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步辇图的结构步辇图的结构是什么

2023-07-30 09:34:55
共1条回复
Chen

步辇图的结构是:步(上下结构)辇(上下结构)图(全包围结构)。

步辇图的结构是:步(上下结构)辇(上下结构)图(全包围结构)。注音是:ㄅㄨ_ㄋ一ㄢˇㄊㄨ_。拼音是:bùniǎntú。

步辇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关于步辇图的成语

得步进步却步图前班妾辞辇扶辇下除帝辇之下步步登高

关于步辇图的词语

出舆入辇帝辇之下扶辇下除辇毂之下京辇之下却步图前班妾辞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步辇图的详细信息

相关推荐

《步辇图》的作者是谁朝代是谁是什么朝代文化背景是什么画面表达了什么?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创作背景公元前bai632年,松赞干布带领军队统一了吐蕃,建立了全新的吐蕃王朝。吐蕃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制定并推行了“大法令”,建立新的赋税制度,统一文字,大力促进农牧业发展,使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因为长期带领军队四处征战,年纪轻轻的松赞干布就成为了老练的政客,远见卓越,眼光长远。
2023-07-30 06:28:563

步辇图是哪个朝代的

唐代。《步辇图》的作者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著名的历史画,它以唐朝初期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这一历史事件为绘制背景,意在表达大唐与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和谐景象。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阎立本(约601年~673年),唐代画家。阎立本在绘画、建筑等方面都很有造诣,并且阎立本父子三人都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阎立本善于描绘人物肖像,其作品大多取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其绘画作品在《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等画录中都有被提到过,可见,阎立本其作品的鉴赏性极高。
2023-07-30 06:29:111

步辇图简介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文名:《步辇图》 外文名:Bu Nian Tu 年 代:唐代 作 者:阎立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 别:一级文物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 *** )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阎立本除了擅长绘画外,而且还颇有政治才干,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显庆元年(656)阎立德殁,他由将作大将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咸亨元年(670)迁中书令。咸亨四年卒。 阎立本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善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曾在长安慈恩寺两廊画壁,颇受称誉,《宣和画谱》所载宋代内府收藏阎氏作品,道释题材占半数以上。他又工 *** ,下少肖像画是为了表彰功臣勋业而创作的。武德九年(626)所绘《秦府十八学士图》系表现秦王李世民属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18位文人谋士的肖像,都是按人 *** ,图其形貌,画卷中对每个人的身材、相貌、服饰、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有生动而具体的刻画。贞观十七年(643)又奉诏画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24功臣像于凌烟阁,成为继汉代麒麟阁、云台画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唐代凌烟阁画像早已不存,北宋元祐五年(1090)游师雄曾据流传粉本摹勒上石,现尚有少部分石刻画像流存于陕西省麟游县,计存萧璃、魏徵、李绩、秦叔宝4像,皆为主身执笏肃立,惜面部形象残毁,据唐代杜甫《丹青引》中曾咏及凌烟阁肖像为“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秦琼)、鄂公(尉迟恭)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可知是非常传神的。阎立本还曾奉诏为唐太宗画像,后经人传写于长安玄都殿东壁,一时传为名迹。 笔法风格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弹琴时的左手伴奏一样禄东赞简介,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早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构图色彩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吐蕃,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如果在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着的镀金装束成了土黄色,那么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排上的独到之处。 绘画技术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对比1959年版的《步辇图》和1978年版的《步辇图》两版的《步辇图》会发现,唐太宗手中的布袋不见了,宫女的手也变成了一段袖筒。唐太宗的右手被抹掉了。 唐太宗手里的小白布袋很重要,是因为它是全图的核心和眼睛,有了它,这幅图的主题就非常明确,是授官,而非许亲。 故宫的人对图的题记部分视而不见。史书上记载:“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拜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这个小白布袋里,也可能正是“右卫大将军”的印信。小白布袋(鱼符袋)是三品以上官员出入宫廷的身份标识,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碑文中,将皇帝“赐紫(绶)金(绶)鱼袋”录入碑文,以示荣宠。 《故宫博物院历代绘画藏品选集》的《作品简介》中,则把“琅琊长公主外孙女”,说成是唐太宗把自己的外孙女许给赞普松赞干布,实际上是把长公主的外孙女许给禄东赞。后来,在勘误表上,赞普松赞干布改正为禄东赞,但禄东赞娶唐太宗外孙女一句并未更正。 以女性充当挽舆之人,原已违背人之常情。自有辇车、舆、轿以来,充当舆士的都是男子,由于先天的性别差别、体力差别,因而分工不同,这在砖画、壁画、卷轴画上早有证实。远的不论,只就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汉成帝所乘的肩舆、陈宣帝的腰舆、《清明上河图》中的九乘轿子和七辆独轮车、两辆双轮车、三两牛车禄东赞简介,以及《晋文公复国图》中累见的辇车,它们的舆士皆是男子,而这些绘制,皆是唐代本朝以及前后朝代的制作。 况且,《步辇图》挽舆的9名女子,从服饰的打扮来判断,与宫女完全不同,倒像是 *** 。这一点,通过唐朝李贤墓、李重润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壁画的宫女打扮就知道。以 *** 充当舆士,如果有也只有荒唐无道的国君才有可能,只有在后宫嬉戏时命 *** 挽舆,而不可能在行幸中让国人、朝臣亲眼目睹,更不会在召见外国使节时亮相。 在《步辇图》中,可以看见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臣,没有穿朝服而是穿便装,并且一只左脚伸出袍服之外,露出袜子和圆口便鞋。这一露,也露出马脚来。 在古代的绘画中,为了完美地表现帝王,一般都画皇帝穿着考究,一般也都画朝服。这点从《历代帝王图》可以看出,皇帝端坐舆上的仪态都是正襟趺坐,即覆盖在衣裳之下的盘膝盘腿,连陈废帝亦不例外。此外,皇帝的服饰和使臣的也有所不同,使臣有使臣穿的服饰和鞋。 《历代帝王图》中7位帝王朝服与敦煌初唐壁画第220窟、维摩诘经变右下的帝王与群臣朝服相比,其服饰规格画法和色彩相当一致,都是戴冕旒、著青衣、朱裳、曲领、白纱中单、大红蔽膝、大带,以及足登有小牌坊形翘头勾在裙外的朝鞋。 上述种种,说明伪作者没有对这些历史常识进行过研究,或者根本没有见过皇帝是如何站和坐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宫乐图》,台湾地区的研究者将其认定为唐人作品。盛唐人的脸是肥肥的,这从《宫乐图》中可以发现,人物的脸上,圆脸线条画得结实,人物的手,一笔一笔的,随便哪张脸和哪只手,线条都很厚重。再看《历代帝王图》,人物也是圆圆的,是初唐时的画法。此外,在唐人的壁画中,眼睛都是比较阔的。 而《步辇图》的女子都是小眼睛小鼻子,身体很削瘦。这种风格在唐宋时的画里没看见,要到明清才出现。明清人物画一般是细眼睛小鼻子,身子弱不禁风,不过明清唐伯虎、仇英等人画的仕女尽管躯体瘦削,线条还是挺拔的。《步辇图》从线条上来讲,也画不过这些明清一流的画家,线条僵硬,甚至人物的眼睛都画得模糊不清。 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这幅传为阎立本所做的《步辇图》,对它是唐代阎立本所做还是唐代其他画家的原创摹本,或为宋人波本有许多争议,而书画鉴定界对《步辇图》的讨论认为《步辇图》的绘制年代不晚于宋代,定其为宋人摹本。但不管是唐代、唐摹还是宋摹,作品的绘画水平都是很高的。
2023-07-30 06:29:191

