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吃芒果有什么副作用

2023-08-12 15:12:40
共1条回复
我不懂运营

大量进食芒果会皮肤发黄,并对肾脏造成损害。同时,芒果性带湿毒,属于湿热体质的人吃了会上火,若自身患有皮肤病或肿瘤的人,应谨记避免食用。

芒果是_果(中国植物志)的通俗名(拉丁学名:MangiferaindicaL.),芒果是一种原产印度的漆树科常绿大乔木,叶革质,互生;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核果大,压扁,长5-10厘米,宽3-4.5厘米,成熟时黄色,味甜,果核坚硬。

相关推荐

中国植物志的编写完成对世界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研究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两百年,但却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经四代植物学家80多年的研究,出版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的完成受世人瞩目,于2009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它是关于中国植物分类最全面的权威科学巨著,是中国植物物种的户口簿。全套志书包括80卷126册,出版时间由1959年的第一本到2004年的最后一本,跨越近半个世纪。据最新统计,《中国植物志》实际记载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300科、3,434属、31,180种和5,552个种下类群,其中中国特有种16,864种,占总数的54%。全书5000多万字、8690个图版和409幅插图,由全国312位植物志作者和167名绘图人员共同完成。该志书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为工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的知识和依据。
2023-08-08 02:27:451

中国植物志中植物是按照什么排序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科按照什么规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是按传统系统发育的地位排列的,低等在前,高等在后,亲缘关系较近几个科(即同目的科)往往是挨在一起。
2023-08-08 02:27:562

论文引用中国植物志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论文引用中国植物志参考文献格式为: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中国植物志》是200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之一,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所以《中国植物志》属于专著,专著的类型标注为[M],而专著的参考文献格式应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扩展资料作品内容《中国植物志》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科研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全书记载中国产的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图版9000余幅,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该书内容包括科、属、种的中外文献,植物形态特征,国内外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价值及经济用途,系统分类的讨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植物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2023-08-08 02:28:051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简史

《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 作者:陈心启、崔鸿宾、戴伦凯、夏振岱本章是在崔鸿宾生前写成的《中国植物志》三十年编研史、戴伦凯的《中国植物志》编研史和夏振岱的《中国植物志》编研史的基础上,由陈心启执笔写成,经过洪德元、陈艺林、傅国勋参加讨论修改,并经吴征镒审阅定稿。《中国植物志》是一部总结我国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系统分类的巨著,全书共80卷,计126分册,包括了3万多种植物和9000余幅图版。《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历史实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启动。全书126卷册的编研工作共经历了45年的漫长岁月,于2004年全部完成。实现了我国数代植物分类学家的夙愿,出版了《中国植物志》,它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最大的一部。《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史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1.准备阶段我国疆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孕育着极其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为全世界所瞩目。早在18—19世纪,许多外国人就不断地到我国来考察和采集植物。但所采集的标本被全部带走,保藏在他们各自国家的标本馆中。依据这些标本发表了大量的新科、新属、新种。但标本和文献资料分散于世界各地,给中国植物学家研究中国植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国老一辈植物分类学家自20世纪初也陆续开始采集植物标本,并先后到欧、美各国查阅保藏在那里的植物标本和有关文献资料。最早到野外采集标本的是钟观光,他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共采集了10多万号标本。随后秦仁昌、陈焕镛、钱崇澍、刘慎谔等也在华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北、西南、西北等省区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随着植物分类学研究取得进展和植物标本的大量采集,胡先驌等曾渴望能着手编写《中国植物志》。胡先驌的博士论文就是《中国种子植物科属志》。这是当时研究中国植物的最基础的参考资料。他曾在1934年中国植物学会第二届会议上说:“现在国内治植物分类学者渐众,理应编纂《中国植物志》。凡编纂各科植物专志者,应同时编纂《中国植物志》。”并希望由商务印书馆负责出版。但这一愿望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而未能实现。然而,就在抗日战争前后,蔡希陶、王启无、俞德浚、陈封怀、郑万钧、秦仁昌、胡先驌、汪发缵、唐进、匡可任、王作宾、傅坤俊、冯国楣、吴征镒、简焯坡等仍然不断地在各地采集植物标本,特别是川、滇地区的植物标本,总数近百万号之多,为后来在各地区建立植物标本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还深入地研究了特定的植物群,如秦仁昌对蕨类植物,胡先驌对安息香科、桦木科、榆科、山龙眼科、茶科,陈焕镛对壳斗科、樟科、苦苣苔科,郑万钧对裸子植物,汪发缵、唐进对百合科、兰科、莎草科,耿以礼对禾本科,俞德浚对蔷薇科、秋海棠科,方文培对槭树科、杜鹃花科,何景对五加科,单人骅对伞形科,陈封怀对报春花科,蒋英对番荔枝科、夹竹桃科、萝藦科,裴鉴对马鞭草科、薯蓣科,吴征镒对唇形科、罂粟科,周太炎对十字花科,钟补求对玄参科、桔梗科,侯宽昭对茜草科,林镕、张肇骞对菊科,匡可任对胡桃科、杨梅科,孔宪武、简焯坡对藜科、蓼科等的研究,以及我国台湾和海外学者,如李惠林、胡秀英、黄增泉、刘棠瑞等的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先后发表了许多论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文献资料。秦仁昌在英国Kew园工作时,曾到英国、瑞典、奥地利拍摄约2万多张的中国标本(包括相当数量的模式标本)照片;吴韫珍和吴征镒又根据当时世界上研究中国植物的权威H.Handel—Mazzetti的中国植物名录精心整理和考证,做成一套科学卡片;由蒋英、傅书遐收集的台湾植物资料与图片等,对于编研《中国植物志》都是极其珍贵的科学资料。老一辈植物分类学家的辛勤努力,为《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植物分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家的重视下,中国科学院先后成立数个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植物研究所,并由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的植被和植物资源考察,例如历时20余年的多次西藏综合考察、黄河水土保持考察、海南橡胶宜林地为主兼及南方和西南植物资源考察、中苏联合考察、南水北调考察、多人多次新疆考察等,在考察中也同时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此外大专院校、有关部门还组织了形式多种多样的考察与采集,如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及中草药多次普查等,又增添了数量巨大的植物标本。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植物分类学工作会议,会上正式提出了编著《中国植物志》的任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先开始组织全国分类学家编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种子植物名称》、《种子植物形态学名词》、《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禾本科、蕨类)和《北京植物志》等;华南植物研究所组织编著《广州植物志》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东北林业土壤研究所编写《东北植物检索表》;南京植物研究所(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编写《江苏南部植物手册》等。这些都属于编研《中国植物志》的前期工作,既整理和鉴定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又培养训练了年轻科研人员。到了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中,正式将《中国植物志》列入生物系统分类和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项目之中。2.初创阶段1958年《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启动了。首先,在1959年5月由钱崇澍、胡先驌等26位植物学家联名在《科学报》上倡议编写《中国植物志》。同年8月上报中国科学院,请求成立《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于10月获正式批准,并于1959年11月11—14日在北京召开首次会议。此次会议形成了下列文件: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组织条例;2.编辑出版条例和编审规程;3.编写规划;4.1960--1962编写及出版规划;5.编写规格;6.植物分类学术语表;7.著者缩写表;8.引证文献缩写表;9.被子植物按Engler系统(1936)的科号与分卷表。编委会第一任主编为钱崇澍与陈焕镛,秘书长为秦仁昌,下设秘书组,长期由崔鸿宾负责组织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植物研究所秦仁昌等于1959年9月首先完成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2卷(蕨类植物)。接着汪发缵、唐进、钟补求等分别于1961与1963年完成并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11卷(莎草科一部分)和第68卷(玄参科一部分)。此三卷《中国植物志》的出版标志着编研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当时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例如保存于国外的许多标本和文献资料难以看到,国内一些地区的标本严重不足,年轻人员缺乏训练等。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制定可行的编写规划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需要合理地分工合作,统一的编写规格,严格的审稿制度和合格的青年科技人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制约《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因此在1961年9月召开的编委会扩大会议上,对组织条例、编写规程、编写规格进行了修改。1964年编委会决定《中国植物志》各卷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册出版,同时还制定了审稿办法。1965年编委会对审稿办法作了修改,并对某些规格作了变动,如把引证中的罗马字改为阿拉伯字等。1966年编委会决定组织力量优先编写经济意义较大的科。但此后不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曾一度停顿下来了,有10年之久未能继续出版。其间只得以编写出版《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方式,继续此项工作,以适应社会的迫切需要,也同时赢得了国家奖励和国际声誉,并进一步整理了资料和积累了经验。3.恢复阶段1973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在广州召开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简称“三志”)的编研工作会议,要求逐步恢复《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此时主编钱崇澍、陈焕镛均先后辞世,老一辈的植物分类学家大多已故世或年迈体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工作恢复的初期首先调整了编委会正副主编和编委,增加了中青年编委。从1973年和1974年开始编委会分别不定期出版《编写工作简讯》和定期编印《中国植物志参考资料》(以当代文献为主)。还编印了云、贵、川、青、藏等各省区的地名考证,拉丁文术语汇编,书刊及著者姓名缩写等工具书性质的资料。对统一编写规格和提高编研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与1963年第68卷的出版相隔11年之久,于1974年12月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36卷(蔷薇科一部分)。此时《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又开始恢复和重新起步了。在1977年出版了第63卷(夹竹桃科、萝藦科)、第65卷第2分册和第66卷(唇形科)等三卷册。4.高速发展和完成阶段自1978年开始,《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又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国家在1978年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一形势的鼓舞下,《中国植物志》编委会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提高编志质量,例如召开一些卷册的交流会,在一些地区召开座谈会等。此时编志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于1978年出版了三卷册,1979年出版了十卷册,1980年出版了三卷册。在国家科委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中“三志”被作为重大项目列入规划,成为国家的重大项目之一,并成立了“三志”联合编委会,编研经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资助。《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共获得中国科学院及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9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此后每年以平均4—5卷册的速度出版,终于在2004年9月完成了《中国植物志》这一巨著的全部卷册*。《中国植物志》总共有126卷册,含300科3407属31141种,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科、属、种数量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参加编研的编研人员312位,绘图人员164位,经过四代人的艰辛努力,终于初步摸清中国维管束植物家底,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和科学依据,为国家可持续地开发生物资源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植物志》的出版为全世界所瞩目。在中国植物学家1979年访美时,曾提出与国际合作的建议,于1988年由俞德浚、吴征镒和全体编委代表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的P.Raven签订了中美合作编写《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的协议,成立了《Flora of China》编委会,并于1989年正式开始编研工作。《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实为《中国植物志》的增订、修改版或第二版,将与全世界专家合作、共同完成。这是《中国植物志》走向国际的一个里程碑。《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整个编研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支持和资助下,大专院校配合下,共同合作完成的。全部著作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出版。整个编研准备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延续了近80年,而从正式启动至全部完成亦经历45年之久。这部巨著的完成与出版无疑为我国可持续开发植物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08-08 02:28:161

