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surrogate marker是什么意思

2023-08-11 20:50:52
共2条回复
余辉

Surrogate markers是指药品审批中某特别的可以用来替代作为临床靶点的临床测量的生物标志物. 比如胆固醇水平的测量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surrogate marker..... 当前发明中采用amyloid imaging作为抗淀粉样蛋白治疗功效的surrogate marker.

Surrogate markers are a special type of biomarker that may be used in place of clinical measurements as a clinical endpoint for drug approval purposes. Thus, the methods described herein are useful in drug development trials. For example, the measurement of cholesterol levels is now an accepted surrogate marker of atherosclerosis. In addition, the methods are clinically useful in assisting patient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that regar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of amyloid burden can improve clinical decisions concerning drug dose or treatment selections.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volves the use of amyloid imaging as a surrogate marker of efficacy for anti-amyloid therapies.

小教板

surrogate marker

替代指标

代理标记

相关推荐

生物标记物是什么

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有关的标志物。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的生化指标,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2023-08-07 21:41:051

生物医学上的标志物,给个定义

找个激活软件激活就行了,你要的话我可以给你
2023-08-07 21:41:152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介绍

生物标志化合物(biomarker)是指沉积有机质、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 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它们具有特殊的“标志作用”。
2023-08-07 21:41:231

生物标记物的基本简介

生物标记物(biomarker) 不仅可从分子水平探讨发病机制,而且在准确、敏感地评价早期、低水平的损害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提供早期预警,很大程度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辅助诊断的依据。
2023-08-07 21:41:371

什么是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名词解释定

定义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及其代谢产物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是食品毒理学的范畴。
2023-08-07 21:41:501

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biomarker)是指沉积有机质、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标志物中萜烷、甾烷等是一种较好的油源对比参数,它们一方面表现良好的“遗传性质”,可以为人们提供母源或同源的“指纹”信息;另一方面在成岩和热演化中,可以提供更为灵敏的热成熟信息。1.类异戊二烯烃系列百色盆地源岩抽提物的类异戊二烯烃系列中,姥鲛烷优势明显,东部坳陷烃源岩w(Pr)/w(Ph)一般大于2.0,西部坳陷一般大于3.0,w(Pr)/w(nC17)、w(Pr)/w(nC18)自下而上呈增大的趋势,至百岗组达最大,分别为8.63和0.93,除成熟度因素外,生源构成也是导致不同层位之间类异戊二烯烃分布特征各异的主要因素之一。类异戊二烯烃系列的分布特征说明烃源岩与弱氧化至弱还原环境具有成因相关,从那读组至百岗组,水体还原性呈减弱的趋势,生源构成中水生生物逐渐减少,陆源高等植物生源逐渐增多,至百岗组以陆源母质占优势。2.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三环萜烷是菌藻类生源产物,其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大而增加。两坳陷那读组及个别百岗组烃源岩样品的三环萜烷系列含量均极低,w(三环萜烷)/w(藿烷)基本上都在0.1以下,大多分布在0.01~0.10之间。藿烷系列化合物很丰富而甾烷很少,w(甾烷)/w(藿烷)变化在0.02~0.44之间。这些生物标志(后文简称“生标”)组成参数表征有机质生源中水生藻类较少而高等植物及细菌的贡献较大。烃源岩中四环萜烷含量低,可能是五环三萜烷降解的产物,其出现也说明了细菌生源的贡献。3.五环三萜烷五环三萜烷是烃源岩中饱和烃馏分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百色盆地源岩检测到的三萜烷化合物主要是藿烷系列、莫烷系列、伽马蜡烷、18α(H)-奥利烷等(图3.8)。新藿烷(C 27Ts、C 29Ts)是细菌生物来源(后文简称“生源”),烃源岩中含量较低,w(C 27Ts)/w(Tm)值东部坳陷那读组为0.4~1.1;西部坳陷其含量相对较低,小于0.5;百岗组含量最低,为0.16,反映了东部坳陷那读组较强的还原性,厌氧细菌相对发育,西部坳陷次之,而百岗组氧化性最强。非藿烷型三萜烷主要有伽马蜡烷和18α(H)-奥利烷。伽马蜡烷为原生动物生源,是指示水体咸化的强还原环境的有效指标。烃源岩中w(伽马蜡烷)/w(C3017α(H)藿烷)一般小于0.06,低含量的伽马蜡烷反映其水体环境属淡水至微咸水的弱还原环境。被子植物生源的18α(H)-奥利烷有一定含量。w(奥利烷)/w(C 30藿烷)除百66井那二段一个样品异常高达2.12外,主要变化在0.01~0.25之间。其中,西部坳陷的色5井那读组样品中奥利烷普遍相对较高,该比值为0.14~0.23。东部坳陷西部的田阳、雷公及东端的林蓬等地区的一些样品中也相对较高,可能意味着这些地区烃源岩中含有相对较多的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4.甾烷类甾烷化合物主要由C27~C29规则甾烷、重排甾烷组成,此外还有C21孕甾烷和C22升孕甾烷。规则甾烷中,w(C29甾烷)≥w(C27甾烷)>w(C28甾烷)的分布型式居多。东、西两坳陷烃源岩的甾烷组成有明显差别。如图3.8所示,东部坳陷那读组及百岗组烃源岩的C 27甾烷相对含量较高,均在20%以上;而C29甾烷较少,大都在60%以下。西部坳陷的那读组烃源岩C27甾烷含量低于东部坳陷,基本上在20%之下,其中煤样低于10%;其C29甾烷占优势,含量均在60%以上,其中煤样高于80%,表明其生源主要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盆地东西两坳陷烃源岩甾烷的组成差别反映出两者生源构成有所不同。西部坳陷有较多的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而东部坳陷则有相对较多的水生生物有机质的贡献。这与百色盆地主要物源来自西部的沉积体系相一致。那一段与那二、三段烃源岩的甾烷组成有重要差别。那一段样品甾烷中C27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均在30%以上;C29相对较低,大都在50%以下。而那二、三段样品中C27甾烷普遍较低,大都在30%以下;C2。大多高于50%;表明其生源构成的差异。图3.8 百色盆地源岩甾萜烷指纹分布特征图东部坳陷百岗组烃源岩w(重排甾烷)/w(规则甾烷)为0.321,那读组一段小于0.3,那读组二段至三段一般0.3~0.6;西部坳陷的为那三段一般大于0.5,这些都反映了烃源岩较低的还原程度。甾烷异构化程度,C29甾烷的w(20S)/w(20S+20R)东部坳陷百岗组为0.25,那读组一段小于0.3,那读组二段至三段一般大于0.4;西部坳陷那三段为0.3~0.5。在C29甾烷中,w(αββ)/w(ααα+αββ)也反映了类似的变化趋势。烃源岩甾烷组成也反映了其复合生源构成特征;同时指示了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百岗组及那读组一段基本处于未成熟至低成熟阶段,那读组二段至三段为成熟阶段,烃源岩未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百色盆地那读组及个别百岗组烃源岩样品的三环萜烷系列含量均极低,w(三环萜烷)/w(藿烷)基本上都在0.1以下,大多分布在0.01~0.10之间。藿烷系列化合物很丰富而甾烷很少,w(甾烷)/w(藿烷)变化在0.02~0.44之间。这些生物标志组成参数表征有机质生源中水生藻类较少而高等植物及细菌的贡献较大。烃源岩样品中伽马蜡烷含量都较低,w(伽马蜡烷)/w(C 30藿烷)分布在0.02~0.27,大都在0.10以下。烃源岩中普遍检测到一定含量的奥利烷,w(奥利烷)/w(C 30藿烷)除百66井那二段一个样品异常高达2.12外,主要变化在0.01~0.25之间。其中,西部坳陷的色5井那读组样品中奥利烷普遍相对较高,该比值介于0.14~0.23。东部坳陷西部的田阳、雷公及东端的林蓬等地区的一些样品中也相对较高,可能意味着这些地区烃源岩中含有相对较多的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相应地,百岗组烃源岩总体的沉积环境氧化性明显强于那读组,其数据点大都倾向w(Pr)/w(nC17)轴线一侧。在那读组中,那一段烃源岩样品的w(Pr)/w(nC17)、w(Ph)/w(nC18)数据点相对稳定在一线上,可能意味着其沉积环境性质相对一致;而那二、那三段波动较大。那一段与那二、三段烃源岩的甾烷组成有重要差别。那一段样品甾烷中C27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均在30%以上;C29相对较低,大都在50%以下。而那二、三段样品中C27甾烷普遍较低,大都在30%以下;C29大多高于50%;表明其生源构成有所不同。
2023-08-07 21:41:581

【代谢组学】4.生物标志物分析

生物标志物,即传说中的biomarker,是一类可测量的,用来表征疾病状态的物质,通常用于表征: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是评估一个生物标志物的预测性能的有用的图形工具,指示一个生物标志物组区分两个群组(如实验组和对照组,疾病和健康)的能力。 如果把患病视为阳性,把健康视为阴性。 敏感性(sensitivity)表示真阳性除以真阳性与假阴性之和,又称为真阳性率 ,如下图所示: 特异性(specificity)表示真阴性除以真阴性与假阳性之和,又称为真阴性率 ,如下图所示: 1-真阴性率=假阳性率,所以 ROC曲线横轴是假阳性率,纵轴是真阳性率 ,曲线下的面积为AUC值,通常介于0.5-1之间,面积越大预测效果越好。 上图是单变量的ROC分析,针对单个代谢组分子或单组学数据。实际上,可以将多个代谢物或多个组学数据作为组合来进行预测,称之为多变量ROC分析。不同模型预测的结果也可以同时在一张图中比较。 多变量ROC分析主要是用于探寻最佳的生物标志物组。通过选择RandomForest,SVM和PLS-DA 等多元统计分类算法,选择不同的代谢物排序组合,反复抽样的构建分类模型,获得最佳的生物标志物组。 在多元ROC分析中,选择最佳的变量组合主要是通过重复随机抽样交叉验证(CV)的算法来识别变量重要性。在每次验证中,三分之二(2/3)的样本根据VIP评分(PLSDA)、精度下降(随机森林)或加权系数(线性支持向量机)来评价每个特征的重要性。选择排名前2,3,5,10,100(Max)重要特征用来建立分类/回归模型,并在1/3的剩余样本上进行验证。 如下图: 上图是基于PLS-DA 分类方法,变量重要性依据PLS-DA分析的VIP值排序,分别选择前2个,前3个,前5个,前10个,前20个和全部变量的模型的ROC曲线和AUC值。可以看出,图中最佳的生物标志物组是基于PLS-DA分析VIP值排序的前2个代谢物组成的生物标志物组。 验证上述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组,或选择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组,计算区分效果(AUC)值。可以从构建的最佳生物标志物组中进一步选择样本进行验证,也可以手动选择生物标志物组进行分析。 如上例中筛选出的2个代谢物的为最佳生物标志物组进行验证下。 图中CV表示经过100次交互验证后的ROC曲线;Holdout 表示手动选择测试集后计算得到的ROC曲线,说明该生物标志物组预测效果良好。 关于单变量和多变量ROC曲线分析的比较 多变量ROC曲线是基于多元统计(SVM、PLS-DA或随机森林)的交叉验证结果。而经典的单变量ROC曲线是基于测试集中所有数据点内所有可能的截断点的综合效果。因此由交叉验证的ROC曲线得到的AUC更适合预测,而单变量ROC计算的AUC往往容易过拟合。换句话说,单变量ROC可以被看作是特征的区分“潜力”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它的实际表现。 几个可以进行ROC分析的R包。 MetaboAnalyst也具有相应的分析模块。
2023-08-07 21:42:061

Lefse分析不同软件做出的结果一样吗

Lefse分析不同软件做出的结果一样。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统计显著差异的biomarker、统计子组组间差异、统计effectsizes,会生成res格式的文件,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样本中采用的非参数因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检测出biomarker。Lefse特点LEfSe分析即LDAEffectSize分析,是一种用于发现和解释高维度数据生物标识的分析工具,基于上步的显著差异物种基因,进行两两组之间的秩和检验,检测出组间差异,线性判别分析对biomarker进行评估差异显著的物种的影响力,最终获得biomarker,基于第二大步的数据,绘制各种图片。
2023-08-07 21:42:271

TCGA+biomarker——Nomogram列线图

列线图(Alignment Diagram),又称诺莫图(Nomogram图),它是建立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将多个预测指标进行整合,然后采用带有刻度的线段,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在同一平面上,从而用以表达预测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基本原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构建多因素回归模型(常用的回归模型,例如Cox回归、Logistic回归等),根据模型中各个影响因素对结局变量的贡献程度(回归系数的大小),给每个影响因素的每个取值水平进行赋分,然后再将各个评分相加得到总评分,最后通过总评分与结局事件发生概率之间的函数转换关系,从而计算出该个体结局事件的预测值。列线图将复杂的回归方程,转变为了可视化的图形,使预测模型的结果更具有可读性,方便对患者进行评估。正是由于列线图这种直观便于理解的特点,使它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解释: 假设有一个患者,治疗方式是Resection,肿瘤大小是3-5,复发部位是Intrahepatic,多处复发是No,复发时间是1-2,复发时AFP是>200,复发时albumin-bilirutinl grade是II, III,抗病毒治疗是Yes。在图上找到各个点,对应上方Point的值,将所有的值相加(本处只是讲解大概的值,具体数值应该在模型中计算:Total Points=0+42+20+0+4+31+22+0=119)。在Total中我们可以看到,119对应的2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约为0.80和0.68(本处是大致值,由于没有具体模型参数,无法给出精确值)。这就进一步说明Nomogram图的内容,本质就是对模型各个参数的一个直观展示。 结果如下:这类结果过于简陋! regplot包中的regplot()函数可绘制较为美观的nomogram。但是,它目前只接收coxph()、lm()和glm()函数返回的回归对象。 如下图,regplot绘图更加美观,可以比较灵活的定义细节。 可任意标记想突出的患者在列线图上的分值分布,及事件发生风险概率! 网络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BWpy3F-nEKXCdVXmY3GYZg https://mp.weixin.qq.com/s/gpR6IlS4XGaE8xngS7bQrQ 往期回顾 TCGA+biomarker——常见结果展示 TCGA+biomarker——Sample基线表 TCGA+biomarker——单因素Cox回归 TCGA+biomarker——多因素Cox回归 TCGA+biomarker——Cox回归森林图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共号“YJY技能修炼”~~~
2023-08-07 21:42:411

