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食色性也,你是属于好色的生肖之一吗

2023-08-03 00:34:08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稀饭了

  食色性也,好色乃人之本性。在现如今颜值称霸天下的社会,拥有高颜值自然十分讨人喜欢。这同时也满足了好色之人的胃口,走在街上,男人帅气的脸庞,女人诱人的身材都能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这就导致了好色的无可厚非,天下遍布美女帅哥的时代,不好好欣赏岂不是对不起这么多的资源。

  于是明目张胆的好色也并不难以启齿,有些 生肖 就毫不掩饰自己好色的本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十二生肖中好色的生肖都有哪些?

   属龙 :龙生九子很强势

  生肖龙性格率真,向来是心直口快,有话直说。自古就有龙生九子的典故,龙也丝毫不会掩饰自己好色的本性。生肖龙看到高颜值的人时,也会十分强势地上去搭讪并要来联系方式。这样的生肖龙即使是好色,也十分招人喜欢,毕竟如此坦诚又霸道的人,向来会把另一半迷惑的神魂颠倒。

   属蛇 :外冰冷内闷骚

  外表冷漠的生肖蛇在外人眼里总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总让人以为生肖蛇是个没有欲望的“正人君子”。但生肖蛇冰冷的外表下隐藏着闷骚的内心。生肖蛇总是在暗中默默寻找着心仪的对象,虽然并未说出口,但火热的欲望相对别人确是有增无减。所以当你再次看到生肖蛇四处张望时,那必是色心又起了。

  属猪:现实中的猪八戒

  西游中好色的猪八戒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现实中生肖猪的好色心绝对可以与猪八戒相比较。生肖猪是实实在在的外貌协会,看到可餐的秀色,会激动地上蹿下跳,一反常态。不过若是让他前去追求,生肖猪可就不敢了。一副敢做不敢为的模样,让人对他又爱又恨。

  好色本就是人之本性,有好色之心也实属正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肖们快快收起自己的矜持,追求幸福吧。

相关推荐

孔子说:"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只提醒一下,告子说的。
2023-08-02 18:38:513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喜好美食和美色,是人的本性。出处:《孟子》原文: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喜好美食和美色,是人的本性。仁,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义,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词语背景:“食色性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023-08-02 18:39:111

食色性也,下一句是什么?

一、“食色性也”下句是:仁,内也,非外也。但是这句话并不是孔子说的。这句话许多人都说是孔子说的,其实错了,说这话的是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说的。之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因为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语出《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二、出处及解析“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意思是——告子说:“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仁是生自内心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告子,战国时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三、《孟子·告子》简介《孟子·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2023-08-02 18:39:271

什么叫“食性,色也”?

“食性,色也”的意思是人的新陈代谢、五官感觉是人的基本功能。“食性,色也”的全句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人的新陈代谢、五官感觉是人的基本功能;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语出《孟子·告子上》,是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观点的句子。扩展资料:对于“食性,色也”孟子、孔子和诗经的观点:1、孟子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观点:仁义礼智也是人的本性;孟子补充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并要求人应该尽所能的要 仁义礼智。2、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孔子的观点:人太过追求好色的本性,却没有追求好德的本性,会因为偏物不博,辩是非则有不察。3、诗经的:‘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诗经里的观点,人天生有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色性也
2023-08-02 18:39:351

孔子曰:食色性也;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食欲和性欲是人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孔子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人性的一种观察和认知。他认为,食欲和性欲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食欲和性欲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们生活中难以回避和抗拒的欲望。这句话中的“食色”可以理解为人对于美食的追求和享受,同时也暗示了对物质享受和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性”则指的是人类的性欲和性行为。孔子的观点并不是要否定或者放纵这些欲望,而是提醒人们要正确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被它们所驱使。他主张人应该以道德原则为准绳来约束自己的食欲和性欲,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高尚境界,而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享受和个人欲望的追求。总之,这句话强调了人类在面对食欲和性欲时应该保持适度和克制,以道德为指引,追求内心的平衡和修养。
2023-08-02 18:39:555

“食色,性也”指的是什么?

