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潜水艇在水中能自由上浮下沉的原理是什么

2023-08-10 17:58:45
共1条回复
okok云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时候,则就会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会下沉;而当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浮力就会大于重力,物体则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那么物体就会悬浮在水中。
这一原理,在其内部设计了多个储水仓,用来调节上升和下潜,而要保持潜艇的平衡,也是通过调节不同储水仓内水的多少来实现平衡。而在水中的鱼类也同样是利用这一方法,鱼利用体内的鱼泡,通过往里面充气和放气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相关推荐

潜水艇的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的原理和鱼上浮下沉的原理是一样。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上浮;当物体自身的重力大于所受浮力,物体就会下沉;潜水艇的两侧有水仓,向水仓中加水时,重力增加,潜水艇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会增大,也就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就会小于自身重力,这时潜水艇就会慢慢下沉;当潜水艇上浮的时,水仓里的水被高压空气挤出去,自身重力减轻,慢慢小于所受浮力,潜水艇也就会顺利上浮了。扩展资料: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广泛运用,担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原理
2023-08-07 10:59:311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
2023-08-07 11:00:0112

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能自由沉浮原理是阿基米德定律,即浮性定律。改变潜水艇自身密度, 当压力舱中无水,潜水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潜水艇上浮直至漂浮;当压力舱中排入水,潜水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潜水艇下沉。进入静止气体或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 , 潜艇就逐渐下潜。反之, 潜艇就会浮出水面。浮力的特点:阿基米德定律定律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重力垂直向下,浮力垂直向上)。
2023-08-07 11:00:351

潜水艇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主要由艇体、操纵系统、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探测系统、通信设备、水声对抗设备、救生设备和居住生活设施等。双壳潜艇艇体分内壳和外壳,内壳是钢制的耐压艇体,保证潜艇在水下活动时,能承受与深度相对应的静水压力;外壳是钢制的非耐压艇体,不承受海水压力。内壳与外壳之间是主压载水舱和燃油舱等。单壳潜艇只有耐压艇体,主压载水舱布置在耐压艇体内。一个半壳潜艇,在耐压艇体两侧设有部分不耐压的外壳作为潜艇的主压载水舱。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2023-08-07 11:00:521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潜艇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潜艇(别称:黑鱼)或称潜水船、潜舰,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潜水艇的作用1、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其主要攻击对象首选为敌方的运输船或商船,而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由于大多拥有护航舰艇和飞机保护,攻击风险较大。2、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
2023-08-07 11:01:071

潜水艇工作原理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基于“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潜艇(别称:黑鱼,Submarine)或称潜水船、潜舰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到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潜艇是公认的战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军或扩军谈判中),其研发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特别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更是核三位一体的关键一极。
2023-08-07 11:01:271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是海军作战的重要舰艇之一,它可以在水下机动灵活地运动,用于攻击对方水面上的战舰和水中的潜水艇,也可以袭击陆地上的重要军事目标。必要时它还可以担负布雷,侦察及运输兵员和重要军事物资。潜水艇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突然袭击能力,在水中可以长时间、长距离的持续航行。潜水艇的大小级别,是根据其排水量区分的: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的为大型潜水艇;排水量在600~2000吨之间的为中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600吨之间的为小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吨以下的为袖珍潜水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潜水艇的能源动力是常规动力,如柴油机、蓄电池等。现在的潜水艇除常规动力外,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和制造核动力潜水艇。常规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30~40千米/时。下潜深度可达400米,在水底可持续航行30~60昼夜。核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40~80千米/时。下潜深度可达500米,在水底可以持续航行60~90昼夜。  关于人们乘原始的潜水艇在水下航行的古代惊险故事很多。据说马其顿领导人亚历山大帝用一个玻璃桶来作水下旅行。  这样的故事很可能都是传说而已。然而荷兰人柯尼留斯·凡·德雷贝肯定建造了一艘潜水艇。1615年他在伦敦泰晤士河的河面下用浆划艇前进。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对此印象深刻。右图“海龟号”有两个螺旋推进器,一个(F)用于垂直运动另一个(E)用于水平线运动。还有一个用于掌握航向的舵(G)。  另一艘著名的早期潜水艇是美国人达维·布什内尔在1755年建造的“海龟号”。它由一个螺旋桨驱动,螺旋桨由驾驶员转动的手轮来发动。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55年-1783年),“海龟号”用来进攻敌海并没有获得成功。由人提供动力的潜水艇并不十分有效。手轮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19世纪的工程师们也发现很难封住螺旋桨出入口使其不漏水。直到效率高的汽油发动机研制出来后,潜水艇才真正成为潜水艇。左图:在一艘现代化的潜水艇上,有一排仪器向全体船员提供有关船的速度、深度以及外面水压等各种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首先广泛使用了潜水艇。这时潜水艇已有了汽油发动机在水中航行时用电力来发动。  潜水艇的原理  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  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大家都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人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自制潜水艇模型  找一个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和一根铁钉,用胶布把它们缠在一起,在紧靠铁钉的塑料瓶侧壁上戳几个小孔,在瓶口接上橡胶管,这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  把模型浸入水中,从管里吸气,模型将怎样?向管里吹气,模型又将怎样?
2023-08-07 11:01:502

潜水艇的原理是什么吖?

潜水艇原理 固体可以用排斥的水量来量,这方法称为「阿基米得原理」或「比重定律」。科学家仍根据这定律测量许多东西。 现代的潜水艇根据这原理制造和操作。潜水艇内部有许多隔间,隔间内可以引进海水,来控制潜水艇的浮沉。 『阿基米得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重。 再来看看潜水艇的原理:东西的浮与沈,牵涉到密度问题。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就会浮在液体上;相反地,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就会下沈。而密度是怎样求出来的呢?在物理上的定义,密度﹦质量÷体积。传统潜水艇的船身里,有一个占据相当大空间的『压舱』,当潜水艇浮在水面上的时候,压舱里没有水,因此质量较轻(只有船身的质量),在除以潜水艇的体积之后,密度小于海水,因此就浮在水面上;而当潜水艇要潜入海中时,压舱的进水口就会打开,引入海水,在潜水艇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增加了海水的重量,使得潜水艇的密度增大,超过了海水的密度,因此就往下沈了! 说到潜水艇与阿基米得原理的关系,当物体浮在液体上时,重量=浮力;当物体下沈时,重量大于浮力。因为潜水艇的体积固定,所以它所能排开的海水重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最大的浮力是不变的。这种情况下,要控制潜水艇的浮沈,只能改变潜水艇的重量,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排水、进水的方法。因此,两者当然有关系!
2023-08-07 11:01:581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基于“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x0dx0a潜艇在水中时,这两种力也都会作用在潜艇上。如上所述,潜艇本身的重量叫做重力,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量叫做浮力,要使潜艇下潜只要使它的重量大于它的浮力就行了,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重量呢?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x0dx0a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x0dx0a另外,也可以采用操舵的方法将航行中的潜艇调整到距水面30米的安全深度(安全深度是为了防止与水面船只碰撞的限制深度),继续上浮到10—30米深度时是危险深度,上浮到10米左右时属于潜望深度,到达潜望深度后就可以排水上浮了。x0dx0a以上来自网络!
2023-08-07 11:02:081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采用的是阿基米德这个定律,而且是通过控制重量的方式来达到漂浮的目的,而且在潜水艇上面有很多的蓄水舱,想要向下行驶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舱的水填满,然后想要漂浮的话,就把这些水放掉。
2023-08-07 11:02:193

