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氢气爆炸的威力不大,但氢弹却威力大,为什么?

2023-08-07 20:59:24
TAG: 爆炸 氢气
共2条回复
小教板

您好,氢气跟氢弹爆炸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氢气爆炸是氢气与氧气在一定空间内剧烈燃烧,造成压强过大而爆炸,属于化学反应。

而氢弹爆炸则是属于核聚变,是物理反应。太阳剧烈燃烧就是核聚变过程,你说氢弹爆炸威力大不大?而且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作为反应的条件,所以引发氢弹爆炸的条件就是用原子弹的爆炸产生的巨大热量,原子弹爆炸是核裂变,也是会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先是原子弹,后是氢弹。两个核变反应,你说威力能不大么,对吧。

有啥不懂的,欢迎继续提问,望采纳~!

黑桃云

氢气是单纯的化学变化,氢气燃烧而已。氢弹是核聚变,有物理变化,

相关推荐

氢弹原理是什么?

氢弹的原理是基於原子核的熔合。凡原子核都带阳电,所以彼此相斥。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约为10-12公分左右。除直接接触外,无法产生熔合反应。通常,促使原子核反应的办法有四种:第一,使不带电的中子接近并和原子核作用,产生更多的中子。新生的中子又与馀下的原子核作用,成连锁反应。第二,将原子加速,使原子核互撞而发生反应。第三,在太阳或星球上行反应。那裏有数百万度高温,可予原子核动能,使彼此接近。这就是所谓的「热核反应」。第四,人造的热核爆炸。例如氢弹,温度高而作用快。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推断原子弹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点燃氢核,引起聚变反应,并想以此来制造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超级弹 。1952 年11月1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和法国都相继研制成功氢弹,并装备部队。
2023-08-05 22:22:251

氢弹是利用了什么反应原理?

氢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
2023-08-05 22:22:382

氢弹的爆炸原理

由原子弹引爆,当铀235质量达到一定时,(由炸弹引爆,使两块铀接触)引起核裂变,产生高温高压,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重氢和超重氢发生聚变,生成氦,该过程中,质量产生亏损,释放巨大能量,同时有中子释放,产生辐射
2023-08-05 22:23:055

氢弹的原理是什么?

氢弹的原理是基於原子核的熔合。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属于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美、俄、中、英、法)合法拥有热核武器,2017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公开测试氢弹技术。相关资料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三相弹、氢铀弹、三级效应超级炸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氢弹
2023-08-05 22:24:071

氢弹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注意是核聚变,而原子弹是核裂变!
2023-08-05 22:24:242

氢弹的爆炸原理

boom
2023-08-05 22:25:214

氢弹的爆炸原理是什么?

氢弹是根据核聚变反应的原理研制而成的。这个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科学家们在对于太阳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启发的。早在本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对太阳能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太阳的光和热决不是一般的燃烧过程所能产生的,它的巨大能量一定还有其他产生途径。终于,科学家们发现,原来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氢原子核和其他元素原子核间的热核反应(也叫核聚变反应)。以后,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就运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了氢弹。
2023-08-05 22:25:361

氢弹原理突破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所以答案选C。
2023-08-05 22:25:442

氢弹为什么要用原子弹来引爆

轻核聚变反应发生反应只能在极高的温度(>4000 0000℃)和足够大的碰撞几率条件下,才能大量发生。引爆氢弹极为困难,引爆需要在氢弹内部安放小型核弹,瞬间达到反应条件温度。其实TNT以上的炸弹都不能自爆,比如TNT就需要用雷管引爆。
2023-08-05 22:25:523

核武器爆炸原理是什么?

核武器爆炸原理: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起爆装置关最大技术难题是高爆炸药的合理配置,起爆时,在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同时引爆快速燃烧和慢速燃烧的两种常规炸药,才能实现真正的核爆炸。如果定时误差超过上述要求,或者两种炸药配比不对,就会大幅度降低常规爆炸所产生的压缩效果,致使核爆炸威力减半,甚至形不成核爆炸。一些暗中研制原子弹的国家,就是在这一关面前一筹莫展。分类说明:原子弹: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核装药一般为钚-239、铀-235。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在热中子轰击下,分裂为两个或若干个裂片和若干个中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新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如此连续发展下去,核分裂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形成链式反应,仅在百分之几秒内就会出现猛烈爆炸,并放出非常大的能量。1公斤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氢弹:氢弹是利用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核武器。这种核聚变反应要在数千万度高温和超高压条件下才能进行,单位质量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一般为核裂变反应的4倍以上,能产生更大的破坏作用,通常又称这种聚变反应为热核反应。原子核越轻,所带电荷越少,产生聚变反应所需的能量也越低。因此,一般都用氢的同位素氘、氚和氘化锂等物质作为核装药,故将这种核武器称为氢弹。中子弹:中子弹也是一种利用核材料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因此又被称为特殊的氢弹。由于它是利用轻核聚变时产生的大量高能中子进行杀伤破坏的一种小型核武器,故又被称为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小型氢弹。凡是核武器都具有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脉冲等杀伤力,但对三种核弹来说,这五种因素各自体现的比例都是不同的。核武器系统结构:核武器系统,一般由核战斗部、投射工具和指挥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核战斗部是其主要构成部分。核战斗部亦称核弹头,并常与核装置、核武器这两个名称相互代替使用。实际上,核装置是指核装料、其他材料、起爆炸药与雷管等组合成的整体,可用于核试验,但通常还不能用作可靠的武器;核武器则指包括核战斗部在内的整个核武器系统。制造过程:据专家分析,各国研制核武器在技术上首先要过四关:核材料、起爆装置、核试验、投掷技术。核材料:想研制核武器的国家把目光都盯向了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废料。为了绝对安全起见,国际社会已把防扩散作为核反应堆改进的一个方向,严禁扩散3项敏感技术,它们是:铀的同位素分离技术(又叫铀浓缩技术)、乏燃料的后处理技术(可从核废料中提取钚239的技术)和重水生产技术(可以用来生产氢弹的原料——氘和氚)。放射性的基本概念: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2023-08-05 22:26:161

原子弹和核能发电是利用______的原理;氢弹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

(1)原子弹和核能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中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发生可控的链式反应的是核电站,不可控链式反应的是原子弹.(2)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故答案为:核聚变;核裂变.
2023-08-05 22:26:311

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原理?由谁提出的?

