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24节气歌的含义

2023-07-29 09:10:47
共6条回复
可乐

歌词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的。

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FinCloud

24节气歌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含义:立春:指春季的开始的意思。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的意思。

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的意思。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的意思。

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的意思。

立夏:夏季的开始的意思。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的意思。

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的意思。夏至:夏天来临的意思。

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的意思。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的意思。

立秋:秋季到来的意思。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的意思。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的意思。秋分:昼夜平分的意思。

寒露:露水以寒的意思。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的意思。

立冬:冬季的开始的意思。小雪:开始下雪的意思。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的意思。冬至:寒冬天来临的意思。

小寒:开始寒冷的意思。大寒:最冷的时候的意思。

24节气歌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注1)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歌

meira

可以大喊大叫叫人家人

clou

不会,我这不也在问吗

贝贝

额一定会的好孩子回复郭德纲

cloudcone

suou2006ju2006hvu2006j

相关推荐

24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扩展资料:节气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歌
2023-07-28 12:34:271

24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而二十四节气歌更适用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事指导。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2023-07-28 12:34:411

24节气歌的全文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地 方/图说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2023-07-28 12:35:181

二十四节气歌的含义

立春: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春分表示昼夜平分。谷雨:雨生百谷。小满: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小暑是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023-07-28 12:36:035

现代版24节气歌(南方)!

没错!~~~
2023-07-28 12:36:276

24节气歌有哪些

24节气歌是立春阳气转,雨水延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忙开产。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廉,白露忙割地,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啦天,立冬霜雾下,小雪河汊冻,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大寒又一年,家家户户喜过丰收年。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
2023-07-28 12:37:171

24节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每个字的意思分别为: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古人发现,在每一年中,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先是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直到某天(夏至)时,白天最长、黑夜最短。之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直到某天(冬至)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之后又开始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周而复始。根据这种规律分为二十四节气。具体二十四节气时间如下:
2023-07-28 12:37:332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中国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八个。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定。公元前104年,正式收录入《太初历》。中国古人在没有任何科技仪器的辅助下,公元前就完成了太阳角度的测量。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充满了诗意,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24节气顺口溜也反映了24节气的顺序。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2023-07-28 12:38:035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闫学晶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二十四节气歌阎学晶演唱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哎啦哎咳哎咳呦春呀吗春天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哎啦哎咳哎咳呦夏呀吗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蜜薯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哎啦哎咳哎咳呦秋呀吗秋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汊牢冬至不行船小寒大寒冰如铁迎来又一年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哎啦哎咳哎咳呦
2023-07-28 12:38:532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是: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哎唻哎嗨哎嗨哟,春呀吗春天;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哎唻哎嗨哎嗨哟,夏呀吗夏天。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古人渐渐形成了许多基于某个节气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这些方式、习惯慢慢就演变成了属于二十四节气特有的民俗,有的甚至还逐渐演变为了复合型的传统节日,这些习俗和节日无不寄托着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些节气民俗已经逐步被简化,甚至消失殆尽,变成了一种淡淡的历史印记。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些有着高度社会性价值的节气民俗也应被重视起来。
2023-07-28 12:39:071

谁知道24节气歌?

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歌曲简介: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2023-07-28 12:39:151

24节气歌是谁写的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chūn yǔ jīng chūn qīng gǔ tiān , 夏满芒夏暑相连。xià mǎn máng xià shǔ xiàng lián 。 秋处露秋寒霜降,qiū chù lù qiū hán shuāng jiàng , 冬雪雪冬小大寒。dōng xuě xuě dōng xiǎo dà hán 。1,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2,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3,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2023-07-28 12:39:291

小学生二十四节气歌?

