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原电池和电解池反应时两极电势会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023-08-06 11:52:38
共4条回复
wio

1.原电池的正极是得电子的,负极是失电子的。

在电解池中,我们的习惯是用阴极、阳极来表示电极的。在阳极上失电子;在阴极上得电子。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一些基本原理?

【原电池原理:以最简单的铜锌原电池为例:

正极:铜棒插在硫酸铜溶液中(形成了Cu2+/Cu氧化还原电对),

负极:锌棒插在硫酸锌溶液中,(形成了Zn2+/Zn氧化还原电对)

两个溶液之间用盐桥(氯化钾饱和溶液)连接,铜棒和锌棒之间用导线连接,这样就构成了原电池.

那么电子就会从负极流向正极,你要问的就是为什么电子要定向流动.不知道你学过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没有,这个值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到的,由于单质锌和锌离子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比单质铜和铜离子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小是个负值(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0),而铜电极是个正值,所以当用导线将两个电极连接起来时,由于两个电极之间电势差的存在,电子会从负极流向负极,而电流的方向是正极流向负极,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就像我们常说的水往低处流,就是由于高地势与低地势之间存在高度差(地势差),是个自发的过程.

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还可以知道金属的活泼性,电极电势越小那么金属单质的活泼性越强,我们在化学课上学过,金属有个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这个表就是根据标准电极电势的值来排列出来的,我们从这个表中可知在氢前的金属单质可以将氢从溶液当中置换出来,刚才说过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0,所以在氢之前的金属与其阳离子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是小于0的,而在氢之后的金属其标准电极电势是大于0的.

电解池原理:借助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解池中是自由电子和自由移动的离子共同传导电流.电子从阳极流向电源正极(电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向阴极(电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或作阳极的金属)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由此可知,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而金属导电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电路中电子流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即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阳极,从阴极流向电源负极.

3.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一些区别?

【电解池有外接电源,靠外接电源的电动势使电解质溶液内发生电子移动。而原电池是靠化学反应产生电动势,本身是一个电源。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电解池有外接电源,而原电池没有。】

【(正负极、阴阳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荷移动规律)(1)能量转化形式: (2)电极材料名称:(3) 电极反应:(4) 反应的异同点:氧化还原反应(自发与非自发)】

【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是电解池】

左迁

原电池 以 Zn + Cu2+ ==Zn2+ + Cu

根据能斯特方程

正极 Cu2+ + 2e == Cu

E(+) == E(标准)+ RTln(Cu2+)/zF

由于反应时Cu2+减少,所以E(+)减小

负极 Zn - 2e == Zn2+

E(-) == E(标准) + RTln(Zn2+)/zF

由于反应时Zn2+增加,所以E(-)增大

所以电动势(即电压)U == E(+) - E(-) 所以电压U减小

电解池

电解池即原电池的逆过程

此时阴极为 Zn2+ + 2e == Zn

E(阴) == E(标准) + RTln(Zn2+)/zF

由于反应时Zn2+减少,所以E(阴极)减小

同理阳极 Cu - 2e == Cu2+

E(阳) == E(标准)+ RTln(Cu2+)/zF

由于反应时Cu2+增加,所以E(阳极)增大

所以所加的外电压 U == E(阳)- E(阴),所以U增大

所以反应时所加的外电压要增大。

还有电极的极化也会使电极电势发生改变。

小菜G

告诉你个口诀,原电池:负极失电子,电子沿着导线走,走向正极.即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正极电势高.电解池: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势高

可可

原电池:没有电源,只是电线两头的东西各自进行化学反应。负极的电子流到正极,所以负极必有物质升价,正极必有物质降价。升降价的物质是什么要结合电解质考虑。负极和电解质中容易升价的元素先升价。正极同理

电解池:有外接电源,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阴极永远受保护,不反应。反应的只是电解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阳极物质和电解质容易升价的元素先升价

相关推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电解质存在。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具备前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化学反应。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2023-08-05 07:25:531

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是:原电池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形成条件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电解质存在。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具备前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化学反应
2023-08-05 07:26:171

原电池的原理是什么?