《步辇图》作者是谁?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先钩墨线,而后敷色。衣纹墨线圆转流便、疏畅坚实,五官须发的勾划准确精细,并在靴筒的折皱等处局部配以晕染。设色中有平涂,也有渲染,几块大面积的红色分布有致,其间穿隔有扇面的两块石绿色,浓重淳净又富于韵律感,且色上不再以色线勾勒。此图作为初唐绘画,从人物造型到线条、色彩的使用等,都明显带有南北朝晚期和隋朝绘画的意味,艺术造诣堪为古画上乘,足可作为研究初唐绘画的样本。一说为宋摹本,无款,有宋代章伯益篆书题记及米芾等人观款,并录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2023-07-30 06:29:531

阎立本的《步辇图》中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呢?

描绘的是一个非常绚丽的场景,而且主要是描绘了这个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的一些事情,阵容是非常强大。
2023-07-30 06:30:076

《步辇图》有什么历史意义?

《步辇图》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盛大场面,是表现盛唐时期各民族之间融洽友好氛围的一部分。这幅画卷说明了汉藏两兄弟民族血肉相连的历史真实面目,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两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截止到2021年5月,在拉萨的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有关文成公主的精美壁画和雕刻。
2023-07-30 06:31:262

《步辇图》有什么历史意义

《步辇图》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盛大场面,是表现盛唐时期各民族之间融洽友好氛围的一部分。这幅画卷说明了汉藏两兄弟民族血肉相连的历史真实面目,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两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至今,在拉萨的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有关文成公主的精美壁画和雕刻。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经非常熟练。衣服器物上的线条用墨线勾勒出来圆转而流畅,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人物的神韵捕捉得相当出色。图上局部配以晕染,比如人物脚上穿的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较有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2023-07-30 06:31:363

步辇图的意思步辇图的意思是什么

步辇图的词语解释是:《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步辇图的词语解释是:《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拼音是:bùniǎntú。结构是:步(上下结构)辇(上下结构)图(全包围结构)。注音是:ㄅㄨ_ㄋ一ㄢˇㄊㄨ_。步辇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关于步辇图的成语步步登高帝辇之下却步图前班妾辞辇扶辇下除得步进步关于步辇图的词语出舆入辇班妾辞辇扶辇下除辇毂之下却步图前帝辇之下京辇之下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步辇图的详细信息
2023-07-30 06:31:541

步辇图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步辇图》描绘的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还有许多树木、果蔬的种籽,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青藏高原,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松赞干布和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团结,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至今还保存着他俩的塑像。
2023-07-30 06:32:011

步辇图是什么意思

步辇图的解释 中国 画。唐代阎立本作。今存此画一说为宋摹本。绢本长卷。设色。画卷表现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 公主 派 使节 晋见唐太宗。人物分两组,左边宫廷礼官、 吐蕃 使节、译员,三人 拱手 而立。右边九位宫女执翟扇、华盖,抬着上坐唐太宗的步辇簇拥而行。人物神情生动,色彩对比鲜明。 词语分解 步的解释 步 ù 行走: 步兵 。步行(妌 )。徒步。 信步 。闲步。 固步自封 。 望而却步 。 踏着 别人 的 足迹 走, 追随 :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 步伐 。步测。 寸步难行 。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 程度 :步骤
2023-07-30 06:32:201

阎立本的《步辇图》画的是什么内容?