爱因斯坦E=mc^2 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信息守恒定律) 虽然这两条伟大的定律相继被人们发现了,但是人们以为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关的定律,各自说明了不同的自然规律。甚至有人以为,物质不灭定律是一条化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条物理定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学范畴。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能量是运动的量度;能量与质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物体质量的改变,会使能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而物体能量的改变,也会使质量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 (这里的E代表物体的能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3×10^8m/s)。 爱因斯坦的理论,最初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就连当时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也对这位年青人的论文表示怀疑。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爱因斯坦才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成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就拿氦4来说,它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质量就等于2个质子和2个中子质量之和。实际上,这样的算术并不成立,氦核的质量比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之和少了0.0302原子质量单位[57]!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2个氘[dao]核(每个氘核都含有1个质子、1个中子)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时,大约放出2.7×10^12焦耳的原子能。正因为这样,氦4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了。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在2个氘原子核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似乎质量并不守恒,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质量并不等于2个氘核质量之和。然而,用质能关系公式计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质量,恰巧等于因反应时释放出原子能而减少的质量! 这样一来,爱因斯坦就从更新的高度,阐明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指出了两条定律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又深了一步。
2023-08-05 22:26:403

氢弹不含氢元素为什么叫氢弹?

使用的用氘化锂,氘也是氢的同位素,在反应过程中,氘化锂转化为氘、氚,再氢核(氘、氚)聚变释放能量,都是氢元素
2023-08-05 22:26:472

用鸡蛋做的氢弹的原理是什么

鸡蛋只能做臭鸡蛋,有一定的杀伤力,但威力和氢弹的差距相差十万八千里。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其爆炸达到的温度约为100亿度,亦即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
2023-08-05 22:27:061

氢弹为什么不能自爆,还要原子弹引爆?

氢的聚合反应只有在非常高的温度与压力下才能进行,目前任何化学爆炸所放出的能量,都不足以达到这样高的温度与压力,所以黄色炸药,TNT都不能点燃氢反应,只有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温度与压力才能达到点燃氢反应的水平,所以原子弹在氢弹中只能屈才成了一个引爆雷管了
2023-08-05 22:27:154

氢弹的原理在于什么?

原子弹的原理为核裂变。氢弹的原理为核聚变,氢弹的杀伤力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远比原子弹大得多。前苏联就曾经试爆过当量最大的氢弹,威力惊人。中国现在这么多的人才,我们的导弹技术现在都名列世界前茅了,说不定哪天还能研究出一个比氢弹威力还要大的弹呢~~~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 TNT 当量。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其爆炸达到的温度约为3.5亿度,远远高于太阳中心温度(约1500万度)。氢弹(hydrogen bomb)是 核武器(nuclear weapon)至今仍是科学技术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原因是要实现轻核聚变反应的条件比实现重核裂变的条件要困难得多。
2023-08-05 22:27:431

氢弹的研制原理是什么?

原子弹的威力已经够惊人了,然而还有比它更厉害的武器。其中之一就是氢弹。美国对于原子弹的专有权只享受了不到5年。1949年9月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美国大为震惊。从战略考虑,美国必须制造出威力更大的炸弹,才能在和前苏联的军事赛跑中再次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人想制造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呢?它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原理研制成功的氢弹。当原子之间相互接近的时候,带有同性正电荷的原子核间的斥力阻止它们彼此接近,结果原子核没能发生碰撞而不发生核反应。参加聚变反应的原子核必须具有足够的动能,才能克服这一斥力而彼此靠近。提高反应物质的温度,就可增大原子核动能,这就是核聚变的原理。聚变反应对温度极其敏感,在常温下它的反应速度极小,只有在1400万到1亿度的条件下,反应速度才能大到足以实现自持聚变反应。因此这种将物质加热至特高温所发生的聚变反应叫做热核反应,由此做成的聚变武器也叫热核武器。要得到如此高温高压,只能由裂变反应提供。也就是说,先让原子弹爆炸发生裂变反应,产生足够高的温度,然后在这种条件下发生聚变反应,即两种轻原子核氘和氚聚合成一个原子核,同时产生巨大的能量。1950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研制氢弹。1951年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就序,试验弹代号“乔治”,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试验场进行。试验证明爆炸威力大大超过原子弹。氢弹原理试验的成功,大大推进了制造真正氢弹的工作。1954年,美国的第一颗实用型氢弹在比基尼岛试验成功。据说现在风行世界的比基尼泳衣的名字就来源于比基尼岛的氢弹试验。原子弹和氢弹的接连出现,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局势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2023-08-05 22:28:091

氢弹自己会爆炸吗?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热核弹、热核武器。
2023-08-05 22:28:1714

氢弹的威力是原子弹的几倍?

百倍以上吧
2023-08-05 22:28:427

分别详细说明氢弹原子弹中子弹的杀伤原理和杀伤效果

2023-08-05 22:28:574

氢弹是核弹吗?

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爆炸性核反应是利用能自持快速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的核反应爆炸而形成毁灭性的杀伤破坏效应。氢弹就是核弹之一,核武器中最重要的两款武器为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使其原子核裂开产生核裂变链式反应释放出能量,包括冲击波、核辐射、光辐射、电磁脉冲、核污染软硬杀伤作用。氢弹又叫做热核弹或聚变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爆炸原料,相比较原子弹利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产生爆炸能量,氢弹必须使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爆装置,只有利用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才能引起氘和氚发生聚合反应产生更为强大的爆炸威力。扩展资料核弹是指能进行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并具有大规模破坏效应的武器。核弹包括:1、按结构原理分:原子弹、氢弹、氢铀弹、特殊性能核武器(如中子弹、核同质异能武器、反物质武器等)。2、按作战使用范围分: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战区核武器。3、按配用的武器分:核导弹、核地雷、核炸弹、核炮弹、核鱼雷、核深水炸弹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弹
2023-08-05 22:29:041

原子弹氢弹核弹

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核弹,只不过一个是核裂变,一个是核聚变。
2023-08-05 22:29:1911

为什么原子弹有上限,而氢弹没有?

原子弹的材料有临界质量,一般是两块材料(很少有多块,技术难度大,不安全,)构成,暂时称为a和b,a和b的质量都小于临界质量,但是a和b的总质量超过临界质量,原子弹通过化学爆炸把a和b聚合在一起,从而发生爆炸。只要纯度达到一定,而且核材料的质量超过临界质量就会发生爆炸,所以原子弹的核材料不能无限加,不然还没造好就炸了。临界质量是会改变的,和外界因素(比如外面有一个壳(这个壳可以反射中子,临界质量就会降低))密度越大,临界质量也越低,所以有种原子弹就是通过化学爆炸压缩核材料引发原子弹爆炸。所以原子弹的核材料一般不超过临界质量的两倍。而氢弹的材料主要约束条件是临界温度,只要不满足这个条件,材料怎么加都不会爆炸。不过临界温度非常高,一般通过原子弹来引爆氢弹。因此可以无限添加,只要钱够,材料够,技术达到要求。
2023-08-05 22:29:535