新世代癌症检筛出炉 miRNA提升检验灵敏度

心脏衰竭整合照护模式 成台湾医疗新亮点空污超严重!此神器减少口罩戴久的疼痛感台湾研发耀眼国际! 新药、医材再获肯定去年毕业的6万名博士,现在都在干什么? 近几年,精准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观念愈来愈盛行,癌症筛检方面也朝尽早发现的方向努力,目前会透过侦测癌细胞即将死亡时释放的DNA或是蛋白来作为肿瘤标记物(biomarker)当该标记物被侦测到的含量过高,就可以借此推测民众是罹患哪一种癌症,然而现有的筛检会面临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miRNA 为更好的标记物 改善筛检灵敏度问题 miRNA是很小片段的RNA,大约20至22个核甘酸(nucleotide)。miRNA从DNA转录而来,但本身无法转译出蛋白质,属于非编码RNA。miRNA透过与mRNA结合,可调控转录后的基因表达。癌细胞会释放特定的miRNA进到血液中,且能稳定的存在血浆中,不易受RNase酵素分解。因此可利用检测血液中特定miRNA作为癌症诊断的方式。 高效率低成本的新检测技术 在今年的生技展中,台湾奎克生技光电在现场展出精准的医疗晶片,而且奎克生技从人体三万多个基因中,挑选出167种和不同癌症有关的miRNA,应用于患者的身体检测,只要将检体放置在医疗晶片中,经新的基因检测方式( Digital qPCR ),即可得知是否罹患癌症,或是有即将罹癌的可能。该项产品的优势在于,检测时间比过去的技术还要短非常多,以往可能需要2至3天的检验时间,但该项技术只需两小时可得知结果,也改善先前提及的灵敏度问题,另外该技术也可检测到更低含量的基因突变。 较早期的技术:Microarray微阵列技术与NGS次世代定序 两者皆可应用在解开生物体的基因序列,微阵列是将已知序列的单股DNA分子(或称为DNA探针),先固定在玻璃片或其他固体上,取另一未知DNA片段(标的DNA),则标定上萤光物质。标的DNA与探针DNA进行杂交反应后,即可藉著雷射光的激发来侦测基因的表现结果。 次世代定序又称为大量平行定序(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 MPS),是建构在第一代定序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新技术,借由同时间大量的短序列片段(Short Reads)定序达成高速以及高通量的效果,且样品不需经质体复制就能进行定序,减少复制过程可能出现的错误率。
2023-08-07 21:42:491

精准找药! 「广泛型基因检测」获国家新创奖

陈华键执行长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广精准医疗让大众对基因检测有更多认识 根据统计,国人每五分钟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高精准度的癌症基因检测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基因检测业者行动基因推出「广泛型癌症基因检测」,利用尖端基因检测技术及专业生医与生物资讯分析,为晚期癌症病患找寻用药选择。该项检测获得2018年国家新创奖殊荣,目前正申请美国FDA IVD体外诊断器材认证。 「癌症基因检测」获奖 精准医疗大跃进 获得殊荣的基因检测公司陈华键执行长表示,今年获得国家新创奖「精准医疗奖项uff63,除了感谢评审委员肯定产品技术及新创性,也因为团队的合作努力,才有机会获奖,未来将持续推广精准医疗,让大众对基因检测有更多认识。 陈华键说明,他们在制药业、生物标记及医药资讯专业领域具15年以上的经验,除了在台湾设有美国病理学会(CAP)认证的实验室,并在国内各大医院提供完整的基因检测技术协助,同时在新加坡、日本、香港及大陆都已经完成相关规划,这次获奖也大大提升了他们在亚洲精准医疗领域的专业地位。 14 天制定治疗策略 八成晚期癌友受惠 「广泛型癌症基因检测」是利用次世代定序(NGS),针对癌症组织检体一次广泛检测440个癌症药物相关基因,在14天内提供标靶治疗、免疫治疗、荷尔蒙治疗及化学治疗等用药建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精准治疗策略,目前已成功协助八成以上晚期癌症病患找到用药选择。 另外也能提供癌症患者更多用药选择建议,包括初次诊断为晚期癌症、复发及转移癌症、需进行鉴别诊断的晚期癌症、寻找其他治疗策略的多线用药无效癌症患者,或是罕见、不明原发癌症患者。 生物标记研究获美肯定 助免疫疗法更精进 陈华键执行长说,免疫疗法虽是目前癌症热门治疗选择,有机会达到治愈效果,不过免疫疗法对肿瘤的反应率约只有二成五,且容易因自体免疫因素出现副作用,加上治疗价格昂贵,因此透过有效的生物标记(Biomarker)选出对免疫治疗反应率高的癌症病患,也是未来有效提升成功率的精准医疗方向。 陈华键表示,他们今年五月以精准预测免疫疗效的演算机制获美国癌症研究机构青睐,并获选进入拟定国际最新免疫治疗评估标准-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之研究计画,为美国境外唯一入选的亚洲基因检测公司;目前在第一阶段公布的研究结果中,以更接近标准值的优异表现领先其他检测公司,成为新一代的亚洲之光。 除了和国内外医院持续合作,帮助医师透过基因检测制定更精准的医疗策略外,陈华键执行长表示,他们也累积了庞大的基因检测数据,可以提供国际药厂做为研发药物参考。另外,目前也积极和科技业者合作开发基因检测晶片,朝向IVD体外诊断器材发展,目前正在申请美国FDA认证。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beauty/article/40470 关键字:陈华键执行长, 广泛型癌症基因检测, 国家新创奖, CAP认证实验室, 次世代定序, 提供晚期癌症患者用药选择
2023-08-07 21:42:571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从功能上一般分为:接触(暴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敏感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2023-08-07 21:43:081

毒理学基础名解汇总(2012年公卫执业医师辅导)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剂量 3.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减期(half 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enchmark 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3.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14.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 效应标志 易感性标志 17.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18.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和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应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2023-08-07 21:43:211

微生物16S测序数据分析思路解读

文章摘录: https://metagenome.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6435898?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control&dist_request_id=1328680.10001.16161359172342727&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control 16S rRNA基因测序(也称16S rDNA测序)是最常用的菌群多样性分析的手段。对于新手,如果收到一份不讲“人话”的16S测序分析报告,很快就会被各种生态学术语、各种指数、各种分析方法弄晕。 7个问题串起16S测序的核心结果 怎么办?用你的研究逻辑来梳理16S测序数据(图1)。 简单地说,做16S测序是为了鉴定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菌)群组成,找微生物群与疾病或表型的相关性。 详细地说, 1)首先想了解在不同组样本中各有哪些微生物存在和丰富度(对应于菌群鉴定和α多样性分析); 2)接着想看不同样本组间微生物群组成是否存在差异(对应于β多样性分析); 3)如果是,那么就有必要找出引起不同组样本微生物群差异的关键菌。如果不是,那说明微生物群比如肠道菌群与疾病或表型可能并不相关(基于已有的研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4)找到了关键菌,在临床上,很自然会想到,这些(个)关键菌是否可以作为Biomarker(对应于疾病诊断模型构建),比如用于区分糖尿病前期患者与健康组的标志物; 5)以及这些(个)菌是否与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对应于菌群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也会进一步想到,既然不同组的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又与疾病具有相关性, 6)那么这些菌群是如何影响宿主的,可能参与了哪些代谢途径(对应于菌群基因功能预测); 7)这些预测到的菌群功能是否与疾病有关,通常是肯定的。最后把这些结果整合起来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菌群组成的变化是如何与疾病或表型相关的。 顺着上述7个生物学问题来看16S测序结果,你会轻松拨开迷雾,直达核心结果。
2023-08-07 21:43:291

Lefse每个软件的输入文件一样吗

Lefse每个软件的输入文件一样。因为LEfSe的输入文件要求将微生物丰度表和metadata合并在一起,而qiime1中将丰度表和metadata的表是分开的,首先要将两张表格合并,可以实现多个分组之间的比较,还进行分组比较的内部进行亚组比较分析,从而找到组间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物种。Lefse软件需要把普通的物种、基因等等的丰度信息的表格转化成LEfSe识别的格式,这一步会生成in结尾的文件,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统计显著差异的biomarker、统计子组组间差异、统计effectsizes,会生成res格式的文件,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样本中采用的非参数因子。基于上步的显著差异物种基因,进行两两组之间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测出组间差异,线性判别分析(LDA)对biomarker进行评估差异显著的物种的影响力(即LDAscore),最终获得biomarker,基于第二大步的数据,绘制各种图片。
2023-08-07 21:43:361

台湾大学有个转译医学医学博士是干什么的?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03494台大、中研院将合办博士学程2009/07/14【联合晚报╱记者王彩鹂╱台北报导】台湾大学将和中央研究院合作开办「转译医学」和「基因体与系统生物」两个博士学位学程,预计最快明年招生,学程由台大教授和中研院院士级的师资共同授课。台大副校长陈泰然中午表示,「转译医学」博士学位学程,希望培育出像台大医学院院长杨畔池一样,「兼具良医和科学家的人才」。陈泰然说,「转译医学」和「基因体与系统生物」是未来的趋势,也是中研院和台大的强项,由两个学术单位合办博士学位学程,将能发挥人才培育的加乘效果。http://asdp.sinica.edu.tw/program/tm/ntu/tm%28ntu%29-intro.htm* 学程简介 *#缘起与宗旨於后基因体时代,几近解序完成的人类基因体地图,已造就更多更广的基础医学研究。但是临床医学领域的实际进步,并不如预期般地同步跃进。中间进程的主要瓶颈,在於如何将这些基础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现,转换到临床可行的应用层次,才能确实改善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品质。这类将临床应用的需求与基础医学的研发整合起来的「转译医学」研究,建构於完善的基础建设之上,包括临床试验体系、样本库、医疗资讯整合与分析,以及智财、税法、产学研合作机制之建置。为了让台湾的生物医疗相关的产学界可以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中央研究院与台大将携手合作发展以「转译医学」为核心的生医研究,以训练转译医学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与医师群为主轴,从而加强转译医学研究及临床医疗照护之品质,进一步可以协助企业界提升在全世界生物医药之竞争力。「转译医学学位学程」的教学与研究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可以在参与合作的单位里得到支援。由於可以获得设备与多样专长的协助,配合参与单位的研究人员的紧密合作,此一研究生学程可以提供年轻学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以培养他们对於转译医学的研究兴趣,并且将这些基础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现,转换到临床可行的应用层次。#发展方向与重点1.培育具备竞争优势的转译医学领域优秀人才。2.重点疾病的研究与开发。3.探索重大疾病的致病因子,作为未来开发预防、筛检、治疗、照护等方案的标的。4.分析具有鉴别性的生物标记(biomarker),作为未来开发检验试剂、药物等标的;或藉由临床试验评估生物标记的可利用性。5.利用基因体学、蛋白体学、生物资讯学等工具或动物模式,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并寻求临床试验。#学程委员会名单本学位学程设有委员会,由双方共同组成。召集人下并有「执行委员会」、「招生委员会」、「教务委员会」、及「学生事务委员会」共同执行学程之运作。
2023-08-07 21:43:501

生物学标志的接触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

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2023-08-07 21:44:091

脑脊液 | 生物标志物分类

参考资料:2018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The us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biomarker studies. 脑脊液(CSF)中的多种成分,可用于多种目的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用于神经系统疾病通路中重要导联的诊断、预后、监测和识别。目前已广泛用于multiple sclerosis diagnosis和AD (tau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的诊断。 由于需要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属于侵入性取样,因此与其他样本(如血液)相比,脑脊液样本显得格外珍贵。 蛋白标志物主要有以下3种。 蛋白标志物的常用分析方法: ELISA(针对特定已知蛋白)和蛋白组学(蛋白质谱技术) 。CSF中的蛋白浓度比血浆中低大概200倍,因此需要高敏感度的方法来检测。 代谢物是细胞代谢的终产物或中间产物,参与能量转换、信号传导、表观修饰等过程。 CSF中最常用的代谢标志物是葡萄糖含量,其可作为感染、炎症、恶化等过程的标志物。 代谢组学方法:质谱分析法可分析了许多生物样品中不同的代谢物;核磁共振波谱法。 正常细胞在凋亡后会释放cfDNA,外周血中的cfDNA一般在150-200bp。CSF中的cfDNA主要用于 检测恶性肿瘤的体细胞突变或病原体感染 。肿瘤细胞释放的cfDNA的长度变化范围更广、可直接用于检测体细胞突变;CNS感染病原体后,来源于病原体的cfDNA可用于鉴定病原体。 检测方法:PCR(针对点突变)或全基因组测序 miRNA更加稳定,是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参与mRNA调控并介导多种细胞过程,通常长22-24核酸,并有发卡结构。 miRNA的异常表达模式已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被报道 ,如multiple sclerosis, AD, trauma, CNS tumors. 检测方法:RT-PCR / qRT-PCR (针对特定miRNA); 二代测序(针对新的miRNA) 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 RNA 和蛋白质的小膜泡 (30-150nm),现今,其特指直径在30–100 nm的盘状囊泡。1983年,外泌体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 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 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其中 包含DNA、多种类型的RNA、脂质、蛋白和代谢分子等。 所有培养的细胞类型均可分泌外泌体,且外泌体天然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汁中。外泌体目前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间通讯。 胞外囊泡(1-2um)和外泌体(30-100nm)已被视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热点。 方法:超速离心获取外泌体,,然后提取其中的mRNA或DNA。 作者大篇幅介绍了CSF成分的不稳定性,指出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分析结果。将其分为两类:患者相关的因素和环境(实验处理)因素。 不同对照组的纳入标准不同,由临床标准和实验室标准组成 (Table 1.4)。 QAlb: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蛋白浓度梯度是由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引起的,脑脊液球蛋白和与白蛋白的比例变化称作蛋白商。 现在常通过组学(蛋白组学等)方法比较疾病早期的CSF和晚期的组织,来鉴定新的标志物。如常用的蛋白质谱法,但是目前能用于临床的标志物仍然很少,这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目前的蛋白质谱的敏感度有限;二是CSF中蛋白含量很低。 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多重抗体或aptamer-based芯片来提高抗体敏感性。这种芯片可以检测超过1000种蛋白。或者针对组织进行组学测定,找到差异表达蛋白,然后在CSF中检测这些蛋白;或根据溶解度和分泌亚型对CSF是否存在某些蛋白先进行预判。
2023-08-07 21:44:241

绝症是什么?

