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人工降雨的原理

2023-08-03 19:46:04
共2条回复
小教板

人工降雨主要运用了云层和降水物理学的原理,通过向云层中撒播例如盐粉、干冰、碘化银等降雨剂,促使云层降水或者增加降水量。

人工降雨分为暖云降雨和冷云降雨两种,想要使暖云(温度高于零度的云)降雨或增雨,就要在云层中撒播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雨滴生成进行降雨。

若要冷云(温度低于零度的云)降雨,就要使用飞机等工具撒播干冰、碘化银等降雨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得冷云上部冰晶密度增大,促使形成降雨。

瑞瑞爱吃桃

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使水滴凝结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了,其本质上是对自然界降雨的必要条件进行补充。

人工降雨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飞机一般飞到6000米左右高度穿云播撒催化剂。

火箭、高炮则直接轰击雷雨云适当部位,弹头装载碘化银送入云中。气球下挂碘化银焰弹,升入云中零度层以上燃烧,把催化剂释放出来。

扩展资料

人工降雨条件:形成降水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云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适当多的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是向云中引入人工凝结核。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

对温度在零上的暖云一般使用吸湿性物质如盐粉、尿素、氯化钙等,使云中水汽变成大水滴下落成雨。对于温度低于零度的冷云则播撒人工晶核碘化银等或者播撒干冰、液体氮气等,使冷云中冰晶数量增加而提高降水效率。

相关推荐

人工降雨的原理

  1、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2、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为暖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或增雨,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云(温度低于0℃的云)降水,就要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3、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2023-08-03 15:33:171

人工降雨的原理。

方法胡歌富贵花给他打大地飞歌
2023-08-03 15:33:2610

人工降雨原理是什么?

貌似要看降雨方式去判断的,有好几种
2023-08-03 15:33:585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三种。
2023-08-03 15:34:152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三种。催化作业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L燃烧炉为主手段;二是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三是飞机催化作业。常用的催化剂有干冰、冷冻剂、碘化银。人工降雨可以有效地进行农田抗旱或解决人畜用水,以及森林防火的问题,它是气象部门直接开展抗旱的重要科技手段。相关注意事项1.人工降雨作业只有在一定的自然云的条件下才能获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结果,技术条件还无法做到人工造雨。2.对于不同条件的云进行同样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得出正、反两种不相同的结果。所以为了获得增雨效果,必须对自然云条件和降水过程进行更深入的探测研究。3.自然降水量的变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较小,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很难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区分开来。因此,评价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检验方法仍然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主攻目标。4.人工降水已从初期的试验研究,逐步转为有严格设计、多种探测手段及作业技术现代化与通讯等相结合的试验应用技术,成为我国及不少国家的抗旱减灾的措施之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工降水
2023-08-03 15:34:331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云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利用飞机、火箭将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撒入云中,使云下雨或增加降水量,实施增雨必须经过严格的准备、申报和操作程序,同时满足一定的天气条件,为保障航空安全,每次增雨作业都必须经空域管理部门批准,并且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期限内,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程序由国务院气象主管部门规定,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部门的指挥、管理和监督,确保作业安全。人工降雨的费用上海首次施行人工增雨的初步预算中写道,实施一次人工增雨需要几百万元,其中仅仅直接作用于云层的催化剂一次就需要几十万元,当然这份等待批准的预算中不仅有飞机租用费、播撒设备等硬件费用,还包括地面监测费用、人力资源费用等几十项。人工增雨所用的火箭弹一枚的价值在几千不等,用于使用的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价值在几十万元左右,火箭弹属于军火,从运输费、押送费、保管费、发射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那么多工作人员背后默默地付出不能不算,每次都要发射探空气球,而且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些间接投入不好算,也算不清。
2023-08-03 15:34:481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原理为: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为暧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或增雨,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扩展资料:人工降雨的注意事项:1、人工降雨作业只有在一定的自然云的条件下才能获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结果,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无法做到人工造雨。2、对于不同条件的云进行同样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得出正、反两种不相同的结果。所以为了获得增雨效果,必须对自然云条件和降水过程进行更深入的探测研究。3、自然降水量的变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较小,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很难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区分开来。因此,评价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检验方法仍然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主攻目标。4、人工降水已从初期的试验研究,逐步转为有严格设计、多种探测手段及作业技术现代化与通讯等相结合的试验应用技术,成为目前我国及不少国家的抗旱减灾的措施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降雨
2023-08-03 15:35:101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采用人为的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的可能会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层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以增加降水量。具体做法如下:在合适时机下利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层发射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一般来说,一共有冷云催化
2023-08-03 15:35:272