潜水艇的物理原理

要浮上来就把潜艇里的水排出去 浮力大于重力就上来了 要下去就开储水仓的门让水进来重力慢慢变大直到大于浮力就下去了
2023-08-07 11:02:593

哪位同志能给我讲解一下潜水艇的原理? 非常感谢。

潜艇下潜上浮是利用了浮力原理。如果潜艇排开水产生的浮力大于它的重量,他就会上浮。如果潜艇排开水长生的浮力小于它的重量,它就会下沉。因为潜艇的外形体积是一定的,所以能够调节的就是潜艇的重量。在外壳和耐压壳之间存在水柜,通过调整水柜中水的多少,就可以调节潜艇的重量。从而来实现下潜到水面下和上浮到水面上。当需要下潜时,水柜注水,使得潜艇的总重量等于整个潜艇淹没于水中所受到的浮力。这样,潜艇就会下沉直到完全入水。之后,潜艇通过操纵舵和推进器来控制在水中的上下运动。当需要上浮时,水柜排水,潜艇重量变小,就会上浮。直到水中部分受到的浮力再次和潜艇重量相等。
2023-08-07 11:03:091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大家都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人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2023-08-07 11:03:191

潜水艇工作原理

核潜艇全称核动力潜艇,是指以核反应堆作为主动力源的潜艇。 核潜艇通常采用压水型核反应堆装置,简称压水堆。核反应堆产生的核能是不能直接驱动潜艇的,必须经过几次能量转换,其基本过程是: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在进行核裂变时产生极高的温度,利用获得的高温加热一回路的高压水,这种高热高压水在经过蒸汽发生器后,把热量传递给二回路,使二回路的水被加热成蒸汽,然后利用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并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螺旋桨旋转,最终驱动潜艇航行,这种推进方式称为“蒸汽轮机推进”方式. 还有一种“电动机推进”方式。它是利用核反应堆提供的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再把电能输送给大功率的电动机,电动机运转带动螺旋桨旋转,达到潜艇航行的目的. 由于核反应堆的作用是提供工作蒸汽,它就相当于一台烧水的锅炉,因此有人称它为“原子锅炉”。
2023-08-07 11:03:3112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基于“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潜艇在水中时,这两种力也都会作用在潜艇上。如上所述,潜艇本身的重量叫做重力,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量叫做浮力,要使潜艇下潜只要使它的重量大于它的浮力就行了,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重量呢?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另外,也可以采用操舵的方法将航行中的潜艇调整到距水面30米的安全深度(安全深度是为了防止与水面船只碰撞的限制深度),继续上浮到10—30米深度时是危险深度,上浮到10米左右时属于潜望深度,到达潜望深度后就可以排水上浮了。
2023-08-07 11:04:524

谁能告诉我: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潜艇为什么能在水中下潜、上浮,甚至悬停呢?这主要与重力和浮力有关。根据“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 潜艇在水中时,这两种力也都会作用在潜艇上。如上所述,潜艇本身的重量叫做重力,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量叫做浮力,要使潜艇下潜只要使它的重量大于它的浮力就行了,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重量呢?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 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另外,也可以采用操舵的方法将航行中的潜艇调整到距水面30米的安全深度(安全深度是为了防止与水面船只碰撞的限制深度),继续上浮到10—30米深度时是危险深度,上浮到10米左右时属于潜望深度,到达潜望深度后就可以排水上浮了。 潜艇下潜和上浮的原理就跟鱼类差不多,鱼儿腹中有一种可充满气体的囊状鳔,其作用类似于潜艇上的压载水舱,是鱼在水中沉浮的主要调节器官。当鱼要下沉时,挤出鱼鳔中的气体(潜艇是向压载水舱里注水),使身体的重量加重;相反,鱼要上浮时,通过摄取水中的气体来充满鱼鳔,使身体的重量减轻。 1首先潜水艇的一般原理是通过水仓进出水,改变本身的重量,来实现在水里上下远动的。当然原理就是浮力=重力 现在的潜艇是动力潜艇,就是潜艇通过增加向上的推力,来增加向下的力,来实现沉浮的。 2潜水艇在水里不侧翻,是和不倒翁一样,重心控制好了。 还有潜水艇在同一平面上是可以旋转的 补充:悬浮就是让浮力=重力就好 水仓进水这是最初的潜水艇,当然潜入的水深较浅。现在应该已经没有这种骨灰级的潜艇了。 外加动力是现在潜艇是现在潜艇潜水的主要方法 人们根据沉浮原理成功地制造了潜水艇,这种能在水下作战的舰艇在历次海战中都显示其战斗力,它能下潜离水面深达500米,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续航力,能从水下袭击水面舰船和岸上目标,也能作侦察、布雷和运输等。最初,人们也是将石头或铅块等重物装进潜艇,使潜艇下沉,卸掉石头或铅使潜艇重浮水面,这种潜艇当然不能下潜太深,而且费事,上浮后再要下潜,则又要从岸上取得石头。后来改进了,用浮箱充水取代石头,使潜艇下沉,要上浮时,用压缩空气通入浮箱排水,并可通过调节使艇身周围海水的比重相等就能保持潜艇在水中一定深度,不浮不沉,这种潜艇非但省事得多,而且可以控制潜水深度,自由沉浮。现代又用核动力作为推进动力制成核潜艇,水中排水量达到万吨以上,水下续航力达20万海里,自持能力达2~3月。从原始的潜艇到现代的核潜艇都是以沉浮原理作为基础。然而,早在人类出现以前,许多水中动物已经具有很好的潜水本领,具有令人赞叹的浮箱系统结构。 到海底去,除了要解决沉浮问题外,如何抵抗深海的巨大压力也是要解决的。人平时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约为每平方英寸15磅,而水下3000英尺深度的压力达到每平方英寸四分之三吨。用作科学考察的美国特里斯特号深海潜艇能下潜35800英尺,那里的压力超过每平方英寸16000磅,仍然有鱼类活动。为了抗压,潜艇的外壳大都采用抗高压合金钢;特里斯特号的乘客舱的外壳厚度达到7英寸。然而,不管是乌贼还是鱼的皮肤与它相比又是显得多么薄,深海潜水艇的沉浮系统没有采用浮箱,而是用一艘充满比水轻的航空汽油的“气船”,它既能沉浮又能抵抗深海的巨大压力,球形的乘客舱连接在“气船”的下面。有一种深海乌贼叫酸浆乌贼,它具有类似深海潜艇所用的“气船”的构造。大多数乌贼的体腔都已退化成围心腔、肾管内腔和生殖腺外面的囊腔等,而酸浆乌贼还存留有真体腔的地方,腔内充满一种比水还轻的含氨液体。这个低密度液体“气船”帮助酸浆乌贼上浮,并起有抵抗深海压力的作用。
2023-08-07 11:05:121