原电池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电解池中离子流向为阴阳相吸,即阳离子流向阴极,阴离子流向阳极。原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原电池,也可以说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有的原电池可以构成可逆电池,有的原电池则不属于可逆电池。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例如铜锌原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其正极是铜极,浸在硫酸铜溶液中;负极是锌板,浸在硫酸锌溶液中。两种电解质溶液用盐桥连接,两极用导线相连就组成原电池。平时使用的干电池,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成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原电池
2023-08-05 07:26:361

原电池的原理是什麽?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定义:从能量转变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2.电极名称:相对活泼的电极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电极为正极3.电极反应:负极: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的还原反应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自发进行反应(指总反应自发进行)(1)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可以是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金属与金属氧化物等)(2)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5.定向移动方向:电子、离子“负极出电子,电子回正极”6.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2)盐桥的作用是什么?盐桥的作用:(1)形成闭合回路。(2)平衡电荷。可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3)双液原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2023-08-05 07:26:501

原电池原理是什么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原电池,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有的原电池可以构成可逆电池,有的原电池则不属于可逆电池。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例如铜锌原电池又称丹聂尔电池,其正极是铜极,浸中硫酸铜溶液中;负极是锌板,浸在硫酸锌溶液中。两种电解质溶液用盐桥勾通,两极用导线相连就组成原电池。平时使用的干电池,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成的。 2、原电池的发明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正在进行著名的青蛙实验,当用金属手术刀接触蛙腿时,发现蛙腿会抽搐。大名鼎鼎的伏特认为这是金属与蛙腿组织液(电解质溶液)之间产生的电流刺激造成的。1800年,伏特据此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锌为负极,银为正极,用盐水作电解质溶液。1836年,丹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电池,并用于早期铁路信号灯。 3、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4、但是,需要注意,非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2023-08-05 07:26:571

原电池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是时候了
2023-08-05 07:27:073

高中化学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 -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2023-08-05 07:27:251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利用两个电极的电势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流动产生电流,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由于各种型号的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很差,放完电后,不能重复使用,故又称为一次电池。现以铜锌电池为例,说明原电池产生电能的机理。这种电池如图12-1所示,是由一个插入CuSO4溶液中的铜电极组成的“半电池”和另一个插入ZnSO4溶液中的锌电极组成的半电池所组成。两个半电池以一个倒置的U形管连接起来,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脂作成的凝胶,称为“盐桥”。这时,如果用导线将两极连接,并且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计,那本,电流计指针将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上有电流通过。同时可以观察到锌片开始溶解而铜片上有铜沉积上去。我们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探讨这种装置产生电流的原因。根据金属置换次序可知,锌比铜活泼,锌容易失去两个电子氧化变成Zn2+进入溶液 Zn u21cbZn2++2e,把电子留在锌极上,使锌极带负电荷,称为“负极”。若用导线把锌极和铜极连接起来,此时,电子从锌极经过导线流向铜极,在铜极周围的Cu2+从铜极上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铜,Cu2++2e u21cbCu,沉积在铜极上,铜极称为“正极”。为了保持两杯溶液的电中性,这时盐桥开始起导通电池内部电路的作用,Cl-离子从盐桥中扩散到左边溶液中去,与锌极溶解下来的Zn2+的正电荷相平衡,K+从盐桥中扩散到右边溶液中去,与由于Cu2+沉积为金属铜而留下的SO42-离子的负电荷相平衡。这样就能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继续进行,电流得以继续流通。所以,流经整个体系的电流是由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溶液中离子的迁移以及电极和溶液界面上伴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进行的。
2023-08-05 07:27:411

原电池的原理?

从能量转变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1)构成原电池有三条件:一是电极材料,这可以是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和其他能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二是两电极必须浸在电解质溶液中;三是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2)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流向的极为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两极上的反应总是氧化还原反应,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阳离子必须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原电池工作的前提。
2023-08-05 07:28:002

原电池的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搬运电子,转化为电能
2023-08-05 07:28:113

原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产生是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结果。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又称阳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又称阴极)。负极本身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一般为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可制作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等。原电池中,可分为:一次电池,如干电池等一次性使用的;二次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的的蓄电池等,以及燃料电池。
2023-08-05 07:28:331

原电池的原理是什么呀?

