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请问PWM控制场效应管是控制电流还是电压的?

2023-08-09 02:42:31
TAG: 电压
共5条回复
北境漫步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电压控制电流型;
即为输入端是电压信号,输出端控制工作电流。
  名词解释
  场效应管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10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
  场效应管(FET)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并以此命名。
  由于它仅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又称单极型晶体管。
  FET 英文为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写成FET。
  主要作用
  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
  其特点为
  (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它通过VGS来控制ID;
  (2)场效应管的输入端电流极小,因此它的输入电阻很大。
  (3)它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因此它的温度稳定性较好;
  (4)它组成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要小于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
  (5)场效应管的抗辐射能力强;
  (6)由于不存在杂乱运动的少子扩散引起的散粒噪声,所以噪声低。
LuckySXyd

场效应管都是电压控制,因为场效应管输入电阻很高,电流很小很小。

ardim

PWM控制场效应管是控制电压的。

左迁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电压控制电流型;

也就是说:输入端是电压信号,输出端控制工作电流。

苏萦

都能控制

相关推荐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 2、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 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 3、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 4、电路将一个增强型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一个增强型N沟道MOS场效应管组合在一起使用。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P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正极接通。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N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地接通。在该电路中,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N沟道MOS场效应管总是在相反的状态下工作,其相位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反。
2023-08-06 13:21:081

场效应管的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场效应管(Field-EffectTransistor,FET)是一种电子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一个电场来控制传导。FET有三个极,包括源极(S)、漏极(D)和门极(G)。当在门极施加电场时,会在门极-源极处产生一个电动势差,这会使得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子流受到控制。因此,通过调整门极电压,可以控制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FET可用于放大或控制电信号。
2023-08-06 13:21:151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是什么?

关于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网上(包括百度百科)都是这么说:“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其实这句话就是一个病句,很拗口,让人很难理解;下面指出这句话“病”在哪里;①“用”和“以”两字重复,“用”和“以”字都是用对象甲来做成对象乙的意思,例如“用(以)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但是“用以”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用以”的意思是对象甲用以做成对象乙,例如“变频器用以控制电机转速”,如果你说“用以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是不是觉得非常拗口,非常不好理解?拗口就对了,因为这就是一个病句;②“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和这句话最后的“ID”重复,例如“电机转速,用(以)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是不是觉得这句也很拗口,很别扭?正确的说法是“电机转速,用变频器来控制”或者是“用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综上所述:这句话应该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或者是“用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这才是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的正确描述
2023-08-06 13:21:242

场效应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VG

场效应管(FieldEffectTransistor,FET)是一种半导体电子器件,其工作原理与普通的晶体管类似,都是通过控制门电流来控制通道电流的流动。不同的是,在FET中,门电流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电极——门极——来控制的,而不是像普通晶体管那样通过接地电路来控制。FET有两种基本类型:极控场效应管(JF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JFET是一种由n型半导体材料制成的FET,其中门极是由p型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在JFET中,门极与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距离很短,因此门极上的电荷可以直接控制通道电流的流动。MOSFET是一种由p型半导体材料制成的FET,其中门极是由金属或其它导电材料制成的。在MOSFET中,门极与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距离很长,因此门极上的电荷不能直接控制通道电流的流动。但是,当门电压升高时,它会产生电场,使得通道电流增加。因此,MOSFET又被称为“触发式场效应管”。
2023-08-06 13:21:411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与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场效应管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 场效应管的作用 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容量可以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2、场效应管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
2023-08-06 13:21:511

M0S场效应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基于控制一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结构中的电场来控制电流流动。电场由一个电压源(通常是控制电极)产生,通过改变这个电压来调节电流的流动。在MOSFET中,电流流动是通过一个叫做沟道(channel)的区域进行的,这个沟道是由两块金属-氧化物层分隔的半导体材料形成的。当电压在控制电极和源极之间升高时,电场就会在沟道中形成,这样就会使得沟道中的电子数量增加,从而使得漏电流增加,这样就能通过改变控制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来控制电流的流动。
2023-08-06 13:21:591

场效应管的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磁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当一个外加的磁场通过磁场效应管的控制电极时,它会改变控制电极的电容,从而改变磁场效应管的电流。磁场效应管的控制电极通常是一个金属片,它可以改变磁场效应管的电流,从而改变磁场效应管的输出电压。磁场效应管的输出电压可以用来控制其他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可控硅等。
2023-08-06 13:22:06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1:a是N沟道场效应管,由Id电流在Re上可能产生自给反向偏压,可能工作在恒流状态。2:b,c是N沟道增强型MOS管,GS要加上正向偏压才能工作,图中所示不可能工作在恒流状态。3:d是P沟道场效应管,由VOO提供正向偏压,电路所示可能工作在恒流状态。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10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场效应管(FET)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并以此命名。由于它仅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又称单极型晶体管。
2023-08-06 13:22:15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FET是由传统块体半导体制造技术制造,使用单晶半导体硅片作为反应区,或者沟道。大部分的不常见体材料,主要有非晶硅、多晶硅或其它在薄膜晶体管中,或者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非晶半导体。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基于有机半导体,常常用有机栅绝缘体和电极。栅极可以被认为是控制一个物理栅的开关。这个栅极可以通过制造或者消除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从而允许或者阻碍电子流过。如果受一个外加的电压影响,电子流将从源极流向漏极。体很简单的就是指栅极、漏极、源极所在的半导体的块体。通常体端和一个电路中最高或最低的电压相连,根据类型不同而不同。体端和源极有时连在一起,因为有时源也连在电路中最高或最低的电压上。当然有时一些电路中FET并没有这样的结构,比如级联传输电路和串叠式电路。扩展资料栅极电压对电流的影响计算机仿真展现的纳米线MOSFET中反型沟道的形成(电子密度的变化)。阈值电压在0.45V左右。FET通过影响导电沟道的尺寸和形状,控制从源到漏的电子流(或者空穴流)。沟道是由(是否)加在栅极和源极的电压而创造和影响的(为了讨论的简便,这默认体和源极是相连的)。导电沟道是从源极到漏极的电子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场效应管
2023-08-06 13:22:371

场效应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磁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磁场效应管的控制电极(也称为栅极)接通电源时,磁场效应管的栅极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到磁场效应管的漏极(也称为集电极),从而改变漏极的电流。当控制电极断开电源时,磁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也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023-08-06 13:22:501