原子弹 氢弹的工作原理

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核武器,但是他们的制造原理完全不同。 原子弹:一种依靠重原子核裂变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强大爆炸效应而杀伤目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爆炸时伴有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原子弹所采用的核材料一般是铀235或钚239,也有两种一起用的。为了保证原子弹爆炸,其核材料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这样核材料才能完成自持裂变链式反应。我们把这个核材料能够参与反应的最小质量称作临界质量。 起爆时,将多块亚临界质量的核材料瞬间合拢超过临界质量并加以中子轰击,这样引发核爆炸的原子弹称为“枪式”原子弹,美国轰炸日本的“小男孩”原子弹就是用此法的铀235原子弹。 起爆时,将多块亚临界质量的核材料瞬间向中心压缩到一起,急剧加大核材料密度(核材料的密度和临界质量近似成反比),超临界后加以中子轰击,这样引发核爆炸的原子弹称为“内爆式”原子弹。 由于核材料有临界质量,所以原子弹有当量上限,1Kg核材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加上存在核材料使用效率问题,所以一般能将原子弹威力提高到十几万吨当量就很了不起了。 氢弹:一种依靠轻原子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强大爆炸效应而杀伤目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爆炸时同样伴有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原理上,聚变的材料是氘和氚,这两个是氢的同位素,在超过1400万摄氏度下它们的原子核可以克服库伦力聚合到一起,形成氦核并释放比裂变更大的能量。 由于核聚变所需的温度极高,通常只能由原子弹爆炸才能提供,且氚很贵,为气体,难以储存。所以通常采用氘化锂6,它在中子轰击下可以产生氚参与反应。起爆过程:首先引爆原子弹,氘化锂6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6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 氢弹没有威力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加大威力。
2023-08-05 22:31:491

我国的氢弹构型是什么?

目前国际上的氢弹有两种构型,一种是TU构型,一种是于敏构型。TU构型出自于美国,而于敏构型是我们国内于敏独创的一种氢弹构型,正是这种氢弹构型使我们在氢弹研制上以世界第一的速度,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原子弹到氢弹的过程。于敏是氢弹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人物。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详细介绍:氢弹在核武器家族中威力最大的武器,作为一种热核武器,她使用与太阳反应相同的核聚变原理,威力远远超过核裂变的原子弹,因此氢弹成为有核国家的武库必备。将氢弹有效地武器化是核研究的一个难题,也是拥有氢弹的五大核国家严守不扩散的最高机密,在五国的氢弹中有且仅有两种结构,一种叫T-U构型,另一种是以中国科学家于敏命名的"于敏构型"。于敏构型的原理是利用最核心的原子弹爆炸产生中子,然后令外层的核装药产生核裂变,之后释放的X射线往中心聚拢,产生高温高压最终引发核聚变,核聚变以后又利用产生的高能中子去击发裂变反应。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引爆核心中的初级原子弹,中子管装置和外层和装药的多少。
2023-08-05 22:31:561

原子弹的原理是什么?

核裂变,中子轰击铀原子核
2023-08-05 22:32:233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原理

原子间分离所产生的能量....别看那么小的东西,它们蕴藏的能量很巨大
2023-08-05 22:32:546

氢弹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原子弹呢?

氢弹1951年5月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试验场进行氢弹美国的第一颗氢弹试验。但其是一个极其笨重(达62吨)的试验装置放在60余米的钢架上,装置以液态氘作为核聚变原料,并有冷却系统使氘处于极低温。基本不具备实战价值。1953年8月,苏联宣布氢弹试验成功,当量40万吨。苏联是第一个成功把氢弹实用化的国家。但是其构造问题导致爆炸比较小。1954年3月1日,美国的第一颗实用型氢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氢弹)在比基尼岛试验成功。预测当量600万吨,实际当量高达1500万吨。随后,在美国帮助下,英国于1957年5月15日进行了第一次氢弹实验。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由飞机空投的330万吨当量的氢弹试验获得成功。[3]法国(1968年8月)也拥有氢弹。所用时间: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不到4年,法国是8年零6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3]原子弹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从1939年起,由于法西斯德国扩大侵略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难。 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 正当这一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1940年夏天,德军占领法国。法国物理学家J.-F.约里奥-居里领导的一部分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英国曾制订计划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J.查德威克为首的科学家小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J.R.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在美国,从欧洲迁来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首先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奔走推动,于1939年8月由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第32届总统F.D.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才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但开始只拨给经费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才扩大规模,到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的庞大计划,直接动用的人力约60万人,投资20多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 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制造原子弹,既要解决武器研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还要能生产出必需的核装料铀235、钚239。天然铀中同位素铀235的丰度仅0.72%,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以上。当时美国经过多种途径探索研究与比较后,采取了电磁分离、气体扩散和热扩散三种方法生产这种高浓铀。供一颗“枪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高浓铀,是靠电磁分离法生产的。建设电磁分离工厂的费用约3亿美元(磁铁的导电线圈是用从国库借来的白银制造的,其价值尚未计入)。钚239要在反应堆内用中子辐照铀238的方法制取。 供两颗“内爆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钚239,是用3座石墨慢化、水冷却型天然铀反应堆及与之配套的化学分离工厂生产的。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当时的工程规模。由于美国的工业技术设施与建设未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又掌握了必需的资源,集中了一批国内外的科技人才,使它能够较快地实现原子弹研制计划。德国的科学技术,当时本处于领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国在核技术领域的水平与美、英大致相当,但后来落伍了。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E.费密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A.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原子弹,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国有不少知道“曼哈顿工程区”内幕的人士,包括以物理学家J.弗兰克为首的一大批从事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城市。当时,日本侵略军受到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有力打击,实力大大削弱。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进攻,又几乎全部摧毁日本海军,海上封锁使日本国内的物资供应极为匮泛。在日本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美国仍于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有的两颗原子弹。苏联在1941年6月遭受德军入侵前,也进行过研制原子弹的工作。铀原子核的自发裂变,是在这一时期内由苏联物理学家Г.Н.弗廖罗夫和Κ.А.佩特扎克发现的。卫国战争爆发后,研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学家И.В.库尔恰托夫的组织领导下逐渐恢复,并在战后加速进行。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原子弹试验。1950年1月,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下令加速研制氢弹。1952年11月,美国进行了以液态氘为热核燃料的氢弹原理试验,但该实验装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1953年8月,苏联进行了以固态氘化锂6为热核燃料的氢弹试验,使氢弹的实用成为可能。 美国于1954年2月进行了类似的氢弹试验。英国、法国先后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进行了原子弹与氢弹试验。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原子弹。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959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中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2023-08-05 22:33:091

氢弹的两种构型都是什么?为什么于敏的构型更厉害?