人工降雨采用的是什么原理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降雨的形成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水汽的不断补充,过饱和的水汽继续不断地在云滴上凝结和凝华,使云滴继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云滴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就象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大,最终落向地面,成为雨滴。在夏季晴朗的日子里,当某地区存在暖湿时,便会产生对流运动。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在下降气流控制的地方,空气绝热增温,空气相对温度较小,云无法产生,于是便形成了一朵朵的顶部凸出、底部平坦像馒头一样的淡积云,若对流继续发展,由于上升气流的中部比周围强,于是便形成了象山峦或宝塔那样的浓积云和更加宠大的犹如巍巍高山的积雨云了碘化银具有三种结晶形状,其中六方晶形与冰晶的结构相似,能起冰核作用,适用于-4—-15℃的冷云催化。每克碘化银所能产生的冰晶数视温度而定,温度低,有效冰核数目多,产生的冰晶数也多。例如当温度t=-10℃时,一克碘化银能产生1010—1012个冰核,当t=-20℃时则能产生1016个冰核。对碘化银成冰作用的机制,多年来争论很大,有人认为水汽分子直接在agi质点上凝华形成冰晶,碘化银起凝华核的作用。也有人认为碘化银起冻结核作用,一开始碘化银质点作为凝结核形成水滴,然后再冻结产生冰晶。另外也有人认为碘化银起接触核的作用,也就是碘化银质点与过冷水滴互相碰撞后冻结而形成冰晶。有的云雾工作者又提出这样的看法:自然界中的水汽过饱和度一般是小于1%的,当温度低于-12℃时,碘化银质点的成冰机制主要是凝华作用。当温度在-12—-5℃时,主要是起先凝结后冻结的作用。当温度等于-5℃时,起接触核的作用比较明显。
2023-08-03 15:35:382

人工降雨时什么原理

降温是空气中水蒸气凝结,人工降雨弹中都有凝结核
2023-08-03 15:35:594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2023-08-03 15:36:151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让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云雾厚度比较大的4000至5000米中低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便产生了降雨。
2023-08-03 15:36:241

人工增雨是什么原理?

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为暖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或增雨,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注意事项1、对于不同条件的云进行同样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得出正、反两种不相同的结果。所以为了获得增雨效果,必须对自然云条件和降水过程进行更深入的探测研究。2、自然降水量的变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较小,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很难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区分开来。因此,评价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检验方法仍然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主攻目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工降水
2023-08-03 15:36:322

人工降雨原理是什么

把干冰用高炮打上高空,干冰遇热挥发,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形成乌云,达到一定的程度,于是就成水降下来了!
2023-08-03 15:36:482

人工降雨是什么原理?

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2023-08-03 15:37:066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关于人工降雨的介绍

1、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一般为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2、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人为地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人工降雨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播撒、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3、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等。
2023-08-03 15:37:591

人工增雨原理是什么?