阎立本的《步辇图》,是描绘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接见他的情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由一群宫女簇拥着徐徐前进。一个唐朝的礼宾官,领着禄东赞恭敬地上前朝见。禄东赞的身后还站着一个翻译官。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亲切详和的气氛,是汉藏两个民族友好相处交往的记录。这幅画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2023-07-30 06:32:341

《步辇图》的作者是谁

唐朝画家阎立本,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来自百度百科)。
2023-07-30 06:32:465

步辇图的作者是谁 步辇图的简介

1、《步辇图》作者是阎立本。 2、《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4、《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2023-07-30 06:33:311

步辇图有什么代表意义?

《步辇图》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2023-07-30 06:33:411

《步辇图》(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描绘的内容是?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如果说是描绘的内容其实就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总概况就是这样,那些情景什么的严格来说其实还要算上人物所以你的问题不够详尽。
2023-07-30 06:33:492

步辇图的内容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2023-07-30 06:33:572

古代名画“步辇图”的作者是?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023-07-30 06:34:063

唐代名画《步辇图》画的是谁的身影?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人物 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可以说松赞干布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赞普。634年,他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638年,他又派使者带琉璃宝入唐求婚,同时,他又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向唐施加压力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被唐军击退。至此,他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唐和好,所以他又于640年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到长安谢罪,带去黄金珍宝献给唐朝,再次提出通婚的请求。机智的禄东赞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出的5个难题,在众多王朝的婚使中脱颖而出,唐太宗也意识到吐蕃对唐朝西部边境安宁的影响甚大,所以答应了吐蕃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还有许多树木、果蔬的种籽,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西藏高原,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团结,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至今还保存着他俩的塑像。
2023-07-30 06:34:251

步辇图作者是谁

步辇图作者是阎立本。阎立本(601年—673年),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代政治家、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隋朝时,阎立本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阎立本继任兄长阎立德为将作大匠,同年由将作大匠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举荐名臣狄仁杰,累迁中书令。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去世,追赠司空。作品介绍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2023-07-30 06:34:341

步辇图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大昭寺。
2023-07-30 06:35:021

请评价《步辇图》

《步辇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作品赏析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作品赏析: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2023-07-30 06:35:291

步辇图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文中公主有何历史贡献

唐蕃和亲,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为密切唐蕃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3-07-30 06:35:381

