事上对英国进行协助的必要性。1942年澳大利亚总理约翰·科丁(John Curtin)史无前例地下令将驻扎在英属缅甸的澳大利亚士兵调回澳大利亚参加保卫澳大利亚的战斗,明确地向英国表明,英国再也无法要求自治领地政府牺牲本国利益来维护英国的战略利益。战争结束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1951年加入了美国主导的澳新美地区安全条约,使得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在太平洋地区新的军事主导力量。而英国本身也从1961年起就试图加入欧共体,并在1973年如愿以偿,这进一步削弱了英国与其自治领之间原本存在的特殊经济关系,从此自治领的产品在进入英国市场时不再享受特殊优惠待遇。在加勒比、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在日渐强大的民族主义势力推动下,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而英国几乎从未试图抵制这股浪潮。英国的颓势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表露无遗:在这场近乎羞辱的事件中,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国家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结束对埃及的干预,以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这是印度国大党长达40年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胜利。但是印度的独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代价的,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互相的内斗。英国和其他自治领对于印度独立地位的接受是今日英联邦组织的开始。1957年,加纳在10年的民族主义独立运动后终于独立,之后尼日利亚(1960年)、塞拉利昂和坦噶尼喀(1961年)、乌干达(1961年)、肯尼亚和桑给巴尔(1963年)、冈比亚(1965年)、博茨瓦纳和莱索托(1966年)以及斯威士兰(1968年)也相继宣布独立。英国从南部和东部非洲的撤军对当地的白人居民有着很大影响:肯尼亚独立后发生的茅茅起义表明,白人土地主对权力的占有已经引起了非洲土著居民的不满。南非白人政权一直是英联邦的一块心病,直到1994年南非政府结束了种族隔离的政策。虽然由白人占多数的罗得西亚联邦随着1964年马拉维和赞比亚的分别独立已经分裂,南罗得西亚的白人(他们自1923年起就一直是一个自治的殖民地)宣布独立,拒绝接受一个非洲人政府的管辖。在南非白人政府的支持下这个罗得西亚政权一直持续到1979年,直到双方达成协议成立一个多数共治的津巴布韦共和国。在短命的西印度联邦(1958年至1962年)的联合失败后,大多数英国的加勒比殖民地选择分而治之:1962年的牙买加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6年的巴巴多斯以及其他的东加勒比海岛国都相继独立。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在之后的岁月里也相继经历了类似的非殖民化过程。1997年,英国在中国政府的多次交涉下,归还了原本就属于中国领土而被英国占据的殖民地香港。
2023-07-24 03:52:511

中部非洲的美国文献

② Middle Africa(as us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when categorising geographic subregions) is an analogous term that describes the portion of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Desert, east of Western Africa, but west of the Great Rift Valley.[1] The region is dominated by the Congo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which collectively drain a greater area than any river system except the Amazon. According to the UN, the nine countries of Middle Africa are Angola, Cameroon,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Chad,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Republic of the Congo, Equatorial Guinea, Gabon, and São Tomé and Príncipe. All of the states in the UN subregion of Middle Africa, plus those otherwise commonly reckoned in central Africa (11 states in total), comprise the Economic Community of Central African States (ECCAS).The Central African Federation (1953–1963), also called the 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 was made up of what are now the nations of Malawi, Zambia, and Zimbabwe. Similarly, the Anglican Church of the Province of Central Africa covers dioceses in Botswana, Malawi, Zambia and Zimbabwe. These states are now typically regarded as parts of Southern Africa or Eastern Africa.
2023-07-24 03:53:051

苏丹的电压是多少?

