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塞下曲全诗卢纶

2023-08-03 21:54:51
TAG: 塞下曲
共2条回复
我不懂运营

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

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北有云溪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相关推荐

卢纶 塞下曲 全文

https://zhidao.baidu.com/mucenter/homepage?uid=9dac4069236f25705e797081
2023-08-03 17:39:069

卢纶 塞下曲 全诗】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作者: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⑦石棱――石头的边角。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2023-08-03 17:39:361

卢纶的 塞下曲

1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3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4 :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5: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6: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2023-08-03 17:39:451

塞下曲古诗卢纶

塞下曲卢纶(唐)1,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4,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5,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6,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比较出名的,就是第二首和第三首
2023-08-03 17:39:562

卢纶 《塞下曲》

?????????????????????
2023-08-03 17:40:3910

卢纶《塞下曲》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卢纶(748-约800),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唐代宗年号)十才子”之一。他有军中生活经验,描写边境战争的作品写得真切生动。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急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司马迁的齐心协力本来就够简洁、生动的了,经过诗人的刻画、渲染,越发形象,传神,耐人寻味。
2023-08-03 17:41:041

唐代卢纶《塞下曲》的诗意是什么?

没有月光的晚上练琴飞得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走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2023-08-03 17:41:478

卢纶的塞下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2023-08-03 17:42:248

塞下曲古诗的意思卢纶

卢纶《塞下曲》古诗的意思: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塞下曲》是一首叙事性质很强的诗歌,描写了北方的边疆风光以及游牧民族和汉朝朝廷之间的冲突。诗中主要描绘了北方的战争场面,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战争的不安与思考。其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一句,描写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单于夜间逃离,然后汉朝追逐的画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塞下曲》还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化的特点。首先,它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与民族精神,呈现出当时中国人的忠诚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其次,它对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有所描绘。最后,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叙述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之际的全貌和复杂性。现如今,这首诗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这首诗歌也显示了作者卢纶的个人情感。卢纶在此诗中,多次运用到自然景致来烘托情感,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家书”和“烽火”,显示了作者对于战乱的担忧和对家人的牵挂。此外,诗歌语言简练,字句精练,句式带有音乐节奏,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艺术风格。塞下曲的创作背景《塞下曲》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背景十分密切。它描绘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朝朝廷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的战乱和民不聊生的境况。那个时期,边疆的军事防御工作十分重要,部队需要不断地巡视边疆,以遏制来犯的敌军。
2023-08-03 17:42:391

塞下曲唐卢纶的诗意

塞下曲唐卢纶的诗意如下:《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塞下曲-卢纶原文如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赏析如下: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2023-08-03 17:43:081

古诗《塞下曲》

《塞下曲》,作者卢纶,唐朝中期诗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出生于蒲(今山西永济),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是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但是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避乱于江西九江一带。乱平后,卢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大历六年(771年),卢纶受宰相元载和王缙先后举荐,出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御史。大历十一年(776年),元载和王缙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卢纶受此牵连,终身不得重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卢纶任昭应县令,贞元年间入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任检校户部郎中,后世遂以卢户部称之。卢诗工于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边塞诗气势不凡,尚有盛唐气象,其中尤以《塞下曲》数首最为有名。塞下曲:唐代乐府名。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诗人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塞下曲》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塞下曲》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他只描绘一个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
2023-08-03 17:43:431

塞下曲卢纶全诗意思

塞下曲卢纶全诗意思如下:卢纶《塞下曲》的意思是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作者简介:卢纶(739年至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2023-08-03 17:44:021

卢纶的《塞下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卢纶的《塞下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塞军人们的赞美。《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2023-08-03 17:44:341

塞下曲全部诗卢纶的

塞下曲四首之一卢纶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塞下曲四首之二卢纶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四首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四首之四野幕蔽琼筵, 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2023-08-03 17:44:431

塞下曲解释古诗卢纶

题库内容:塞下曲的解释组诗名。唐代卢纶作。共六首,分写 将军 发令、出猎,率兵追敌、破敌,以及 凯旋 庆功等边塞军旅场景,风格雄壮豪健。其中第二首写将军夜猎,射箭没石;第三首写追击敌军,雪满弓刀,尤为后人传诵。 词语分解 塞的解释 塞 ā 堵,填满 空隙 : 堵塞 漏洞。塞尺。塞规。 堵住器物口的 东西 :活塞。塞子。 塞 à 边界上险要地方: 要塞 。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塞 è 义同(一)①, 用于 若干 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
2023-08-03 17:45:291

卢纶的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塞下曲》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对我方军必胜的坚信之心,全诗都洋溢着一种高度的自信心与英雄气慨。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由唐代诗人卢纶所作,这首诗描绘的是将军在雪夜带兵追敌的画面。
2023-08-03 17:45:393

卢纶的塞下曲是什么意思

卢纶的塞下曲是什么意思如下: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译文: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原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作者简介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蒲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799年去世。创作背景《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4]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023-08-03 17:46:361

