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谁知道《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pdf下载地址

2023-07-27 02:48:01
共1条回复
gitcloud

书名: 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第二版

作者:RICHARD C. JAEGER

出版社:Prentice Hall

全新品。原文书。

因为是多订的。

所以,以买书的价格来卖出。

请束无法议价唷!!~

好难找的

相关推荐

Prentice Hall这个出版社在美国哪个城市?

于新泽西州的englewood cliff这个地方的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
2023-07-25 13:39:532

Prentice Hall.是什么意思

prentice hall 普伦蒂斯霍尔;如果有帮助的话请采纳一下~如果有疑问,请追问吧~~
2023-07-25 13:40:291

Prentice Hall翻译成中文是什么出版社

Prentice Hall是美国的出版社就是这个英文名字的,中国引用它的书籍都是用它的原名.
2023-07-25 13:40:361

请问prentice hall 这个出版社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

Prentice 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城市名称:意为“上鞍河”), NJ(美国新泽西州) 07458 **************************************************** 城市名称为“上鞍河”,是马鞍的“鞍”,中文怎么称呼尚待查。
2023-07-25 13:40:431

求翻译: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一Hall,1996.是什么意思

恩格尔伍德,NJ: Prentice一大厅,1996。
2023-07-25 13:40:502

Prentice Hall Direct

prentice 英["prentɪs] 美["prentɪs] n. 学徒,徒弟; adj. 徒弟的,无经验的; vt. 使做学徒; [网络] 徒弟; 普伦蒂斯; 普伦提斯; [例句]So I shaved head and as a little prentice in a shop.我于是剃光了脑袋,伪装是商店的小徒弟。[其他] 形近词: entice 双语例句 英英释义 百度知道相关单词:Prentice [词典] [人名]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姓氏]普伦蒂斯绰号,来源于中世纪英语+古法语的词首元音脱落,含义是“学徒”(apprentice)hall 英[hɔ:l] 美[hɔl] n. 过道,走廊; 大厅,前厅; 娱乐中心,会所; [网络] 霍尔; 大厅; 厅; [例句]The lights were on in the hall and in the bedroom.门厅和卧室的灯都亮着。[其他] 复数:halls 双语例句 柯林斯词典 英英释义 百度百科相关单词:Hall [词典] 霍尔(姓氏; Edwin H., 1855-1938,美国物理学家)
2023-07-25 13:40:581

自学微分几何需要哪些数学基础

我当年考37分。。。
2023-07-25 13:41:094

静电学的参考文献

^Guralnik, David B. ed..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orporated. 1970. Faraday, Michael.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in Electricity. London: Royal Inst. 1839.古腾堡计划中收录的《电子书》免费电子版本Halliday, David; Robert Resnick; Kenneth S. Krane. Physic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2.ISBN0-471-80457-6. Griffiths, David.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1999.ISBN0-13-805326-X. Hermann A. Haus and James R. Melche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Ener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9.ISBN0-13-249020-X.
2023-07-25 13:41:211

BLOCK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OCK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SERIES IN CIVIL E

第一次在豆瓣上写书评,没想到第一次竟然给了这本书。 搞到本书的原因是老师要求,为了毕业论文还有以后苦逼的研究生生活做基础,读书的目的是熟悉块体理论的基本概念,按照老师的说法就是入门一下下。在老师口中这本书可算是块体理论的开山之作,但是我作为一个即将结束本科生涯的学生(学的还不是工程),什么是块体理论都不知道,对所谓块体理论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用处和地位更是完全不了解。为了毕业论文只能硬着头皮把书翻完,虽然谈不上熟读,但是还算了解基本章节结构和每章的主要内容。下面就分章节吐槽吧。 ps:书是英文的,并且是1985年出版的老书,我的书是复印的老师的藏品,目测老师的那本是他留学的时候搞到的。查了下国图有这本书,这么冷门的资料估计没人来豆瓣查。写这种书评就算是蛋疼的时候自娱自乐下。 Chapter1 Introduction 没有重要内容,扯了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给出了Block Theory的几个假设,关键是假设本书研究的块体都是凸体(也就是说结构面无限长,其实后面也涉及到了凹体,但是结构面无限长的假设一直没变)。 Chapter2 Description of Block Geometry and Stability Using Vector Methods 抄了点空间解析几何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是笛卡尔坐标系下的各种向量计算,求面积体积之类。无新意。完全是数学教材上的东西。 Chapter3 Graphical Methods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主要介绍了一种叫Stereographic Projection(球面投影)的投影方式,这算是一种很古老的的投影方式,原先被人们用来画地图,可以比较方便地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向量和平面,有些鱼眼镜头也用这种投影方式成像。 详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reographic_projection 在这一章只是介绍了一点性质以及怎么画图算数(圆心半径之类) Chapter4 The Removability of Block 个人认为这才是这本书的重点,前面两章只不过是为了这一章做准备,后面的几章也只能算是这一章的详细应用。这一章介绍了两个定理:有限性定理和可移动性定理,当然还有证明。 关于最后几页提到的非凸块体的可移动性理论(Shi" Theorem for The Removability of Nonconvex Block)还不完善,只是提出了一个必要条件。 让我感到很不爽的是后面章节中分析非凸块体的时候用到的定理并没有在所谓的第四章中提到(虽然名义上声明“根据第四章中Shi" Theorem”,但这个定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根本不能得到那些结论),也许是石根华老爷子在别的地方证明过而没有被我找到,后面Reference中提到的文章在地大也下载不到,所以感到无比纠结。 Chapter5 Joint Block 本章的前半部分讲了结构面的组合方式,算了算组合数,然后介绍了一种后面几章都会用到的JP的表示方法。关于最后给出的一个应用我表示没有完全理解,一方面是用到了一大堆没有介绍的随机裂隙分布方式,其中的那个截面图(Figure 5.23)更是让人不得其解,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个人理解能力有限,没有实际工程经验。但是最后那里例子得到的结论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呀!这么多分析只得到了“the powder factor should be rather large”的结论。 Chapter6 Block Theory for Surficial Excavations 主要讲了在平面开挖中怎么判断一个JP是不是可移动的,具体内容就是应用Chapter4的内容,没有新意。 其中给出了一个应用的矢量法判断一个JP是否是可动的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没有给出证明,目测证明比较显然,只不过要想想明白会比较麻烦。 后面还给出了一个选择最佳开挖面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小例子,例子比较有意思,但是得到的结论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结论。 Chapter7 Block Theory for Underground Chambers 主要问题和前面一章一样,其中大量用到了上面提到的没有被证明的理论(没有被我找到证明的理论),所以看起来相当不舒服。 中间说了一个例子,用一个实际工程剖面来确定“Danger Zones”看起来比较有意思,但是如何在实际剖面上确定JP作者却没有具体说明,估计是主要依靠目测。 Chapter8 Block Theory for Tunnels and Shafts 介绍了Tunnel中的块体理论,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Maximum Removable Area”,刚看的时候一知半解的,后来回头想想的确可以对实际的工程开挖提出一些建议(毕竟整个块体理论基本是用来给实际工程做指导的,只存在指导意义),后面提到的矢量方法看起来很简洁,但是没有证明(没证明,再好的方法也不敢用),用没有证明过的方法总有一种负罪感。 最后几页提到的东西和上面两章没什么两样。 Chapter9 The Kinematics and Stability of Removable Block 可移动块体的力学分析,虽然说这一章比较短,但是目测这是本书比较重要的部分,仅次于Chapter4,主要内容是用各种方法吧ⅠⅡⅢ类块体分开。 开头提到先把Ⅲ类块体和ⅠⅡ类块体分开,然后再把Ⅰ和Ⅱ型块体分开,但是事实上下面讲述的具体内容正好相反,这让整章的结构看起来比较混乱。但是作者提出的方法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一章的证明比较齐备,但是其分析移动方式时直接把外力和面或边平行的情况忽略了,也许是工程上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可以直接无视,但是至少要在书上提到一下呀! 最后提到的极限受力分析很复杂的样子,没有细细研究,其提到的作图方法也没有证明。 这本书整体上介绍了块体理论的概念,但是其中有不少的小错误,并且内容的编写感觉没有那么紧凑,有很多东拉西扯的东西,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书中有很多摄影图,在80年代没有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手绘那么多图还是比较繁琐的,感谢一下作者敬业的精神。 PS:附一个石根华老爷子的介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6%A0%B9%E5%8D%8E
2023-07-25 13:41:351

朗文词典最新版本是第几版

朗文词典最新版本是第六版。《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自1978年首次出版以来,深受全球英语学习者喜爱。第6版双解本承袭以往版本的一贯特色,新增更多匠心设计,高效助力语言学习,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交流、阅读、写作、翻译全面解决方案。1. 收词全面:收录单词、短语及释义达230000条,增收1000余条新词新义。2. 标注词频:分级标记“朗文交际9000词”及口语、书面语常用3000词。3. 释义简明:释义采用2000基本词汇,浅显易懂。4. 例证地道:165000条例证全部来自专业语料库。5. 详解语法:全新语法专栏及“语法指南”专页,剖析重点难点。6. 突出搭配:词语搭配专栏提供65000余项搭配信息。7. 扩充词汇:词语辨析专栏详解18000个同义词、相关词。8. 注重语用:语体专栏及语用学专页讲解词语使用情境。9. 插图丰富:形象展示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简介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致力于为教育工作者和各年龄层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教育信息技术、测试及测评、职业认证,以及所有与教育相关的服务。培生教育已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旗下出版社包括著名的朗文集团、Prentice Hall、Addison Wesley等,迄今为止出版图书达40多万种。朗文作为培生旗下品牌,拥有300年历史,于1755年出版塞缪尔·约翰逊划时代的《英语词典》。朗文专注教育出版,始终与一线教师保持着紧密联系,在辞书、英语教程、英语测评、英语读物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与外研社合作出版《新概念英语》、朗文系列词典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外研社曾于2004年、2009、2014年相继推出《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3版增补版、第4版和第5版的双解本。
2023-07-25 13:41:561

市场营销的研究生的课程是什么

山大的:3.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是运作市场的学问。该方向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在新经济提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营销技术和方法,总结国内外市场营销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途径,探讨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关分析市场、驾驭市场、占领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创新思路,研究各类组织的市场营销理论、战略和策略,为推进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公共英语课成绩81分以上;其他课程(包括: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须86分以上。2、在校期间至少获得过一次奖学金(包括学校及社会奖学金)。3、在公开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山东大学)发表2篇以上论文(含2篇,每篇至少3000字以上)。(三)市场营销管理参考书目:1、Philip Kotler,Swee Hoon Ang,Siew Meng Leong,Chin Tiong Tan ,1999,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2nd.ed.,Copyright by Prentice Hall.2、by Dawn Iacobucci ,2001,Kellogg On Marketing, Copyright by John Wiley&Sons,Inc.3、威尔逊等,战略市场营销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4、乔尼.约翰逊,全球营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5、伯特.罗森布罗姆,营销渠道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6、克里斯托夫.洛夫洛克,服务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7、胡正明,中国营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7-25 13:42:151