喜欢美食 和漂亮的事物是人的本性。
2023-08-02 18:40:223

食色性也一整句话意思 食色性也出自哪里呢

1、“食色性也”的意思是“物质享受和感官享受是人的天性”。 2、食,基础义就是吃饭,色的意思可以指外表(色厉内荏),指美丽的容颜(色衰爱弛),在佛教用语中也可以指物质(色即是空)。性,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 3、“食色性也”这句话语出《孟子·告子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4、意思是: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与人相互亲爱,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2023-08-02 18:40:371

孟子曰:“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不是孟子说的。但是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告子对孟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告子在与孟子辩论人性时,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是“性犹杞柳”、“性犹湍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正是告子的这几个比喻引出了孟子对于人性本善的精辟论证,引出了孟子对“仁义理智”理论的全面见解。虽然告子的每个比喻都遭到孟子强有力的驳斥,但正是告子的误解,才得以让孟子从最细微处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阐述了儒家学说的精要。《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说,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注:今人常习惯性地将性善与性恶相对,事实上,持性恶说的是荀子,年代晚于孟子,本篇是孟子与告子的争论,不涉及荀子的性恶说。应当指出,当时的人多用比喻论证,其某些论述按照现代的逻辑标准看并不严格。《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
2023-08-02 18:40:46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食欲性欲,人之根本。
2023-08-02 18:41:117

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食”指代的是喜爱的意思,色也不是一般认知中的好色,而是指美好的事物。性也不是男女之间的性,而是天性。所以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还有一种理解是这样说的,食广泛的代指衣食住行,也就是物质上的事物,色笼统的代指感官上的事情,所以意思大致为人们喜欢物质和感官上的事物,这是天性。食色性也出自先秦·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对于人来说,吃喝拉撒睡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人的本性罢了,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扩展资料孟子则论述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翻译过来就是:“仁义礼智都不是外界锻造给自我的,而是自我本来就有的”。孟子并未驳斥告子对食和色的论述,而是强调了义也是本性,这已经很能说明儒家的观念了。儒家首先是把仁义道德放在第一位的,把人的欲望放在第二位,但儒家并未否定人的欲望;在儒家的经典《礼记》中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见儒家是主张人有基本的欲望和需求的,孔子在卫国见卫灵公和南子时感叹也体现了孔子自己的主张,也就是追求道德应该是和追求美好事物(即好色)的这种天性是一样的。另外,孔子名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也足以说明孟子为何不反驳“食”了。
2023-08-02 18:42:06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吃喝造人是一样重要的,我想意思是就是这样的吧!
2023-08-02 18:42:245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是告子所云,其实这里的“食并不只代表吃东西,它是泛指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是一种代称,属于物质上的。色既不是代表喜欢漂亮的东西,更不是特指好色(其实好色也算是喜欢漂亮事物的一种特例)一类,色的原意为感官上的追求,人有五感六觉,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折射出人性中的喜怒哀乐,莫不过佛说五蕴色受想行识,亦为八苦之一。
2023-08-02 18:42:472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2023-08-02 18:43:073