谁知道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和潜水艇的图?

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水中上下沉浮呢?因为它的两侧有水舱。充水时潜艇下降;排水时潜艇上升。排水靠的是压缩空气。 人们根据沉浮原理成功地制造了潜水艇,这种能在水下作战的舰艇在历次海战中都显示其战斗力,它能下潜离水面深达500米,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续航力,能从水下袭击水面舰船和岸上目标,也能作侦察、布雷和运输等。最初,人们也是将石头或铅块等重物装进潜艇,使潜艇下沉,卸掉石头或铅使潜艇重浮水面,这种潜艇当然不能下潜太深,而且费事,上浮后再要下潜,则又要从岸上取得石头。后来改进了,用浮箱充水取代石头,使潜艇下沉,要上浮时,用压缩空气通入浮箱排水,并可通过调节使艇身周围海水的比重相等就能保持潜艇在水中一定深度,不浮不沉,这种潜艇非但省事得多,而且可以控制潜水深度,自由沉浮。现代又用核动力作为推进动力制成核潜艇,水中排水量达到万吨以上,水下续航力达20万海里,自持能力达2~3月。从原始的潜艇到现代的核潜艇都是以沉浮原理作为基础。然而,早在人类出现以前,许多水中动物已经具有很好的潜水本领,具有令人赞叹的浮箱系统结构。 到海底去,除了要解决沉浮问题外,如何抵抗深海的巨大压力也是要解决的。人平时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约为每平方英寸15磅,而水下3000英尺深度的压力达到每平方英寸四分之三吨。用作科学考察的美国特里斯特号深海潜艇能下潜35800英尺,那里的压力超过每平方英寸16000磅,仍然有鱼类活动。为了抗压,潜艇的外壳大都采用抗高压合金钢;特里斯特号的乘客舱的外壳厚度达到7英寸。然而,不管是乌贼还是鱼的皮肤与它相比又是显得多么薄,深海潜水艇的沉浮系统没有采用浮箱,而是用一艘充满比水轻的航空汽油的“气船”,它既能沉浮又能抵抗深海的巨大压力,球形的乘客舱连接在“气船”的下面。有一种深海乌贼叫酸浆乌贼,它具有类似深海潜艇所用的“气船”的构造。大多数乌贼的体腔都已退化成围心腔、肾管内腔和生殖腺外面的囊腔等,而酸浆乌贼还存留有真体腔的地方,腔内充满一种比水还轻的含氨液体。这个低密度液体“气船”帮助酸浆乌贼上浮,并起有抵抗深海压力的作用。
2023-08-07 11:05:233

潜水艇工作的原理是从哪里得到的启发?

潜水艇工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潜艇发明家从鱼那里得到了启发,发现鱼是靠体内的鱼鳔来控制沉浮的。鱼在水中的浮力是鱼的身体所排开的海水体积和海水比重的乘积,而海水比重是随着水压变化而变化的。大海越深,海水的压力就越大,比重也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鱼鳔就起到调节鱼体比重的作用。鱼要上浮时,鱼鳔就膨胀,体积变大,鱼体比重相应变小,当鱼体比重小于海水比重时,鱼就浮出水面了。当鱼鳔压缩时,体积就小,鱼体比重相对增加,鱼体比重大于海水比重,鱼就下潜了。鱼体比重和海水比重相等时,鱼就停留在水中。
2023-08-07 11:05:381

潜水艇是根据什么动物原理发明的

2023-08-07 11:05:495

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能自由沉浮原理是阿基米德定律,即浮性定律。改变潜水艇自身密度(重力),当压力舱中无水,潜水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潜水艇重力小于浮力)潜水艇上浮直至漂浮;当压力舱中排入水,潜水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潜水艇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下沉。进入静止气体或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反之,潜艇就会浮出水面。
2023-08-07 11:06:201

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能解释什么科学原理

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运用阿基米德定律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  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  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2023-08-07 11:06:461

自制潜水艇的原理

1,制作螺旋桨和艇身:先拿出一个塑料瓶,剪下一个塑料长条,椭圆,然后在中间黏上一段彩色胶带,刺一个洞;艇身,拿出另一个塑料瓶,用铁针在塑料瓶盖中央上穿孔,然后把它和瓶身拧起来。2,制作潜望镜和坠子:拿出吸管,剪下七~八厘米,(从有褶皱那头开始,剪下来的那节吸管要带褶皱);坠子,拿出两个塑料瓶盖,在其中一个塑料瓶盖中装进适量黏土,将另外一个塑料瓶盖盖上,再用彩色胶带固定。3,安装螺旋桨1:将珠子穿入铁针后,在将原先做好的螺旋桨也穿入铁针,都穿进去以后,把多余的部分铁针弯折,避免珠子和螺旋桨滑出来,这是要在铁针末尾做的事情(有穿孔的那一段是前面)。4,安装螺旋桨2:接下来先将铁针前半部分稍微弯折,将橡皮筋勾上去后,再把铁针弯针成一个圈,让橡皮筋出不来,,再将绑有绳子的另一根铁针绑在橡皮筋上。将带有螺旋桨等物的瓶盖拧到瓶身上,在瓶子的底部钻一个孔,将磁铁附近(这里的附近是一个动词),铁针就被吸出来了,然后再将铁针固定在瓶底上。5,安装:用胶水给潜水艇安装坠子和潜望镜就OK啦。
2023-08-07 11:06:563

你能介绍潜水艇的构造和原理吗?

