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小孔成像到底是什么原理啊?

2023-08-03 18:10:09
TAG: 原理
共1条回复
cloud123

小孔成像原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证明光的这一性质,大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小孔成像原理

扩展资料:

光的直线传播种类:

点光源:点光源是理想化为质点的向四面八方发出光线的光源,点光源是抽象化了的物理概念,为了把物理问题的研究简单化。就像平时说的光滑平面,质点,无线光源空气阻力一样,点光源在现实中也是不存在的,指的是从一个点向周围空间均匀发光的光源。

线光源:线光源是指发光的模式,是通过专门设计的光学镜头组输出一条狭长的紫外光带,满足封边,印刷等领域的生产需要。

面光源:面光源是指发光的模式,相对led点光源及普通灯具光源而言,现有面光源如平板光源,led面光源具有出光柔和、不伤眼、省电、光线自然等特点,是将来光源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相关推荐

小孔成像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概念: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扩展资料一、小孔成像的实验结论: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二、性质应用:1、古代天文历法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2、照相机和摄影机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3、光的波动学说对光的波动学说,比如杨氏干涉实验、双缝实验等光的干涉实验起到很关键性作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干涉实验的方法在现代物理学中仍然非常有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小孔成像
2023-08-03 11:45:381

小孔成像到底是什么原理啊?

光的 折射 现象
2023-08-03 11:45:5414

小孔成像原理

不需要时圆形的孔,倒立的实像,根据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023-08-03 11:46:365

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一种自然现象,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立实像,我们把这样的一种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小孔成像特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小孔成像特点如果物体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跟小孔的形状无关。注意事项1、配合演示要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说明小孔成倒立实像以及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2、孔的大小,物与小孔的距离配合要适当,以保证所成实像既清晰又有一定的亮度。一般来说,孔径越小,像越清晰,像的亮度越差;孔径越大,物与小孔屏的距离应越大。亦是光向四面八方分散的越广。所以孔径不宜过大。3、毛玻璃屏的毛面应对着小孔,观察者即可从屏的毛面对光的漫反射看到实像,也可从毛玻璃屏透射的光看到实像。4、本实验应在暗室中进行。
2023-08-03 11:46:591

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实验结论:像距不变时,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变亮;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变暗。物距不变时,屏近像变小,变亮;屏远像变大,变暗。物、孔、屏位置不变时,成像为前提,孔相对大时像变亮。小孔成像的应用1、古代天文历法: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此外,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2、照相机和摄影机: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卤化银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3、光的波动学说:对光的波动学说,比如杨氏干涉实验、双缝实验等光的干涉实验起到很关键性作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干涉实验的方法在现代物理学中仍然非常有用。
2023-08-03 11:47:191

小孔成像的原理到底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线进行的性质,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一种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十四世纪中叶,元代天文数学家赵友钦在他所着的《革象新书》中进一步详细地考察了日光通过墙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当孔隙相当小的时候,尽管孔隙的形状不是圆形的,所得的像却都是圆形的(其中所含原理是因为:这时的小孔成像成的是太阳的像,故为圆形);日食的时候,像也有缺,和日的食分相同;孔的大小不同,但是像的大小相等,只是浓淡不同;如果把像屏移近小孔,所得的像变小,亮度增加。对于这一现象,赵友钦经过精心思索和研究,得出了关于小孔成像的规律。他认为孔相当小的时候,不管孔的形状怎样,所成的像是光源的倒立像,这时孔的大小只不过和像的明暗程度有关,不改变像的形状。当孔相当大的时候,所得到的像就是孔的正立像。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此外,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
2023-08-03 11:47:371

小孔成像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太阳给人类以光和热,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昼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笼罩着大地。生活在远古的人类祖先,对黑夜是无能为力的。黑暗给人们以可怕、可恶的感觉。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人类才发现火也能提供光和热。开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后又发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发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划时代进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约在几万年前人类又学会了用钻木的方法人工取火。火在长时期里一直是人们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后来人们创造了油灯、蜡烛,还是离不开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发明才取代了火。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证明光的这一性质,大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扩展资料:古代故事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2023-08-03 11:47:461