步辇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达到十全十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只要慎重行事,那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或许就不会出现。前些年,故宫博物院召开“评审鉴定会”收藏一幅由当今画家完成的《清明上河图》“补全卷”。发布消息时宣称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后来从《中国美术全集》上又发现国宝级文物《唐代阎立本步辇图》被妄改成一件失真作品。不禁令人惊讶和痛心。这些收藏品,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延续和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容不得半点粗心大意。作为探讨和研究,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谈些肤浅认识,望指正。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起,就有人对画面末尾“截然而止”的收笔方式产生怀疑,“惜末尾似早为人裁截若干”,余曾为文论之。究竟完整或者不完整,可以各抒己见开展讨论。这幅《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已近九百年历史。从一系列记载来看,人们尚未见到“被人裁截若干”的任何证据。包括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等人在内,他们或临摹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卷,画面上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自加进了一些新的内容,但并没有什么人声称是由于“被人裁截若干”而去填补的记载。究竟残缺不残缺,图尾是问题的关键。人流涌动,熙来攘往,是城区一段构图的基本特点。至图尾处,不但没有了繁华热闹的喧嚣声,而且更没有了人来人往场面,在这样一条宽阔的主干道上出现了收笔迹象。画家张择端独辟蹊径,运用道旁两侧参差不齐的树枝、树干、树根封闭街道来结束长卷。没有留下残缺不全的造型,可以说该止当止,恰到好处,这正是结尾的巧妙收笔。古书画鉴定专家以“戛然而止”为由,做为《清明上河图》“被人裁截若干”的论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当事人只是按推想来判断这幅古图似乎“被人裁截若干”,便做出了收藏“补全卷”的决定,这既不慎重也有失原则性。从整体上看《清明上河图》以虹桥为中心,左有城区,右有乡村,形成一个统一的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特点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长卷的主体,是衡量《清明上河图》完整与否的重要方面。但是,1994年相关单位在没有确凿的事实,又不掌握真凭实据的情况下,竟然召开“评审鉴定会”,收藏一幅美其名为《清明上河图》的“补全卷”。以惊天动地的声势向世人宣称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实际上所谓的“补全卷”,是强加给《清明上河图》的身外之物。类似这样一幅按个人推想画出来的“补全卷”,现存国内外的这种《清明上河图》中,与之相似的构图为数不少。这不过是随意想象和任意发挥而已。当今,在没有弄清楚《清明上河图》是否“被人裁截若干”的情况下,抛开历史真实性,收藏一幅用仿效赝品这种做法进行“补全卷”,竟然称之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从一定程度上说,实质上是对《清明上河图》祖本真迹的怀疑和否定。收藏单位为之召开“评审鉴定会”,有关方面煞费苦心,过早对《清明上河图》残缺与否的问题上盖棺论定,既混淆了真伪,又误导了读者。类似这些画蛇添足之举,实不可取。无独有偶,在对《清明上河图》续貂的同时,还有对唐代阎立本《步辇图》的妄改。从早年印制的这幅作品来看,画面一些地方有明显的斑斑点点。自70年代后期以来,在人为的任意更改之下,那些历史性的陈旧斑点固然已经消失。但同时也消失了一些本不该消失的东西。先后出版的《步辇图》出现的差异变化十分明显。人们留心对照,就可一目了然。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为不管什么时期,什么年代印制的《步辇图》,其祖本真迹理应安然保存在收藏单位,既然是相同的一幅古画,又是永久性的保管在收藏单位,《步辇图》画面出现原因不明的变化,不知该不该由主管一方对此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具体情节是:这些年来收藏单位对原画面上唐太宗右手攥着的那个白布袋,不知是哪一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被无缘无故涂抹掉。使《步辇图》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失真作品。而且,这样一幅被抹掉了标志物的《步辇图》,多年来竟然堂堂正正地连续在国家级报刊和专集上发表。唐太宗右手攥着的白布袋,一旦不明不白从画面上消失,不明真象的后人更是没法说清。先后印制的《步辇图》相隔时间并不长,可是二者之间出现那么大的变化,绝非一件小事。不知50年代那件印刷品有什么差错,竟弃之不用。更不知70年代以来一直延用至今的那件《步辇图》,抹去了唐太宗右手和手中攥着的标志物,却反而成了代表国家出版物的标准印刷品。对于事关中国美术史的原则性问题,如果继续听之任之,以讹传讹,就很可能成为一件永远无法说清的历史悬案。唐代阎立本绘制的《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位驰誉古今的画家,用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将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治国方略,体现在了《步辇图》画卷之中,讴歌了初唐时期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重大历史事件。贞观十五年(641),吐蕃领袖松赞干布派遣宰相禄东赞做使臣,携礼品来长安请求通婚。唐太宗李世民亲切地接见了禄东赞。这位使臣从容对答,语言得体,博得了太宗的欢心和赏识,太宗不但允许禄东赞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且加封他的官职,并把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了他。阎立本的绘画写生本领,逼真传神。唐太宗对其信服程度非同一般,“异国来朝,诏立本画外国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尝诏立本写太宗御容”(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既是宰相又是画家的阎立本,在汉藏和亲这件事上,按照当时的身份和官职,做为受宠之臣,他理当奉诏去现场“手挥丹粉”,完全有可能目睹了这次历史性会见,凭直观感受和记忆绘制了这幅作品。《步辇图》具有相当出色的历史真实感,既宣扬了唐王朝的强盛和君主的政治业绩,又把人物肖像画与纪实性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画面上刻画的唐太宗等主要人物,都具有肖像画的特征,是对历史人物的“传神写照”,整个构图不画背景,也省略了文武群臣场面,除与主题相关的几个人物之外,只有步辇和由宫女手擎着的大扇和红伞等几件必不可少的礼仪性道具。画面简练、概括。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件是多余的,也没有任何一笔是虚构的,更加突出了主题和画面效果。据史料记载:构图上所画的步辇,大扇和红伞(华盖)等礼仪性道具,均出自阎立本兄长阎立德之手,由“立德造……腰舆(注:就是步辇)、伞、扇、咸宜典式”(《旧唐书·阎立德列传》)。可见,画面上每一个造型均为实景,史料记载的这些内容,体现着阎氏兄弟共同构思的历史痕迹。