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谁知道海明威?

2023-08-18 03:43:48
共6条回复
贝贝

欧内斯特u2022海明威(1899—1961)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重要代 表。他的小说在欧美各国具有广泛的影响。

一、 生平与创作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树园镇的一个医生家庭, 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对钓鱼、打猎、拳击等活动产生浓厚兴趣。1917年从橡树园中学毕业后,担任堪萨斯市《明 星报》见习记者。该报对记者提出的“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新闻报导写作的要求,为他以后简洁文体风格的形成,创立了良好的开端。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 烈年月,在狂热的战争宣传煽动刺激下,年轻的海明威怀着“拯救世界民主”的宏大抱负走上战场,他志愿参加红十字会救护队,开赴意大利前线,不久因抢救伤员身负重伤。战争中的经历和体验不仅使他的身体、更使他的心灵受到摧残,海明威开始对人生感到失望、厌倦,变得迷惘消沉起来。

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带着军功奖章和满身伤痕返回家乡。1921年底又以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 ”记者的身份再次赴欧。他以巴黎为基地,先后到过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土耳其战争前线进行采访。与此同时,他在巴黎结识了旅居欧洲的美国女作家斯泰因和意象派诗人庞德,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并成为“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代表作家。1923年他的第一部作 品集《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出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写作生涯。到20年代末,他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 起》(1926)、《永别了,武器》(1929)等作品 。

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是使海明威引起文坛注意的第一部作品,小说集围绕一个 名叫尼克u2022亚当斯的中心人物展开情节,描写尼克在青少年及其战后各个不同时期的性格及其形成原因。尼克的形象带有作者自传色彩,是“迷惘的一代”的人物雏形。

使海明威一举成名的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宣言和代表作。它主要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群流 落巴黎的英、美青年的生活和思想情绪。小说的主人公、美国新闻记者杰克u2022巴恩斯是“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在欧战中他负伤失去性生活能力,不能与自己钟情的女人勃瑞特u2022艾希利结合。他 感到生活中没有目标和理想,而嗜酒如命,被一种毁灭感和绝望情绪所吞食。他周围的一群青年经历和他大致相同。在战后的一片精神荒原上,他们都感到巨大的空虚和迷惘,他们厌恶战 争、怀疑社会,痛苦到了麻木程度,于是就终日酗酒跳舞,谈情说爱,游山垂钓,到斗牛场上去寻找精神刺激,企图用这种病态的畸形生活忘却内心的痛苦。表面上,他们寻欢作乐,但心头的失落感却无法消除。小说引女作家斯泰因对海明威等人说的“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的话, 作为扉页题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小说的实质。通过对巴恩斯等“迷惘的一代”青年的典型塑造,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和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对一代青年的摧残。

《没有女人的男人》是海明威的第二个短篇小说集,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勇敢刚强的拳击手、斗牛士、狩猎者的形象,这就是海明威创作中有名的“硬汉性格”。

1929年,海明威的优秀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问世,获得极大成功,使海明威一跃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进入30年代后,海明威还发表了记述他在西班牙观看斗牛情景的《午后之死》(1932)、短篇小说集《胜者无所得》(1933)、旅行札记《非洲的青山》(1935) 以及两篇著名短篇小说《弗朗西斯u2022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1936)、《乞力马扎罗的雪》 (1936),后两篇作品的发表,使作者短篇小说的创作达到顶峰。

总之,海明威的早期创作大都是描写厌战、反对西方文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作品充满了痛苦的悲观主义情调。这是海明威和他的同时代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愤世嫉俗情绪的反映,也是“迷惘的一代”青年作家创作的共同特点。

1937年,西班牙爆发内战,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前往西班牙,积极投身到反法西斯斗争中去, 他不仅为西班牙共和派提供资金,还深入前线报导和描写这场战争,留下了《西班牙大地》( 电影脚本,1938)、《第五纵队》(剧本,1938),《丧钟为谁而鸣》(1940)等著名佳作。另外, 海明 威还于1937年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有钱的和没钱的》。参加西班牙战争,改变了海明威对生 活的态度。这些作品表明海明威对战争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政治上他也旗帜鲜明,歌颂为 西班牙人民事业英勇献身的战士,声援、支持共和政府。

《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叙述一个游击队员、美国志愿兵罗伯特u2022乔登在一次战役中为执行炸桥任务而英勇献身的故事。小说体现了海明威对战争和人生的新见解,在海明威全部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不象《永别了,武器》 那样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分清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乔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我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已经战斗了一年,我们如果在这里取得胜利,那么在其它各个 地方都能胜利。”表达了他对反法西斯斗争必胜的坚强信念,和甘愿为正义战争献身的决心 ,从而使作品的反战主题由消极厌战发展到支持反法西斯 的正 义战争、歌颂为异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英雄,标志着海明威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由于西班牙战争的失败,海明威的绝望和悲观主义情绪在小说中重又出现,使这部作品仍 然笼罩着不能自抑的悲观气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作为记者写了不少战地报道,并亲自参战,作战英勇。战争结束后,他侨居古巴,除埋头写作外,沉溺于钓鱼打猎和观看斗牛。整个战后期间,海明威只发表了长篇《过河入林》(1950)、中篇《老人与海》(1952)两部小说作品。《老人与海》为海明威赢得了巨大声誉,先后获得1952年普利策奖、1954年诺贝尔奖,标志着他一生的创作达到了最高峰。

《老人与海》的情节十分简单,它描写一个老渔夫桑提亚哥孤身一人出海远航捕鱼的故事。这篇寓言式故事之所以获得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超级“硬汉”—— 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形象。老人很背运,连着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原先一直跟他打渔的 孩子也因父母之命不再跟他搭伙了,但老人毫不沮丧,第85天孤身再次出海。在远海上, 他终于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马林鱼,他使出了全部力量,奋战两天两夜,终于将鱼制服。可是在 归途中,一群鲨鱼前来抢食,老人已经精疲力尽,但他忍着饥饿伤痛,又同鲨鱼展开殊死搏斗, 鱼叉丢了用刀,刀折了用桨把,桨把丢了用舵……。

桑提亚哥并非所向无敌的英雄,他与鲨鱼搏斗的结局是拖回了一副比他小船还长两尺的鱼骨架,尽管他在与鲨鱼的这场斗争中还是失败了,但桑提亚哥在精神上却是个真正的强者,他没有失去一个硬汉子的风度,没有向命运屈服。正如老人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尽管桑提亚哥被战败了,但他准备重新投入战斗, 他最后又梦见了狮子,这正是对未来胜利的向往。在老人身上,体现了人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是永远打不败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老人与海》中广泛采用了象征手法,马林鱼象征着自然的壮观与伟力,狮子象征探险精神、青春活力与勇敢,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鲨鱼象征所处世界中的恶势力,老人则象征着人类不屈从命运、“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子精神。这则故事的寓意在于表明,现实世界 是残酷无情的,人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但人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

1954年,海明威因飞机失事而受伤,晚年健康状况很坏,使他痛苦不堪。1961年7月2 日早晨, 他用自己心爱的镶银双管猎枪自杀,遗著《海流中的岛屿》(1970),由其夫人整理出版。 纵观海明威的一生,他的世界观基本上是悲观的,孤独感与失望感几乎是贯穿他一切作品的特色,但是他又始终保持着重压下的优雅风度,面对失败而顽强坚持人的尊严。在艺术上,海明威是个独具特色的作家。他在创作上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认为文学创作应象漂浮在 海洋中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其余在水下。创作中极力追求一种言简意赅、言有终意无 穷的效果。他那种简洁凝练而又含蓄深沉的独特风格被许多追随者奉为典范。