问题一:癌症是什么组成的? 癌症是指体内癌细胞数目增多,并且形成细胞团,肿块等。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变来的。我们的细胞内的遗传基因都有原癌基因,然而正常情况下这个基因不会有任何作用。除非遇到 *** ,比如某些化学物质,某些物理因子(放射线),才可以激活它,然后这个细胞就成了癌细胞,形态也开始改变,并且无 *** 增生,大量消耗机体营养,直至把机体消耗殆尽。每天我们体内都会产生癌细胞,免疫细胞会即使发现并消灭它。假如长期接受 *** ,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会造成癌细胞不可抑制的生长,然后机体自己就不能搞定它们了。这时候就需要药物等等来杀灭它。往往都是身体不适才去医院,这时候已经很严重了。 癌细胞聚集成团,然后越来越大,有多种形式来生长,有浸润型,外生型,膨胀型等等。 问题二:绝症是什么病? 【绝症】当代医学还无法治好的有生命危险的疾病。有些有传染性。 世界五大绝症:1、运动神经元症(渐冻人症)、2、癌症、3、艾滋病、4、败血症(白血病)、5、类风湿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目前无法治愈。 另外,肝硬化也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狂犬病也是死亡率100%的疾病。 这些都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死亡率极高! 还有一些类似绝症的不能治疗痊愈,但一般情况却不威胁人类的生命:1、心脏病是北美、欧洲、大洋洲主要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所受的此病威胁最大,仅美国每年就有75万人死于此病。 2、脑血管病变(亦叫中风或脑溢血) 对老年人危害严重。 3、糖尿病多见于发达国家,无根治的办法。 问题三:我是得了什么绝症? 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 问题四:绝症 中的绝字是什么意思 绝症的”绝”是:“没有出路的”(绝望、绝路、绝境)的意思。 即:没有治愈希望的病症。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问题五:癌到底是什么? 癌是人及动物身体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恶性肿瘤。 它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的失常而引起。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浸润,invasion)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metastasis)到身体其它部份。 癌症有许多类型,而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癌细胞所在部位以及恶性生长的程度,以及是否发生远端转移。医生可以根据受检查者的活体组织切片(biopsy)或经手术取得的组织,甚至是生物标记(biomarker)的含量做出诊断。多数癌症根据其类型、所处的部位和发展的阶段可以治疗甚至治愈。一旦诊断确定,癌症通常以结合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开发出许多针对特定类型癌症的药物,也增进治疗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经治疗,通常最终结果将导致死亡。 癌细胞持续生长而不受外在讯息调控,可能是原本失活的致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导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异常。导致这种局面,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去氧核糖核酸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转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将一个正常细胞转化成一个恶性肿瘤细胞需要许多突变发生,或是基因转译为蛋白质的过程受到干扰。 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被称为致癌物质,又以其造成基因损伤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与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触放射物质,或是一些环境因子,例如,香烟、辐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将本身的基因插入细胞的基因里中,激活致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产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触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无法完全预防癌症的产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传至下一代。 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可能产生癌症,由于去氧核糖核酸的损伤会随着年龄而累积增加,年纪越大得到癌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十万分之一百到三百五十。癌症在已发展国家中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名称由来 希腊文的肿瘤(carcinoma),是一个医学术语,其定义为从上皮细胞所变化而成的恶性肿瘤。塞尔苏斯(Celsus)将carcinos翻译成拉丁文的Cancer,也就是螃蟹。另外盖伦则使用oncos 描述所有种类的肿瘤,而这也是现代肿瘤学命名的由来。 19世纪起日本人将现代癌症翻译为“癌肿”。20世纪起中国开始使用这个词。 其实中文的“癌”字最早出现于北宋1170年东轩居士着《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一曰癌……」。南宋、杨士瀛着《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十二、癌》中,记载了癌的症状:「癌者,上高下深,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癌字从,即山,岩为的俗体字,古代癌、、、、、岩通用,癌的本义和读音均同,传统中医学常用其本义本字「岩」作为病名,指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的肿物,是以形象命名的,例如乳岩(今之乳癌)、肾岩(今之 *** 癌)、舌岩(即今之舌癌),多归类于外科。 在普通话中,癌症的“癌”字依造字规则应读作 yán ,但自1950年代之前开始,生活中“癌”字常读作 ái。这是为了避免口语中与炎症混淆而更动读音。在中国大陆1961年编修《新华字典》时为了同“炎症”区别,古时「」与「崖」同义,故借用与其互训同义的崖字为其音,推荐“癌”读 ái。所以今天“ái”的发音是唯一的正确发音。 1432...>> 问题六:一个女孩给你说自己得了绝症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他是想看看你有多在乎他 问题七:老鹰的绝症是什么 恐高症 问题八:绝症是什么病? 【绝症】当代医学还无法治好的有生命危险的疾病。有些有传染性。 世界五大绝症:1、运动神经元症(渐冻人症)、2、癌症、3、艾滋病、4、败血症(白血病)、5、类风湿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目前无法治愈。 另外,肝硬化也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狂犬病也是死亡率100%的疾病。 这些都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死亡率极高! 还有一些类似绝症的不能治疗痊愈,但一般情况却不威胁人类的生命:1、心脏病是北美、欧洲、大洋洲主要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所受的此病威胁最大,仅美国每年就有75万人死于此病。 2、脑血管病变(亦叫中风或脑溢血) 对老年人危害严重。 3、糖尿病多见于发达国家,无根治的办法。 问题九:绝症是什么意思 一、绝症 juézhèng [incurable disease;fatal illness]当时医学还无法治好的有生命危险的疾病。有些有传染性。 世界五大绝症:运动神经元症(渐冻人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类风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目前无法治愈。 采纳哦谢谢 问题十:我是得了什么绝症? 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
2023-08-07 21:44:311

ivd是什么意思

1、体外诊断简称IVD,是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进行诊断,是相对于体内诊断而言。2、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仪器)和诊断试剂构成。根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标准,体外诊断设备属于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类。3、体外诊断技术迅猛发展,从基因水平的基因测序、SNP筛查、点突变基因诊断,到蛋白水平的各种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到细胞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再到组织水平上的PET/CT等。总的来说,体外诊断向更简便、更快捷、非侵入性、多信息化的方向发展。4、体外诊断对人们的体检、慢性病管理、重疾监测等都有着极其有利的帮助。
2023-08-07 21:44:401

什么是串联质谱筛查?

串联质谱筛查是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质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和特异性的分析方法,可以精确地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超越了许多传统分析技术,针对药物分析、政府、大学和临床实验室的实验要求,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LC-MS)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选择性高的特点。采用十分简单和便捷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分析步骤具有难以置信的灵活性。质谱作为领先的分析技术,帮助您应对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拓展资料:质谱法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但对复杂有机化合物分析就无能为力了,而且在进行有机物定量分析时要经过一系列分离纯化操作,十分麻烦。而色谱法对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分析方法,特别适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但定性分析则比较困难,因此两者的有效结合将提供一个进行复杂化合物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工具。多级质谱联用是通过对一级或上级质谱产生离子的进一步裂解产生次级质谱,并对次级质谱进行质量分析的技术。依据实现方式,多级质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串联质谱(tandem in time),它是利用某些质量分析器能够储存离子的特性,在同一个质量分析器上,通过时间序贯实现多级质谱分析;另一类是空间串联质谱(tandem in space),它是利用多个质量分析器在空间上串联从而实现多级质谱的功能。什么是串联质谱筛查?
2023-08-07 21:44:501

le f se可以不显示全部组吗

不可以。LefSe分析是LDAEffectSize分析,是一种进行高维度数据基因,通路和微生物分类单元等的分析工具,可以进行两个或多个分组的比较,能够在组间找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biomarker。
2023-08-07 21:45:141

DTC基因检测机构有哪些,DTC基因检测公司排行

DTC基因检测十大品牌DTC基因检测十大品牌是由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部门和CNPP品牌数据研究部门联合重磅推出的DTC基因检测品牌排行榜,榜单由品牌数据研究部门基于大数据统计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专业测评而得出,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统计真实客观呈现的结果。名单以企业实力、品牌荣誉、网络投票、网民口碑打分、企业在行业内的排名情况、企业获得的荣誉及奖励情况等为基础,综合了多家机构媒体和网站排行数据,通过特定的计算机模型对广泛的数据资源进行采集分析研究,并由研究人员综合考虑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后最终才形成数据并在网站显示。DTC基因检测十大品牌序号品牌信用指数指数标识123魔方8732WEGENE9873水母基因8254美因基因9155知因细胞Knowcell7556康码7867博奥颐和9248基云惠康GeneKang7769圆基因Circle82510安我ANDALL867以上DTC基因检测品牌榜名单由CN10/CNPP品牌数据研究部门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大数据统计分析研究而得出,排序不分先后,仅提供给您参考。DTC基因检测品牌大全基因检测行业简介更多基因检测,取被检测者的血液、口腔粘膜细胞,经提取和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或超高通量SNP分型技术,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分析他所含有的各种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从而使人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测身体患病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主动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预防和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基因检测项目内容开展的项目包括儿童基因检测、高精度肿瘤易感基因检测、成人常见疾病易感基因检测、肥胖基因检测、全基因组测序等项目,致力于降低重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热门评论贝瑞基因-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想做个消化道基因检测多少钱了欣辰华大基因BGI-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医学检验所能做靶向药物基因检测吗网友(180.77.*.*)安诺优达ANOROAD-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感觉安诺优达做的大数据平台很不错,在我看来虽然成立时间不是很长但跟老牌企业比起来一点都不逊色呢网友(122.214.*.*)西比曼CBMG-西比曼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次查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知道了西比曼这个企业,感觉是个不错的公司,生产基地面积还挺大的,而且在北京无锡也有分厂,很给力网友(221.157.*.*)中源协和-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老爸好像就是买了这只股,当时周边的人还不太看好,但是这么多年了依然还很坚挺啊网友(122.66.*.*)华因康HYK-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之前以为另一半的原因要离开华因康了,如果他来北京设立子公司,我还是会选择加入的,真心舍不得啊网友(122.205.*.*)药明康德-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我弟弟就在药名的子公司上班,听他说他们集团的子公司还挺多的,主要是在江浙沪这边了网友(221.191.*.*)博奥生物-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原来博奥生物还是清华控股的,看着各方面服务比较完善,是个大品牌该有的风范网友(59.120.*.*)达安基因-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就比较关注基因检测这块,感觉达安基因04年就上市了,在基因诊断技术方面还是做得不错,而且完成了很多工程,大品牌还是值得肯定的网友(220.170.*.*)金域医学-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域检验的规模还是挺大的,听说广州湖南这边都有他们的分部,而且还有自己专门的物流体系,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公司网友(220.170.*.*)迪安诊断-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在长沙好像看到很多迪安检验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公司下面的品牌,看着有点像。网上一查才知道是的,而且公司规模看着还挺大的网友(220.170.*.*)碳云iCarbonX-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很早以前就听闻碳云对于自身的定位是数字管理生命,老板是之前联合创立华达基因的高管,也有去过他们公司面试,办公室很高大上,是个不错的公司网友(220.170.*.*)百迈客BIOMARKER-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有个同学就在百迈客工作,据说还不错,公司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做基因检测这块也是口碑比较好的网友(220.170.*.*)相关推荐01精准医疗概念股龙头我国精准医疗的前景与优势02遗传的基因疾病有哪些与基因相关的16种疾病03精准医疗概念是什么精准医疗的意义与未来04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好处05亲子鉴定多少钱一次亲子鉴定为什么这么贵06基因检测有什么用途基因检测靠谱吗
2023-08-07 21:45:211

egfr怎么读

EGFR的读音为艾吉弗尔。EGFR全称是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膜糖蛋白,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调控角色。EGFR也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被激活后可激活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几乎所有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生物学效应。EGFR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实验表明EGFR是存在于小鼠唾液中的一种蛋白质。1967年,Stanley Cohen和Rita Levi-M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时,发现了EGFR。EGFR的缩写是一个专有名词,常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特别是研究癌症的领域中。因为EGFR在许多癌症中的作用已被深入研究,所以EGFR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靶点。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靶向EGFR的药物,例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广泛应用于治疗某些癌症,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EGFR的例句:1、Mutation or overexpression of EGFR can cause cells to become uncontrollable and become tumor cells.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in vivo activation of EGFR.EGFR的突变或过表达会使细胞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成为肿瘤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EGFR的体内激活。2、Drugs targeting EGFR, such as gefitinib, erlotinib, and osimertinib,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cancers, particularl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靶向EGFR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某些癌症,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3、Currently, EGFR is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biomarker in clinical medicine, which can be used to guide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development.目前,EGFR作为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可以用来指导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2023-08-07 21:45:561

读文献:GrimAge方法介绍

本文主要目的为介绍GrimAge的详细构建步骤。 2356个血液样本,来源于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FHS) Offspring Cohort。 训练集:测试集 = 7:3,平均年龄分别为66和67岁。 每个样本带有的信息:性别、年龄、88个血浆中基于免疫分析获得的蛋白指标测量值(plasma protein variables)、甲基化芯片结果。 两步法: 2.1 DNAm-based surrogate biomarkers of plasma proteins and smoking pack-years 用训练集训练88个线性回归模型分别预测88种蛋白指标的值,输入数据包括甲基化芯片值、性别、年龄。 采用ElasticNet线性回归模型,自动选择组合与预测蛋白指标最相关的位点。 结果:获得88个分别用于预测88种蛋白指标的线性模型。大多数模型最终所选择的CpG位点少于200个。 除了88种蛋白指标,作者用同样的方法还训练了一个预测smoking pack year(代表你一辈子吸了多少根烟)的线性模型。 虽然作者训练了88个用于预测各种蛋白指标的模型,但大部分模型的预测效果不好(表1),其中只有12个模型在测试集里的相关系数大于0.35;另外吸烟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66。于是作者只留下这13个模型继续往下分析。 2.2 Constructing a composite biomarker of lifespan based on surrogate biomarkers 接下来作者训练了一个预测死亡率的模型: 因变量Y为样本收集日期距离该个体死亡的时间; 自变量X包括:甲基化预测吸烟包数、年龄、性别和上面12种蛋白指标的甲基化模型预测值。 算法:Elastic net Cox regression model 最终该模型自动选择了如下变量组合:甲基化预测吸烟包数、年龄、性别和其中 蛋白指标的甲基化模型预测值(表1红框)。 作者然后将上面公式左边的线性组合部分经过线性转换,就得到了最后的年龄预测模型即 GrimAge 。线性转换中所用到的截距和斜率是这样取得的:强制使最终GrimAge的平均值和方差与实际年龄Age的分布一致。从图一可以发现,作者最终所用的截距和斜率分别为-50.28483和8.3268。 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提供的各个变量的系数: AgeAccelGrim,基于GrimAge计算的age acceleration。作者为了使AgeAccelGrim与Age不相关,先建立了GrimAge与Age的线性回归模型,所以 最后来看一下作者提供的GrimAge与Age在不同数据集里的相关性情况吧: 计算GrimAge需要1030个CpG位点及相应的系数,但是作者申请了专利没有公开。 欢迎对这个模型、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与我交流( wangyucheng511@gmail.com )
2023-08-07 21:46:431

bblaboratories水怎么查生产批号

看瓶身找到一串数,首尾两个英文字母没有特殊含义,中间四个数字代表生产日期,第一位代表年,后三位代表当年第几天生产的。Bb LABORATORIES(简称Bb lab)是日本化妆品品牌,也是Biomarker System Creator日本上市集团综医研控股株式会社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以研发、制造和贩售护肤品为主要事业。
2023-08-07 21:46:521