自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一些出版物上印制的《步辇图》,已被人为涂改。如果将《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1984年版),《故宫博物院历代绘画藏品选集1》(1980年版)与《唐代阎立本步辇图》(195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相互比较和对照,不要说专家学者,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一眼就能观察到妄改后的变化痕迹(见附图);其一、1980年以后印制的《步辇图》把唐太宗右手攥着的白布袋全部抹去,从此失去了完整的右手及那件原有的标志物。其二、靠近唐太宗的右膝下,有一抬步辇的宫女,她的一只左手在1959年出版的《步辇图》上,可清晰看到手指与手指间的骨骼关节。涂改后,使这一只左手竟然变成了宫女的上衣袖筒。结果,失去了正在用手抬步辇的动作,这一宫女成了随同走动的闲人,为了证明这不是一只手,而是宫女的袖筒,居然把那位宫女的左手手掌与紧袖箍之间的衔接处,用白颜色任意向外扩宽,成为一个上下垂直的长方形。其三、1959年出版的《步辇图》上,唐太宗手中攥着的白布袋,是从前胸那个长方形盒子下引出的一条垂直线,与白布袋拴在了一起。紧挨着垂直线(这条垂直线,实际上就是佩戴官印的一条丝线绳),还有一条月牙形弧度的线条,明显朝左侧方向弯撇过去,这条线才真正是那位宫女上衣袖筒的外沿轮廓线,这两条分岔的线条各有各的作用:一条与橘黄色的上衣袖箍合笼;一条与手中的白布袋相连接。两条轮廓线不存在任何含混和牵强附会的关系。可是,胡抹乱改过的《步辇图》上,拴系白布袋的那条垂直线绳被借用过去张冠李戴,当做了衣袖伸延贯通。有月牙弧度的弯线条被视为多余之物被涂掉,拴系白布袋的垂线被移植到了衣袖上来,如此一改,使原有的艺术情节出现了莫明其妙的变化,不但失去了李世民那只右手,同时也失去了李世民右手握着的那个重要标志物,这就是《步辇图》如同玩物被改动后的全部情况。现在看来,妄改后的《步辇图》画面上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攥在唐太宗手中的那个白布袋了,究竟它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该不该从画面上把它抹掉,形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许多典章制度。旧时朝廷中加封三品以上的官员任职,均由皇帝亲自授封。为了表示对功臣勋将的器重,沿袭礼贤下士的习俗,举行仪式时,皇帝要离开正座,在宫殿前的平台上“乘舆亲御临轩”(见《后汉书·礼仪志》)。向受封者授册,连同官印一齐赐给被封官职的人,此举称之为“临轩册命”,《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的这段文字十分精辟、生动,为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步辇图》的主题内容,提供了重要依据。从阎立本《步辇图》所描绘的艺术情节来看,其整体构图安排与这一瞬间吻合,进一步升华了“乘舆亲御临轩”几个字的深刻含义。《步辇图》实际上就是体现“乘舆亲御临轩”的一幅更加逼真、更加形象化了的示意图。阎立本用绘画手段活生生地体现了“临轩册命”时的历史场面。至关重要的那件被抹掉的标志物,究竟是什么?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点问题。首先应当肯定《步辇图》是一个加封官职的场合。这一标志物必定与加封禄东赞的官职相联系,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唐太宗右手攥着的白布袋,从容量来看,似乎理应是一方“右卫大将军”官印。左手托着的木盒,内装极有可能是一轴册文,正准备授给吐蕃国相禄东赞,虽然所占空间面积都很小,但却是重要标志物。画面没有或者失掉了这些标志物,主题就不够完整。唐代诗人王维《少年行》:“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的诗句,具体而又形象地把临轩册命的全过程,以及授封仪式完毕后,那位腰部佩挂着侯印的将军走出皇宫的情形,为我们研究《步辇图》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有关文成公主入藏,加封禄东赞官职等史书均有较详记载。《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段氏妻之。”由北宋章伯益(友直)篆书的《步辇图题记》:“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这一篇题记,与《步辇图》画面紧紧并列,可谓浑然一体。可是《故宫博物院历代绘画藏品选集1》附录中的《作品简介》(见附图),却对《资治通鉴》这段原文及这篇题记视而不见,写了一篇与诸多史书记载不相符的内容:“……吐蕃使者禄东赞为迎接文成公主来见唐太宗,太宗对他十分看重,并把外孙女嫁给赞普松赞干布。《步辇图》即描写唐太宗向禄东赞许亲的故事”,文中不仅错把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写成是唐太宗的外孙女,又在嫁给了谁的问题上,竟然错写成“嫁给赞普松赞干布”。出版后虽然在《勘误表》上更正,但却反映了写简介的专家对这幅画的基本概念含混不清,导致一百多字的《作品简介》接连出现大错。尤其是只字不提加封“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这一官职为内容的基本前提。这幅《步辇图》是描写来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被加封为右卫大将军,在为他举行授册仪式时,太宗李世民离开正座,“乘舆亲御临轩”的一个历史场面。不论从什么角度分析,突出许亲之说是难以成立的。(下转8版)(上接第9版)收藏单位在《作品简介》中,判断《步辇图》的基本主题是:“唐太宗向禄东赞许亲的故事”。不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而且从理论上对这幅画的涂改起了指导性的作用。研究古代绘画,不可忽视研究历史,权威性机构做出这种结论,不能不说这是一次不该有的失误。这就是为什么导致《步辇图》画面被人为涂改的根源所在。从史书记载来看,加封禄东赞官职是事先准备好的,是“临轩册命”的中心内容,而许亲则是在接见过程中,博得了太宗欢心的情况下即席作出的决定。授官与许亲,主从关系不能颠倒。必须强调的是:唐太宗在宫廷内接见外国使臣,礼仪制度上没有离开龙椅,来到正殿前平台上乘坐步辇的理由。只有举行“册命”礼仪时才有这种场面。据周迁著《舆服杂事记》:“(步辇)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的记载来看,既然步辇可以“庶人通得乘之”,这正反映出皇帝离开正座乘步辇,是与礼贤下士相关联的。乘不乘步辇,在什么样场合才乘步辇,这不是一时的个人行为。同时,《步辇图》上唐太宗的衣冠跟普通人相似,并没有穿戴帝王临朝时那种威严的“冕服”,完全摆脱了帝王出场时那种龙袍加身的固定格式,更加衬托出举行仪式时的那些特点。突出显示了画面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感。唐太宗所着便服,很可能与上述典章制度密不可分。《清明上河图》与《步辇图》都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如此珍贵的国宝级名画,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要明确:为《清明上河图》续貂是画蛇添足之举,对已经被涂改的《步辇图》标志物,遵循追本溯源的精神,认真地恢复古图原貌。不能将遗憾留给子孙后代,不要使人们沉陷在迷惘之中。一九九九年春于西安钟楼下阎立本(?———673年)雍州万年县(今属陕西省)人。唐高宗时为右相。父阎毗,兄立德都是名画家;他兼学郑法士、展子虔等法,自成一家。善画人物故事、佛像等。唐初文成公主嫁与吐蕃(现在的西藏地区)的赞普松赞干布,在汉藏两族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吐蕃使者禄东赞为迎接文成公主来见唐太宗,太宗对他十分看重,并把外孙女嫁给赞普松赞干布。“布辇图”即描写唐太宗向禄东赞许亲的故事。
2023-07-30 06:35:552