狄克斯特拉人物介绍

狄克斯特拉狄克斯特拉1930年5月11日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兄弟姊妹4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家和发明家,曾担任荷兰化学会主席。他母亲则是一位数学家。他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在有障碍物的两个地点之间找出一条最短路径的高效算法,这个算法被命名为“狄克斯特拉算法”,解决了机器人学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即运动路径规划问题,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利用“贪心法”(greedymethod,也称greedyalgorithm)设计算法的一个成功范例。中文名: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外文名:EdsgerWybeDijkstra国籍:荷兰出生地:荷兰鹿特丹出生日期:1930年5月11日逝世日期:2002年8月6日职业:计算机科学家毕业院校:莱顿大学剑桥大学主要成就:设计了狄克斯特拉算法代表作品:《Algol60程序设计入门》《程序设计方法》简介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最先察觉“goto有害”的计算机科学大师首届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中有一位荷兰的计算机科学家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EdsgarWybeDijkstra)。狄克斯特拉因最早指出“goto是有害的”以及首创结构化程序设计而闻名于世。事实上,他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并不仅仅限于程序设计技术。在算法和算法理论、编译器、操作系统诸多方面,狄克斯特拉都有许多创造,作出了杰出贡献。1983年,ACM为纪念CommunicationsofACM创刊25周年,评选出从1958—1982年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在该杂志上发表的25篇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每年一篇,狄克斯特拉一人就有两篇入选,是仅有的这样的两位学者之一(另一位是英国学者C.A.R.Hoare,也是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人生成就狄克斯特拉1930年5月11日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兄弟姊妹4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家和发明家,曾担任荷兰化学会主席。他母亲则是一位数学家。狄克斯特拉的少年时代是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军的铁蹄下度过的。由于食物短缺,他被送到乡下他父亲的一个朋友那里去。纳粹德国投降后,1945年7月,十分虚弱的狄克斯特拉才和家人重新团聚。狄克斯特拉原打算学法律,毕业后到联合国工作,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但他中学毕业时,数理化成绩都特别好,因此他父亲说服了他,1948年进莱顿大学学习数学与物理。在学习理论物理的过程中,狄克斯特拉发现这个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于是决定学习计算机编程。1951年,他自费赴英国参加了剑桥大学举办的一个程序设计培训班,学习在EDSAC(ElectronicDelayStorageAutomaticCalculator,这是由另一位首届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威尔克斯主持设计与开发的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上的编程方法,这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程序员之一。第二年,阿姆斯特丹数学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拟聘他为兼职程序员。狄克斯特拉开始时有些犹豫,因为世界上当时还没有“程序员”这一职业。数学中心的计算部主任、Algol语言的设计者之一、荷兰的计算技术先驱维京格尔藤(A.vanWijingaarden,1916—1987,因在设计Algol68时,为解决上下文有关性这一难题而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强描述能力的新的文法,称做二级文法又称W文法而闻名。他是1986年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之一,也曾对另一位首届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N.Wirth的研究产生过影响)对他说,目前程序设计虽然还没有成为学科,不被重视,但既然计算机已经有了,正处于开创阶段,你未来就有可能使程序设计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学科。这段话说动了狄克斯特拉,使他接受了这个职位,而且越干越有兴趣,这样,他在第二年就结束了在莱顿大学的学业,成为数学中心全日制的工作人员,从此进入计算机领域,并且正如维京格尔藤所预言的那样,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第一”。1956年,他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在有障碍物的两个地点之间找出一条最短路径的高效算法,这个算法被命名为“狄克斯特拉算法”,解决了机器人学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即运动路径规划问题,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利用“贪心法”(greedymethod)设计算法的一个成功范例。1959年,在数学中心将他们原先的ARMAC计算机进行升级的过程中,狄克斯特拉设计了一种处理程序,成功地解决了“实时中断”(real-timeinterrupt)问题。狄克斯特拉的博士论文就是以此为课题完成的,并在阿姆斯特丹大学通过论文答辩而获得博士学位。1960年8月,Algol60文本推出刚刚半年多,狄克斯特拉和他在数学中心的同事仲纳凡尔特(J.A.Zonneveld)一起就率先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比欧美其他各国学者实现Algol60早一年还多。这一成就引起各国计算机学者的惊叹,并因此奠定了狄克斯特拉作为世界一流计算机学者在科学界的地位。1962年,狄克斯特拉离开数学中心进入位于荷兰南部的艾恩德大学(EindhovenTechnicalUniversity)任数学教授。在这里,X86计算机的开发,设计与实现了具有多道程序运行能力统——THEMultiprogrammingSystem。THE是艾恩德霍芬技荷兰文TechnischeHoogeschoolEindhoven的词头缩写。狄克斯特拉在THE这个系统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奠定了计算作系统的基础,尤其是关于多层体系结构、顺序进程之间的互斥机制这样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概念都是狄克斯特拉在THE中首先提出并为以后的操作系统如UNIX等所采用的。为了在单处理机的情况下确定进程(process)能否占有处理机,狄克斯特拉将每个进程分为“就绪”(ready)、“运行”(running)和“阻塞”(blocking)三个工作状态。由于在任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个进程可以使用处理机,正占用着处理机的进程称为“运行”进程。当某进程已具备了使用处理机的条件,而当前又没有处理机供其使用,则使该进程处于“就绪”状态,当运行进程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运行下去时,就停止其占用处理机,使之进入“阻塞""状态,待造成其退出运行的条件解除,再进入“就绪”状态。而对系统中所有同时运行的进程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的同步(synchronization,指为了避免错误,在一个进程访问共享数据时,另一个进程不访问该数据)和互斥(mutually-exclusive,指两个进程不能同时在一个临界区中使用同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资源,诸如读写缓冲区)两个关系,狄克斯特拉巧妙地利用火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信号灯”(semaphore,或叫“信号量”)概念加以解决。所谓信号灯,实际上就是用来控制进程状态的一个代表某一资源的存储单元。例如,P1和P2是分别将数据送入缓冲B和从缓冲B读出数据的两个进程,为了防止这两个进程并发时产生错误,狄克斯特拉设计了一种同步机制叫"PV操作”,P操作和V操作是执行时不被打断的两个操作系统原语。执行P操作P(S)时信号量S的值减1,若结果不为负则P(S)执行完毕,否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暂停以等待释放。执行V操作V(S)时,S的值加1,若结果不大于0则释放一个因执行P(S)而等待的进程。对P1和凹可定义两个信号量S1和S2,初值分别为1和0。进程P1在向缓冲B送人数据前执行P操作P(S1),在送人数据后执行V操作V(S2)。进程P2在从缓冲B读取数据前先执行P操作P(S2),在读出数据后执行V操作V(S1)。当P1往缓冲B送入一数据后信号量S1之值变为0,在该数据读出后S1之值才又变为1,因此在前驱数未读出前后续数不会送入,从而保证了P1和P2之间的同步。我国读者常常不明白这一同步机制为什么称做PV操作,原来这是狄克斯特拉用荷兰文定义的,因为在荷兰文中,通过叫passeren,释放叫,VRIJGEVEN,PV操作因此得名。这是在计算机术语中不用英语表达的极少数的例子之一。案例之一通过基于Dijkstra算法思想上提出一套快速评估车间动态生产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在确保订单不延迟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合理地安排生产过程。通过对车间工序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改进的算法对所有订单进行评估,确定所有订单每道工序的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发生时间,从而实现对生产能力动态评估。本算法适用于严格按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企业可以利用该算法对订单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接受订单。论著及著作狄克斯特拉所提出的最弱前置条件的概念及相应的程序设计演算,使得程序的设计和程序的验证可同时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极大地促进了程序设计作为科学的进程。狄克斯特拉于1984年结束了宝来公司自由研究员的生活,应邀出任位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名誉主任。狄克斯特拉论著极多,主要有:《Algol60程序设计入门》(APrimerofAlgol60Programming,AcademicPr.,1962)《程序设计的训练方法》(ADisciplineofProgramming,Prentice-Hall,1976)《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是思维方法的教学》(TheTeachingofProgrammingi.e.theTeachingofThinking,Springer,1976)《关于计算的论著选集:个人的观点》(SelectedWritingonComputing:APersonalPerspective,Springer,1982。本书是从他发给宝来公司的大量通信中选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60余件通信材料编纂而成的,集中反映了他那个时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程序设计方法》(AMethodofProgramming,Addison-Wesley,1988)《程序与证明的形式开发》(FormalDevelopmentofProgramsandProofs,Addison-Wesley,1990)《谓词演算与程序语义》(PredicateCalculusandProgramSemantics,Springer,1990)除了获得图灵奖外,狄克斯特拉还在1974年获得AFIPS的HarryGoode奖。狄克斯特拉是在1972年8月14日于波士顿召开的ACM年会上接受图灵奖的。他发表了题为“智力低下的程序员”(TheHumbleProgrammer)的图灵奖演说,刊于CommunicationsofACM,1973年10月,859-866页。也可见《前20年的ACM图灵奖演说集》(ACMTuringAwardLectutes——TheFirst20Years:1966-1985,ACMPr.),17-32页。演说中他肯定了Fortran,Algol,LISP等语言,而对于PL/I,他认为是失败的。演说的重点是如何建立可靠的软件,如何在编程时就尽力避免引入错误,而不是以后再去消除错误,这不单具有技术上的意义,而且在经济上是十分重要的。狄克斯特拉的上述观点赢得了愈来愈多的人的理解与支持。1989年,为了庆祝狄克斯特拉60寿辰,由著名计算机学者、狄克斯特拉的长期合作者费京(W.H.J.Feijin)等联合编纂了一本纪念性文集,书名引用了狄克斯特拉的另一句名言:《完美是我们的追求》(BeautyisOurBusiness,Springer,1990)。书中包括他的同事、朋友、学生们写的53篇文章,其中有4位图灵奖获得者,即霍尔(C.A.R.Hoare,1980)、克努特(D.Knuth,1974)、沃思(N.Wirth,1984)和伯努利(A.Pnueli,1996)。有趣的是,克努特在1966年曾经对狄克斯特拉“并发程序控制中一个问题的解决”一文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批评,认为该方案有可能使特定进程“饿死”,即永远被阻塞而无法获得所需资源。他提出了一种“不会饿死”的方案。但有评论指出,克努特的方案比狄克斯特拉的方案更加复杂而未见得更加可靠。显然,学术上的争论并不妨碍这两位大师级的计算机科学家成为好朋友。在与癌症进行了多年的斗争之后,狄克斯特拉于2002年8月6日在荷兰Nuenen自己的家中逝世。
2023-07-25 13:42:231

外语翻译,本人急用,大家帮帮忙!!!

我已发到你邮箱,请查收
2023-07-25 13:42:348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体验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法探析

  摘 要:本文从讨论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本质特征出发,以记载孔子主要言论的《论语》为依据,探析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及其实际运用的体验式教学法。   关键词:孔子 体验式教学 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 教学思想 教学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体验式教学(Experiential Teaching)的理论被导入我国。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教育和培训领域引起了很大震动。因之来自于西方,国内许多人甚至一些专家学者都认为它是一种完全西化的教育理论,但实际上我国的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体验式教学思想的论断,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体验式教学,培育出了包括72贤人在内的上千弟子。本文从讨论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出发,以记载孔子主要言论的《论语》为依据,探析孔子教育思想的体验   式教学理念及其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及其本质特征      (一)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然后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最后达到领悟并运用知识的目的。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简而言之,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遵从学生体验式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是指把学习者融入一个实际可能发生的情景,或一个虚拟出来的与实际相同的环境里去学习,透过活动中的实际参与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体验过程的观察、反省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新情境的行动方案或策略上,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体系是美国心理学家David Kolb在John Dewey、Kurt Lewin、Jean Piaget等人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体验式学习模型。虽然除David Kolb外,还有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教育学家建立了许多不同的体验式学习模型,不过,目前大家公认最经典的,还是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在Kolb模型(也称为Kolb体验式学习循环圈模型)中,复杂的体验式学习过程被分解成四个不断循环的阶段:在某个情境中的具体经历或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观察和反思――从具体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理,形成抽象概念――把一般原理应用到类似的情境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在新情境中检验理论,然后又有新的体验,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个循环中,不能忽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Kolb根据完成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四个方面的能力,即有效体验具体经历的能力,对体验的体察反思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以及主动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把学习者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汇聚型(converger),分岔型(diverger),融合型(assimilator),顺应型(accommodator)。主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会分析学生的学习类型以因材施教。   (二)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   通过以上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的讨论,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纳为:   1.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要以“学”为核心。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求知。   2.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不等于“灌输知识”,教师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主动自觉地领悟知识。因此,教师要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囿于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3.因材施教。教师要设法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在其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实施差异化教学。   4.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或模拟实践中学到并灵活运用知识。   5.重视“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学习的过程以及从中得到的乐趣,不应越俎代庖,取消学生的感知过程而直接教授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才能被发掘出来。      二、孔子的体验式教学思想      作为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体验式教学”的说法,不过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亲身体验对其掌握学问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闪烁出体验式教学思想火花的论断,实际运用了许多体验式教学。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的学者把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最早追溯到孔子,如Pickles就把一阶段论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追溯到孔子。孔子的体验式教学思想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才能真正获知,教师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学生主动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引导,要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才及时启发,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效果。这与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是一致的。   (二)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孔子认为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主要是帮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领悟知识。所以他多次带着学生“入太庙”、周游列国直接体验,还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正因如此,Pickles把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归结为一阶段论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即认为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三)人的智能水平、个性心理等各有不同,要“因材施教”。孔子意识到人的智能水平不同,可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种,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人的个性心理也不同,如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他认为不同智能水平和个性心理的人,教育方法也应该不一样,即所谓“因材施教”,也正是体验式教学主张的差异化教学。   (四)教学过程应建立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上,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孔子虽然没系统地提出学习理论,但把孔子有关教学的言论归纳整理出来,可以发现,孔子认为学习有四个过程:首先通过多闻、多见、多问、多识学习;接着要思考,“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然后要把学与习结合起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最后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行。从理念上看,这四个过程与Kolb体验式模型的四阶段有类似之处。   当然,孔子的体验式教育思想远不止于此,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发现。遗憾的是,这些充满智慧的体验式教育思想,自孔子之后特别是秦汉以后却被专制统治、科举制淹没了,后人没有能够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一种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所以当西方的体验式教学理论传入我国后,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完全西方的教学理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孔子的体验式教学法      受体验式教育思想的指引,孔子在教学中,实际运用了许多对我国目前的教学仍有广泛借鉴意义的体验式教学法。   (一)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法。   颜渊曾经说过:“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u30fb学而》中记载:子贡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悟到:高尚的人应该是虽贫穷却不巴结奉承;虽富有却不骄傲自大。孔子很高兴子贡能独立思考,他肯定了子贡的想法,同时指出高尚的人更应该是贫穷却能乐道,富有却能好礼。子贡听后恍然大悟,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正如体验式教学所主张的那样,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思考中自觉体验并感悟知识。   (二)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法。   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著名的“因材施教”法。如上所述,对不同智能水平的弟子,教学的内容深浅不同。对不同个性的弟子,他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子路和冉有同问“闻斯行诸”这个问题,对好勇过人、性格莽撞的子路,孔子告诫他父兄还健在,凡事要多向父兄请教,不应贸然行事;而对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冉有,孔子则鼓励他听到后就应立即行动。   孔子的“因材施教”实际上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法。“以人为本”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意味着教学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体验的差异。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以人为本”的言论,但他在教学中实际一直遵从这个原则,潜心了解学生,故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因材施教”。可以说,“因材施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上的具体运用。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表率法。   所谓表率法,即是言传身教。孔子把培养仁义之人、君子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他平时以圣人先哲为榜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弟子们的表率以言传身教。《论语u30fb乡党》中大量记载孔子的饮食起居和为人处世,反映出孔子时时处处都以仁义尚礼之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又如孔子教育弟子们要勤学好问,谦虚好学,他自己就“入太庙,每事问”;他还说“我有知乎哉?无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正因为如此,弟子们在他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学问,这也正是体验式教学所提倡的让学生主动感知然后领悟并自觉运用知识的方法。   (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孔子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他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采取讲授、实地参观、问答、谈话、讨论等方法。为让学生感知何谓祭祀礼仪,孔子多次带弟子“入太庙”,让弟子们身临其境。而《论语》本身就是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问答和讨论等的纪录。弟子们在与孔子的对话中感知到他的思想精髓,感知到学问的无穷尽从而认识到要发奋努力,正像颜渊感叹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欲罢不能。”孔子鼓励学生提问,《论语》中记载的弟子向孔子的提问有一百多次,弟子们“问礼”、“问孝”、“问君子”、“问耻”等等,在一问一答中,孔子或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深处再给出答案,或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孔子还经常组织弟子们讨论仁义道德、为政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弟子们长了学问,孔子有时也深受启发。   孔子教学不限于课堂。他经常因时因地,在杏坛、树下、参观时、周游列国的途中开展教学。   孔子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拘时间地点地教学,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感知和体验知识。      参考文献:   [1]Kolb,D.A.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4.   [2]Kolb. D. A. and Fry, R. Toward an applied theor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C. Cooper (ed.) Theories of Group Process[M].London:John Wiley,1975.   [3]Pickles,T.(n.d)[Z].learning.htm.   [4]孔丘.论语[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3(第1版).   [5]罗佐才.孔子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A].孔子研究论文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11(第1版).      项目基金: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研基金(G2061586)阶段性成果。
2023-07-25 13:42:501