怎样做植物志?——必须的内容和步骤(越详细越好)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目标是做出最好的,最完整的,最有价值的植物志,收藏~~~不怕麻烦,请把您知道的告诉我~谢~ 解析: 植物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国家要发展经济,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必须弄清植物的种类和组成,这就需要编研、出版国家或地区的植物志。 中国地域辽阔,山川纵横,地跨热带、亚热带至寒温带,植物种类异常丰富。作为我国植物的户口册和信息库,功载千秋的科学巨著――《中国植物志》是掌握和利用国家植物资源的重要依据和发展有关学科的必须基础,它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记载了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 我国科学家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准备编写《中国植物志》,最早始于北京大学的钟观光,他到全国各省区采集了十几万号标本。继后,秦仁昌、王启无、蔡希陶、俞德俊以及其他老一辈植物学家也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其中,秦仁昌在欧洲拍摄的近二万张中国植物标本照片,对编写该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4年,胡先驌(Hu Xian Xiao)首先提出编写《中国植物志》,他是第一位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植物学家。但当时由于资金、标本、文献等方面的许多困难,这一愿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实现。 1959年 10月我国正式成立《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由钱崇澍(Qian Chong Shu)、陈焕镛任主编,秦仁昌任秘书长,当年就出版了包括蕨类植物的首卷《中国植物志》。以后历任主编是林鎔,俞德浚和吴征镒。 为深入开展《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有关部委和大专院校,先后组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单位上千位科技人员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全国性野外调查考察和标本采集, 到2000年全国各标本馆的植物标本达1700万份之多,为编写该书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基础。 《中国植物志》自1959-1963出版了三卷册以后, 停顿了10年,直到1973年才逐步恢复编研,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给予专项经费的支持,达446万元。统计表明,一半的书籍在1991至2004年出版。因此,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要完成《中国植物志》是不可能的。 《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共301科3408属31142种。该书基于全国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这一协作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编研工作基于大规模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基于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包含了许多新信息、新内容,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在国际上是空前的。 该书的作者们,还参加了植物科属的分类、系统、进化等有关研究,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著,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和中科院或省部委奖多项。这些成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植物志》的学术水平。 《中国植物志》的全部正式出版,不仅摸清了我国的植物资源,还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例如在商贸、检疫、公安和国防等方面,给国际贸易纠纷和侦探破案等提供有力的帮助。植物分布对地层鉴别、环境变迁和寻找矿藏提供重要信息。此外,在宣传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等方面也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植物志》的出版为全世界植物学家所瞩目,自1989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合作编写英文版《中国植物志》。这是《中国植物志》走向国际的里程碑,也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植物志》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植物志》的全部完成,实现了我国四代植物学家的夙愿,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将做出重大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有个网址很好:foc.lseb/dzb
2023-08-08 02:28:321

中国植物志的介绍

《中国植物志》是一套在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完全出版的丛书,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历时45年编撰而成。《中国植物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科研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
2023-08-08 02:28:421

中国植物志的内容简介

全书记载中国产的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图版9000余幅,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该书内容包括科、属、种的中外文献,植物形态特征,国内外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价值及经济用途,系统分类的讨论。中国植物志每个卷册的内容包括科、属特征,科、属、种的检索表,每种植物都记载有形态描述、产地、分布、生态环境、重要种类的经济用途等。书中附有帮助鉴别的形态图,书末有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植物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国家要发展经济,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必须弄清植物的种类和组成,这就需要编研、出版国家或地区的植物志。
2023-08-08 02:28:571

中国植物志最新版是哪一年

中国植物志最新版是2022年,2022年5月20日,《中国植物志2022版》在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门户网站正式发布。所以中国植物志最新版是2022年。《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
2023-08-08 02:29:121

中国植物志有版权吗

有版权。《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版权是作者或出版者对作品享有的出版或作别种处置的权利。
2023-08-08 02:29:211

中国植物志怎么查同科植物

1、首先打开微信进入主界面。2、其次打开公众号搜索中国植物志,点击进入。3、然后点击下方的同科植物,进行搜索查看的植物即可。
2023-08-08 02:29:291

中国植物志的作品荣誉

获 奖 项 目 获 奖 种 类 级 年 《中国植物志》18册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 《中国植物志》55(1-3): 伞形科江苏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1979 《中国植物志》7: 裸子植物国家自然科学奖农业部科技成果奖林业部科技成果奖 211 198219801981 《中国植物志》63: 萝摩科 夹竹桃科国家自然科学奖广东省农业科研奖 3 1982 《中国植物志》30(2): 蕃荔枝科广东省高教优秀成果奖2 1982 《中国植物志》31樟科优秀科技图书奖林业部科技成果黑龙江科技成果奖 122 19831980 《中国植物志》27-28: 毛茛科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中科院科学进步奖 13 1986 《中国植物志》46, 52(2): 槭树科 胡颓子科等15科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 1988 《中国植物志》天南星科中科院科学进步3 1982 《中国植物志》67(2), 68: 玄参科中科院科学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23 19881991 《中国植物志》14-15: 百合科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 21 19891986 《中国植物志》36-38: 蔷薇科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 21 19911987 《中国植物志》65(2), 66: 唇形科国家自然科学奖2 1993 《中国植物志》59 (1-2): 报春花科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21 19951993 《中国植物志》20: 杨柳科中科院科技成果奖3 1981 《中国植物志》紫草科甘肃科技进步奖高校科技进步奖 21 19931992 《中国植物志》73(2):桔梗科等甘肃高校科技成果奖2 1985
2023-08-08 02:29:531

中国植物志的英文修订版

早在1988年10月,中美双方就《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的编撰工作签订合作协议,1989年编撰工作正式启动。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主要是对《中国植物志》中文版进行全面修订,并译成英文。项目工程浩大,文字25卷,图版24卷,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前后历时25年,由中美等国共同完成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已于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1988年10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吴征镒院士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Peter Raven院士代表中美双方就Flora of China的编撰工作签订合作协议,编撰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国际合作,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有机会走向国际,利用保存于世界各大标本馆的大量标本,特别是模式标本,查阅大量经典文献以解决《中国植物志》(中文版)由于历史条件、经费等局限而未能解决的大量名称和鉴定等问题。通过野外考察、文献考证和对疑难类群的深入研究,中外学者融合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思路,共同提高学术水平,通力合作完成了这一巨著。 Flora of China历时25年,对80卷125册的中文版《中国植物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并用英文成稿。该书由吴征镒院士和Raven院士主编,2003年编委会调整,增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为副主编。项目采用中外作者合作的形式,由中方作者完成初稿,并赴美国和欧洲一些大标本馆查阅模式标本,鉴定存于国外的大量中国标本,并查阅植物分类学经典文献,结合新采集的国内标本,对物种名称和分布区状况进行修订,并邀请美、英、法、日俄等相关类群的权威学者作为合作者,通过广泛的交流、讨论,共同修改文稿,最终由双方作者协商定稿。该书包括文字25卷、图版24卷,记录了我国维管束植物312科3328属31362种,是世界上最大和高水平的英文版植物志。这也是自2004年《中国植物志》出版完成并于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后,中国植物学界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 18和19世纪以及20世纪前半叶,大量欧美日植物学家和探险者在中国采集了数十万份标本,几乎全都存于国外,其中许多后来成为模式标本。通过《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开展的国际合作,使我国学者有机会研究这些标本,利用国外的大量经典文献,解决《中国植物志》中文版由于历史条件、经费等局限而未能解决的大量名称和鉴定等问题。 此次编撰工作中完成的工作还包括:鉴定中国采集的标本;野外考察,对疑难类群的形态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类群进行分类修订,着重物种的划分和归并、学名的考订和规范等。
2023-08-08 02:30:121