人工增雨的原理就是当天空中有降雨云层的时候,用火箭炮发射碘化银炮弹在云中爆炸,促使云层中的细小雨滴互相碰撞凝结,最后形成大雨滴落下来。一枚降雨弹的价值大约在4000元,发射一枚降雨弹还要加上人工成本、发射车使用成本,共计约6000多元。人工增雨原理人工增雨就是通过科学手段,人为的使降雨云层下雨。人工降雨的首要条件,就是想下雨的地区上空必须有降雨云层来临,否则空有炮弹没有降雨云也等于白搭。具体方法就是用火箭炮把含有化学制剂的炮弹打入高空云层中,炮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挥发的药性,会促使云中的小水滴之间发生碰撞、凝结,当水滴凝结到一定重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发射降雨弹的花费相比于降雨后旱情得到缓解来说,发射一枚降雨弹的花费并不算高。因为一枚降雨弹的价值大约在4000元左右,加上使用火箭发射架、火箭发射车和前来发射战士所产生的人工费用,一般耗费在6000多元。相比之下,用飞机在云层中撒播冷却剂、使云层中的水滴凝结增大形成降雨会花费更高的成本,每次飞机出动到降雨成功大约要花费400多万元,洒在云层中的冷却剂价值就达到了几十万元。人工降雨的费用并不固定其实真正实施人工降雨的时候,不管是发射炮弹还是用飞机洒播冷却剂,其实都不能够完全控制成本。因为现实情况是很复杂的,云层中的温度不同,也会使用不同的药剂,而且云层的范围、湿度、风向都会影响到降雨效果,所以就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计算,才能够进行一次真正成功的降雨,往往在最后都会导致费用超支。
2023-08-03 15:38:062

简述人工降雨的原理

答:人工降雨常采用向云层喷洒干冰的方法.用飞机在高空中将粉末状干冰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直接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中的水蒸气就直接变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又变为小雨滴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
2023-08-03 15:38:341

请教"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分类: 生活/时尚 解析: 人工降雨 rain making 1、如何人工降雨 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 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区域都是在此之前实验和测算好了的无人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对人工降雨人们不必心存疑虑。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撒播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由于自然降水过程和人工催化过程中的很多基本问题仍不很清楚,人工降水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还处于探索和试验研究阶段。世界上先后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试验 ,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前苏联和中国等国的试验规模较大 。中国一些经常发生干旱的省、区都开展了这项试验 ,其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这对于增加降水,缓解干旱的威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布云行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而首次实现人工降雨的科学家,就是杰出的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欧文·朗缪尔,1881 年1 月31 日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朗缪尔从小对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极感兴趣。他年轻时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实现人工降雨,使人类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朗缪尔十分理解干旱季节时农民盼雨的心情。面对农民求雨的目光,面对茫茫无际的蓝天,作为一名科学家他进行了理智而科学的探索。他经过深入地研究,终于搞清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地面上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点直径只有0.01 毫米左右,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滚落下来,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撞云滴,云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称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就融化为水滴,下起雨来。但是,有云未必就下雨。这是因为云中冰核并不充沛,冰晶的数目太少了。当时,在人们中流行着一种观点:雨点是以尘埃的微粒为“冰”,若要下雨,空气中除有水蒸气外还必须有尘埃微粒。这种流行观点严重地束缚着人们对人工降雨的实验与研究。因为要在阴云密布的天气里扬起满天灰尘谈何容易。朗缪尔是个治学严谨、注重实践的科学家。他当时是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的副主任。在他的实验室里保存有人造云,这就是充满在电冰箱里的水蒸气。朗缪尔想方设法,使冰箱中水蒸气与下雨前大气中水蒸气情况相同。他还不停地调整温度,加进各种尘埃进行实验。 1946 年7 月中的一天,骄阳当空,酷热难熬。朗缪尔正紧张地进行实验,忽然电冰箱不知因何处设备故障而停止制冷,冰箱内温度降不下去。他决定采用干冰降温。固态二氧化碳气化热很大,在-60℃时为87.2 卡/克。常压下能急剧转化为气体,吸收环境热量而制冷,可使周围温度降到-78℃左右。当他刚把一些干冰放进冰箱的冰室中,一幅奇妙无比的图景出现了:小冰粒在冰室内飞舞盘旋,霏霏雪花从上落下,整个冰室内寒气逼人,人工云变成了冰和雪。朗缪尔分析这一现象认识到:尘埃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干冰具有独特的凝聚水蒸气的作用,即作为“种子”的云中冰晶或冰核。温度降低也是使水蒸气变为雨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不断调整加入干冰的量和改变温度,发现__只要温度降到零下40℃以下,人工降雨就有成功的可能。朗缪尔发明的干冰布云法是人工降雨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它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有趣的是,这个突破性的发明,是于炎热的夏天中在电冰箱内取得的。朗缪尔决心将干冰布云法实施于人工降雨的实践。1946 年时他虽已是66岁的老人,但他仍像年轻人一样燃烧着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1946 年的一天,在朗缪尔的指挥下,一架飞机腾空而起飞行在云海上空。试验人员将207千克干冰撒入云海,就像农民将种子播下麦田。30 分钟以后,狂风骤起,倾盆大雨洒向大地。第一次人工降雨试验获得成功。 朗缪尔开创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根据过冷云层冰晶成核作用的理论,科学家们又发现可以用碘化银(AgI)等作为“种子”,进行人工降雨。而且从效果看,碘化银比干冰更好。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撒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人工降雨”行动在战争中作为一种新式的“气象武器”屡见不鲜。美越战争时期,由柬埔寨通往越南的“胡志明小道”车水马龙,国外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作战物资,靠这条唯一的通道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但那里常常出现暴雨,特大洪水,冲断桥梁,毁坏堤坝,大批运输车辆挣扎在泥泞的山路上,交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破坏程度不亚于轰炸。开始越 方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暴雨茫然无知,后来,经多方侦查才知道,这是由美国总统约翰逊亲自批准并实施了6 年之久的秘密气象行动,即美国在那条路上空进行了“人工降雨”行动。 “天有可测风云”其含义不仅在于“人工降雨”,它还启发人们能合理地进行人工控制天气。朗缪尔对此也作了研究,他希望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运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设想不仅合理而且可行,现在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3-08-03 15:39:031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条件