首先电路中电子的流向为:电源中从正极到负极,电源外从负极到正极电解池的电源在外面,所以电子从电源负极出发,先到阴极,再到阳极,最后回到电源正极原电池就是电源;在池内电子从正极到负极注意:溶液中事实上没有电子的转移,电荷的转移主要是依靠带电的阴阳离子的移动来实现的。扩展资料:四类电解型的电解规律(当阳极为惰性电极时):1、电解水型(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增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水。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无氧酸pH变大,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不变。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电解质。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阴离子相同的酸。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变小。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阳离子相同的碱或氧化物。
2023-08-05 07:28:411

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中,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活泼性强的金属做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石墨做正极。两级用到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且两级插在电解液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023-08-05 07:29:003

原电池的原理

(1)答案:cu,agcl
2023-08-05 07:29:11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原电池的电极的判断: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较强金属的一极。 2、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
2023-08-05 07:29:181

怎么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怎么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 原电池的电极的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较强金属的一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 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
2023-08-05 07:29:281

化学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一般情况下,酸性条件氢离子参与,中性条件下水参与,碱性条件下OH-参与。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你可以看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⑴根据原电池装置的书写负极:①若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其电极反应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金属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反应,此时是电极反应可表示为M-ne-=Mn+。另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成分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要将金属失电子的反应、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叠加在一起,如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为:Pb+2OH--2e-=2H2O。②若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如燃料电池,在书写负极反应式时,要将燃料电池失电子的反应及其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叠加在一起书写,如H2-O2(KOH溶液)电池的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正极: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①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②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自发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反应也要书写叠加式。⑵根据原电池反应书写①找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确定正负极产物。②利用电荷守恒分别写出电极反应式。③验证: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学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2023-08-05 07:29:371

关于锌铜原电池的原理?

铜、锌两电极,一同浸入稀H2SO4时,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放出。
2023-08-05 07:29:463

带盐桥的原电池工作原理?

因为锌比铜活泼啊!你学核外电子分布就会知道了。锌失电子被氧化做阳极,通过电桥将电子传给了铜,铜极析出铜。
2023-08-05 07:29:573

求详细解释化学原电池原理.

金属锌比较活泼,在水和Zn的接触面上面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在有水的时候,金属会被空气氧化,就是生锈么。Zn - 2e = Zn2+,水中含有一定量的H+ 和 OH- 其中H+期待得到电子,他们会向Zn移动,但是,Zn本身导电性是好过液体的,所以如果可能的话,电子当然会经过导线而不是经过溶液了。而此时,导线的另一端,是CuSO4,里面含有大量的Cu2+,他们也期待的得到电子,而刚刚的Zn失去部分电子之后,还停留在Zn金属表面的电子会使整个导线呈现带有负电的状态。当然,如果对面没有Cu2+的话,就是Zn在水的作用下的氧化了,可是现在是有Cu2+的,期待电子的Cu2+会向金属Cu聚集,因为那上面连着Zn,带有他们想要的电子。因此,Cu2+就可以成功的得到他想要的电子,这样一来,本来应该被氧气得到的电子却被铜离子得到了,锌的表面无法形成氧化层,因此在水的作用下又会有新的Zn失去电子,这样一直到Zn全部被氧化或者Cu全部被还原为止。如果Zn没了,那么Cu会不会被氧化呢?这是肯定的,Cu会形成碱式碳酸铜,在自然条件下,最终会变成黑色的氧化铜,你发现了吗,在原电池中的正极,只要电池反应没有结束,他就没有机会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就可以保护正极,此方法也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023-08-05 07:30:191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区别和原理是什么

原电池可以向外供电,而电解池必须有外电源供电才能发生电解。
2023-08-05 07:30:282

请问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它们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吗?