绝缘栅场效应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绝缘栅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它可以控制和调整流过其中的电子流的数量和方向。它通常由一个薄的半导体材料层和两个金属电极组成。当在一个电极处施加较高的电压时,会使薄半导体层中的电子在能带中向另一个电极流动。这就形成了一个电流。当通过另一个电极施加较低的电压时,就会抑制电子流动,从而减少或停止电流。这就是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它通常用于电路中作为开关或调节器使用。当在一个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电极处施加较高的电压时,会产生一个电场,该电场会把电子从半导体材料中向另一个电极输送。这就形成了一个电流。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电流大小取决于施加的电压的大小,这就是绝缘栅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绝缘栅场效应管的输入特性指的是电流的变化对施加的电压的影响。当施加的电压变化时,电流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绝缘栅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和输入特性是相互影响的,因此,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由这两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绝缘栅场效应管有许多种类型,如晶体管(如NPN型和PNP型晶体管)、场效应管(如N型场效应管和P型场效应管)和双极型场效应管等。晶体管是一种具有较大电流输出的绝缘栅场效应管。它通常用于开关和放大电路中。场效应管是一种较小的绝缘栅场效应管,它的电流输出通常较小。场效应管通常用于控制电流的数量和方向,如在数字电路中控制信号的流动。双极型场效应管是一种具有两个极的场效应管,它的电流输出通常较小。双极型场效应管通常用于调节电流的数量和方向,如在模拟电路中调节信号的强度。
2023-08-06 13:22:58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是什么?

场效应管(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电压产生的电场来控制管子工作的。现在最常用的是MOSFET(M是金属,O是氧化物,S是半导体),三者恰好形成一个电容,中间的氧化物作为电容的电介质。电子往电势高的地方(正极)流动聚集,空穴向电势低的地方(负极)流动聚集。以N管为例:(1)在不加电源的情况下,源极和漏极都充满了电子,是N型半导体,而它们之间的衬底却是P型半导体,相当于两个反串的PN结,电阻很大。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导体被中间的衬底隔离开了。此时无法导电。(2)在栅极上加上一个正电压之后,这个电压在栅极和衬底之间形成了一个栅极指向衬底的电场,这个电场吸引电子,使电子在栅氧化层下方聚集,同时将空穴排斥开。随着栅压的升高,电子的浓度越来越大,空穴浓度越来越小。本来栅氧化层边缘的衬底为P型半导体,空穴浓度大于电子浓度,但是当栅极电压加到一定程度(Vth)时,电子的浓度开始超过空穴浓度,此时P型衬底变为N型衬底,也就是变成“沟道”将源极和漏极连起来了,此时就可以导电了。(3)栅极的电压必须比源极或漏极高一个Vth,对应端的沟道才能导通,不然就会夹断。导通部分电阻很小,夹断部分电阻非常大(即空间电荷区)。(4)沟道两端同时夹断,就工作在截止区;只有一端夹断,就工作在饱和区;没有夹断,就工作在线性区。截止区就相当于断开不工作,饱和区相当于一个电流源,线性区相当于一个电阻。总之,场效应管就是靠这个“沟道”来工作的,没有“沟道”就休眠了。
2023-08-06 13:23:07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ccc
2023-08-06 13:23:184

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导电机理是,利用UGS 控制感应电荷的多少来改变导电沟道的宽窄,从而控制漏极电流ID。若UGS=0时,源、漏之间不存在导电沟道的为增强型MOS管,UGS=0 时,漏、源之间存在导电沟道的为耗尽型MOS管。图2中衬底为P型半导体,在它的上面是一层SiO2薄膜、在SiO2薄膜上盖一层金属铝,如果在金属铝层和半导体之间加电压UGS,则金属铝与半导体之间产生一个垂直于半导体表面的电场,在这一电场作用下,P型硅表面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受到排斥,使硅片表面产生一层缺乏载流子的薄层。同时在电场作用下,P型半导体中的少数载流子-电子被吸引到半导体的表面,并被空穴所俘获而形成负离子,组成不可移动的空间电荷层(称耗尽层又叫受主离子层)。UGS愈大,电场排斥硅表面层中的空穴愈多,则耗尽层愈宽,且UGS愈大,电场愈强;当UGS 增大到某一栅源电压值VT(叫临界电压或开启电压)时,则电场在排斥半导体表面层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形成耗尽层之后,就会吸引少数载流子-电子,继而在表面层内形成电子的积累,从而使原来为空穴占多数的P型半导体表面形成了N型薄层。由于与P型衬底的导电类型相反,故称为反型层。在反型层下才是负离子组成的耗尽层。这一N型电子层,把原来被PN结高阻层隔开的源区和漏区连接起来,形成导电沟道。用图2所示电路来分析栅源电压UGS控制导电沟道宽窄,改变漏极电流ID 的关系:当UGS=0时,因没有电场作用,不能形成导电沟道,这时虽然漏源间外接有ED电源,但由于漏源间被P型衬底所隔开,漏源之间存在两个PN结,因此只能流过很小的反向电流,ID ≈0;当UGS>0并逐渐增加到VT 时,反型层开始形成,漏源之间被N沟道连成一体。这时在正的漏源电压UDS作用下;N沟道内的多子(电子)产生漂移运动,从源极流向漏极,形成漏极电流ID。显然,UGS愈高,电场愈强,表面感应出的电子愈多,N型沟道愈宽沟道电阻愈小,ID愈大。
2023-08-06 13:23:56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有谁能够详细说明.

ewtrew
2023-08-06 13:24:092

电场效应的原理是什么?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请问一下电场效应的原理是什么,场效应管是如何利用电场效应工作的? 解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电路都在使用场效应管, 特别是在音响领域更是如此,场效应管与晶体管不同,它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器件),其特性更象电子管,它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较大的功率增益,由于是电压控制器件所以噪声小,其结构简图如图C-a.<BR> 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型晶体管,它只有一个P-N结,在零偏压的状态下,它是导通的,如果在其栅极(G)和源极(S)之间加上一个反向偏压(称栅极偏压)在反向电场作用下P-N变厚(称耗尽区)沟道变窄,其漏极电流将变小,(如图C1-b),反向偏压达到一定时,耗尽区将完全沟道"夹断",此时,场效应管进入截止状态如图C-c,此时的反向偏压我们称之为夹断电压,用Vpo表示,它与栅极电压Vgs和漏源电压Vds之间可近以表示为Vpo=Vps+|Vgs|,这里|Vgs|是Vgs的绝对值.<BR> 在制造场效应管时,如果在栅极材料加入之前,在沟道上先加上一层很薄的绝缘层的话,则将会大大地减小栅极电流,也大大地增加其输入阻抗,由于这一绝缘层的存在,场效应管可工作在正的偏置状态,我们称这种场效应管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又称MOS场效应管,所以场效应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它可工作在反向偏置,零偏置和正向偏置状态,一种是结型栅型效应管,它只能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BR>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又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我们称在正常情况下导通的为耗尽型场效应管,在正常情况下断开的称增强型效应管.增强型场效应管特点:当Vgs=0时Id(漏极电流)=0,只有当Vgs增加到某一个值时才开始导通,有漏极电流产生.并称开始出现漏极电流时的栅源电压Vgs为开启电压.<BR>耗尽型场效应管的特点,它可以在正或负的栅源电压(正或负偏压)下工作,而且栅极上基本无栅流(非常高的输入电阻).<BR> 结型栅场效应管应用的电路可以使用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但绝缘栅增强型场效管应用的电路不能用结型 栅场效应管代
2023-08-06 13:24:181