人工增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中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一些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以促进云滴快速凝结或碰撞,增加为雨滴并降落地面的过程。根据不同云体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体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缓解或减轻农田旱情,增加水库灌溉用水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用水。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实验是在1958年。今年夏天,吉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成功。人工增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中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地补充一些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以促进云滴快速凝结或碰撞,增加成雨滴并降落地面。根据不同云体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体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缓解或减轻农田旱情,增加水库灌溉用水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用水。
2023-08-03 15:39:101

人工降雨的原理?

雨就是在天上,不是人工降下来的,人类只是帮助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故应该称之为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通过火箭等传输手段将增雨催化剂送入云层,促使云中更多的水分变成雨滴降落下来。其实想要人工增雨取得成功,也要有一定的条件,天空中必须要有云,如果是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即使你在怎么在下面放增雨火箭弹也是没用的,雨还是下不来。所以总结来说就是人工增雨其实并没有产生雨,只是将潜在的雨聚集起来,让它有足够的分量使之落到地面。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人工增雨是原本有雨让雨下的更大,而人工降雨是原本没有雨,让天空下雨。
2023-08-03 15:39:211

人工增雨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看看云的降水机制。云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随着空气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夹带着一起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水汽蒸发掉,一部分则升人云中,会冷却而凝结,成为云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云是否下雨,不仅仅取决于云中水汽的含量,同时还决定于云中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的多少。即使云中水汽含量特别大,若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凝结核,水汽是不会充分凝结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即使有的小水滴能够下降,也终会因太少太小,而在降落过程中中途蒸发。基于这一点,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如干冰、丙烷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碘化铅、间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亚铁等)、吸湿剂(食盐、尿素、氯化钙)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干扰中气流,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程,达到降水之目的。高空的云有暖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上)和冷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下)。对冷型云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剂和结晶剂,增加云中冰晶浓度,以弥补云中凝结核的不足,达到降雨的目的,对暖型云的人工增雨,则通常是向云中播撒吸湿剂和水雾,加强云中碰并,促使云滴增大。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间,地面有小于10公里/小时的微风。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撒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还有地面烧烟法。人工增雨目前还处在试验研究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诸如实施人工影响作业后,雨量的净增量、落区、时效及撒播催化剂的种类、时机、方法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要达到按照人们自己的意志——呼风唤雨,仍须作长期努力。网上有很多这一方面的介绍,希望对你有用啊!
2023-08-03 15:39:323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怎样的?