小学生二十四节气歌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春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歌词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的,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2023-07-28 12:39:501

24节气歌的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023-07-28 12:40:051

根据《节气歌》依次写出24个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属相连,小暑大暑修丽秋处楚楚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小寒大寒,好了。
2023-07-28 12:40:144

24节气歌分别是哪些

24节气歌分别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其中前两句说的是每个节气名称的简称,而后两句是对每个节气具体时间的解释。一、前两句代表了每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用两句话就精炼地概括了。“春雨惊春清谷天”代表的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几个节气,这几个主要就是春天的节气。而“夏满芒夏暑相连”代表的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这是夏天的节气。以此类推,“秋处露秋寒霜降”和“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代表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几个秋天的节气和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几个冬天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按照季节的不同,每个季节都包括六个节气。这个划分得非常平均,把一年分成了四六二十四个节气。二、后两句话主要是讲每个节气具体的日期,当然这个是那农历计算的。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平均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而且每年这个节气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最多也就差一两天的样子。接下来“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这句话就更明确地指出了各个节气的时间,上半年的节气基本都是在每月的初六和二十一,而下半月的节气基本都是在初八和二十三。这样一具体的描述,大家立马就能从每个人时间的变化推算出气节来,真的是方便很多。
2023-07-28 12:41:201

《24节气歌》

bu cuo
2023-07-28 12:41:306

24节气歌是怎样的?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
2023-07-28 12:42:041

二十四节气歌出自哪本书

24节气歌在新课标版二年级的语文下册P91页上。 全文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 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 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023-07-28 12:42:131

中国的24节气歌是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的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歌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农业生产的指南,对农事生产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由此形成了“农闲”与“农忙”交替的基本生活节律,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农村乃至城镇的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的总体时间安排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农时”的观念依旧发挥着指导生产的作用,以标记社会生活的不同时间段落,呈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样态,并成为地方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标识。
2023-07-28 12:42:211

24节气歌怎么背?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是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气候类型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2023-07-28 12:42:341

24节气歌完整版歌词(24节气歌完整版)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24节气歌完整版歌词,24节气歌完整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二十四节...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24节气歌完整版歌词,24节气歌完整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2、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4、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5、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6、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7、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8、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9、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10、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11、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12、“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13、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14、  立春: 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15、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16、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17、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18、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19、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20、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21、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 22、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23、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24、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25、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26、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27、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28、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29、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30、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31、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32、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33、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34、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35、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36、  寒露:  10月8日前后。 37、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38、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39、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40、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 41、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42、  大雪:  12月7日前后。 43、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44、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45、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46、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47、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023-07-28 12:42:491

24节气歌里,春是什么,雨是什么,处是什么?清是什么?

24节气歌里,春雨入秋渐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3-07-28 12:43:154

24节气歌及解释

有几个问题没写上。
2023-07-28 12:43:3110

快板的24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扩展资料:东北地区流行的二十四节气顺口溜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歌
2023-07-28 12:44:471

一年四季的节气歌是什么?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2023-07-28 12:45:053

24节气歌是怎么写的?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廿四节气歌传统版本: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23-07-28 12:45:371

一年24节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023-07-28 12:45:521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是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歌指的是一年的24个节气,每一句代表一个季节。“春雨惊春清谷天”指的是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指的是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指的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指的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对应节气中最重要的“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到达最南方,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到达最北方,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2023-07-28 12:46:181

谁知道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3-07-28 12:46:597

24节气歌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2023-07-28 12:47:351

24节气歌

学习。好。
2023-07-28 12:47:449

中国的24节气歌?

一、经典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五言诗(渔者新编)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三、东北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023-07-28 12:48:091

24节气歌在哪个年级的语文书上

字典 或 小学
2023-07-28 12:49:194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