场效应管工作(场效应管工作状态)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是什么?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是场效应晶体管。一般的晶体管是由两种极性的载流子,即多数载流子和反极性的少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因此称为双极型晶体管,而FET仅是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它与双极型相反,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分类场效应管分结型、绝缘栅型两大类。结型场效应管因有两个PN结而得名,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则因栅极与其它电极完全绝缘而得名。目前在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MOS场效应管,简称MOS管;此外还有PMOS、NMOS和VMOS功率场效应管,以及最近刚问世的πMOS场效应管、VMOS功率模块等。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1、场效应晶体管)简称场效应管。一般的晶体管是由两种极性的载流子,即多数载流子和反极性的少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因此称为双极型晶体管,而FET仅是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它与双极型相反,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2、场效应管分结型、绝缘栅型两大类。结型场效应管因有两个PN结而得名,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则因栅极与其它电极完全绝缘而得名。目前在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MOS场效应管,简称MOS管;此外还有PMOS、NMOS和VMOS功率场效应管,以及最近刚问世的πMOS场效应管、VMOS功率模块等。3、按沟道半导体材料的不同,结型和绝缘栅型各分沟道和P沟道两种。若按导电方式来划分,场效应管又可分成耗尽型与增强型。结型场效应管均为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有耗尽型的,也有增强型的。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关于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网上都是这么说:“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其实这句话就是一个病句,很拗口,让人很难理解;下面指出这句话“病”在哪里;①“用”和“以”两字重复,“用”和“以”字都是用对象甲来做成对象乙的意思,例如“用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但是“用以”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用以”的意思是对象甲用以做成对象乙,例如“变频器用以控制电机转速”,如果你说“用以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是不是觉得非常拗口,非常不好理解?拗口就对了,因为这就是一个病句;②“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和这句话最后的“ID”重复,例如“电机转速,用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是不是觉得这句也很拗口,很别扭?正确的说法是“电机转速,用变频器来控制”或者是“用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综上所述:这句话应该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或者是“用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这才是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的正确描述场效应管是个什么东西?原理作用都是什么?1.场效应管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2.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3.作用: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扩展资料场效应管与三极管的各自应用特点1.场效应管的源极s、栅极g、漏极d分别对应于三极管的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它们的作用相似。2.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电流器件,由vGS控制iD,其放大系数gm一般较小,因此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较差;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器件,由iB控制iC。3.场效应管栅极几乎不取电流;而三极管工作时基极总要吸取一定的电流。因此场效应管的栅极输入电阻比三极管的输入电阻高。4.场效应管是由多子参与导电;三极管有多子和少子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而少子浓度受温度、辐射等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场效应管比晶体管的温度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在环境条件变化很大的情况下应选用场效应管。5.场效应管在源极金属与衬底连在一起时,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使用,且特性变化不大;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互换使用时,其特性差异很大,β值将减小很多。6.场效应管的噪声系数很小,在低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及要求信噪比较高的电路中要选用场效应管。7.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均可组成各种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但由于前者制造工艺简单,且具有耗电少,热稳定性好,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8.三极管导通电阻大,场效应管导通电阻小,只有几百毫欧姆,在现用电器件上,一般都用场效应管做开关来用,他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场效应管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是什么?场效应管是由于它仅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是一种常见的利用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电压控制性半导体器件。场效应管不但具有双极性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而且输入回路的内阻高达107~1012Ω,噪声低,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且比后者耗电省,这些优点使之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起就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之中。分类:场效应管可以分为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因有两个PN结而得名,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则因栅极与其它电极完全绝缘而得名。因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为金属铝,故又称为MOS管。场效应管按导电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可分成耗尽型与增强型。当栅压为零时有较大漏极电流的称为耗尽型;当栅压为零,漏极电流也为零,必须再加一定的栅压之后才有漏极电流的称为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MOS场效应管电源开关电路MOS场效应管也被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它一般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可分为NPN型PNP型。NPN型通常称为N沟道型,PNP型也叫P沟道型。对于N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接在N型半导体上,同样对于P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则接在P型半导体上。场效应管的输出电流是由输入的电压控制,可以认为输入电流极小或没有输入电流,这使得该器件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同时这也是我们称之为场效应管的原因。在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其PN结有电流通过。这是因为在P型半导体端为正电压时,N型半导体内的负电子被吸引而涌向加有正电压的P型半导体端,而P型半导体端内的正电子则朝N型半导体端运动,从而形成导通电流。同理,当二极管加上反向电压时,这时在P型半导体端为负电压,正电子被聚集在P型半导体端,负电子则聚集在N型半导体端,电子不移动,其PN结没有电流通过,二极管截止。在栅极没有电压时,由前面分析可知,在源极与漏极之间不会有电流流过,此时场效应管处与截止状态。当有一个正电压加在N沟道的MOS场效应管栅极上时,由于电场的作用,此时N型半导体的源极和漏极的负电子被吸引出来而涌向栅极,但由于氧化膜的阻挡,使得电子聚集在两个N沟道之间的P型半导体中,从而形成电流,使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可以想像为两个N型半导体之间为一条沟,栅极电压的建立相当于为它们之间搭了一座桥梁,该桥的大小由栅压的大小决定。C-MOS场效应管电路将一个增强型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一个增强型N沟道MOS场效应管组合在一起使用。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P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正极接通。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N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地接通。在该电路中,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N沟道MOS场效应管总是在相反的状态下工作,其相位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反。通过这种工作方式我们可以获得较大的电流输出。同时由于漏电流的影响,使得栅压在还没有到0V,通常在栅极电压小于1到2V时,MOS场效应管既被关断。不同场效应管其关断电压略有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该电路不会因为两管同时导通而造成电源短路。
2023-08-06 13:24:371

场效应管原理通俗理解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
2023-08-06 13:24:471

场效应管中N沟道和P沟道的工作原理

根据场效应管的PN结正、反向电阻值不一样的现象,可以判别出结型场效应管的三个电极。具体方法:将万用表拨在R×1k档上,任选两个电极,分别测出其正、反向电阻值。当某两个电极的正、反向电阻值相等,且为几千欧姆时,则该两个电极分别是漏极D和源极S。因为对结型场效应管而言,漏极和源极可互换,剩下的电极肯定是栅极G。也可以将万用表的黑表笔(红表笔也行)任意接触一个电极,另一只表笔依次去接触其余的两个电极,测其电阻值。当出现两次测得的电阻值近似相等时,则黑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栅极,其余两电极分别为漏极和源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大,说明是PN结的反向,即都是反向电阻,可以判定是N沟道场效应管,且黑表笔接的是栅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小,说明是正向PN结,即是正向电阻,判定为P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若不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调换黑、红表笔按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直到判别出栅极为止。参考资料:http://blog.nnsky.com/blog_view_11314.html
2023-08-06 13:24:572

场效应管的特性是什么?