二、《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 武器》(旧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29年,书名中的“武器”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战争,二指“怀抱”,暗示着小说的两个主题:反战与爱情的死亡。

小说的情节在1917年意大利—奥地利前线展开。美国中尉亨利原在意大利学建筑 ,受战争宣传机器的蛊惑,志愿参战来到意大利前线,充任救护车队的司机。一次休假归来后, 在部 队驻扎的小镇上,他结识了漂亮的英国籍战地女护士卡萨玲,他们互有好感,来往密切,但亨利 只把这当作逢场作戏而已。接着亨利负伤被接送到米兰一家医院,卡萨玲恰好也被调往那儿,两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双双坠入爱河并秘密结婚。在米兰,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秋天到了,此时卡萨玲 已怀有3个月的身孕,而亨利却接到重返前线的命令,两人不得不悲痛地分手。前线战事失利,亨利随部队撤退途中被战地警察当作德国奸细抓住,准备就地枪决。他逃入河中,才免于一死。亨利决心实行单独媾和,退出战争。他找到卡萨玲 ,两人重新团聚。为逃避警察的追捕,他们逃往中立国瑞士,在那 儿过了一段宁静幸福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春天来了,卡萨玲却因难产而死,孩子也没有保住,亨利一个人冒雨走回旅馆。

《永别了,武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 同《太阳照常升起》一样,《永别了,武器》具有强烈的反战倾向,但它将战争由幕后移到了前台,直接反映战争本身,反战主题也明显前进了一大步。作品以大量笔墨描写人们强烈的厌战情绪。从士兵到长官,从伤员到医护人员,甚至一般平民,几乎人人都厌恶战争,痛 恨战争,诅咒战争,无不希望战争尽早结束。开救护车的司机庄重地对亨利说:“再没比战争更坏的事了”;有的士兵为了逃避战争,甚至自残肢体;那个教士甚至希望军队打败仗。这就从一代人的角度表达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烈谴责。同时作品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也进行尖锐揭露,认为战争不过是一场以千百万人的性命为赌注的、统治阶级的大赌局而已, 正如亨利告诫他朋友的:“制造战争的人,自己用不着上前线,但却从战争中赚取钱财”。作 品通过亨利的内心独白戳穿帝国主义战争宣传的欺骗性和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我可没 看到什么神圣的,所谓光荣的事物,并没有什么光荣,所谓牺牲那就象芝加哥的屠牲场,只不过 这 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小说还将亨利与卡萨玲的恋爱作为一条主 线与亨利的战争经历交织起来描写,通过描写这种美好的爱情如何一步一步被战争毁灭,谴责 战争。通过一幅幅战争生活画面的描绘:残酷的厮杀、阴雨连绵的天气、野战医院 里痛苦的 呻吟等,揭示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对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摧残,以及给整整一代人 造成的无法治愈的心理创伤。 然而,不可否认,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是把战争作 为一个笼统、抽象的概念加以反对的,因而小说始终笼罩着一种悲观失望的情调。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塑造了一位“迷惘的一代”青年的典型——亨利的形象。亨利本是个单纯的美国青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满怀“使命感”志愿来到意大利战场,然而官兵中普遍的厌战情绪使他深受感染,渐渐地他也变得玩世不恭起来,生活没有目标,糊里糊 涂地过活,经常跟着别人去赌博、打猎、酗酒、逛妓院。负伤使他得以冷静地观察社会、军 队生活中的种种怪现象,使他渐渐认识到战争不过是一个骗局,而由厌战发展到谴责战争。 他从与卡萨玲爱情中逐渐发现人生的意义,他们期盼着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然而残酷战争却 不允许他尽情享受爱情的甜蜜,军人的“义务”促使他又走上流血的战场。作为军人,亨利曾几经生死,然而肉体伤痛并没有使他与战争决裂,而在军事撤退中差点被同盟军枪决,却使他感到死的荒唐与无聊,从而造成他精神支柱的总崩溃。亨利终于彻底看清了战争的罪恶本质,最后勇敢地“逃避”了战争,永远告别武器,成了战争的叛逆者。亨利对战争的态度从志愿参加到冷漠、厌恶直至最后诀别的发展过程,典型地反映了一代人在帝国主义战争中饱受愚弄摧残、走向觉醒的精神历程。通过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对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了谴责。

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色: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成功地采用象征手法,给抽象的思想赋予具体的形象,以起到 突现主题的作用 。如作品用着火木头上跑的蚂蚁象征人类不可预知、难以避免的命运,以垒球赛象征资本主 义社会的残酷,而雨在作品中的出现,总是预示着厄运,几乎所有灾难的场面都伴随着雨。 如当亨利随意军撤退时“大雨倾盆直泻”;亨利被战地警察抓住,要就地枪决时“是个漆黑的 雨夜”;他和卡萨玲在夜里划船逃往瑞士时,“暴雨抽打着玻璃窗”;卡萨玲难产死在医院 时, 又是个下雨天……。雨的出现在这部小说中带来一种强烈的不祥的气息,是不幸与死亡的象征。

残酷战争与热烈爱情的对照描写。全书共5卷,从情节发展看,前3卷主要写战争,后2 卷则以爱情为主。小说细致地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朦胧诗意和缠绵之情;但甜蜜幸福的爱情却被战争的阴影笼罩,不时听到战场传来的隆隆炮声,使人总以为眼前的生活是一场行将破灭的幻梦。作品将残酷战争与热烈的爱情对照起来描写,通过爱情被战争毁灭的结局,加深了 作品的反战力量。

简洁的文体风格。海明威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极力追求一种简洁含蓄的文体风格。在小 说结尾的最后一页,他曾修改39次,才感到满意。在叙述技巧上,作者采用短小、简洁的句子,对话和内心独白都很简短、含蓄、意味深长。刻划人物往往只是客观再现他的外部言行,不加 任何概括和渲染,但却深刻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如小说结尾一段写卡萨玲难产而死,亨利冒雨走回旅馆,在亨利感情悲痛之际,作者不费一字写他的内心,而读者透过人物本身的动作却可以想象到亨利当时欲哭无声的怒伤之情。这种寓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写法和简洁洗练的语言典型地体现出海明威风格。

ardim

海明威(1899~1961)

Hemingway,Ernest

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郊区一个医生家庭,1961年7月2日于爱达荷州的克特钦姆自杀。

生平1917年中学毕业后,任堪萨斯城《明星报》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志愿参加美国红十字会医疗队,在意大利前线负伤,愈后回国,成为英雄。战后,以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驻欧记者身分旅居巴黎,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在古巴创立一个反法西斯的情报中心,又作为随军记者去欧洲参加不少军事行动,参加过解放巴黎的战斗。40年代初,海明威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古巴革命爆发后,海明威迁居美国爱达荷州,由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症,精神抑郁,痛苦不堪,经医治无效,终至开枪自杀。去世后,斯克利希纳公司出版了他不少遗作。回忆录《不固定的圣节》记载了他20年代在巴黎的写作生活以及与斯坦因、庞德和菲兹杰拉德等一些作家的交往。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约与《老人与海》同时创作,写画家哈德森生活中的3个片断。1981年,海明威生前正式认定的传记作家卡洛斯·贝克尔编选出版了《海明威书信选:1917~1961》,所选信件谈到他对创作的看法。海明威的研究者、编辑还发掘出他10多个短篇小说,1部未完的中篇小说《最后一片净土》和1部长篇小说《伊甸园》。