小孔成像是什么原理

什么是小孔成像?下面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早在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著名学者墨翟又称墨子以及他的学生,做了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不仅解释了小孔成像成的是倒像的原因,它还指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光的传播方式有了科学的解释并在后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过程是:首先是准备一块带有小孔的板,然后将其放置在墙体与物之间,再透过光线对比,我们就能观察到,墙体上有物的倒影形成,人们把这样一种现象称作为小孔成像。我们将板进行前后移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墙体上成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就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前提下,它会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从古代发展至今,后人们对先辈们发现的原理加以各种研究与改善,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当代的小孔成像特点。小孔成像特点其实就是:小孔成像所形成的那个像是实像,不是虚像;其次,小孔位置到成像屏位置的距离除以小孔到物体的距离即为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之比;接着,成的实像与物体大小比例相同;最后,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且左右颠倒像。概括起来就是,形成的像是一个与原物体成中心对称的像,是实像,不是虚像。
2023-08-03 11:48:161

小孔成像是什么原理

什么是小孔成像?下面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早在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著名学者墨翟又称墨子以及他的学生,做了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不仅解释了小孔成像成的是倒像的原因,它还指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光的传播方式有了科学的解释并在后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过程是:首先是准备一块带有小孔的板,然后将其放置在墙体与物之间,再透过光线对比,我们就能观察到,墙体上有物的倒影形成,人们把这样一种现象称作为小孔成像。我们将板进行前后移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墙体上成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就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前提下,它会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从古代发展至今,后人们对先辈们发现的原理加以各种研究与改善,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当代的小孔成像特点。小孔成像特点其实就是:小孔成像所形成的那个像是实像,不是虚像;其次,小孔位置到成像屏位置的距离除以小孔到物体的距离即为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之比;接着,成的实像与物体大小比例相同;最后,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且左右颠倒像。概括起来就是,形成的像是一个与原物体成中心对称的像,是实像,不是虚像。
2023-08-03 11:48:361