共源,共漏,共栅
2023-08-06 13:25:093

怎么区分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以上两位的答案已经很详细了,我补充点具体信息。有金属的是大功率管,为了散热,不能区分是什么管。通常三极管较小,常用的有8050,1805。1300,3DX等。场效应管一班比较大,是扁平的,有的标F。
2023-08-06 13:25:444

场效应管怎么分上管下管?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门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门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 场效应管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   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编辑本段主要参数直流参数  饱和漏极电流IDSS它可定义为:当栅、源极之间的电压等于零,而漏、源极之间的电压大于夹断电压时,对应的漏极电流。   夹断电压UP它可定义为:当UDS一定时,使ID减小到一个微小的电流时所需的UGS。    场效应管开启电压UT它可定义为:当UDS一定时,使ID到达某一个数值时所需的UGS。交流参数  低频跨导gm它是描述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极间电容场效应管三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它的值越小表示管子的性能越好。极限参数  漏、源击穿电压当漏极电流急剧上升时,产生雪崩击穿时的UDS。   栅极击穿电压结型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栅、源极之间的PN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若电流过高,则产生击穿现象。编辑本段型号命名  有两种命名方法。   第一种命名方法与双极型三极管相同,第三位字母J代表结型场效应管,O代表绝缘栅场效应管。第二位字母代表材料,D是P型硅,反型层是N沟道;C是N型硅P沟道。例如,3DJ6D是结型P沟道场效应三极管,3DO6C是绝缘栅型N沟道场效应三极管。   第二种命名方法是CS××#,CS代表场效应管,××以数字代表型号的序号,#用字母代表同一型号中的不同规格。例如CS14A、CS45G等。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编辑本段试验测试  1、结型场效应管的管脚识别:场效应管的栅极相当于晶体管的基极,源极和漏极分别对应于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将万用表置于R×1k档,用两表笔分别测量每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 场效应管阻。当某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相等,均为数KΩ时,则这两个管脚为漏极D和源极S(可互换),余下的一个管脚即为栅极G。对于有4个管脚的结型场效应管,另外一极是屏蔽极(使用中接地)。   2、判定栅极:用万用表黑表笔碰触管子的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碰触另外两个电极。若两次测出的阻值都很小,说明均是正向电阻,该管属于N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    3 、制造工艺决定了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对称的,可以互换使用,并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所以不必加以区分。源极与漏极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注意不能用此法判定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因为这种管子的输入电阻极高,栅源间的极间电容又很小,测量时只要有少量的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很高的电压,容易将管子损坏。   4、估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将万用表拨到R×100档,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相当于给场效应管加上1.5V的电源电压。这时表针指示出的是D-S极间电阻值。然后用手指捏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作为输入信号加到栅极上。由于管子的放大作用,UDS和ID都将发生变化,也相当于D-S极间电阻发生变化,可观察到表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果手捏栅极时表针摆动很小,说明管子的放大能力较弱;若表针不动,说明管子已经损坏。   由于人体感应的50Hz交流电压较高,而不同的场效应管用电阻档测量时的工作点可能不同,因此用手捏栅极时表针可能向右摆动,也可能向左摆动。少数的管子RDS减小,使表针向右摆动,多数管子的RDS增大,表针向左摆动。无论表针的摆动方向如何,只要能有明显地摆动,就说明管子具有放大能力。本方法也适用于测MOS管。为了保护MOS场效应管,必须用手握住螺钉旋具绝缘柄,用金属杆去碰栅极,以防止人体感应电荷直接加到栅极上,将管子损坏。    MOS管每次测量完毕,G-S结电容上会充有少量电荷,建立起电压UGS,再接着测时表针可能不动,此时将G-S极间短路即可。[1]编辑本段分类简介  场效应管分结型、绝缘栅型(MOS)两大类。按沟道材料型和绝缘栅型各分N沟道和P沟道两种;按导电方式:耗尽型与增强型,结型场效应管均为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有耗尽型的,也有增强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可分为结场效应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而MOS场效应晶体管又分为N沟耗尽型和增强型;P沟耗尽型和增强型四大类。场效应管分为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绝缘栅场效应管(MOS管)。结型场效应管(JFET)  1、结型场效应管的分类:结型场效应管有两种结构形式,它们是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结型场效应管也具有三个电极,它们是:栅极;漏极;源极。电路符号中栅极的箭头    场效应管方向可理解为两个PN结的正向导电方向。2、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N沟道结构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及符号,由于PN结中的载流子已经耗尽,故PN基本上是不导电的,形成了所谓耗尽区,当漏极电源电压ED一定时,如果栅极电压越负,PN结交界面所形成的耗尽区就越厚,则漏、源极之间导电的沟道越窄,漏极电流ID就愈小;反之,如果栅极电压没有那么负,则沟道变宽,ID变大,所以用栅极电压EG可以控制漏极电流ID的变化,就是说,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绝缘栅场效应管(MOS管)  1、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分类:绝缘栅场效应管也有两种结构形式,它们是N沟道型和P沟道型。无论是什么沟道,它们又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   2、它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所组成,所以又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简称MOS场效应管。   3、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它是利用UGS来控制“感应电荷”的多少,以改变由这些“感应电荷”形成的导电沟道的状况,然后达到控制漏极电流的目的。在制造管子时,通过工艺使绝缘层中出现大量正离子,故在交界面的另一侧能感应出较多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把高渗杂质的N区接通,形成了导电沟道,即使在VGS=0时也有较大的漏极电流ID。当栅极电压改变时,沟道内被感应的电荷量也改变,导电沟道的宽窄也随之而变,因而漏极电流ID随着栅极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场效应管的式作方式有两种:当栅压为零时有较大漏极电流的称为耗散型,当栅压为零,漏极电流也为零,必须再加一定的栅压之后才有漏极电流的称为增强型。编辑本段测量方法用测电阻法判别结型场效应管的电极  根据场效应管的PN结正、反向电阻值不一样的现象,可以判别出结型场效应管的三个    场效应管电极。具体方法:将万用表拨在R×1k档上,任选两个电极,分别测出其正、反向电阻值。当某两个电极的正、反向电阻值相等,且为几千欧姆时,则该两个电极分别是漏极D和源极S。因为对结型场效应管而言,漏极和源极可互换,剩下的电极肯定是栅极G。也可以将万用表的黑表笔(红表笔也行)任意接触一个电极,另一只表笔依次去接触其余的两个电极,测其电阻值。当出现两次测得的电阻值近似相等时,则黑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栅极,其余两电极分别为漏极和源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大,说明是PN结的反向,即都是反向电阻,可以判定是N沟道场效应管,且黑表笔接的是栅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小,说明是正向PN结,即是正向电阻,判定为P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若不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调换黑、红表笔按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直到判别出栅极为止。