可溶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岩石中腐泥型有机质受热裂解的产物主要为饱和烃(Baker D R,Claypool G E,1970;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82),故我们针对饱和烃馏分做了进一步的气相色谱和色-质谱鉴定分析,并鉴定出多种类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华南黑色岩系的生物来源、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的演化与微生物的活动性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1.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1)正构烷烃从图3-1和表3-1中可看出:①饱和烃馏分的碳数分布较窄,多分布在C14~C31,少数可延伸至C34。正烷烃分布曲线圆滑,总体表现为以单峰为主,前高峰型,碳数集中分布在C15~C21之间的中等分子量,主碳峰位置明显,为C16或C18。研究认为,大量繁殖于海洋中的低等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和藻类),其正烷烃分布主要集中在C20以前,常呈nC15、nC16、nC17优势分布(王铁冠等,1990b;彼得斯K E、莫尔多万J M,1995)。蓝绿藻来源的正烷烃呈单峰形式分布,以 C14~C19占优势,而我们研究样品的主峰碳数为C16~C18,因此,其有机质的母质来源可能含有蓝绿藻类(Han J,Calvin M,1969)。②轻重组分含量比——(C21+C22)/(C28+C29)为0.76~3.24,平均值为1.61, 比值远大于1,为2.59~13.18,指示为海相成因的原始母质来源(张爱云等,1987;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82)。(C21+C22)/(C28+C29)<1还说明样品曾经受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的改造。图3-1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三类岩石的色谱图比较Fig.3-1 The chromatograms of the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of South China200201—铂多金属矿石;200202—磷块岩;200203—黑色页岩2)类异戊二烯烷烃类由于类异戊二烯烷烃中姥鲛烷(Pr)和植烷(Ph)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含量,因此,它们的比值成为常用的油源对比与沉积环境分析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王启军、陈建渝,1988)。一般认为Pr/Ph<1 指示缺氧还原沉积环境,而Pr/Ph>1则代表氧化条件(Volkman J K,Maxwell J R,1989)。本书研究样品的Pr/Ph比值一般为0.71~1.27,平均值为0.93,个别风化矿石样品的比值可达3.29,反映了华南黑色岩系沉积于缺氧还原环境。然而随着热熟化作用,Pr/Ph 比值也会升高(Connan et al.,1980;Ourisson,1984;Ten et al.,1987;)且Pr/nC17和Ph/nC18比值因干酪根的裂解生成了更多的正烷烃而降低(彼得斯K E,莫尔多万J M,1995),Pr/nC17和Ph/nC18比值越低说明干酪根裂解程度越大,有机质成熟度亦越高。结合前几章节内容可知,华南黑色岩系中各岩类都经受了热液作用,热液作用可能加剧岩石有机质的热熟化作用,故样品的Pr/Ph比值可能指示了华南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处于还原环境,因遭受了热液作用或一定程度的风化氧化作用,部分岩石样品的Pr/Ph比值接近1或大于1(表3-2)。表3-1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各岩石类型的氯仿沥青“A”丰度和族组成 Table3-1 The abundances 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chloroform bitumen“A”of the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of South China2.萜烷与甾烷化合物甾烷与萜烷化合物在地质体中往往与母质来源有较好的相似性,其优势的碳数分布和特定的立体化构型变化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关系密切,故可成为研究有机质母源和热演化程度的优势参数(张爱云等,1987)。表3-2 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主要参数指标 Table3-2 Major parameters of n-alkanes and isoprenoid1)三环萜烷从萜烷(m/z191)质量色谱图(图3-2)上可看出,三环萜系列化合物的碳数主要在C19~C26之间分布,其中以C21和C23为主。据研究,三环萜烷的大量出现是细菌和藻类来源的可靠标志(Ourisson,1982;Azevedo D A,Aquino N F R,1992),且三环萜烷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很强,甚至超过藿烷(Connan et al.,1980)。因此,在下寒武统地层中,三环萜烷的存在是菌藻类生物来源的最可靠指标之一。图3-2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三大岩类三环萜烷和五环三萜烷的质量色谱图(m/z191)Fig.3-2 The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of tricyclic terpane,pentacyclic triterpane of the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of South China200201—铂多金属矿石;200202—磷块岩;200203—黑色页岩1-8分别为三环萜烷C19-C26;9为22,29,30—三降藿烷-Ⅱ(Ts);10为22,29,30—三降藿烷(Tm);11为17a(H),21β(H)-30-降藿烷(C29);12为17a(H),21β(H)-藿烷(C30);13为17a(H),21β(H)-29-升藿烷22S(C3122S);14为17a(H),21β(H)-29-升藿烷22R(C3122R);15为17a(H),21β(H)-29-二升藿烷22S(C3222S);16为17a(H),21β(H)-29-二升藿烷22R(C3222R);17为17a(H),21β(H)-29-三升藿烷22S(C3322S);18为17a(H),21β(H)-29-三升藿烷22R(C3322R)2)藿烷在图3-2中检测出了完整的五环三萜烷(藿烷)分布,从18a(H)-三降新藿烷(Ts)、17a(H)-三降藿烷(Tm)开始,一直延伸到C32藿烷,部分样品可延至C33藿烷。藿烷广泛分布于细菌和蓝绿藻中(Ourisson et al.,1984),大于C30的藿烷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刘文均、卢家烂,2000),故其大量出现也是菌藻类生物来源的可靠标志。虽然也有报道说某些高等植物如蕨类中亦发现有藿烷等五环三萜烷(菲尔普P R,1987),但下寒武统地层的有机质来源限制了高等植物的来源,同时,可溶有机质中芳烃的馏分低也可给以辅证。3)甾烷地质体中甾烷来源于生物体中的甾族化合物,其组成较前两者复杂,一般认为是真核生物来源(Connan et al.,1980;曾凡刚、程克明,1998a)。低分子量以孕甾烷和升孕甾烷为主,规则甾烷中有丰富的胆甾烷(C27)、麦角甾烷(C28)和豆甾烷(C29),其中以豆甾烷稍具优势(图3-3)。一般认为,C27甾烷来自水生生物,C28甾烷则为海洋藻类繁盛和细菌来源的标志,C29甾烷为浮游植物和绿藻来源(Djerassi C,1981;张爱云等,1987;Volkman J K,Maxwell J R,1989;刘文均、卢家烂,2000)。另有研究指出,C29甾烷为高等植物的输入所致(吴朝东、陈其英,1999 a;Connan et al.,1980;吴庆余等,1986),但这一观点和古老地层中有机质特征不符。C27-C28-C29甾烷同系物可用作三角图来区分不同的生态系统(图3-4)(Connan et al.,1980)。本书所研究样品投点均落在海相碳酸盐岩的源岩区域,符合华南黑色岩系的有机质来自其海相碳酸盐岩基底特征。4)部分甾萜烷的生标参数Ⅰ.成熟度参数Tm的相对浓度受成熟度的变化影响,而Ts为来源指标,并不受成熟度影响,故Ts/(Ts+Tm)比值可作为衡量成熟度的指标,成熟度越高,其对应的比值就越高(Ts较Tm热稳定)。本研究样品的C27Tm丰度均高于C27Ts(图3-2),Ts/(Ts+Tm)比值大小为0.41~0.58,均值为 0.51;C31S/(S+R)、C2920S/(20S+20R)、C2720S/(20S+21R)、C29aββ/(aaa+aββ)等相近意义的指标均值分别为0.63、0.47、0.43、0.45(表3-3),指示异构化亦尚未达终点(刘文均、卢家烂,2000)。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中产生的三环萜烷比藿烷多,三环萜烷/17a(H)-藿烷比值会不断升高(彼得斯K E,莫尔多万J M,1995)。铂多金属矿石的比值变化很大,其中以黄家湾矿区矿石的比值较高,为0.91~5.90,可能反映了岩石经受了相对其他矿区更强的热液等作用,加剧其热演化进程。磷块岩的比值亦较高,为3.20~4.04,因和其埋藏深度及所受热液作用有关;铂多金属矿石、磷块岩、黑色页岩的成熟度指标Ts/(Ts+Tm)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516、0.485、0.497,指示华南黑色岩系剖面出现有机质成熟度部分倒置现象。Ⅱ.母质来源参数三环萜烷/17a(H)-藿烷比值用来比较细菌或藻类脂体(三环萜烷)和来源不同的原核生物的生物标志物(藿烷),研究样品的比值为0.50~5.90,均值为1.90。据研究,三环萜烷的优势特征亦指示了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藻类,且含有部分的原核生物。表3-3 萜烷和甾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参数 Table3-3 Parameters of biomarker of terpanes and steranes规则甾烷/17a(H)-藿烷比值可反映真核生物(主要是藻类)与原核生物(细菌)对源岩的贡献(Connan et al.,1980),一般认为,高含量的甾烷及高的甾/藿比值(≥1)似乎是主要来源于浮游或底栖藻类生物的海相有机质特征(彼得斯K E,莫尔多万J M,1995)。相反,低含量的甾烷和低的甾/藿比值主要指示陆源和(或)微生物改造的有机质(Tissot B P,Welta D H,1984)。样品的比值为0.32~1.01,均值为0.59,结合下寒武统地层的有机质分布特征得出,微生物对藻类来源的有机质有较强的改造作用。
2023-08-07 21:47:161

溶血嗜血杆菌Haemophilus haemolyticus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嗜血杆菌属常见的两个致病菌为 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 杜克雷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ducreyi)。 溶血嗜血杆菌 是人呼吸道定植的共生菌,经常和流感嗜血杆菌混淆,但少有引起疾病的报道。但有研究证明,溶血嗜血杆菌可引起侵袭性感染性疾病。症状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不同的。为提高检出阳性率和正确率,有必要使用PCR和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共同进行。 溶血嗜血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不同于其他嗜血杆菌属细菌,前者生长时需要血红素(hemin,X facteor)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V factor)。荚膜型流感嗜血杆菌能够形成6种不同结构的荚膜,而溶血嗜血杆菌没有荚膜,可以使用片子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assay )确定。而无荚膜和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从形态、生化、和遗传性上很难区分。 (1)溶血嗜血杆菌有明显的马血琼脂β溶血反应;但是也受多种因素影响,溶血嗜血杆菌丢失到溶血反应; (2)90%以上的溶血嗜血杆菌可产生硫化氢(H2S);少部分流感嗜血杆菌biotype IV也可产生硫化氢。 (3)流感嗜血杆菌携带蛋白D(hpd)基因和墨角藻糖激酶(fucK),如果两个基因都具有,则强提示是流感嗜血杆菌;有部分溶血嗜血杆菌携带hpd基因,但是是种特异性的。 (4)两者的16S rRNA形成不同的进化簇; 结合表型和遗传学分析可提高两者的识别正确率。 溶血嗜血杆菌可分离自血液、关节滑液、胰腺组织。引起的病症多为菌血症、脓毒性关节炎、腹膜炎、心内膜炎等,病人多免疫低低下(有基础性疾病(癌症、COPD、心衰、肝炎、酗酒、糖尿病)或者外伤导致(外科手术、枪伤))。 In addition to the hpd and fucK genes, other biomarker gen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ifferentiate H. haemolyticus from H. influenzae , such as the H. influenzae adherence and penetration protein gene hap , the [Cu, Zn]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sodC , the immunoglobulin A protease gene iga , and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P6 ( 4 , 13 , 16 – 18 , 24 ). The hpd and iga genes are more reliable than the fucK , hap , sodC , and protein P6 genes for distinguishing the two organisms ( 2 , 4 , 12 – 14 , 23 , 24 ).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is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species ( 20 ), but the low bootstrap value ( Fig. 1 ) has suggested that single gene sequences may not be able to phylogenetically discriminate H. haemolyticus and H. influenzae . McCrea et al. have shown that concatenated sequences of multiple genes, including the 16S rRNA gene, adk (adenylate kinase gene), pgi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gene), recA (recombination protein gene), and infB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 gene), separate the two species into distinct clusters ( 13 ) J Clin Microbiol . 2012 Jul; 50(7): 2462–2465.] [Haemophilus haemolyticus Isolates Causing Clinical Disease]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05640/] doi: [10.1128/JCM.06575-11] 2012-6, Article
2023-08-07 21:47:241

什么是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的生化指标,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2023-08-07 21:47:451

生物学标志有哪些?