创作20年代,海明威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我们的时代里》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等。《太阳照常升起》描写一群参加过欧洲大战的青年流落巴黎的情景。战争给他们身心留下创伤,他们对生活感到迷惘、厌倦和颓丧。他们行迹放荡,但各自心里咀嚼的却是莫名的悲哀,反映了战后年轻一代的幻灭感,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共鸣,这部小说因而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描写美国青年亨利在意大利救护队担任上尉时的经历。主人公受伤住院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爱,伤愈后,返回前线时被意大利保安部队误以为是德军奸细而逮捕。后伺机逃脱,找到凯瑟琳,两人一起到瑞士,度过一段快乐的日子。凯瑟琳死于难产,留下孤独的亨利。作品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悲观色彩较浓。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战争摧毁了的西方传统精神文明的危机,也反映了当时许多西方反战作家共有的局限。20年代末,海明威回到美国,居住在佛罗里达州,同时到西班牙看斗牛,到非洲打猎,去古巴钓鱼等。这个时期海明威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反映拳击、钓鱼、狩猎、斗牛等生活,创造了硬汉性格。

30年代初,出版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描写一个以海上走私为生的无产者哈雷·莫根,由于对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深感不满而进行反抗,但孤军奋战,一事无成,临死前才认识到:“一个人不行”。1936年,发表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以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意识流手法描写一个作家临死之前的反省。30年代后,西班牙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又一次赴欧洲当战地记者,并根据自身经历写出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描写美国人乔顿志愿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故事。乔顿与山区游击队配合去完成一项炸桥任务。乔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掩护游击队撤离。它标志着海明威思想上的进步,是反映西班牙内战的代表作之一。

1952年,发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描写84天捕鱼未获的古巴渔民桑提亚哥在海上捕鱼过程中与鲨鱼搏斗的故事,主人公在失败面前表现出优胜者的风度。桑提亚哥的性格是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发展和升华。小说获1952年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和“对当代风格所发挥的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特色海明威的创作文字简约明快;形象富于动作性;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刻画形象,具有很强的可见性。由于着眼于不同的价值观的冲突,作品形成一种内在的戏剧性。以对话和细节间接地暗示主题和意向,增强了作品的含蓄和隐晦。海明威曾把自己的作品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强调作品内在的寓意:“露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深藏水下。”他不擅长展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人物也缺少丰富的性格特征。他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

黑桃云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有没有谁知道海明威是什么风格的呢?

海明威把自己的创作比做“冰山”,并用“冰山原理”来形象地概括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技巧。他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1917年中学毕业,当见习记者,受到初步文字训练,对日后简练的文学文体产生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军,在意大利前线负重伤,回国休养并练习写作。1921年至1927年担任驻欧记者,在巴黎时结识了斯泰因和庞德,他们鼓励他写作。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1923年出版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七首诗》,1924年出版《在我们的时代里》短篇小说集,初步形成自己简约含蓄的风格。他不直接吐露人物的思想情绪,而是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透露人物的心迹。这些短篇小说充满了暴力、鲜血和死亡的意象。这些意象就像天空中飞过的吃腐尸的秃鹫,在海明威的世界投下了一个不祥的阴影。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老人与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1927年海明威回到美国,发表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其中有些短篇描写了斗牛士、拳击手等生活,塑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这类人物形象对后来通俗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Chen

美国人,作品有好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岂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

他的太阳照样升起,因为描写了西班牙的斗牛节而令得这项运动风行至今。

南yi

他的作品有《老人与海》等

豆豆staR

一位死了N次都死不了的怪人

相关推荐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什么?

  管理的“冰山原理”告诉我们,从表面上看到和感知的问题,只是显露出来的部分,就是冰山的上半部分,其实往往你看到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更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主要也正在水中,而根源则在水底部分。  在顾问业务中经常使用的例子是这样的:“冰山原理”如同人脸上长的粉刺,我们只看到了粉刺,我们讨厌粉刺,希望把它去掉。如果我们只是买一些药物在脸上涂抹,几天就会呈现出好转的特征,但是没几天就又冒出来了。因为粉刺如同企业管理中“看得见的问题”一样,根源在体内,如果不从内分泌系统着手,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问题会循环出现。 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源是:管理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从无到有的。这种认识的逻辑关系,决定了管理者对于管理的整个认识过程始终具有“简单化”的特征。所以,他们往往希望管理顾问能够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殊不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长期运营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也很难在朝夕间解决,而企业家们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给了许多“江湖郎中”型的管理顾问以可乘之机,所以管理顾问业务让中小企业管理者“又想又怕”!  所谓“举步艰难”和“吃力不讨好”,主要是指:为了针对“冰山水底”的问题进行根治,很多“药方”用常人的眼光看起来和显性症状并不一致,当病情好转但还未能达到显性状态,让人们感知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在环境压迫下已经支持不住,将真正的专家“踢出局”了。他们宁愿相信那些“江湖郎中”,因为及时效果哪怕是短暂的,却能够“安慰”管理者“那颗急迫的心”。  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的睿智”,就是表现在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冰山下面的问题;能体会常人无法体会的东西----从水底解决问题需要的时间、信任和耐性;能排除周边的干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质。
2023-08-10 15:27:333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1. 序言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不仅写作极富才华,而且对于写作的思考也成为了经典。其中,他提出的“冰山理论”是其最著名的思想之一。这个理论可以被用于各种形式的创作,并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将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并探讨它对于创作的意义和应用。2. 什么是“冰山理论”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即文学作品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明确表达出来的,其余的绝大部分潜藏在文字之下,就像冰山的大部分被水面之下隐藏一样。具体来说,作者通过选择符合主题的细节和情节,将其融入作品之中,而这些细节和情节所暗示的意义却需要读者去发掘。这就像是冰山上露出水面的部分,只是整个冰山的一小部分。3. “冰山理论”的意义对于作者而言,运用“冰山理论”可以使创作更具深度和思考性。作者可以通过选择细节和情节,将更深层次的含义潜藏在作品细节中,从而让读者思考和体悟。而对于读者而言,“冰山理论”为其提供了更深入的阅读体验。读者可以通过细致品味文字之中的暗示和象征,进一步领悟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因此,双方都能从中获益。4. “冰山理论”在小说中的应用小说是适合运用“冰山理论”的文学形式之一。作者可以通过描写细节和情节,将更深层次的意义渐次展现。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老人的努力捕捞海鱼,传达出了奋斗、勇敢和顽强等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和小男孩的关系,表达出了友情和人性的温暖。这些细节都为主题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5. “冰山理论”在诗歌中的应用诗歌也是可以运用“冰山理论”的文学形式。在诗歌中,生动的形象和语言的节奏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海明威的一首诗就展现了作家对于生命的思考:“一个男人在生命中要做三件事,例如,他必需分娩小岛,像渔人一样,在死前带回所有东西,或者他便必须年轻离开最喜欢的事物。”这些细节描写的意义需要读者去探索,在思考中寻找理解。6. 总结“冰山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创作思想,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形式之中。作者通过选择细节和情节,将更深层次的含义渐次展现,而读者则通过探索文字之下的含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在创作和阅读中,都可以从“冰山理论”中获得更深的思考和体悟。
2023-08-10 15:28:071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指什么???