用测电阻法判别场效应管的好坏  测电阻法是用万用表测量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漏极、栅极与源极、栅极与漏极、栅极G1与栅极G2之间的电阻值同场效应管手册标明的电阻值是否相符去判别管的好坏。具体方法:首先将万用表置于R×10或R×100档,测量源极S与漏极D之间的电阻,通常在几十欧到几千欧范围(在手册中可知,各种不同型号的管,其电阻值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测得阻值大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内部接触不良;如果测得阻值是无穷大,可能是内部断极。然后把万用表置于R×10k档,再测栅极G1与G2之间、栅极与源极、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值,当测得其各项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管是正常的;若测得上述各阻值太小或为通路,则说明管是坏的。要注意,若两个栅极在管内断极,可用元件代换法进行检测。用感应信号输人法估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  具体方法:用万用表电阻的R×100档,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给场效应管加上1.5V的电源电压,此时表针指示出的漏源极间的电阻值。然后用手捏住结型场效应管的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信号加到栅极上。这样,由于管的放大作用,漏源电压VDS和漏极电流Ib都要发生变化,也就是漏源极间电阻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观察到表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果手捏栅极表针摆动较小,说明管的放大能力较差;表针摆动较大,表明管的放大能力大;若表针不动,说明管是坏的。    场效应管根据上述方法,用万用表的R×100档,测结型场效应管3DJ2F。先将管的G极开路,测得漏源电阻RDS为600Ω,用手捏住G极后,表针向左摆动,指示的电阻RDS为12kΩ,表针摆动的幅度较大,说明该管是好的,并有较大的放大能力。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说明几点:首先,在测试场效应管用手捏住栅极时,万用表针可能向右摆动(电阻值减小),也可能向左摆动(电阻值增加)。这是由于人体感应的交流电压较高,而不同的场效应管用电阻档测量时的工作点可能不同(或者工作在饱和区或者在不饱和区)所致,试验表明,多数管的RDS增大,即表针向左摆动;少数管的RDS减小,使表针向右摆动。但无论表针摆动方向如何,只要表针摆动幅度较大,就说明管有较大的放大能力。第二,此方法对MOS场效应管也适用。但要注意,MOS场效应管的输人电阻高,栅极G允许的感应电压不应过高,所以不要直接用手去捏栅极,必须用于握螺丝刀的绝缘柄,用金属杆去碰触栅极,以防止人体感应电荷直接加到栅极,引起栅极击穿。第三,每次测量完毕,应当G-S极间短路一下。这是因为G-S结电容上会充有少量电荷,建立起VGS电压,造成再进行测量时表针可能不动,只有将G-S极间电荷短路放掉才行。用测电阻法判别无标志的场效应管  首先用测量电阻的方法找出两个有电阻值的管脚,也就是源极S和漏极D,余下    场效应管两个脚为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把先用两表笔测的源极S与漏极D之间的电阻值记下来,对调表笔再测量一次,把其测得电阻值记下来,两次测得阻值较大的一次,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为漏极D;红表笔所接的为源极S。用这种方法判别出来的S、D极,还可以用估测其管的放大能力的方法进行验证,即放大能力大的黑表笔所接的是D极;红表笔所接地是8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应一样。当确定了漏极D、源极S的位置后,按D、S的对应位置装人电路,一般G1、G2也会依次对准位置,这就确定了两个栅极G1、G2的位置,从而就确定了D、S、G1、G2管脚的顺序。用测反向电阻值的变化判断跨导的大小  对VMOSV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测量跨导性能时,可用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这就相当于在源、漏极之间加了一个反向电压。此时栅极是开路的,管的反向电阻值是很不稳定的。将万用表的欧姆档选在R×10kΩ的高阻档,此时表内电压较高。当用手接触栅极G时,会发现管的反向电阻值有明显地变化,其变化越大,说明管的跨导值越高;如果被测管的跨导很小,用此法测时,反向阻值变化不大。编辑本段判断方法结型场效应管的管脚识别  场效应管的栅极相当于晶体管的基极,源极和漏极分别对应于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 场效应管极。将万用表置于R×1k档,用两表笔分别测量每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当某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相等,均为数KΩ时,则这两个管脚为漏极D和源极S(可互换),余下的一个管脚即为栅极G。对于有4个管脚的结型场效应管,另外一极是屏蔽极(使用中接地)。判定栅极  用万用表黑表笔碰触管子的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碰触另外两个电极。若两次测出的阻值都很小,说明均是正向电阻,该管属于N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制造工艺决定了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对称的,可以互换使用,并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所以不必加以区分。源极与漏极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   注意不能用此法判定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因为这种管子的输入电阻极高,栅源间的极间电容又很小,测量时只要有少量的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很高的电压,容易将管子损坏。估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  将万用表拨到R×100档,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相当于给场效应管加上1.5V的电源电压。这时表针指示出的是D-S极间电阻值。然后用手指捏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 场效应管作为输入信号加到栅极上。由于管子的放大作用,UDS和ID都将发生变化,也相当于D-S极间电阻发生变化,可观察到表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果手捏栅极时表针摆动很小,说明管子的放大能力较弱;若表针不动,说明管子已经损坏。由于人体感应的50Hz交流电压较高,而不同的场效应管用电阻档测量时的工作点可能不同,因此用手捏栅极时表针可能向右摆动,也可能向左摆动。少数的管子RDS减小,使表针向右摆动,多数管子的RDS增大,表针向左摆动。无论表针的摆动方向如何,只要能有明显地摆动,就说明管子具有放大能力。   本方法也适用于测MOS管。为了保护MOS场效应管,必须用手握住螺钉旋具绝缘柄,用金属杆去碰栅极,以防止人体感应电荷直接加到栅极上,将管子损坏。   MOS管每次测量完毕,G-S结电容上会充有少量电荷,建立起电压UGS,再接着测时表针可能不动,此时将G-S极间短路一下即可。编辑本段产品特性  (1)转移特性: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称为转移特性。   (2)输出特性: UDS与ID的关系称为输出特性。   (3)结型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结型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一般指的是电压放大作用。编辑本段电气特性  场效应管与晶体管在电气特性方面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贴片场效应管    场效应管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管子的导电情况取决于栅极电压的高低。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器件,管子的导电情况取决于基极电流的大小。 2:场效应管漏源静态伏安特性以栅极电压UGS为参变量,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以基极电流Ib 为参变量。   3:场效应管电流IDS与栅极UGS之间的关系由跨导Gm 决定,晶体管电流Ic与Ib 之间的关系由放大系数β决定。也就是说,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用Gm 衡量,晶体管的放大能力用β衡量。   4:场效应管的输入阻抗很大,输入电流极小;晶体管输入阻抗很小,在导电时输入电流较大。   5:一般场效应管功率较小,晶体管功率较大。
2023-08-06 13:26:172