雌性符号♀;雄性符号♂;半透膜--------;其它我就不知道了
2023-08-07 21:47:552

生物标记物的介绍

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有关的标志物。
2023-08-07 21:48:051

核酸分子量marker什么作用

细胞调亡时,DNA在核小体间断裂形成的一些DNA片断,经提取后在凝胶电泳上产生n条带的核酸片段组成,由于成梯状,故称之为DNA Ladder。其形成与细胞调亡密不可分,是判断细胞调亡的重要标准。当然,DNA Ladder也可作为一种即用型的DNA分子量marker。DNA Marker是几种分子量已知的DNA片段混合物,主要用途就是作为分子量标准,凝胶电泳时用以定性比对目标DNA分子的大小和浓度。虽电泳图谱也成梯状,但并非和细胞凋亡直接相关。此外,marker是个很广义的概念,不止是分子量标准(DNA、蛋白质等)的含义。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现在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就感觉来说,ladder更倾向于表示电泳显示的梯状图谱,而marker更倾向于表达一种对照标准。
2023-08-07 21:48:231

lefse分析是什么

lefse分析是什么:LEfSe分析即LDA EFfect Size分析,是一种用于发现和解释高维度数据生物标识(基因、通路和分类单元等)的分析工具,可以进行两个或多个分组的比较,它强调统计意义和生物相关性,能够在组与组之间寻找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物标识(Biomarker)。LEfSe分析中的检验1、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区别参数检验:即总体分布类型已知,用样本指标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或作假设检验的统计检验方法。非参数检验:即不考虑总体分布类型是否已知,不比较总体参数,只比较总体分布的位置是否相同的统计方法。参数检验分类:T检验,方差分析,(要求:放齐性、正态分布)。选用非参数检验的情况有:①总体分布不易确定(即不知道是不是正态分布)②分布呈非正态而无适当的数据转换方法③等级资料等。一般地,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样本群落分布不确定,多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秩和检验是-种非参数检验法,它是一种用样本秩来代替样本值的检验法。根据样本分组的不同可分为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和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秩次(rank):秩统计量,是指全部观察值按从小到大排列的位序秩和(rank sum):同组秩次之和。秩和检验就是通过秩次的排序列求出秩和.进行假设检验。a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也称为Mann-WhitneyTest)基本思想是:若检验假设成立,则两组的秩和不应相差太大。通过编秩,用秩次代替原始数据信息来进行检验。原理就是不管样本中的数据到底是多少,将两样本数据混合后从小到大排序,然后按顺序赋秩,最小的赋为1最大的赋为n1+n2分别对两个样本求平均秩.如果两个样本的平均秩相差不大,则说明两个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反之,若相差较大,先分别求出两个样本的秩和,再计算检验统计量(含量较小的样本秩和)和统计量(期望秩和,查T借表可知)的P值并作出决策。补充材料:Wilcoxon秩和检验是由F.Wilcoxon于1945年提出,1947年,Mann和Wiltney对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了补充,后面就有了Mann-Wiltney检验。b)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原理与两样本Wilcoxon检验类似,不同的是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针对多组独立样本,目进行的是H检验:在实际秩和与期望秩和差值的基础上计算检验统计量.最后计算出统计量的P值并作出决策。需注意的是,多组样本差异显著时,应进行多样本的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2023-08-07 21:48:301

什么是癌

简单来说就是恶性肿瘤,注意,是恶性的,良性的不是!至于详细的,自己去相关专题网站找找吧,或者在百度搜索一下咯!
2023-08-07 21:49:119

什么是毒癌?

首先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但是这种恶性肿瘤它有一个特点,是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我们就称为癌症。癌症的发生是一种多元素、多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它的因素包括基因突变,还有环境因素的刺激,缺了哪一个环节可能都不会造成癌症。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一经发现,如果可以进行手术,尽量进行手术。同时要赋予放疗和化疗的情况,这个具体必须得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来完成。因为不同的癌症级别以及不同的癌症类型,它在治疗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必须得医院去进行检查和治疗。
2023-08-07 21:49:324

ivd是什么意思 ivd怎样解释

1、体外诊断简称IVD,是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进行诊断,是相对于体内诊断而言。 2、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仪器)和诊断试剂构成。根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标准,体外诊断设备属于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类。 3、体外诊断技术迅猛发展,从基因水平的基因测序、SNP筛查、点突变基因诊断,到蛋白水平的各种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 到细胞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 再到组织水平上的PET/CT等。 总的来说, 体外诊断向更简便、更快捷、非侵入性、多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4、体外诊断对人们的体检、慢性病管理、重疾监测等都有着极其有利的帮助。
2023-08-07 21:49:521

环境化学物质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的评价程序包括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文章来源:四季在线教育网。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 susceptibility):反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敏感程度的指标,主要用于易感人群的筛检与监测,在此基础上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4.阈值(threshold):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5.终毒物:是指与内源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和(或)功能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6.代谢解毒(metabolic detoxication):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7.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由基主要是由于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其共同特点是:具有顺磁性、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反应性极高,因而半减期极短,一般仅能以μs计,作用半径短。8.相加作用(addition joint action):指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9.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action):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0.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指试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学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11.遗传毒理学(genetictoxicology):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的科学12.细胞凋亡(apoptosis):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13.危险度(risk):也叫危险性或风险,系指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人群产生有害作用(损伤、疾病甚至死亡)的概率,确切地说是健康危险度。14.安全性评价(safetyevaluation):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1、毒理学主要分为哪三个研究领域答: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1、生物学标志可以分为答:暴露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生物学标志毒理学一般将动物试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哪几类试验答: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四个范畴:急性毒性试验: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亚急性毒性试验:15-30天的重复染毒;亚慢性毒性试验:1-6个月的重复染毒;慢性毒性试验: 6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5、为什么要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简述其前提和意义答: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即随着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毒理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是判断某种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出现的某种损害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是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定的重要内容。1、生物转运方式包括哪三大类答:⑴主动转运: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的过程。主动转运对于已吸收的化学物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和排泄具有重要意义。如: 许多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经由肾脏和肝脏排出;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某些糖类、氨基酸、核酸和无机盐等由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①可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②,转运过程需要载体参加;③,载体对转运的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④,受饱合限速和竞争性抑制的影响。载体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所以有一定的容量;当化合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载体可以饱和,转运即达到极限;如果两种化合物基本结构相似,在生物转运过程中又需要同一转运系统,两种化合物之间可出现竞争,并产生竞争抑制⑵、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滤过。一、1、简单扩散的概念: 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扩散是依其浓度梯度差决定物质的扩散方向,即由生物膜的分子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中止。2. 简单扩散的特点: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合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3、简单扩散能够进行的条件:a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如O2由肺泡进入血液和CO2由血液进入肺泡细胞。b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即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c外源化学是非解离状态。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化学物容易透过。因此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状态,易于透过生物膜。二、1、易化扩散的概念:非脂溶性的化学物,不能以简单扩散形式透过生物膜,它们可以与膜 上的载体结合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处转运。如葡萄糖、某些氨基酸、甘油、嘌呤碱等亲水化合物,可在特定载体和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进行转运。2、易化扩散的特点:a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谢能量。b需要载体。c转运非脂溶性化学物;d具有特异性和饱合性。三、1、滤过的概念滤过是指化学物质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主要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主要转运物质: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化学物,以水作为载体而转运。2、滤过的特点不同生物膜孔径差别很大。肾小球中的生物膜孔径大,能够允许分子量小于白蛋白的物质通过。相反,其它细胞膜孔比较小,仅允许100-200D以下的物质通过。除水分子外,有些无机离子和有机离子等外源化学物,亦可滤过。⑶、膜动转运。胞吞:液体或固体外来化合物被伸出的生物膜包围,然后将被包围的液滴或较大颗粒并入细胞内,达到转运的目的,前者称为胞饮,后者称为吞噬。入侵的细菌、病毒、死亡的细菌、组织碎片、铁蛋白等可通过吞噬作用被细胞清除。胞吐:某些颗粒物液态大分子物质可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如腺体分泌及递质释放。膜动转运对外源化学物或异物的清除转运具有重要意义胃肠道 呼吸道 皮肤各自的吸收部位及其决定因素答:胃肠道吸收部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可在任何部位进行,但主要在小肠。决定因素:经简单扩散吸收,主要取决于外源性化学物的脂溶性、pKa, 以及胃肠道腔内的PH值。一些外源性化学物的结构或者性质与机体的营养素相似时,可以借助这些相同的特殊转运系统而吸收。呼吸道吸收部位:空气中的外源性化学物主要从呼吸道吸收,其中以肺泡吸收为主。决定因素:(1)气态物质的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呼吸道吸收,如二氧化硫、氯 气等;水溶性差的气体则可深入到肺泡,如光气、NO2。气态物质到达肺泡后,主要通过简单扩散透过呼吸膜而进入血液,这一过程受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2) 气溶胶物质的吸收影响气溶胶物质的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皮肤吸收部位: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屏障。许多化学物能通过皮肤大量地吸收,产生全身毒性。决定因素:经皮肤吸收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扩散速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在穿透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外来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角质层厚度和外来化合物的脂溶性。影响皮肤吸收的化学物本身因素:与化学物的脂溶性有关。与分子量成反比。皮肤的完整性,尤其是角质层的完整性。气温、湿度的影响。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厚度)毒物的通透性不同。不同物种动物的皮肤通透性不同。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答:催化氧化反应的酶系主要有: ①细胞色素P-450酶系; ②微粒体含FAD单加氧酶:③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④胺氧化酶.其中①和②主要发生于微粒体中,是微粒体酶催化的反应;③和④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和胞浆中,是非微粒体酶催化的氧化反应简单扩散发生的条件答:①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如O2由肺泡进入血液和CO2由血液进入肺泡细胞。②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即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③外源化学是非解离状态。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化学物容易透过。因此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状态,易于透过生物膜。2、终毒物可以分为哪四类答:1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毒作用的类型是什么 速发与迟发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超敏反应、高敏感性与高耐受性、特异质反应1、影响毒性的因素答:毒性作用出现的性质和强度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1化学物因素:a、取代基的影响b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c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d分子饱和度 e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2、理化性质:溶解度、分散度、挥发性、比重、电离度和荷电性3毒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a气象条件b季节或昼夜节律 4机体因素:a物种间遗传学差异b个体遗传学差异c机体的其它因素。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 生的交互毒性作用。有五种类型: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1、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①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②为进一步的蓄积毒性试验、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及特殊毒性试验提供剂量和判断指标的依据。③阐明一种化合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量-效关系,以便其毒性包括临床症状、生理生化和病理变化、毒性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等有初步了解。为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探索。④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⑤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最常用染毒途径答:①经口接触②经呼吸道接触③经皮肤接触1、外源化合物的致突变的类型答: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畸变③染色体数目改变常用的致突变试验有哪些答: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回复突变成野生型(his+)的能力微核试验2常用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做微核试验PCE是红细胞成熟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微核容易辩认,PCE胞质含RNA染色与成熟红细胞易于区别,故为骨髓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3单细胞凝胶电泳在电泳槽中,DNA断片在电场的作用下,由细胞核中移出,并向阳极泳动,经荧光染色后见到细胞核和移出的DNA断片,形成有如彗星一样的彗星头和彗星尾,故又称彗星试验4染色体畸变分析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又称细胞遗传学试验。将观察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中期相,用显微镜检查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分离异常。5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它显然与DNA损伤和修复过程有关。作为一种简便和敏感的遗传学指标,它在诱变和肿瘤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6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能检出点突变、小缺失、重排等。7显性致死试验它是评价化学毒物对雄性动物的生殖细胞遗传毒性较好的方法之一。: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分析标记探针在被检对象中的显示状况而达到对特殊目标顺序进行检测、定位的目的。什么是对照,对照设立的意义,致突变实验中阴性和阳性对照如何设立答:阴性、阳性对照的设立:阴性对照:即未处理对照或溶剂对照阳性对照:用某种已知能产生阳性反应的物质作对照什么是修复障碍,及可能引起的毒作用是什么?答:修复的局限性:某些损伤的修复可能被遗漏;损伤程度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修复失效;修复所必需的酶或辅因子被消耗时,修复能力耗竭;某些毒性损害不能被有效地修复。如毒物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炎症,其标志是微循环改变,炎性细胞聚集。2. 坏死,主要表现在细胞凋亡3. 纤维化,TGF-β在细胞外聚集引起纤维化,如肺纤维化4. 致癌作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3、对于致癌物检测方法有三大类答:1、短期试验2、动物致癌试验3、人类流行病学调查3、简述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答: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①着床前期 :此期受损的是早期胚胎的相对未分化细胞,可通过代偿性的细胞增生加以修补,不会产生局部缺陷,最多出现发育迟缓,若受损的细胞较多,可造成胚胎死亡,称为着床前丢失。也有例外,如小鼠妊娠第2.5天、3.5天和4.5天用甲基亚硝脲处理可造成子代神经管缺陷和腭裂。②器官形成期:此期细胞增殖分裂速度很快,组织器官生长旺盛,胚胎对致畸物特别敏感,细胞受损可导致结构畸形、生长迟缓或胚胎死亡。③胎儿期:胚胎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成后,致畸物难以使之发生结构缺陷,通常是变形或异常而非畸形。胎儿期接触外源性理化物质,很可能对生长和功能成熟产生效应,主要表现为:全身生长迟缓、特异的功能障碍、经胎盘致癌和偶见死胎。④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此期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质,主要表现在发育免疫毒性、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和儿童期肿瘤。围生期接触外源化学物,会严重影响胎儿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发育、迁移、归巢及功能,可能暂时甚至永久性地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发育神经毒性,表现为对感觉、运动、自主和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围生期是一生中对致癌物最敏感的时期。简述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答:1、具有胚胎毒性,但无母体毒性2、既有胚胎毒性,也有母体毒性3、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胚胎毒性4、既无母体毒性,也无胚胎毒性(一定剂量范围内)4、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答:1根据化学物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相应的程序2采用分阶段进行的原则,优先安排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3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办法,取得最可靠的结果。文章来源:四季在线教育网。
2023-08-07 21:50:031