苏丹(Sudan) 240V/50Hz
2023-07-24 03:53:532

一战对英国的影响

- -您可真懒。
2023-07-24 03:54:025

各个国家电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90452.html?fr=qrl
2023-07-24 03:54:192

哪些国家通用110V电压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导致电压不相同。(另外注意:根据物理定律,电压越高,电阻传输损耗越小,所以电流传输是通过高压传输的,比如我国高压传输电压有500KV,220kv等,不可能用220v或者110v进行长距离送电的。到了目的地才通过几级的变压器接入民用或者工业使用)▲附录:每个国家(地区)电压及频率比较国 家 电 压 / 频 率 大溪地(Tahiti) 127V/60Hz 中国(China) 220V/50Hz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240V/50Hz 巴林(Bahrain) 100V/60Hz; 230V/50Hz 日本(Japan) 100V/60Hz 北韩(North Korea) 220V/60Hz 卡达(Qatar) 240V/50Hz 台湾(Taiwan) 110V/60Hz 沙巴(Saba) 240V/5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7V/50Hz; 220V/60Hz 危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127V/50Hz; 220V/60Hz 沙特阿拉伯:阿布达比(Abu Dhabi) 240V/50Hz 文莱(Brunei) 240V/50Hz 孟加拉国共和国(Bangladesh) 230V/50Hz 所罗门(Solomon Islands) 240V/50Hz 阿曼(Oman) 240V/50Hz 阿富汗(Afghanistan) 220V/50Hz 南韩(South Korea) 110V/60Hz 柬埔寨(Cambodia) 120V/50Hz; 208V/50Hz 科威特(Kuwait) 240V/50Hz 埃及(Egypt) 220V/50Hz 马来西亚(Malaysia) 240V/50Hz 斐济群岛(Fiji Islands) 24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30V/50Hz 菲律宾(Philippines) 110V/60Hz 越南(Vietnam) 120V/50Hz 塞普路斯(Cyprus) 240V/50Hz 模里西斯(Mauritius) 230V/50Hz 缅甸(Burma) 230V/50Hz 黎巴嫩(Lebanon) 110, 220V/50Hz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USSR: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27V/50Hz; 220V/50Hz 千里达& 托贝哥(Trinidad & Tobago) 120V/60Hz 厄瓜多尔(Ecuador) 110-120V/60Hz 巴西(Brazil) 110-220V/60Hz 巴贝多(Barbados) 115V/50Hz 巴拉圭(Paraguay) 220V/50Hz 巴哈马(Bahamas) 115V/60Hz 牙买加(Jamaica) 110V/50Hz 加拿大(Canada) 120V/60Hz 古巴(Cuba) 120V/60Hz 尼加拉瓜(Nicaragua) 120V/60Hz 瓜地马拉(Guatemala) 115V/60Hz 多米尼加共和国(Dominican Rep.) 110V/60Hz 安地卡(Antigua) 220V/50Hz 安圭拉岛(Anguilla) 220V/50Hz 百慕达(Bermuda) 115V/60Hz 洪都拉斯(Honduras) 110V/60Hz 贝里斯(Belize) 110V/60Hz 委内瑞拉(Venezuela) 120V/60Hz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120V/60Hz 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 220V/50Hz 阿根廷(Argentina) 22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0V/50Hz 美国(America) 120V/60Hz 哥伦比亚(Colombia) 110-120V/60Hz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120V/60Hz 格瑞那达(Guadeloupe) 220V/50Hz 格瑞那达(Grenada) 220V/50Hz 