卢纶塞下曲的古诗意思

卢纶塞下曲的古诗意思如下:月黑的夜里,大雁高高地在天上飞着。单于趁夜色要逃走。正想带着轻骑兵追逐,弓箭和刀剑上早已落满了白雪。赏析:全诗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用词也不华丽,但是表达的意思非常多,这也是卢纶写作特点,善于用细节表达意思。首二句就写了一件事,单于趁着夜色逃走。但是,这不是一般的夜,是月黑夜,是有大雁在飞的夜。这样的夜更适合逃跑。是谁逃跑?是单于,单于是敌人首领啊。这说明敌人首领被抓住了,而且他不敢轻易逃走,只敢选择一个极端天气逃走,说明我方监管严密。单于逃走后我方是怎么做的呢?作者轻描淡写地说就是带着轻骑兵抓回来就可以了。这表明了我方非常的自信。大雪落满了弓刀,说明环境恶劣,但是士兵不惧这种艰难,毅然决然。这里是用环境衬托出士兵的无限勇气和自信。资料拓展:《塞下曲》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歌颂大丈夫从军赴边、生死搏战、凯旋受赏的诗。全诗表现出主人公从戎报国、立功边域的远大理想,赞扬了他的英雄豪迈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语言明快、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意蕴深长。盛唐时代,追求理想的不羁精神与豪迈气概,成为诗人们笔下的滚滚洪流,从而汇合成强烈的时代精神。而作为边塞诗人,这种时代精神又鲜明地表现出安边定远的远大理想,从军报国的英雄情怀,不畏边塞艰险的乐观精神。这首《塞下曲》,通过对主人公勇赴沙场的壮烈行为,震天撼地的战斗经历,凯旋受赏的满腔激情的描述,把这种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
2023-08-03 17:47:111

塞下曲唐卢纶古诗意思讲解

塞下曲唐卢纶古诗意思讲解如下: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解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8)满:沾满。作品译文: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慌乱溃逃。唐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首二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月黑雁飞高”。无月,所以天黑;雁飞高,所以寂静。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
2023-08-03 17:47:511

塞下曲卢纶描写了什么景物

  《塞下曲》描写了月亮、大雁、大雪、弓刀等景物,表现出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全文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却通过对奇寒天气的描写,表现出战士们雪夜率兵追敌的紧张气氛。   《塞下曲》的作者   《塞下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主要作品有《卢户部诗集》,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   《塞下曲》的译文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塞下曲》的全文   《塞下曲》   唐代: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023-08-03 17:48:351

卢纶塞下曲 其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体现了士兵在外巡逻时下着大雪时发现潜逃的人,骑着马追
2023-08-03 17:48:4615

塞下曲古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陵中。
2023-08-03 17:49:2412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

作品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白话译文:【其一】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其二】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其三】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其四】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其五】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其六】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2023-08-03 17:51:011

卢纶《塞下曲》意思

卢纶《塞下曲》意思介绍如下: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夜遁逃:单于(chán yú)是指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8、满:沾满。9、大雪满弓刀: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塞下曲》赏析该诗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雄壮豪放,虽是中唐时期的作品,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退。“月黑雁飞高”,是写景,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诗至此,显示出一股豪迈之情。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夜遁逃”,可见敌军已经全线崩溃。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己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
2023-08-03 17:51:291

塞下曲古诗唐卢纶意思

塞下曲古诗唐卢纶译文如下: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1、原诗塞下曲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2、注释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3、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饱含了大量的信息,激发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通过读诗,完全可以通过领悟诗意和丰富想象,绘出一幅金戈铁马的战争画图来。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作者简介: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2023-08-03 17:52:011

卢纶的塞下曲的解释

一: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 雁 飞 高, 单于 夜 遁 逃. 欲将 轻 骑 逐, 大雪 满 弓 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参考译文]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提示]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二: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解】: 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韵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 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1)塞下曲:乐府取名,意为边塞所唱之歌曲. (2)金仆姑:箭名. (3)蝥弧:旗名. 【语译】: 塞下有一个很威武的将军,他用鹫羽作箭,制成一种叫做“金仆姑”的利箭,还有一种绣成燕尾形状的“蝥弧”旗;他在台上独自立着,对着全体的军士发下新颁布的号令.那班军士听了这个新令,便在千百个军营里,一齐高呼着尊令的声音.
2023-08-03 17:53:171

卢纶写的塞下曲是哪个朝代发生的事情?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4] 作品鉴赏编辑原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慌乱溃逃。唐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5] 首二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月黑雁飞高”。无月,所以天黑;雁飞高,所以寂静。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由此也可见唐朝军队的英勇威武。诗并没有描写白天的战斗场面,而是直接写在月黑雁高飞夜里,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敌人逃走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信。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便可手到擒来。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弓刀。“大雪满弓刀”一句,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谴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然是“焕尔触目”。全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饱含了大量的信息,激发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通过读诗,完全可以通过领悟诗意和丰富想象,绘出一幅金戈铁马的战争画图来。 [6]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卢纶卢纶 [8]。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742年-756年)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
2023-08-03 17:53:271

卢纶写塞下曲时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月黑雁飞高)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大历十一年(776)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德宗建中元年(780)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贞元时,在河中节度使浑□的军幕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户部郎中.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傅璇琮)   [注释]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译诗、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没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带着他的部众逃走了.英勇的将军打算率领行动敏捷的骑兵追击,但这时候纷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满了雪花.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2023-08-03 17:53:401