冰山”风格是种独特的形式美。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海明威的“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他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丧钟为谁而鸣》堪称海明威最长的长篇,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里,但小说却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宏伟的历史画卷,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它一些短篇小说如《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杀人者》等都是采取这种非常集中的时间模式来写的,而这种海明威式的时间模式又与他的电报式文体风格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风格”。呵呵 会有点长,但是希望你能找到你所要的。。。。
2023-08-10 15:28:183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以冰山为喻,认为认识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冰山原理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夜之死》提到。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2023-08-10 15:28:391

老人与海中的冰山原理是什么?还有老人、海、狮子、鲨鱼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体现了他的“冰山”创作原理:老人不懈地出海――捕杀大马林鱼――苦斗群鲨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是其中的八分之一,其下隐藏的是“冰山”原理的八分之七——勇敢,明知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但是由于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这一信仰的存在,人必须抗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生存,否则就是毁灭,从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作者运用独特的露藏技巧造就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冰山“原理在《老人与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冰山”创作原理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和文字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并将作家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带限度地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把文学的可感性、可悟性与读者的思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感悟去发掘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在“冰山”中,有八分之七是在水下面的,它隐藏着;而有八分之一是露在水上面的。有人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就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大海是命运,鲨鱼是敌人或竞争者,狮子是自己.桑提亚哥是“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 老渔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海明威的硬汉子品格像精灵一样铮铮依附在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之上,这便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象征,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亦或不自觉,都作为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有力体现。
2023-08-10 15:28:481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理解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也就是说,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形象的背后。见诸笔端的只有那八分之一的冰尖。不绑架他人的思维,不把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强加给读者,真正的好作品不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冰山隐喻理论七个层次:1、行为: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2023-08-10 15:28:571

冰山原理名词解释

  “冰山原理”通常是指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风格。1932年,海明威在纪实作品《子夜之死》中,提出了“冰山原则”,以“冰山”为喻,写文章只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部分由读者自我进行想象和推理。他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就极致地体现出了“冰山理论”。  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拓展: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2023-08-10 15:29:141

冰山原理是谁提出的

冰川原理是海明威提出来的。冰山原则主要指“更少即是更多”,即删除比添加素材更重要。“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该创作理论首先由海明威提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如何从最少中得到最多,如何修缮辞藻避免多余,如何加深立意,如何只讲述真实的情况下泄露真实之上的事物。
2023-08-10 15:29:221

冰山原则的内容

冰山原则:主要指“更少即是更多”,即删除比添加素材更重要。“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该创作理论首先由海明威提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劳伊尔合作出版,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传遍世界。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通常由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他根据超我、自我和本我划分了人的心理结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人格的三种自我。他认为人的个性就像海洋上的冰山,只露出一部分,即意识层面。其余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其中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恶性战斗等等。所以弗洛伊德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无意识的研究中,这也受到了后人的批评。扩展资料: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自己死亡的下午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几个他的心很想写点东西,所以他知道他可能忽略的事情,读者,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道。”显然,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号,认为表面之下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海明威将冰山原理大致概括如下: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单的单词创建一个生动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埋在形象,情感能量,隐式和思想深度和隐藏,而不是黑暗,和文献可以感知,能想到的巧妙结合,让读者探索的思想工作的感受截然不同的形象。简洁的文字、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是冰山原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来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七八分之一”。前两个是具体可见的,而后两个驻留在前两个。文字塑造形象,形象包含情感,情感包含思想。诚然,这四个要素在一般文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本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山原则
2023-08-10 15:29:341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2023-08-10 15:30:341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指的是什么

  《老人与海》评析:深蕴含蓄的“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冰山”原则:“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的“冰山”象征着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强烈的创作个性,在美国文坛上开一代文风,其作品以简洁明快而又深蕴含蓄的魅力赢得了人们的盛誉。  冰山之雄伟,让人为之观叹,是因为它展示的是冰山之一小部分,还有八分之七在海下,我们看不到它,却可以通过想象去挖掘它的雄伟和蕴藏的力量。海明威在自己的创作中潜心追求的就是这一种雄伟和力量。他说:“我总是按照冰山原则来写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你知道的东西可以略去不写,这样反而加固你的冰山。”略去不写就是含而不露。如果一个作家略去了他不知道的东西,那他的作品就有漏洞。海明威这个“手拿板斧的人”,砍掉一切俗套、拖赘等,给读者留大块的鉴赏空间,使人想象驰骋。从《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看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我们可以归结出这样两个特点;一是丰厚的生活积累。要表现这“八分之一”就要有“八分之七”来做基础,海明威传奇式的生活给他非常多的生活素材,他笔下写的都是他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即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他去写战争,写斗牛,写拳击手,写打猎捕鱼,他的创作冲动源于生活,他的题材也源于生活,他以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对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再把它们搬到他笔下的艺术世界中去。《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就取材于他在古巴渔村了解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只不过海明威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揉进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渗透着人生哲理的寓言。二是简洁与深蕴。在丰厚的生活积累基础上,海明威万中取一,以少概多,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手法来表达鲜明的艺术形象,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简洁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易突出讲述的故事留给人的印象,深蕴才是目的,海明威从不愿让人一下读懂他讲的故事,而总是设法激励人们去思索,去挖掘。  【评价】:一部《老人与海》在世界文坛引起强烈反响,曾经掀起过“海明威热”。对于本书及作者的评价无所不在,如:  文学评论家说:《老人与海》是“加了胶囊的海明威”。  海明威的研究者美国的马尔科姆·考利著有《海明威这头老狮子》一文。  另一位研究者阿瑟·华尔多思也说,战争结束时,海明威“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  卡洛斯·贝克说:“一旦读者领会到海明威作品中的隐于表面的那部分含义,他就会发现,象征的作用无所不在。”  1954年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诺贝尔文学奖时宣布说:“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是使人敢于经受考验的支柱,勇气能使人坚强起来……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这部著作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希望采纳
2023-08-10 15:30:484

什么是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提出的。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2023-08-10 15:31:162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1)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他的”冰山原则”在这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明威大量使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把作品主题思想高度抽象化,使其完全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中。对老人来说,大海不像对年轻渔夫那样是一个具体的捕捞领域,而被认为是一种人格。它既体现仁慈,又体现残忍。因为它一方面养育了象老人这样许许多多以海为生的渔夫,另一方面又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在大海的深处,老人找到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马林鱼。海的宽广足以使老人能了解和体验到那种未知的神秘领域。如果说作品深奥的寓意是从这方面体现出来的话,那么他和老人孤单一人出海打鱼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只有这样,关于大海的这样一种观念才会显得格外鲜明。或许正是这样的考虑,海明威才让老人唯一的伙伴曼诺林离开了他。 考查对小说基本创作风格的把握能力。理解所谓的“冰山原则”内涵,把握《老人与海》该艺术风格的具体表现。
2023-08-10 15:31:371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包括行为、
2023-08-10 15:31:476

冰山原则的名词解释

冰山原则是指**大部分的事物只显露出最表面的部分,而更关键的部分却沉淀在最深处**。
2023-08-10 15:32:322

什么是销售冰山理论?

 所谓"需求的冰山",就是说一个人的需求像一座冰山,这座"冰山"共有三层:(1)"冰山"的上面是显性的利益,比如产品、价格、质量等,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购买原因。但实际上,这只是"冰山的一角"。  (2)第二层是隐藏的利益,包括关系、维护和交往等。  (3)冰山的最深处是深藏的利益,也是真正影响成交的因素,包括情感、感受和信任。 我想在人生的各个不同地段,对不同怎么的事物,权位。官位。利益等都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欲望。就像需求冰山一样。也和马斯骆的五大层次需求理论完全合符。 更想只要有这种需求,这种欲望,就要向着争取,奋斗拼搏。做到无悔。在销售当中,业务当中.冰山需求理论同时也存在.:(1)"冰山"的上面是显性的利益,比如产品、价格、质量等,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购买原因。但实际上,这只是"冰山的一角"。这也是指业务当中,首先考虑的明显性的利益.你产品,你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等怎么样.这是客户购买的第一个原因. (2)第二层是隐藏的利益,包括关系、维护和交往等。明显的利益之后就是你怎么更好的去搞关系.去维护和去同客户交往.  (3)冰山的最深处是深藏的利益,也是真正影响成交的因素,包括情感、感受和信任。之后就是最深沉的东东.在业务当中你怎么去使客户和你产生情感.使客户对你很信任.这是销售当中的最高境界
2023-08-10 15:32:442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部分,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1/8露出水面。”这说明他重视内在的思想感情对于形象的重要意义。实践海明威常常琢磨“使人激动的行动”,研究怎样表现才能使“读者产生与你同样的感觉”。他删去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锤炼,精益求精。在他的笔下,他的感情,不论是失望、恐惧,还是悲愤、轻蔑,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包括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的动作、电文式的对话、内心独白和偶尔运用的象征手法。这种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
2023-08-10 15:33:051

冰山原则的内容

冰山原则是一种文学创作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
2023-08-10 15:33:282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你好,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山体。海明威以此比喻写作: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如果作家能够处理好这一点,读者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的分量。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023-08-10 15:34:081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百度百科一下,更全面。
2023-08-10 15:34:178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在中文写作中如何应用?