小孔成像的原理

小孔成像 原理小孔成像观察日食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编辑本段]演示方法   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三毫米左右。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当白纸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改变小孔的大小,我们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你可以在硬纸片上,扎几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间相距几厘米。这时候在白纸上,就出现了好几个和小孔相对应的倒像。它们的大小都一样,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不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   【实验方法】   1.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种: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编辑本段]问题解释   这个实验至少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像的清晰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把蜡烛的火焰看成是由许多小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射着光。总会有一小束光,笔直地穿过小孔,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小光斑。烛焰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纸上就组成了一个烛焰的像。   从图中可以看出,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这正好说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如左图所示,当孔比较小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也到达像的不同的部分,所以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不会重叠,所以像就会比较清晰,比如物的C处发出的光线就不会到达B处,所以也就不会发生物的C处发出的光线与物的A处发出的光线的重叠,所以B处的像就比较清晰;而一旦孔大到一定程度,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就会在像处发生重叠,像自然也就不清晰了,比如说物的C处发出的光线就会与物的A处发出的光线重叠于B处,这样B处的像就不知道是谁的像了,自然像也就不清晰了。所以板及小孔相当于一个分解器,将来自物的不同部分的光线分解了,所以也就成像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在面对物的一张白纸上看不到像,不是因为白纸上没有来自于物的光线,而是因为来自于物的不同部分的光线在白纸上重叠了,所以我们的眼睛无法看到物的像。而一旦我们用透镜或小孔将来自物的光线投射到白纸的不同的部分,那么物的像就显现出来了。当然大小是相对的,这个孔的大小是相对于物的大小说的,如果物很大,那么就是孔比较大,也还是可以成像的。只是孔越小,成的像的分辨率越高。当然如果孔太小,那么通过的光线就会少,像也就未必有足够的亮度了。而且孔太小还会发生衍射什么的,这也会对成像有影响。   孔的大小是相对的其实在小孔成像中的孔的大小是于物来说的,物大则孔可以大,物小则孔必须小。如果我们要成太阳的像,那么就是用足球场那么大的孔也不是不可以的,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屏幕与孔的距离的问题,如果孔的大小一定,孔与物的距离也一定,那么屏幕距离孔越远,所成的像在理论上的分辨率也就越高。当然在这样的情形下,分辨率的极限是孔的大小,也就说被成像的物上的比孔小细节也就无法分辨清楚了。如果我们用足球场那么大的孔对太阳成像,那么太阳上比足球场小的结构是不会成像出来的。   如果我们用Φ代表可分辨的物的最小结构,而u代表物距,v代表屏幕与小孔的距离(像距),φ代表小孔的直径。   其成像的公式就是:   φ/Φ=(u+v)/v (1)   整理(1)式后可以得到:   Φ/φ-1=u/v (2)   由(2)式可以看出,   当u、φ一定,v趋向无限大的时候,φ/Φ趋向于1,所以只有当像距无限大的时候,像才会达到最大的分辨率。v越小,则分辨率越低,当为v接近为零的时候,像就无法成像了,这也就成了一个世俗所说光斑了。 [编辑本段]古代故事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学者韩非,在他的书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请了一个画匠为他画一张画。三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八尺长的木板上只涂了一层漆,什么画也没有,便大发脾气,认为画匠欺骗了他。画匠说:“请你修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高大的墙,再在这堵墙对面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把木板放在窗上,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以看到一幅图画。”他半信半疑,照画匠的话去办。果然,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和往来车马的图象,好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人和车还在动,不过都是倒着的!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针孔成像的描述,与今天的照相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 [编辑本段]成像原理   原理: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太阳给人类以光和热,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昼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笼罩着大地。生活在远古的人类祖先,对黑夜是无能为力的。黑暗给人们以可怕、可恶的感觉,直到今天黑暗仍为人们用来形容邪恶。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人类才发现火也能提供光和热。开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后又发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发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划时代进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①。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约在几万年前人类又学会了用钻木的方法人工取火。火在长时期里一直是人们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后来人们创造了油灯、蜡烛,还是离不开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发明才取代了火。   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证明光的这一性质,大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墨家解释说,光穿过小孔如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边,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边,就形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墨家还利用光的这一特性,解释了物和影的关系。飞翔着的鸟儿,它的影也仿佛在飞动着。墨家分析了光、鸟、影的关系,揭开了影子自身并不直接参加运动的秘密。墨家指出鸟影是由于直线行进的光线照在鸟身上被鸟遮住而形成的。当鸟在飞动中,前一瞬间光被遮住出现影子的地方,后一瞬间就被光所照射,影子便消失了;新出现的影子是后一瞬间光被遮住而形成的,已经不是前一瞬间的影子。因此,墨家得到了“景不徙”的结论,“景”通“影”,就是说,影子不直接参加运动。那么为什么影子看起来是活动着的呢?这是因为鸟飞动的时候,前后瞬间影子是连续不断地更新着,并且变动着位置,看起来就觉得影是随着鸟在飞动一样。在二千四五百年前,能这样深入细致地研究光的性质,解释影的动和不动 的关系,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墨家还从光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了投影和半影的现象。   十四世纪中叶,元代天文数学家赵友钦在他所着的《革象新书》中进一步详细地考察了日光通过墙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当孔隙相当小的时候,尽管孔隙的形状不是圆形的,所得的像却都是圆形的;日食的时候,像也有缺,和日的食分相同;孔的大小不同,但是像的大小相等,只是浓淡不同;如果把像屏移近小孔,所得的像变小,亮度增加。对于这一现象,赵友钦经过精心思索和研究,得出了关于小孔成像的规律。他认为孔相当小的时候,不管孔的形状怎样,所成的像是光源的倒立像,这时孔的大小只不过和像的明暗程度有关,不改变像的形状。当孔相当大的小孔成像示意图。时候,所得到的像就是孔的正立像。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赵友钦设计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实验。在楼下的两间房子的地板中各挖两个直径四尺多的圆井,右边的井 深四尺,左边的深八尺,在左井里放置一张四尺高的桌子,这样两井的深度就相同。作两块直径四尺的圆板,板上各密插一千多枝蜡烛,点燃后,一块放在右井井底,一块放在左井桌上。在井口各盖直径五尺、中心开小方孔的圆板,左板的方孔宽一寸左右,右板的方孔宽半寸左右。这时可以看到楼板上出现的都是圆像,只是孔大的比较亮,孔小的比较暗。赵友钦用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说明了东边的烛成像于西,西边的成像于东,南边的成像于北,北边的成像于南,每根烛都有对应的像,由于一千多枝烛是密集成圆的,所成的像也相互连接成为圆像。这样就说明了在光源、小孔、像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所成的像形状不变,只有照度上的差别:孔大的“所容之光较多”,因而比较亮;孔小的“所容之光较少”,因而比较暗。如果把右井里东边的蜡烛熄灭五百枝,那右边房间楼板上的像西边缺半,相当于日月食的时候影和日、月食分相等一样。如果在左边中蜡烛巯密相间,只燃点二三十枝,那像虽是圆形分布,但是各是一些不相联接的暗淡方像;如果只燃一烛,方孔对于烛光源来说不是相当地小,因而出现的是方孔的像;把所有的烛重新点着,左边的像就恢复圆形。其次,在楼板上平行于地面吊两块大板作为像屏,这时像屏距孔近,看到的像变小而明亮。接着去掉上面所说的吊着的两块板,仍以楼板作为像屏,撤去左井里的桌子,把蜡烛放到井底,这时左井的光源离方孔远,左边的楼板上出现的像变小,而且由于烛光弱,距离增加后亮度也变弱。从这些实验结果,赵友钦归纳得出了小孔成像的规律,指出了烛(光源)的远近、强弱和小孔、像屏的远近之间的关系,指出像屏近孔的时候像小,远孔的时候像大;烛距孔远的时候像小,近孔的时候像大;像小就亮,像大就暗;烛虽近孔,但是光弱,像也就暗;烛虽远孔,但是光强,像也就亮。实验的最后一步是撤去覆盖井面的两块板,另在楼板下各悬直径一尺多的圆板,右板开广四寸的方孔,左板开各边长五寸的三角形孔,调节板的高底,就是改变光源、孔、像屏之间的距离。这时仰视楼板上的像,左边是三角形,右边是方形。这说明孔大的时候所成的像和孔的形状相同:孔距屏近,像小而明亮;孔距屏远,像大而暗淡。   从以上的实验结果,赵友钦得出了小孔的像和光源的形状相同、大孔的像和孔的形状相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是“断乎无可疑者”。用这样严谨的实验,来证明光的直线传播,阐明小孔成像的原理,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编辑本段]性质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   此外,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 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   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 [编辑本段]相关试验   【目的和要求】   认识小孔成像为规律,理解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   蜡烛、小孔屏(孔径1-3毫米)、毛玻璃屏   【实验方法】   1.按图2.2-1所示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注意事项】   1.配合演示要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说明小孔成倒立实像以及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2.孔的大小,物与小孔的距离配合要适当,以保证所成实像既清晰又有一定的亮度。一般来说,孔径越小,像越清晰,像的亮度越差;孔径越大,物与小孔屏的距离应越大。   3.毛玻璃屏的毛面应对着小孔,观察者即可从屏的毛面对光的漫反射看到实像,也可从毛玻璃屏透射的光看到实像。   4.本实验应在暗室中进行。   【参考资料】   用几个小灯泡组成如图2.2-2所示的图案,作为物屏,代替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   将物屏、小孔屏和毛玻璃屏按图2.2-3所示摆好,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依次点亮物屏上的小灯泡,如从箭头尾部的灯泡开始,可以看到,在毛玻璃屏上依次出现一个个小的圆形光斑,直到屏上显示出由圆形光斑组成的与物相似的图案。这个实验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物点和像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实验所用的小孔孔径可取大一些,以增大像的亮度。
2023-08-03 11:48:451