西南大学的朋友请进来一下

找了半天下载了一点点东西,希望对你有用: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 工商管理专业名称 会计学专业代码 120201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06年 7月12日修订日期:2006年 7月27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1 会计理论与方法 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确认、计量方法;资源与环境核算理论及方法 彭 珏教授(博导)毕 茜副教授2 财务会计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较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 彭 珏教授(博导)陈昌明副教授3 审计学 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实证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与审计 张孝友教授(博导)4 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理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实证研究 毕 茜副教授王克勤教授5 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及一些新的发展领域;企业成本会计研究,企业质量成本会计研究 张孝友教授(博导)陈昌明副教授张集琼副教授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本着培养研究创新型、应用开拓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要求学生:1、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向,具有从事会计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能力。2、在掌握会计学坚实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会计实际问题并能够从事会计业务管理工作。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4、具有实事求是、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制:2~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应修学分: 35学分(各学科可自定)其中必修 25 学分,选修 10 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备 注必修课 公共课 1100000001 第一外国语 1 140 5 研究生院 考试 110000000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72 3 研究生院 考试 平台课 1112020111 高级计量经济学 3 70 3 戴思锐 考试 1112020112 高级微观经济学 1 60 3 温 涛 考试 专业课 1112020121 管理学理论及方法论 2 50 2 王 钊 考试 1112020122 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2 50 2 彭 珏 考试 1112020123 审计理论与实务 2 50 2 张孝友 考试 选修课 1112020151 财务会计研究 2 40 2 陈昌明 考试 1112020152 现代企业理论 2 50 2 段豫川 考查 1112020153 实证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3 40 2 毕 茜 考查 1112020154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 3 40 2 石声萍 考查 1112020155 国际会计研究 3 40 2 彭 珏 考查 1112020156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审计 3 40 2 汪 军 考查 1112020157 税务会计研究 3 40 2 李峦松 考查 1112020158 博弈论 3 40 2 熊风华 考查 1112020159 金融经济学 2 50 2 谢家智 考查 1112020160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3 50 2 李容或王定祥 考查 1112020161 企业组织与创新研究 3 40 2 段豫川 考查 1112020162 制度经济学理论 3 40 2 张应良 考查 1112020163 高级宏观经济学 3 40 2 谢家智 考查 1112020164 决策理论与方法 2 50 2 王 钊 考查 1112020165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3 40 2 刘文朝 考查 1100000040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50 2 研究生院 考试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 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每次应有500字以上的小结) 2 提交学术报告,导师签字,学院核查 文献阅读综述及论文开题报告 3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选题报告一份 中期考核 4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不计学分,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1 统计学原理 1 不计学分 2 会计学原理 1 不计学分 3 西方经济学 1 不计学分 4 管理学原理 1 不计学分注 1、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 制定培养计划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所、中心)备案。2、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学院(所、中心)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3、 中期考核根据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a) 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具体要求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4、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主要由导师负责。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学生在学习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地公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且被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者等同于此。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资格要求: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任务;至少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鼓励高师硕士发表学术论文);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内容要求: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技术规范要求: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 作者或出版单位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23456789101112 葛家澍、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张朝宓等: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财政部主编:中国会计年鉴(1996-2004),汤云为著,会计理论,《会计思想史》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 《蒙哥马利审计学》,中国商业出版社《高级管理会计》罗伯特.S.卡普兰著, 《审计理论结构》(美)罗伯特.K.莫茨、(埃及)侯费因.A.夏拉夫著, (美)埃尔登S.亨得里克森,会计理论,Watts and Jerold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1986.William R. 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 Hall Canada Inc. Scarborough Ontario 2nd 2000William H. Beaver,Financial Reporting:An Accounting Revolution Prentice Hall 3rd ed,1998《The Accounting Review 》 《 Accountancy 》 《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Economica><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ting> Boston/《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评论》, 《财务与会计导刊》, 厦大出版社,0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财政杂志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文硕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钟伯江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文硕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1986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会计学会主办中国审计学会主办清华大学、香港理大主办北京大学等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其它说明:无本学科(一级学科)负责人(签名): 彭 珏2006年 7 月 27 日所在学院(所)意见: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学位评定分委会验收意见: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年 月 日
2023-07-25 13:43:011

《社会学》学的是什么?

前社会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人口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等方向。 目前社会学方向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调查专业。主要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规划和管理。主要包括社会保障体制、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环境管理问题以及新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涉及对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过程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对西方各社会学主要流派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以及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探讨。其中在清华的社会学系中专门设立农村社会学专业,研究的重点包括农村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之动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出路、乡镇企业发展与改制对农村社会结构影响的研究、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以及从微观的、历史的文化象征视角的乡村日常生活进行研究等。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民俗史的国家,对于民俗工作的研究历来是社会学中的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对民俗研究力量最强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另外人口学、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也在社会的地位日益提高,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学系资料数据库正在筹建之中。 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及重要、社会需求量极大的职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社会的组织原理、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知识,掌握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咨询、诊断和治疗的原理与技术,并能运用这些理论与技术动员社会资源,协助个人、团体和社区发挥潜能,改进生活质量的专业人员。 社会学研究生要求具有较扎实的社会学知识,能熟练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从事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实践能力,不仅可以适应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从事社会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社会工作与管理等实际部门所需的人才,而且要为公共管理机构、社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人才。目标是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新兴的社会保障事业、城市规划与社区管理事业、市场调研和企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教研工作, 各级政府的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及相关的政策研究机构、公安、劳动改造部门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各级学校、医疗服务 单位、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社区组织和各种基金会会团体从事社会规划、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调研分析、社会工作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管理、市场分析、公关策划等工作。
2023-07-25 13:43:113