  人工降雨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2023-08-03 15:40:052

人工降雨的原理?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会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从而使空气中液态的小水珠形成雨水,堆积过多就会形成降水。但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现在很少使用
2023-08-03 15:40:154

请问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啊?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让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云雾厚度比较大的4000至5000米中低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便产生了降雨。
2023-08-03 15:40:221

人工增雨是什么原理?发射一枚降雨弹花费多少钱?

通过大炮向天空发射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炮弹,散落在天空的干冰在大气层中迅速液化吸收巨大的热量使水蒸气迅速液化达到饱和后形成降水,一枚降雨弹在四千元左右还是挺贵的。
2023-08-03 15:40:336

碘化银人工降雨的原理 碘化银是什么物质

1、碘化银降雨的原理: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2、碘化银为亮黄色无臭微晶形粉末,有α和β两种类型,α型为立方晶体,密度6.010g/立方厘米,熔点558℃,沸点1506℃。β型为六方晶体,密度5.683g/立方厘米,加热到146℃即转为α型。不溶于稀酸,水,微溶于氨水,易溶解于碘化钾、氰化钾、硫代硫酸钠和甲胺,无论碘化银的固体或液体,均具有感光特性,可感受从紫外线到约480 mm波长之间的光线。光作用下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与氨水一起加热,由于形成碘化银-氨络合物结晶体,即转为白色。
2023-08-03 15:41:271

利用声波进行人工降雨并取得了成功,试简述其原理?说明了什么?

水汽在高空凝结的时候可能因为自身的承重能力有一定的稳定性 一旦认为的干扰 例如用大炮轰击 声波会振动液化的水珠 使它降落下来 说明声波是在空气介质中传播的纵波
2023-08-03 15:41:362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就是核电站的废水经过石灰与纯碱加压处理沉淀得到荧光剂,再把其余处理得到的废水经过人工增雨弹发射到空中云层高度产生凝结核降雨。
2023-08-03 15:41:473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使水滴凝结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了,其本质上是对自然界降雨的必要条件进行补充。人工降雨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飞机一般飞到6000米左右高度穿云播撒催化剂。火箭、高炮则直接轰击雷雨云适当部位,弹头装载碘化银送入云中。气球下挂碘化银焰弹,升入云中零度层以上燃烧,把催化剂释放出来。人工降雨条件形成降水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云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适当多的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是向云中引入人工凝结核。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对温度在零上的暖云一般使用吸湿性物质如盐粉、尿素、氯化钙等,使云中水汽变成大水滴下落成雨。对于温度低于零度的冷云则播撒人工晶核碘化银等或者播撒干冰、液体氮气等,使冷云中冰晶数量增加而提高降水效率。
2023-08-03 15:42:131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已经在降雨或接近降雨的自然云,利用飞机、火箭弹等运输工具将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在云中播散,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暖云降雨和冷云降雨 人工降雨可以根据云的温度高于或低于0摄氏度,分为暖云降雨和冷云降雨。不同的降雨所利用的催化剂也是不同的,暖云降雨的催化剂是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而冷云降雨的催化剂是干冰、碘化银等。
2023-08-03 15:42:291

人工降雨采用的是什么原理

热胀冷缩
2023-08-03 15:42:382

人工降雨是如何科学的?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让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云雾厚度比较大的4000至5000米中低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便产生了降雨。
2023-08-03 15:42:461

从物理化学方面解释人工降雨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2023-08-03 15:42:561