海地(Haiti) 110V/60Hz 乌拉圭(Uruguay) 220V/50Hz 秘鲁(Peru) 220V/60Hz 马丁尼克(Martinique) 220V/50Hz 荷属安第列斯群岛(Neth. Antilles) 120V/50Hz 处女岛(Virgin Islands) 120V/60Hz 智利(Chile) 220V/50Hz 圣文森市(St. Vincent) 220V/50Hz 圣露西亚(St. Lucia) 240V/50Hz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 230V/50Hz 蒙特色纳岛(Monteserrat) 220V/60Hz 盖亚那(Guyana) 110V/60Hz;240V/50Hz 墨西哥(Mexico) 120V/60Hz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115V/60Hz 关岛(Guam) 120V/60Hz 苏利南(Surinam) 110V/60Hz 沙巴岛(Saba) 240V/50Hz 玻利维亚(Bolivia) 115V/50Hz 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 120V/60Hz 丹麦(Denmark) 220V/50Hz 比利时(Belgium) 220V/50Hz 北爱尔兰(Ireland Northern) 220V/50Hz 冰岛(Iceland) 220V/50Hz 匈牙利(Hungary) 220V/50Hz 西班牙(Spain) 127V/50Hz; 220V/50Hz 希腊(Greece) 220V/50Hz 波兰(Poland) 220V/50Hz 法国(France) 220V/50Hz 直布罗陀(Gibraltar) 240V/50Hz 芬兰(Finland) 220V/50Hz 保加利亚(Bulgaria) 220V/50Hz 南斯拉夫(Yugoslavia) 220V/50Hz 英国(United Kingdom) 240V/50Hz 挪威(Norway) 230V/50Hz 马尔他(Malta) 240V/50Hz 捷克共和国(Czech Republic) 220V/50Hz 荷兰(Netherlands) 220V/50Hz 斯洛伐克(Slovakia) 220V/50Hz 奥地利(Austria) 220V/50Hz 爱尔兰共和国(Ireland of Rep.) 220V/50Hz 意大利(Italy) 220V/50Hz 葡萄牙(Portugal) 220V/50Hz 斯里兰卡(Sri Lanka) 220V/50Hz 德国(Germany) 230V/50Hz 摩纳哥(Monaco) 127V/50Hz; 220V/50Hz 卢森堡(Luxembourg) 220V/50Hz 罗马尼亚(Romania) 220V/50Hz 澳洲((Australia) 240, 250V/50Hz 纽西兰(New Zealand) 230~240V/50Hz 史瓦济兰(Swaziland) 230V/50Hz 哪崛(Niger) 220V/50Hz 多哥(Togo) 220V/50Hz 安哥拉(Angola) 220V/50Hz 埃塞俄比亚(Ethiopia) 220V/50Hz 利比亚(Libya) 115V/50Hz 坦尚尼亚(Tanzania) 230V/50Hz 奈及利亚(Nigeria) 220~230V/50Hz 尚比亚(Zambia) 230V/50Hz 波扎那(Botswana) 220V/50Hz 肯亚(Kenya) 240V/50Hz 阿尔及利亚?/FONT>(Algeria) 220V/50Hz 南非(South Africa) 220V/50Hz 查德Chad) 220V/50Hz 突尼西亚(Tunisia) 220V/50Hz 迦纳(Ghana) 40V/50Hz 乌干达(Uganda) 240V/50Hz 索马里 V/Hz 马利(Mali)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加共和国(Malagassy Rep.) 127V/50Hz; 220V/50Hz 马拉威(Malawi) 230V/50Hz 喀麦隆(Cameroon) 220V/50Hz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220V/50Hz 塞内加尔(Senegal) 110V/50Hz 塞席尔群岛(Seychelles) 240V/50Hz 狮子山国(Sierra Leone) 230V/50Hz 达荷美共和国(Dahomey) 220V/50Hz 摩洛哥(Morocco) 230V/50Hz 卢旺达(Rwanda) 220V/50Hz 赖比瑞亚(Liberia) 120V/60Hz 莱索托(Lesotho) 220V/50Hz 萨伊(Zaire) 220V/50Hz 罗德西亚(Rhodesia) 225V/50Hz 苏丹(Sudan) 240V/50Hz
2023-07-24 03:54:271