原电池---是利用两个电极之间金属性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的流动,产生电流.又称非蓄电池,是电化电池的一种,其电化反应不能逆转,即是只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简单说就即是不能重新储存电力,与蓄电池相对。上文的蓄电池就是电解池----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池相反
2023-08-05 07:30:381

电解池和原电池的电子流向原理

首先电路中电子的流向为:电源中从正极到负极,电源外从负极到正极 电解池的电源在外面,所以电子从电源负极出发,先到阴极,再到阳极,最后回到电源正极 原电池就是电源,在池内电子从正极到负极 注意:溶液中事实上没有电子的转移,电荷的转移主要是依靠带电的阴阳离子的移动来实现的
2023-08-05 07:30:461

化学电池原理

正负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
2023-08-05 07:30:562

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联系与区别)

原电池可以对外放电,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电极材料,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池是外接电源对体系供电使电极发生氧化还原,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023-08-05 07:31:073

原电池原理问题

等你学物理就知道了那就是非电场力使它从负极到正极这样电池才有电
2023-08-05 07:31:166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区别是什么?

原电池是可以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起到供电的作用;电解池是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进行的被动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工作原理:通过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池工作原理:链接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阴阳两极上被迫发生非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023-08-05 07:31:331

镁铝原电池反应式及原理

镁、铝在1mol/L的NaOH溶液中,电极电势为:H2AlO-3+H2O+3e-=Al+4OH- φθ=-2.35VMg(OH)2+2e-=Mg+2OH- φθ=-2.69V故镁为负极,铝为正极,电子从镁条流向铝片,电表指针向右偏移。电极反应为:负极:Mg-2e-+2OH-=Mg(OH)2正极:2H++2e-=H2↑由于在镁条表面不断生成的Mg(OH)2并没有形成沉淀,而是紧密覆盖于镁条的表面形成膜层,使镁条表面很快发生了钝化。用电流计检测证明镁条表面的膜层具有电子导电性(电子导体),虽然电极反应仍可进行,但依靠Mg2+从镁条表面转移到溶液的溶解过程却受到了抑制,使镁极电势正移,最终出现镁极电势高于铝极电势的结果:铝极转变为负极,表面钝化的镁条为正极,电子从铝片流向镁条,电表指针向左偏移。电极反应为:负极:Al-3eu2011+4OH-=AlO-2+2H2O正极:O2+4eu2011+2H2O=4OH-(主要);2H++2e-=H2↑(极少)这就是说,由于在NaOH溶液中镁条发生了钝化,不仅改变了原电池的正负极,而且正极反应也由析氢变为主要吸氧。铝片表面仍有许多气泡的原因可能是铝片不纯导致铝片在NaOH溶液中形成了许多微小原电池。综上所述,将镁、铝放入Na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开始镁为负极,铝为正极,发生析氢腐蚀;片刻后,Al为负极,表面钝化的镁条为正极,发生吸氧腐蚀。
2023-08-05 07:32:131

吸热反应就一定不能做成原电池的原理吗?

(1)吸热反应不能做成原电池!(2)原电池的原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2023-08-05 07:32:331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一、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步骤⑴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①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确定:相对活泼性较强(针对电解质溶液而言)的金属为负极(一般地,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要发生反应),相对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等为正极。如:Mg—Al—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思考:Al—Cu—HCl溶液、Al—Cu—浓HNO3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的负极分别为什么?)②由电极变化情况确定: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此电极为负极;若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此电极为正极。如:Zn—C—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电极上会析出紫红色固体物质,则C为此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电极附近指示剂(石蕊、酚酞、湿润的KI–淀粉等)的显色情况来分析推断该电极发生的反应情况,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是H+还是OH-或I-等放电,从而确定正、负极。如用酚酞作指示剂,则溶液变红色的那一极附近溶液的性质为碱性,是H+放电导致c(OH-)>c(H+),H+放电是还原反应,故这一极为正极。④如两极都是惰性电极(一般用于燃料电池),则可以通过定义和总反应式来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或对应物质)所对应的一极为负极。如碱性溶液中的甲醇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CH3OH被氧化,则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⑤如果题目给定的是图示装置,可根据电子流动方向或其它提示来分析正、负极。⑵书写电极反应式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一旦确定,则相应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也随之确定。但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两极电极反应式中的电子得失数目(一般)保持相等。②看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能否共存,若不能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也要写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中。如Al-Cu-NaHCO3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因Al失去电子生成的Al3+能与HCO3-反应:Al3++3HCO3-=Al(OH)3↓+3CO2↑,故铝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Al-3e-+3HCO3-=Al(OH)3↓+3CO2↑,而不是仅仅写为:Al-3e-=Al3+。③当正极上的反应物质为O2时(吸氧腐蚀),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溶液为碱性时,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溶液为酸性时,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追问:反应原理啊不是正负极的判断
2023-08-05 07:32:431