食色性也出自哪里

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孟子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诗经的观点以及孔子支持诗经的观点为证。诗经观点:‘天生_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讲:‘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孔子观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023-08-02 18:43:23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看来也不是孟子的观点。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在与孟子争辩时,其实孟子对告子的这句话并未持反对的态度,也就是说孟子虽然是持性善论,也是基本上同意告子的这种观点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呢?一、从下面的辩论可以看得出来,即孟子并没有在此批判食色二字,只是从外与内进行批驳;二、这还要从《孟子》这本书里面去找答案,这一个证明的过程甚是罗嗦,去找的过程,那真是累呀!翻了大半天的《孟子》,终于找到可以证明的句子,这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对话时所提到的,孟子一如既往地宣扬仁政思想,而齐宣王却如幼童般找出一些可笑的借口来拒绝实行仁政,如他提到他这个人“好货”又“好色”,而孟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劝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从这可以看出孟子并不主张除去人的好货好色的私心。 ue5f1ue5f1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主张:“食、色,性也!”孟子也不主张去除人的好货好色之私心,可见平时人们在引用“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并不是多么太离谱的事情,但至少再不能说“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了,你可以说“我们的老祖先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比较准确了。三人有一贯的思想,这与他们同属儒家学派可能有关,据后人考证,告子当属于儒家弟子,他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尊重“人性”,他们身上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只可惜后人牵强附会,将好端端一锅味美鲜汤给弄馊了,比如宋儒理学家们,固然他们也有些许的贡献。ue5f1ue5f1 ue5f1ue5f1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食、色”这两个方面趋之若骛,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人们正在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之中。太重视“吃”了,结果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及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太重视“色”,结果造成了无数的良家女子铤而走险,从事肮脏的 *** 易,社会风气败坏,人心思乱。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反思,将会有巨大的抱复。实际上现在的抱复已经出现了。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最具震撼力是零三年的“非典”及今年的“禽流感”,这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急功近利行为的一种巨大的无情的报复行为,还有爱滋病的泛滥更是对人类滥交行为的巨大的报复。人们对“食、色”的不加节制,使相关的商业行为完全蔑视人类的生存权利,只要能赚钱就行,具体一点说,人们所吃的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令人放心了,比如大米是有毒的、月饼是陈陷的、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牛肉是注水的、猪肉里面含有瘦肉精并且有的猪肉是用垃圾喂大的、鱼是喂激素长大的、面粉里含有漂白剂严重超标、一些食品中竟含有苏丹红、垃圾食品如洋快餐(据说薯条里面含有致癌成份)、酒里加有敌敌畏等,不胜枚举。ue5f1ue5f1ue5f1ue5f1“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贤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尊重,没想到后人却不加思考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全世界没有不知道中国美食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实在应该改改了。建立节约型社会,不但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应必须做的。人们当然应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没有节制,不能变本加厉地去破坏大自然,去做一些太过放纵的事情。 ue5f1ue5f1当法律不能禁止一些行为时,神秘的力量却横空出世,用来警醒世人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当人们的神经变得极为麻木,不为所动时,也许将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2023-08-02 18:43:311

食色性也的意思是什么?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孟子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诗经的观点以及孔子支持诗经的观点为证。诗经观点:‘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讲:‘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孔子观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023-08-02 18:43:394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就是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意思是吃饭和性爱是人的基本欲望。食色性也衍生出了饮食男女一词,所谓饮食男女,就是人吃饱了以后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简言之就是饱暖思淫欲。可见吃饭对于男女关系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必须先桌上然后再床上。 对于色的解释有很多说法,你认为的是“喜欢漂亮的、美好的东西”,这个解释也行。色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没有性的意思,直到唐朝《心经》里“色即是空”也不是情色的意思。这个词真正的含义要看上下文,出自《孟子 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
2023-08-02 18:43:571

孔子的“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这句话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孟子·告子上》中告子的观点,意思是:对于人来说,享受吃喝也好,喜欢繁华美好的事物也好,都只是人的天性罢了。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告子只说出了人有动物的相类似的特性。扩展资料:孔子观点是: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释义:人太过追求好色的本性,却没有追求好德的本性,会因为偏物不博,辩是非则有不察。出处:《论语·子罕》《论语·卫灵公》孟子观点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释义:仁义礼智都不是外界锻造给自我的,而是自我本来就有的。孟子并未驳斥告子对食和色的论述,而是强调了义也是本性。儒家首先是把仁义道德放在第一位的,把人的欲望放在第二位。出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色性也
2023-08-02 18:44:12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另一个意思是吃和性都是人的本性。出处:《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对于人来说,吃喝拉撒睡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人的本性罢了,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例句:老祖宗很有些经典的说法,比如说:食色性也,一家伙把两样必需品一网打尽,也算够狠的。扩展资料食色性也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在这里,“食”是动词,有喜爱的意思;色,这里为态度、美好的意思,即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要从告子的论点上来理解,而不是单单地望文生义。即好色是本性驱使、人之常情,而用食色性也表示好色是本性使然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其缩小了词义,让人产生误解。色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没有性的意思,直到唐朝《心经》里“色即是空”也不是情色的意思。
2023-08-02 18:44:39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呢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孟子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诗经的观点以及孔子支持诗经的观点为证。诗经观点:‘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讲:‘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孔子观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食色性也的意思,可理解为:喜欢美好的东西,是人的本性。
2023-08-02 18:44:461

食色,性也。下一句是什么?