中国植物志的作品目录

卷.册 出版年月 分册主编 类群1.0 2004.00 吴征镒 总 论 (附录中还收录了水青树科植物。)2.0 1959.09 秦仁昌 蕨类(一)瓶尔小草科—条蕨科3.1 1990.06 秦仁昌 蕨类(二)蕨科 中国蕨科 凤尾蕨科等3.2 1999.11 朱维明 蕨类(三)车前蕨类 书带蕨类 蹄盖蕨类4.1 1999.07 邢公侠 蕨类(四)肿足蕨科 金星蕨科4.2 1999.02 吴兆洪 蕨类(五)铁角蕨科 睫毛蕨科 球子蕨科等5.1 2000.01 武素功 蕨类(六)鳞毛蕨科(1)5.2 2001.02 孔宪需 蕨类(七)鳞毛蕨类6.1 1999.08 吴兆洪 蕨类(八)叉蕨科 肾蕨科 实蕨科等6.2 2000.01 林尤兴 蕨类(九)双扇蕨科 燕尾蕨科 水龙骨科等6.3 2004.00 张宪春 蕨类植物7.0 1978.12 郑万钧、傅立国 裸子植物门8.0 1992.10 孙祥钟 香蒲科 冰沼草科 露兜树科等9.1 1996.03 耿伯介、王正平 禾本科(一)竹亚科9.2 2002.00 刘亮 禾本科(二)9.3 1987.10 郭本兆 禾本科(三)早熟禾亚科10.1 1990.06 陈守良 禾本科(四)画眉草亚科 黍亚科10.2 1997.03 陈守良 禾本科(五)11.0 1961.11 唐进、汪发缵 莎草科(一)藨草族—珍珠茅族12.0 2000.01 戴伦凯、梁松筠 莎草科(二)苔草亚科13.1 1991.12 裴盛基、陈三阳 棕榈科13.2 1978.09 吴征镒、李恒 天南星科 浮萍科13.3 1997.07 吴国芳 须叶藤科 谷精草科 田葱科等14.0 1980.12 唐进、汪发缵 百合科(一)15.0 1978.06 唐进、汪发缵 百合科(二)16.1 1985.04 裴鉴、丁志遵 石蒜科 蒟篛薯科 鸢尾科16.2 1981.11 吴德邻 芭蕉科 姜科 美人蕉科等17.0 1999.11 郎楷永 兰科(一)18.0 1999.10 陈心启 兰科(二)19.0 1999.09 吉占和 兰科(三)20.1 1982.01 程用谦 木麻黄科 三白草科 胡椒科等20.2 1984.09 王战、方振富 杨柳科21.0 1979.11 匡可任、李沛琼 杨梅科 胡桃科 桦木科22.0 1998.03 陈焕庸、黄成就 壳斗科 榆科 马尾树科23.1 1998.03 张秀实、吴征镒 桑科23.2 1995.08 王文采、陈家瑞 荨麻科24.0 1988.08 丘华兴、林有润 川苔草科 桑寄生科 山龙眼科等25.1 1998.08 李安仁 蓼科25.2 1979.03 孔宪武 藜科 笕科26.0 1996.09 唐昌林 紫茉莉科 马齿笕科 商陆科等27.0 1979.07 关克俭 毛茛科(一)睡莲科 金鱼藻科 领春木科等28.0 1980.04 王文采 毛茛科(二)(毛茛亚科)29.0 2001.00 应俊生、陈德昭 木通科 小檗科30.1 1996.05 刘玉壶 防己科 木兰科30.2 1979.05 蒋英、李秉滔 腊梅科 番荔枝科 肉豆蔻科31.0 1982.09 李锡文 樟科 莲叶桐科32.0 1999.02 吴征镒 罂粟科 山柑科33.0 1987.10 周太炎 十字花科34.1 1984.08 傅书遐、傅坤俊 木犀草科 辣木科 伯乐树科等34.2 1992.02 潘锦堂 虎耳草科(一)35.1 1995.11 陆玲娣、黄淑美 虎耳草科(二)(梅花草亚科 绣花球亚科 多香木亚科等)35.2 1979.05 张宏达 海桐花科 金缕梅科 杜仲科等36.0 1974.12 俞德浚 蔷薇科(一)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37.0 1985.06 俞德浚 蔷薇科(二)蔷薇亚科38.0 1986.06 俞德浚 蔷薇科(三) 李亚科 牛栓藤科39.0 1988.05 陈德昭 豆科(一)40.0 1994.05 韦直 豆科(二)蝶形花亚科(1)41.0 1995.05 李树刚 豆科(三)蝶形花亚科(2)42.1 1993.12 傅坤俊 豆科(四)42.2 1998.12 崔鸿宾 豆科(五)43.1 1998.02 徐朗然、黄成就 攀打目 攀打科 牛儿苗目 酢浆草科 牛儿苗科等43.2 1997.02 黄成就 芸香科43.3 1997.03 陈书坤 苦木科 橄榄科 楝科等44.1 1994.04 李秉滔 大戟科(一)叶下珠亚科44.2 1996.02 邱华兴 大戟科(二)铁笕菜亚科 巴豆亚科44.3 1997.04 马金双 大戟科(三)45.1 1980.12 郑勉、闵天禄 虎皮楠科 水马齿科 黄杨科等45.2 1999.07 陈书坤 冬青科45.3 1999.08 诚静容、黄普华 卫矛科46.0 1981.02 方文培 翅子藤科 刺茉莉科 省沽油科等47.1 1985.11 刘玉壶、罗献瑞 无患子科 清风藤科47.2 2002.00 陈艺林 凤仙花科48.1 1982.07 陈艺林 鼠李科48.2 1998.04 李朝銮 葡萄科49.1 1989.06 张宏达、缪汝槐 杜英科 椴树科49.2 1984.11 冯国楣 锦葵科 木锦科 梧桐科49.3 1998.07 张宏达 山茶科(一)山茶亚科50.1 1998.08 林来官 山茶科(二)厚皮香亚科50.2 1990.01 李锡文 藤黄科 柽柳科 龙脑香料等51.0 1991.12 王庆瑞 堇菜科52.1 1999.10 古粹芝 大风子科 旌节花科 西番莲科52.2 1983.10 方文培 胡颓子科 玉蕊科 千屈菜科等53.1 1984.11 陈介 使君子科 桃金娘科 野牡丹科53.2 2000.01 陈家瑞 菱科 柳叶菜科 小二仙草科等54.0 1978.03 何景、曾沧江 五加科55.1 1979.10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一)55.2 1985.08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二)55.3 1992.01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56.0 1990.12 方文培、胡文光 山茱萸科 岩梅科 桤叶树科等57.1 1999.06 方瑞征 杜鹃花科57.2 1994.12 胡琳贞、方明渊 杜鹃花科(二)57.3 1991.12 方瑞征 杜鹃花科(三)木亚科58.0 1979.08 陈介 紫金牛科59.1 1989.11 陈封怀、胡启明 报春花科(一)珍珠菜族——报春花族59.2 1990.01 陈封怀、胡启明 报春花科(二)报春花族——水茴草族60.1 1987.09 李树刚 白花丹科 山榄科 柿科60.2 1987.03 吴容芬、黄淑美 山矾科 安息香科61.0 1992.02 张美珍、邱莲卿 木犀科 马钱科62.0 1988.06 何廷农 龙胆科63.0 1977.02 蒋英、李秉滔 夹竹桃科 萝藦科64.1 1979.05 吴征镒 旋花科 花科 田基麻科64.2 1989.12 孔宪武、王文采 紫草科65.1 1982.03 裴鉴、陈守良 马鞭草科65.2 1977.07 吴征镒、李锡文 唇形科(一)66.0 1977.11 吴征镒、李锡文 唇形科(二)67.1 1978.11 匡可任、路安民 茄科67.2 1979.10 钟补求 玄参科(一)68.0 1963.08 钟补求 玄参科(二)69.0 1990.03 王文采 紫葳科 胡麻科 角胡麻科等70.0 2002.00 胡加琪 爵床科71.1 1999.08 罗献瑞 茜草科71.2 1999.09 陈伟球 茜草科(二)茜草亚科72.0 1988.10 徐炳声 忍冬科73.1 1986.09 路安民、陈书坤 五福花科 败酱科 川续断科等73.2 1983.08 洪德元 桔梗科 草海桐科 花柱草科74.0 1985.01 林镕、陈艺林 菊科(一)班鸠菊族——紫苑族75.0 1979.09 林镕 菊科(二)旋覆花族——堆心菊族76.1 1983.05 林镕、石铸 菊科(三)春黄菊族(一)76.2 1991.05 林镕、林有润 菊科(四)春黄菊族(二)77.1 1999.04 陈艺林 菊科(五)千里光族 金盏花族77.2 1989.07 林镕、刘尚武 菊科(六)千里光族 千里光亚族78.1 1987.12 林镕、石铸 菊科(七)蓝刺头族 菜蓟族78.2 1999.08 陈艺林、石铸 菊科(八)菜蓟族79.0 1996.02 程用谦 菊科(九)帚菊木族80.1 1997.09 林镕、石铸 菊科(十)舌状花亚科 菊苣族80.2 1999.05 葛学军、林有润 菊科(十一)菊苣族 蒲公英属
2023-08-08 02:30:321

有《中国植物志》的朋友能不能给我传一下。 谢谢了!

我有但先给分
2023-08-08 02:30:524

查植物志怎么查?是不是类似中国植物志的网站?还是一本书?