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产生是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结果。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又称阳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又称阴极)。负极本身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一般为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可制作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等。 电解池.A.电解池是在外电源作用下工作的装置.电解池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阳离子在该极接受电子被还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阴离子或电极本身(对电镀而言)在该极失去电子被氧化.B.电解池(或电镀池)中,根据反应现象可推断出电极名称.凡发生氧化的一极必为阳极,凡发生还原的一极必为阴极.例如用碳棒做两极电解溶液,析出Cu的一极必为阴极;放出的一极必为阳极.
2023-08-05 07:32:5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电势!
2023-08-05 07:33:042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问题

首先电极方程式总体而言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乙醇与氧反应生成CO2与H2O从这个方面来推导
2023-08-05 07:33:122

原电池的原理

利用不同金属或非金属物质的氧化还原性的差异,构造其与电解液的闭合回路,从而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023-08-05 07:33:233

原电池原理是什么?一定要用铜和锌吗?

原电池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 当然不一定非要铜和锌. 常用原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锌-银扣式电池及锂电池等
2023-08-05 07:33:381

水果电池原理

这种水果电池中的反应,学名叫原电池反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以上是百度百科里的知识,很正确,不得不采纳) 然后来分析一下这段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具体来讲,就是你说的一块铁片,一块铜片。电解质,通俗来讲,就是酸碱盐之类的东西,水果里面的酸和无机盐在这个原电池中充当电解质。然后你把两块金属,也就是两个电极,通过小电珠等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回路:铜片→导线→小电珠→导线→铁片→水果(水果里面的电解质溶液也可以导电的!可以把它也看成一段导线)→铜片。回路(你可以理解成一个首尾相接的电路环)有了,那么回路里只要有一个力推着电子走,就会有电流了。 那么,这个理从哪里来呢?我们不考虑太复杂的情况,假设水果里的各种电解质中只有某种酸参与了反应。我可以先告诉你,酸参加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叫做氢离子(H+)的东西参加了反应。所以我们只考虑氢离子好了。我们知道,当把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比如铁放到酸里时,他会被酸腐蚀。准确的讲,铁与氢离子发生了反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是: 2Fe + 6H+ = 2Fe3+ + 3H2 这个不懂没关系。简单地说,铁原子觉得自己身上的电子一点也不缺,但氢离子却是非常迫切地想要一个电子。于是,铁给了它一个电子,还嫌不够,又给了另外两个氢离子每人一个电子,自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就变成了氢原子,转眼间忘恩负义,变成氢气玩去了.... 然后再看看铜,他可是个小气鬼,一点也不愿意给别人电子。于是他就不与酸反应。用专业术语讲,叫金属活动性较低。 当分别单独放入酸中时,铁与酸反应冒氢气泡,铜不反应。可当用导线把他们连起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铁依然失电子,但却变成了默默奉献:他把电子通过小电珠和导线传到了铜那里,然后通过铜传给氢离子,这时的铜接受了铁传来的电子,也假慷慨起来。在我们看起来,铜那边的氢离子得了电子变成了氢气,但实际上,是铁在默默贡献电子。在小电珠所在的电路(外电路)里,电子从铁经过小电珠流到铜,所以如碧落海所言,铜是正极。 那个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理解为付出电子的慷慨程度,排在前面的最慷慨。 为什么用导线一连,电子就一定先跑到铜那边去再与氢离子结合呢?我也不知道,我们老师也没讲。高中阶段不必掌握。记住:电子一定通过导线先流向金属活动性弱的一端,也就是说,活动性强的,一定做负极。 关于方程式,由于水果中有成千上万种有机物,发生的反应很多,但原理都与以酸为例的反应类似。即使是酸,也有好多种,所以只能写离子方程式: 铁片:Fe –3e- = Fe3+ 氧化反应(负极) 铜片附近:2H+ + 2e- = H2↑ 还原反应(正极)
2023-08-05 07:33:489

原电池原理是什么?