一、“食色性也”下句是:仁,内也,非外也。但是这句话并不是孔子说的。这句话许多人都说是孔子说的,其实错了,说这话的是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说的。之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因为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语出《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二、出处及解析“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意思是——告子说:“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仁是生自内心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告子,战国时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三、《孟子·告子》简介《孟子·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2023-08-02 18:44:531

食色性也一整句话意思 食色性也解释及出处

1、“食色性也”的意思是“物质享受和感官享受是人的天性”。 2、食,基础义就是吃饭,色的意思可以指外表(色厉内荏),指美丽的容颜(色衰爱弛),在佛教用语中也可以指物质(色即是空)。性,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 3、“食色性也”这句话语出《孟子·告子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4、意思是: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与人相互亲爱,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2023-08-02 18:45:001

“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
2023-08-02 18:45:209

食色性也的真正含义

食色性也的含义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告子不赞成孟子“人性善”的观点,因此与孟子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告子提到“食色,性也”。告子在与孟子辩论人性时,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是“性犹杞柳”、“性犹湍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正是告子的这几个比喻引出了孟子对于人性本善的精辟论证,引出了孟子对“仁义理智”理论的全面见解。虽然告子的每个比喻都遭到孟子强有力的驳斥,但正是告子的误解,才得以让孟子从最细微处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阐述了儒家学说的精要。
2023-08-02 18:45:361

食色,性也,有什么不同含义吗?

食色性也的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并非孔子的论点。扩展资料:食色性也的近义词是人性本色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色性也
2023-08-02 18:45:431

“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释义一:读作“食色,性也”。表示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释义二:吃和性都是人的本性。
2023-08-02 18:46:111

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另一个意思是吃和性都是人的本性。出处:《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对于人来说,吃喝拉撒睡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人的本性罢了,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例句:老祖宗很有些经典的说法,比如说:食色性也,一家伙把两样必需品一网打尽,也算够狠的。扩展资料食色性也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在这里,“食”是动词,有喜爱的意思;色,这里为态度、美好的意思,即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要从告子的论点上来理解,而不是单单地望文生义。即好色是本性驱使、人之常情,而用食色性也表示好色是本性使然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其缩小了词义,让人产生误解。色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没有性的意思,直到唐朝《心经》里“色即是空”也不是情色的意思。
2023-08-02 18:46:181

知道孔子说的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吗?

出自《孟子.告子上》是跟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说的。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2023-08-02 18:46:283

食色性也下一句话是什么?

一、“食色性也”下句是:仁,内也,非外也。但是这句话并不是孔子说的。这句话许多人都说是孔子说的,其实错了,说这话的是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说的。之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因为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语出《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二、出处及解析“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意思是——告子说:“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仁是生自内心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告子,战国时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三、《孟子·告子》简介《孟子·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2023-08-02 18:47:011

如何理解古人说的「食色性也」

这句出自告子的话,的意思应该是,吃东西和性一样,都只是一种欲望,都只是天性,都应该被理解。食,色,性也。“食”,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所以,对饱腹的欲望肯定是不能被质疑的。一旦饿着肚子,什么都做不好。我爸爸最喜欢讲起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讲起那时候吃草根、树皮的事情。他说,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一有空就马上躺下里,不是因为懒,而是怕消耗体力,而躺着睡觉是最不怕的。晚上饿到睡不着就起来喝凉水,可是水喝多了又会想上洗手间,还会全身浮肿。对食物的追求,是动物最基本的天性。“色”,这里的色不是指好色,也不是指色情,而是指男女之间的性。在古代,性开放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随着中央集权的增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的增强而逐渐压抑。告子指出,男女之间的性也是一种天性,其实对任何一种动物来说,性都是必不可少的。性意味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性意味着繁衍后代,意味着代代相传,意味着生生不息。无论什么动物,高级或者低级,哺乳或者非哺乳,性都是它们生命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没有性,就没有了后代,说不定也就根本不会有它们。告子说这句话,在当时应该是很大胆的,即使是在今天,也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在仍然“谈性色变”的今天的中国,社会、家庭对新一代的性教育都是远远不够的。
2023-08-02 18:47:081

食色性也一整句话意思

  1、“食色性也”的意思是“物质享受和感官享受是人的天性”。   2、食,基础义就是吃饭,色的意思可以指外表(色厉内荏),指美丽的容颜(色衰爱弛),在佛教用语中也可以指物质(色即是空)。性,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   3、“食色性也”这句话语出《孟子·告子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4、意思是: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与人相互亲爱,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2023-08-02 18:47:211