建议大家翻翻16日的的问答吧,至少会对构型有一个了解。 但这里要说的两个谣言,第一于敏构型厉害,第二只有中国有30枚氢弹。这两个信息其实都是假信息。 核弹的威力其实和构型关系不大,谈不到谁厉害和谁不厉害。达到临界值原子弹都能爆炸,达到聚变反应条件都应引发核聚变。氢弹构型上唯一的不同是达到聚变条件的容易程度和聚变材料的效率。 从效率上讲,于敏的X射线透镜构型方式的确比泰勒·乌拉姆构型要高。由于于敏构型通过X射线聚焦造成的聚变材料聚变是初始发生在材料球的中心部位因此从理论模型上讲是更有效率的一种起爆方式。然而(就怕然而),由于工艺的问题以及原子弹爆炸后材料结构的不可控,就会导致这个X射线透镜实际上是偏离聚变材料核心的。因此这样的起爆结构依然并不能比泰勒·乌拉姆模型有绝对性的材料利用优势。 另外的一个问题点则是,大家知道于敏构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叫做X射线透镜,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分散的X射线汇聚在聚变材料核心部位的一组透镜。那么问题来了,X射线的折射率是多少?可以说是无限接近于1,也就是说穿过固体材料后X射线几乎不偏转。因此这个于敏构型的X射线透镜就根本不是一个“透镜”而是一个X射线强反射层制作的巢状结构:是这样的!大家看到这个结构的时候应该了解X射线透镜是利用中间孔径和边缘的多层巢状结构将辐射到聚变材料球体上的X射线加强的。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这样一个这样的结构其实效率并不是很高的原因了。 但无论如何,于敏构型的这个设计还是可以使聚变材料达到聚变条件的——这是一种创新设计。 只可惜,这个结构也并不是使聚变材料聚变的最完美结构。更加完美的结构是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就是下面的这个球体:这个球体的内部直径为10米。人在里面已经显得很渺小了。装置启动的时候,192束高强度激光会在1纳秒内击中球心部位的氘氚小球。使小球表层离子化同时压缩球心使球心达到聚变反应的条件。小球有小?就这么大!理论上能够释放120吨TNT当量! 再靠谱一些的X射线激光核聚变方式,其实还是于敏牵头研发的 。 有点不好意思,图不能给大家。 和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不同,中国的X射线激光核聚变项目是利用X射线激光加热金属铍球体。使之发出X射线,均匀的辐射到燃料球体上。这样比多束激光直接打靶的效率更高。 再说氢弹的另外一种构型:泰勒·乌拉姆构型。和于敏构型不同的是,这个构型核聚变材料是圆柱形存在于弹体内的。爆炸过程和于敏构型的差别则是利用更高的压力使得氢燃料聚变。在爆炸过程中核弹内部压力可以达到6400太帕折合大气压大约是640亿个标准大气压。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核聚变燃料开始发生聚变反应。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压力的传递其实是有时间差的。底端的聚变材料利用率不高。基本上和于敏结构的“圆心偏了”都差不多。 所以说这两种结构从世纪上讲差别并不是天差地别。其实只是速途同归的一种构型方式。 至于于敏结构得以让中国保留了世界上唯一的30枚氢弹,那么就是一个无稽之谈了。 结构并不能保证放射性材料的稳定性 。泰勒·乌拉姆方案也并不存在维护费用高的弊端。现在的氢弹内的核聚变材料并不是重水和超重水。而是氘化锂。 这里要记住一个公式锂6加上一个中子,可以分裂成一个氦4+一个氚以及释放出5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同时D+T=He+n + 17.571MeV ,你看整个反应中一点的东西其实都没浪费。而且氘化锂既提供了反应所需要的氘,又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的生产氚,并且——氘化锂是一种可以长期保存的核燃料根本没有半衰期,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国外氢弹维护成本高这件事,有。那是美国最早的氢弹。看下没有爆炸前的样子:如果能注意到右下角坐着的人那么差不多能想到这枚氢弹的体积了吧,不仅仅如此。这枚“氢弹”重量高达62吨,真正的本体是画面左边的小锅炉。周边的设备重量达到了50多吨,其作用就是为氢弹散热。为啥要散热?——“氢弹”本体里面是液态的氘和氚。因此这种氢弹的模型叫做湿式氢弹。即便有散热设备存在,这枚氢弹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都得报废。因为液态氘分子太小,很容易透过金属壳泄露出去。 这种氢弹不仅仅是维护成本高,而且还没有办法实战,不能在打仗的时间在敌人的城市里从容的建立这种小锅炉吧?所以,湿式氢弹仅仅是为了验证聚变反应的可行性才设计的一种试验装置。维护成本当然高了。爆炸威力——1040万吨TNT当量。但大而无用。 然而苏联在1953年8月核试验成功,爆炸了一枚40万吨当量的氢弹。这是苏联的第一枚氢弹(并不是泰勒·乌拉姆构型),爆炸当量仅仅相当于美国第一颗氢弹的零头。但取得突破的就是利用了固态氘化锂作为核聚变燃料。所以说第一枚实用型的氢弹是苏联研发成功的。由于采用了固态材料,这种氢弹叫做“干式氢弹”。后期美国跟进,英国跟进、中国跟进、法国跟进……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氢弹其实都是干式氢弹。根本没有保存期限的问题! 再往后面说的事情就是,其实各个国家研制氢弹的专家没有一个傻子。当然,印度除外,印度固执的认为往原子弹里面加氘化锂就是氢弹,倒是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核弹形式。各种构型虽然在圈外显得很神秘,但是在研究氢弹的核心圈子里其实真没那么神秘——顶多是多做几次核试验罢了。因此各种构型的优势早就开始混合了。例如现在看到的W-88核弹:是这个样子的!大家觉得是个什么构型?如果“认真”一点点的话,是不是明天得发篇文章——《美国剽窃中国氢弹构型,要为于敏先生付专利费用》? 其实对于氢弹来说都各国的军事机密,无论是哪一种构型都是绝对的技术保密,各国都没有对外公布,而外界所获知的不过就是原理而已。我们从公开的资料来看,世界只有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氢弹的制造能力,而在氢弹制造的构型上,世界上存在两种方式。目前仅有两种氢弹的构型,一种是美国的“泰勒-乌拉姆构型”(简称“T-U构型”),而另一种就是“于敏构型”。虽然两者构型不同,但是本质上还是没有改变,都是利用初级带动次级的氢弹结构。初级一般是利用原子的裂变能量暴发出X射线,从而引爆次级和聚变氘氚材料,从而引爆氢弹。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过程,但是却要有绝对的技术进行控制。其难点就在于,怎么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强大X射线来照射氘氚同位素原子。美国所采用的是“泰勒-乌拉姆构型”(T--U构型),其结构特点就是需要研制一个保护套才行,通过圆柱体内表面的反射来聚集X射线,将其X射线能量集中到一起,从而达到引爆氢弹的目的。而这里T--U构型的难点就是制造相对庞大的圆柱体反射结构,需要很重且很大的体积。而这又大大增加了氢弹的额外重量,这对于弹道导弹和轰炸机都有很大的限制。无法进行氢弹小型化发展,就无法实现多平台装备的局面。而“于敏构型”则不是采用与“T--U构型”相同的方式,而“于敏构型”是采用聚集X射线的方式来达到聚焦照射的目的,而“于敏构型”的原理就是利用透镜聚焦的原理,来聚集X射线照射氘氚同位素原子,从而引发聚变。而“于敏构型”的相对优点就是没有制造大型圆柱体结构,这就大大减少了氢弹的体积和重量,同时这样的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复杂的结构设计,并且方便制造和易于保存。这也成就了“于敏构型”的氢弹维护保养费用相对非常低,同时减少了后勤保障压力。是一种相对于其他构型来说,比较综合设计最高的氢弹构型。 于敏老先生一路走好所以,只能说是其“于敏构型”设计是有着体型小重量轻,结构相对简单,保养方便快捷的优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于敏构型”的氢弹就是威力最大的氢弹,这只是设计上拥有一定的优势而已,氢弹的毁灭性与构型基本无关。核武器还是不要使用的为好,多把引起用在核能源开发上更有前景! 我们知道,氢弹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武器,而核聚变的引发需要很高的温度,在实际使用中,目前只能用原子弹爆炸引爆氢弹。 但是氢弹并不是简单地把原子弹(氢弹的“引信”)和氚(氢弹的“火药”)组合在一起,因为在实际引爆时,需要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高浓度的聚变燃料,才能让核聚变猛烈而持续地进行;同时,原子弹的爆炸极其猛烈,爆炸的冲击波会将其附近的一切炸得无影无踪,这会造成聚变原料在爆炸中心无法达到足够的浓度。因此,氢弹结构的设计极为复杂。 据说美国和苏联最初都研究过一种“千层饼”结构的氢弹,原子弹在中间,外面包很多层的氚化锂,原子弹一点燃,外层全部炸散,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氚能够在超高温环境下完成核聚变,对聚变燃料浪费极大,而且威力大打折扣。
2023-08-05 22:33:161