原电池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电解池中离子流向为阴阳相吸,即阳离子流向阴极,阴离子流向阳极。原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原电池,也可以说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有的原电池可以构成可逆电池,有的原电池则不属于可逆电池。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例如铜锌原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其正极是铜极,浸在硫酸铜溶液中;负极是锌板,浸在硫酸锌溶液中。两种电解质溶液用盐桥连接,两极用导线相连就组成原电池。平时使用的干电池,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成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原电池
2023-08-05 07:34:381

原电池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在正 (还原)、负 (氧化)两极进行,负极上失去的 电子流入正极,从而产生电流。 ②正负两极上进出电子总数相等,根据电子守恒 正负两极上进出电子总数相等,根据电子守恒 原理可进行许多有关电极反应的计算。 原理可进行许多有关电极反应的计算。 ③原电池反应跟直接反应差别: 原电池反应跟直接反应差别: 反应速率加快;一般只有一个电极直接参加反应。 可制作各种电池,如干电池、 ④利用原电池原理 可制作各种电池,如干电池、铅 蓄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氢氧燃料电池……。 蓄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氢氧燃料电池 。形形色色的电池
2023-08-05 07:35:112

原电池的原理

原电池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有的原电池可以构成可逆电池,有的原电池则不属于可逆电池。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例如铜锌原电池又称丹聂尔电池,其正极是铜极,浸中硫酸溶液中;负极是锌板,浸在硫酸锌溶液中。两种电解质溶液用盐桥勾通,两极用导线相连就组成原电池。平时使用的干电池,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种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但是,需要注意,非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2023-08-05 07:35:211

原电池工作原理是什么

原电池的发明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正在进行著名的青蛙实验,当用金属手术刀接触蛙腿时,发现蛙腿会抽搐。大名鼎鼎的伏特认为这是金属与蛙腿组织液(电解质溶液)之间产生的电流刺激造成的。1800年,伏特据此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锌为负极,银为正极,用盐水作电解质溶液。1836年,丹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电池,并用于早期铁路信号灯。那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但是,需要注意,非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构成原理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电解质存在。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具备前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化学反应。注:新课标高中化学中所有原电池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但非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电极的构成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电解液的选择:负极材料一般要能与电解液自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负极判断通常情况下,在原电池中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此为原电池的负极(阳极,anode);若原电池中某一电极上有气体生成、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电极质量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此为原电池的正极(阴极,cathode)。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极判断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定义);化合价升高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相对较强(有时候也要考虑到电解质溶液对两极的影响)金属的一极。(仅适用于原电池)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定义);化合价降低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有时候也要考虑到电解质溶液对两极的影响)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仅适用于原电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阳极定义)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阴极定义)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注意:anion是阴离子,anode是阳极,cation是阳离子,cathode是阴极。原电池的判定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路,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能否转化为氧化还原反应。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做电解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不得不说的是电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2023-08-05 07:35:29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燃料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  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1、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单质)(pt和石墨为惰性电极,即本身不会得失电子)(一种是相对较活泼金属一种是相对较不活泼金属)2、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3、要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原电池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  原电池的电极的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化合价升高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相对较强金属的一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化合价降低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  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  原电池的判定:(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路,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电极——两极为金属或导电单质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  (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做电解池。
2023-08-05 07:35:391

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产生是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结果。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又称阳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又称阴极)。负极本身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一般为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可制作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等。原电池中,可分为:一次电池,如干电池等一次性使用的;二次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的的蓄电池等,以及燃料电池。电解池: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非自发反应;有电源,两极可同可不同。形成条件:1.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2.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电极构成: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溶液中带电粒子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1.电极反应规律(1)阴极:得电子,还原反应①(一般)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②一定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争”得电子(2)阳极:失电子,氧化反应①若为金属(非惰性,au、pt除外)电极,电极失电子②若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争”失电子2.离子放电顺序离子的放电顺序主要取决于离子的本性,还与离子的浓度、溶液的酸碱性有关。(1)阳离子放电顺序上述顺序基本上与金属活动顺序一致,即越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越难结合电子,但fe3+氧化性较强,排在cu2+之前。(2)阴离子放电顺序若是活泼金属作阳极,因金属失电子能力强,阳极反应则是电极材料本身失电子被氧化,而不是阴离子放电
2023-08-05 07:35:491