如何参与linux 内核开发

如何参与Linux内核开发---------------------这是一篇将如何参与Linux内核开发的相关问题一网打尽的终极秘笈。它将指导你成为一名Linux内核开发者,并且学会如何同Linux内核开发社区合作。它尽可能不包括任何关于内核编程的技术细节,但会给你指引一条获得这些知识的正确途径。如果这篇文章中的任何内容不再适用,请给文末列出的文件维护者发送补丁。入门----你想了解如何成为一名Linux内核开发者?或者老板吩咐你“给这个设备写个Linux驱动程序”?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教会你达成这些目标的全部诀窍,它将描述你需要经过的流程以及给出如何同内核社区合作的一些提示。它还将试图解释内核社区为何这样运作。Linux内核大部分是由C语言写成的,一些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用到了汇编语言。要参与内核开发,你必须精通C语言。除非你想为某个架构开发底层代码,否则你并不需要了解(任何体系结构的)汇编语言。下面列举的书籍虽然不能替代扎实的C语言教育和多年的开发经验,但如果需要的话,做为参考还是不错的:-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by Kernighan and Ritchie [Prentice Hall]《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徐宝文 李志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Practical C Programming" by Steve Oualline [O"Reilly]《实用C语言编程(第三版)》(郭大海 译)[中国电力出版社]- "C: A Reference Manual" by Harbison and Steele [Prentice Hall]《C语言参考手册(原书第5版)》(邱仲潘 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Linux内核使用GNU C和GNU工具链开发。虽然它遵循ISO C89标准,但也用到了一些标准中没有定义的扩展。内核是自给自足的C环境,不依赖于标准C库的支持,所以并不支持C标准中的部分定义。比如long long类型的大数除法和浮点运算就不允许使用。有时候确实很难弄清楚内核对工具链的要求和它所使用的扩展,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参考资料可以解释它们。请查阅gcc信息页(使用“info gcc”命令显示)获得一些这方面信息。请记住你是在学习怎么和已经存在的开发社区打交道。它由一群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他们对代码、风格和过程有着很高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应于地理上分散的大型开发团队。它们已经被很好得整理成档,建议你在开发之前尽可能多的学习这些标准,而不要期望别人来适应你或者你公司的行为方式。法律问题--------Linux内核源代码都是在GPL(通用公共许可证)的保护下发布的。要了解这种许可的细节请查看源代码主目录下的COPYING文件。如果你对它还有更深入问题请联系律师,而不要在Linux内核邮件组上提问。因为邮件组里的人并不是律师,不要期望他们的话有法律效力。对于GPL的常见问题和解答,请访问以下链接:http://www.gnu.org/licenses/gpl-faq.html文档----Linux内核代码中包含有大量的文档。这些文档对于学习如何与内核社区互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当一个新的功能被加入内核,最好把解释如何使用这个功能的文档也放进内核。当内核的改动导致面向用户空间的接口发生变化时,最好将相关信息或手册页(manpages)的补丁发到mtk.manpages@gmail.com,以向手册页(manpages)的维护者解释这些变化。以下是内核代码中需要阅读的文档:README文件简要介绍了Linux内核的背景,并且描述了如何配置和编译内核。内核的新用户应该从这里开始。Documentation/Changes文件给出了用来编译和使用内核所需要的最小软件包列表。Documentation/CodingStyle描述Linux内核的代码风格和理由。所有新代码需要遵守这篇文档中定义的规范。大多数维护者只会接收符合规定的补丁,很多人也只会帮忙检查符合风格的代码。Documentation/SubmittingPatchesDocumentation/SubmittingDrivers这两份文档明确描述如何创建和发送补丁,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 邮件内容- 邮件格式- 选择收件人遵守这些规定并不能保证提交成功(因为所有补丁需要通过严格的内容和风格审查),但是忽视他们几乎就意味着失败。其他关于如何正确地生成补丁的优秀文档包括:"The Perfect Patch"http://userweb.kernel.org/~akpm/stuff/tpp.txt"Linux kernel patch submission format"http://linux.yyz.us/patch-format.htmlDocumentation/stable_api_nonsense.txt论证内核为什么特意不包括稳定的内核内部API,也就是说不包括像这样的特性:- 子系统中间层(为了兼容性?)- 在不同操作系统间易于移植的驱动程序- 减缓(甚至阻止)内核代码的快速变化这篇文档对于理解Linux的开发哲学至关重要。对于将开发平台从其他操作系统转移到Linux的人来说也很重要。Documentation/SecurityBugs如果你认为自己发现了Linux内核的安全性问题,请根据这篇文档中的步骤来提醒其他内核开发者并帮助解决这个问题。Documentation/ManagementStyle描述内核维护者的工作方法及其共有特点。这对于刚刚接触内核开发(或者对它感到好奇)的人来说很重要,因为它解释了很多对于内核维护者独特行为的普遍误解与迷惑。Documentation/stable_kernel_rules.txt解释了稳定版内核发布的规则,以及如何将改动放入这些版本的步骤。Documentation/kernel-docs.txt有助于内核开发的外部文档列表。如果你在内核自带的文档中没有找到你想找的内容,可以查看这些文档。Documentation/applying-patches.txt关于补丁是什么以及如何将它打在不同内核开发分支上的好介绍内核还拥有大量从代码自动生成的文档。它包含内核内部API的全面介绍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加锁的规则。生成的文档会放在 Documentation/DocBook/目录下。在内核源码的主目录中使用以下不同命令将会分别生成PDF、Postscript、HTML和手册页等不同格式的文档:make pdfdocsmake psdocsmake htmldocsmake mandocs如何成为内核开发者------------------如果你对Linux内核开发一无所知,你应该访问“Linux内核新手”计划:http://kernelnewbies.org它拥有一个可以问各种最基本的内核开发问题的邮件列表(在提问之前一定要记得查找已往的邮件,确认是否有人已经回答过相同的问题)。它还拥有一个可以获得实时反馈的IRC聊天频道,以及大量对于学习Linux内核开发相当有帮助的文档。网站简要介绍了源代码组织结构、子系统划分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内核中的和单独维护的)。它还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帮助信息,比如如何编译内核和打补丁。如果你想加入内核开发社区并协助完成一些任务,却找不到从哪里开始,可以访问“Linux内核房管员”计划:http://kernelnewbies.org/KernelJanitors这是极佳的起点。它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列表,列出内核代码中需要被重新整理或者改正的地方。通过和负责这个计划的开发者们一同工作,你会学到将补丁集成进内核的基本原理。如果还没有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的话,你还可能会得到方向性的指点。如果你已经有一些现成的代码想要放到内核中,但是需要一些帮助来使它们拥有正确的格式。请访问“内核导师”计划。这个计划就是用来帮助你完成这个目标的。它是一个邮件列表,地址如下:http://selenic.com/mailman/listinfo/kernel-mentors在真正动手修改内核代码之前,理解要修改的代码如何运作是必需的。要达到这个目的,没什么办法比直接读代码更有效了(大多数花招都会有相应的注释),而且一些特制的工具还可以提供帮助。例如,“Linux代码交叉引用”项目就是一个值得特别推荐的帮助工具,它将源代码显示在有编目和索引的网页上。其中一个更新及时的内核源码库,可以通过以下地址访问:http://sosdg.org/~coywolf/lxr/开发流程--------目前Linux内核开发流程包括几个“主内核分支”和很多子系统相关的内核分支。这些分支包括:- 2.6.x主内核源码树- 2.6.x.y -stable内核源码树- 2.6.x -git内核补丁集- 2.6.x -mm内核补丁集- 子系统相关的内核源码树和补丁集2.6.x内核主源码树-----------------2.6.x内核是由Linus Torvalds(Linux的创造者)亲自维护的。你可以在kernel.org网站的pub/linux/kernel/v2.6/目录下找到它。它的开发遵循以下步骤:- 每当一个新版本的内核被发布,为期两周的集成窗口将被打开。在这段时间里维护者可以向Linus提交大段的修改,通常这些修改已经被放到-mm内核中几个星期了。提交大量修改的首选方式是使用git工具(内核的代码版本管理工具,更多的信息可以在http://git.or.cz/获取),不过使用普通补丁也是可以的。- 两个星期以后-rc1版本内核发布。之后只有不包含可能影响整个内核稳定性的新功能的补丁才可能被接受。请注意一个全新的驱动程序(或者文件系统)有可能在-rc1后被接受是因为这样的修改完全独立,不会影响其他的代码,所以没有造成内核退步的风险。在-rc1以后也可以用git向Linus提交补丁,不过所有的补丁需要同时被发送到相应的公众邮件列表以征询意见。- 当Linus认为当前的git源码树已经达到一个合理健全的状态足以发布供人测试时,一个新的-rc版本就会被发布。计划是每周都发布新的-rc版本。-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内核被认为达到足够稳定的状态,持续时间大概是6个星期。- 以下地址跟踪了在每个-rc发布中发现的退步列表:http://kernelnewbies.org/known_regressions关于内核发布,值得一提的是Andrew Morton在linux-kernel邮件列表中如是说:“没有人知道新内核何时会被发布,因为发布是根据已知bug的情况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一个事先制定好的时间表。”2.6.x.y -stable(稳定版)内核源码树-----------------------------------由4个数字组成的内核版本号说明此内核是-stable版本。它们包含基于2.6.x版本内核的相对较小且至关重要的修补,这些修补针对安全性问题或者严重的内核退步。这种版本的内核适用于那些期望获得最新的稳定版内核并且不想参与测试开发版或者实验版的用户。如果没有2.6.x.y版本内核存在,那么最新的2.6.x版本内核就相当于是当前的稳定版内核。2.6.x.y版本由“稳定版”小组(邮件地址<stable@kernel.org>)维护,一般隔周发布新版本。内核源码中的Documentation/stable_kernel_rules.txt文件具体描述了可被稳定版内核接受的修改类型以及发布的流程。2.6.x -git补丁集----------------Linus的内核源码树的每日快照,这个源码树是由git工具管理的(由此得名)。这些补丁通常每天更新以反映Linus的源码树的最新状态。它们比-rc版本的内核源码树更具试验性质,因为这个补丁集是全自动生成的,没有任何人来确认其是否真正健全。2.6.x -mm补丁集---------------这是由Andrew Morton维护的试验性内核补丁集。Andrew将所有子系统的内核源码和补丁拼凑到一起,并且加入了大量从linux-kernel邮件列表中采集的补丁。这个源码树是新功能和补丁的试炼场。当补丁在-mm补丁集里证明了其价值以后Andrew或者相应子系统的维护者会将补丁发给Linus以便集成进主内核源码树。在将所有新补丁发给Linus以集成到主内核源码树之前,我们非常鼓励先把这些补丁放在-mm版内核源码树中进行测试。这些内核版本不适合在需要稳定运行的系统上运行,因为运行它们比运行任何其他内核分支都更具有风险。如果你想为内核开发进程提供帮助,请尝试并使用这些内核版本,并在linux-kernel邮件列表中提供反馈,告诉大家你遇到了问题还是一切正常。通常-mm版补丁集不光包括这些额外的试验性补丁,还包括发布时-git版主源码树中的改动。-mm版内核没有固定的发布周期,但是通常在每两个-rc版内核发布之间都会有若干个-mm版内核发布(一般是1至3个)。子系统相关内核源码树和补丁集----------------------------相当一部分内核子系统开发者会公开他们自己的开发源码树,以便其他人能了解内核的不同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如上所述,这些源码树会被集成到-mm版本内核中。