中国植物志是一整套书籍,由哈尔滨的东北林业大学的聂绍全老师主编的。
2023-08-08 02:31:042

1986《中国植物志》第38卷 039页怎么引用

引用《中国植物志》的页面,可以使用以下格式:张三. 1986. 中国植物志. 第38卷. 039页.其中,张三是作者姓名,1986是出版年份,第38卷是卷数,039页是页数。
2023-08-08 02:31:122

有哪些比较好的国内植物图鉴推荐分享啊?

推荐《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查阅和携带都很方便!最赞的是有相似种的介绍和植物名字的拼音与到生僻字也不需要特意查字典,左边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左边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右边是花朵叶子果实的图片总体来说非常好用!上山下海必备。而且他只有 三分之二个ipad mini的大小,比ipad mini还轻7克。坐公交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翻翻看。总体来说非常好用!上山下海必备。而且他只有 三分之二个ipad mini的大小,比ipad mini还轻7克。坐公交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翻翻看。
2023-08-08 02:31:523

芒果是什么意思。

芒果是杧果(中国植物志)的通俗名(拉丁学名:Mangifera indica L.),芒果是一种原产印度的漆树科常绿大乔木,叶革质,互生;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核果大,压扁,长5-10厘米,宽3-4.5厘米,成熟时黄色,味甜,果核坚硬。芒果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芒果果实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芒果所含有的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见的。其次维生素C含量也不低。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是其主要营养成分。可制果汁、果酱、罐头、腌渍、酸辣泡菜及芒果奶粉、蜜饯等。
2023-08-08 02:32:341

怎样做植物志?——必须的内容和步骤(越详细越好)

no
2023-08-08 02:32:463

蛇菰科的中国植物志

蛇菰科——BALANOPHOR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正常根,靠根茎上的吸盘寄生于寄主植物的根上。根茎粗,通常分枝,表面常有疣瘤或星芒状皮孔,顶端具开裂的裂鞘。花茎(又称总花梗)圆柱状,出自根茎顶端,常为裂鞘所包着;鳞片状苞片(简称“鳞苞片”)互生、2列或近对生,有时轮生、旋生、稀聚生、散生或不存在;花序顶生,肉穗状或头状,花单性,雌雄花同株(序)或异株(序);雄花常比雌花大,有梗或无梗,与雌花同序时,常混杂于雌花丛中或着生于花序顶部、中部或较多地在基部,花被存在时3-6(8-14)裂,裂片在芽期呈镊合状排列;雄蕊在无花被花中1-2枚,在具花被花中常与花被裂片同数且对生,很少多数;花丝离生或合生,花药离生或连合,2至多室,药室短裂、斜裂、纵裂或横裂。雌花微小,与附属体混生或着生于附属体的基部,无花被或花被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1-3室,花柱1-2枚,顶生,柱头不开叉或呈头状,很少呈盘状;胚珠每室1枚,无珠被或具单层珠被,珠柄很短或不存在。坚果小,脆骨质或革质,1室,有种子1枚;种子球形,通常与果皮贴生,种皮薄或不存在,很少厚质;胚乳丰富,颗粒状,多油质,很少粉质;胚通常微小,未分化。18属约12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至亚热带。我国产2属20种。本科植物不少种类供药用;蛇菰属一些种的根茎含蜡质(蛇菰素Balanophorin ),还可制成捕捉小鸟用的粘胶(鸟黐)。模式属:蛇菰属Balanophora. Forst. et Forst. f.下级分类蛇菰亚科 Subfam. Balanophoroideae双柱蛇菰亚科 Subfam. Helosidoideae
2023-08-08 02:33:071

《中国植物志》的被子植物部分采用哪一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

中国植物志被子植物部分采用恩格勒系统种子植物分类学主要采用哈钦松系统
2023-08-08 02:33:262

芒果里有黑色的丝是怎么回事

芒果里面出现黑丝是由于芒果存放太久,导致芒果里面被氧化了,原本的纤维素也被破坏了,出现这种情况不宜再食用。芒果是_果(中国植物志)的通俗名(拉丁学名:MangiferaindicaL.),芒果是一种原产印度的漆树科常绿大乔木,叶革质,互生;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核果大,压扁,长5-10厘米,宽3-4.5厘米。
2023-08-08 02:33:381

芒果里面长的这是什么东西像面嘎达似的 头一次遇见 谁知道告诉我一下?

应该是有虫子芒果是杧果[1](中国植物志)的通俗名(拉丁学名:Mangifera indica L.),芒果是一种原产印度的漆树科常绿大乔木,叶革质,互生;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成顶生的圆锥花序。
2023-08-08 02:34:132

中国植物志怎么用

文件为PDF格式需要您安装Acrobat Reader,如果您尚未安装,请在这里下载并安装要看得先安装这个东西,再把“何首乌”输到种中文名里搜索,然后点页码应该就行建议你到http://www.plantphoto.cn/这个网站搜索你想要的东西
2023-08-08 02:34:232

中国植物志图片下载没有水印

想要无水印图片,方法一:以图搜图看是否有无水印原图,这样的图清晰度会更高方法二:自己拍照片植物图片带中国植物志怎么了,难道不看起来更专业么菜单栏找到插入选项卡,选择此选项卡底下的页眉和页脚图标,用鼠标左键去除!
2023-08-08 02:34:323

红瓜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hóng guā shǔ 2 中文名 红瓜属 3 拼音名 hongguashu 4 拉丁名 Coccinia 5 中国植物志 73(1):262 6 描述 Coccinia Wight et Arn. 红瓜属,葫芦科,约30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以及墨西哥、古巴等地,其中红瓜C. cordifolia(L. )Cogn. 我国广东云南亦产之。藤本,有卷须;花通常单性异株,单生或组成总状花序或聚伞花序;花冠钟形,裂片分裂至中部;雄蕊合生;果为浆果,长椭圆形,熟时鲜红色。 7 属下物种
2023-08-08 02:34:411

草沙蚕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cǎo shā cán shǔ 2 中文名 草沙蚕属 3 拼音名 caoshacanshu 4 拉丁名 Tripogon 5 中国植物志 10(1):58 6 描述 Tripogon Roem. et Schult.草沙蚕属,禾本科,约15种,多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大洋洲有1种,美洲有2种,我国有中华草沙蚕T. chinensis Hack.,草沙蚕T. bromoides Roem. et Schult. 等5种,几产全国,供饲料用。纤细、簇生草本,有极狭的叶片;小穗有数小花,近无柄,2列于极纤细的德轴之一侧;小穗轴于颖之上和小花间脱节;颖稍不相等,狭窄,1脉;外稃狭,3脉,基部有长毛一束,顶部2裂,中脉延伸成一短芒. 7 属下物种
2023-08-08 02:34:541

这是什么植物的果实,叫什么,能吃吗?