《步辇图》的表现形式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2023-07-30 06:36:011

简述阎立本步辇图的艺术特色

《步撵图》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设色浓重、鲜艳,是一幅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图中的李世民、禄东赞等人应当带有肖像画特征,画面上人物的大小安排是根据人物的地位高低确定的,地位越高人物就越大,反之越小。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步撵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23-07-30 06:36:081

步辇图的后世纪念

《步辇图》小型张发行于2002年3月16日,它的面值为8元,发行量1290万,是国家邮政局2002年发行的第5套新邮,同时也是2002年发行的第一枚小型张。 在《步辇图》小型张正式发行之前,期货价曾达到35元,但随着邮市运作环境的恶化,市场对其的期望值也逐级下降,致使《步辇图》小型张正式发行时,其市场价格只以25元开盘。面世之后,受邮市大盘进一步恶化的影响。 从盘口来看,多空双方在这一位置基本上达成了暂时的平衡。但由于《步辇图》小型张的上档密集成交区集中在20元附近,且25元开盘价和35元期货价已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短期内《步辇图》小型张价格的上扬阻力重重。
2023-07-30 06:36:351

松赞干布向唐太祖派婚使节求婚的步辇图是谁绘画的

阎立本
2023-07-30 06:36:494

《步辇图》曾被哪些人收藏过?

1080年,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米芾在长沙做官,任长沙掾。有一天,他去当朝尚书右仆射吕公著长沙家中做客时看到了《步辇图》真迹,并应主人邀请在《步辇图》上题跋,落款是“襄阳米芾”,并标明是在“长沙静性斋观”。此后,长沙的其他士大夫也相继于《步辇图》上题跋。如题写于1084年的跋文:黄公器跋文于长沙学舍观;张向跋文书于长沙之静鉴轩;刘次庄跋文书于长沙刘次庄;曹将美跋文;蔚宗跋文书于长沙驿舍。题写于1085年的跋文:刘忱跋文;琰的跋文。题写于1086年的跋文:陶舜咨跋文;李康年跋文“子山太守官于鄂日……江夏李康年谨题其后云”;张舜民跋文于长沙观;邓忠臣同孔武仲跋文于南楚门舟;张屋佺跋文于长沙县斋;张知权跋文;杨长敝跋文;上官彝、田俨、杜垍等跋文;无日期落款的如:林定正跋文等。绝大部分都标明了是在长沙看的画,说明这幅画当时在长沙。据说,直至1091年时《步辇图》仍为吕公著所收藏。1101年前后,北宋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所著《画史》成书。《画史》记载:唐太宗《步辇图》,“有李德裕题跋,人后脚;差是阎令画真笔。今在宗室仲爱、君发家”。又云:“宗室君发以七百千置阎立本太宗《步辇图》,以熟绢通为背画,经霉变两边磨得画面脱落。”意思是说,在米芾之前,已有唐代晚期名相李德裕先其题跋。而他题跋仅是步其后脚。据米芾鉴赏,该画为阎立本真迹。而在1101年的前后,《步辇图》已经转手到了声名显赫的北宋时期皇亲国戚恭王赵仲爰手中。《步辇图》因梅雨潮湿两边脱开,画面磨得脱落,其真迹为挂轴。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载,《步辇图》还曾被叔宝收藏,在卷中前后有“叔宝藏”等宋印。据南宋吴曾的笔记《能改斋漫录》记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公麟也曾对《步辇图》予以好评。此外,在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印。1307年,元代画家许善胜、姚云在《步辇图》上写有跋文,但画的藏处不详。据说,该画后来经由赵仲爰之手进入了元内府。自1323年至1329年,《步辇图》已经进入元代内宫,归元代内府收藏于集贤院登瀛堂西。1323年,集贤院诸官在登瀛堂西同观过此画,并在画上题有跋文:至治三年夏六月三日,集贤僚佐同观于登瀛堂西。同时,《步辇图》上钤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为3行音译汉字“集贤院经历司印”。1328年,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将此画载入《画鉴》:阎立本画……及见《步辇图》,画太宗坐步辇上,宫女三十余人,皆曲眉丰颊,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笏引班。后有赞普使者服小团花衣及一从者。赞皇李卫公(德裕)小篆题其上,唐代人八分书赞普辞婚事。宋高宗题印完,真奇物也。1329年,元代画家曾巽申在画上题有跋文:天历己已孟秋丁丑,登瀛委吏曾巽申审定谨识。他在《步辇图》上也钤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为4行音译汉字“集贤院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库印”。经其鉴赏,此画就是米芾题过跋并记入《画史》的那一卷,是真迹无疑。至明代,《步辇图》上除了明代画家吴新宇印外,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郭衢阶诸印。经其鉴赏,此图就是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将此画载入《画鉴》的《步辇图》后,他于1585年在画上题跋:右《步辇图》,法度高古,真唐代人笔,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宫盖鉴之审矣。万历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阶亨甫再题。郭衢阶写“再题”,是因为在这幅《步辇图》上,他已经钤印在前。据说,郭衢阶的题跋之所以说传到明代的《步辇图》仍然是赵仲爰手中的那一幅,是“真唐代人笔”,是因为他的题跋是排在元代人一个题跋的后面的;二是因为两枚元代的八思巴文印是汉人难以模仿的。此外,明代时期的书画著录著作《清河书画舫》和《珊瑚网》均曾收录过《步辇图》。清代时,《步辇图》在乾隆年间就进入了清代朝廷内府。有关《步辇图》的情况,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中也有清楚的记载:画卷次等。唐阎立本画《步辇图》一卷。次等天一,素绢本,着色画。卷中幅署‘步辇图"三字,卷后章伯益篆书本事,并署云:唐相阎立本笔。拖尾有米芾、黄公器、张向、刘次庄、曹将美、陶舜咨、邓忠臣、张渥佺、曾巽申诸记语;又江融(按应为澈字)书记语一,又田俨诸人记语一,又蔚宗记语一,姓阙,下署关杞二字;又琰记语、一姓并阙;又记语二,未署名;又刘忱、李康年、张知权、林定、姚云、郭衢阶诸跋;又张舜民、许善胜题句二。《石渠宝笈》的记录虽然不全,没有写出《步辇图》上题跋的全文和印钤情况,却罗列了大部分题跋人姓名,特别是米芾、曾巽申和郭衢阶等,说明《石渠宝笈》所记录的《步辇图》画就是郭衢阶题过跋的画卷,是《画史》和《画鉴》都曾记载过《步辇图》,是阎立本的真迹。后来,《步辇图》画面上的收藏印章说明,清代著名画家梁清标、文学家纳兰性德、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等人均曾收藏过《步辇图》。而且清代的书画专著《式古堂书画汇考》和《佩文齐书画谱》等书均曾有过著录。清代末期,《步辇图》被皇室成员偷偷带出宫外,先被一大臣获得,后在天津被卖掉。据说,后来买到《步辇图》的人爱不释手,视为珍宝,他没有舍得再转售,而是将《步辇图》真迹送给女儿做了嫁妆。之后,收藏《步辇图》的主人又将此画奉献给了后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这张画和很多早期绘画遗存一样,虽有争议说此画并不一定是阎立本的真迹,而是宋代的摹本。但是这幅《步辇图》的艺术价值则毫无疑义。这是一幅唐代初期风格非常明显、处理得简洁而扎实的画作,画家充分利用了对比手法,从人物比例、姿态、神情气质,以及性别带来的感觉差异,甚至构图的疏密对比各个方面来烘托主人公唐太宗,做得相当成功。当画面构图唐太宗一边有过密、过重的视觉倾向时,画家将整幅画中最大面积、最鲜亮的颜色放在礼官的红袍上,使得构图两边在对比强烈的前提下又不失平衡。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步辇图》都足以令人称道。《步辇图》以其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丹青神化”,它与东晋书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著名画家张萱与周昉的《唐宫仕女图》、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2023-07-30 06:37:041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画都有哪些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3]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4] 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5] 唐代·韩滉《五牛图》[6]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7]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8]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9]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10] 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11] 清代·郎世宁《百骏图》[12] 望采纳
2023-07-30 06:37:269