原理是 潜艇本身的密度小于水,能在水上漂靠改变自身重力改变浮沉
2023-08-07 11:07:062

潜水艇是靠什么原理下沉的呢?

阿基米德洗澡时想到的东东,你没想到么?去洗个澡吧,要进浴缸的哦
2023-08-07 11:07:316

潜水艇的制造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原理 固体可以用排斥的水量来量,这方法称为「阿基米得原理」或「比重定律」。科学家仍根据这定律测量许多东西。 现代的潜水艇根据这原理制造和操作。潜水艇内部有许多隔间,隔间内可以引进海水,来控制潜水艇的浮沉。『阿基米得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重。再来看看潜水艇的原理:东西的浮与沈,牵涉到密度问题。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就会浮在液体上;相反地,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就会下沈。而密度是怎样求出来的呢?在物理上的定义,密度﹦质量÷体积。传统潜水艇的船身里,有一个占据相当大空间的『压舱』,当潜水艇浮在水面上的时候,压舱里没有水,因此质量较轻(只有船身的质量),在除以潜水艇的体积之后,密度小于海水,因此就浮在水面上;而当潜水艇要潜入海中时,压舱的进水口就会打开,引入海水,在潜水艇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增加了海水的重量,使得潜水艇的密度增大,超过了海水的密度,因此就往下沈了!说到潜水艇与阿基米得原理的关系,当物体浮在液体上时,重量=浮力;当物体下沈时,重量大于浮力。因为潜水艇的体积固定,所以它所能排开的海水重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最大的浮力是不变的。这种情况下,要控制潜水艇的浮沈,只能改变潜水艇的重量,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排水、进水的方法。因此,两者当然有关系!
2023-08-07 11:07:501

潜艇原理的介绍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潜水艇的原理 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 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大家都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2023-08-07 11:07:581

潜水艇是由什么动物原理构成的

雷达.声纳系统来确定距离和深度(海豚.蝙蝠)气仓内气体的多少决定潜艇的沉浮(鱼泡)潜艇的外形设计为头圆尾尖的流线型来减少阻力(鱼的外形)1680年,意大利发明家博列里通过对鱼类的观察,发现大多数鱼能依靠瞟的缩小或膨胀来调节身体的比重.从而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当鱼要浮起来时,它便放松肌肉,使瞟变大,瞟内充满了空气,鱼所受到的浮力就大,鱼也就能浮起来;如果收缩肌肉,瞟变小了,浮力减小,鱼就下沉;瞟内一定量的气体还能使鱼体比重与水环境的比重相等,这样鱼就会停留在原地,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根据鱼瞟的工作原理,博列里制造了一艘潜水艇。现代潜水艇的外壳与内壳之间有专门的水舱,称为压载水舱,这是潜水艇的沉浮装置。近年来,潜水艇发展很快,下潜深度大大增加,速度大大提高。
2023-08-07 11:08:141

“诺第留斯号”潜水艇长什么样?是根据什么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以什么为动力?

潜艇动力装置:1、柴电动力最早期曾经尝试过做为潜艇动力来源的有压缩空气、人力、蒸气、燃油和电力等等。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种潜艇动力来源是以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柴电)做为共同的动力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潜艇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是第一种潜艇用机械动力。柴油机负责潜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浮上水面充电。后来出现的呼吸管则使得潜艇的潜航能力增加。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荷兰开发出来,其后由德国进一步的改良并首先使用在他们的潜艇上面。呼吸管的基本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进入以及将进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线。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当时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面进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进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低潜艇被发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针对这个威胁,盟军是利用巡逻机携带的特殊雷达来寻找微小的呼吸管,即使无法击沉潜艇,至少也要迫使它无法充电而没有能力持续的追踪与攻击。2、核动力核动力是继柴电动力之后发展的又一种动力。核动力的原理是通过核子反应炉产生的高温让蒸汽机中产生蒸气之后驱动蒸气涡轮机,来带动螺旋桨或者是发电机产生动力。最早成功在潜艇上安装核子反应炉的是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潜艇,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子动力的国家有5个,其中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使用比例最高。美国甚至在1958年宣布不再建造非核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相比于传统的柴电潜艇,具有动力输出大,动力续航高(由于核动力潜艇的燃料的补充更换通常在10年以上,相比于仅仅几周或几月的柴电动力潜艇要大大增加,所以也通常被视为无限续航),速度快等优点。但核动力潜艇却有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建造费用高,噪音大以及维护要求高的缺点。核电池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意味着可以批量的制造超越常规性能的潜艇。
2023-08-07 11:08:374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和鱼的工作原理一样吗?

这个问题吧,算个问题也不算个问题,鱼的的确确是靠改变体积来改变浮力的,潜水艇,靠排出或排入水来沉浮,这是事实,但是这个事实,要看你怎么理解。你可以理解成,潜水艇不变,浮力一定,进入水改变自重,控制沉浮,但换个思路想,装入了水,原来的空仓装了水,不就相当于少排了水吗?不就相当于重力不变,浮力改变吗?这其实很像一个半球,口朝上浮在水中,边缘高于水,往里面装水的情形。这个问题其实严格来说就有问题:潜水艇指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是那一陀铁,仪器,人组成的整体,还是指这个铁托外壳内的所有东西?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这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通常的教育强制你认为是改变重力。我个人认为,单纯的按照第二种解释,概念的理解,排水体积改变了,重力不变,那么的确和鱼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鱼的肚子里没进水!鱼的原理可能更像水中的一个气球,它的体积在增大。潜水艇的原理,更像是一个半球,往里面加水。我认为区别在这:半球本来排开不了自身等体积的水,但是由于形状,可以排开超体积的水,然后你再往里面加水,超体积的部分被水所填,最后它趋向于只排开排开原来体积的水(我这里的半球指的是这个球,不包括水!书本上的解释就是强行说半球和水共同叫半球,可见你的问题怎么产生的)鱼则是总是能排开等于他体积的水,但是这个体积不断增大罢了。所以严格来说,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从原理上来说似乎又是相同的。这个分歧的产生原因,是因为我们把那个超体积的部分也算作排开体积了,鱼的等体积排开也叫做排开体积,从这里,不同成了相同。你现在懂了吧?但是,考试还是按照书上的来!你可以自己知道,但你和分没仇!我初中考试经常这么写而吃亏,导致后来我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想通了。
2023-08-07 11:08:511