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

即光从上往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我们现在使用的照相机、摄像机在墨子研究发明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
2023-08-03 11:48:552

求小孔成像的原理!

是光的折射原理
2023-08-03 11:49:092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的______,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有关”或“无关”

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当光通过小孔时物体的上下部位颠倒,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由于光通过小孔成的像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所以是实像;小孔所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形状无关.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倒立;实像;无关.
2023-08-03 11:49:242

帮我解释“小孔成像”的物理原理

  小孔成像观察日食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三毫米左右。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当白纸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改变小孔的大小,我们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你可以在硬纸片上,扎几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间相距几厘米。这时候在白纸上,就出现了好几个和小孔相对应的倒像。它们的大小都一样,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不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  【实验方法】  1.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种: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2023-08-03 11:49:37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
2023-08-03 11:49:462

小孔成像是谁发现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墨子有光线实际经过那里成的像是实像,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是虚像。无论实像还是虚像,人眼看到都是有光进入人眼。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上方的光透过小孔照到光屏下方,下方的照到上方,是光线实际经过的,故为实像。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经过小孔后形成的,是实像;而镜子成的像是物体投向镜面的光经镜面反射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是虚像。 实验表明,当发光体、孔、光屏三者位置一定时,将孔逐渐增大,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清晰逐渐变得模糊,直至看不到像而只能看到孔状的光斑。这是因为:三者位置一定时,孔越大,各发光点的光束在屏上形成的光斑越大,光斑重叠也就越厉害。只有孔小到能使发光体的各发光点在屏上的像不明显重叠,才能使整个物体成像。 有光线实际经过那里成的像是实像,因为可以用光屏承接,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是虚像。无论实像还是虚像,人眼看到都是有光进入人眼。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上方的光透过小孔照到光屏下方,下方的照到上方,是光线实际经过的,故为实像。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取决于光源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设计:用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三毫米左右。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当白纸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小孔的时侯,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2023-08-03 11:49:542