请问PWM控制场效应管是控制电流还是电压的?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电压控制电流型;即为输入端是电压信号,输出端控制工作电流。  名词解释  场效应管  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junctionFET-JF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10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  场效应管(FET)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并以此命名。  由于它仅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又称单极型晶体管。  FET英文为FieldEffectTransistor,简写成FET。  主要作用  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  其特点为  (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它通过VGS来控制ID;  (2)场效应管的输入端电流极小,因此它的输入电阻很大。  (3)它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因此它的温度稳定性较好;  (4)它组成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要小于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  (5)场效应管的抗辐射能力强;  (6)由于不存在杂乱运动的少子扩散引起的散粒噪声,所以噪声低。
2023-08-06 13:26:361

n沟道场效应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n沟道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沟道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沟道场效应的原理,在沟道场效应管的沟道中,当电子束穿过沟道时,由于沟道场效应的存在,电子束会受到沟道场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可以控制电子束的流动,从而控制电子束的流量,从而控制电子束的电流。
2023-08-06 13:26:441

场效应管自激电路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
2023-08-06 13:27:071

单极型半导体器件是场效应管吗

场效应管是根据三极管的原理开发出的新一代放大元件,有3个极性,栅极,漏极,源极,它的特点是栅极的内阻极高,采用二氧化硅材料的可以达到几百兆欧,属于电压控制型器件场效应晶体管简称场效应管.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特点:具有输入电阻高(108~109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场效应管的作用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
2023-08-06 13:27:242

双栅极场效应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双栅极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双栅极场效应管(JFET)是一种晶体管,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一个叫做栅极电流的电流来控制另一个电流,即源极电流。JFET由一个n型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源极、汇极和栅极组成。栅极与源极之间有一个叫做栅极-源极电动势差的电动势差,这个电动势差控制栅极电流,从而控制源极电流。JFET通常被用作电流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和电流限制器。
2023-08-06 13:27:431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原理:两种沟道都是利用多数载流子的定向移动来导电,N沟道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p沟道是空穴,当沟道中有电场时,就会有大量载流子,形成通路,,电场消失,沟道消失。增强型场效应管是高电平导通(高电平时形成沟道),耗尽型是低电平导通。  场效应管(FET)是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的简称,由于它仅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也称为单极性场效应管,是一种常见的利用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电压控制性半导体器件,场效应管不但具有双极性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而且输入回路的内阻高达107~1012Ω,噪声低,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且比后者耗电省,这些优点使之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起就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之中。
2023-08-06 13:27:532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是什么

1、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 2、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
2023-08-06 13:28:121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 用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进行控制”。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注意。电路将一个增强型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一个增强型N沟道MOS场效应管组合在一起使用。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P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正极接通。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N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地接通。在该电路中,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N沟道MOS场效应管总是在相反的状态下工作,其相位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反。通过这种工作方式我们可以获得较大的电流输出。同时由于漏电流的影响,使得栅压在还没有到0V,通常在栅极电压小于1到2V时,MOS场效应管既被关断。不同场效应管其关断电压略有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该电路不会因为两管同时导通而造成电源短路。
2023-08-06 13:28:22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电路将一个增强型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一个增强型N沟道MOS场效应管组合在一起使用。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P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正极接通。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N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地接通。在该电路中,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N沟道MOS场效应管总是在相反的状态下工作,其相位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反。
2023-08-06 13:28:49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晶体管原理,教科书上确实讲得太复杂,读起来头疼。让我们先从场效应管说起吧:场效应管FET,用水龙头作比喻,还是比较贴切的。水流,可比喻为电流;拧开龙头,放水;关闭龙头,水即停止;以耗尽型FET为例:它是一个导电沟道(纯粹的N型或P型沟道),门极不加电压时,沟道畅通无阻;当门极施加6V电压时,沟道关闭(相当于水龙头关闭);6V电压称之为夹断电压Vp;调节门极电压0-6V,还能控制沟道电流Id大小。就象水龙头能调节水流大小一样。就这么简单,FET的门极电压,就象是控制一只水龙头的开关。关于三极管,打另一个比喻。基级电流Ib很会做生意,善于鼓吹,招蜂引蝶,引来了一大帮客人(载流子)。但这些客人(载流子)中,只有一小部分客人进了基极自己的店,大部分的客人被基极卖猪仔,卖给了集电极Ic。集电极自己没有客源(载流子),全靠基极卖猪仔。所以,基极电流控制了集电极电流Ic。没有基极电流,就没有集电极电流。就这么简单。原创作品,希望给我加分鼓励。
2023-08-06 13:28:593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关于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网上(包括百度百科)都是这么说:“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其实这句话就是一个病句,很拗口,让人很难理解;下面指出这句话“病”在哪里;①“用”和“以”两字重复,“用”和“以”字都是用对象甲来做成对象乙的意思,例如“用(以)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但是“用以”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用以”的意思是对象甲用以做成对象乙,例如“变频器用以控制电机转速”,如果你说“用以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是不是觉得非常拗口,非常不好理解?拗口就对了,因为这就是一个病句;②“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和这句话最后的“ID”重复,例如“电机转速,用(以)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是不是觉得这句也很拗口,很别扭?正确的说法是“电机转速,用变频器来控制”或者是“用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转速”;综上所述:这句话应该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或者是“用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这才是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的正确描述
2023-08-06 13:29:081

可控硅,场效应管,三极管的区别?

可控硅二极管可用两个不同极性(P-N-P和N-P-N)晶体管来模拟。当可控硅的栅极悬空时,BG1和BG2都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路基本上没有电流流过负载电阻RL,当栅极输入一个正脉冲电压时BG2道通,使BG1的基极电位下降,BG1因此开始道通,BG1的道通使得BG2的基极电位进一步升高,BG1的基极电位进一步下降,经过这一个正反馈过程使BG1和BG2进入饱和道通状态。电路很快从截止状态进入道通状态,这时栅极就算没有触发脉冲电路由于正反馈的作用将保持道通状态不变。如果此时在阳极和阴极加上反向电压,由于BG1和BG2均处于反向偏置状态所以电路很快截止,另外如果加大负载电阻RL的阻值使电路电流减少BG1和BG2的基电流也将减少,当减少到某一个值时由于电路的正反馈作用,电路将很快从道通状态翻转为截止状态,我们称这个电流为维持电流。
2023-08-06 13:29:193