简单说一下潜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控制下沉上浮是改变密度所达到的,潜艇下沉的时候从海里面灌些海水进艇里,导致艇的密度比海水大了,就开始下沉,在水下的时候想上浮需要使用压缩空气将艇内的海水排出去,潜艇的密度又比海水低了,就上浮了.在二次大战作战时,为了更快的让潜艇下沉,除了灌海水之外,还需要艇员的配合,(所有空闲艇员需要跑向前仓来加大入水角度),在水下,潜艇有水平舵,可以调节好密度比例,利用水平舵来控制潜艇上下.若潜艇被击中,在2战中部分潜艇装有压水仓,利用排空压水仓来上浮,但这一结果会导致潜艇不会再次下沉,往往这样的情况会自毁
2023-08-07 11:09:021

鱼与潜水艇的仿生原理分别是什么

潜水艇的外形是模仿鲸鱼的外形,可以减少在水中行进的阻力,又可减小噪音,同时增加隐蔽能力;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鱼鳔的来工作的。 仿生学(Bionics),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的一门学科。仿生学即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的机械和新技术,或解决机械技术的难题。1960年由美国的J.E.Steele首先提出。仿生学这个名词来源于希腊文“Bio”,意思是“生命”,字尾“nic”有“具有……的性质”的意思。他认为“仿生学是研究以模仿生物系统的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生物系统方式工作的系统的科学”。
2023-08-07 11:09:091

潜水艇是如何实现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

潜水艇质量增大和浮力有什么关系?浮力是由排开水的体积决定的,F=pgV,而重力增大,所以下沉
2023-08-07 11:09:20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然后解释一下潜水艇沉浮的的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悬浮在液体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或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悬浮在液体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重力),即物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G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物体悬浮时是F浮=G 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 如果是同一物体悬浮与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乘积成正比潜水艇沉浮的的原理外壳厚而有空隙,通过吸放水来调节自身重量,从而控制沉浮。物体的沉浮,由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关系决定:浮力>重力:物体上浮    (但上升到露出水面后,浮力会减小,最终小到等于自身重力时,就漂浮在水面不动了)浮力<重力:物体下沉浮力=重力:物体不动(悬浮或漂浮)也就是说要改变物体的沉浮,就要改物体的重力与浮力之关的大小关系,但潜水艇的形状是固定的了,即体积不变,浮力不变,要改,就只能改自身重力的大小(灌水,重力变大;排水,重力变小);而其他物体,有些体积是能变的,那除了改重力外,还能改体积,那浮力也就变了。要说区别,这是这里了。
2023-08-07 11:09:302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艇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潜艇或称潜水船、潜舰,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中型或小型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潜水艇的作用1、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其主要攻击对象首选为敌方的运输船或商船,而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由于大多拥有护航舰艇和飞机保护,攻击风险较大。2、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1个矿泉水瓶制作潜水艇问题一:用塑料瓶怎么做潜水艇?问题二:如何自制潜水艇载人潜艇比较难做。模型的话很容易——一个1.5升塑料饮料瓶+一个口服液的小玻璃瓶即可。1、先将塑料瓶装满水。然后将小玻璃瓶装一半左右水,口朝下放入塑料瓶中。水量以玻璃瓶可以稍微浮出水面为宜;如果玻璃瓶会翻倒,可以在瓶口扎上铁丝作为配重。2、拧上塑料瓶的瓶盖,将瓶子密封。尽量减少瓶中残留的空气,因为它会影响模型的灵敏性。这样模型就做好了。塑料瓶是大海,小玻璃瓶就是我们模型中的潜艇。现在只要捏塑料瓶的瓶身,就会看到玻璃瓶中的空气体积减小,然后玻璃瓶会下沉;松开手后,空气膨胀,玻璃瓶就上浮。力量适中的时候还可以让玻璃瓶保持悬浮。这样可以么?问题三:简易潜水艇制作方法可以这样子...第1步:找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在瓶身侧面上钻个洞第2步:找跟长点的细软管子第3步:在瓶身另一个侧面也钻个洞,洞的大小要和管子的直径一样第4步:将管子和瓶子侧面的洞连起来,并用蜡或胶水粘好,避免漏气第5步:把连接好的瓶子放进水里,连管子的一面向上,另一个洞接触到水面好了,用管子吸气吧,潜水艇将下沉....吹起将上浮起来础应你的要求..真的很简易吧,其实是和真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一样问题四:怎么用塑料瓶和口服液瓶来做“潜水艇”试验?口服液瓶不行吧,用小药瓶。先在空的塑料瓶里倒入四分之三的水,再把空药瓶放进塑料瓶里,这时可以看到空药瓶几乎是平躺在水面上。用滴管往小药瓶里滴水,一滴,两滴,等滴的药瓶顶差不多离水有1厘米远时就可以了,这时的小药瓶半浮在水中。瓶盖,迅速地把瓶子倒过来,这时药瓶子底朝上正浮在水面上。再力挤一下塑料瓶,一阵泡泡之后,小药瓶沉了下去。试验完毕。问题五:如何用塑料瓶来模拟潜水艇这个先要说下潜水艇下沉上浮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力,从而改变浮力,体积是不变的,也就是浮力不变,潜水艇的底部有一个空舱,当它想沈入海底,就打开空舱的门,让水定进来,潜水艇因密度变大而渐渐下沈。如果潜水艇想浮出水面,就将高压的空气注入空舱,使舱内的水排出,则空舱内充满空气,潜水艇因密度变小而上浮。你用塑料瓶比较困难,难以控制瓶内气体进出,那只有改变水的密度了,在不同梯度,密度分布不均匀,你加盐,底下会有剩余,也就是下面密度大,上面小,这样,你在塑料瓶加入不等量的水,就可以模拟潜水艇在水中的上升和下沉了问题六:如何制作简易潜水艇制作材料:空的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管一根,腊或胶水一些。制作过程:找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在瓶身侧面上钻个洞问题七:怎样做一个简易潜水艇一个1.5升塑料饮料瓶+一个口服液的小玻璃瓶即可。1、先将塑料瓶装满水。然后将小玻璃瓶装一半左右水,口朝下放入塑料瓶中。水量以玻璃瓶可以稍微浮出水面为宜;如果玻璃瓶会翻倒,可以在瓶口扎上铁丝作为配重。2、拧上塑料瓶的瓶盖,将瓶子密封。尽量减少瓶中残留的空气,因为它会影响模型的灵敏性。这样模型就做好了。塑料瓶是大海,小玻璃瓶就是我们模型中的潜艇。现在只要捏塑料瓶的瓶身,就会看到玻璃瓶中的空气体积减小,然后玻璃瓶会下沉;松开手后,空气膨胀,玻璃瓶就上浮。力量适中的时候还可以让玻璃瓶保持悬浮。怎么跟小朋友介绍潜水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知道人类学习、运用动物本领的好处。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潜水艇的资料图片、塑料瓶、鱼鳔2个、鱼的剖面图、水盆、小鱼等活动过程:一、观察鱼的.游动请幼儿仔细观察小鱼的游动,并讨论:1、“为什么小鱼可以一会浮出水面,一会又可以沉入水底?”2、“它的身体里有什么?”教师总结:因为小鱼的身体里有一个器官叫做“鱼鳔”,它可以帮助小鱼控制身体浮出水面或者沉入水底。二、了解鱼鳔的作用1、观察鱼的剖面图,向幼儿介绍鱼鳔。2、教师出示自制鱼鳔,请幼儿想象:“如果将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如果将没有空气的鱼鳔放入水中又会怎么样?”3、教师示范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记住结果。4、个别幼儿回答:“你发现了什么?”5、请幼儿参与实验,感受不同。三、制作潜水艇T:今天我们了解了小鱼可以在水中自由沉浮的秘密。我们人类也想象小鱼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于是聪明的人类根据从小鱼那里得到的启发,研发制作了一种可以在水里上上下下来去自由的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1、观看PPT,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下会浮起来?潜水艇的哪个部位像“鱼鳔”?2、教师出示用塑料瓶制作的“潜水艇”,与幼儿一起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请有兴趣的幼儿回家也尝试制作“潜水艇”,巩固经验技能。大班科学:潜水艇的秘密教案2活动名称:潜水艇的秘密活动目标: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潜水艇的视频、塑料袋若干、鱼的剖面图。活动关键点:知道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的奥秘。活动过程:意图一、观察鱼的游动,引起幼儿的兴趣讨论:1、鱼为什么能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底?2、它的身体里面有什么?意图二、出示鱼鳔的图片,了解其作用1、观察鱼的剖面图。2、模拟“鱼鳔”,猜想: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3、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4、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意图三、制作潜水艇1、看视频《潜水艇》,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不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会浮起来?想一想潜水艇的哪一个部位像“鱼鳔”?2、用塑料袋等辅助材料制作“潜水艇”,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发现排水量与沉浮的关系。潜水艇采用什么原理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原理。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时候,则就会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会下沉;而当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浮力就会大于重力,物体则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那么物体就会悬浮在水中。而要想让一个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下沉,就只有增加物体的单位密度,所以说在物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物体密度,就能改变其在水中的状态。潜水艇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其内部设计了多个储水仓,用来调节上升和下潜,而要保持潜艇的平衡,也是通过调节不同储水仓内水的多少来实现平衡的。扩展资料:潜水艇除了使用储水仓来实现上升和下潜外,还会使用升降舵,通过改变升降舵的角度并配合推进器,就能改变潜艇的深度,所以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通常都是由储水仓与升降舵配合完成。任何物体只要在水中就要承受四周水的巨大压力,潜艇也是一样的,潜的越深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潜艇每下潜10米,就会随之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强,而当潜艇在水下500米时,其外壳每平方米就要承受大约50个大气压的压强,就相当于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要承受超过500吨的重量。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视频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可以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扩展资料:潜艇分类:1、潜艇按战斗使命区分:有战略导弹潜艇、攻击潜艇和运输型潜艇;2、动力区分:有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3、按水下排水量区分:有大型潜艇、中型潜艇、小型潜艇和袖珍潜艇;4、艇体结构形式区分:有双壳潜艇和单壳潜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原理
2023-08-07 11:09:391