求KATTUN (Best of KATTUN)所有曲目。

专辑:best of kattun 1. she said 2. never again 3. i like it 4. miracle 5. blue tuesday 6. rhodesia 7. gold 8. wild of my heart 9. specal happiness 10. one on one 11. butterfly 12. rush of light 13. ハルカナ约束 14. precions one
2023-07-24 03:54:353

谁有好听的日本歌曲呀

aqua timez的虹、生物股长的所有may"n的射手座午后九时don"t be lateyui的againghostnote的樱道宇多田光的blue , making love,heart station等等等greeeen的所有青山teruma的所有boystyle
2023-07-24 03:54:459

中国是220V,其它各个国家的家庭用电电压是多少

110V
2023-07-24 03:55:046

美国的工业单相和三相电压和频率是多少

问错地方啦`1`老兄
2023-07-24 03:55:313

为什么各国的家用电压是不相同的?

  目前世界各国室内用电所使用的电压大体有两种,分别为100V~130V,与220~240V二个类型。  100V、110~130V被归类低压如美国、日本、等以及船上的电压,为此它的设备都是按照这样的低电压设计的,注重的是安全;  220~240V则视为高压,其中包括了中国的220伏及英国的230伏和很多欧洲国家.注重的是效率。  日本的电压就是110v 60hz的,而中国的民用电为220v50hz的,根据一个实际国情而定,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电流热效应的损耗,是指在输送途中输电线上的损耗,这个损耗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出输电线的电阻是固定的。那么就要减小输送电流了,因此只有提高电压,进而减小输送电流,从而达到输送时的损耗!而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仅仅是中国的25分之一,因此采用高电压,低损耗是符合我国地大物博的实际国情!  以下是概况:100V 仅2国 日本、朝鲜 110~130V 约30国 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巴拿马、古巴、黎巴嫩、墨西哥等。 220~230V 约120国 英国、德国、法国、中国、新加坡、香港(200V)、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奥地利、荷兰、菲律、泰国、挪威、新加坡、印度、纽西兰、澳洲
2023-07-24 03:55:432

世界各国家用电压伏数

各个国家(地区)电压及频率比较http://www.chinaups.com/vandf.htm
2023-07-24 03:55:533

男生组合

KAT-TUN 是他们吗?
2023-07-24 03:56:023

为什么电压是220伏

国外有110V的.
2023-07-24 03:56:316

我想要KAT-TUN所有的歌

亲,他们的歌实在太多了,我现在用手机上也不方便传给你啦。不过日本有个叫老屋的网站(也不知道记错没有)亲可以去试试看。你面不紧有Kat-tun的歌,几乎没个日本歌手的歌,而且都是按专辑分好类的,不过没有现场的哦。
2023-07-24 03:56:494

国际空间站发现细菌新物种,或许能帮助人类在火星上种植物

  为了在执行深空任务的时候,经受住太空的严酷考验,我们在地球之外种植粮食时,可能需要来自细菌的一些额外帮助。最近,研究人员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新发现,或许可以帮助他们开发出可以让植物抵抗太空压力的“燃料”。   在发表于《微生物学前沿》杂志的论文中,与NASA合作的研究人员提到,他们在两次连续的飞行中,在国际空间站的不同位置发现并分离出四株属于甲基杆菌科的细菌。   其中一个菌株被确定为罗氏甲基杆菌(Methylorubrum rhodesianum),另外三个菌株为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新物种。这三种杆状活动性细菌分别被命名为 IF7SW-B2T、IIF1SW-B5和IIF4SW-B5。遗传分析表明,这三种细菌与印度甲基杆菌亲缘关系密切。   甲基菌属涉及固氮、磷酸盐增溶、非生物胁迫耐受、促进植物生长和对植物病原体的生物防治活性等等。   为了纪念印度生物多样性科学家阿杰马尔·卡恩博士,该团队提议,将新发现的菌种命名为“阿杰马尔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ajmalii)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两位博士——范卡茨沃伦博士和辛格博士——对这一发现发表评论说,对于在太空种植农作物,这些菌株可能具有“在生物技术上有用的遗传决定因素”。不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生物实验来证明,它们确实具有改变太空农业发展的潜力。在资源极少的极端环境中种植植物,这种可以在压力环境下促进植物生长的新型微生物是关键。”   鉴于NASA希望有一天可以让人类登陆火星乃至更远的星球,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十年 探索 建议该太空机构将国际空间站用作“ 探索 微生物的试验台”。毫无疑问,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极端环境。机组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了解人类/植物病原体十分重要,但我们也需要像新型的“阿杰马尔甲基杆菌”这样的有益微生物。   作为持续监视任务的一部分,国际空间站上的8个位置已被列入细菌生长的观测点,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六年之久。这些样本区域包括空间站宇航员聚集的地方或者开展实验的地方,比如植物培养室。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分析过数百份来自国际空间站的细菌样本。从国际空间站的其他不同地方收集到的样本大约有1000多份,但这些样本仍在等待被送回地球的那一天。在地球上,研究人员将对空间站的样本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   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绕过这个漫长的过程,也许未来可以使用专门为国际空间站开发的分子生物仪器寻找新的菌株。与其将样本带回地球进行分析,还需要一个集成的微生物监测系统。该系统将使用分子技术,在太空收集、处理和分析样本。这种微型化的“太空组学”技术(生物传感器开发)将帮助NASA和其他国家实现安全和可持续的太空 探索 。(匀琳)
2023-07-24 03:57:151