步辇图体现了什么文化思想?

体现的就是那种传统的一种手规矩的一种道德思想吧!
2023-07-30 06:38:114

《步辇图》是怎样突出唐太宗的形象的?

唐太宗的形象是《步辇图》全图的焦点。唐太宗是唐代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帝,他安详自若,威严的神情中流露出对使者的盛情和嘉许,而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气质在画面中也是表露无遗。禄东赞脸颊丰满,高鼻,黑黑的络腮胡,体现了藏族同胞矫健中略带粗犷的性格特征,特别是额头上几条长长的皱纹,与质朴的颜面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他的才智和丰富的阅历。禄东赞举止谦恭,敬畏且沉稳,憨厚可信。画家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丰腴英俊,目光深邃,神态庄重,双目上挑,透着睿智,似在思虑着汉藏和亲、稳定边陲的国家大事。长长的耳垂、潇洒的胡须,无疑都增加了李世民的王者风范。同时,在红绿相间的宫服掩映中,太宗的褐黄色衣衫、黑色靴帽,更具庄严肃穆的帝王气概。所有的一切都充分展露出了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步辇图》左侧的3个人物当中,为首执笏的人是朝中引班的礼官,他红袍虬须,神态沉着干练,引导吐蕃使者禄东赞前来晋见。其后发饰与衣着都与其他人不同的就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在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画中的禄东赞身形瘦小,头戴平顶小帽,身穿团花窄袖长袍,他眉头微颦,举止谦恭,细部的刻画表现出一脸的敬畏,又不失使节的持重仪表。最后一位着白衣者可能是翻译官,着白衣,执笏板,谨慎惶恐。3个人毕恭毕敬地站侍一旁,唐太宗手里拿着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禄东赞为什么会那么紧张呢?他是不是在等待唐太宗给他最后的答复?也许答案就装在唐太宗手中的那个盒子里。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可以从画幅本身感受到画家用心良苦,让画中资源一点儿也不浪费地用于对唐太宗这个人物的烘托,也许画家对选择接见的场面来表现这个事件是有一番用心的。一个过于宏大的像公主婚嫁的场面不是早期的画家所擅长表现的,而且不宜于其中某一个特定人物的突显,观者的注意力太容易让场面中过多的其他细节所吸引。禄东赞虽然身为一国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还是无法与帝王相媲美,于是人物的选择又已经决定了画面中最有权威、无人与之匹敌的唐太宗的地位。画家不仅描绘太宗本身举重若轻的神态,还用身旁女性的温柔衬托他的稳健持重,用禄东赞的体形与表情来衬托大唐的泱泱大国气势。更是一种大唐气魄强有力的抒发。《步辇图》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婉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着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代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2023-07-30 06:38:541

《步辇图》里,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禄东赞、唐太宗
2023-07-30 06:39:044