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食”指代的是喜爱的意思,色也不是一般认知中的好色,而是指美好的事物。性也不是男女之间的性,而是天性。所以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还有一种理解是这样说的,食广泛的代指衣食住行,也就是物质上的事物,色笼统的代指感官上的事情,所以意思大致为人们喜欢物质和感官上的事物,这是天性。食色性也出自先秦·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对于人来说,吃喝拉撒睡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人的本性罢了,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扩展资料孟子则论述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翻译过来就是:“仁义礼智都不是外界锻造给自我的,而是自我本来就有的”。孟子并未驳斥告子对食和色的论述,而是强调了义也是本性,这已经很能说明儒家的观念了。儒家首先是把仁义道德放在第一位的,把人的欲望放在第二位,但儒家并未否定人的欲望;在儒家的经典《礼记》中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见儒家是主张人有基本的欲望和需求的,孔子在卫国见卫灵公和南子时感叹也体现了孔子自己的主张,也就是追求道德应该是和追求美好事物(即好色)的这种天性是一样的。另外,孔子名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也足以说明孟子为何不反驳“食”了。
2023-08-02 18:47:28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食,是动词,知追求、向往拥有的意思。色,同色即是空的色,指形形色色的事物,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性,是指天性、本性。
2023-08-02 18:47:573

食色性也的含义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孟子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诗经的观点以及孔子支持诗经的观点为证。诗经观点:‘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讲:‘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孔子观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告子只说出了人有动物的相类似的特性;孟子的观点:仁义礼智也是人的本性;孟子补充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并要求人应该尽所能的要 仁义礼智。孔子的观点:人太过追求好色的本性,却没有追求好德的本性,会因为偏物不博,辩是非则有不察。诗经里的观点,人天生有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依据《老子》五色而不盲反证“色”。食:新陈代谢;色:万象(五感);
2023-08-02 18:48:141

食色者性也谁说这句话?

战国时期的告子所说。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於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於外也,故谓之外也。”白话释义: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仁是内在的东西不是外在的东西,义是外在的东西不是内在的东西。”孟子说:“什么叫仁是内在的东西,义是外在的东西呢?”告子说:“他年纪大我就尊敬他,尊敬长者之心不是我所固有;这好比外物是白的,我便认为它是白的,这是因为外物的白被我认识的缘故,所以说是外在的东西。”思想。历史而言,内外之争后来还转变成公私之争。内外之争主要涉及告孟墨,公私之争主要涉及儒释道。在内外之争中,告子由于自然性立场,只爱自己的弟弟而受到孟子批判;在公私之争中,道家由于坚持自私原则仍然被批评。与之不尽同,墨家由于兼爱被孟子批判,但在公私之争中,韩愈却要求儒墨(孔墨而非孟墨)互用,可见此时就默认了墨家也是公。“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2023-08-02 18:48:211

“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释义一:读作“食色,性也”。表示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释义二:吃和性都是人的本性。出处: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相关论证: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造句:老祖宗很有些经典的说法,比如说:食色性也,一家伙把两样必需品一网打尽,也算够狠的。就整个社会来说,情色指征已经提高并外化到与“食色性也”相称的水平,或许这与“娱乐至死”的后现代潮流不无相通。食色性也,倘若世上真有人能像吃饭一样来享受男女之情,那非法兰西人莫属。古人又告诉我们食色性也,我们都是饮食男女,喜欢美食,也喜欢美女。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性都阿姆斯特点也并非只因红灯区而得名,整座城市都洋溢着“食色性也”的气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9F%E8%89%B2%E6%80%A7%E4%B9%9F/96536?fr=aladdin造句网:http://zaojv.com/9654099.html
2023-08-02 18:48:371

食也,性也!什么意思?