原子爆炸的原理是什么?

原子弹为枪式起爆。“枪式”原子弹将两块小于临界体积的半球形裂纹材料隔一定距离放置,中子源位于中间。电荷球被涂上一层强中子反射材料,可以反射任何提前逃逸的中子,从而提高链式反应的速度。中子反射器的外面是高速炸药、雷管和雷管,它们与起爆控制器相连。起爆控制器自动引爆炸药。这两种半球形的可裂变材料在炸药轰击下迅速压缩成一个扁球体,达到超临界状态。中子源释放大量的中子,使链式反应迅速进行,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原子弹爆炸。简介:原子弹、核武器之一,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使用光照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核反应杀死并摧毁,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的军事行动来实现战略目标。这些武器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也称为氢弹,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阶段)。也有一些人在武器内放置氢,因为氢会诱发辐射,从而增加辐射强度,增加污染,或增强中子辐射,以杀死人。核武器是指利用自我维持的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具有爆炸效应,并具有大规模杀伤效应的武器。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核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裂变武器,俗称原子弹;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主要利用重氢(DAOH、氘)或超重氢(川H、氚)等轻核的热核反应原理,称为氢弹。
2023-08-05 22:33:231

原子弹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简介: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能量威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来自碳、氢、氧的化合反应。 一般化学炸药如TNT(TNT)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来自化合物的分解反应。在这些化学反应里,碳、氢、氧、氮等原子核都没有变化,只是各个原子之间的组合状态有了变化。核反应与化学反应则不一样。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里,参与反应的原子核都转变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习惯上称这类武器为原子武器。但实质上是原子核的反应与转变,所以称核武器更为确切。铀的浓缩方法:为了获得高加浓度的铀235,早期,科学家们曾用多种方法来攻此难关。原子弹爆炸最后“气体扩散法”终于获得了成功。铀235原子约比铀238原子轻1.3%,如果让这两种原子处于气体状态,铀235原子就会比铀238原子运动得稍快一点,这两种原子就可稍稍得到分离。气体扩散法所依据的,就是铀235原子和铀238原子之间这一微小的质量差异。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将铀转变为气体化合物。六氟化铀是唯一合适的一种气体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是固体,但很容易挥发,在56.4℃即升华成气体。铀235的六氟化铀分子与铀238的六氟化铀分子相比,两者质量相差不到百分之一,但事实证明,这个差异已足以使它们分离了。武器分类: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胖子原子弹是以带降落伞的核航弹形式,用飞机作为运载工具的。以后,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多种核武器系统,包括弹道核导弹、 巡航核导弹、 防空核导弹、反导弹核导弹、反潜核火箭、深水核炸弹、核航弹、核炮弹、核地雷等。其中,配有多弹头的弹道核导弹,以及各种发射方式的巡航核导弹,是美、苏两国装备的主要核武器。
2023-08-05 22:33:451

氢弹的原理是什么

氢弹的原理是基於原子核的熔合。凡原子核都带阳电,所以彼此相斥。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约为10-12公分左右。除直接接触外,无法产生熔合反应。通常,促使原子核反应的办法有四种:第一,使不带电的中子接近并和原子核作用,产生更多的中子。新生的中子又与馀下的原子核作用,成连锁反应。第二,将原子加速,使原子核互撞而发生反应。第三,在太阳或星球上行反应。那_有数百万度高温,可予原子核动能,使彼此接近。这就是所谓的「热核反应」。第四,人造的热核爆炸。例如氢弹,温度高而作用快。扩展资料:由于产生聚变反应的轻原子核都带有正电荷,只有当它们的速度很高时才能克服正电荷间的静电斥力,发生显著的聚变反应。当热核装料的温度很高时,组成装料的原子核就具备了很高的速度(从而有很高的动能)。利用这种办法发生的聚变反应叫热核聚变反应,简称热核反应。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其爆炸达到的温度约为100亿度,亦即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优势氢弹比原子弹优越的地方在于:1、单位杀伤面积的成本低;2、自然界中氢和锂的储藏量比铀和钍的储藏量还大得多;3、所需的核原料实际上没有上限值。4、威力比原子弹大缺点1、在战术使用上有某种程度上困难。2、含有氚的氢弹不能长期贮存,因为这种同位素能自发进行放射性蜕变。3、热核武器的载具,以及储存这种武器的仓库等,都必须要有相当可靠的防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氢弹
2023-08-05 22:34:091

氢弹的原理是什么呢?