解释人工降雨的原理

水蒸气要想变成雨,必须空气中要有足够的微粒作为冷凝时候的核,所以向积雨云中发射氧化银等颗粒,就能使水蒸汽附着在颗粒上,越来越大,最后形成雨滴。冬天澡堂子里湿度这么大,但是没有下雨,就是因为没有那些灰尘颗粒。
2023-08-03 15:43:053

人工造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三种。催化作业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L燃烧炉为主手段;二是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三是飞机催化作业。人工降雨,是指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人工降雨可以有效地进行农田抗旱或解决人畜用水,以及森林防火的问题,它是气象部门直接开展抗旱的重要科技手段。
2023-08-03 15:43:211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促进云滴迅速凝结。人工降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人工降雨的条件一般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条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由于降水的自然变率很大,人工增加降水量的幅度较小,如何估价人工降水的效果就显得人工降水十分困难,人工催化增加的降水量,是催化后的实际降水量和不经催化的自然可能降水量之差。
2023-08-03 15:43:422

人工降雨采用的是什么原理?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    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2023-08-03 15:43:592

人工降雨是什么原理?

碘化银的应用原理: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上称为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云中的水滴上的水分子经蒸发,凝华迅速转化到这些冰晶上,使冰晶很快长大,而产生降雪。如果地面气温较高,雪降落过程中边融化边碰撞合并为水滴,最终成为降雨,这就是人工降雨。拓展资料:碘化银为亮黄色无臭微晶形粉末,有α和β两种类型,α型为立方晶体,密度6.010g/cm3,熔点558℃,沸点1506℃。β型为六方晶体,密度5.683g/cm3,加热到146℃即转为α型。不溶于稀酸,水,微溶于氨水,易溶解于碘化钾、氰化钾、硫代硫酸钠和甲胺,无论碘化银的固体或液体,均具有感光特性,可感受从紫外线到约480 mm波长之间的光线。光作用下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与氨水一起加热,由于形成碘化银-氨络合物结晶体,即转为白色。人工降水,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人工降雨
2023-08-03 15:44:082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2023-08-03 15:44:243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原理为: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为暧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或增雨,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2023-08-03 15:44:453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增雨的原理就是当天空中有降雨云层的时候,用火箭炮发射碘化银炮弹在云中爆炸,促使云层中的细小雨滴互相碰撞凝结,最后形成大雨滴落下来。一枚降雨弹的价值大约在4000元,发射一枚降雨弹还要加上人工成本、发射车使用成本,共计约6000多元。人工增雨原理人工增雨就是通过科学手段,人为的使降雨云层下雨。人工降雨的首要条件,就是想下雨的地区上空必须有降雨云层来临,否则空有炮弹没有降雨云也等于白搭。具体方法就是用火箭炮把含有化学制剂的炮弹打入高空云层中,炮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挥发的药性,会促使云中的小水滴之间发生碰撞、凝结,当水滴凝结到一定重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发射降雨弹的花费相比于降雨后旱情得到缓解来说,发射一枚降雨弹的花费并不算高。因为一枚降雨弹的价值大约在4000元左右,加上使用火箭发射架、火箭发射车和前来发射战士所产生的人工费用,一般耗费在6000多元。相比之下,用飞机在云层中撒播冷却剂、使云层中的水滴凝结增大形成降雨会花费更高的成本,每次飞机出动到降雨成功大约要花费400多万元,洒在云层中的冷却剂价值就达到了几十万元。人工降雨的费用并不固定其实真正实施人工降雨的时候,不管是发射炮弹还是用飞机洒播冷却剂,其实都不能够完全控制成本。因为现实情况是很复杂的,云层中的温度不同,也会使用不同的药剂,而且云层的范围、湿度、风向都会影响到降雨效果,所以就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计算,才能够进行一次真正成功的降雨,往往在最后都会导致费用超支。
2023-08-03 15:45:432

人工降雨什么原理?