下面是目前可用的一些内核源码树的列表:通过git管理的源码树:- Kbuild开发源码树, Sam Ravnborg <sam@ravnborg.org>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sam/kbuild.git- ACPI开发源码树, Len Brown <len.brown@intel.com>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lenb/linux-acpi-2.6.git- 块设备开发源码树, Jens Axboe <axboe@suse.de>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axboe/linux-2.6-block.git- DRM开发源码树, Dave Airlie <airlied@linux.ie>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airlied/drm-2.6.git- ia64开发源码树, Tony Luck <tony.luck@intel.com>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aegl/linux-2.6.git- ieee1394开发源码树, Jody McIntyre <scjody@modernduck.com>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scjody/ieee1394.git- infiniband开发源码树, Roland Dreier <rolandd@cisco.com>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roland/infiniband.git- libata开发源码树, Jeff Garzik <jgarzik@pobox.com>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jgarzik/libata-dev.git- 网络驱动程序开发源码树, Jeff Garzik <jgarzik@pobox.com>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jgarzik/netdev-2.6.git- pcmcia开发源码树, Dominik Brodowski <linux@dominikbrodowski.net>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brodo/pcmcia-2.6.git- SCSI开发源码树, James Bottomley <James.Bottomley@SteelEye.com>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jejb/scsi-misc-2.6.git使用quilt管理的补丁集:- USB, PCI, 驱动程序核心和I2C, Greg Kroah-Hartman <gregkh@suse.de>kernel.org/pub/linux/kernel/people/gregkh/gregkh-2.6/- x86-64, 部分i386, Andi Kleen <ak@suse.de>ftp.firstfloor.org:/pub/ak/x86_64/quilt/其他内核源码树可以在http://git.kernel.org的列表中和MAINTAINERS文件里找到。报告bug-------bugzilla.kernel.org是Linux内核开发者们用来跟踪内核Bug的网站。我们鼓励用户在这个工具中报告找到的所有bug。如何使用内核bugzilla的细节请访问:http://test.kernel.org/bugzilla/faq.html内核源码主目录中的REPORTING-BUGS文件里有一个很好的模板。它指导用户如何报告可能的内核bug以及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来帮助内核开发者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利用bug报告-----------练习内核开发技能的最好办法就是修改其他人报告的bug。你不光可以帮助内核变得更加稳定,还可以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并且让其他开发者感受到你的存在。修改bug是赢得其他开发者赞誉的最好办法,因为并不是很多人都喜欢浪费时间去修改别人报告的bug。要尝试修改已知的bug,请访问http://bugzilla.kernel.org网址。如果你想获得最新bug的通知,可以订阅bugme-new邮件列表(只有新的bug报告会被寄到这里)或者订阅bugme-janitor邮件列表(所有bugzilla的变动都会被寄到这里)。https://lists.linux-foundation.org/mailman/listinfo/bugme-newhttps://lists.linux-foundation.org/mailman/listinfo/bugme-janitors邮件列表--------正如上面的文档所描述,大多数的骨干内核开发者都加入了Linux Kernel邮件列表。如何订阅和退订列表的细节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vger.kernel.org/vger-lists.html#linux-kernel网上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邮件列表的存档(archive)。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找到这些存档。比如:http://dir.gmane.org/gmane.linux.kernel在发信之前,我们强烈建议你先在存档中搜索你想要讨论的问题。很多已经被详细讨论过的问题只在邮件列表的存档中可以找到。大多数内核子系统也有自己独立的邮件列表来协调各自的开发工作。从MAINTAINERS文件中可以找到不同话题对应的邮件列表。很多邮件列表架设在kernel.org服务器上。这些列表的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vger.kernel.org/vger-lists.html在使用这些邮件列表时,请记住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的链接提供了与这些列表(或任何其它邮件列表)交流的一些简单规则,虽然内容有点滥竽充数。http://www.albion.com/netiquette/当有很多人回复你的邮件时,邮件的抄送列表会变得很长。请不要将任何人从抄送列表中删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也不要只回复到邮件列表。请习惯于同一封邮件接收两次(一封来自发送者一封来自邮件列表),而不要试图通过添加一些奇特的邮件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不会喜欢的。记住保留你所回复内容的上下文和源头。在你回复邮件的顶部保留“某某某说到……”这几行。将你的评论加在被引用的段落之间而不要放在邮件的顶部。如果你在邮件中附带补丁,请确认它们是可以直接阅读的纯文本(如Documentation/SubmittingPatches文档中所述)。内核开发者们不希望遇到附件或者被压缩了的补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直接评论你的每行代码。请确保你使用的邮件发送程序不会修改空格和制表符。一个防范性的测试方法是先将邮件发送给自己,然后自己尝试是否可以顺利地打上收到的补丁。如果测试不成功,请调整或者更换你的邮件发送程序直到它正确工作为止。总而言之,请尊重其他的邮件列表订阅者。
2023-07-25 13:43:301

操作系统PV是什么意思?

pv代表什莫
2023-07-25 13:43:403

供应链物流管理案例

你这个问题太专业了,需要向专业的供应链设计人员咨询。另外,建议你去书店买些专业的书来看看。1、《供应链管理 - 战略、规划与运营》 Supply Chain Mgt, Strategy, Planning, and Operations, 200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rentice Hall。2、《供应链设计与管理》 Sumchi-Levi, Kaminsky and Simchi-Levi, Designing and Managing Supply Chain,McGraw Hill
2023-07-25 13:43:503

林语堂的著作,推荐一本最值得看的吧?

《林语堂经典名著》
2023-07-25 13:44:002

林语堂都有哪些著作

《人生就像一首诗》 《中国人》《四十自述》《红牡丹》 《风声鹤唳》 《武则天传》《生活的艺术》 《苏东坡传》
2023-07-25 13:44:083

郑大钟的学术贡献

从1959年起的40多年中,郑大钟始终抱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清华大学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的教学岗位上。不论是开始的课程辅导,还是随后的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都能全心投入潜心钻研,不断开创控制理论教学的新局面,成为国内控制理论教育领域中一位有影响的知名教授。任教不久的1960年至1963年,他为钟士模教授主讲的主干专业基础课“过渡过程分析”担任辅导。为理清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他像初学者那样推导每个结果和演练每道习题;为给学生以有的放矢的辅导,他不顾修课人数多和习题数量多的情况,坚持做到人人题题必改和大错小错指明;为在考试命题中力求既严格要求又概念基本,他从学生角度对每个考题反复审视仔细考量要考什么概念、原理和能力。这段辅导生涯给予他难能可贵的锻炼,为他日后的严谨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他很快走出困惑全心投入工作,钻研现代控制理论文献,在不长时间里写出近百万字的两卷本《现代控制理论》,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以铅印讲义形式出版。1978年,先在清华大学原自动控制系部分师生中讲授。1979年,在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由来自全国70多所大学的180多位教师参加的现代控制理论讲习班上讲授。1980年后,这两卷本讲义作为教材广为流行并在全国很多高校被广为讲授,这一时期的国内很多自动化专业学生都是从学习这些教材中成长起来的,对国内的控制理论教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郑大钟的《线性系统理论》一书被认为是国内线性系统理论领域内最具权威性的著作。他在线性系统理论研究中的有关结果,在国际权威期刊的权威综述论文中被国际控制理论界著名学者引用和评价。他主持的课题组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代数层次理论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和系统性的原创性结果,对推进建立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代数层次理论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1989年,他在多年主讲研究生课程《线性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了进一步的重大更新,同时覆盖时间域理论和复频率域理论,推出64万字的《线性系统理论》一书,1990年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简化字版,1993年再由中国台北儒林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本。这本教材以其体系的新颖性、内容的学术性和实用性、论述的系统性和严谨性、物理直观性和数学严格性的有机结合,以及叙述的层次性和文字的可读性等,被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近百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或参考书,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和流行最广的同类教材,被认为是国内线性系统理论领域内最具权威性的一本著作。一位同行专家曾评价认为,相对于当时国际上流行较广和影响较大的两本同一领域教材“T.Kailath,Linear Systems,Prentice-Hall,1980”和“C.T.Chen,Linear System Theory and Design,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84”,“与T.Kailath所著相比,本教材更适合于教和学两个方面,与C.T.Chen所著相比,内容更丰富和全面”,“即使将本教材介绍到国际上也是具有竞争性的”,“是线性系统理论方面的国内外少有的好教材”。由于他在开拓控制理论教学和教材新局面上的突出成就,他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和首届教学改革优秀奖。他编著的教材《线性系统理论》,1996 年获国家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8-1999年度列入首批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遴选推荐的12种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目前,他已撰写完成近80万字的《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郑大钟在控制理论教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样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1997年7月,他作为特邀演讲者之一,应邀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届亚洲控制大会的“控制教育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的控制教育改革”的专题报告。2000年7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控制大会上,由亚洲控制教授协会(ACPA)主席Wook Hyun Kwon教授和ACPA奖励委员会主席Ivern Mareels教授共同签署,授予他首届“ACPA Myoung Sam Ko 控制教育奖”大奖,“以奖励他通过教科书对推进中国和亚洲的控制教育的杰出贡献和对控制教学方法方面的杰出领先作用”。
2023-07-25 13:44:151

急求英文原版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9th Edition) pdf作者John C Hull, Prentice-Hall

导航显示mcu与通
2023-07-25 13:44:311

论文格式是怎样的

毕业论文检测系统软件有免费试用优惠哦
2023-07-25 13:44:533

急需!论文文章 财务管理ERP方面的英文文献 有中文翻译 译文4000字 高分追加

项目管理
2023-07-25 13:45:174

组织文化塑造途径?