膜蛋白起生物催化,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质膜在细胞控制和细胞通讯方面有重要作用。 请问这四点怎么理解

ok
2023-08-07 21:50:172

分析有机质对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由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可持续利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碳、氮循环和截获的研究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 2并转化出相当数量的植物残体和分泌物(包括动物残体及排泄物);后者进入土壤,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分解、转化、合成等一系列过程。植物残体(包括动物残体)以及土壤自身的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解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碳以CO 2的形式归还到大气中;而氮、磷、硫和微量元素以无机的形态释放到土壤中,供高等植物利用;部分养分被土壤微生物同化为微生物生物量,参与土壤微生物的快速周转过程。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过程中,虽然大部分的碳以CO 2形式释放到空气中,但是 14 C标记的研究表明,植物残体进入土壤一年后,约有三分之一的碳被土壤截获,在土壤中构成复杂的土壤有机碳库。这种截获过程与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密切相关,而腐殖化过程形成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系数决定土壤碳截获的效率。有机碳的截获和矿化(以CO 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或以可溶性形态从土壤淋失)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两者都受到土壤内有机质转化循环过程的制约。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化过程对于土壤碳循环同样重要:没有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不能释放并被植物利用;若没有腐殖化过程,有机质不能在土壤中截获积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土壤碳循环都不能实现,两个过程的相对速率对于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可见,处理好土壤有机质积累和消耗的关系,是农业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任务。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在某些环节上与碳循环相伴存在并具有相似之处,碳氮循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土壤氮的循环过程是氮素不断进行生物、生物化学、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氮素形态变化的过程,这些过程主要有生物固氮过程、化学固氮过程、矿化-生物固持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挥发与淋失过程、共侵蚀和径流损失过程等。但是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在于氮素养分的固定、有效化和损失过程,特点是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过程。虽然磷和硫也是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成分,也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的生物化学过程,但是磷和硫的纯化学转化循环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磷和硫在农田系统中的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与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及其它养分循环同等重要。水循环影响作物的生长、养分转化循环、有效性及损失,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往往成为整个系统物质循环的制约因素。气候,特别是温度,是影响土壤物质转化循环的外因,对土壤物质平衡起重要作用。农业管理是影响土壤物质转化循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改变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和强度,最终影响养分循环效率以及平衡水平,决定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系统的基础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所提供的C、N源控制微生物活性,从而在土壤肥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的生产力都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特性密切相关。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储量和特性影响系统的质量和功能。从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如何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截获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土壤有机质库的形态和特性不仅与土壤碳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也和其它养分的转化循环以及水分的循环密不可分。土壤有机碳库的化学稳定机制,以及相对应的化学或形态分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不同的有机碳库组成不同,性质不同,分解和转化的时间不同,有机质的稳定性和质量也不同。从土壤养分循环、有机质的积累和作物残留物管理对环境质量和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关心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以及有机碳库在土壤中的周转速率和滞留时间。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转化过程和存留时间有较大差异,所以根据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转化时间的差异,可把土壤有机质分为活性的(易变的)和稳定的组分。一般认为,活性的组分包括植物残留物、轻组分、微生物生物量、动物生物量及其排泄物、其它非腐殖物质等,其分解速度快,转化周期通常为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稳定组分是指矿化速率很低的土壤腐殖质部分,在土壤中能保存几年、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土壤有机质可分为5个库:易分解植物残体、难分解植物残体、土壤生物量、物理稳定有机质、化学稳定有机质。这些有机碳库的半分解时间分别为0 17年、2 3年、1 7年、50年和2000年。土壤有机氮的转化过程和稳定机制与有机碳相似,可分为四个库:微生物生物量、活性非微生物生物量、稳定有机N和"老化"有机氮;半分解时间分别为0.5年、1.5年、27年和600年。在CENTURY模型中,根据木质素和氮的比例,植物残体被划分为植物残体代谢碳和结构碳,土壤有机质划分为活性碳、“慢分解”土壤碳和非活性碳共5个库,相应的平均滞留时间为0.1~1年、1~5年、1~5年、20~40年和200~1500年。土壤有机质本身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稳定性不同的原因之一。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某些有机质如土壤腐殖质,抵抗土壤微生物分解的能力显著高于其它结构简单、活性较强的有机质,因而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但大量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并不单一地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的差异,其它方面的许多因素都能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如在物理稳定机制中,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是游离态或结合态)、在土壤中的分布物理位置(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内或外)和颗粒大小等;与土壤有机质相关的很多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如团聚体形成与分解过程(aggregation formation/degradation)、土壤有机质的吸附与解吸过程(adsorption/desorption)、土壤有机质的聚合与复合过程(condensation/complexation)等也都能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目前一般认为,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机制主要有三种,即化学稳定性(chemical stabilization)、物理稳定性(physical stabilization)和生物化学稳定性(biochemical stabilization)机制(图1)。虽然这些有机碳库的划分理论上看似合理,但它们的存在至今还不能很好地被实验证明。因为有关土壤有机碳、氮转化过程和去向信息至今仍知之甚少,主要是缺少合适有效的实验分析方法来鉴定土壤内在有机碳、氮的起源和滞留时间。因此,深入研究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将有助于掌握土壤物质循环的本质。有机碳、氮的转化、循环和截获是由一系列复杂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决定的,生物是这些过程的主导因素。如果能够揭示土壤有机质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及其机制,就可以定向调控这些生态过程,进而达到优化土壤功能的目的。虽然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都是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的,不过由于微生物类群的复杂性、数量的易变性和测定结果的不稳定性,采用微生物本身作为土壤生态过程的指示物质具有不确定性。然而,可以选择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微生物来源物质来表征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从而探讨土壤有机物质的动态变化机制。这些对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具有指示作用的微生物来源物质被称为微生物标识物(Microbial Biomarker)。目前探索研究的标识物有氨基糖、氨基酸手性异构体、类脂等。分析评价这些微生物标识物已经成为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研究中一种很有效的工具。这种分析和评价能够使我们确认在某些条件下,土壤"固有或内在"有机碳的转化过程是有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还是促进土壤碳氮的消耗。只有掌握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和条件,我们才有可能调控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转化过程,进而调控有机碳的截获,优化土壤的功能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决定氮素的吸收利用,因此研究氮素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是氮素在土壤中转化过程及其调控原理。目前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去向已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研究表明,无机氮在土壤中可迅速转化,转化途径是多方面的。以NH + 4-N为例,转化过程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微生物固定。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导致氮素的损失;而微生物固定是一个更重要的同化过程,可降低氮素的损失。微生物固定的氮存在于活性的有机库中,活性库中的有机氮具有易变特性,因而比非活性库中的有机氮更容易分解矿化;活性库中的氮化合物参与土壤氮快速循环。因此,活性有机氮库处在不断转化更新中,而这种转化更新过程影响土壤氮素的供应。我们用稳定同位素示踪研究发现,虽然土壤中无机氮的转化途径是多方面的,施到土壤中的无机氮素可快速转化成某种形态有机氮,新形成的这种有机氮包被在土壤矿物-有机复合体或团聚体的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循环速率,所以在特定条件下,这种有机态氮又会矿化释放出无机态氮,因而这种有机态氮处于不断转化循环之中,这种特殊的有机态氮就构成土壤有效氮的暂存“过渡库”(图2)。过渡库对土壤有效氮的循环和供应具有调节作用,因而影响土壤无机氮素或肥料氮的利用率。土壤有效氮过渡库的概念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氮肥利用率的高低与土壤功能密切相关,而土壤功能影响土壤对氮素的调控能力。土壤中无机氮素的微生物同化固定受土壤有效碳源的控制,提高土壤有效碳源的含量可促进土壤氮素的同化作用。对比研究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发现,输入高量有机物料的土壤系统中,活性碳库明显大于单施化肥的土壤系统。高输入有机物料的土壤系统由于微生物活性的增强,氮素供应能力随之增强。但是,土壤有效碳源如何控制土壤氮素的转化过程,以及不同特性的碳源对土壤氮素过渡库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08-07 21:50:271

糖蛋白组学与蛋白组学的差异及难点在哪里?

蛋白组学获得差异蛋白怎么进行后续的研究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都是后基因组时代(Post genomics era)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转录组学和基因组结合更紧密,能够针对性的解决一些组织特异性相关的基因差异的问题,所以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组获得测序,加上转录组测序成本的降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种的基因信息得到了丰富,很多我们关注的模式植物,模式动物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被解决。蛋白质组学则是更关注下游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基因的最终作用(除了表观遗传学的部分外)都是通过蛋白质(酶)来具体执行的,所以蛋白质组学是能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列如一些关键蛋白,一些BIOMARKER都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蛋白质组和转录组中间,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多元化,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目前很多基因的部分和蛋白还不能形成很好的衔接,也造成了蛋白质组学这几年发展的停滞。综合来说,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都是从基础研究水平上来缩小我们实验的范围,运气好,能够碰到一个单基因控制的,或者相互作用网络比较简单的蛋白,我们就能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但大部分时候只能够给我们提出一个方向
2023-08-07 21:50:421

复活草面膜

复活草面膜挺不错的。复活草面膜的功效是滋润肌肤、补水保湿、提亮肤色、修复淡斑等。复活草面膜中富含复活草提取物,其温和型适用于不同肌肤类型,泡沫轻柔绵密,洗去面部油脂污垢和毛孔深处堆积的老化角质。舒缓滋润干燥缺水肌肤,提升角质层含水量。让您的肌肤体验水润莹透。品牌简介:Bb LABORATORIES(简称Bb lab)是日本化妆品品牌,也是Biomarker System Creator日本上市集团综医研控股株式会社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以研发、制造和贩售护肤品为主要事业,其中高端原液是其特色产品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复活草品牌简介
2023-08-07 21:50:541

毒理学要考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文章来源:四季在线教育网。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 susceptibility):反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敏感程度的指标,主要用于易感人群的筛检与监测,在此基础上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4.阈值(threshold):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5.终毒物:是指与内源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和(或)功能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6.代谢解毒(metabolic detoxication):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7.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由基主要是由于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其共同特点是:具有顺磁性、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反应性极高,因而半减期极短,一般仅能以μs计,作用半径短。8.相加作用(addition joint action):指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9.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action):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0.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指试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学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11.遗传毒理学(genetictoxicology):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的科学12.细胞凋亡(apoptosis):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13.危险度(risk):也叫危险性或风险,系指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人群产生有害作用(损伤、疾病甚至死亡)的概率,确切地说是健康危险度。14.安全性评价(safetyevaluation):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1、毒理学主要分为哪三个研究领域答: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1、生物学标志可以分为答:暴露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生物学标志毒理学一般将动物试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哪几类试验答: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四个范畴:急性毒性试验: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亚急性毒性试验:15-30天的重复染毒;亚慢性毒性试验:1-6个月的重复染毒;慢性毒性试验: 6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5、为什么要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简述其前提和意义答: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即随着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毒理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是判断某种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出现的某种损害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是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定的重要内容。1、生物转运方式包括哪三大类答:⑴主动转运: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对于已吸收的化学物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和排泄具有重要意义。如: 许多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经由肾脏和肝脏排出;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某些糖类、氨基酸、核酸和无机盐等由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①可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②,转运过程需要载体参加;③,载体对转运的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④,受饱合限速和竞争性抑制的影响。载体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所以有一定的容量;当化合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载体可以饱和,转运即达到极限;如果两种化合物基本结构相似,在生物转运过程中又需要同一转运系统,两种化合物之间可出现竞争,并产生竞争抑制⑵、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滤过。一、1、简单扩散的概念: 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扩散是依其浓度梯度差决定物质的扩散方向,即由生物膜的分子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中止。2. 简单扩散的特点: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合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3、简单扩散能够进行的条件:a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如O2由肺泡进入血液和CO2由血液进入肺泡细胞。b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即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c外源化学是非解离状态。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化学物容易透过。因此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状态,易于透过生物膜。二、1、易化扩散的概念:非脂溶性的化学物,不能以简单扩散形式透过生物膜,它们可以与膜 上的载体结合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处转运。如葡萄糖、某些氨基酸、甘油、嘌呤碱等亲水化合物,可在特定载体和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进行转运。2、易化扩散的特点:a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谢能量。b需要载体。c转运非脂溶性化学物;d具有特异性和饱合性。三、1、滤过的概念滤过是指化学物质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主要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主要转运物质: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化学物,以水作为载体而转运。2、滤过的特点不同生物膜孔径差别很大。肾小球中的生物膜孔径大,能够允许分子量小于白蛋白的物质通过。相反,其它细胞膜孔比较小,仅允许100-200D以下的物质通过。除水分子外,有些无机离子和有机离子等外源化学物,亦可滤过。⑶、膜动转运。胞吞:液体或固体外来化合物被伸出的生物膜包围,然后将被包围的液滴或较大颗粒并入细胞内,达到转运的目的,前者称为胞饮,后者称为吞噬。入侵的细菌、病毒、死亡的细菌、组织碎片、铁蛋白等可通过吞噬作用被细胞清除。胞吐:某些颗粒物液态大分子物质可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如腺体分泌及递质释放。膜动转运对外源化学物或异物的清除转运具有重要意义胃肠道 呼吸道 皮肤各自的吸收部位及其决定因素答:胃肠道吸收部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可在任何部位进行,但主要在小肠。决定因素:经简单扩散吸收,主要取决于外源性化学物的脂溶性、pKa, 以及胃肠道腔内的PH值。一些外源性化学物的结构或者性质与机体的营养素相似时,可以借助这些相同的特殊转运系统而吸收。呼吸道吸收部位:空气中的外源性化学物主要从呼吸道吸收,其中以肺泡吸收为主。决定因素:(1)气态物质的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呼吸道吸收,如二氧化硫、氯 气等;水溶性差的气体则可深入到肺泡,如光气、NO2。气态物质到达肺泡后,主要通过简单扩散透过呼吸膜而进入血液,这一过程受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2) 气溶胶物质的吸收影响气溶胶物质的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皮肤吸收部位: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屏障。许多化学物能通过皮肤大量地吸收,产生全身毒性。决定因素:经皮肤吸收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扩散速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在穿透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外来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角质层厚度和外来化合物的脂溶性。影响皮肤吸收的化学物本身因素:与化学物的脂溶性有关。与分子量成反比。皮肤的完整性,尤其是角质层的完整性。气温、湿度的影响。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厚度)毒物的通透性不同。不同物种动物的皮肤通透性不同。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答:催化氧化反应的酶系主要有: ①细胞色素P-450酶系; ②微粒体含FAD单加氧酶:③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④胺氧化酶.其中①和②主要发生于微粒体中,是微粒体酶催化的反应;③和④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和胞浆中,是非微粒体酶催化的氧化反应简单扩散发生的条件答:①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如O2由肺泡进入血液和CO2由血液进入肺泡细胞。②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即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③外源化学是非解离状态。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化学物容易透过。因此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状态,易于透过生物膜。2、终毒物可以分为哪四类答:1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毒作用的类型是什么 速发与迟发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超敏反应、高敏感性与高耐受性、特异质反应1、影响毒性的因素答:毒性作用出现的性质和强度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1化学物因素:a、取代基的影响b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c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d分子饱和度 e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2、理化性质:溶解度、分散度、挥发性、比重、电离度和荷电性3毒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a气象条件b季节或昼夜节律 4机体因素:a物种间遗传学差异b个体遗传学差异c机体的其它因素。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 生的交互毒性作用。有五种类型: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1、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①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②为进一步的蓄积毒性试验、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及特殊毒性试验提供剂量和判断指标的依据。③阐明一种化合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量-效关系,以便其毒性包括临床症状、生理生化和病理变化、毒性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等有初步了解。为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探索。④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⑤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最常用染毒途径答:①经口接触②经呼吸道接触③经皮肤接触1、外源化合物的致突变的类型答: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畸变③染色体数目改变常用的致突变试验有哪些答: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回复突变成野生型(his+)的能力微核试验2常用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做微核试验PCE是红细胞成熟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微核容易辩认,PCE胞质含RNA染色与成熟红细胞易于区别,故为骨髓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3单细胞凝胶电泳在电泳槽中,DNA断片在电场的作用下,由细胞核中移出,并向阳极泳动,经荧光染色后见到细胞核和移出的DNA断片,形成有如彗星一样的彗星头和彗星尾,故又称彗星试验4染色体畸变分析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又称细胞遗传学试验。将观察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中期相,用显微镜检查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分离异常。5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它显然与DNA损伤和修复过程有关。作为一种简便和敏感的遗传学指标,它在诱变和肿瘤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6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能检出点突变、小缺失、重排等。7显性致死试验它是评价化学毒物对雄性动物的生殖细胞遗传毒性较好的方法之一。: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分析标记探针在被检对象中的显示状况而达到对特殊目标顺序进行检测、定位的目的。什么是对照,对照设立的意义,致突变实验中阴性和阳性对照如何设立答:阴性、阳性对照的设立:阴性对照:即未处理对照或溶剂对照阳性对照:用某种已知能产生阳性反应的物质作对照什么是修复障碍,及可能引起的毒作用是什么?答:修复的局限性:某些损伤的修复可能被遗漏;损伤程度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修复失效;修复所必需的酶或辅因子被消耗时,修复能力耗竭;某些毒性损害不能被有效地修复。如毒物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炎症,其标志是微循环改变,炎性细胞聚集。2. 坏死,主要表现在细胞凋亡3. 纤维化,TGF-β在细胞外聚集引起纤维化,如肺纤维化4. 致癌作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3、对于致癌物检测方法有三大类答:1、短期试验2、动物致癌试验3、人类流行病学调查3、简述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答: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①着床前期 :此期受损的是早期胚胎的相对未分化细胞,可通过代偿性的细胞增生加以修补,不会产生局部缺陷,最多出现发育迟缓,若受损的细胞较多,可造成胚胎死亡,称为着床前丢失。也有例外,如小鼠妊娠第2.5天、3.5天和4.5天用甲基亚硝脲处理可造成子代神经管缺陷和腭裂。②器官形成期:此期细胞增殖分裂速度很快,组织器官生长旺盛,胚胎对致畸物特别敏感,细胞受损可导致结构畸形、生长迟缓或胚胎死亡。③胎儿期:胚胎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成后,致畸物难以使之发生结构缺陷,通常是变形或异常而非畸形。胎儿期接触外源性理化物质,很可能对生长和功能成熟产生效应,主要表现为:全身生长迟缓、特异的功能障碍、经胎盘致癌和偶见死胎。④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此期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质,主要表现在发育免疫毒性、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和儿童期肿瘤。围生期接触外源化学物,会严重影响胎儿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发育、迁移、归巢及功能,可能暂时甚至永久性地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发育神经毒性,表现为对感觉、运动、自主和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围生期是一生中对致癌物最敏感的时期。简述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答:1、具有胚胎毒性,但无母体毒性2、既有胚胎毒性,也有母体毒性3、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胚胎毒性4、既无母体毒性,也无胚胎毒性 (一定剂量范围内)4、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答:1根据化学物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相应的程序2采用分阶段进行的原则,优先安排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3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办法,取得最可靠的结果。文章来源:四季在线教育网。
2023-08-07 21:51:101