人工降雨主要运用了云层和降水物理学的原理,通过向云层中撒播例如盐粉、干冰、碘化银等降雨剂,促使云层降水或者增加降水量。人工降雨分为暖云降雨和冷云降雨两种,想要使暖云(温度高于零度的云)降雨或增雨,就要在云层中撒播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雨滴生成进行降雨。若要冷云(温度低于零度的云)降雨,就要使用飞机等工具撒播干冰、碘化银等降雨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得冷云上部冰晶密度增大,促使形成降雨。
2023-08-03 15:46:071

人工降雨是什么原理?

人工降雨是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2023-08-03 15:46:343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使水滴凝结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了,其本质上是对自然界降雨的必要条件进行补充。人工降雨条件:形成降水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云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适当多的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是向云中引入人工凝结核。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对温度在零上的暖云一般使用吸湿性物质如盐粉、尿素、氯化钙等,使云中水汽变成大水滴下落成雨。对于温度低于零度的冷云则播撒人工晶核碘化银等或者播撒干冰、液体氮气等,使冷云中冰晶数量增加而提高降水效率。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人工降雨作业只有在一定的自然云的条件下才能获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结果,技术条件还无法做到人工造雨。2、不同条件的云进行同样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得出正、反两种不相同的结果。所以为了获得增雨效果,必须对自然云条件和降水过程进行更深入的探测研究。3、自然降水量的变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较小,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很难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区分开来。因此,评价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检验方法仍然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主攻目标。4、人工降水已从初期的试验研究,逐步转为有严格设计、多种探测手段及作业技术现代化与通讯等相结合的试验应用技术,成为我国及不少国家的抗旱减灾的措施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降雨
2023-08-03 15:46:562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三种。催化作业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L燃烧炉为主手段;二是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三是飞机催化作业。   人工降雨,是指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人工降雨可以有效地进行农田抗旱或解决人畜用水,以及森林防火的问题,它是气象部门直接开展抗旱的重要科技手段。   人工降雨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   一般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条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由于降水的自然变率很大,人工增加降水量的幅度较小,如何估价人工降水的效果就显得十分困难。人工催化增加的降水量,是催化后的实际降水量和不经催化的自然可能降水量之差。实际降水量可以测定,但能否正确估价自然可能降水量,就成了效果检验的关键。   人工降雨一般持续多久呢?   人工降雨的时间一般都会在一个小时左右。一种是用飞机把干冰等冷却剂撒播到云中,使云内温度显著下降,细小的水滴冰晶迅速增多加大,迫使它下降形成降水。另一种是利用火箭、炮弹把化学药剂打向高空,轰击云层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云滴与云滴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滴降落下来。   人工降雨会打雷吗   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人工降雨不是自然降雨,所以不会打雷。
2023-08-03 15:47:112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知道,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降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如何才能破坏这种状态呢? 一是降低温度,使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水蒸气才能冷凝形成雨滴。二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时候即使水蒸气达到、甚至超过饱和状态,也不一定能冷凝成雨滴,这种现象叫做过饱和。这时,如果有大量凝结核的存在,过饱和的水蒸气会迅速聚集在凝结核上,形成雨滴。 既然知道了雨滴形成的条件,那么人工降雨就不是难事。人们常采用干冰或是AgI来进行人工降雨,而两种物质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干冰可以降低云层的温度,促进水蒸气冷凝;AgI可以充当水蒸气的凝结核,因为AgI和云层中天然的冰晶很相似
2023-08-03 15:47:332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把干冰用高炮打上高空,干冰遇热挥发,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形成乌云,达到一定的程度,于是就成水降下来了!
2023-08-03 15:47:529

人工降雨的原理

1、如何人工降雨 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 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区域都是在此之前实验和测算好了的无人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对人工降雨人们不必心存疑虑
2023-08-03 15:48:223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向雨云喷射化学物质,增加雨云层的凝结核使水珠增大,同时也降温更好的有水汽凝结,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人工降雨
2023-08-03 15:4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