各明星资料

你说的到底是谁啊!
2023-07-24 03:57:257

英语翻译,考试急用!!!!谢谢!!

She just satEspecially if you want to reserve a table ofIs not necessarily the most usefulYou feel like a suitabletime-basedSpent part of childhood timeGirl boys to three timesBut then lost home atmosphere is very sadThough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2023-07-24 03:57:546

抒情的日文歌 男生唱的 声音要温柔点

KT的抒情的慢歌都很符合LL不知LL听全KT的一些慢歌没有?
2023-07-24 03:58:587

KAT-TUN的所有的专辑

恩,一共发售了四张专辑和10张单曲,我直接给亲一个下载地址的帖子吧里面有全部的哦~歌曲目录也有Ps:因为这个帖子很久了,部分地址已经过期了,不过不要紧,补档的亲已在后面重新上传了过期的地址了,LL只要每页的翻一翻就找到新的下载地址了~指路 http://tieba.baidu.com/f?kz=570507905那下载愉快了~~~KT每一首歌都非常好听~~
2023-07-24 03:59:166

在日常生活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伏。

AC 220v
2023-07-24 03:59:338

为什么日本的电压是110V?

和身高有关系!!
2023-07-24 03:59:498

“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分别是什么?

早期智人(early stage H.sapiens)又称古人(Paleoanthropus)。生活于距今约20万年至5万年前的古人类。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70多处,世界上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发现于1848年另一个是德国迪塞尔多夫(Dusseldorf)附近的尼安德特(Neanderthal)河谷一个山洞中发现(包括一个成年男性的颅骨和一些肢骨化石,约生活于7万年前),发现于1856年,由于直布罗陀头骨化石发现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资料直到1864年才发表出来,而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人类化石。因而过去古人类学上曾将早期智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尼人)。  早期智人(古人)阶段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许多地区都有发现。古人的主要特征是脑量较大(男女平均为1400毫升),但脑的结构却比较原始。眉嵴发达,前额倾斜,鼻部肩宽,颌部前突。虽然较猿人进步,但仍有不少原始性质。我国广东的马坝人(1个头盖骨,生活于10万年前,1958年发现)、湖北的长阳人(1块左侧上颌骨断片及其上2个牙齿,生活于4~6万年前,1956年发现)、山西的丁村人(3颗牙齿,生活于10万年前,1954年发现)、陕西的大荔人(1个较完整的头骨,1978年发现)、山西的许家窑人(顶骨3块、枕骨2块,左上颌骨一块和一些零星的顶骨破片和牙齿,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中期,1976、1977年发现),以及法国的圣沙拜尔(La Chapelle-aux-saints)人(1908)、赞比亚的罗德西亚(Rhodesia)人(1921)、巴基斯坦的斯虎耳(Skhul)人(1931~1932)等均属尼人类型,但体质上有明显差异。有的学者认为,古人可分两类:以尼安德特人和圣沙拜尔人为代表的一类称为典型尼人和以斯虎耳人为代表的非典型尼人。非典型尼人脑量小于典型尼人,而形态特征则更接近能人即早期猿人。一般认为,西欧尼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绝灭的旁支。古人打制的石器种类更多、更精细,已有复合工具;不但会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生火;已穿兽皮。开始有埋葬死者的风俗。社会形态已进入早期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即一氏族的成年男子集体与另一氏族的成年女子结婚。   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至于典型尼人的消失问题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尼人在当地进化为晚期智人;二是认为尼人的消失不是由于就地进化,而是由于较进步类型的新居民的侵入,取代了当地的尼人。
2023-07-24 04:00:071