场效应管的原理

电流Id控制Vg,基本原理,说白了就是电流 控制电压。和三极管不同时电流控制电流。
2023-08-06 13:31:00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进行控制;将万用表拨在R×1k档上,任选两个电极,分别测出其正、反向电阻值。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当某两个电极的正、反向电阻值相等,且为几千欧姆时,则该两个电极分别是漏极D和源极S。因为对结型场效应管而言,漏极和源极可互换,剩下的电极肯定是栅极G。也可以将万用表的黑表笔任意接触一个电极,另一只表笔依次去接触其余的两个电极,测其电阻值。当出现两次测得的电阻值近似相等时,则黑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栅极,其余两电极分别为漏极和源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大,说明是PN结的反向,即都是反向电阻,可以判定是P沟道场效应管,且黑表笔接的是栅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小,说明是正向PN结,即是正向电阻,判定为N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若不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调换黑、红表笔按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直到判别出栅极为止。
2023-08-06 13:31:101

场管的工作原理,详细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电路都在使用场效应管,特别是在音响领域更是如此,场效应管与晶体管不同,它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器件),其特性更象电子管,它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较大的功率增益,由于是电压控制器件所以噪声小,其结构简图如图C-a.<BR> 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型晶体管,它只有一个P-N结,在零偏压的状态下,它是导通的,如果在其栅极(G)和源极(S)之间加上一个反向偏压(称栅极偏压)在反向电场作用下P-N变厚(称耗尽区)沟道变窄,其漏极电流将变小,(如图C1-b),反向偏压达到一定时,耗尽区将完全沟道"夹断",此时,场效应管进入截止状态如图C-c,此时的反向偏压我们称之为夹断电压,用Vpo表示,它与栅极电压Vgs和漏源电压Vds之间可近以表示为Vpo=Vps+|Vgs|,这里|Vgs|是Vgs的绝对值.<BR> 在制造场效应管时,如果在栅极材料加入之前,在沟道上先加上一层很薄的绝缘层的话,则将会大大地减小栅极电流,也大大地增加其输入阻抗,由于这一绝缘层的存在,场效应管可工作在正的偏置状态,我们称这种场效应管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又称MOS场效应管,所以场效应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它可工作在反向偏置,零偏置和正向偏置状态,一种是结型栅型效应管,它只能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BR>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又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我们称在正常情况下导通的为耗尽型场效应管,在正常情况下断开的称增强型效应管.增强型场效应管特点:当Vgs=0时Id(漏极电流)=0,只有当Vgs增加到某一个值时才开始导通,有漏极电流产生.并称开始出现漏极电流时的栅源电压Vgs为开启电压.<BR>耗尽型场效应管的特点,它可以在正或负的栅源电压(正或负偏压)下工作,而且栅极上基本无栅流(非常高的输入电阻).<BR> 结型栅场效应管应用的电路可以使用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但绝缘栅增强型场效管应用的电路不能用结型 栅场效应管代
2023-08-06 13:31:201

什么是场效应管?

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 通过控制三极管的Ib可以使三极管工作在导通、截止、放大三种状态。 通过控制场效应管的Vge可以使场效应管工作在导通、截止、放大三种状态。
2023-08-06 13:31:513

p沟道场效应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P沟道场效应管(p-channelmetal_oxide_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p-MOSFET)工作原理是基于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transistor,FET)的工作原理。在p-MOSFET中,源极和汇极都是n型半导体,而沟道是p型半导体。当在源极和汇极之间施加电压时,在沟道中形成电场,控制电流流动。当在控制端(gate)施加电压时,可以改变沟道中的电场,从而控制电流流动。
2023-08-06 13:31:591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是电压控制电流吗?

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
2023-08-06 13:32:094

场效应管的特点是什么?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8~10^9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元件,这一特点类似于电子管,但它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和电子管是截然不同的,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管具有如下特点。 特点:  (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它通过VGS来控制ID;   (2)场效应管的输入端电流极小,因此它的输入电阻很大。   (3)它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因此它的温度稳定性较好;   (4)它组成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要小于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   (5)场效应管的抗辐射能力强;   (6)由于不存在杂乱运动的少子扩散引起的散粒噪声,所以噪声低主要作用  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产品特性  (1)转移特性: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称为转移特性。   (2)输出特性: UDS与ID的关系称为输出特性。   (3)结型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结型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一般指的是电压放大作用使用优势  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而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少电流的情况下,应选用场效应管;而在信号电压较低,又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多电流的条件下,应选用晶体管。 场效应管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所以称之为单极型器件,而晶体管是即有多数载流子,也利用少数载流子导电,被称之为双极型器件。   有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使用,栅压也可正可负,灵活性比晶体管好。   场效应管能在很小电流和很低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它的制造工艺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场效应管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因此场效应管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圳市瑞光电子经营部 就是专门卖仙童场效应管的 有空百度看看 挺不错的
2023-08-06 13:33:081

请教场效应管的简单接法

举例说明,左图为N沟道场效应管(型号IRF630),右图为P沟道场效应管(型号IRF9640),电源电压12V,具体到你这个电路中,图中电阻等元件可以根据实际电路更换相关阻值,从图中你可以初步了解场效应管做开关电路的接法。场效应管,英文缩写MOSFET,一般有3个管脚。依内部PN结方向的不同,MOSFET分为N沟道型(上图)和P沟道型(下图),如下面图所示,一般使用N沟道型可带来便捷性。1,N沟道MOSFET管用法:(栅极G高电平D与S间导通,栅极G低电平D与S间截止,P沟道与之相反)栅极/基极(G)接控制信号,源极(S)接负载电源负极(模拟地),漏极(D)接负载输出负极,负载输入正极直接接负载电源正极。当栅极/基极(G)电压大于MOSFET管开启电压(通常为1.2V),源极(S)到漏极(D)导通,导通电流很小,可以认为源极(S)和漏极(D)直接短接。这样负载负极被连通负载电源负极,负载工作。当栅极/基极(G)电压小于MOSFET管开启电压时,源极(S)到漏极(D)电阻极大,可以认为源极(S)到漏极(D)断路,则负载负极被负载电源正极拉高,负载不工作。这样,我们只要控制MOSFET的栅极/基极(G)电压有无,即可控制负载的工作与不工作,形成一个开关效应。MOSFET管的开关时间非常快,一般在纳秒极,你就认为是瞬间开启/关闭就可以了,在MOSFET管内部是没有延迟的。由于MOSFET管的快速开关特性,使用高频PWM方波信号对其栅极/基极(G)进行控制,可以在输出端获得超高速切换的平均电压,这个平均电压取决于PWM波的占空比。这就是UBEC或者电调等模型设备的降压和调速原理。这种高频开关降压方法几乎没有能量损失,效率一般在95%以上。2,P沟道MOSFET管用法:(栅极G高电平D与S间截止,栅极G低电平D与S间导通)栅极/基极(G)接控制信号,源极(S)接负载电源正极,漏极(D)接负载输入正极,负载输出负极直接接负载电源负极(模拟地)。当栅极/基极(G)电压小于源极(S)电压(负载电源电压)1.2V以上时,源极(S)到漏极(D)导通,导通电流很小,可以认为源极(S)和漏极(D)直接短接。这样负载正极被连通负载电源正极,负载工作。当栅极/基极(G)电压小于源极(S)电压(负载电源电压)不足1.2V,或栅极/基极(G)电压大于等于源极(S)电压时,源极(S)到漏极(D)电阻极大,可以认为源极(S)到漏极(D)断路,则负载不工作。MOSFET场效应管做为快速开关元件的用法就简单说到这里,复杂理论咱不说它,知道怎么用就行了。如果仅仅是作为电子开关使用,也可以简单用三极管代替MOSFET管,只不过三极管的效率、开关速度、开关可靠性远不如MOSFET管。扩展资料工作原理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场效应管
2023-08-06 13:33:181