没见过,
2023-08-08 02:35:222

莎草科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文名 4 拼音名 5 拉丁名 6 描述 7 莎草科的特征 8 中国植物志 9 所有属 10 莎草科的分类依据 10.1 莎草属(Cyperus) 10.2 荸荠属(Heleocharis) 10.3 飘拂草属(Fimbristylis) 10.4 苔草属(Carex) 1 拼音 shā cǎo kē 2 英文参考 Cyperaceae,Sedge Family 3 中文名 莎草科 4 拼音名 shacaoke 5 拉丁名 Cyperaceae 6 描述 莎草科(Cyperaceae,Sedge Family) 本科为广布全球的一个草本大科,约120属4500多种,主产温带地区。我国有31属670种,分布全国各地。其经济意义不及禾本科重要,但荸荠可作水果或蔬菜,有些植物可药用或供编织草席、制纸等用,然而有不少为农田杂草。 荸荠的块茎可食或提取淀粉。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秆实心,常三棱形,无节;叶通常3列,有时缺,叶片狭长,有封闭的叶鞘;花小,两性或单性,生于小穗鳞片(常称为颖)的腋内,小穗复排成穗状、总状、圆锥状、头状或聚伞花序等各种花序;花被缺或为下位刚毛、丝毛或鳞片;雄蕊1-3;子房上位,1室,有直立的胚珠1颗,花柱单一,细长或基部膨大而宿存,柱头2-3;果为一瘦果或小坚果。我国的主要属有:Carex,Cyperus,Fimbristylis,Heleocharis,Kobresia,Mariscus,Scirpus,Scleria等等。 (参见《中国植物志》第11卷。) 7 莎草科的特征 多年生,少为一年生草本,常具根茎;地上茎(秆)多为三棱形,实心;叶基生或秆生,常排成3列;叶片条形,基部叶鞘闭合,或叶片退化而仅具叶鞘。花小,2~多朵集成小穗,单一或再排成各种花序,花序下通常有1~多枚叶状、刚毛状或鳞片状总苞片;花两性或单性,生于鳞片(颖片)的腋内,鳞片在小穗轴上2列或螺旋状排列;花被缺或退化成下位刚毛或下位鳞片;雄蕊3(少1~2);雌蕊2~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1室1胚珠。小坚果或瘦果,有时为苞片形成的囊包所包被,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5。花粉1~4孔。 8 中国植物志 11:1 9 所有属 Bly *** us........扁穗草属 Bulbostylis....球柱草属 Carex..........薹草属 Cladium........克拉莎属 Courtoisia.....翅鳞莎属 Cyperus........莎草属 Diplacrum......裂颖茅属 Eriophorum.....羊胡子草属 Fimbristylis...飘拂草属 Fuirena........芙兰草属 Gahnia.........黑莎草属 Heleocharis....荸荠属 Hypolytrum.....割鸡芒属 Juncellus......水莎草属 Kobresia.......嵩草属 Kyllinga.......水蜈蚣属 Lepidosperma...鳞籽莎属 Lepironia......石龙刍属 Lipocarpha.....湖瓜草属 Machaerina.....剑叶莎属 Mapania........擂鼓艻属 Mariscus.......砖子苗属 Pycreus........扁莎属 Remirea........海滨莎属 Rhynchospora...刺子莞属 Schoenus.......赤箭莎属 Scirpus........藨草属 Scleria........珍珠茅属 Thoracostachyum野长蒲属 Torulinium.....断节莎属 10 莎草科的分类依据 本科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两性或单性、小穗排列方式、花鳞片的排列方式、花柱基部是否膨大、柱头数目、小坚果是否具囊苞和下位刚毛等性状。 10.1 莎草属(Cyperus) 秆散生或丛生,叶基生。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有时缩短成头状,叶状苞片数枚;小穗2~多数,穗轴宿存,鳞片两列,无下位刚毛;花两性,柱头3(极少2);小坚果三棱形。380种,我国有30多种。莎草(香附子,C. rotundus L.),广布各地,为恶性杂草之一,也是飞蝗、花稻虱及稻纹枯病的中间寄主。块茎药用或提取香附油作香料。碎米莎草(C. iria L.)、异型莎草(C. difformis L.)、扁穗莎草(C. pressus L.)等为江南各地常见田间杂草。此外,伞草(C. papyrus L.),常栽培作观赏。 10.2 荸荠属(Heleocharis)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有的根状茎顶端膨大成球茎;秆丛生,圆柱形或四棱柱形,只有叶鞘无叶片;无总苞,小穗单个顶生,花两性,下位刚毛7枚;柱头3,花柱基三角形;小坚果棕色。荸荠[H. tuberosa (Roxb.) Roem. et Schult.]广为栽培,球茎供食用。同属的牛毛毡[H. yokoscensis (Franch. et Sav.) Tang et Wang]为水田的矮小杂草,也是水稻铁甲虫的寄主。 10.3 飘拂草属(Fimbristylis) 秆常丛生,叶基生;聚伞花序顶生;花两性,无下位刚毛,花柱基部膨大,常易脱落,柱头2~3。约130种,我国有47种,广布。水虱草[F. miliacea (L.) Vahl.]、烟台飘拂草(F. stauntoni Dabea. et Franch)、两歧飘拂草[F. dichotoma (L.) Vahl.]等,多为稻田或路边湿地常见杂草。 10.4 苔草属(Carex)
2023-08-08 02:35:531

苋科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文名 4 拼音名 5 拉丁名 6 描述 7 中国植物志 8 所有属 1 拼音 xiàn kē 2 英文参考 Amaranthaceae, Amaranth Family 苋科(Amaranthaceae, Amaranth Family)在以往的系统中大多分苋科和藜科(Chenopodiaceae)2个科。但二者在形态上区别很少,而且分子系统学证据支持合并成一个科。系主要分布于温、寒带的滨海、干旱或盐堿地区的草本科,约有170属2400余种,广布全世界;我国约有50属220种,全国分布,尤以西北部为最多。本科有一些经济植物,如糖用作物甜菜,蔬菜作物菠菜、苋菜、根用甜菜和叶用甜菜,观赏植物鸡冠花、锦绣苋等;还有不少耐盐堿的盐生植物。 3 中文名 苋科 4 拼音名 xianke 5 拉丁名 Amaranthaceae 6 描述 Amaranthaceae 苋科,双子叶植物,约65属,850种,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3属,39种,南北均产之,有些供蔬食,有些人药,有些供观赏。草本,少数为攀援藤本或灌木;叶对生或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或稀单性,单生或为腋生的聚伞花序或排成圆锥花序;花被片3-5,常干膜质;雄蕊1-5,与花被片对生;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颗(稀多颗);果各式,常为盖裂的胞果,有时浆果状或为一坚果。我国的主要属有:Achyranthes,Aerva,Alternanthera,Amaranthus等等。 7 中国植物志 25(2):194 8 所有属 Achyranthes....牛膝属 Aerva..........白花苋属 Allmania.......砂苋属 Alternanthera..莲子草属 Amaranthus.....苋属 Celosia........青葙属 Cladostachys...浆果苋属 Cyathula.......杯苋属 Gomphrena......千日红属 Iresine........血苋属 Philoxerus.....安旱苋属 Psilotrichopsis拟林苋属 Psilotrichum...林地苋属 Trichurus......针叶苋属
2023-08-08 02:36:161