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的钱猛贬值~~~~~~~~~~~~~COPY百科 也不感到可耻!(#`′)凸
2023-07-24 04:00:154

ukrainia造句 ukrainiaの例文

Ukrainia vs . Germany ( later Friday ). Snipers opened fire on Ukrainia troops at Opytne. Netherlands vs . Ukrainia ( later Sunday) Germany 3, Ukrainia 0, ( 15-9 15-8, 15-4) Netherlands 3, Ukrainia 0 ( 15-5, 15-5, 17-15) It currently supppes equipment and know how for lotto games in Russia, Moldava, Ukrainia and Kazakhstan. In addition there were present women from Armenia, the Crimea, Lettonia, Lithuania, Luxemburg, New Zealand, Poland, Turkey and Ukrainia . Back in Canada, he won the 1969 Challenge Trophy with Vancouver Columbus FC after a 10-0 win over Montr閍l Ukrainia at the Canadian national championship. The Piraeus club plays Slovenia"s Maribor Branik for the UEFA cup on Tuesday and Panathinaikos against Ukrainia "s Dinamo Kiev in the Champions League on Wednesday. "You can take this back with you to Ukrainia , " he said, unaware that he had mangled the name of his guest"s country. It"s difficult to see ukrainia in a sentence. 用 ukrainia 造句挺难的 On Tuesday, second seed Andrei Medvedev of Ukrainia faces Spain"s Jordi Arrese in first round play and third seed Thomas Muster of Germany meets Spaniard Oscar Martinez. On July 7, a fire at a conveyor pne at the Ukrainia mine in the Dosk region killed 35 coal workers in Ukraine"s deadpest mine accident this year. Papoupas also underpned the importance of a multi-bilpon dollar road project pnking Helsinki, Finland, through St . Peter *** urg and Russia, Ukrainia , Romania, Bulgaria and finally to Alexandroupops. Alexai Koviazine, Pavel Vavilov, Andrei Ovtcharenko, and Anton Kapnine scored the winning time of 1 hour, 36 minutes and 45.2 seconds, while Ukrainia "s Alexandre Lyssenko, Alexandre Belonenko, Alexandre Primak and Kiril Koloupaev won the silver. The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e first business sesion was the announcement of particulars b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any nations which had given the poptical and suffrage and epbipty to women beeen 1913 and 1920 Austria, British East Africa, Canada, Crimea, Czecho-Slovakia, Denmark, Esthonia, Germany, Great Britain, Hungary, Iceland, Lettonia, Lithuania, Luxemburg, the Netherlands, Poland, Rhodesia, Russia, Sweden, Ukrainia and six more of the United States.
2023-07-24 04:00:351

ohmylovemydarling ihungerforyourtouch那首歌的歌词?

Unchained Melody (奔放的旋律) 人鬼情未了 主题曲
2023-07-24 03:44:392

下载P2Psearcher完360老是跳出提示说发现木马 看下图 帮我分析一下到底是不是木马

您好:可以确定是木马病毒的,建议您使用腾讯电脑管家的闪电杀毒功能对您的电脑杀毒,腾讯电脑管家是采用“4+1”核“芯”杀毒引擎的专业杀毒软件,杀毒能力很强大,是完全可以帮助您查杀干净电脑中的病毒的,您可以点击这里下载最新版的腾讯电脑管家:最新版腾讯电脑管家下载腾讯电脑管家企业平台:http://zhidao.baidu.com/c/guanjia/
2023-07-24 03:4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