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交节时间: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艮;太阳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度数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是干支历寅月的起始。雨水:斗指寅;太阳黄经度数为330°。公历2月18-20日交节。惊蛰:斗指甲;太阳黄经为345°。公历3月05-07日交节。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春分:斗指卯;太阳黄经为0°。公历3月20-22日交节。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圭表测影法:冬至后105天;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04-06日交节。清明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谷雨: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公历4月19-21日交节。立夏:斗指巽;太阳黄经度数为45°。公历5月05-07日交节。立夏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小满:斗指巳;太阳黄经为60°。公历5月20-22日交节。芒种:斗指丙;太阳黄经为75°。公历6月05-07日交节。芒种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公历6月21-22日交节。小暑: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05°。公历7月06-08日交节。小暑是干支历未月的起始。大暑: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立秋:斗指坤;太阳黄经为135°。公历8月07-09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处暑:斗指申;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小雪:斗指亥;太阳黄经为240°。公历11月22-23日交节。大雪:斗指壬;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小寒: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白露:斗指庚;太阳黄经为165°。公历9月07-09日交节。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秋分:斗指酉;太阳黄经为180°。公历9月22-24日交节。寒露: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95°。公历10月08-0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公历10月23-24日交节。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2023-07-28 12:49:321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夏天有几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二十四节气歌中记录了夏天的6个节气,夏满芒夏暑相连,就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夏天节气。二十四节气歌中记录了一年四季共有的24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即春夏秋冬各有六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绚丽瑰宝。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023-07-28 12:49:571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是:1. 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2. 春雨: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3. 惊蛰: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4. 春分:春分的到来,使得昼夜平分。5. 清明:清明之际天气晴朗,草木繁茂。6. 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7. 立夏:立夏意味着夏季开始。8. 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9. 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三个节气。10.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长的一天,炎热的夏天就此开始。11. 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五个节气。12. 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13. 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开始。14. 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15. 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第三个节气。16. 秋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中间节气。17. 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18. 霜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第五个节气。19. 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季的开始。20. 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季的第一个节气。21. 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2023-07-28 12:50:062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没什么具体意思,就是把节气和规律说了一下
2023-07-28 12:50:575

24节气歌歌词

24节气歌歌词: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独到之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2023-07-28 12:51:311

二十四节气歌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立春,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季节的更替,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雨水,标示着降雨开始,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春分,又有“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升分”之称。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至清明,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小满,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在北方地区这时节降雨小或无雨,另有解释小满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夏至过后,太阳光照仍在增强。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时至秋分,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霜降,反映的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秋燥明显的气候特征。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尚还热,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时节。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渐渐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这时节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时节的气候特征。“小雪”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寒流活跃、降水渐增,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大雪,这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逐渐升高,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是在大寒节气最冷。《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已有多种版本,各地都有传唱。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以方便人们的耕种劳作。
2023-07-28 12:52:341

二十四节气歌有谁知道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2023-07-28 12:56:095

24节气歌下面四句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2023-07-28 12:56:411

24节气歌是怎么写的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023-07-28 12:56:573

24节气歌有哪些

24节气歌有《二十四节气歌》、《岁时歌》、《节气歌》。资料扩展: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2023-07-28 12:57:261

24节气歌歌词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023-07-28 12:58:0213

安卓手机充电接口叫什么

安卓手机充电接口分两种。一、Micro USB 接口。这种充电接口较为常见,vivo、OPPO等手机品牌广泛采用这种充电接口。二、Type-C接口。这种借口为新兴接口,在最新款的手机上应用较多,华为就是其中之一。扩展资料:Micro-USB接口优点:1、Micro-USB连接器比标准USB和Mini-USB连接器更小,节省空间,具有高达10000次的插拔寿命和强度,盲插结构设计。2、Micro-USB标准支持目前USB的OTG功能,即在没有主机(例如个人电脑)的情况下,便携设备之间可直接实现数据传输,兼容USB1.1 (低速:1.5Mb/s,全速:12Mb/s) 和USB 2.0(高速:60Mb/s),同时提供数据传输和充电,特别适用于高速(HS)或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是连接小型设备(如手机,PDA,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便携数字播放器等等)的最佳选择。3、MICRO USB通用性广,使用方便。Type-C主要优点:1、更薄的机身需要更薄的端口,这也是USB-C横空出世的原因之一。USB-C端口长0.83厘米、宽0.26厘米。老式USB端口长1.4厘米、宽0.65厘米已经显得过时。这也意味着USB-C数据线的末端将是标准USB-A型数据线插头尺寸的三分之一。2、像苹果的Lightning接口一样,USB-C端口正面和反面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插入这一端口都是正确的。用户不必担心传统USB端口所带来的正反问题。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micro usb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USB Type-C接口
2023-07-28 12:46:411