ivd是什么意思 医疗ivd是什么意思

1、体外诊断简称IVD,是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进行诊断,是相对于体内诊断而言。 2、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仪器)和诊断试剂构成。根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标准,体外诊断设备属于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类。 3、体外诊断技术迅猛发展,从基因水平的基因测序、SNP筛查、点突变基因诊断,到蛋白水平的各种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 到细胞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 再到组织水平上的PET/CT等。 总的来说, 体外诊断向更简便、更快捷、非侵入性、多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4、体外诊断对人们的体检、慢性病管理、重疾监测等都有着极其有利的帮助。
2023-08-07 21:51:331

癌什么意思

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
2023-08-07 21:51:583

蛋白质组学,转绿组学能解决什么问题

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都是后基因组时代(Post genomics era)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转录组学和基因组结合更紧密,能够针对性的解决一些组织特异性相关的基因差异的问题,所以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组获得测序,加上转录组测序成本的降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种的基因信息得到了丰富,很多我们关注的模式植物,模式动物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被解决。蛋白质组学则是更关注下游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基因的最终作用(除了表观遗传学的部分外)都是通过蛋白质(酶)来具体执行的,所以蛋白质组学是能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列如一些关键蛋白,一些BIOMARKER都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蛋白质组和转录组中间,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多元化,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目前很多基因的部分和蛋白还不能形成很好的衔接,也造成了蛋白质组学这几年发展的停滞。综合来说,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都是从基础研究水平上来缩小我们实验的范围,运气好,能够碰到一个单基因控制的,或者相互作用网络比较简单的蛋白,我们就能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但大部分时候只能够给我们提出一个方向
2023-08-07 21:52:211

陈义汉的代表性论文

1. Chen YH, Xu SJ, Bendahhou S, Wang XL, Wang Y, Xu WY, Jin HW, Sun H, Su XY, Zhuang QN, Yang YQ, Li YB, Liu Y, Xu HJ, Li XF, Ma N, Mou CP, Chen Z, Barhanin J, Huang W. KCNQ1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 Science. 2003; 299(5604): 251-254. (Corresponding Author)2. Yang Y, Xia M, Jin Q, Bendahhou S, Shi J, Chen Y, Liang B, Lin J, Liu Y, Liu B, Zhou Q, Zhang D, Wang R, Ma N, Su X, Niu K, Pei Y, Xu W, Chen Z, Wan H, Cui J, Barhanin J, Chen Y. Identification of a KCNE2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 Am J Hum Genet. 2004; 75(5): 899-905. (Corresponding Author)3. Yang YZ, Yang YQ, Liang B, Liu JQ, Li J, Grunnet M, Olesen SP, Rasmussen HB, Ellinor PT, Gao LJ, Lin XP, Li L, Wang L, Xiao JJ, Liu Y, Liu Y, Zhang SL, Liang DD, Peng LY, Jespersen T, Chen YH. Identification of a Kir3.4 mutation in 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 Am J Hum Genet. 2010; 86(6): 872-880.(Corresponding Author)4. Xiao J, Liang D, Chen YH. The genetic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the bench to the bedside. Annu Rev Genomics Hum Genet. 2011; 12(22): 73-96. (Corresponding Author)5. Li J, Qi M, Li C, Shi D, Zhang D, Xie D, Yuan T, Feng J, Liu Y, Liang D, Xu X, Chen J, Xu L, Zhang H, Ye J, Lv F, Huang J, Peng L, Chen YH. Tom70 serves as a molecular switch to determine 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 Cell Res. 2014; 24(8):977-93. (Corresponding author)6. Li J, Li CM, Zhang DS, Shi D, Qi M, Feng J, Yuan TY, Xu XR, Liang DD, Xu L, Zhang H, Liu Y, Chen JJ, Ye JC, Jiang WF, Cui YY, Zhang YY, Peng LY, Zhuo ZN, Chen YH. SNX13 reduction mediates heart failure through degradative sorting of apoptosis repressor with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5177.(Corresponding author)7. Li J, Xie DY, Huang J, Lv F, Shi D, Liu Y, Lin L, Geng L, Wu YF, Liang DD, Chen YH. 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 regulates cardiac repolarization by targeting 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hannels. Cir Res. 2015; 8; 116(10): 1655-9. (Corresponding author)8. Yang Y, Liu Y, Dong X, Kuang Y, Lin J, Su X, Peng L, Jin Q, He Y, Liu B, Pan Z, Li L, Zhu Q, Lin X, Zhou Q, Pan Q, Eurlings PMH, Fei J, Wang Z, Chen YH. Human KCNQ1 S140G mu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trioventricular blocks. Heart Rhythm. 2007; 4(5): 611-618. (Corresponding Author)9. Volders PG, Zhu Q, Timmermans C, Eurlings PM, Su X, Arens YH, Li L, Jongbloed RJ, Xia M, Rodriguez LM, Chen YH. Mapping a novel locus for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 on chromosome 10p11-q21. Heart Rhythm. 2007; 4(4): 469-475. (Corresponding Author)10. Li J, Xiao J, Liu Y, Zhang G, Zhang H, Liang D, Liu Y, Zhang Y, Hu Y, Yu Z, Yan B, Jiang B, Peng L, Zhou ZN, Chen YH. Mitochondri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mediate cardioprotection of estrogen against ischem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Pharmacol Res. 2009; 60(1): 61-67. (Corresponding Author)11. Yang Y, Li J, Lin X, Yang Y, Hong K, Wang L, Liu J, Li L, Yan D, Liang D, Xiao J, Jin H, Wu J, Zhang Y, Chen YH. Novel KCNA5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responsibl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J Hum Genet. 2009; 54(5): 277-283. (Corresponding Author)12. Xiao JJ, Liang DD, Zhang H, Liu Y, Li FJ, Chen YH. 4"-Chlorodiazepam, a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Da) antagonist,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al recovery during post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s. Exp Biol Med. 2010; 235(4): 478-486. (Corresponding Author)13. Li J, Xiao JJ, Liang DD, Zhang H, Zhang GF, Liu Y, Zhang YY, Liu Y, Yu Z, Yan B, Jiang B, Li F, Peng LY, Zhou ZN, Chen YH.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translocator protein prevents atrial fibrillation. Eur J Pharmacol. 2010; 632(1-3): 60-64. (Corresponding Author)14. Li J, Yan B, Huo ZX, Liu Y, Xu JH, Sun YF, Liu Y, Liang DD, Peng LY, Zhang YY, Zhou ZN, Shi JY, Cui JM, Chen YH. Beta2- but not beta1-adrenoceptor activation modulates intracellular oxygen availability. J Physiol. 2010; 588(16): 2987-2998. (Corresponding Author)15. Li J, Xu J, Xiao J, Zhang H, Liang D, Liu Y, Zhang Y, Liu Y, Wen W, Hu Y, Yu Z, Yan B, Jiang B, Zhou ZN, Chen YH. Preservation of TSPO by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 confers antiarrhythmic activity. J Cell Mol Med. 2011; 15(1): 134-140. (Corresponding Author)16. Yan B, Huo Z, Liu Y, Lin X, Li J, Peng L, Zhao H, Zhou ZN, Liang X, Liu Y, Zhu W, Liang D, Li L, Sun Y, Cui J, Chen YH. Prolyl hydroxylase 2: A novel regulator of β2-adrenoceptor internalization. J Cell Mol Med. 2011; 15(12): 2712-2722. (Corresponding Author)17. Xiao J, Liang D, Zhang Y, Liu Y, Zhang H, Liu Y, Li L, Liang X, Sun Y, Chen YH. MicroRNA expression signatur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mitral stenosis. Physiol Genomics. 2011; 43(11): 655-664. (Corresponding Author)18. Xiao J, Jing ZC, Ellinor PT, Liang D, Zhang H, Liu Y, Chen X, Pan L, Lyon R, Liu Y, Peng LY, Liang X, Sun Y, Popescu LM, Condorelli G, Chen YH. MicroRNA-134 as a potential plasma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J Transl Med. 2011; 24(9): 159. (Corresponding Author)19. Xiao JJ, Liang DD, Liu Y, Zhang H, Liu Y, Zhao H, Li J, Peng LY, Zhou ZN, Chen YH. Taxol, a microtubule stabiliser,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al recovery during post-ischaemic reperfusion in rat in vitro. Cardiovasc Ther. 2012; 30(1): 12-30 (Corresponding Author)20. Xiao J, Liang D, Zhang H, Liu Y, Zhang D, Liu Y, Pan L, Chen X, Doevendans PA, Sun Y, Liang X, Sluijter JP, Chen YH. MicroRNA-204 is required for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derived cardiomyocyte progenitor cells. J Mol Cell Cardiol. 2012; 53(6): 751-759. (Corresponding Author)21. Li J, Zhang DS, Ye JC, Li CM, Qi M, Liang D, Xu XR, Xu L, Liu Y, Zhang H, Zhang Y,Deng F, Feng J, Shi D, Chen J, Li L, Chen G, Sun YF, Peng LY, Chen YH. Dynamin-2 mediates heart failure by modulating Ca2+-dependent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t J Cardiol. 2013; 168(3): 2109-2119. (Corresponding Author)22. Li J, Xu L, Ye J, Li X, Zhang D, Liang D, Xu X, Qi M, Li C, Zhang H, Wang J, Liu Y, Zhang Y, Zhou Z, Liang X, Li J, Peng L, Zhu W, Chen YH. Aberrant dynamin 2-dependent Na(+) /H(+) exchanger-1 trafficking contributes to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J Cell Mol Med. 2013; 17(9): 1119-1127. (Corresponding author)23. Li X, Jiang XY, Ge J, Wang J, Chen GJ, Xu L, Xie DY, Yuan TY, Zhang DS, Chen YH. Aberrantly expressed lncRNAs in Primary Varicose Great Saphenous Veins. PLoS one. 2014; 9: e86156. (Corresponding author)24. Liang D, Xu X, Deng F, Feng J, Zhang H, Liu Y, Zhang Y, Pan L, Liu Y, Zhang D, Li J, Liang X, Sun Y, Xiao J, Chen YH. miRNA-940 reduction contributes to human Tetralogy of Fallot development. J Cell Mol Med. 2014; 18(9): 1830-1839. (Corresponding author)25. Liang D, Zhen L, Yuan T, Huang J, Deng F, Wuyahan, Zhang H, Pan L, Liu Y, The E, Yu Z, Zhu W, Zhang Y, Li L, Peng L, Li J, Chen YH. miR-10a Regulates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ardiomyocyte Progenitor Cells by Targeting GATA6. PLoS One. 2014; 9(7): e103097. (Corresponding author)26. Shi D, Xie D, Zhang H, Zhao H, Huang J, Li C, Liu Y, Lv F, The E, Liu Y, Yuan T, Wang S, Chen J, Pan L, Yu Z, Liang D, Zhu W, Zhang Y, Li L, Peng L, Li J, Chen YH. Reduction in dynamin-2 is implicated in ischaemic cardiac arrhythmias. J Cell Mol Med. 2014; 18(10): 1992-1999. (Corresponding author)27. Liang X, Wang G, Lin L, Lowe J, Zhang Q, Bu L, Chen Y, Chen J, Sun Y, Evans SM. HCN4 dynamically marks the first heart field and conduction system precursors. Circ Res. 2013; 113(4): 399-407.28. Yu Z, Wang L, Wang C, Ju X, Wang M, Chen K, Loro E, Li Z, Zhang Y, Wu K, Casimiro MC, Gormley M, Ertel A, Fortina P, Chen Y, Tozeren A, Liu Z, Pestell RG. Cyclin D1 induction of Dicer governs microRNA processing and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 4: 2812.29. Zhang G, Yang H, Liang H, Yang J, Shi J, McFarland K, Chen Y, Cui J. A charged residue in S4 regulates coupling among the activation gate, voltage, and Ca2+ sensors in BK channels. J Neurosci. 2014; 34(37): 12280-8.
2023-08-07 21:52:291