结型场效应管原理是什么

结型场效应管是一种可以在电场作用下改变自身电导率的半导体器件。它是由半导体材料中固有的晶体缺陷,如空穴和电子导致的。在这些缺陷中,空穴和电子分布是非均匀的,形成了电场。当外部电场施加到结型场效应管上时,由于电场对空穴和电子的影响,使得缺陷中的电子和空穴的数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电导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非线性的,所以结型场效应管通常用作非线性电路元件。结型场效应管可以分为三类:PN结型场效应管,NP结型场效应管和NN结型场效应管。PN结型场效应管是最常用的类型,它由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与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当电场施加到PN结上时,由于电场对电子和空穴的影响,使得PN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PN结型场效应管常用作放大器,调整电阻和开关等电路元件。NP结型场效应管与PN结型场效应管相似,只是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位置相反。NN结型场效应管由两块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在两块材料之间形成电场。当电场施加到NN结上时,由于电场对电子的影响,使得NN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NN结型场效应管通常用作可控电阻和高频放大器。结型场效应管在电子技术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放大器、开关、可控电阻、检测器、传感器、液晶显示器(LCD)、光电器件等。例如,在放大器中,结型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增益元件,能够增加输入信号的幅度。在开关中,结型场效应管可以用作控制元件,能够控制电路的通断。在可控电阻中,结型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阻元件,能够改变电阻的值。在检测器和传感器中,结型场效应管可以用作检测元件,能够检测外界的物理量,如光、温度、压力等。在LCD和光电器件中,结型场效应管可以用作控制元件,能够控制显示或光电效应的产生。结型场效应管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提高电子产品性能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结型场效应管已经成为半导体技术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结型场效应管的研究和发展中,在材料上有很多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提高其特性,例如提高电导率,减小结电容,降低噪声等。在设计上也有很多工作主要是针对提高其性能和提高其应用的可行性,例如降低功耗,增加增益,提高频率和提高稳定性等。新型结型场效应管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例如:能量带结型场效应管(E-FET)其主要是通过控制材料的能量带来控制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质。纳米结型场效应管(Nano-FET)其主要是通过控制结型场效应管的尺寸来控制其特性。这些研究工作都是为了让结型场效应管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并且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2023-08-06 13:33:371

场效应管共分几种?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
2023-08-06 13:33:483

场效应管的分类

场效应管分为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绝缘栅场效应管(MOS管)两大类。按沟道材料型和绝缘栅型各分N沟道和P沟道两种;按导电方式:耗尽型与增强型,结型场效应管均为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有耗尽型的,也有增强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可分为结场效应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而MOS场效应晶体管又分为N沟耗尽型和增强型;P沟耗尽型和增强型四大类。结型场效应管(JFET)1、结型场效应管的分类:结型场效应管有两种结构形式,它们是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也具有三个电极,它们是:栅极;漏极;源极。电路符号中栅极的箭头方向可理解为两个PN结的正向导电方向。2、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N沟道结构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及符号,由于PN结中的载流子已经耗尽,故PN基本上是不导电的,形成了所谓耗尽区,当漏极电源电压ED一定时,如果栅极电压越负,PN结交界面所形成的耗尽区就越厚,则漏、源极之间导电的沟道越窄,漏极电流ID就愈小;反之,如果栅极电压没有那么负,则沟道变宽,ID变大,所以用栅极电压EG可以控制漏极电流ID的变化,就是说,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绝缘栅场效应管1、绝缘栅场效应管(MOS管)的分类:绝缘栅场效应管也有两种结构形式,它们是N沟道型和P沟道型。无论是什么沟道,它们又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2、它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所组成,所以又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简称MOS场效应管。3、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为例)它是利用UGS来控制“感应电荷”的多少,以改变由这些“感应电荷”形成的导电沟道的状况,然后达到控制漏极电流的目的。在制造管子时,通过工艺使绝缘层中出现大量正离子,故在交界面的另一侧能感应出较多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把高渗杂质的N区接通,形成了导电沟道,即使在VGS=0时也有较大的漏极电流ID。当栅极电压改变时,沟道内被感应的电荷量也改变,导电沟道的宽窄也随之而变,因而漏极电流ID随着栅极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场效应管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当栅压为零时有较大漏极电流的称为耗尽型;当栅压为零,漏极电流也为零,必须再加一定的栅压之后才有漏极电流的称为增强型。
2023-08-06 13:34:201

场效应管MDP9N60可以用什么型号的管子替代?

场效应管MDP9N60用FNK8n60型号管子代换。场效应管FNK8n60参数:N-沟, 8n60,7.5A,600V,RDS=1.2欧。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7~1015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扩展资料:工作原理:场效应管工作原理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
2023-08-06 13:34:361

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主要区别是?

三极管的输入阻抗较低,而场效应管的输入阻抗极高,两者可以差出几千倍甚至上万倍以上,这是它们最主要的区别。至于工作速度方面,一般市场上常见的的分立元件是以三极管速度较高,但现在场效应管也同样有了速度很高的型号。
2023-08-06 13:34:536

ASEMI场效应管15N120是什么工作原理?

就是N沟道场效应管普遍的工作原理------利用栅极电压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开关和放大作用。
2023-08-06 13:35:421

麻烦从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情况来说说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原理:两种沟道都是利用多数载流子的定向移动来导电,N沟道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p沟道是空穴,当沟道中有电场时,就会有大量载流子,形成通路,,电场消失,沟道消失。增强型场效应管是高电平导通(高电平时形成沟道),耗尽型是低电平导通
2023-08-06 13:36:01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工作在什么状态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工作在放大状态。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电路将一个增强型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一个增强型N沟道MOS场效应管组合在一起使用。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P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正极接通。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N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地接通。在该电路中,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N沟道MOS场效应管总是在相反的状态下工作,其相位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反。
2023-08-06 13:3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