氢弹的原理是基於原子核的熔合。凡原子核都带阳电,所以彼此相斥。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约为10-12公分左右。除直接接触外,无法产生熔合反应。通常,促使原子核反应的办法有四种:第一,使不带电的中子接近并和原子核作用,产生更多的中子。新生的中子又与馀下的原子核作用,成连锁反应。第二,将原子加速,使原子核互撞而发生反应。第三,在太阳或星球上行反应。那裏有数百万度高温,可予原子核动能,使彼此接近。这就是所谓的「热核反应」。第四,人造的热核爆炸。例如氢弹,温度高而作用快。基本简介:氢弹也被称作热核弹,是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就其原理来说,现在大多数氢弹并不是“纯净”的聚变核武器,确切的说,它们应该叫“三相弹”,裂变引发聚变,聚变释放出的中子诱发出更剧烈的裂变即所谓的“裂变-聚变-裂变”。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空前绝后的威力。主要缺点:1、在战术使用上有某种程度上困难。2、含有氚的氢弹不能长期贮存,因为这种同位素能自发进行放射性蜕变。3、热核武器的载具,以及储存这种武器的仓库等,都必须要有相当可靠的防护。
2023-08-05 22:34:211

氢气弹原理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热核弹、热核武器。氢弹也被称作热核弹,是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就其原理来说,现在大多数氢弹并不是“纯净”的聚变核武器,确切的说,它们应该叫“三相弹”,裂变引发聚变,聚变释放出的中子诱发出更剧烈的裂变即所谓的“裂变-聚变-裂变”。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空前绝后的威力。扩展资料:氢弹爆炸包含大量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尽管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但对其作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远远不够,氢弹的设计至今仍强烈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只有大规模核爆炸试验才能对所研制的核装置的合理性进行有效验证。因此,核试验是研制发展氢弹必不可少的手段。按试验时的环境条件不同,核试验的方式有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高空核试验、水面及水下核试验,核试验方式的选择与试验目的紧密相关。地下核试验采用全封闭式爆炸,可避免场地大规模放射性污染。同时便于安排实时近区物理测量,对研究核武器原理以及核爆炸物理过程十分有利,还可以创造模拟高空环境的真空条件,进行高空核爆效应研究。所以,有核国家后期全部采用地下方式进行核试验。由于核爆炸具有巨大的破坏性,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缔约国将作出有步骤、渐进的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核武器,以求实现消除核武器,在严格和有效的国际监督下全面彻底核裁军的最终目标。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不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成功造出氢弹需要过6大难关:须国立充足
2023-08-05 22:34:341

氢弹的爆炸原理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热核弹、热核武器。氢弹也被称作热核弹,是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就其原理来说,现在大多数氢弹并不是“纯净”的聚变核武器,确切的说,它们应该叫“三相弹”,裂变引发聚变,聚变释放出的中子诱发出更剧烈的裂变即所谓的“裂变-聚变-裂变”。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空前绝后的威力。扩展资料:氢弹爆炸包含大量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尽管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但对其作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远远不够,氢弹的设计至今仍强烈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只有大规模核爆炸试验才能对所研制的核装置的合理性进行有效验证。因此,核试验是研制发展氢弹必不可少的手段。按试验时的环境条件不同,核试验的方式有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高空核试验、水面及水下核试验,核试验方式的选择与试验目的紧密相关。地下核试验采用全封闭式爆炸,可避免场地大规模放射性污染。同时便于安排实时近区物理测量,对研究核武器原理以及核爆炸物理过程十分有利,还可以创造模拟高空环境的真空条件,进行高空核爆效应研究。所以,有核国家后期全部采用地下方式进行核试验。由于核爆炸具有巨大的破坏性,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缔约国将作出有步骤、渐进的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核武器,以求实现消除核武器,在严格和有效的国际监督下全面彻底核裁军的最终目标。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不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成功造出氢弹需要过6大难关:须国立充足
2023-08-05 22:34:491

氢弹的原理是什么?

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的武器,从雷管引爆炸药到核爆炸结束,需要经过几十个物理过程。研究这些物理过程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设计原理,是研制氢弹的关键。美国探索氢弹初期,就是在用大量裂变材料点燃少量热核材料,还是用少量裂变材料点燃大量热核材料上煞费苦心,最后采用“特勒-乌拉姆装置”奠定成功爆炸的基础,才使氢弹原理试验宣告成功。材料:核聚变材料主要有氘、氚,氘、氚是氢的同位素。氢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但氚在自然界中极为稀少,人工制造的氚成本高、稳定性差,如何在常温常压下将气态的氘、氚制成适用于武器使用的材料?如何达到至少1000万摄氏度高温的聚变条件?如何研制数量足够多密度足够大的轻核材料?这些问题曾让无数科学家头疼不已。因此,选择合适的核聚变材料,使其达到高温、高密度,又能维持足够长的燃烧时间,是制造氢弹的诀窍所在。
2023-08-05 22:35:041

氢弹爆炸原理?

氢核的聚变两个一样大的氢原子结合时发生核聚变,放出巨大的能量。
2023-08-05 22:35:224

氢弹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氢弹,也被称作热核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它的爆炸过程大致是裂变—聚变—裂变。它的特点是借助热核反应产生的大量中子轰击铀-238,使铀-238发生裂变反应。这种氢铀弹的威力非常大,放射性尘埃特别多,所以是一种“肮脏”的氢弹。由于产生聚变反应的轻原子核都带有正电荷,只有当它们的速度很高时才能克服正电荷间的静电斥力,发生显著的聚变反应。当热核装料的温度很高时,组成装料的原子核就具备了很高的速度(从而有很高的动能)。利用这种办法发生的聚变反应叫热核聚变反应,简称热核反应。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其爆炸达到的温度约为100亿度,亦即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
2023-08-05 22:35:482

氢弹的爆炸原理

1.爆炸原理:氢弹(hydrogen bomb)的爆炸原理是轻原子核聚变反应(light nuclear fusion reaction)。 一些轻核素(如21H、31H等)的原子核,在几千万度的高温下发生聚变反应,并放出中子和巨大能量。如: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故聚变反应又称热核反应(thermonuclear reaction),氢弹也叫做核武器(thermonuclear weapon)。
2023-08-05 22:35:561

氢弹爆炸的原理是

核聚变反应 1
2023-08-05 22:36:057

氢弹的原理是什么?

也称“聚变弹”或“热核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氖、氖等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果的核武器。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或几万吨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氢弹由起爆原子弹、热核装料和外壳等主要部件组成。一般多以“铀”‘作外壳。聚变反应产生大量的高能中子能引起“铀”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当量并降低费用。
2023-08-05 22:36:211

请教制造氢弹的原理?