论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塑造的动态统一 一、前言 在广义的组织理论中,“组织”(organizations)和“制度”(institutions)是两个涵义相近的范畴。“组织”被看成是一个社会体的“结构”,而“制度”则是寓于这些“结构”中控制性的“规范”和“标准”,它们包含了认知、规范、控制三个方面的构建和活动,以提供和维护组织稳定(如,Scott,1995)。虽然理论界在组织和制度的定义方面存在分歧,但都认同这样三条基本假设:(1)组织和制度二者都内含一系列的价值观、目标、规则、标准和利益——即组织成员赖以获得“身份”或“认同”(identity)的“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2)组织成员是“理性的”或至少是“有限理性的”并到达了某种程度以至于他们会把这些价值观、目标、规则、利益当成行动指南和标准而使其“内部化”或“制度化”。(3)组织和个人对环境变化有足够的适应性以至于他们会相应地采取行动来维持或保护其独特的文化系统。基于这三条假设,我们可以推论:(1)任何一种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OC)实质上是一种组织维持,是对其文化的一种界定或捍卫。此外,由于文化和制度都内嵌有同质性的认知、规范和控制三方面的内容,组织文化模型和组织制度模型非常相似而且可以重叠。换句话说,组织制度是组织文化的外化,组织变革实质上就是组织制度变革或组织文化再造。(2)任何一种组织变革如果对组织和个体成员而言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那这种组织变革就能够实现,就能够制度化。换句话说,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实现特定的组织变革,关键是要作出“理性的”或正确的文化设计和制度安排。那么,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塑造之间有没有互动关系?组织变革是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路径?影响和决定组织变革的因素有哪些?国内的理论界在这些问题上的研究还显得比较孤立和不足。在国外,有的学者提出了“变化与努力随时间等同”模型,有的则进一步地讨论了沙因(Edgar H.Schein)的“文化嵌入机制”,有的则探讨了组织变革的原则问题。这些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本文的目的就是综合这些研究成果,描述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塑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组合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影响和决定组织变革制度化过程的变量,以建立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型。通过综合,笔者认定组织变革取决于“兼容”、“有利”、“努力”和“时间”四个变量,是这四个变量的函数。应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组织”是广义的、一般意义上的组织。 二、组织变革的三种模式 在《组织变革: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视角》(1983)一书中,古德曼(Paul S.Goodman)区分了理论界提出的三种组织变革模式:计划型变革(planned change)、适应型变革(adaptation change)、偶然型变革(accidental change)。 计划型组织变革是指“设计用来改变个人、团体、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和程序”。之所以称其为“计划型”,是因为“有某种先验理论和方法被用来针对某一对象以实现某一目标”;它强调“经理的选择”(Goodman:1982:4)。如此,计划型组织变革是一种预先的、内部的、自我完善型的组织维持。研究者关注的是组织的“理性系统”,强调“理性”、“计划”等概念。组织被看成是依照不同目标而搭建起来的科层制的或有序的集体,其变革也就被看成是一种事先计划的过程。显然,这种组织形态便是“韦伯式的”,也是斯科特所说的“理性组织”。此外,由于这一定义,“组织发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OD)一词也常被用来代替“组织变革”。在这一派的理论家眼里,组织发展已经不再是只属于工商组织要做的事情,学校、政府、卫生等公共组织也广泛地进行组织发展。 关于适应型组织变革,古德曼说:“适应性变革所涉及的是一个组织或其某些部门为了适应其环境而作的修整”,它强调“外部诱导”(1982:5)。但他认为计划型变革与适应型变革之间的区别是“任意的”,因为二者不是“孤立的”:计划型变革能增强组织的适应性,适应性又能导致计划型变革。古德曼更具体地指出,计划型变革解决的是变革的基础,而适应型变革处理的是变革的条件和(或)来源;从事计划型变革的研究者聚焦于组织内部的变革,而持适应型变革的理论家则着重关注于经济体中的组织数量、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受制于一定环境作用下的某一组织内部的变革。由此可以推论,适应型变革是外生的、事后的、诱致性的组织维持。研究者关注的是“自然的”或“开放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往往被狭窄地定义为“政治联合体”,即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内部和环境所施加的种种矛盾促使组织进行联合。相应地,这种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便被看成是一种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过程。目前,理论界已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数量(群体)生态论、组织一环境论、组织内部适应论。已被国内学术界提到的是阿尔德里奇(Howard E.Aldrich)和佩菲尔(Jeffrey Pfeifer)所提出的“自然选择”模型和“资源依赖”模型了。 相比之下,理论界对偶然型组织变革讨论得较少,文献不多,也许是因为它不能算是一种主要的组织变革模式。根据古德曼的看法,偶然型变革,顾名思义,既不是“计划的”,也不是“适应性的”,而是“偶然地”发生于比较特别的一类组织——“松散组合型”(loosely coupled)或“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组织中。在该类组织中,由于各个结构层次或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暧昧”和“不确定性”,组织趋向于在必要的时候才偶然地进行组织变革。因此,变革是隐性的,随机的。相应地,这类组织也往往被看成是“非理性的”集合体。 三、变化与努力随时间等同模型 沙因是组织文化学派的创始人,除在组织文化领域的重大贡献外,他也曾就组织变革的实现过程提出了“解冻—重构—封冻”(Unfreezing-Restructuring-Refreezing)模型。“解冻”发端于组织的运转处于低效或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之际。此时的信息和数据呈现出负反馈——它们清晰可辨而又能解释组织不能实现目标的原因以至于整个组织的上下成员都有一种“内疚”或“忧虑”感。简而言之,“解冻”便是组织的领导层把组织变革摆到桌面上来的阶段。随后,领导层就做出决策进行“重构”,或重新定义其基本的假设和理念,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以成功地强化,直至组织系统中不再有“忧虑”而恢复到稳定——即“封冻”状态。这就是说,组织变革要经历起动、实施、制度化三个阶段。这是一个抽象的一般模型,而凯尔(Clay Carr)在1989年提出的“变化与努力随时间等同”(Change Equals Effort over Time,CET)模型则更具体,把沙因提出的组织变革过程形象化了 资料来源:Carr,Clay:"Following Through on Change",in Training,v26,No.139,Jan.1989,p.31. 如图1所示,凯尔把第一阶段比喻为“开球”(kick-off)阶段。这是一个大吹大擂、兴奋异常的阶段:组织内充满了各种演说和口号,组织的未来被描绘得玫瑰般艳丽!然而,凯尔也指出,如果对预期目标没有清晰的计划,领导班子在“说”(talk)过之后就不会把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做”(walk)上了,因为“说”(talk the talk)是一回事,“做”(walk the walk)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凯尔认为第二阶段是最惊险、最需要全组织上下“努力”的阶段。此时,人们开始学习遵循新的做事原则和方法,而在现实的组织变革中,各种认识上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会相继出现,因而组织成员的努力,尤其是来自领导层的“投入”(commitment)必须在此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否则组织变革就会迎风而退,变化也就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第三阶段标志着组织的新起点——三分之二的组织变革已经完成,变革得到了参与者的认同和服从:新的操作方法已反复被采用;新的理念和规则已普遍地被组织成员遵循。到第四阶段,成员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了成果——预期目标已完全被组织制度化了,组织也就完成了一个变革周期。 CET模型对于理解和分析组织变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模型的核心意义是“变化等同于努力”,换句话说,没有努力就没有变化,没有“投入”就不可能实现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往往是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成员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高度一致,作出“努力”或“投入”。然而,虽然CET模型提供了实现组织变革的两个自变量,即“努力”与“时间”,其中的“时间”可以被看成是自然的既定变量而毋须多论,但凯尔并未深入讨论“努力”这一变量的客体问题,因此缺少可操作性。当然,组织成员作为“努力”的主体,其“努力”的客体是组织变革所拟定的规则、方法、策略、工艺等组织制度。但要使这些制度发挥作用,使“努力”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中间必须存在着某种传导机制。这种机制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种机制只能是沙因所说的“文化嵌入机制”(Culture-Embedding Mechanisms)。如前所述,组织制度只是组织文化的外化,组织变革就是组织制度变革或组织文化再造,因此,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塑造实质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不能彼此孤立,组织成员的“努力”必须用文化嵌入机制来传导,以文化嵌入机制为载体。 四、组织文化嵌入机制 根据沙因的看法,一个组织的文化主要发源于组织创始人所创造的某一“调式”(tone)或“气氛”(climate),尤其是在组织建立的初期阶段。这种“调式”或“气氛”是通过创始人的行为和所重视的东西而创造起来的,它最初反映的是创始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信仰。但随着组织的成熟,这种“调式”或“气氛”就体现为组织的文化“假设”(assumptions)。这就是说,组织文化的产生过程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组织领导人通过其行为而嵌入其价值观念的人为塑造过程。正因为如此,沙因提出了“文化嵌入机制”的问题并划分出了6种“(主)嵌入机制”(primary embedding mechanism)和“(次)结合 表1 组织文化嵌入机制 (主)嵌入机制 (次)结合与加强机制1.领导者经常重视、权衡和控制的事物 1.组织的设计、结构2.领导者应对紧急事件和组织危机的方式 2.组织的系统、程序3.可观察到的领导者配置稀有资源的标准 3.组织的仪式、典礼4.有意的角色塑造、教育和训练 4.组织空间上的物理造型、外 观、建筑5.可观察到的领导者分配奖赏和地位的标准 5.有关人、事的故事、传说、 神话6.可观察到的领导者招聘、选拔、晋升、隐 6.关于组织的哲学、价值观和退、开除组织成员的标准 信念的正式表述 资料来源:Bounds,Grey,et al.:Beyo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oward the Emerging Paradigm.New York,McGraw-Hill lnc.,1994,p,52.与加强机制”(secondary articulation & reinforcement mechanism),现根据邦兹等人(Bounds,et al.,1994)的归纳列出表1(见前页)。从表1中可以看出,6种“(主)嵌入机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和控制组织资源,因而它们实质上是资源配置与控制机制。形式上,它们表现为组织分配利益和化解矛盾的方式,本质上则体现了组织主体的价值和目标取向,因此是组织文化的真正“内核”,是产生文化凝聚力和变革动力的源泉。相比之下,那些常被看成是组织文化的东西,如组织结构、建筑艺术、仪式、传说以及有关组织哲学和信仰的表述、标语等,只是组织文化的表面现象,因而被沙因归入“(次)结合与加强机制”一类,说明它们只起结合与加强的辅助性作用。在沙因眼里,这些嵌入机制在组织建立的初期可能发挥着主要的文化嵌入功能,但当组织发展成熟和稳定之后,它们就成了次要的、二流的了。更具有启发意义的是,沙因认为只有当它们与“(主)嵌入机制”保持一致的时候,它们才能够成为第二位的文化嵌入机制并发挥作用,否则,如果其中有不一致的地方,它们就会遭到组织成员的忽视,甚至会成为引发内部矛盾的根源。此外,按照沙因的逻辑,组织文化的变革和组织变革是一回事。他认为组织文化能够而且也的确发生变化,但要看组织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当组织处于建立初期的增长阶段时,领导者完全依靠自身的投入和资源、地位的分配方式来塑造群体价值观和文化假设,而组织达到成熟期以后,领导者对“变革”的作用就会减弱,根本性的变革就主要依靠“努力”和“时间”了。正是基于这种看法,沙因提出了“解冻一重构一封冻”模型。 显然,沙因所说的“变革”既是文化变革也是组织变革,而他所指的“努力”便是“变化与努力随时间等同”模型中的“努力”。但同样显然的是,“努力”不可能是空洞的宣传口号,它必须体现于具体的文化嵌入机制中,必须把文化嵌入机制作为自己的载体,在领导者自身作用下降的情况下更应该如此。具体地说,要使“努力”具有载体而促成组织变革的产生,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次)结合与加强机制”与“(主)嵌入机制”之间(或“说”与“做”之间)必须保持一致;二是文化嵌入机制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动机之间(或“集体”与“个人”之间)必须保持一致。只有在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成员才会对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产生认同,从而动员起个人的、群体的“努力”以实现组织变革。 五、组织变革和文化嵌入的组合维度 通过以上两节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塑造之间是互动统一的关系,而文化嵌入机制是实现组织变革的主要的制度安排,是“努力”这个变量的载体。同时笔者也强调,要使“努力”具有载体而促成组织变革的产生,必须使“主”、“次”文化嵌入机制(或“说”与“做”)之间以及组织的价值取向和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动机(或“集体”与“个人”)之间保持一致。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原则或维度(dimension)来进一步衡量和组合这种“一致性”呢? 根据“变化与努力随时间等同”模型,一旦组织变革过程进入到第三阶段,组织变革就开始制度化了,说明组织变革基本上已经成功了。组织文化的塑造也同样如此,成功与否的标志是能否使文化嵌入机制制度化。任何一项革新或变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制度化”是制度能够长时间被组织成员自觉地持续的状态,它目前已经成了各种文献惯用的一个主题词,但却很少有人去进一步探究怎样实现“制度化”的问题,很多讨论也显得空洞无物。1980年,利维恩(Sol Levine)观察和研究了美国一所大学的14项革新项目的制度化过程。在分析中,他首次采用了“兼容”(compatibility)和“有利”(profitability)两个概念。根据他的定义,“兼容”是指革新项目与被革新组织之间在人格特征、规范、价值观、目标方面上的一致性;“有利”——即“有利可图”,是指革新项目能够满足组织自身、内部群体和个人之需要的程度。通过比较研究,利维恩发现,在该所大学推行的14项革新项目中,9个项目具备了“兼容”和“有利”性而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制度化,其他的5项则因缺少足够的“兼容”和“有利”而很难被组织成员接受。因此他得出结论,认为变革项目的“兼容”和“有利”性是实现变革制度化的必要条件,组织变革应遵循“兼容”和“有利”原则。 很明显,利维恩界定的“兼容”和“有利”两个维度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沙因的“文化嵌入机制”所强调的“一致性”的东西,利维恩是把这种“一致性”更具体化了,因此也就把组织变革和文化嵌入有机地组合起来。其意义就在于,当我们要通过文化嵌入机制来实现组织变革时,必须坚持“兼容”和“有利”的原则。为什么呢?因为,从内部来看,任何一个现代组织都是不同群体和利益的联合体,而其中的每一个利益群体都有各自的偏好和目的,都想通过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从组织集体中获得自己所要的东西,因此,组织集体中存在着个体性的亚文化、亚利益。换句话说,集体和个体之间只有在价值和利益取向上保持“兼容”和“有利”,文化嵌入和组织变革才能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才能够动员起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在特定的“时间”内实现组织变革。这样一来,变革项目及其文化嵌入机制中具备“兼容”和“有利”两种属性不单是实现组织变革制度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充分必要条件。可见,“兼容”和“有利”这两个变量是组织变革和文化嵌入的组合维度,它们使“变化与努力随时间等同”模型具有了灵魂,也使“文化嵌入机制”更加具有工具性。 六、结论:一个综合模型 组织文化塑造和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组织变革以组织文化嵌入机制为其制度安排或工具性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和决定组织变革能否实现制度化的因素有“兼容”、“有利”、“努力”和“时间”四个变量,组织变革是这四个变量的函数,可用数学式表示为OC=f(c,p,e,t)。其中,组织成员的“努力”程度e取决于文化嵌入机制中的“兼容”程度c和“有利”程度p,而“时间”变量t是组织预定的完成一个组织变革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这一模型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理论综合与建构,它把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塑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组织变革以文化嵌入机制为载体并以“兼容”和“有利”为原则的重要性,因而不仅超越了“变化与努力随时间等同”模型的空洞,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沙因的“文化嵌入机制”的工具性内涵。虽然我们难以对模型中的c,p,e三个变量作准确的定量研究,但作为一种理论概括和简化,其指导意义仍然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当组织要实施文化创新、组织变革等策略时,必须以文化嵌入机制为制度机制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兼容”和“有利”原则来整合组织和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从而动员起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在预定的“时间”内实现组织变革。相应地,如果不遵循这一模型和路径,“文化创新”、“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等热门举措就会变成“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东西,要么流于形式和“换汤不换药”,要么半途而废或“吃力不讨好”,尤其在公共组织中更是如此。【参考文献】: [1] Bounds,Grey,et al(eds.),Beyo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O ward the Emerging Paradigm.New York:McGraw-Hill,Ine.,1994. [2] Carr,Clay,"Following Through on Change",in Training,V.26,No.139,Jan.1989,pp.39-44. [3] Clegg,Stewan R.and Cynthia Hardy(eds.),Studying Organizations:Theory and Method.Sage Publications,1999. [4] Goodman,Paul S.,Change in Organizations:New Perspectives 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Jossey-Bass Publishers.1983. [5] Levine,Sol,Why Innovation Fails?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80. [6] Schein,Edgar H.,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2. [7] Scott,W.Richard,Organizations:Rational,Natural,and Open Systems.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Inc.,1998. [8] Scott,W.Richard,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Sage Publications,Ine.,1995. [9] 李登样.斯肯对组织文化的探索[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0] 刘艳华.组织文化理论探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11] 陈春花,刘晓英.组织变革中驱动机制与抵御习性分析[J].软科学,2002,第16卷(5). [12] 黄和平.论组织变革的总体战略方法[J].国外社会科学,1996,(3).
2023-07-25 13:45:271