兰科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描述 6 中国植物志 7 所有属 1 拼音 lán kē 2 中文名 兰科 3 拼音名 lanke 4 拉丁名 Orchidaceae 5 描述 Orchidaceae 兰科,单子叶植物,约700属,2000种,广布于全球,但主要产热带地区,我国有166属,1019种,南北均产之,而以云南、台湾与海南岛为最盛,大部分供观赏,少数如石斛、天麻、白芨等入药。 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陆生及腐生的常具根状茎或块茎,附生的常具假鳞茎(变态的茎,膨大成种种形状,肉质)以及肥厚而有根被的气生根。多数兰科植物,特别是陆生兰,在种子萌发时靠与真菌(均为担子菌,如Rhizoctonia、Corticium、Xerotus、Mara *** ius、Formes和Clitocybe等)共生,摄取必须的养分,只有少数种类终生营腐生生活。兰科的生长,有两种分枝方式,即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后者又根据花序的位置而分为顶花合轴分枝(Acranthous Sympodium)与侧花合轴分枝(Pleuranthous Sympodium)。叶通常互生,也经常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有时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常肥厚,附生种类的叶一般在基部有关节,而且多为肉质或厚革质。花通常作180度扭转,使唇瓣处于远轴的一方(下方),较少作90度弯曲而达到同样目的,极罕不扭转或作360度扭转而使唇瓣保持原有的位置(上方);花被片6,排列成2轮,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中萼片常直立而与花瓣靠合成兜状,侧萼片斜歪,有时基部与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Mentum),极罕两枚侧萼片一侧边缘作不同程度的联合,或甚至合生而成一枚合萼片;内轮侧生的2枚称花瓣,中央的1枚通常变成种种奇特的形状,称唇瓣(Labellum),极少3枝花瓣一式而不具唇瓣;唇瓣常有艳丽的色彩,上面一般还有胼胝体、褶片或腺毛等附属物,基部往往有距或囊;雄蕊和花柱、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种柱状体,称蕊柱(Column或Gynostemium);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Clinandrium)和1枚背生雄蕊,前上方有1个柱头穴,极罕没有药床、柱头顶生或具2枚雄蕊者;蕊柱基部有时向前方(唇瓣方向)延伸而成足状,称蕊柱足;在柱头与雄蕊之间常有一舌状器官,称蕊喙(Rostellum),蕊喙通常由柱头上裂片变态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有时一部分变为柄状物,称花粉块柄(Caudicle);蕊喙的粘液常变为固态的粘块,称粘盘(Viscid),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附属物,称蕊喙柄(Stipe);花粉团、花粉块柄(以上来自花药,为雄性来源的)和粘盘、蕊喙柄(来自柱头,为雌性来源的)合生在一起,称花粉块(Pollinia);但并非所有的花粉块都具有这4个部分,其质地与数目也因属而异。兰科植物大多数靠昆虫传粉,也有鸟媒传粉和自花传粉的。当昆虫采蜜后退出花朵时,通常背部触及蕊喙,引起粘盘脱出并牢固地固著在昆虫背部或其他部位上,把花粉块整个从药室中拖出并带走。而当花粉块柄暴露于空气后,由于失水或其他原因,引起了种种运动,使得花粉团处于特定的位置,并在昆虫寻访别的花朵时正好击中柱头,从而实现异花传粉。其巧妙的细节因种而异,极其多种多样,在被子植物中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子房下位,通常1室,侧膜胎座,极罕3室而具中轴胎座,具极多数的胚珠。果实一般为蒴果,具数个或更多的种子,据报告南美洲产的Cycnoches chlorochilon一个蒴果含种子3770000个。种子细小,近于无胚乳,胚也未分化,种皮两端常延伸成翅状。我国主要的属有:Amitostigma Bulbophyllum,Calanthe,Cirrhopetalum,Cymbidium,Cypripedium,Dendrobium,Eria,Goodyera,Habenaria,Herminium,Liparis,Listera,Oberonia,Platanthera等。 6 中国植物志 17:1 7 所有属 Acampe.........脆兰属 Acanthephippium坛花兰属 Acriopsis......合萼兰属 Aerides........指甲兰属 Agrostophyllum.禾叶兰属 Amitostigma....无柱兰属 Androcorys.....兜蕊兰属 Anoectochilus..开唇兰属 Anthogonium....筒瓣兰属 Aphyllorchis...无叶兰属 Apostasia......拟兰属 endicula....牛齿兰属 Arachnis.......蜘蛛兰属 Arundina.......竹叶兰属 Ascocentrum....鸟舌兰属 Bletilla.......白及属 Brachycorythis.苞叶兰属 Bulbophyllum...石豆兰属 Bulleyia.......蜂腰兰属 Calanthe.......虾脊兰属 Callostylis....美柱兰属 Calypso........布袋兰属 Cephalanthera..头蕊兰属 Cephalantheropsis黄兰属 Ceratostylis...牛角兰属 Chamaeanthus...低药兰属 Chamaegastrodia叠鞘兰属 Changnienia....独花兰属 Cheirostylis...叉柱兰属 Chiloschista...异唇兰属 Chrysoglossum..金唇兰属 Cleisostoma....隔距兰属 Coeloglossum...凹舌兰属 Coelogyne......贝母兰属 Collabium......吻兰属 Corallorhiza...珊瑚兰属 Corybas........铠兰属 Corymborkis....管花兰属 Cremastra......杜鹃兰属 Cryptochilus...宿苞兰属 Cryptostylis...隐柱兰属 Cymbidium......兰属 Cypripedium....杓兰属 Cyrtosia.......肉果兰属 Dendrobium.....石斛属 Dendrochilum...足柱兰属 Didymoplexiella锚柱兰属 Didymoplexis...双唇兰属 Diglyphosa.....密花兰属 Diphylax.......尖药兰属 Diplandrorchis.双蕊兰属 Diplomeris.....合柱兰属 Diploprora.....蛇舌兰属 Disperis.......双袋兰属 Doritis........五唇兰属 Epigeneium.....厚唇兰属 Epipactis......火烧兰属 Epipogium......虎舌兰属 Eria...........毛兰属 Eriodes........毛梗兰属 Erythrodes.....钳唇兰属 Erythrorchis...倒吊兰属 E *** eralda......花蜘蛛兰属 Eulophia.......美冠兰属 Flickingeria...金石斛属 Galeola........山珊瑚属 Gastrochilus...盆距兰属 Gastrodia......天麻属 Geodorum.......地宝兰属 Goodyera.......斑叶兰属 Grosourdya.....火距兰属 Gymnadenia.....手参属 Habenaria......玉凤花属 Hancockia......滇兰属 Haraella.......香兰属 Hemipilia......舌喙兰属 Herminium......角盘兰属 Herpy *** a.......爬兰属 Hetaeria.......翻唇兰属 Hippeophyllum..套叶兰属 Holcoglossum...槽舌兰属 Holopogon......无喙兰属 Hygrochilus....湿唇兰属 Hylophila......袋唇兰属 Ione...........堇兰属 Ischnogyne.....瘦房兰属 Kingidium......尖囊兰属 Lecanorchis....盂兰属 Liparis........羊耳蒜属 Listera........对叶兰属 Ludisia........血叶兰属 Luisia.........钗子股属 Malaxis........沼兰属 Malleola.......槌柱兰属 Microtatorchis.拟蜘蛛兰属 Microtis.......葱叶兰属 Mischobulbum...球柄兰属 Monomeria......短瓣兰属 Myrmechis......全唇兰属 Neofiia.....风兰属 Neogyna........新型兰属 Neottia........鸟巢兰属 Neottianthe....兜被兰属 Nephelaphyllum.云叶兰属 Nervilia.......芋兰属 Neuwiedia......三蕊兰属 Nothodoritis...象鼻兰属 Oberonia.......鸢尾兰属 Odontochilus...齿唇兰属 Orchis.........红门兰属 Oreorchis......山兰属 Ornithochilus..羽唇兰属 Otochilus......耳唇兰属 Pachystoma.....粉口兰属 Panisea........曲唇兰属 Paphiopedilum..兜兰属 Papilionanthe..凤蝶兰属 Parapteroceras.虾尾兰属 Pecteilis......白蝶兰属 Pelatantheria..鉆柱兰属 Pelexia........肥根兰属 Pennilabium....巾唇兰属 Peristylus.....阔蕊兰属 Phaius.........鹤顶兰属 Phalaenopsis...蝴蝶兰属 Pholidota......石仙桃属 Phreatia.......馥兰属 Platanthera....舌唇兰属 Pleione........独蒜兰属 Podochilus.....柄唇兰属 Pogonia........朱兰属 Polystachya....多穗兰属 Pomatocalpa....鹿角兰属 Porolabium.....孔唇兰属 Porpax.........盾柄兰属 Pteroceras.....长足兰属 Renanthera.....火焰兰属 Rhynchostylis..鉆喙兰属 Risleya........紫茎兰属 Robiquetia.....寄树兰属 Sarcoglyphis...大喙兰属 Sarcophyton....肉兰属 Satyrium.......鸟足兰属 Schoenorchis...匙唇兰属 Sedirea........萼脊兰属 Smithorchis....反唇兰属 Smitinandia....盖喉兰属 Spathoglottis..苞舌兰属 Spiranthes.....绶草属 Staurochilus...掌唇兰属 Stereosandra...肉药兰属 Stigmatodactylus指柱兰属 Sunipia........大苞兰属 Taeniophyllum..带叶兰属 Tainia.........带唇兰属 Tangtsinia.....金佛山兰属 Thelasis.......矮柱兰属 Thrixspermum...白点兰属 Thunia.........笋兰属 Tipularia......筒距兰属 Trichoglottis..毛舌兰属 Tropidia.......竹茎兰属 Tsaiorchis.....长喙兰属 Tuberolabium...管唇兰属 Tulotis........蜻蜓兰属 Uncifera.......叉喙兰属 Vanda..........万代兰属 Vandopsis......拟万代兰属 Vanilla........香荚兰属 Vexillabium....旗唇兰属 Vrydagzynea....二尾兰属 Yoania.........宽距兰属 Zeuxine........线柱兰属
2023-08-08 02:36:231

茄子根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茄子根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茄子根的功效与作用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茄子根泡酒的功效茄子根的功效与作用2、茄根有什么作用?3、茄子没摘的时候茄子上面的那个部分是什么?4、茄子蒂能吃吗茄子根煮水功效与作用5、茄子根煮水功效与禁忌茄子根泡酒的功效茄子根的功效与作用1、方中茄子根蒸后治风湿筋骨瘫痪,亦治风痹;牛蒡子、牛蒡根利腰脚,助茄子根治风痹;2、大麻子去风痹皮顽,疗关节疼痛;苍耳子、防风、萆_、蚕沙、羌活、秦艽祛风湿,舒筋止痛;3、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治腰脚不利,腿膝沉重,关节疼痛等症;枸杞益肾精,润风药之燥;4、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虎肠骨祛风定痛,强筋健骨;桔梗消痰积,主肺气以为制节,亦可助风痹之蠲除;5、制附子补阳散寒,温经止痛。6、诸药相合,祛风湿、利关节,补肾阳,强腰膝;祛邪扶正相参,温凉升降有致"。7、风痹寒湿疾患,本为邪正相干,筋骨血气为之不利,不通则痛;虚滞不达,气血不荣,肢体亦痛且顽麻,甚至筋脉挛缩。8、是以本方为风痹设法,其效可期,又以好酒浸渍为饮,则行药势,畅筋脉,功可更捷。茄根有什么作用?茄根,中药名。为茄科茄属植物茄SolanummelongenaL.的根。遍及全国。具有祛风利湿,清热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热痹,脚气,血痢,便血,痔血,血淋,妇女阴痒,皮肤瘙痒,冻疮。中药名称茄根别名茄母,茄子根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快速导航性味功效主治相关配伍用法用量炮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鉴别入药部位根。性味味甘、辛,性寒。功效祛风利湿,清热止血。主治用于风湿热痹,脚气,血痢,便血,痔血,血淋,妇女阴痒,皮肤瘙痒,冻疮。相关配伍1、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茄子根15g,水煎服;或用茄子根90g,浸白酒500ml,浸泡,7d后取服,每服药酒15ml,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2、治久痢不止: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以砂糖水服之。(《纲目》引《简便单方》)3、治女阴挺出:茄根烧存性,为末,油调在纸上,卷筒安入内,一日一上。(《纲目》引《乾坤秘韫》)4、治痔肿肛垂:茄根60g,苦参15g。煎水熏洗,并温罨托上,纳入之。(《食物中药与便方》)5、治口中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末,醋调稀,时时擦之。(《纲目》引《摘元方》)6、治牙齿龋痛:①茄根捣汁,频涂之。②陈茄根烧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汤漱过。(《海上名方》)7、治夏月趾肿,不能行走者:九月收茄根悬檐下,逐日煎汤洗之。(《简便单方》)8、治冻伤:茄子根120g。煎汤熏洗患部,每日1-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汁或烧存性研末调敷。炮制一、采集加工9-10月间,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除去干叶,洗净泥土,晒干。二、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须根,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cm,宽5-11cm,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球形或长柱形,深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生长环境原产于亚热带,Sendtner认为原产阿拉伯。我国各地均有栽培。鉴别一、药材性状商品多已切成小段。主根通常不明显,有的略呈短圆锥形,具侧根及多数错综弯曲须根,表面浅灰黄色。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茎近圆柱形,直径1-2cm,有分枝,表面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细密纵皱纹和点状皮孔;叶痕半月形,并有枝条残基或枝痕。体轻,质坚硬,断面不平坦,纤维性,黄白色,中央有淡灰绿色髓部或呈空洞状。气微,味微咸。二、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或圆形厚片。根细小而弯曲,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茎表面棕灰色,光滑,具细密的纵皱纹和黄白色点状皮孔,有的可见微隆起的半月形叶痕;质轻而坚硬;切面黄白色,纤维性,可见膜状的髓或中空。气微,味淡。[1][2][3]纠错参考资料[1]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茄子没摘的时候茄子上面的那个部分是什么?是指茄子和蕃茄的"头头"就是茄子的最上面褐色带刺的那个东西,蕃茄的是根部的绿色的"头"就是西红柿后面绿色的蒂。。茄子的缔是茄子菝。。就是他们长出来的地方。。就是上面的那个叶子部分。茄子蒂能吃吗茄子根煮水功效与作用能吃。茄子蒂具有消肿清热和活血的效果,相比较茄子的寒性来说,茄子蒂的部分果实质地比较硬和厚实,能够平衡茄子本身的寒性。茄子蒂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另外,茄子蒂可以凉血、消肿、清热,最明显的效果是可以预防口腔溃疡,另外还能帮助降血压和降低胆固醇。茄子根煮水功效:1、在中医上面认为茄子根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咳的功效。外用还能用来治疗冻疮。2、在营养学上面认为,茄子根含有多种维生素B,胡萝卜素、脂肪等。扩展资料:一般吃茄子的时候,会把茄子蒂切下来,可以连着最上头的那一小段果肉一起切下,然后把果肉的部分挖去。茄子蒂的把可以留着一部分,但上面的刺可以刮掉。一般4个左右的茄子蒂配上一斤水,也就是500毫升左右。等水开了以后把茄子蒂放下去,煮10分钟左右,放凉后就可以喝了。茄子蒂煮水喝可以有效缓解牙痛和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茄子蒂泡水喝竟有那么多好处千万别扔掉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夏季吹空调惹上气管炎?试试茄根红糖水茄子根煮水功效与禁忌乐哈健康茄子根煮水功效与作用茄子根煮水的禁忌七月纪旅丶发布于2020-01-0215:28:28茄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不仅可以直接炒菜吃,茄子根还可以用来煮水喝,那么茄子根煮水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茄子根煮水的禁忌是什么茄子功效1茄子根煮水功效与作用降血糖茄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适量食用具有一定降低人体胆固醇的作用,帮助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具有一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抗菌消炎茄子根中含有大量的抗菌、消炎的物质,属于重要中的一种,具有比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好处。治脚气由于茄子根泡水具有一定抗菌消炎的作用,用泡脚可以帮助消灭人们的脚气,杀灭人体脚部的脚气,具有一定治疗脚气的作用。2茄子根煮水的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茄子属于一类寒性食物,茄子根同样寒凉,而脾胃虚寒者体内本事就含有大量的寒气,过量饮用容易诱发或者加重人体中的寒气,从而他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脾胃虚寒者一般是不建议饮用茄子根煮水的。不宜过量使用茄子根中含有一定的茄碱,而茄碱具有一定的毒素,过量食用容易刺激到人体胃肠道粘膜,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3茄子根煮水小孩能喝吗可以喝。茄子根煮水具有一定止咳化痰以及抗菌消毒的作用,适量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小孩也是可以适量喝的,但在吃之前要先检查其对茄子是否过敏,要是过敏就不建议喝。4茄子根泡水一天喝多少好建议一天喝150-200ml左右即可。茄子根煮水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好处,适量饮用即可满足人体的日常能量需求,由于茄子性寒,过量饮用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一般建议茄子根泡水一天喝150-200买了左右即可。5茄子根煮水泡脚怎么煮材料:茄子根。做法:1、先将茄子根准备好。2、然后将茄子根清洗干净。3、之后将茄子根放进锅中,加适量水。4、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30-60分钟。5、最后直接用来泡脚即可。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猜你喜欢相关文章更多茄子有点烂了可以吃吗茄子怎么判断坏没坏茄子肉质柔软,味道甘甜,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但茄子在夏季上市,夏天温度高,放置的蔬菜很容易出现腐烂的现象,不知道茄子有点烂了还可不可以继续吃呢?茄子1.7万次阅读高压锅蒸茄子多长时间蒸茄子热量高吗减肥能吃吗关于茄子根的功效与作用和茄子根的功效与作用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2023-08-08 02:36:311