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的浮沉原理是什么?

决定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沉的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浮力的应用就是从这方面着手,1.浮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重力,比如潜水艇(向水舱中充水排水),比如气球飞艇(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或热空气)2在物重不变时改变浮力,比如轮船(将钢铁做成空心,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则是使用物体漂浮条件物体漂浮在液体F浮=G物由于密度计在不同液体表面都是漂浮的,浮力不变由F浮=G排=m排g=ρ液V排g可知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简单地说就是密度计露出液面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也大
2023-08-07 11:09:491

潜水艇在水里上下运动的原理

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大家都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人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2023-08-07 11:09:591

为什么潜艇和潜水艇不一样?

潜水.艇简称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 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
2023-08-07 11:10:072

潜水艇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的原理和鱼上浮下沉的原理是一样。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上浮;当物体自身的重力大于所受浮力,物体就会下沉;潜水艇的两侧有水仓,向水仓中加水时,重力增加,潜水艇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会增大,也就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就会小于自身重力,这时潜水艇就会慢慢下沉;当潜水艇上浮的时,水仓里的水被高压空气挤出去,自身重力减轻,慢慢小于所受浮力,潜水艇也就会顺利上浮了。扩展资料: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广泛运用,担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原理
2023-08-07 11:10:401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2023-08-07 11:11:106

潜水艇的原理?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不是改变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实现方式是通过改变潜水艇自身的排空体积,提高和降低了浮力来实现上升和下降。在排水的时候提高了排空体积,注水的时候减少了排空体积,这样控制了浮力的大小,当然在排水的时候也同时减轻了重力,但这个不是核心原理,而是等价效应,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增加的浮力恰好等于减少的水的重力。潜艇上升是因为排水减轻了本身重力是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因为排水时增加的浮力刚好等于排除水减少的重力,从数值上看起来没有错误,但在认知上是个明显的错误。但是这个错误的认知就会导致一系列错误说法,比如会导致这种说法:“潜水艇上升是浮力不变,重力减少而上升”。“潜水艇浮力不变论”这就是这种的错误认知必然带来的错误说法,因为密闭容器排水必然带来排空体积增加,排空体积增加导致潜水艇的浮力整体上在上升,潜水艇上升下潜的时的浮力不是不变,而是一定在改变的!潜水艇改变重力上升下降这个说法是个普遍的错误常识,但是我搜索了一下,目前几乎在所有的解释,甚至是物理老师和物理权威都仍然在使用这个错误的说法,这是中国人在如此简单的一个常识性科学领域不严谨的表现
2023-08-07 11:12:052

潜水艇有什么原理?