你不会是伊朗和朝鲜的双料间谍吧?开个玩笑。。。1.爆炸原理:氢弹(hydrogen bomb)的爆炸原理是轻原子核聚变反应(light nuclear fusion reaction)。 一些轻核素(如21H、31H等)的原子核,在几千万度的高温下发生聚变反应,并放出中子和巨大能量。如: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故聚变反应又称热核反应(thermonuclear reaction),氢弹也叫做核武器(thermonuclear weapon)。 2.基本构造:氢弹主要由热核装料(通常用氘化锂)、引爆装置(为一枚小当量原了弹)和弹壳(常掺有238U)等组成。 3.起爆过程:首先引爆原子弹,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1kg氘氚混合物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为1kg235U或239Pu完全裂变所释放能量的3~4倍。氢弹是裂变——聚变双相弹。若弹壳中含有235U,则氘氚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能使235U发生裂变,增加裂变碎片的产额,提高爆炸威力。这种氢弹称裂变—聚变—裂变三相弹。
2023-08-05 22:36:431

氢弹是如何产生与什么时候产生的?

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推断原子弹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点燃氢核,引起聚变反应,并想以此来制造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超级弹。1952年11月1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和法国都相继研制成功氢弹,并装备部队。
2023-08-05 22:37:051

核武器爆炸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原子之间核力释放发生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
2023-08-05 22:37:147

氢弹原理的突破是什么?

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美国的科学家与官方人士来说,都是骇人听闻和出乎意料的事件。在此之前,美国官方认为苏联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可能需要15~20年。美国科学家虽然认为苏联有一流的科学家,如果全力以赴工作的话,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但他们又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对原子弹的国际控制协议有可能在苏联原子弹出现以前实现。事实已经很清楚,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一些军方代表,如施特劳斯等人,提出了加速研制“超级”原子弹——氢弹的问题。关于氢弹结构的具体细节,各个核国家至今仍然严格保密。氢弹的设计与制造要比原子弹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就简要地介绍一下氢弹原理突破的具体过程。在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中子被发现后,人们又相信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但实验表明,一些轻原子核的质量并不完全是质子和中子质量的整倍数,而是小一些。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质量能量转换公式,原子核质量的这种微小减少意味着,如果能设法用像氢核这样的小原子核合成更大的核的话,那么小核子在合成过程中将会以损失部分质量为代价,放出巨大的能量。一些想像力丰富的物理学家猜测,这可能是行星巨大能量的来源,甚至有人试图用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量子力学去定量地计算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伽莫夫就是其中之一。伽莫夫原籍苏联。他在20世纪20年代时就与英国、德国等西方物理学家有很密切的联系,对行星能量采源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且在20年代末为行星的内部运动勾画出一幅大致的图像:行星的内部处于极高温的状态,元素以离子状态存在着,小的原子核在热运动帮助下克服了静电的排斥力,相互碰撞聚合成大的原子核,同时也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现代科学中的核聚变过程。伽莫夫这种理论模型的实验根据全部来自于天文观测,当时没有人梦想人们有朝一日能够在地球上得到这种高温,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1933年,伽莫夫离开苏联来到欧洲,继续从事核反应的理论研究。美国华盛顿州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想聘请他去工作,‘他也希望能建立一个专门研究核聚变和行星问题的研究中心,于是就以此作为他应聘的条件。乔治·华盛顿大学接受了他提出的条件,伽莫夫便于1934年来到了美国。他上任后立即开始网罗人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泰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去美国的。1935年8月,泰勒应伽莫夫的邀请,来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伽莫夫认为,首先应该搞清楚热核反应研究的困难,找到努力的方向。他于1938年春组织了一个专门讨论热核反应的讨论会,希望借此机会唤起美国物理学家对热核反应的兴趣。会议正像伽莫夫预计的那样,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但热烈的讨论给了大家以推动和启示。德国核物理学家贝特在会议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就为行星的热核反应建立了一个很具体的、令人信服的模型。贝特系统地研究了物理学家们以前提出的各种热核反应模型,收集和分析了大量有关太阳光谱、天文观测和核物理实验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在他的行星热核反应模型中,四个氢核经过所谓“碳循环”合成一个氦核。在这种核子的重新组合过程中,将有0.7%的质量被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量。正是它使太阳光芒四射,为人类提供了无限光明。根据贝特的计算,一些行星的内部温度能高达摄氏2000万度。根据热力学定律,每个原子核的平均动能超过1700电子伏特,由于原子核在这种热平衡状态下不会因碰撞等原因而损失能量,一些原子核将拥有足够的动能去克服原子核之间的静电势,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贝特假设在行星的内部存在着一些特殊性质的力,阻止了大多数聚变中放出的光量子逃出行星。简单地说,一个辐射量子在“诞生”后平均运动几个毫米就会被吸收掉,吸收辐射量子后的原子核又会放出一个方向无规的新辐射量子。由于这个原因,一个辐射量子要经过1万年的时间才能从太阳的中心“扩散”到太阳的边缘,整个太阳就像一个不透明体,其边缘的温度将大大地小于其中心的温度。贝特计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为摄氏1700万度,太阳的表面温度仅为摄氏6000度,很小的核反应率和极小的辐射量子逃出比率,使得太阳在10亿年中才将1%的氢转化成氦,损失了微乎其微的质量。贝特的计算和天文观测符合得很好。他指出,人们在地球上不可能得到这样高的温度。即使能使一些原子核发生热核聚变反应,由于反应产生的能量会立即扩散,反应只能维持几个毫秒时间,这只能是爆炸性的反应。由于处于非平衡状态下的原子核在实现核聚变反应前会因碰撞而损失能量,聚变反应所需的温度要比行星中缓慢地进行的反应所需的温度高得多。一年之后,原子核裂变的研究转移了许多核物理学家的注意力和工作方向,美国的物理学家很快就卷入了旨在军事应用的核裂变研究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贝特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到有关原子弹的理论计算上,没有功夫顾及热核反应。泰勒却溶深地被贝特的模型所吸引,幻想能在地球上模拟太阳的内部情况,实现热核反应,使人类可以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中获得动力和能量。从1941年起,泰勒就在哥伦比亚大学协助费米研究核裂变。1942年初,费米在反应堆研究上取得了原来预计到的进展,他确信原子弹会成功,对泰勒说:“我们现在在原子弹的研制上看到了很乐观的前景,这种核爆炸能否用来触发类似于在太阳中进行的那种反应呢?”泰勒立即认真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尤里不久前刚发现氢的同位素氘,它比普通的氢多一个中子,在原理上更容易发生聚变反应。于是,泰勒将氘用在他的计算中。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模型和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泰勒从几个星期的计算中得到了否定的结果,即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不足以触发氢或者氘核的聚变。1942年春,泰勒应奥本海默和康普顿之邀去芝加哥大学金属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讨论原子弹的理论问题。在芝加哥,泰勒遇到了另一位热衷于热核聚变反应的物理学家科诺宾斯基。他们合作计算后发现,氘核的聚变反应很可能被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高温触发。科诺宾斯基还提出,可以用氢的另一种同位素氚作聚变材料。贝特在与他们讨论时指出,这是降低热核聚变反应所需温度的有效办法。1942年夏,奥本海默在伯克利组织了一个有关快中子和原子弹理论讨论会,泰勒在会上兴奋地向大家报告了他们的讨论结果。由于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水等含氢物质,奥本海默很担心原子弹爆炸时会触发它们的聚变反应,导致地球的毁灭。他曾专程去密歇根找康普顿讨论了这一可能的危险。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初期,奥本海默为了搞清聚变反应的原理和原子弹产生的次级粒子和高温对氢同位素的影响,优先安排了有关聚变的实验,如测量氚的性质,泰勒也埋头于这方面的理论工作。不久之后,由于研制原子弹的任务日益繁重,时间日益紧迫,因此洛斯阿拉莫斯在热核聚变方面的工作被迫停顿下来了。广岛事件不仅给世界和平带来了阴影,也从心理上挫伤了参加并主持核研究的物理学家,很多人再也不愿意去研究那些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新武器了。对热核聚变反应有很重要见解的贝特和费米,都急于返回到大学的教室和实验室,奥本海默不久后也离开了洛斯阿拉莫斯。在奥本海默的提议下,物理学家布雷德伯里接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一方面继续改进和完善原子弹,另一方面开始向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核物理和高能物理转变。这时氢弹在技术上的前景也是很暗淡的。贝特估计,即使是用氘和氚作聚变材料,热核聚变反应所需的触发温度也要在摄氏1亿度以上,而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最高中心温度才达到摄氏5000万度。1945年11月,贝特在美国参议院原子能特别委员会作证时说,尽管氢弹可以成为核聚变的一个实际应用,但最重要的是要产生其温度比太阳中心温度高得多的热源,这在目前是难以做到的。一直致力于揭开热核聚变秘密、模拟太阳内部情况的泰勒认为,现在是开展氢弹研究的好时机。他呼吁:“实际上没有根据将我们的注意力只放在现有的原子弹上,它只是首次尝试的结果。……在原子弹这样新的领域里,我们应对新的惊人发展有所准备。”他指出,物理学家们的努力可使我们对氢弹的认识逐步清晰,并走原子弹走过的同样的道路。泰勒提出,如果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同意他的氢弹研究计划,他可以留下来担任理论部主任。布雷德伯里则认为,原子弹是在战争情况下研制出来的,尚未真正成为一件可信赖的实用武器,美国国防需要的是完善后的原子弹。因此,他不想将日益减少的人力物力投到前途尚很暗淡的氢弹研究方面。布雷德伯里很希望泰勒能够担任贝特原来的职务——理论小组负责人,他们二人之间进行了一次极不友好的谈话。泰勒用他所常用的那种咄咄逼人的口吻说:“我还得看一看,什么更好些,究竟是试验十几个普通的原子弹呢,还是致力于热核问题的全面研究!”布雷德伯里也没好气地回答说:“很遗憾,这个问题正像您应该知道的那样,是不在讨论范围以内的。”于是,泰勒拒绝了他的邀请,回到芝加哥大学,一边从事教学和培养研究生,一边继续进行氢弹的研究。194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瑟林从基础物理学研究出发,探讨了氢弹的问题,并把其结论发表在一份科普杂志上。瑟林在文章中首先追述了用人工实现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了热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条件,特别是能量和温度。他将可能的核聚变反应分成三类:氘-氘反应。把氘放在钚弹的外围,钚弹爆炸后的碎片带有1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它们在出射过程中可能会与氘碰撞而传递一部分能量给氘,后者将通过氘-氘反应产生氦核和一个中子,同时释放出300万电子伏特左右的能量。钚-氘弹。将钚与氘混合在一起,氘有很大的机会与裂变碎片直接碰撞;聚变反应的几率因此而增大。这种炸弹的困难很难将原料的临界体积减小,将核反应维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从而限制和减小了核弹的威力和效率。锂-氢弹。锂的原子量为7,原子序数为3。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下,锂核会与氢核发生作用产生一个质量数为8、电荷数为4的中间核,这个中间核立即会衰变成两个氦核,同时放出1700万电子伏特的能量。锂和氢都是可以在工业规模上生产的,它将使氢弹的造价降低,而它的单位质量的爆炸力将比原子弹大1000倍。瑟林想像将触发热核聚变反应的原子弹做成一个中空球壳,聚变材料放在它的中心,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高温将足够触发氢弹的爆炸。瑟林认为它将是氢弹研究的方向和希望。瑟林的目的本来在于介绍物理学的新发展,但就是这个粗略的讨论却很正确地指出了氢弹的发展方向。
2023-08-05 22:37:371