基本上所有成功的小说都运用到“冰山原理”。所谓“冰山原理”在写作里其实是一个塑造真实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要想使一个人物立体起来,就必须使他有背景。比如你写一个小偷,不能只写他偷东西(短篇小说可以),当涉及到人物塑造时,你就必须有许多背景的交代在里面,你必须将一个人物思考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你要像为他写一部传记那样去想这个人物的前世今生。等到动笔写时,把这个人经历里,那些对你文章有意义的东西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冰山原理了。那些弃之不用的材料并不等于没有,它们应该是存留在你心里的东西,在你的虚构世界里真实存在的。非得举例子的话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还有海明威自己的小说。其实说实话,真的是这样,现代派和后现代里所有有成就的作家几乎都运用到所谓“冰山原理”,反之你拿《盗墓笔记》来讲就不存在这些,他里面的人物塑造是很空洞的,只有情节。所以,还是应该细读名著耐心品味。
2023-08-10 15:34:451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u200du200d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心里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u200du200d
2023-08-10 15:34:552

由一篇小文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认为作者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无遗。他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联接与弥补。我们走进海明威在1936年作为战地记者深入西班牙内战的前线,在炮火纷飞中写下的《桥边的老人》。 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座浮桥,画面很平静,老人坐在桥边,一动也不动。他真的太累了,走不动了!战火, 硝烟总是无情的给人以无限伤害。那些战争的导火线,怎么也掩饰不了那份残忍,那份罪恶。一个朴素善良的老人,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提起故乡就高兴,他并不像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面对战争的那种一心想着撤离的恐慌,他担心他的山羊,猫 ,鸽子!那种不惧战火的平静,那种普通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的光辉,更令人深思。“冰山理论”的写作方法在文中随处可现。比如题目“桥”就非常特别,作家聚焦西班牙埃布罗河上的一座浮桥,“桥”就成了敌对双方斗争的一个焦点。在战争中,“桥”的战略意义愈发突出,往往就是战争双方控制和反控制的一个枢纽。并且“桥”可以让人衍生出这样的逻辑:由“桥”及“河”,由“河”及“洲”,由“洲”及“国”,“桥”可以支撑起一片广袤的国土,“老人”是战争中所有逃难的人们的一个“缩影”,海明威将一个古稀之年,体力不支,疲惫不堪的“老人”置于象征两种军事力量斗争的“桥边”,充满了对小人物和弱者的无限悲悯。 这样的解读,正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大大拓展了文本的理解空间。一场战争,一个老人,一座浮桥,一群小动物,战争是残酷的,世界是悲惨的,但人性是高贵的,温暖地!海明威的文章叙事极为收敛,简洁,据说他为了追求简洁,甚至站着写作;为了不让自己有废话,甚至砍掉那些具有修饰意义和褒贬色彩的形容词!
2023-08-10 15:35:201

冰山风格的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形成

海明威曾经说过,他总是“试图按照冰山的原理”写作。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删除了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把丰富的含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统一在一个简约的整体结构之中,达到了简约与含蓄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冰山风格”。海明威小说的这种独特的“冰山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作家风格的形成,有着各方面的原因。这诸多原因中的一些(诸如文体的限制、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等)具有广泛的意义,对每一位作家都同样起作用。但还有一些原因对特定作家而言是特定的。笔者认为,后一类原因在作家风格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影响海明威风格形成的这些原因。 熟悉海明威生平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度自尊而要强的人。他小的时候,他母亲想把他和姐姐马赛琳打扮成一对双胞胎,让他穿镶有花边的衣服,戴花哨的帽子,而且称他为“我的荷兰娃娃”。然而海明威向往的是父亲那种打猎、钓鱼的粗犷豪迈的男性世界。他对妈妈非常不满。有一次妈妈又叫他“荷兰娃娃”时,他大声抗议:“我不是一个荷兰娃娃,我是波利·比尔!”而且做出一副要射死妈妈的模样。1920年7月的一个夜晚,海明威和他的朋友应妹妹们的要求陪她们和几个女孩子去搞一次“清清白白”的午夜郊游,回来后却被妈妈斥为“灌输给小伙子小姑娘们无法无天的观念”,还被历数了“18个月来所犯的种种罪过:不敬、懒惰、寄生、嬉戏、自私、腐化、反宗教等等”,并被赶出了避暑的别墅。海明威本来就因为母亲不理解他这个经历了战争的儿子的心而有点怨意,这一来就更觉得母亲太不理解自己了。海明威和另一著名小说家福克纳本来关系不错,他对后者的创作本来评价也很高。可是,1947年,福克纳在一次讲话中,在谈到探索小说创作的新路子时,把海明威排到了美国现代五位最优秀的作家的最后一名,认为他缺少试验的勇气。讲话发表后,海明威大怒,与福克纳反目,甚至写信给他在二战中共过事的兰哈姆将军,要他证明自己在战场上的勇气。还有一次,为了马克斯·伊斯曼评论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些胸口粘着假毛以补偿男子气概的所谓硬汉子等等,海明威不仅写信、写文章反击,甚至一次在和他偶然相见时,当面质问,最后竟至动起手来,双方扭成一团,摔倒在出版社办公室的地板上。海明威的一生都在极力维护自己的形象,维护在他人眼中的“我自己”。他一生都处在一种强烈的怕被误解的焦虑之中。这种焦虑,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是我们在婴儿期脱离母体的焦虑的成年形式,是我们既怕失去爱的对象又怕失去他们的爱的首要的恐惧。大多数人都能成功地对付这种焦虑,不让它困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境。但海明威却不是这样。他太要强。他相信自己是勇武的、富有男子气概的,憎恨别人嘲笑他“女人气”;他相信自己是博学的,憎恨别人说他“头脑简单”;他深信自己深谙打猎、钓鱼、拳击、斗牛之道,便害怕别人嘲笑他笨拙、浮夸、只懂一点点皮毛……斯泰因正是看到了海明威的这种心理弱点,才在他们反目之后,在她写的《艾丽丝·B·托克拉斯自传》中对他进行恶毒攻击的。海明威常以自己的勇敢而自豪,斯泰因便责备他是“胆小鬼”。他相信自己已创造出了独特的文风,她贬低他为智力迟钝的门徒。他认为自己具有持久力与忍耐力,她说:“海明威很容易感到疲劳,从他的住处到我们这里来一趟,常常是筋疲力尽……”换了别人,面对这种攻击,也许会一时勃然大怒,过后便能处之泰然;也许干脆会一笑置之。但对海明威而言,这种攻击却造成了深远而持久的伤害,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正因为他难以摆脱这种怕被误解的焦虑,他毕生都在维护自己的形象,用他的作品,用他日常的炫人的行动,不断地进行维护,从而也不断地揭示着这种焦虑在他心里的强度。在海明威看来,世界上充满了误解。不仅他自己一直处在被误解的危险之中,他也可能随时误解别人。因此,他极力逃避这两种误解。然而这种害怕误解的焦虑强烈得象恶魔一样缠绕着他,摆脱不掉,以至于一方面是他极力逃避,一方面则是有时情不自禁有时不自觉地展示着它。表现在创作上,一方面,他害怕自己被误解,害怕很多深切的体验“一旦你谈到它,你就会失去它”,一旦你表述它,它就会改变味道,在别人眼里成为另一种意思,因此他在作品中竭力删减,竭力客观、不动情、不作议论和评价;他害怕误解别人,害怕对别人的物理事实背后的心理动因作错误的猜测,因此他尽量删除一切描述性的修饰语,创造性地运用外视角,企图给读者一个确确实实的事情真相;然而另一方面,他这种逃避的策略,又不断地创造着误解的可能性。他拒绝评论、解释,可他没法阻止读者对小说提供的“真相”进行评论、猜测。《印第安人营地》中的丈夫为什么自杀?是看着妻子经受痛苦的折磨自己却无能为力因而自责自戕?是经受不住痛苦,胆怯、懦弱而死?是因为让白人男医生给妻子做手术,破坏了印第安人的某种禁忌,因自悔而丧生?《弗朗西斯科·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的马戈是一个嫉妒和害怕丈夫突然“长大成人”、摆脱男孩气,因而有意开枪杀他的恶毒的妒妇,还是和她丈夫一样,经历了一次短促的、幸福的、突然的性格转变,试图开枪射野牛以救丈夫的好妻子?《五万元》中的杰克是一个视钱如命、只想为五万元赌注而输拳的商业拳击手,还是一个合乎道德、打击无耻的赌棍、击败双重骗局、维护自己职业尊严与纯洁性的勇士?……海明威对误解的逃避造成了读者对他的作品的无数“误解”,或者说作品的丰富涵义。也许这种深隐的焦虑要算作他“冰山风格”迷人之魅力的主要来源吧。
2023-08-10 15:35:281