以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为话题写一篇1800字左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60-162页。.{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2023-07-25 13:45:371

重要环境地质指标释义

根据上述沙漠化调查和监测环境地质指标,下面按国际地质指标释义形式介绍沙漠化的环境地质指标。一、沙丘的形成与活化名称:沙丘的形成与活化简介:沙丘和沙席是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控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包括风速和风向、湿度和堆积量。大陆环境下沙丘系统和沙席是由风力作用搬运或再运移的沉积物形成的。新形成的沙丘是由气候变化和/或人类扰动使沉积物重新活动而产生的。源自许多沙漠边缘沙丘迁移以及温带地区半固定、固定沙丘的活化(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毛乌素沙地等)。沙丘形态或位置的变化可指示干旱程度、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参见风蚀、风积作用)或人类的扰动。利用干旱度指标和沙丘活动性指标(沙丘活动性指标是指现有风能与降水量—潜在蒸发量比值的比率)能够把沙丘的变化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意义:运动着的沙丘可能会掩埋房屋、场地,阻塞变通。半干旱至半湿润地区的沙丘活动,使牧场和农业的可耕地面积减少。它们也是干旱性变化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沙丘通过提供地貌和水文对生物增减的控制,在许多生态系统(北方的生态、半干旱地区、沙漠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为或自然原因:沙丘形态的变化和沙丘的运动可能是由干旱程度的变化(旱灾的周期)引起的。广泛的变化也可能是因风模式的改变以及人文活动诱发的,例如过度放牧对植被造成的破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生产、生活方式。适用环境:沙丘分布广泛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半湿润的沙漠、沙地区,零星分布于盆地内古河道发育地带。监测场地类型:活动沙丘的边缘,半固定沙岗和植被稳定的固定沙丘。空间尺度:块段至景观/区域尺度。测量方法:沙席和沙丘区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可以通过重复地面勘查监测,活动及固定沙丘和残遗沙丘的测量则利用航空摄影或卫星图像进行监测。测量频率:监测沙丘与干旱周期有关变化的测量频率应是5~10年一次,当发现移动时,应加大监测频率。数据和监测的局限性:往往缺乏气候记录,尤其是风的资料。过去与未来的应用:能够建立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过去50年中沙丘活动性的记录,并能将这些记录与温度和降水量记录联系起来。已有第四纪残遗沙丘的古记录(包括古风向)可以评价未来的气候变化对风成系统的潜在影响。可能的临界值:沙丘活动指数M>50。其他的临界值可能以活动沙丘区对农业耕地以及相关地下水位的容许极限为基础。主要参考文献:十九世纪美国大平原上活动沙丘的沙:来自早期考察者计算的证据.第四系研究,43:118-124.沙漠地貌学.伦敦:UCL出版社.沙丘的地貌.伦敦:Roottedge.Cooke,R.,A.Warren and A.Gaudie.1993.Desert geomophology.London:USL Press.Lancaster N.1995.Geomophology of desert dunes.London:Roottedge.Muhs,D.R.and V.T.Holliday.1995.Active dune sand on the Great Plains in the 19th Century:evidence from accounts of early explorers.Ouaternary Research,43:118-124.Nordstorn,K.E.,N.Psuty and B.Carter.1990.Coastal dunes:form and process.Dhichester,John Wiley and Sons.其他资料来源:农业与环境署、地质调查所、沙漠研究所、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GA)。有关的环境和地质问题:活动沙丘可能侵入并破坏农业生产耕地、影响交通运输干线。人类为稳定沙丘作出了努力。沙的运移使地表蒸发量降低,可影响浅层地下水位。总体评价:沙丘是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表形态与环境变化极为重要的指标。二、地表岩土组成名称:地表岩土组成简介:地表出露着各种岩土类型,其中松散堆积物的抗风化能力最差。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少雨多风条件下,岩土类型的不同其产沙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说来,碳酸岩、喷发岩类(灰岩、白云岩、玄武岩、流纹岩等等)分布区为不产沙区;抗风化能力较差的中生代晚期及第三纪半固结碎屑岩为少量产沙区;松散的第四纪堆积物,特别是第四纪晚期河流湖滨相富沙沉积物分布区是土地沙漠化的大量产沙区。我国现代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则主要分布在大量产沙区及周遍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带。意义:地表岩土的固结程度以及松散堆积物的粒级组分等物理特性,是判断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基础环境地质指标。特别是在预测土地沙漠化可能发生的潜在地域时,地表岩土组成及其物理特性具有指示意义。人为或自然原因:自然成因。适用环境: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监测场所类型:毛乌素沙地中北部等(侏罗、白垩纪地层分布区)少量产沙区;第四系分布区。空间尺度:块段至景观/中尺度至区域尺度。测量方法:结合地质图编绘,野外进行侏罗、白垩纪地层表面“糠砒砂”的抗风化物化测试。数据和监测的局限性:地表岩土组成受自然和人为影响较强,抗风化强度难以监测。过去与未来的应用: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化时,易发生土地沙漠化和可能产沙的重点地区。可能的临界值:参照岩石类型地质单元分界。主要参考文献:董光荣,金炯,申建友等.1990.晚更新世初以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成因.见:刘东生编.黄土·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第二集).北京:科学出版社,91-101.樊自立,马映军.2002.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平衡及土地沙漠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7(3):27-32.龚家栋,程国栋,张小由等.2002.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环境与演变.地球科学进展,17(4):491-496.吴波,慈龙骏.1998b.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发展阶段和成因.科学通报,43(22):2437-2440.新疆荒地资源综合考察队.1985.新疆重点地区荒地资源合理利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吴薇等.2003.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恢复机理.北京:海洋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1994.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土壤和土地资源.北京:科学出版社.朱震达,王涛.1992.中国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纪研究,(2):97-106.Acton,D.F.&L.J.Gregorich(eds)1995.The health of our soil-towar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Canada.Centre for Land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Research,Ottawa: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Rodriguez-Iturbe I.Plants and soil moisture dynamics: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ecohydrology of water-controlled ecosyste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有关的环境和地质问题:在自然和人类作用下可能发生水土流失。总体评价:地表岩土组成是环境和人为作用下的产物,其变化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质量。三、土壤物质组分含量名称:土壤物质组分含量简介:从地学角度来看,土壤层既是地表沉积物经风化和生物作用产生的风化壳层。也是反映气候、水分、植被和地形等环境要素的地质标志。一般对土壤物质含量的分析主要包括:物理性粘粒和有机质、氮、磷的数量变化等。我国东部科尔沁沙地,内蒙伊克昭蒙及腾格沙漠东南缘沙坡头等地的实践工作都证明:土壤物质含量指征及其变化量,可以用来确定土地沙漠化发展阶段或程度。意义:土壤物质组分含量的变化是土地沙漠化过程的重要标志,是反映沙漠地区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物理性粘粒是表征土壤塑性、保水能力的分界线,其含量高,意味着土壤物理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高。土壤有机质一方面反映了植物残体的养分归还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面植物生长的情况。所以土壤有机质和物理性粘粒在评价沙漠化土壤特征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风蚀沙漠化问题时,通过对沙漠化土壤物质含量的研究,深入、全面了解沙漠化过程的发展规律和沙化土壤退化的演变过程,认清沙漠化危害,将为预测沙漠化发展趋势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人为或自然原因:土壤物质组分含量是人类改造土地或风蚀、水蚀等自然现象改变土地的结果和表现。适用环境: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等不同自然地带的沙漠化土地。监测场地类型:未沙漠化及沙漠化土地。未沙漠化土壤物质组分含量可以作为背景值。空间尺度:区域尺度/小比例尺。测量方法:常规物理分析、化学分析。测量频率:3~5年。数据与监测的局限性:不同地区原生土壤养分的本底值不尽相同,故不同地区各类沙漠化土地的土壤指征不可能一样,很难定量的确定沙漠化各发展阶段的土壤指征。数据与监测的局限性:胡孟春(1991),根据野外大量调查样点统计资料整理出科尔沁地区土地沙漠化单要素分类指标:以科尔沁沙漠地区内蒙古奈曼旗为试验点,无论是草地还是旱作农田,发生沙漠化后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表3-14)。土壤养分是作物赖以生长、繁殖的物质保障,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其生物量的高低。显然,土地沙漠化后,土壤养分环境的恶化是植物(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表3-14 沙漠化过程中草地和旱作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刘玉平(1998)在对毛乌素沙漠化草场实验研究中,也成功地用土壤的物质含量指标与土壤质地一起完成了土壤概况的评价工作。姚洪林(2002)认为: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指标的变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指标都在发生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指标是土壤有机质和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不同沙漠化程度土壤的基本特征如下:流动沙地:土壤有机质0.02%~0.08%,全氮0.003%~0.001%,速氮1.8~2.14ppm,全磷0.016%~0.02%,速磷3.75~7.2ppm。0.25~0.05mm沙粒为64.5%~83.5%,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0.8%~2.4%,小于0.001mm的粘粒0.6%~1.5%。半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0.39%~0.84%,全氮0.011%~0.033%,速氮2.08~2.93ppm,全磷0.028%~0.04%,速磷15.7~22.7ppm。0.25~0.05mm沙粒为67.2%~75.5%,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3.25%~5.58%,小于0.001mm的粘粒1.35%~4.35%。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1.81%~3.52%,全氮0.011%~0.047%,速氮1.14~3.57ppm,全磷0.029%~0.051%,速磷12.94~37.2ppm。0.25~0.05mm沙粒为56.6%~76.6%,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2.85%~10.3%,小于0.001mm的粘粒1.4%~6.6%。可能的临界值:物理性粘粒——直径小于0.001mm的粘粒<1.00%、有机质含量<1.00%。主要参考文献:关有志.1992.科尔沁沙地的元素、粘土矿物与沉积环境,中国沙漠,12(1):9-15.胡孟春.1991.科尔沁土地沙漠化分类定量指标.中国沙漠,11(3):57-61.刘玉平,慈龙骏.1998.毛乌素沙地草场荒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J].中国沙漠,18(4):366-372.申建友,董光荣,李长治等.1992.沙漠化与土壤物质含量变化.中国沙漠,12(1):40-48.王葆芳,刘星晨,王君厚,丁国栋.2004.沙质荒漠化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8(4):23-28.王涛,吴薇,赵哈林等.2004.科尔沁地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因素分析.中国沙漠,24(5):519-528.姚洪林.2002.内蒙古沙漠化土地评价指标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3):19-23.朱震达,刘怒,邸醒民.1989.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北京:科学出版社.有关的环境和地质问题:土壤物质含量的改变可能引起植被的死亡。总体评价:土壤物质含量是环境和人为作用的灵敏指标:变化会影响土地质量、植被生长。监测土壤物质含量变化可有助于预测未来土壤沙漠化和用于农业、林业等目的的价值。四、地下水位、水化学名称:地下水位、水化学简介:地下水是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最宝贵的生态资源,其水位埋深的变化,影响者地表植物的生长和土地沙漠化过程。另一方面,地下水的水质,尤其是水中的含盐量、矿化度对土壤水化学组分和地表植物的生存、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塔里木河区植被与地下水质的相关研究表明,当潜水矿化度<5g/l时,胡杨、红柳长势较好,当矿化度>5~6g/l时,胡杨开始出现枯萎,矿化度>30g/l时胡杨全部死亡,矿化度>70g/l时还可见到稀疏生长的红柳。人为或自然原因:地下水位可因气候变化而发生自然变化,其埋深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地表环境及植物生长环境的间接指标。另外,人类过量抽取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地表土地沙漠化。河北坝上局部暖棚蔬菜种植地区,大量地下水的摄取,造成湖泊干枯,出现大面积的土地沙漠化过程。适用环境:任何抽取地下水用于人类饮用、灌溉、工业用途的地方,或影响生态系统的区域。空间尺度:从块段到景观/区域尺度。监测场所类型:可以代表特定含水层的钻井、水井或泉。测定方法:到达潜水面的深度是采用人工测定、水位自动记录仪或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标准水文地质方法被用来计算水量平衡。在计算现实补给速率时必须考虑到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和地表生态系统变化。测量频率:用来反映季节性及每年变化的最小间隔期为月。评价古含水层状态的间隔应当为大约5年。资料和监测局限性:水位需要在几十年里按季节和每年来测定,以便确定总体趋势。人工方法的总精度约1cm,但是采用自动方法可以将精度提高。过去与未来的应用:古水体可以作为过去气候变化的“档案馆”。可能的临界值:为抽水速率超过补给速率时就越过了某个界限,则可持续的可再生资源变为不可再生,并使其变弱的资源。当某个水井的抽水速率超过旁侧入流速率时,该水井就会干枯,因而也就越过了某个界限,尽管当停止抽水或当补给量加大时情况本身可以反过来。主要参考文献:地下水.新泽西州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出版社.地下水介绍.伦敦:Allen and Unwin出版社.定量地质学.纽约 Academic出版社.西北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临界指标体系与深层承压水合理利用研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912-01-03S报告.deMrsily,G.1986.Quantitative hydrology.New York:Academic Press.Freeze,R.D.and J.A.Cherry 1979.Groundwater.Englewad Cliff,NJ:Prentice-Hall.Price,M.1985.Introducing groundwater.London:Allen and Unwin.其他资料来源:环境、水/水文公司、地质调查所、国际水文地质学家联合会(ISH)国际水文学科学协会(IAHS)、国际水文规划署(IHP)、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的环境和地质问题:具有大量的与地下水减少有关的环境问题的“备忘录”,包括湿地排水、地质稳定性和土壤盐碱化(参见地下水水质)。城市地区的一个大问题——地下水污染,也减少总的水资源。总体评价:地下水水位是利用地下水地区的一个基本参数。五、风蚀、风积名称:风蚀、风积作用简介:风蚀是大气圈与土壤圈或岩石圈相互作用并受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形成的复杂的自然—经济复合过程。风积作用则是在风营力搬运过程中,主要以跳跃或滚动搬运形式的粉细沙粒,在特定的运动休止点开始堆积,形成各种类型的沙丘、沙席。风积与风蚀是风沙运动的近地表的现象,是较干旱地区反映剥蚀—堆积地质作用过程的重要标志。大风作用于地表松散沉积物和脆弱岩层,引起风蚀,携走沉积物和土壤中的细微颗粒。风蚀地质作用主要形成雅丹地貌、风蚀干谷、洼地;风蚀过程常使地下沉积物和植物根系因风蚀出露,减少植被覆盖度,由于细粒物质从地面吹蚀,造成土壤养分不足或植被减少;风积过程常促成地表沙丘、沙席的形成和移动,在一定范围内掩埋田地、阻塞公路,或造成土壤粗化,降低耕田、草场的自然生物产量。意义:伴随旱灾和干旱化出现的风蚀、风积的形成与地貌形态变化,是衡量沙漠形成和土地沙漠化发展的重要环境地质表征。人为或自然原因:风蚀、风积是干旱多风地区一种自然现象,它们的作用过程,常改变地表微地貌特征与土壤组分机配,以及植被的生存环境。同时多变的风蚀、风积地表形态对人为活动反映敏感,尤其对诸如耕作和过度放牧等会导致植被减少的人类作用。适用环境: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监测场所类型:不同自然带沙漠、沙地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风蚀、风积地面。空间尺度:块段至景观/中尺度至区域尺度。测量方法:辅以航空照片进行典型地带一定范围的地质地貌调查、测量。利用系列图件、航空照片、卫星图像和典型区地面验证方法进行大区域监测。测量频率:5~20年1次。数据和监测的局限性:风蚀对不同岩土类型和地貌是不一样的,地面粗糙状况(障碍的程度)不同,引起近地面风力削弱程度的差异造成风蚀强度的不同。因此无论是风蚀因子还是由此产生的风蚀过程都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机性,如各等级风速所以不易评价复杂景观的侵蚀强度。过去与未来的应用:过去的风蚀、风积作用可以通过研究在古侵蚀面上发育的埋藏土壤层和古沙丘来探测。可能的临界值:沉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在特定的风速范围内发生的,取决于粒度、胶结和压实程度、含水量、植被和微地貌形态。主要参考文献:沙漠地貌.伦敦:UCL出版社.沙漠环境的地貌学.伦敦:Chapman&Hall出版社.王涛.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王训明,董治宝,武生智,陈广庭.土壤风蚀过程的一类随机模型.水土保持通报,2001,21(1).吴正.风沙地貌研究论文选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Abrahams,A.D.&A.J.Parsons 1994.Geomorphology of desert environments.London:Chapman&Hall.Cooke,R.A.Warren&A.Goudie 1993.Desert geomorphology.London:UCL Press.Woodruff,N.P.&F.H.Siddoway 1965.Awinderosionequation.Soil Science Society America Proceedings.29(5):602-608.有关的环境和地质问题:耕地、草场退化、沙漠化。总体评价: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蚀、风积是地质环境变化的有价值指标。
2023-07-25 13:45:461

参考文献需要在文中引用的地方写上1、2、3吗

在文中应用文字的最后边加[1]——格式是上标,并按照顺序从1编写下去,如果是几个文献的可以这样表示[11-13](连续的)[11,14,21](不连续的),文字都用上标的格式之后在参考文献部分列出 比如:期刊[1] 仲少华, , .教师的心理冲突与调适[J]. 健康心理学,1995(4):56-58 出版物[1] 严隽耄,傅茂海. 车辆工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当然具体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根据你要发表的期刊或者学校论文要求而定。
2023-07-25 13:46:124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较快的形势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有何特殊意义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 王见定 【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注释: 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 (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57—159页。{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2023-07-25 13:46:221

王水与金反应

2023-07-25 13:46:326

Prentice Hall这个出版社在美国哪个城市

Prentice Hall这个出版社在美国新泽西州Englewood。新泽西州是美国第四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其州昵称为“花园州”。美东华人亦称之为新州。新泽西通常被划分在美国的中大西洋区域,亦为东部的一个州,也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新泽西州北接纽约州,东面大西洋,南向特拉华州,西临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部分地区是被划分在几个主要都会区,其中属纽约都会区的面积最大,其他还有费城以及特拉华峡谷地区。新泽西州一般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和纽约关系亲密,很多居民在纽约城里工作。中部大多是居民区,南部则受费城影响。这样的分法非官方方式,所以边界并不清楚。恩格尔伍德是美国新泽西州伯根县的一座城市。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26203人,其中白人占42.49%、非裔美国人占38.98%、亚裔美国人占5.21%。
2023-07-25 13:47:021

PrenticeHall这个出版社在哪国哪个城市

Prentice Hall, Inc. |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在美国新泽西
2023-07-25 13:47:181

出版社Pearson Prentice Hall位于哪个城

原产地:美国;总部:上部马鞍河,新泽西。
2023-07-25 13:47:251

世界上的著名出版社

1. Prentice Hall :出版的高校教材享誉世界。2. Addison Wesley 3. Wrox ,图灵4. O"Reilly5. Apress6. sun press7. Manning8. Mit press 麻省理工出版社9. New Riders10. ms press 微软出版11. cisco press12. crc press13. premier press14. Pulp Free Press 出版著作:《Java编程艺术》 15. Sams16. Sybex17. SkillSoft Press18. Digital Press19. McGraw Hill20. No Starch Press21. Wiley&Sons22. springer23. idea group
2023-07-25 13:47:351

Prentice Hall PTR是什么出版社

国内一般叫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
2023-07-25 13:47:421

急求英文原版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9th Edition) pdf作者John C Hull, Prentice-Hall

2023-07-25 13:47:511

求两个关于市场营销的外文文献参考,以参考文献形式发给我就行……如图

去自己图书馆去找
2023-07-25 13:48:003

C语言四书五经是哪4本书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2023-07-25 13:48:113

武汉大学 行政管理博士 参考书目有哪些?求详细目录,谢谢!