潜水艇工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潜艇发明家从鱼那里得到了启发,发现鱼是靠体内的鱼鳔来控制沉浮的。鱼在水中的浮力是鱼的身体所排开的海水体积和海水比重的乘积,而海水比重是随着水压变化而变化的。大海越深,海水的压力就越大,比重也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鱼鳔就起到调节鱼体比重的作用。鱼要上浮时,鱼鳔就膨胀,体积变大,鱼体比重相应变小,当鱼体比重小于海水比重时,鱼就浮出水面了。当鱼鳔压缩时,体积就小,鱼体比重相对增加,鱼体比重大于海水比重,鱼就下潜了。鱼体比重和海水比重相等时,鱼就停留在水中。科学家们把鱼体上浮下潜的奥秘应用到潜艇的制造上来。要使舰船上浮下沉,关键就在控制浮力。人们把潜艇的壳体做成双层。外壳是非耐压壳体,里面是固壳,是用耐压钢材焊接而成。这两层壳体之间就是浮力舱,它好比是鱼体内的鳔。当浮力舱注水时,艇体重量增加,超过海水比重,潜艇就下沉了。浮力舱排水充气,艇体浮力增加,比重小于海水,潜艇就浮了上来。潜艇上的升降舵、推进器,就好象鱼的胸鳍和尾鳍,保持了潜艇在水中的各种状态。潜艇上的浮力舱又叫压载舱,由许多舱室组成,以舱室注水多少来控制潜艇下潜的潜深度。如要速潜时,便打开所有浮力舱的阀门,往里同时注水,潜艇就很快地下沉了。潜艇有装在艇首的水平舵和装在艇尾的艉水平舵。当潜艇下潜时,首舵向下倾,而艉舵则向上翘,这样艇首朝下,潜艇便下潜;潜艇上浮时,首舵向上翘,艉舵向下倾,这样艇首就朝上,潜艇便浮了上来。潜艇水平舵的原理,跟鱼体上的胸腹鳍和尾鳍道理是一样的。常规潜艇的动力有两种。在水面航行时,靠柴油机作动力。当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它跟水面的空气完全隔绝,这时的动力主要靠蓄电池来提供电动机的电源。所以潜艇上装有数百块电池,分成组,藏在底层舱里。当电池快要用完时,潜艇就得浮出水面,改用柴油机作动力,同时给电池充电,为下一次水下航行准备。由此,不难看出,因为受到电池电能的限制,常规潜艇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
2023-08-07 11:12:221

潜水艇的原理是什么?

潜水艇原理固体可以用排斥的水量来量,这方法称为「阿基米得原理」或「比重定律」。科学家仍根据这定律测量许多东西。现代的潜水艇根据这原理制造和操作。潜水艇内部有许多隔间,隔间内可以引进海水,来控制潜水艇的浮沉。『阿基米得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重。再来看看潜水艇的原理:东西的浮与沈,牵涉到密度问题。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就会浮在液体上;相反地,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就会下沈。而密度是怎样求出来的呢?在物理上的定义,密度﹦质量÷体积。传统潜水艇的船身里,有一个占据相当大空间的『压舱』,当潜水艇浮在水面上的时候,压舱里没有水,因此质量较轻(只有船身的质量),在除以潜水艇的体积之后,密度小于海水,因此就浮在水面上;而当潜水艇要潜入海中时,压舱的进水口就会打开,引入海水,在潜水艇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增加了海水的重量,使得潜水艇的密度增大,超过了海水的密度,因此就往下沈了!说到潜水艇与阿基米得原理的关系,当物体浮在液体上时,重量=浮力;当物体下沈时,重量大于浮力。因为潜水艇的体积固定,所以它所能排开的海水重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最大的浮力是不变的。这种情况下,要控制潜水艇的浮沈,只能改变潜水艇的重量,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排水、进水的方法。因此,两者当然有关系!
2023-08-07 11:13:002

潜水艇排水原理

水压机 析出排出水 不是空气
2023-08-07 11:13:116

潜艇是什么原理

您主要是问潜艇下潜上浮的原理吧? 潜艇为什么能在水中下潜、上浮,甚至悬停呢?这主要与重力和浮力有关。根据“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 潜艇在水中时,这两种力也都会作用在潜艇上。如上所述,潜艇本身的重量叫做重力,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量叫做浮力,要使潜艇下潜只要使它的重量大于它的浮力就行了,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重量呢?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 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另外,也可以采用操舵的方法将航行中的潜艇调整到距水面30米的安全深度(安全深度是为了防止与水面船只碰撞的限制深度),继续上浮到10—30米深度时是危险深度,上浮到10米左右时属于潜望深度,到达潜望深度后就可以排水上浮了。 潜艇下潜和上浮的原理就跟鱼类差不多,鱼儿腹中有一种可充满气体的囊状鳔,其作用类似于潜艇上的压载水舱,是鱼在水中沉浮的主要调节器官。当鱼要下沉时,挤出鱼鳔中的气体(潜艇是向压载水舱里注水),使身体的重量加重;相反,鱼要上浮时,通过摄取水中的气体来充满鱼鳔,使身体的重量减轻。
2023-08-07 11:13:391

潜水艇是利用什么原理上浮和下潜的?

潜水艇的原理和鱼上浮下沉的原理是一样。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上浮;当物体自身的重力大于所受浮力,物体就会下沉;潜水艇的两侧有水仓,向水仓中加水时,重力增加,潜水艇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会增大,也就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就会小于自身重力,这时潜水艇就会慢慢下沉;当潜水艇上浮的时,水仓里的水被高压空气挤出去,自身重力减轻,慢慢小于所受浮力,潜水艇也就会顺利上浮了。扩展资料: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广泛运用,担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原理
2023-08-07 11:13:471