小孔成像规律

小孔成像的规律:1、只要小孔足够小,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2、像距孔越近,所成像越小且亮;反之,越大且暗。3、孔距蜡烛越近,所成像越大且暗;反之,越小且亮。4、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大小、清晰程度与上面的结论有关。扩展资料性质运用:1、古代天文历法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2、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2023-08-03 11:50:081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特点

倒立的实像鸭~
2023-08-03 11:50:3712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扩展资料:性质应用1、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2、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 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3、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2023-08-03 11:51:15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映射原理
2023-08-03 11:51:293

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影原理 小孔成像的原因

  小孔成像为倒影是因为物体上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下部;下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我们的祖先根据这一原理,制造了圭表和日晷,还发明了皮影戏。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2023-08-03 11:51:371

小孔成像原理,大孔为什么不能成像

小孔聚光,大孔散光。
2023-08-03 11:51:462

小孔成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的区别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2023-08-03 11:51:571

我国古代最早提到小孔成像的原理著作是?

《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与今天的照相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
2023-08-03 11:52:272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若光源是条形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形的

因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故像与光源形状相同.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条.
2023-08-03 11:52:401

中国古代中最早提到小孔成像原理的著作是

墨经,对吧
2023-08-03 11:52:483

小孔成像是谁发现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最早由战国时墨翟(di)在《墨经》一书中记载.幻灯机成像的原理是物体距凸透镜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成在两倍焦距以外,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小孔成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原理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2023-08-03 11:53:131

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看日食如果光屏上所成的像不是太阳的像而是纸片上所剪的孔的像,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孔可能有点大
2023-08-03 11:53:264

小孔成像看日食原理

光是延直线传播的
2023-08-03 11:53:435

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我国祖先从很早就开始把小孔成像原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那你知道小孔成像原理是什么吗?下面就来看看小孔成像是什么原理吧!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是什么原理 小孔成像实验以及原理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也就是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将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体之间,然后用光照射,然后墙体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影,这样的现象就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是什么原理 小孔成像的应用随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发现,聪明的人们将其应用到了许多的地方,比如我国古代的日晷、皮影戏,以及现代出现的照相机和摄影机等等。小孔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实像。2、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之比为(小孔到成像屏的距离)除以(小孔到物体的距离)。3、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比列相同。4、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颠倒(与原物体成中心对称)。5、小孔越小 ,成像越清晰 ,但是亮度会比较小。小孔成像特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小孔成像特点如果物体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2023-08-03 11:54:062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次解释光是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实验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做成的,这是第一次科学的解释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实验以及原理 将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体之间,然后用光照射,然后墙体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影,这样的现象就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的应用 随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发现,聪明的人们将其应用到了许多的地方,比如我国古代的日晷、皮影戏,以及现代出现的照相机和摄影机等等。
2023-08-03 11:54:151

小孔成像制作方法

小孔成像制作方法:工具:纸杯子,记号笔,海绵胶。1、准备一个纸杯子,用记号笔将纸杯子的内部全部涂黑,再将纸杯子的底部戳出一个小洞。2、剪下两块海绵胶,用海绵胶将一块玻璃片粘在纸杯子的杯口处,点燃准备好的蜡烛,将它们放到黑暗的地方。3、再将纸杯子底部的小孔对准蜡烛燃烧的火焰,这样你就会看到透过小孔呈现出来的图像了。科学原理: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是一种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物理学现象。其具体实验之一是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上会形成物的倒影,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改变。世界上第1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是约两千四五百年前,墨翟(墨子)和其学生所做,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性质应用:照相机和摄影机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留在胶片上。
2023-08-03 11:54:24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成放大的像吗?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小孔的时候能成像。至于具体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得看物距和像距之间的距离了,若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缩小的像,反之则成放大的像。——海宁jingrui老师
2023-08-03 11:54:532