氢弹是如何引爆的

引爆需要在氢弹内部安放小型核弹,瞬间达到反应条件温度,达到引爆氢弹的效果。氢弹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H,氘)或超重氢(chuan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三相弹、氢铀弹、三级效应超级炸弹。原子弹的威力通常可至几万吨级TNT当量,已有5000万吨威力的氢弹进行过试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都拥有氢弹。扩展资料:世界上第一枚氢弹:第一枚真正的氢弹于1954年3月1日,由美国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珊瑚礁上进行试验。1954年3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珊瑚礁上试验:第一枚真正的氢弹,从此核武器竞赛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可怕的阶段。几年来,苏联和美国都一直在研究热核装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于1952年在太平洋上,1953年在内华达沙漠(图中小图)已试验了新装置的前身。不过,1952年的那枚炸弹“迈克”使用了液态氘,而新的氢弹使用了固体氘化锂,使之成为一种实用得多的军事武器。这枚炸弹的威力约为1945年摧毁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的500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枚真正的氢弹
2023-08-05 22:37:441

氢弹是如何引爆的

氢弹爆炸原理: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D)、氚(T)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 、热核弹、热核武器。热核反应基本公式: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轻核的聚变反应比重核裂变现象发现得早,但氢弹却比原子弹出现得晚,历史第一颗氢弹在1952年才试制成功,而可控制的聚变反应堆由于障碍重重,至今仍是科学技术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原因是要实现轻核聚变反应的条件比实现重核裂变的条件要困难得多。
2023-08-05 22:37:535

什么是氢弹?

也称“聚变弹”或“热核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氖、氖等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果的核武器。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或几万吨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氢弹由起爆原子弹、热核装料和外壳等主要部件组成。一般多以“铀”‘作外壳。聚变反应产生大量的高能中子能引起“铀”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当量并降低费用。世界上已有美、俄、英、中、法等5个国家拥有氢弹。中国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于1966年12月28日首次进行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爆炸的第一枚氢弹,威力大于300万吨梯恩梯当量。中国是第4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至爆炸第一颗氢弹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最快的。
2023-08-05 22:38:181

氢弹是裂变还是聚变

裂变
2023-08-05 22:38:276

原子弹原理,氢弹原理

利用原子分裂时,的巨大能量使周围急速振动
2023-08-05 22:3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