原电池原理 归纳总结

所谓原电池,可认为是一种这样的装置:能够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也就是说,它能够使物质发生得失电子的化学反应时,这些发生转移的电子在外电路中形成定向流动。这样就要求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使不发生反应,也要能够使电子从一极流向另一极。(比如浓差极化电池)常见的电池有:一、(-)Zn-2e-=Zn2+(+)Cu2++2e-=Cu总反应:Zn+Cu2+=Zn2++Cu(Zn、Cu电池)二、(-)H2-2e-=2H+(+)O2+4H++4e-=2H2O总反应:2H2+O2=2H2O(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三、(-)H2-2e-+2OH-=2H2O(+)O2+2H2O+4e-=4OH-总反应:2H2+O2=2H2O(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四、(-)Pb-2e-+SO42-=PbSO4(+)PbO2+2e-+4H++SO42-=PbSO4+2H2O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铅蓄电池)
2023-08-05 07:35:572

原电池和电解是什么原理?

最详细最条理的区别对比: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电池形成三条件:“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原理三要点:(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1)定义(2)形成条件原电池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电解池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3)电极名称(4)反应类型(5)外电路电子流向负极氧化负极流出、正极流入正极还原阳极氧化阴极还原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2023-08-05 07:36:08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把锌板和铜板平行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用连有电流计的导线连接两极时,可以观察到三个重要的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体逸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透锌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锌失去的电子沿导线经电流计流入铜片,溶液里的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变为氢原子,进而结合为氢分子,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铜片 2H++2eH2↑ (还原反应) 由于在锌、铜两个电极上不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锌片是给出电子的一极,是电池的负极,铜片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电流的方向同电子流的方向相反,从正极铜流向负极锌。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把锌板和铜板平行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用连有电流计的导线连接两极时,可以观察到三个重要的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体逸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透锌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锌失去的电子沿导线经电流计流入铜片,溶液里的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变为氢原子,进而结合为氢分子,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铜片 2H++2eH2↑ (还原反应) 由于在锌、铜两个电极上不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锌片是给出电子的一极,是电池的负极,铜片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电流的方向同电子流的方向相反,从正极铜流向负极锌。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铅蓄电池常用于汽车,很笨重,可充电. 干电池 Zn - Mn 电池 (干电池) 中央的炭棒是正极板,其周围有MnO2 , 锌皮是负极.两极间有 NH4Cl , ZnCl2 和淀粉,呈糊状 银锌电池 银锌电池 电子手表,计算器使用的纽扣电池是银锌电池 .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若将 H2 或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反应以电池方式进行,则形成燃料电池.以燃料电池的方式实现这一能量转化,比起燃烧放热再发电,能量转化率要高得多 电池反应 2H2 + O2 —— 2 H2O 是自发反应.燃料电池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电极材料和催化剂,使得反应物能够顺利进行电极反应.燃料电池的关键是动力学问题. 阿波罗登月飞行和航天飞机已经应用了燃料电池,在纽约和东京已有燃料电池发电站在运转.。 原电池的原理 条件即是原理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 (1)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 (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说明: 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 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 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由于铝片表明的钝化,这时铜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Cu -2e- = Cu2+ 正极:NO3- + 4H+ + 2e- = 2H2O + 2NO2↑ 再如镁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却反应,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2Al + 8OH--2*3e- =2AlO2- + 2H2O 正极:6H2O + 6e- = 6OH- + 3H2↑ (2)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在酸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在碱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 能出现H+,像CH4、CH3OH等燃料电池,在碱溶液中碳(C)元素以CO32-离子形式存在,而不是放出CO2气体。 (3)要考虑电子的转移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数必然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考虑电荷守恒。防止由总反应方程式改写成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同时也可避免在有关计算中产生误差。 (4)要利用总的反应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式。所以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便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原电池的原理~~ 以最简单的铜锌原电池为例: 正极:铜棒插在硫酸铜溶液中(形成了Cu2+/Cu氧化还原电对), 负极:锌棒插在硫酸锌溶液中,(形成了Zn2+/Zn氧化还原电对) 两个溶液之间用盐桥(氯化钾饱和溶液)连接,铜棒和锌棒之间用导线连接,这样就构成了原电池. 那么电子就会从负极流向正极,你要问的就是为什么电子要定向流动.不知道你学过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没有,这个值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到的,由于单质锌和锌离子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比单质铜和铜离子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小是个负值(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0),而铜电极是个正值,所以当用导线将两个电极连接起来时,由于两个电极之间电势差的存在,电子会从负极流向负极,而电流的方向是正极流向负极,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就像我们常说的水往低处流,就是由于高地势与低地势之间存在高度差(地势差),是个自发的过程. 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还可以知道金属的活泼性,电极电势越小那么金属单质的活泼性越强,我们在化学课上学过,金属有个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这个表就是根据标准电极电势的值来排列出来的,我们从这个表中可知在氢前的金属单质可以将氢从溶液当中置换出来,刚才说过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0,所以在氢之前的金属与其阳离子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是小于0的,而在氢之后的金属其标准电极电势是大于0的. 不知道你明白没有?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常用于汽车,很笨重,可充电。 干电池 Zn - Mn 电池 (干电池) 中央的炭棒是正极板,其周围有MnO2 , 锌皮是负极。两极间有 NH4Cl , ZnCl2 和淀粉,呈糊状 银锌电池 银锌电池 电子手表,计算器使用的纽扣电池是银锌电池 。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若将 H2 或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反应以电池方式进行,则形成燃料电池。以燃料电池的方式实现这一能量转化,比起燃烧放热再发电,能量转化率要高得多 电池反应 2H2 + O2 —— 2 H2O 是自发反应。 燃料电池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电极材料和催化剂,使得反应物能够顺利进行电极反应。燃料电池的关键是动力学问题。 阿波罗登月飞行和航天飞机已经应用了燃料电池,在纽约和东京已有燃料电池发电站在运转。 原电池的原理 化学原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Pt和石墨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产生电流.又称非蓄电池,即本身不会得失电子)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电流的产生是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结果,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负极本身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一般为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一般情况下,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物理原理:利用两个电极之间金属性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的流动。
2023-08-05 07:36:171