日环食与小孔成像原理一样吗

用小孔成像原理看日食可行。小孔成像法观赏日偏食,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利用了光线直线传播的原理。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找一张不透光的硬纸板,用香在上面烧个小孔,然后随便用什么平面做背景板,白纸也好,地面也好,衣服也好,手心也好,太阳通过小孔照射在背景板上,就能看到月牙状的太阳的投影。掌握这个简单的方法后,还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在硬纸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画上图案,然后用香描着字的比划或图案轮廓,每隔相同的距离,点上小孔,这样看到的日偏食投影就会发生奇妙的“特效”,你的名字或者是你的创意图案,都是由一个一个小月牙构成的。如果你没有准备任何道具,可以干脆将两手交叉、手掌相对,制造出“小孔”,这样太阳穿过手掌间的缝隙,地面上的影子也会呈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月牙。
2023-08-03 11:55:001

小孔成像的原理 小孔成像的原理简述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2、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
2023-08-03 11:55:091

为什么相机普遍没有采用小孔成像原理

其实照相机的光圈拉到最大用的就近似于小孔成像原理了。事实上小孔成像由于把光源的大部分点都削掉了,不像凸透镜没有损耗,因此相机要想快速曝光只能使用凸透镜成像原理。但是凸透镜成像会产生景深,完美的小孔成像则没有景深的说法(事实上这也是光圈拉大可以扩大景深的原理)。
2023-08-03 11:55:192

小孔成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问题解释:这个实验至少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像的清晰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把蜡烛的火焰看成是由许多小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发射着光。总会有一小束光,笔直地穿过小孔,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小光斑。烛焰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纸上就组成了一个烛焰的像。从图中可以看出,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这正好说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孔比较小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会到达屏幕的不同的部分,而不会在屏幕上相互重叠,所以屏幕上的像就会比较清晰。如图所示(点击图可以放大),由于孔比较小,物的A处发出的光线就不会到达屏幕的C处,只有物的B处发出的光线才会到达屏幕的C处,屏幕上的C处的光线只来自物的B处,所以C处的像就会比较清晰。
2023-08-03 11:55:38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扩展资料:性质应用1、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2、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 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3、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2023-08-03 11:55:53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2023-08-03 11:56:082

小孔成像是什么原理?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扩展资料:性质应用1、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2、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 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3、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2023-08-03 11:56:21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扩展资料:性质应用1、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2、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 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3、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2023-08-03 11:56:36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023-08-03 11:56:526

小孔成像的原理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扩展资料:这个实验至少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像的清晰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把蜡烛的火焰看成是由许多小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发射着光。总会有一小束光,笔直地穿过小孔,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小光斑。烛焰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纸上就组成了一个烛焰的像。从图中可以看出,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白纸的上部,所以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这正好说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孔比较小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会到达屏幕的不同的部分,而不会在屏幕上相互重叠,所以屏幕上的像就会比较清晰。由于孔比较小,物的A处发出的光线就不会到达屏幕的C处,只有物的B处发出的光线才会到达屏幕的C处,屏幕上的C处的光线只来自物的B处,所以C处的像就会比较清晰。
2023-08-03 11:57:261

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不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扩展资料:小孔成像原理的其他应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排直队、打靶时“三点一线”、激光准直、木匠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皮影戏等。日食: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月食:当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2023-08-03 11:57:471

小孔成像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光在均匀介质下沿直线传播
2023-08-03 11:58:012

小孔成像原理

y y y的一天的 v 交易日的大幅增长!我想知道什么样我是谁吗、哎呀呀好
2023-08-03 11:58:1411

小孔成像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变化,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卤化银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  随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发现,聪明的人们将其应用到了许多的地方,比如我国古代的日皮影戏,以及现代出现的照相机和摄影机等等。  小孔成像特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小孔成像特点如果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的有关、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2023-08-03 11:59:141

简述小孔成像的原理?

原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太阳给人类以光和热,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昼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笼罩着大地。生活在远古的人类祖先,对黑夜是无能为力的。黑暗给人们以可怕、可恶的感觉。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人类才发现火也能提供光和热。开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后又发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发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划时代进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约在几万年前人类又学会了用钻木的方法人工取火。火在长时期里一直是人们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后来人们创造了油灯、蜡烛,还是离不开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发明才取代了火。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证明光的这一性质,大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2023-08-03 11:59:262

小孔成像原理解析

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2023-08-03 11:59:562

小孔成像原理是谁?

小孔成像原理是墨子。小孔成像,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线进行的性质,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实验结论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像距不变时,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变亮;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变暗。3、物距不变时,屏近像变小,变亮;屏远像变大,变暗。4、物、孔、屏位置不变时,成像为前提,孔相对大时像变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孔成像
2023-08-03 1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