中国植物志第16卷是什么意思

《中国植物志》一个巨大的丛书,按卷分。第16卷就是其中一本。例如,这是第七卷的封面。我这么说你懂了么? 如果你懂了,那麻烦你采纳一下。如果还不懂,请留下电话号码,我一会打电话给你,给您仔细讲讲,看看能不能讲清楚,让你明白。
2023-08-08 02:36:391

“半路出家”的女植物学家 李恒

勤能补拙。李恒来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不仅学了植物,还自学了英语和法语。“最开始我没有搞植物分类学,而是从事生态研究。从1973年开始接触天南星科植物,虽然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但凡是工作,我都喜欢。”李恒没有用专业术语向记者解释天南星科,而是从平时常见的绿萝、红掌、龟背竹、芋头、魔芋为例,讲述了天南星科植物的特性,比如天南星科植物叶片较大,并且多乳汁,比较难于压制成标本。正因如此,李恒的主要工作地点不在实验室,而在野外。“虽然出差是一件艰辛的事情,但付出才会有收获。”李恒说,“即使没有获得‘H. W. Schott奖",对所从事的天南星科植物分类工作,已经让我享受到了满满的认同感。”为天南星科建户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团队,李恒参与其中的天南星科编研工作。《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由中国四代科学家耗时45年完成,编研工作基于大规模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这是一本植物界的户口本。”李恒告诉记者,不同于人的户口本,在《中国植物志》中不仅有植物的介绍,还附有命名人的名字。“H. W. Schott奖”也是为表彰李恒在天南星科植物的研究和保护领域所获得的成就。“中国野生的天南星科植物共有180多种,其中近150种是中国特有的,比较集中生长在海南和云南。”缘毛南星是李恒第一个发现的比较重要的物种,随后这样的发现便“一发不可收拾”。1973年之前,虽然像芋头、魔芋这类天南星科植物就已经存在,但还没有完全被分类,有些属种甚至没有名字。“我花了3~4年时间,发现了38种天南星科植物,并且为其命名。”最初并不是为了研究天南星科植物的价值,但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李恒带领学生对魔芋属种作出了推动工作。魔芋又称魔芋葡萄甘露聚糖,不含热量、有饱腹感,能减少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具有减脂瘦身作用,同时还有助于通便、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脂肪肝作用。李恒发现并命名了多个魔芋新种,并于1998年在《云南植物研究》上发表文章《中国魔芋属的分类问题》,对《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1979)的中国产魔芋种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根据修订,我国有魔芋已知种21个,其中9个为中国特有。201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魔芋原料生产国,集种植业、初加工、精深加工为一体,年产值约300亿元。李恒指出:“从最初的分类研究开始,魔芋产业正在成熟。”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2023-08-08 02:36:521

距花黍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jù huā shǔ shǔ 2 中文名 距花黍属 3 拼音名 juhuashushu 4 拉丁名 Ichnanthus 5 中国植物志 10(1):219 6 描述 Ichnanthus Beauv. 距花黍属,禾本科,约26种,分布于热带,以南美最多,我国有距花黍I vicinus(F.M. Bailey)Merr. 1种,产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片平展,较阔;圆锥花序疏散或紧缩,小穗合花2朵,脱节于颖下;颖草质,近等长或第一颖较短,具3-7脉,第一小花外稃常与第二颖相似,内稃狭小,膜质;第二小花外稃革质,边缘包卷同质内稃,基部具附属体或缢痕;鳞被2,纸质,折叠,具5脉;花柱基分离。 7 属下物种
2023-08-08 02:36:591

这是什么植物?

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中国植物志>> 第44(3)卷 >>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大戟属 Euphorbia23.金刚纂(植物名实图考,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霸王鞭(北京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五楞金刚(俗名)图版15:1-3肉质灌木状小乔木,乳汁丰富。茎圆柱状,上部多分枝,高3-5(8)米,直径6-15厘米,具不明显5条隆起、且呈螺旋状旋转排列的脊,绿色;髓近五棱形,糠质。叶互生,少而稀疏,肉质,常呈五列生于嫩枝顶端脊上,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匙形,长4.5-12厘米,宽1.3-3.8厘米,顶端钝圆,具小凸尖,基部渐狭,全缘;叶脉不明显;叫柄短,长2-4毫米;托叶刺状,长2-3毫米,宿存。花序二歧状腋生,基部具柄,长约3毫米;苞叶2枚,膜质,早落;总苞阔钟状,高约4毫米,直径5-6毫米,边缘5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具缘毛,内弯;腺体5,肉质,边缘厚,全缘。雄花多枚;苞片丝状;雌花1枚,栽培时常不育,成熟者末见。蒴果和种子不详。花期6-9月。原产于印度,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常用作绿篱(南方),并有逸为野生的现象,北方于温室中观赏。茎叶捣烂外敷痈疖、疥癣,但有毒,宜慎用。
2023-08-08 02:37:071

论文引用中国植物志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这个还真不知道,你百度关键字搜索一下吧
2023-08-08 02:37:344

有谁知道介绍大部分植物的书本?