名画《步辇图》,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
2023-07-30 06:39:145

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和

阎立本 步辇图 松赞干布 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
2023-07-30 06:39:311

步辇图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它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心所在。作者不遗余力地给以生动细致的刻画,他笔下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全图不设背景,以摹绘人物为主,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从细部描摹来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欲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着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2023-07-30 06:39:381

唐阎立本步辇图的介绍

《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634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画家笔下的唐太宗,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胡须,表现了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帝王的自信与威严。线条劲细流畅,色彩浓丽。
2023-07-30 06:39:471

步辇图怎么读 步辇图拼音怎么读

1、步辇图[bù niǎn tú]。 2、《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4、《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2023-07-30 06:40:141

《步辇图》是什么朝代的作品,作者是谁?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2023-07-30 06:40:212

步辇图的介绍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1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11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2023-07-30 06:40:291

《步辇图》描绘的是什么历史故事?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可以说松赞干布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赞普。634年,他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638年,他又派使者带琉璃宝入唐求婚,同时,他又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向唐施加压力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被唐军击退。至此,他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唐和好。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还有许多树木、果蔬的种籽,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青藏高原,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团结,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至今还保存着他俩的塑像。
2023-07-30 06:40:421

步辇图是什么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中国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它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话。《步辇图》展示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接见吐蕃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时的情景。 《步辇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作,长129.6厘米,宽38.5厘米,画中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画的右侧,唐太宗李世民坐于步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打伞,各具姿态,凸显太宗的奢华和威严。 画的左侧,有一个红衣虬髯执笏者,是朝中引班的礼官;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一人是朝中的翻译官。
2023-07-30 06:41:083

步辇图有什么艺术价值?

《步辇图》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此图用逼真的艺术手法,将唐太宗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治国方略体现在了画卷之中,讴歌了初唐时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重大历史事件。《步辇图》为绢本,设色,纵0.385米,横1.296米。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
2023-07-30 06:41:161

步辇图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步辇图的解释中国 画。唐代阎立本作。今存此画一说为宋摹本。绢本长卷。设色。画卷表现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 公主 派 使节 晋见唐太宗。人物分两组,左边宫廷礼官、 吐蕃 使节、译员,三人 拱手 而立。右边九位宫女执翟扇、华盖,抬着上坐唐太宗的步辇簇拥而行。人物神情生动,色彩对比鲜明。 词语分解 步的解释 步 ù 行走: 步兵 。步行(妌 )。徒步。 信步 。闲步。 固步自封 。 望而却步 。 踏着 别人 的 足迹 走, 追随 :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 步伐 。步测。 寸步难行 。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 程度 :步骤
2023-07-30 06:41:231

步辇图是谁的作品

阎立本
2023-07-30 06:41:328

步辇图的成语步辇图的成语是什么

步辇图的成语有:班妾辞辇,帝辇之下,却步图前。步辇图的成语有:得步进步,步步登高,却步图前。2:结构是、步(上下结构)辇(上下结构)图(全包围结构)。3:注音是、ㄅㄨ_ㄋ一ㄢˇㄊㄨ_。4:拼音是、bùniǎntú。步辇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关于步辇图的词语班妾辞辇帝辇之下辇毂之下京辇之下扶辇下除却步图前出舆入辇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步辇图的详细信息
2023-07-30 06:42:011

步辇图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阎立本个人资料介绍

1、《步辇图》的作者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著名的历史画,它以唐朝初期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这一历史事件为绘制背景,意在表达大唐与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和谐景象。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2、阎立本(约601年~673年),唐代画家。阎立本在绘画、建筑等方面都很有造诣,并且阎立本父子三人都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阎立本善于描绘人物肖像,其作品大多取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其绘画作品在《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等画录中都有被提到过,可见,阎立本其作品的鉴赏性极高。
2023-07-30 06:42:191

简述阎立本《步辇图》的艺术特色?

唐朝书画大家阎立本色彩多选择了红色为主色调,突出了喜庆的氛围。人物之间的对比,更加凸显出唐太宗的端肃。
2023-07-30 06:42:307

步辇图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艺术价值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这幅传为阎立本所做的《步辇图》,对它是唐代阎立本所做还是唐代其他画家的原创摹本,或为宋人波本有许多争议。而书画鉴定界对《步辇图》的讨论认为《步辇图》的绘制年代不晚于宋代,定其为宋人摹本。但不管是唐代、唐摹还是宋摹,作品的绘画水平都是很高的。
2023-07-30 06:43:291

步辇图作者是谁?

步辇图作者:阎立本。《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简介: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56年),出任将作大匠,迁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检校右丞相,册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凭借战功擢任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举荐名臣狄仁杰,累迁中书令。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去世,追赠司空。
2023-07-30 06:43:471

步辇图的解释

步辇图的解释中国 画。唐代阎立本作。今存此画一说为宋摹本。绢本长卷。设色。画卷表现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 公主 派 使节 晋见唐太宗。人物分两组,左边宫廷礼官、 吐蕃 使节、译员,三人 拱手 而立。右边九位宫女执翟扇、华盖,抬着上坐唐太宗的步辇簇拥而行。人物神情生动,色彩对比鲜明。 词语分解 步的解释 步 ù 行走: 步兵 。步行(妌 )。徒步。 信步 。闲步。 固步自封 。 望而却步 。 踏着 别人 的 足迹 走, 追随 :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 步伐 。步测。 寸步难行 。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 程度 :步骤
2023-07-30 06:4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