卢纶 塞下曲 翻译

塞下曲不是四首呢吗?、你要哪首的、?、
2023-08-03 17:54:445

塞下曲 卢纶 月黑 意思

黑夜
2023-08-03 17:55:024

卢纶塞下曲之一的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2023-08-03 17:55:122

塞下曲古诗卢纶诗意

塞下曲古诗卢纶诗意如下:《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塞下曲-卢纶原文如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赏析如下: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2023-08-03 17:55:481

卢纶的《塞下曲》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卢纶的《塞下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塞军人们的赞美。《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2023-08-03 17:56:422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

卢纶的《塞下曲》全名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如下: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赏析《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情怀,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全组诗既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首又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2023-08-03 17:56:511

塞下曲卢纶意思解释

塞下曲的解释 组诗名。唐代卢纶作。共六首,分写 将军 发令、出猎,率兵追敌、破敌,以及 凯旋 庆功等边塞军旅场景,风格雄壮豪健。其中第二首写将军夜猎,射箭没石;第三首写追击敌军,雪满弓刀,尤为后人传诵。 词语分解 塞的解释 塞 ā 堵,填满 空隙 : 堵塞 漏洞。塞尺。塞规。 堵住器物口的 东西 :活塞。塞子。 塞 à 边界上险要地方: 要塞 。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塞 è 义同(一)①, 用于 若干 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
2023-08-03 17:57:081

卢纶的塞下曲中心思想

卢纶的塞下曲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将士们杀敌热情的赞美
2023-08-03 17:57:383

卢纶的《塞下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译文: 林中昏暗的草被风吹动, 将军夜中急速拉开弓. 天明寻找那支白羽箭, 才发现箭头深深插入石块中.卢纶的《塞下曲》讲了将军射老虎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故事
2023-08-03 17:57:561

塞下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塞下曲》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对我方军必胜的坚信之心,全诗都洋溢着一种高度的自信心与英雄气慨。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由唐代诗人卢纶所作,这首诗描绘的是将军在雪夜带兵追敌的画面。全诗原文如下:塞下曲作者:卢纶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扩展资料:解释:夜色茫茫的月夜里,忽然间有一群大雁被惊动,啼叫着高飞而起。想趁着月黑风高潜逃的单于的军队,由此就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将军打算带领轻骑兵去追赶,漫天的大雪早已经落满了士兵们背着的弓箭与佩刀。赏析: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己方将士在大雪纷飞的夜晚追赶敌寇的场景,最后一句通过侧面描写漫天的大雪已经落满将士们的弓箭和佩刀,来衬托出天气的严寒的同时,也侧面表现出将士们英勇无比的杀敌的热情,全诗都洋溢着一股豪迈的英雄气概。
2023-08-03 17:58:041

塞下曲 其二 卢纶的写作背景

我的微博就是说自己不想要了个理由放弃我吧?这个月我也要加油哦、你就不会因为我知道我为什么不接电话的时候都是因为你喜欢的那个我想要一条生路。这个人真的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都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放弃他是我想我了。
2023-08-03 17:58:2711

塞下曲卢纶带拼音解释

我想要全诗,我还以为是全诗呢.
2023-08-03 17:59:062

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叙述的事件是____?突出了将士们_____的品格?

叙述的事件是裁于逃跑将军追赶他的情景,突出了将士为国守边疆的决心。
2023-08-03 17:59:5411

古诗塞下曲的意思

卢纶塞下曲其三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该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2023-08-03 18:00:223

《塞下曲(其二)》(卢纶)原文翻译成现代文

作者或出处:卢纶 古文《塞下曲(其二)》原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二)》现代文全文翻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棱石中。 【注解】 [1]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评析】 ue771ue771第二首写将军夜里巡逻边境高度警惕。
2023-08-03 18:00:371

塞下曲卢纶什么诗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作者卢纶,唐代诗人。《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君主的称号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2023-08-03 18:00:471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意思.

这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慌乱溃逃。唐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5]首二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月黑雁飞高”。无月,所以天黑;雁飞高,所以寂静。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由此也可见唐朝军队的英勇威武。诗并没有描写白天的战斗场面,而是直接写在月黑雁高飞夜里,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敌人逃走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厂一种高度的自信。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便可手到擒来。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弓刀。“大雪满弓刀”一句,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谴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然是“焕尔触目”。
2023-08-03 18:00:561

《塞下曲》古诗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2023-08-03 18:01:072

卢纶写的 塞下曲还可以用什么诗句

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允言《塞下曲》,意警气足,格高语健,读之情景历历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调,此题之名作也。《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2023-08-03 18:01:141

《塞下曲》卢纶,这首诗,后面两句描写的情景是什么?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急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2023-08-03 18:01:267

卢纶的《塞下曲》表现了什么?

卢纶的《塞下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塞军人们的赞美。《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2023-08-03 18:02:141

《塞下曲》(卢纶)诗篇全文翻译

塞下曲 卢纶 系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o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2023-08-03 18: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