1.《中国植物图鉴》,作者:贾祖璋、贾祖珊编著。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不过是黑白的2.彩色的《园林景观植物图鉴》(上下)(精)作者:周洪义//张清//袁东升出版社:中国林业ISBN:9787503857171出版日期:2009/10/01装帧:页数:768人民币:RMB390元本书介绍了1350余种园林景观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别名、形态特徵、生态习性、景观应用等,每种(变种、变型、品种)都配有精美的实景照片若干幅,大部分植物还配有实际的园林景观效果图片。全书对植物的花、叶、果、干、株型姿态、群体景观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以满足读者的识别和应用。为了方便读者查阅,书后附有中文名、拉丁名索引。本书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兼具艺术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於园林工作者、景观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花卉爱好者,均可作为识别、栽培和应用景观植物的参考书。
2023-08-08 02:37:532

桃榄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táo lǎn shǔ 2 中文名 桃榄属 3 拼音名 taolanshu 4 拉丁名 Pouteria 5 中国植物志 60(1):69 6 描述 Pouteria Aubl.桃榄属,山榄科,约150种,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我国有桃榄P. annamensis(Pierre)Baehni等2种,产西南部至台湾。乔木或灌木;叶具短柄,通常长椭圆状倒卵形;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或丛生花序;萼片4-6枚,覆瓦状排列;花冠裂片4-8枚,覆瓦状排列;雄蕊4-6枚,与花冠裂片对生;退化雄蕊4-8枚,着生于冠喉部,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5-6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一浆果,有种子多颗,很少单种子;种皮脆壳质,光亮,腹面有大的疤痕。 7 属下物种
2023-08-08 02:38:001

金雀儿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jīn què ér shǔ 2 中文名 金雀儿属 3 拼音名 jinqueershu 4 拉丁名 Cytisus 5 中国植物志 42(2):419 6 描述 Cytisus L. 金雀儿属,蝶形花科,约50种,分布于欧洲、北非和西亚,我国引入栽培的有金雀儿C. scoparius Link. 1种,北部时见栽培。矮小港灌木或少有为小乔木;叶小,互生,指状3小叶,有时为单小叶;花腋生或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萼2唇形,裂齿短;花冠黄色、白色或紫色;雄蕊单体,花药异型;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内弯;荚果扁平,不开裂,有种子数颗;种子基部有一硬痂体。 7 属下物种
2023-08-08 02:38:071

百脉根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bǎi mài gēn shǔ 2 中文名 百脉根属 3 拼音名 baimaigenshu 4 拉丁名 Lotus 5 中国植物志 42(2):222 6 描述 Lotus L.百脉根属,蝶形花科,约6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南非和大洋洲,我国有百脉根L. corniculatus L. 等5种,产西北部至台湾,除供观赏外,并可为饲料。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小叶5(国产种),其中3片丛聚于叶柄先端,另2片着生于叶柄基部,类似托叶;花常排成伞形花序,很少单生;萼钟状,裂片5,近等长;花冠黄、红、玫瑰红或白色,花瓣均具柄,旗瓣阔,外反,龙骨瓣内弯,具柄;雄蕊10,二体(9+1),花药同型;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于子房上屈折,无毛;荚果圆柱形,2瓣裂,有种子数颗。 7 属下物种
2023-08-08 02:38:141

罗布麻在《中国植物志》中有记载吗?

  1、在另外的一本书有记录,具体是《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三卷》七十八章夹竹桃科。  2、原文奉上,请参考:  《中国沙漠植物志 第三卷》  七十八、夹竹桃科  1.罗布麻属  1.罗布麻  1a.椭圆叶罗布麻。
2023-08-08 02:38:212

莠竹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yǒu zhú shǔ 2 中文名 莠竹属 3 拼音名 youzhushu 4 拉丁名 Microstegium 5 中国植物志 10(2):67 6 描述 Microstegium Nees 莠竹属,禾本科,3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我国有10种,产西南部至台湾。一年生或多年生、纤弱草本;茎倾卧状;叶片披针形;小穗成对,相似,两性,排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总轴有关节,各节与着生其上的无柄小穗一同脱落。有些学者把本属置于金茅属Eulalia内,但本属为披散草本,秆倾卧地上,叶片披针形,而金茅属的秆直立,叶片线形,故可区分。 7 属下物种
2023-08-08 02:38:281

中国植物志在线查询

这个有点像石斛
2023-08-08 02:38:362

樱花结的果能吃吗?

吃了樱花果有害健康吗
2023-08-08 02:39:2112

酢浆草科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描述 6 中国植物志 7 所有属 1 拼音 zuò jiāng cǎo kē 2 中文名 酢浆草科 3 拼音名 cujiangcaoke 4 拉丁名 Oxalidaceae 5 描述 Oxalidaceae 酢浆草科,双子叶植物,约8属,950种,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3属,13种,南北均产之,其中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 为南部著名佳果之一。草本,有时灌木;叶为指状复叶或羽状复叶,有时因小叶抑发而为单叶,有托叶或缺;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伞形,稀为总状花序或聚伞花序;萼5裂;花瓣5,分离或多少合生,旋转排列;雄蕊10,下位,基部合生,有时5枚无药;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胚珠2颗,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5,分离;果为一蒴果或肉质的浆果。 6 中国植物志 43(1):3 7 所有属 Averrhoa.......阳桃属 Biophytum......感应草属 Oxalis.........酢浆草属
2023-08-08 02:40:101

姜科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描述 6 中国植物志 7 所有属 1 拼音 jiāng kē 2 中文名 姜科 3 拼音名 jiangke 4 拉丁名 Zingiberaceae 5 描述 Zingiberaceae 姜科,单子叶植物,约50属,15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9属,143种,产西南部至东部,除供观赏外,本科中包含有很多著名的药材,如砂仁、益智、草果、草豆蔻、姜、高良姜、姜黄、郁金、莪术等,为驱风、健胃要药。多年生草本,有块状根茎;叶基生或茎生,2列或有时螺旋排列,小或大,基部常鞘状;具叶舌;花两性,左右对称,排成穗状花序、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生于具叶的茎上或单独白由根茎发出而生于花葶上;萼管状,一侧开裂,又3齿裂;花冠管长或短,裂片3;退化雄蕊2或4枚,外轮2枚常花瓣状,内轮2枚联合成唇瓣,显著而艳丽;发育雄蕊1枚,具药隔附属体或无;子房下位,1-3室,有胚珠多颗,生于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上;果为蒴果或肉质不开裂而呈浆果状。 6 中国植物志 16(2):22 7 所有属 Acha *** a........茴香砂仁属 Alpinia........山姜属 Amomum.........豆蔻属 Boesenbergia...凹唇姜属 Caulokaempferia大苞姜属 Cautleya.......距药姜属 Costus.........闭鞘姜属 Curcuma........姜黄属 Globba.........舞花姜属 Hedychium......姜花属 Hornstedtia....大豆蔻属 Kaempferia.....山柰属 Plagiostachys..偏穗姜属 Pommereschea...直唇姜属 Rhynchanthus...喙花姜属 Roscoea........象牙参属 Siliquamomum...长果姜属 Stahlianthus...土田七属 Zingiber.......姜属
2023-08-08 02:40:291

樱花的形状

花序伞形总状,总梗极短,有花3-4朵,先叶开放,花直径3-3.5厘米;总苞片褐色,椭圆卵形,长6-7毫米,宽4-5毫米,两面被疏柔毛;苞片褐色,匙状长圆形,长约5毫米,宽2-3毫米,边有腺体;花梗长2-2.5厘米,被短柔毛;萼筒管状,长7-8毫米,宽约3毫米,被疏柔毛;萼片三角状长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渐尖,边有腺齿;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椭圆卵形,先端下凹,全缘二裂;雄蕊约32枚,短于花瓣;花柱基部有疏柔毛。
2023-08-08 02:40:384

五加科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描述 6 中国植物志 7 所有属 1 拼音 wǔ jiā kē 2 中文名 五加科 3 拼音名 wujiake 4 拉丁名 Araliaceae 5 描述 Araliaceae 五加科,双子叶植物,80属,900种,广布于两半球的温带地和热带地,我国连引入的南洋参属共23属,160种,分布极广,但主产地为西南部,其中5属伸展至黄河以北,有些更远达东北,著名的药材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 即产东北,其他如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 的根皮和土当归 Aralja cordata Thunb. 均可入药;刺揪 Kalopanax sepemlobus(Thunb.)Koidz.的木材供建筑、家具和枕木用,鹅掌柴(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 Harms的木材可为火柴杆和小家具用;有些种类可供庭园观赏用。多年生草本、灌木至乔木,有时攀援状,茎有时有刺;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单叶或羽状复叶或掌状复叶;花小,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常排成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稀为穗状花序和总状花序;萼小,与子房合生;花瓣5-10,常分离,有时合生成帽状体;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之或更多,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下位,1-15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一浆果或核果。参阅《中国植物志》第64卷。 6 中国植物志 54:1 7 所有属 Acanthopanax...五加属 Aralia.........楤木属 Boerlagiodendron兰屿加属 Brassaiopsis...罗伞属 Dendropanax....树参属 Diplopanax.....马蹄参属 Euaraliopsis...掌叶树属 Fatsia.........八角金盘属 Hedera.........常春藤属 Heteropanax....幌伞枫属 Kalopanax......刺楸属 Macropanax.....大参属 Merrilliopanax.常春木属 Nothopanax.....梁王茶属 Oplopanax......刺参属 Panax..........人参属 Pentapanax.....五叶参属 Polyscias......南洋参属 Schefflera.....鹅掌柴属 Sinopanax......华参属 Tetrapanax.....通脱木属 Trevesia.......刺通草属 Tupidanthus....多蕊木属
2023-08-08 02:42:161

查询植物种拉丁学名的网站

植物数据库-植物拉丁名查询-植物学词典-植物通http://1.zhiwutong.com/index.asp
2023-08-08 0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