潜水艇的动力原理

潜水艇是海军作战的重要舰艇之一,它可以在水下机动灵活地运动,用于攻击对方水面上的战舰和水中的潜水艇,也可以袭击陆地上的重要军事目标。必要时它还可以担负布雷,侦察及运输兵员和重要军事物资。潜水艇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突然袭击能力,在水中可以长时间、长距离的持续航行。潜水艇的大小级别,是根据其排水量区分的: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的为大型潜水艇;排水量在600~2000吨之间的为中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600吨之间的为小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吨以下的为袖珍潜水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潜水艇的能源动力是常规动力,如柴油机、蓄电池等。现在的潜水艇除常规动力外,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和制造核动力潜水艇。常规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30~40千米/时。下潜深度可达400米,在水底可持续航行30~60昼夜。核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40~80千米/时。下潜深度可达500米,在水底可以持续航行60~90昼夜。关于人们乘原始的潜水艇在水下航行的古代惊险故事很多。据说马其顿领导人亚历山大帝用一个玻璃桶来作水下旅行。这样的故事很可能都是传说而已。然而荷兰人柯尼留斯·凡·德雷贝肯定建造了一艘潜水艇。1615年他在伦敦泰晤士河的河面下用浆划艇前进。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对此印象深刻。右图“海龟号”有两个螺旋推进器,一个(F)用于垂直运动另一个(E)用于水平线运动。还有一个用于掌握航向的舵(G)。另一艘著名的早期潜水艇是美国人达维·布什内尔在1755年建造的“海龟号”。它由一个螺旋桨驱动,螺旋桨由驾驶员转动的手轮来发动。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55年-1783年),“海龟号”用来进攻敌海并没有获得成功。由人提供动力的潜水艇并不十分有效。手轮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19世纪的工程师们也发现很难封住螺旋桨出入口使其不漏水。直到效率高的汽油发动机研制出来后,潜水艇才真正成为潜水艇。左图:在一艘现代化的潜水艇上,有一排仪器向全体船员提供有关船的速度、深度以及外面水压等各种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首先广泛使用了潜水艇。这时潜水艇已有了汽油发动机在水中航行时用电力来发动。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大家都知道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人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2023-08-07 11:14:271

潜艇的沉浮原理?

把潜水艇轻轻放入水中,这时,潜水艇浮在水面上。2. 将吸排气活塞缓缓向外拉,潜水艇气室排气,水从底部进水孔内吸进,这时,潜水艇随着重量的增加而缓缓下沉。(物体的重量大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3. 再将活塞向里推,气室吸气,排水孔排水,潜水艇重量逐渐减少而缓缓上浮。(物体的重量小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
2023-08-07 11:14:383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潜艇为什么能在水中下潜、上浮,甚至悬停呢?这主要与重力和浮力有关.根据“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 潜艇在水中时,这两种力也都会作用在潜艇上.如上所述,潜艇本身的重量叫做重力,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量叫做浮力,要使潜艇下潜只要使它的重量大于它的浮力就行了,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重量呢?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 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另外,也可以采用操舵的方法将航行中的潜艇调整到距水面30米的安全深度(安全深度是为了防止与水面船只碰撞的限制深度),继续上浮到10—30米深度时是危险深度,上浮到10米左右时属于潜望深度,到达潜望深度后就可以排水上浮了. 潜艇下潜和上浮的原理就跟鱼类差不多,鱼儿腹中有一种可充满气体的囊状鳔,其作用类似于潜艇上的压载水舱,是鱼在水中沉浮的主要调节器官.当鱼要下沉时,挤出鱼鳔中的气体(潜艇是向压载水舱里注水),使身体的重量加重;相反,鱼要上浮时,通过摄取水中的气体来充满鱼鳔,使身体的重量减轻. 1首先潜水艇的一般原理是通过水仓进出水,改变本身的重量,来实现在水里上下远动的.当然原理就是浮力=重力 现在的潜艇是动力潜艇,就是潜艇通过增加向上的推力,来增加向下的力,来实现沉浮的. 2潜水艇在水里不侧翻,是和不倒翁一样,重心控制好了. 还有潜水艇在同一平面上是可以旋转的 补充:悬浮就是让浮力=重力就好 水仓进水这是最初的潜水艇,当然潜入的水深较浅.现在应该已经没有这种骨灰级的潜艇了. 外加动力是现在潜艇是现在潜艇潜水的主要方法 人们根据沉浮原理成功地制造了潜水艇,这种能在水下作战的舰艇在历次海战中都显示其战斗力,它能下潜离水面深达500米,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续航力,能从水下袭击水面舰船和岸上目标,也能作侦察、布雷和运输等.最初,人们也是将石头或铅块等重物装进潜艇,使潜艇下沉,卸掉石头或铅使潜艇重浮水面,这种潜艇当然不能下潜太深,而且费事,上浮后再要下潜,则又要从岸上取得石头.后来改进了,用浮箱充水取代石头,使潜艇下沉,要上浮时,用压缩空气通入浮箱排水,并可通过调节使艇身周围海水的比重相等就能保持潜艇在水中一定深度,不浮不沉,这种潜艇非但省事得多,而且可以控制潜水深度,自由沉浮.现代又用核动力作为推进动力制成核潜艇,水中排水量达到万吨以上,水下续航力达20万海里,自持能力达2~3月.从原始的潜艇到现代的核潜艇都是以沉浮原理作为基础.然而,早在人类出现以前,许多水中动物已经具有很好的潜水本领,具有令人赞叹的浮箱系统结构. 到海底去,除了要解决沉浮问题外,如何抵抗深海的巨大压力也是要解决的.人平时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约为每平方英寸15磅,而水下3000英尺深度的压力达到每平方英寸四分之三吨.用作科学考察的美国特里斯特号深海潜艇能下潜35800英尺,那里的压力超过每平方英寸16000磅,仍然有鱼类活动.为了抗压,潜艇的外壳大都采用抗高压合金钢;特里斯特号的乘客舱的外壳厚度达到7英寸.然而,不管是乌贼还是鱼的皮肤与它相比又是显得多么薄,深海潜水艇的沉浮系统没有采用浮箱,而是用一艘充满比水轻的航空汽油的“气船”,它既能沉浮又能抵抗深海的巨大压力,球形的乘客舱连接在“气船”的下面.有一种深海乌贼叫酸浆乌贼,它具有类似深海潜艇所用的“气船”的构造.大多数乌贼的体腔都已退化成围心腔、肾管内腔和生殖腺外面的囊腔等,而酸浆乌贼还存留有真体腔的地方,腔内充满一种比水还轻的含氨液体.这个低密度液体“气船”帮助酸浆乌贼上浮,并起有抵抗深海压力的作用.
2023-08-07 11:15:011

潜艇沉浮原理

注水和排水
2023-08-07 11:15:105

潜水艇的升降原理

潜水艇在水中可以自由浮沉,因此它是军事上的一种重要舰艇。它可以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作战或侦察,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制造的。当它潜水和上浮时是靠改变它自身的重量来实现的。潜水艇的侧面有水舱,当它下潜时,使水舱充水,于是艇身重量增大,潜艇就逐渐下沉。当水舱中充入适量的水时,潜艇就能在水中任何位置上停留,此时潜艇的重量等于浮力。当潜艇需要上浮时,可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当艇身的重量减小到小于浮力时即浮出水面。
2023-08-07 11:1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