利用质谱技术进行临床癌症蛋白质组学研究

肿瘤生物标志物是目前肿瘤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因此在早期诊断、风险分级和检测患者的治疗应答等方面需要不断挖掘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加以验证。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可用的标志物,但蛋白质表达改变更能反映出肿瘤病理生理学的变化。在过去,临床诊断一直依赖于基于抗体检测的各种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而质谱(MS)是一种强大的方法,使人们能全面洞悉蛋白质组的变化,从而促进个性化医疗的发展。本文将以肿瘤学为重点介绍基于MS技术的临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对临床样品制备、蛋白定量检测方法、MS配置和数据分析进行详细叙述。此外,MS技术灵敏度不断提高,涌现出新形式的肿瘤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如翻译后修饰和源于基因组畸变的变异。这些进步不仅巩固了以MS为基础的临床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地位,还使其向成为常规分析和临床实践的方向加速发展。 临床样品的制备方法 对于临床组织研究,为了保证从手术切除到蛋白质酶解过程中的蛋白质量,正确的保存方式非常关键。有几种方法可以选择:新鲜冷冻(FF)、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和OCT包埋。FF与FFPE相比可检测到更多的蛋白质,但现有的FFPE已经储存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是临床随访等回顾性研究的重要样品来源。虽然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探究生物机制信息,但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为主要目标,因此“体液”样品如血液(血清、血浆)、尿液、唾液、泪液和脑脊液等是较为理想的样品形式,还可用于检测癌症和治疗反应发展的纵向研究中。当临床样品质量不足以支持研究时,可考虑使用模型系统如转基因动物模型、癌细胞系、异种移植模型(CDX、PDX)、类器官等。 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没有统一的方案,要根据样品复杂性、样品量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优化。制备的主要方法有FASP、MStern、S-trap、SP3和iST等。这里以FASP为例进行介绍。FASP,即过滤器辅助的样品制备法,首先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解蛋白质,然后使用分子量(MW)过滤将蛋白质结合到硝酸纤维素过滤器上,而较低MW的物质则被过滤掉,连续的尿素洗涤有助于更好地去除SDS,最后是过滤器上的蛋白酶解和洗脱获得多肽产物。 MS检测原理及流程 为了在检测时增加蛋白质组的覆盖率,肽段样品首先通过反相液相色谱等方法分成不同馏分后进入MS分析。利用软电离技术(ESI或MALDI)对肽段进行离子化,雾化的多肽可以通过离子迁移率进一步分离,从而降低一级质谱(MS1)的复杂性和二级质谱(MS2)的污染,并最终实现更大的蛋白质组覆盖率。这样的技术包括离子淌度(TIMS)和高强场离子迁移谱和(FAIMS)。在质谱扫描模式的选择上,传统的数据依赖采集(DDA)模式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非常成熟,且兼容基于标签的定量技术。在DDA中,MS1扫描结果中信号最强的前n个母离子才会被选择并进行顺序碎裂和MS2检测。但是,这种模式的检测重复性差,且存在MS1中高丰度肽影响低丰度肽检出的问题。由于DDA的缺点,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始倾向于使用数据非依赖采集(DIA)模式。在该模式下,在多个小范围的质荷比窗口中的所有母离子顺序碎裂产生更复杂的MS2结果。然后将这些结果与预先定义好的谱图库进行匹配,通过大范围的肽分级达到最大的蛋白质组深度。 蛋白定量检测方法 蛋白定量检测技术多种多样,按照检测范围可分为靶向与非靶向技术,也可按照定量方式分为相对定量或绝对定量技术。其中,相对定量技术又可分为标记技术(TMT和iTRAQ)和非标记技术(label-free、DIA)。标记相对定量技术中TMT标签可增加样品通量到16个。然而, TMT方法需要多级的肽分级来获得深入的蛋白质组图谱,并且1-2个TMT通道常用于检测所有样品的混样来减少批间差,这降低了各个项目之间进行有效比较的能力,并增加检测成本。而label-free技术,得益于数据分析软件的发展,可以从MS1的肽离子峰分数计算出蛋白质的相对丰度。与标记技术相比,非标记技术具有更宽广的动态范围,但精准度会稍差一些。因此,对于患者间和患者内存在较大蛋白质表达差异的临床样品,label-free定量技术更适合鉴定出更多的差异表达蛋白。 通过非靶向相对定量检测技术筛选到的目标蛋白质需要进行表达验证,如基于抗体的ELISA和基于MS的靶向分析技术。其中,基于MS的靶向定量技术有多反应检测(MRM)和平行反应检测(PRM)两种。MRM使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分析,需要先确定目标母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荷比,由四极杆选择母离子和3-5个相关碎片离子的组合并进行定量分析。而PRM利用高分辨率质谱提高特异性。PRM中所有碎片离子都是在分析中生成并被记录,所以只需要确定目标母离子的质荷比并直接从二级质谱中选择最好的碎片离子即可进行定量分析。如果加入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肽标准品做对照,这两种靶向技术可达到绝对定量水平。两种技术相比,PRM能可靠地监测更多的靶点。 临床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方向 在肿瘤学研究中,组织分析能够最准确地反映肿瘤的生理状态,发现生物标志物、生物学通路,并与现有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结果整合做多组学分析。这类研究通常使用同一患者的癌组织样品和癌旁“健康”对照样品比较寻找潜在的诊断biomarker。同时,对不同癌症分期患者比较获得预后信息。当鉴定到较少数量的候选蛋白后,就可以利用通路分析深入了解这些蛋白是如何与肿瘤发生、增殖、转移和其他癌症驱动过程相关的,随后在独立大队列样品中补充差异表达蛋白的验证实验。总结目前科研现状,癌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寻找风险预测、癌症分级和预后的标志物、确认有效的治疗靶点和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等。此外,肿瘤异质性问题对单细胞水平的蛋白质研究提出了要求。基于质谱的质谱流式技术可以在单个细胞中监测几十个蛋白质标志物,将抗体探针和独特的重金属同位素连接在一起后与细胞孵育,然后细胞被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雾化,金属离子向质谱仪提供目标蛋白在样本中的定量读数。 2019年10月在《Cell》上发表的“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一文中,作者利用多组学研究思路,对159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配对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进行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发现了代谢改变对肝癌晚期发展和不良预后的影响,并对肝细胞癌进行了蛋白层面的精准分型,为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临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前景 随着标准化、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研究将向着更大队列的方向进步,这将使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更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提高蛋白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临床转化的效率。另一方面,蛋白质组学将通过集成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翻译后修饰组学等多组学数据,成为癌症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Macklin, Andrew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clinical proteomics: applications to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proteomics vol. 17 17. 24 May. 2020. Zhang, Yaoyang et al. “Protein analysis by shotgun/bottom-up proteomics.” Chemical reviews vol. 113,4 (2013): 2343-94. Gao, Qiang et al. “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vol. 179,2 (2019): 561-577.e22.
2023-08-07 21:53:331

单细胞新药研发导论|| 药靶发现

开刊词||单细胞新药研发导论 单细胞新药研发导论|| 新药研发管线 人类开展药物筛选的方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先后经历了活体评价(神农尝百草)、器官/组织筛选,再到现代的分子靶向、细胞表型等方法。在这个历程中,单细胞技术将怎样推进药靶的发现呢? 在讲单细胞技术加速药靶发现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叫药靶以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部位即药物靶点。药物作用靶点涉及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免疫系统、基因等。可见,药靶不是有机体中天然存在的,它是疾病固有的特征,举两个例子: 但是生物大分子依然使一类最大的经典靶点,那么仅看人体的生物大分子的话,人体到底有多少潜在靶点呢?在后基因组时代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人类共有20000--25000个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加上人体微生物基因组编码蛋白基因,这个总量是可以衡量的。研究表明大约有5000个潜在的 可成药 的大分子靶点适合用于小分子药物开发,另外有3200个靶点可适用与生物学治疗。 以上,我们简单明白了靶点的基本性质,那么我的单细胞分析流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入手药靶发现呢? 首先,单细胞技术把我们认识靶点的精度拉到组织器官和生物大分子之间,这就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把细胞的类型和状态及其表达的基因、受体配体、通路、TCR/BCR、酶、离子通道、转运体的改变放入到新药研发的流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单细胞技术几乎重新为这个管线新着了一遍色。 单细胞水平的靶点更加接近真是世界。如EGFR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主要有RAS-RAF-MAPK通路和PI3K-AKT -mTOR通路,是细胞增殖和存活的重要信号通路,针对肿瘤细胞,EGFR是抗癌药物的重要靶点。那么肿瘤细胞还有哪些特有的通路呢?这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个差异分析,于是,单细胞水平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和靶点(target)是那样的接近: 随着单细胞多组学和空间技术的成熟,基于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生物标志物及靶标发现系统日益成熟,人们得以快速确定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以发现新生物标志物和新靶标。 参考: 白东鲁,沈竞康,《创新药物研发经纬》,2019 Blass,白仁仁(译)《药物研发基本原理》,2019 Sarah Middleton,《Cell types to targets 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for drug discovery》 阿波斯托利亚-玛蒂亚·钦巴瑞多,等 编 赵维莅,张俊 主译《癌症转化医学研究中的靶向治疗 》 Single-Cell Sequencing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Development 2017 Single-Cell Mass Cytometry of Differential Immune and Drug Responses Across a Human Hematopoietic Continuum 2011 Heath, J., Ribas, A. & Mischel, P. Single-cell analysis tools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Nat Rev Drug Discov 15, 204–216 (2016). https://doi.org/10.1038/nrd.2015.16 DRUG-NEM: Optimizing drug combinations using single-cell perturbation response to account for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https://otd.harvard.edu/explore-innovation/technologies/single-cell-high-throughput-drug-screening
2023-08-07 21:53:411

bb laboratories是什么牌子?来自日本的网红品牌

bb laboratories是一家来自日本的网红牌子,它在护肤品界非常有名气。这个牌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独特的温能效果。据皮肤医生的建议,使用温能效果最好的护肤产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呵护肌肤。而bb laboratories正是以这一特点为卖点而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温能效果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产品使用时会发热、或者冷却,带给皮肤一种舒适感受。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产品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代谢速度,从而达到美白、紧致等多种功效。可以说,温能效果是bb laboratories产品最大的亮点之一。bb laboratories推出了多款拥有温能效果的护肤产品,比如洁面乳、面膜等等。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他们家的温感面膜了。这款面膜在敷用时会渐渐变热,让人感觉像在享受一个迷你SPA。而且据使用者反馈,这款面膜敷完后皮肤会变得更加细腻光滑,同时还能明显提亮肤色。除了温感面膜,bb laboratories还有其他多款优秀产品。比如他们家的保湿精华液,使用后能够迅速补水保湿,让干燥的肌肤恢复水嫩。他们家还有一款抗衰老精华液,富含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等成分,能够有效减少皱纹和细纹的出现,让肌肤看起来更加年轻紧致。bb laboratories以其独特的温能效果和优秀的产品质量,在日本和全球范围内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无论是想要美白、保湿还是抗衰老,bb laboratories都能够提供合适的产品选择。如果你对护肤品感兴趣,不妨试试bb laboratories的产品,相信你也会为它们所带来的惊喜而惊喜!
2023-08-07 21:54:082

医学IVD是什么意思

医学IVD:体外诊断产品。“IVD”全名叫“invitrodiagnosticproducts”,中文译为体外诊断产品,IVD是指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以及药品,IVD作为医疗器械的分支,有特有的界定和法规监管。IVD简介:在国际上,IVD作为医疗器械的一个独立分支,拥有其特有的界定和法规监管体系,特别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与欧盟(CE)。IVD主要包括用于体外诊断的仪器、试剂或系统。但在中国情况却不同,IVD未被独立区分与界定,即没有IVD的概念。而国际上通常的IVD概念所包括的产品被打散,分别从属于医疗器械(MedicalDevices,MD)、体外诊断试剂(IVDReagents)以及药品中。扩展资料:应用前景:体外诊断技术迅猛发展,从基因水平的基因测序、SNP筛查、点突变基因诊断,到蛋白水平的各种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到细胞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再到组织水平上的PET/CT等。总的来说,体外诊断向更简便、更快捷、非侵入性、多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应用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检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很多人每年体检已成为一种习惯。体外诊断通过对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等进行分析检测,即可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2、慢性病管理世界范围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还有高血脂症、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这些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幽门螺杆菌、骨钙的变化。使用体外诊断设备,特别是各种穿戴式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对血糖、血压、心率等监测。3、重疾监测许多癌症病人接受手术、化疗之后,医生可以利用体外诊断技术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预知癌转移以及指导用药。例如乳腺癌病人术后要定期做胸片、骨扫描、肝脏B超、血常规、肿瘤相关抗原检查。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体外诊断技术,发现脑内αB-crystallin基因高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比低表达(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要面临3倍甚至更高的癌细胞脑转移风险。这使得医生可以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预防癌转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ivd
2023-08-07 21:5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