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

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以简约著称,被称为“冰山风格”。他强调用最简单的语言,省略不必要的描述,以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他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他常常采用一种“冰山原理”,即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隐藏在简洁的叙述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想象。这种写作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体验。在长篇小说方面,海明威的代表作包括《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这些小说同样以简约著称,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和对话的刻画,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总的来说,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是他独特的创作手法,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体验,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023-08-10 15:35:434

雨中的猫中海明威如何坚持他小说创作的“冰山理论”

。这位名为乔治的丈夫只有一个没有姓的普通名字ue000这似乎在暗示ue004男主人公精神上的危机和冲突不是个别人的问题ue000而是一个美国社会的普遍现象。海明威以简洁的文字、深邃的内涵ue000勾勒出了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精神生活的缩影ue000体现出他对人和社会的深刻忧虑。在《雨中的猫》中ue000文学巨匠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冰山理论ue000不动声色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人生活状态。女人们渴望独立自由ue000但又无力摆脱男权文化的束缚ue005男人们冷漠无奈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被战争揉碎了的心。海明威以四两拨千斤的文学创作功力揭示了战争对人心和社会的摧残。
2023-08-10 15:36:272

海明威的《死在午后》里提出了些什么理论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1923年,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③他认为,作家应该把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涵在形象背后,虽然看到的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根据这一原理,海明威在创作中形成了举世称道的文体和结构,他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清新的特点。以简约著称的艺术风格致使他从不写长篇巨著,而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甚或只是一个时间点,来反映重大主题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和故事的诸多因素,则都成为冰山被隐藏的八分之七,但又能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例如他的短篇小说?杀人者?等作品,都是采用这种十分集中的时间模式写成的。又如?老人与海?被他从起初的数千页浓缩到了五万字,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惊心动魄的三天,海明威用简约有力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老人桑提亚哥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可歌可泣的场面。故事虽然简单,文字表达上也没有大肆渲染,但让我们体会到了海明威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崇高主题。再如?丧钟为谁而鸣?,这是他最长的小说,即使如此,事件经过的时间也只在有限的三昼夜之内,却展现了一幅西班牙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宏伟历史画卷。海明威用简约的文字展示了他不简单的内涵。
2023-08-10 15:36:351

冰山风格的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另外其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也充分体现了冰山风格,文体中运用很少的修辞,如形容词副词等,表达深远的隐含意义。他说:“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2023-08-10 15:36:421