解释一下铜锌原电池的原理

自己找
2023-08-05 07:36:395

化学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原理 就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023-08-05 07:37:012

原电池方程式原理是什么?_?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产生是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结果。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又称阳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又称阴极)。负极本身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一般为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可制作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等。原电池中,可分为:一次电池,如干电池等一次性使用的;二次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的的蓄电池等,以及燃料电池。
2023-08-05 07:37:09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原电池的发明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正在进行著名的青蛙实验,当用金属手术刀接触蛙腿时,发现蛙腿会抽搐。大名鼎鼎的伏特认为这是金属与蛙腿组织液(电解质溶液)之间产生的电流刺激造成的。1800年,伏特据此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锌为负极,银为正极,用盐水作电解质溶液。1836年,丹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电池,并用于早期铁路信号灯。那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但是,需要注意,非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构成原理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电解质存在。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具备前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化学反应。注:新课标高中化学中所有原电池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但非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电极的构成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电解液的选择:负极材料一般要能与电解液自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负极判断通常情况下,在原电池中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此为原电池的负极(阳极,anode);若原电池中某一电极上有气体生成、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电极质量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此为原电池的正极(阴极,cathode)。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极判断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定义);化合价升高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相对较强(有时候也要考虑到电解质溶液对两极的影响)金属的一极。(仅适用于原电池)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定义);化合价降低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有时候也要考虑到电解质溶液对两极的影响)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仅适用于原电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阳极定义)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阴极定义)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注意:anion是阴离子,anode是阳极,cation是阳离子,cathode是阴极。原电池的判定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路,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能否转化为氧化还原反应。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做电解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不得不说的是电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2023-08-05 07:37:18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原电池的电极的判断: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较强金属的一极。 2、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
2023-08-05 07:3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