  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看来也不是孟子的观点.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在与孟子争辩时,其实孟子对告子的这句话并未持反对的态度,也就是说孟子虽然是持性善论,也是基本上同意告子的这种观点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呢?一、从下面的辩论可以看得出来,即孟子并没有在此批判食色二字,只是从外与内进行批驳;二、这还要从《孟子》这本书里面去找答案,这一个证明的过程甚是罗嗦,去找的过程,那真是累呀!翻了大半天的《孟子》,终于找到可以证明的句子,这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对话时所提到的,孟子一如既往地宣扬仁政思想,而齐宣王却如幼童般找出一些可笑的借口来拒绝实行仁政,如他提到他这个人“好货”又“好色”,而孟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劝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从这可以看出孟子并不主张除去人的好货好色的私心.   ue5fdue5fd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主张:“食、色,性也!”孟子也不主张去除人的好货好色   食色性也的含义之私心,可见平时人们在引用“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并不是多么太离谱的事情,但至少再不能说“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了,你可以说“我们的老祖先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比较准确了.三人有一贯的思想,这与他们同属儒家学派可能有关,据后人考证,告子当属于儒家弟子,他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尊重“人性”,他们身上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只可惜后人牵强附会,将好端端一锅味美鲜汤给弄馊了,比如宋儒理学家们,固然他们也有些许的贡献.ue5fdue5fd   ue5fdue5fd   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食、色”这两个方面趋之若骛,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人们正在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之中.ue5fd   ue5fd   “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贤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尊重,没想到后人却不加思考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全世界没有不知道中国美食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实在应该改改了.建立节约型社会,不但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应必须做的.人们当然应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没有节制,不能变本加厉地去破坏大自然,去做一些太过放纵的事情.
2023-08-02 18:48:50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另一个意思是吃和性都是人的本性。出处:《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对于人来说,吃喝拉撒睡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人的本性罢了,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例句:老祖宗很有些经典的说法,比如说:食色性也,一家伙把两样必需品一网打尽,也算够狠的。扩展资料食色性也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在这里,“食”是动词,有喜爱的意思;色,这里为态度、美好的意思,即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要从告子的论点上来理解,而不是单单地望文生义。即好色是本性驱使、人之常情,而用食色性也表示好色是本性使然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其缩小了词义,让人产生误解。色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没有性的意思,直到唐朝《心经》里“色即是空”也不是情色的意思。
2023-08-02 18:48:571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出自《孟子告子》,说告子说的。
2023-08-02 18:49:062

食色性也中,食色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并非孔子的论点。扩展资料:食色性也的近义词是人性本色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色性也
2023-08-02 18:49:32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是一种古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作为生物的本性或生命条件的需求。具体来说,它表达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食”指的是生命必备的食物和营养物质。这部分内容表达了生命体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的事实,补充能量、获取营养,保持身体状态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是人们维持生命的根本。 其次,“色”指的是人们对于外在事物的审美和享受需求。在这部分内容中,食色性展现了人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观赏、欣赏、体验自然、艺术和文化的美,来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和心灵的宁静。 最后,“性”指的是人的本性和天性。这部分内容将人性还原到了一个最本质的状态,强调了整个表述的基本性质,因为人作为一个有感知、有欲望的生物,是具备本性的。 综上所述,“食色性也”表达了人作为生命体的基本需求。它是对于人的本质和天性的一种概述,是人们性格、情感和行为的重要来源。通过对人性的发掘和理解,可以为人们的生命之旅带来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2023-08-02 18:49:501

食色,性也下一句是什么?