浅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冰山理论”的体现

浅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冰山理论”的体现   【摘 要】“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重要风格,其作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一篇能典型代表这种风格的小说。小说不仅体现出简约、精炼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敢于运用“冰山理论”来进行大尺度的省略。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故事中作者对于角色感情世界和故事主题的隐藏,分析“冰山理论”在小说中的体现。    【关键词】 海明威;冰山理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Abstract "iceberg theory" is an important novels of Hemingway style, his work "a clean and bright plac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style can be fiction. Ficti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simple, refined style,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courage to use author "iceberg theory"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omission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This paper aims to "a clean and bright place," the story of the author and the story of the role of the emotional world of hidden theme analysis "iceberg theory" in their novels.    Key words Hemingway; iceberg theory; "a clean and bright place"   1、“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冰山理论”是简约的艺术,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不要完整的八分之八,而只要小部分的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力求砍去遮住读者视线的一切障碍,把不代表大树本身的叶子砍去。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议论、评价;砍掉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长句子的华丽外衣。海明威曾是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和形容词。   2、《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冰山理论 ”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是一部极具海明威风格的虚无主义小说。故事从一个咖啡馆本该打烊的时间讲起,以咖啡馆里一位急着回家睡觉的年轻侍者和一位又要独自失眠的年长侍者对话展开,大部分的对话都关于咖啡馆里那个迟迟不走的贪杯老人。这是一位真正孤独的老人,坐在一个干净而且很明亮的小酒馆里,他又喝醉了,他曾经试图自杀,被他的侄女解救,之后他便经常来这里喝酒,总是喝到很晚。   整个故事全文一共仅有五百余字,绝大部分是短小的对白,犹如浩淼海面上的一小块浮冰,但就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言,文本表面上所见仅仅是作者想表达的八分之一,透过这短小精悍的八分之一,读者能够发挥想象,从而清晰地感受到海面下更深层次的八分之七。以下将从海明威创作中对人物感情世界和故事主题的隐藏两个方面来对其“冰山理论”的体现作简要分析。   2.1 隐藏人物的`感情世界   文学作品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文学家们把揭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一直是作为第一任务来完成。到了19世纪,作家们更加关注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波澜。作家们经常用大段的笔触来描绘人物的感情,进行心理描写。而在海明威的小说中,这一切被降到最低限度,几近被省略。在海明威的创作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人物的感情,不论是兴奋、悲痛、失望、轻蔑,从不用过分渲染,也几乎没有心理描写,给读者以最大的感受空间。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不是作者直接告诉我们的,而是读者在阅读之后自我真真切切感受的。   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虽然老人是故事的一个主要角色,但作者在文本中对老人的正面描写少之又少。无论是年龄、经历,还是内心世界,作者都是透过两位侍者的对话传递出来的,而老人身上那种迷惘、麻木、悲观的生活态度,更是冰山水面之下那八分之七的内容,作者不着一字,但读者却能够通过侍者简短的只言片语完全感同身受。   “上个星期他想自杀。”一个侍者说。   “为什么?”   “他绝望啦。”   “干吗绝望?”   “没事儿。”   “你怎么知道是没事儿?”   “他有很多钱。”   在故事开始,简单的情景介绍之后,便有了咖啡馆两位侍者的这一段简短的对话。两人讨论到老人因为绝望而试图自杀,而为何感到绝望,侍者认为是“没事儿”,因为他有很多钱。这种因果逻辑乍一看觉得讽刺荒诞,细读之下则会发现其深层的社会原因。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老人在战争中饱受沧桑和煎熬,是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中的代表,因此他对生活麻木悲观,也因而选择过自杀,但咖啡馆的侍者,尤其是年轻的侍者不能理解老人内心的渴望,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只要有钱,生活就不该如此痛苦。而也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包括平时照顾老人的侄女都纷纷持这种观点,便必然忽视了对老人内心世界的关怀。空有一堆财产却无法倾述的老人试图以死来解脱,却更加讽刺地被并不真正关心他的亲人解救,之后借助酒精来继续麻痹自己,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找寻慰藉。   这一段对话,是“冰山理论”的极好体现,两位侍者的对白,寥寥数语,表面看来都是打发无足轻重的闲聊,只是海面上漂浮的冰山一角,而真正掩藏在这浮冰之下的一个孤独无奈的老人形象早已刻画在了读者的脑海中。   2.2 隐藏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为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既有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有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曲折反映。所以,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不仅仅隐藏了人物的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还暗藏了复杂的主题思想。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从表面上看去极其简单,然而作者正是利用这种看似平淡的简单对话展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   “虚无缥缈”是海明威在整个故事中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看似是在故事的结尾才被年长侍者的自言自语表达出来,实际上整个故事都是笼罩在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之下的,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逃不过内心的虚无感。   故事发生在战后年代,老人饱受沧桑和煎熬因而迷惘、麻木、悲观,所以他选择过自杀,然而在他自杀失败后,他也追求着光亮,内心渴望着安宁。在对老人的描写中,作者反复使用了“晚”字,“晚”不仅指故事发生在晚上,也包含了更多的深层含义。“晚”,烘托了老人的年龄,也象征着“黑暗”,虽然咖啡馆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但外边却是黑暗的,也正是这种黑暗,欺骗了信心,破坏了睡眠,让金钱变得一无是处。   3、结语   “冰山”风格是海明威的一种艺术境界。力求真实,主张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真实的生活画面,创造一种意境,含蓄而有内容,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从而使作品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海明威的“冰山”不仅是写作风格。更是主题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可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作品。语言看似简单,意义却显得深奥。简短平淡的故事,简洁的对白,短句的描写,五百多词构成的一个小故事,表面看来是如此平静,透过这一层平静的外表,读者却能深深感受到故事中每一个角色身上的虚无缥缈之感。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柳东林.“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柯斯兹纳,芒代尔.文学:阅读、反应、写作(小说卷)(第5版)[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   [4]毛坚舫.孤寂的心灵 自尊的生活――论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主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4). ;
2023-08-10 15:36:561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论"运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海明威,以文坛硬汉著称,是公认的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大多作品以战争、死亡以及战后等为题材,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文笔简洁有力。以名词、动词组成的一个个短句构成文章,摒弃了不必要的华丽修饰,开创了"新闻体"式的独特写作风格。 而其提出的"冰山理论"更是成为每一位阅读或者尝试解读海明威作品的人不可错过的。海明威的作品以短篇尤为出色。他将众多的信息隐在小小的篇幅内,使人读罢似懂非懂,然后意犹未尽地重新翻阅寻找更多深层的含义。 《白象似的群山》就是这样一篇将"冰山理论"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经典小说。 本文将试着说明"冰山理论"的形成,来解读《白象似的群山》所蕴含的多种意义以及读者个人该如何理解《白象似的群山》。 提到海明威人们会想到"冰山理论",该理论也一度成为海明威的代名词。那么人人皆知、能够道出一二的"冰山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呢? 1. "冰山理论"写作风格是受弗洛伊德"冰山理论"的一定启发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处于无意识的,隐藏在海面以下。 1932年,海明威在《午夜之死》中,提到了"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而其余的八分之七就要求读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去补充。 前者将人的意识比作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无意识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渴望、期待、感受以及对欲望的压制和本能等深层的感情是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深层挖掘才勉强可窥知一二。后者是将文学作品比作海上冰山,作者的文字和形象是冰山一角,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同样是处在水面之下,需要读者的个人的去深层理解体会。 可以说这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极为相似。而现代的文学艺术、心理学、生物学等都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很大影响。在文学上影响着现代作家更加重视个体的内心体验。 而海明威极为强调用含蓄简短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感情与心里活动,因此海明威"冰山体"的写作风格是受到弗洛伊德"冰山理论"的一定启发的。 2. 战争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战后的"迷惘"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冰山体" 战争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 海明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身体多次身负重伤,做过20多次手术,全身中了多达227块弹片。战争给他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精神带来创伤,造成终生的失眠。 战争使他亲历死亡,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以及死亡笼罩着在鲜活生命至上的压抑迫切感。在《海明威谈创作》中,他说道"战争在一个作家的心灵留下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 而语言是无法将战争的残酷完全表达出来的。因此海明威客观冷静的叙事,无法所说的情感隐在水下的"冰山"独自承受。 战后的"迷惘" 战争给他们身体和精神留下的难以愈合的创伤也使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变得难以适应战后的生活,陷入苦恼忧郁空虚之中,终日在沉沦中度日。海明威在很多作品中表现出了"迷惘"。例如《永别了,武器》,亨利与凯瑟琳在战争中相遇相爱,最后的结局却随着凯瑟琳的死亡和亨利独自流亡戛然而止。 海明威的大多作品以"零点"结束,不给出答案。而他之所不给出答案,也许是因为他的"迷惘",他也没有答案。故事的背后需要让读者去理解,完善。 所以可以说"迷惘"也促使他形成了"冰山理论"。 3. 记者的经历磨炼了其写作能力,也影响了"冰山"式的写作风格的形成。 海明威在18岁时在美国有名的《堪城星报》当记者,此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多次担任战地记者。 新闻或者电报要求在有限文字内传达出事务的真实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 而"冰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简洁艺术。它删除赘述,尽可能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故事,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留白。 "新闻体"及技巧与"冰山理论"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记者的经历磨炼了海明威的写作能力,也影响了他 "冰山"式的写作风格。 这是海明威在《最后的访谈》中提到的《白象似的群山》的写作背景。 《白象似的群山》讲述的是在西班牙的火车站,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等待来自巴塞罗那的特快期间,坐在酒吧地谈论着什么。 开始时只知道男人有意劝说女人去做手术,全文也没有提到具体是什么手术。而文中的手术是堕胎是海明威在后来的访谈中谈到的。 接着女人对此手术似乎有抗拒感,女人想要岔开话题聊到远处群山像白象,而男人紧追手术的话题不放,彼此之间的对话逐渐变得不愉快起来。 随后男人暂时离开去放旅行包,回来后两人在看似"愉快"的谈话中停止: 故事戛然而止,而故事中谈论的事情仍然悬而未决,像是结束又不是结束, 让读者不禁好奇最后的两人去向怎样?手术有做吗?在堕胎这一露出的冰山一角外,剩余的八分之七是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意象呢? 大多数人由堕胎与白象的结合联想到,在泰国白象曾被当神供奉,因为昂贵又成为沉重的负担,依此小说暗指对男人来说女孩腹中的孩子是不想要的沉重累赘。因此觉得小说旨在表达一种道德方面的斥责。 但其实任何小说都有着多重复杂性,作者书写出的小说往往不止一层含义。更何况以是在"冰山理论"极致运用下的复杂性、潜台词丰富的海明的作品呢。如海明威说的:"认为你的作品反映了一两个想法的人可能只有一两个想法"。 小说由于男人与女人的对话,容易直观得出男人的不负责任以及对女人的同情。但小说中没有提到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展开联想。 首先男人不想承担责任,在道德批判中属于"恶"的一方,那么有如下可能: 1. 男人已婚,女人是他的情人,因为害怕妻子知道而强迫女人去堕胎 2. 男人是单身汉,因为害怕自己的生活因为孩子被复杂化而让女人去堕胎 其次,也可能是男人出于对女人有孩子后可预见的困难,而"善"的劝说: 男人因为战争或者疾病即将离世,害怕留下女人和一个孩子独自生活。 另外也可以从女人的角度想象: 1. 孩子或许是属于女人和另外一个已经离开他的男人的,女人现在想和美国男人生活在一起 2. 或者男人在劝说她堕胎的同时也做好当父亲的准备,而女人在下了决定后产生犹豫中 因此,可以说在"冰山体"的写作下,我们可以展开多种想象。因为《白象似的群山》就是"冰山理论"在极致运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博学以观今"用你的世界去理解《白象似的群山》 对于现代的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白象似的群山》呢?个人认为,利用自己的知识"博学以观今",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就是对《白象似的群山》最好的理解。而每阅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如海明威说的:
2023-08-10 15:37:101