办公自动化学什么课程

江山眬腾教育挺好的学习内容:1、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结构知识;鼠标的操作运用:滑轮、左键、右键;电脑常见外部设备的连接;电脑的正确开机和关机;键盘的分区及其基础知识;电脑的工作原理;电脑操作系统的认识。2、输入法:按键功能,盲打训练;两种不同输入法:字音输入和字形输入,不同输入法自由切换。3、 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件管理输入法、打印机、鼠标设置,任务栏的设置;文件的查找、程序安装与删除;控制面板的使用,“开始”“附件”菜单的理解及其作用。4、 Word:文字查找、替换和定位,字符、文档视图;自动分页;分栏、分节;格式样板,模板;打印;图文混排,表格编辑快捷键的使用;进行文件、图书、杂志、报纸排版;目录设计、表格制作、模板、word样式、页面设置、页面页脚等等。5、 Excel:工作表编辑和表间的数据转换与传递,数据的统计和编辑;表格运算,数据公式运算和管理、分析;公式与函数引用,图标制作,表格处理,图形插入,学习该软件的综合应用;用于财务及其部门数据统计、分析。6、Powerpoint :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幻灯片中文本的处理,幻灯片中内容的丰富;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为幻灯片设置统一的格式;幻灯片的动画设置及其放映。7、搜索引擎的认识、网络资源的及下载常见聊天工具的使用以及电脑日常安全维护:常见杀毒软件的使用;磁盘碎片的清理和修复;XP系统的优化。
2023-07-28 12:46:422

鲁棒性和稳定性的区别

鲁棒性和稳定性的区别如下:鲁棒性即稳健性,外延和内涵不一样。稳定性只做本身特性的描述。鲁棒性指一个具体的控制器,如果对一个模型族中的每个对象都能保证反馈系统内稳定,那么就称其为鲁棒稳定的。稳定性指的是系统在某个稳定状态下受到较小的扰动后仍能回到原状态或另一个稳定状态。鲁棒性包括稳定鲁棒性和品质鲁棒性。一个控制系统是否具有鲁棒性,是它能否真正实际应用的关键。因此,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已将鲁棒性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设计指标。鲁棒性和稳定性的含义:鲁棒是Robust的音译,也就是健壮和强壮的意思。它也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比如说,计算机软件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能否不死机、不崩溃,就是该软件的鲁棒性。所谓“鲁棒性”,也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其它某些性能的特性。根据对性能的不同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与外界输入及初始状态无关。
2023-07-28 12:46:431

skirt怎么读音发音

skirt:英音[sku025cu02d0t]美音[sku025cu02d0rt]。释义:n.女裙,半身裙;(连衣裙、外衣等的)下摆(skirts);(车辆或机器基座的)挡板,裙板;<非正式>(被视为性欲对象的)姑娘,女人尤物;(供食用的)多筋动物肉;<英>腰窝肉;(马鞍的)垂边。v.环绕……的四周,沿……的边缘走;绕开,回避(话题)。例句1、He carefully skirted the issue of where they would live.他小心地避开了他们将住在何处这个问题。2、This skirt needs some new elastic in the waist.这条裙子需要换一根松紧腰带。3、She wore a thick tartan skirt and a red cashmere sweater.她穿了一条厚厚的格子呢裙和一件红色羊绒衫。4、This woman wore seamed nylons and kept smoothing her skirt .这个女士穿着长筒尼龙缝袜,不停地把裙子弄平整。5、She was wearing a white ruffled blouse and a blue velvet skirt .她穿着一件有花边的白色上衣和一条蓝色天鹅绒裙子。短裙,是一种围于下体的服装,略呈环状,为下装的两种基本形式(另一种为裤装)之一,广义上包括连衣裙、衬裙、腰裙。
2023-07-28 12:46:361

office2007和2010的区别大吗

区别还是有的,按我们办公用途,2007在文件编辑的很多操作细节都没有2010好,2007对媒体插入这块还是有很多BUG。2007好就好在有破解,2010激活麻烦点。不过现在都用正版了。无所谓。
2023-07-28 12: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