你这么厉害,你爸妈知道吗
2023-07-25 13:48:402

自考工程经济学教材,工程经济学电子版教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工程经济学教材,工程经济学电子版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工程经济学详细内容?1、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Economics)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即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一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如何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以及服务的必要功能。2、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Economics),学习工程经济学的概念,首先应该了解工程的概念、经济学的概念,这对理解工程经济学的概念有所帮助。工程经济学工程,一般是指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在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出来的,如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等。主要内容有生产工艺的设计与制订;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检测原理与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原材料的研究与选择、土木工程的勘测设计与施工设计、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等。此外,在习惯上人们将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简称为工程,如建设项目的三峡水电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工程、大型炼油厂工程、50吨乙烯工程、核电站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城市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工程、企业的技术改造及改扩建工程等等,还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新药物研究项目、软件开发项目、新工艺及设备的研发项目等都具有工程的涵义。工程经济学中的工程既包括工程技术方案、技术措施,也包括工程项目。上述的所有工程(无论何种类型,还是何种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也是人们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方法与途径,其根本目的是为全人类更好的生活服务。经济的概念有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生产关系,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二是指国民经济的总称,如一国的社会产业部门的总称(第一产业: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三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即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四是指节约或节省,即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节约,既包括了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省,也包括了个人家庭生活开支的节约。工程经济学主要应用了经济学中节约的涵义。工程经济学是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工程经济学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工程技术(项目)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并确定最佳方案的科学。它的核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决策。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学为具体工程项目分析提供方法基础,而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则是具体的工程项目。3、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要求高的特点。本教材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工程经济学概述,基本建设与国民经济中的建筑业,建筑产品的价格、成本、折旧与利润,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评价,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工程项目的资金筹措与融资分析,建筑企业经营预测方法与决策技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经济问题分析,价值工程及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自考经济学需要学习那些课程那些教材经济学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20115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序号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1公共基础课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0015英语149910财经应用写作7不考英语的加考该两门课程9911创业理论与实务74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选考一门3601服务营销学554184线性代数4选考一门5963绩效管理46专业基础课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4含上机1学分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470009政治经济学680143经济思想史59专业课0139西方经济学6100140国际经济学6110142计量经济学6160141发展经济学617必做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学分72已通过“数据处理概论”课程者,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三、学习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柳金甫、王义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8.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贺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服务营销学《服务营销学教程》,李怀斌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顾琴轩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5.财经应用写作《财经应用写作》,傅家柏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6.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7.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刘吉佑、徐诚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学所用的教材是哪些?经济学所用的教材是哪些?顺便提一句,清华这 套影印 丛书中,经济学部分总体质量不高,远次于计算机部分,这可能和出版社的限制有关, 但Prentice-Hall其实也是有很多优秀的经济学著作的。 5、梅耶等(1987),《货币、银行与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译本6、斯蒂 格利兹(1981),《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7、林德特(1991),《国际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译本8、克鲁格曼 等:《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中国经济学教材和国外的经济学教材的区别是什么?这两种教材我都接触过,这个要看你的学校和老师的水平,学校进教科书都是教授介绍的。所以好的教授推荐的书还是不错的。国内外都一样。 国内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很多在使用的都是翻译出来的,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误差和歧义,甚至谬误,总体水平也在提高。但是如果教授好,基本上不靠书。 国外的教科书非常的贵,而且每个学期都会版本更新,因为是他们自己的学术,所以我觉得其中的解释举例分析还算不错,但是也要看教授怎么教,因为自己看很多人都说看不懂。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7-25 13:48:471

书后面编码的意思

所有正规出版的普通图书版权页都有ISBN号,ISBN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book number 几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即国际标准书号。它由10位数字组成,这10位数字由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号这四部分组成,其间用“--”相连,如:ISBN7-305-01568-7,组号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语种的编号,中国的编号为7。出版者号是出版社的代号,由国家或地区的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可取1-7位数字。书名号是由出版者给予每种出版物的编号。校验号是ISBN号的最后一位数值,它能够校验出ISBN号是否正确,即:将ISBN1-9位数字顺序乘以10-2这9个数字,将这些乘积之和再加上校验号,假如能被11整除,则这个ISBN号是正确的,算式为7*10+3*9+0*8+5*7+0*6+1*5+5*4+6*3+8*2+7=198,198/11=18,能被11整除。校验号只能是1位数,当为10时,记为罗马数字X
2023-07-25 13:48:582

凯迪克大奖的历年获奖作品

2016: Finding Winnie: 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Bear, illustrated by Sophie Blackall, written by Lindsay Mattick(Little, Brown/Hachette) 2015: The Adventures of Beekle: The Unimaginary Friend by Dan Santat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a division of Hachette Book Group, Inc.) 2014: Locomotiveby Brian Floca(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 Children"s Publishing) 2013: This Is Not My Hatby Jon Klassen (Candlewick Press) 2012: A Ball for Daisy by Chris Raschka (Schwartz & Wade Books, an imprint of 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2011: 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 illustrated by Erin E. Stead, written by Philip C. Stead (Neal Porter Books/Roaring Brook Press, an imprint of Macmillan Children"s Publishing Group) 2010: The Lion & the Mouse by Jerry Pinkne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09: The House in the Night,illustrated by Beth Krommes,written by Susan Marie Swans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8: 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by Brian Selznick (Scholastic Press, an imprint of Scholastic) 2007: Flotsam by David Wiesner (Clarion) 2006: The Hello, Goodbye Window,illustrated byChris Raschka, written by Norton Juster (Michael di Capua/Hyperion) 2005: Kitten"sFirst Full Moonby Kevin Henkes(Greenwillow Books/HarperCollinsPublishers) 2004: The Man Who Walked Between the Towers by Mordicai Gerstein (Roaring Brook Press/Millbrook Press) 2003: My Friend Rabbit by Eric Rohmann (Roaring Brook Press/Millbrook Press) 2002: The Three Pigs by David Wiesner (Clarion/Houghton Mifflin) 2001: So You Want to Be President?, illustrated by David Small, written by Judith St. George (Philomel Books) 2000: 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 by Simms Taback (Viking) 1999: Snowflake Bentley,illustrated by Mary Azarian, writtenby Jacqueline Briggs Martin (Houghton) 1998: Rapunzel by Paul O. Zelinsky (Dutton) 1997: Golem by David Wisniewski (Clarion) 1996: Officer Buckle and Gloria by Peggy Rathmann (Putnam) 1995: Smoky Night, illustrated by David Diaz; text: Eve Bunting (Harcourt) 1994: Grandfather"s Journey,illustratedby Allen Say; text: edited by Walter Lorraine (Houghton) 1993: Mirette on the High Wire by Emily Arnold McCully (Putnam) 1992: Tuesday by David Wiesner (Clarion Books) 1991: Black and White by David Macaulay (Houghton) 1990: Lon Po Po: A Red-Riding Hood Story from China by Ed Young (Philomel) 1989: Song and Dance Man, illustrated by Stephen Gammell; text: Karen Ackerman (Knopf) 1988: Owl Moon, illustrated by John Schoenherr; text: Jane Yolen (Philomel) 1987: Hey, Al, illustrated by Richard Egielski; text: Arthur Yorinks (Farrar) 1986: The Polar Express by Chris Van Allsburg (Houghton) 1985: 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illustrated by Trina Schart Hyman; text: retold by Margaret Hodges (Little, Brown) 1984: The Glorious Flight: Across the Channel with Louis Bleriot by Alice & Martin Provensen (Viking) 1983: Shadow, translated and illustrated by Marcia Brown; original text in French: Blaise Cendrars (Scribner) 1982: Jumanji by Chris Van Allsburg (Houghton) 1981: Fables by Arnold Lobel (Harper) 1980: Ox-Cart Man, illustrated by Barbara Cooney; text: Donald Hall (Viking) 1979: The Girl Who Loved Wild Horses by Paul Goble (Bradbury) 1978: Noah"s Ark by Peter Spier (Doubleday) 1977: Ashanti to Zulu: African Traditions, illustrated by Leo & Diane Dillon; text: Margaret Musgrove (Dial) 1976: Why Mosquitoes Buzz in People"s Ears, illustrated by Leo & Diane Dillon; text: retold by Verna Aardema (Dial) 1975: Arrow to the Sun by Gerald McDermott (Viking) 1974: Duffy and the Devil, illustrated by Margot Zemach; retold by Harve Zemach (Farrar) 1973: The Funny Little Woman, illustrated by Blair Lent; text: retold by Arlene Mosel (Dutton) 1972: One Fine Day, retold and illustrated by Nonny Hogrogian (Macmillan) 1971: A Story A Story, retold and illustrated by Gail E. Haley (Atheneum) 1970: 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 by William Steig (Windmill Books) 1969: The Fool of the World and the Flying Ship, illustrated by Uri Shulevitz; text: retold by Arthur Ransome (Farrar) 1968: Drummer Hoff, illustrated by Ed Emberley; text: adapted by Barbara Emberley (Prentice-Hall) 1967: Sam, Bangs & Moonshine by Evaline Ness (Holt) 1966: Always Room for One More, illustrated by Nonny Hogrogian; text: Sorche Nic Leodhas, pseud. [Leclair Alger] (Holt) 1965: May I Bring a Friend?, illustrated by Beni Montresor; text: Beatrice Schenk de Regniers (Atheneum) 1964: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by Maurice Sendak (Harper) 1963: The Snowy Day by Ezra Jack Keats (Viking) 1962: Once a Mouse, retold and illustrated by Marcia Brown (Scribner) 1961: Baboushka and the Three Kings, illustrated by Nicolas Sidjakov; text: Ruth Robbins (Parnassus) 1960: Nine Days to Christmas, illustrated by Marie Hall Ets; text: Marie Hall Ets and Aurora Labastida (Viking) 1959: Chanticleer and the Fox, illustrated by Barbara Cooney; text: adapted from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by Barbara Cooney (Crowell) 1958: Time of Wonder by Robert McCloskey (Viking) 1957: A Tree Is Nice, illustrated by Marc Simont; text: Janice Udry (Harper) 1956: Frog Went A-Courtin", illustrated by Feodor Rojankovsky; text: retold by John Langstaff) (Harcourt) 1955: Cinderella, or the Little Glass Slipper, illustrated by Marcia Brown; text: translated from Charles Perrault by Marcia Brown (Scribner) 1954: Madeline"s Rescue by Ludwig Bemelmans (Viking) 1953: The Biggest Bear by Lynd Ward (Houghton) 1952: Finders Keepers, illustrated by Nicolas, pseud. (Nicholas Mordvinoff); text: Will, pseud. [William Lipkind] (Harcourt) 1951: The Egg Tree by Katherine Milhous (Scribner) 1950: Song of the Swallows by Leo Politi (Scribner) 1949: The Big Snow by Berta & Elmer Hader (Macmillan) 1948: White Snow, Bright Snow, illustrated by Roger Duvoisin; text: Alvin Tresselt (Lothrop) 1947: The Little Island, illustrated by Leonard Weisgard; text: Golden MacDonald, pseud. [Margaret Wise Brown] (Doubleday) 1946: The Rooster Crows by Maud & Miska Petersham (Macmillan) 1945: Prayer for a Child, illustrated by Elizabeth Orton Jones; text: Rachel Field (Macmillan) 1944: Many Moons, illustrated by Louis Slobodkin; text: James Thurber (Harcourt) 1943: The Little House by Virginia Lee Burton (Houghton) 1942: Make Way for Ducklings by Robert McCloskey (Viking) 1941: They Were Strong and Good , by Robert Lawson (Viking) 1940: Abraham Lincoln by Ingri & Edgar Parin d"Aulaire (Doubleday) 1939: Mei Li by Thomas Handforth (Doubleday) 1938: Animals of the Bible, A Picture Book, illustrated by Dorothy P. Lathrop; text: selected by Helen Dean Fish (Lippincott)
2023-07-25 13:49:131

有什么典型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1.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 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10 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2008.9.10 选题  2 2008.10.5 确定论文题目  3 2008.10.10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2008.11.1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论文初稿  6 2009.3.30 论文定稿  7 2009.5.1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2023-07-25 13:49:271

急需会计大专毕业论文,不要网上的,5000字以上。感谢中!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1.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 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10 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2008.9.10 选题  2 2008.10.5 确定论文题目  3 2008.10.10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2008.11.1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论文初稿  6 2009.3.30 论文定稿  7 2009.5.1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2023-07-25 13:49:471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芝加哥格式 我不太清楚怎么改成芝加哥格式,懂的人能帮我改下吗?谢谢了

如果以后也写论文的话,那一定得知道APA和Chicago style。所以,告诉你格式,你自己转换一下吧。另外如果有时间请仔细阅读一下这个网站: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717/02/ 参考书籍类芝加哥格式应该写成:Name (first, last). book name (斜体). page number (如果参考的不是整部书). City name (出版地): publisher (出版单位), year (年份) 注意事项:1)标点符号的使用; 2)著书人很多时,名字要用句号隔开,都是先名后姓。(中文的我就不清楚了。如果写成中文,大概用姓名顺序更好吧。)3)芝加哥格式除了参考部分有固定格式外,论文第一页和主题都有固定格式。查看Purdue的网站慢慢看看就明白了。 希望你耐心点儿自己把格式改好。我看你的参考都是书籍类,说这些应该足够了。
2023-07-25 13:49:551

如何查ISBN

中国图书网,可以根据书名查询图书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也可以根据图书的书号查询书籍的相关信息,查询到了可以直接在网站上购买,当然我一般是拿它当一个不错的查询工具。http://m.bookschina.com/
2023-07-25 13:50:249

急求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教学与考试大纲(2009)

见:http://www.garp.com/frmexam/studyguide.aspx填完以后下载就行了
2023-07-25 13:52:052

要做经济学类的大创项目,求大家给一个选题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王见定 李颖伯{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60-162页。.{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2023-07-25 13:52:211

求有关经济统计学方面的论文,用到统计学的方法就可以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王见定【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0.3-0.2:住宅、公用、服务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注释: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自然资源的投入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总投入(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墨西哥.{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2023-07-25 13: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