一、“食色性也”下句是:仁,内也,非外也。但是这句话并不是孔子说的。这句话许多人都说是孔子说的,其实错了,说这话的是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说的。之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因为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语出《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二、出处及解析“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意思是——告子说:“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仁是生自内心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告子,战国时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三、《孟子·告子》简介《孟子·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2023-08-02 18:50:03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40分 简单说,人同动物一样,活着就两件本能的重要事:1 吃饭(食); 2. 繁殖(性);隐身的含义就是现在人过于追求安逸,生活奢靡,放纵乱性,疾病流行。 人是社会性和自然性共存的,过分强调某一个必然导致郸类社会或某国国家走向衰亡。 问题二: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攻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问题三: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意思是吃饭和 *** 是人的基本欲望,并衍生出了饮食男女一词,所谓饮食男女,就是人吃饱了以福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简言之就是饱暖思淫欲。可见吃饭对于男女关系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必须先桌上然后再床上。 对于色的解释有很多说法,你认为的是“喜欢漂亮的、美好的东西”,这个解释也行。 问题四: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这里应该 读作“食色、性也”,食-这里是动名词,有喜爱的意思;色,这里为态度、美好的意思,即喜爱美好的东西(也许是食物),是本性使然;要从告子的论点上来理解。 问题五:“食色性也”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吃和 *** 是人的本性。 问题六: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可以如此断句:食、色,性也。 意思是饮食(好吃),好色,都是一种天性。 不过虽然好吃好色都是一种天性,但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放纵。 希望有帮助~~~ 问题七: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语出《孟子u30fb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性。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的问题。 问题八:“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u30fb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 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问题九:“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 详细请看下面的一段,摘自南怀瑾 饮食男女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定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现在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色”,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了。(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易色”,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但宋儒解释“贤贤易色”,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态色”就是态度。“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竭其力”呢?重点在这个“竭”字。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非孝不可”。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不是教育的)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非其罪”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 问题十: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40分 简单说,人同动物一样,活着就两件本能的重要事:1 吃饭(食); 2. 繁殖(性);隐身的含义就是现在人过于追求安逸,生活奢靡,放纵乱性,疾病流行。 人是社会性和自然性共存的,过分强调某一个必然导致郸类社会或某国国家走向衰亡。
2023-08-02 18:50:101

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另一个意思是吃和性都是人的本性。出处:《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对于人来说,吃喝拉撒睡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人的本性罢了,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例句:老祖宗很有些经典的说法,比如说:食色性也,一家伙把两样必需品一网打尽,也算够狠的。扩展资料食色性也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在这里,“食”是动词,有喜爱的意思;色,这里为态度、美好的意思,即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要从告子的论点上来理解,而不是单单地望文生义。即好色是本性驱使、人之常情,而用食色性也表示好色是本性使然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其缩小了词义,让人产生误解。色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没有性的意思,直到唐朝《心经》里“色即是空”也不是情色的意思。
2023-08-02 18:50:191

食色性也的真正含义

了解食色性也的更多含义出处论证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出处4论证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孟子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诗经的观点以及孔子支持诗经的观点为证。诗经观点:‘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讲:‘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孔子观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基本信息中文名 食色性也出处 《孟子·告子上》作者 告子反映问题 人性论的观点性质 文章出处告子的 食色性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经的:‘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孔子的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语出自 《论语.子罕》《论语.卫灵公》论证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告子只说出了人有动物的相类似的特性;孟子的观点:仁义礼智也是人的本性;孟子补充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并要求人应该尽所能的要 仁义礼智。孔子的观点:人太过追求好色的本性,却没有追求好德的本性,会因为偏物不博,辩是非则有不察。诗经里的观点,人天生有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2023-08-02 18:50:281

汝安知,君子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你可知道,作为一个正常人,食欲、性欲都是天生的本性。“食色性也”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用来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进行辩解。其实这句话虽出自《孟子·告子上》,却非孟子所言。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人性善”的观点不满,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辩论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对二千多年前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从此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2023-08-02 18:50:371

食色性也出自哪里

论语
2023-08-02 18:50:483

食色性也出自哪里?

意思是:喜好美食和美色,是人的本性。出处:《孟子》原文: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喜好美食和美色,是人的本性。仁,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义,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词语背景:“食色性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023-08-02 18:50:551

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意思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另一个意思是吃和性都是人的本性。出处:《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译文:告子说:“对于人来说,吃喝拉撒睡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人的本性罢了,宽厚善良,同样是本性,而高尚正直却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无可厚非。”例句:老祖宗很有些经典的说法,比如说:食色性也,一家伙把两样必需品一网打尽,也算够狠的。扩展资料食色性也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在这里,“食”是动词,有喜爱的意思;色,这里为态度、美好的意思,即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要从告子的论点上来理解,而不是单单地望文生义。即好色是本性驱使、人之常情,而用食色性也表示好色是本性使然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其缩小了词义,让人产生误解。色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没有性的意思,直到唐朝《心经》里“色即是空”也不是情色的意思。
2023-08-02 18:51:221

食色性也的食和色是什么意思?

食色性也的食和色是指:饮食和欲望。食色性也,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sè xìng yě,意思是食(食欲)和色(性欲)是人天生本能的欲望。
2023-08-02 18:5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