请说说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内详)

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象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读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 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
2023-08-10 15:37:193

哪位作家在弗洛伊德冰山理论基础上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欧内斯特u2022米勒尔u2022海明威在弗洛伊德冰山理论基础上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9](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023-08-10 15:37:261

哪位作家在弗洛伊德冰山理论

海明威。海明威在弗洛伊德冰山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其实弗洛伊德冰山理论就是将他的关于意识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个比喻,不过他的冰山理论可以说是后面出现的冰山理论的基础。
2023-08-10 15:37:34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冰山理论?

  战略管理中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何谓“冰山理论”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我们再来看一幅真实的冰山图片。  拍摄这副相片的人,曾经在钮芬兰岛担任美商全球海域石油钻探公司的专案任务经理。为了确保作业安全,每当有“冰山警报”时,公司就必须派遣潜水人员以及任务专家,在所有冰山可能经过的路径海域尽快完成海况调查,并且依据调查报告调派越洋型拖船,待命将冰山拖离任何有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区域。  有一天海况出奇的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无比,阳光又正好是直接照射的角度,所以执行任务的潜水人员才得以拍摄到这幅冰山全貌的完美杰作!另据专家们估计,这座冰山的总重至少超过“三亿公吨”。  了解了什么是“冰山理论”,也看到了真正的冰山究竟是什么样,作为培训师和管理顾问,我发现冰山理论与企业员工职业化素质培训非常相关。我们先来看看如下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有经验的“海归”大受欢迎?  为什么有外企背景的人找工作相对容易很多?  为什么有些人学历低收入却很高?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够得到赏识和重用?  为什么有些人工作总是有激情很快乐?  这些人身上究竟有哪些独特的“素质”呢?  ……  相反地,我们再看看另一些问题:  为什么许多企业明确界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  为什么经历丰富的你,专业很好,求职却屡受打击?  为什么你总是得不到提升,也得不到高薪?  为什么你做事,老板总不满意?  为什么工作很多年,你却总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为什么你对工作总是没有成就感,总是厌倦工作?  为什么你总是缺少职业竞争力?  为什么总是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中?  为什么你频繁跳槽,可总是找不到感觉?  ……  我们常常说某某职业化素质真高,某某职业化素质太低。那么,这个叫“职业化素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就可以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解释了。  我们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比如前文中的众多问题就可以通过员工的显性和隐性素质来作解释。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显性素质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质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  员工的才能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因素包括外在形象、技术能力、各种技能等等,这些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冰山水底的隐性因素包括员工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员工的发展。  一名员工就像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对员工来说,外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要培育优秀的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三个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  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上,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  员工素质的“水下部分”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是隐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下,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被员工被人所忽视。然而,如果员工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那么对员工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大部分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显性素质培训,诸如职业技能培训等等,好像这些培训的效果能够立竿见影地凸现出来。很多企业往往忽视员工隐性素质的培训,忽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职业化素质培训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将被培训者头脑中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将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协同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视员工隐性素质的培训,才能够更大地提高员工的显性素质培训的效果!  企业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决定了员工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具备职业化素质,那么你就拥有了相当的职业竞争力,也就迈出了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人”是国家的关键,提高人们的素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人”也是企业的关键,提高员工的素质,才是真正决定企业兴旺发展的关键!  正如国家加强素质教育一样,企业为什么不抓最关键的素质培训呢?企业不仅要重视显性职业素质的培训,更要注重隐性职业素质的培训!如果企业重视了冰山水面以下部分的素质培训,那么就更加能够凸现素质培训立竿显影的效果!管理者和员工职业化问题才是中国企业未来管理的真正核心!重视职业化素质培训才是中国企业目前应该选择的出路!
2023-08-10 15:37:441

[冰山原理]是什么意思?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其中,使之感情充沛,却不含而露,让读者鲜明的去感受其意义
2023-08-10 15:38:363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什么

  冰山原理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七分之八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让读者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因此,海明威的小说情节中心极为突出,毫无枝蔓,叙事客观,不加任何解释和议论,修辞质朴,一般不用富丽的比喻和形容词,多用简短而潜台词丰富的人物对话。
2023-08-10 15:38:431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指什么???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2023-08-10 15:38:522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理解是什么?

海明威“冰山原理”的理解是以冰山为喻,认为认识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冰山原理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夜之死》提到。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说法来源寻找“冰山理论”的起因,离不开历史大背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现代主义潮流在文学、绘画等领域兴起,影响至今。当时的艺术教母格特鲁德·斯泰因对文学和艺术的革新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毕加索还是海明威,都是她家的常客,他们的画作和小说也因受到斯泰因的赏识而逐渐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在个人写作上,斯泰因有自己明确的主张。她和詹姆斯·乔伊斯一样,寻求打破传统叙述惯性的方式。得益于心理学知识背景,确切地说是研究“自动现象”的经历,斯泰因意识到,传统叙述中的语言都是被整理、被秩序化的语言,而这并非语言的全部。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的感受或思考中,没有被整理过的语言才是常态。依照这种理念,斯泰因创作了《美国人的形成》,成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乔伊斯同样也摒弃“理性秩序化”的语言,而用混乱的意识流表现人物内心。身处现代主义大潮之中,海明威自然也会试图摆脱传统叙述的惯性,但他的选择不是展现未经理性整理的语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整理”的语言。这种整理方式,和立体主义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处。立体主义画作通过碎片的拼贴,形成没有明确意义的载体,画作本身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完整的讯息和“意义的承载者”,而只是讯息的暗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观看形成独特的感受。“冰山理论”同样如此。露出的八分之一只是讯息的暗示,读者通过千差万别的个人想象,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比如《白象似的群山》,那一对年轻男女到底是什么关系?是长时间的情人,还是刚见面不久?孩子是那个小伙子的,还是女孩和其他人的?这些在小说中都没有明确说明。你如何添加这些信息,故事的样貌会完全不同。“冰山理论”除了受现代主义潮流的浸染外,还受到战争的影响。十九岁的海明威主动参加一战,切身体会到了死亡的恐惧。“战争使你丧失了原来那种觉得自己不会死、不会那么快死去的青春本能,战争让你不再相信有纯然安全、能够好好活着不受威胁的生命时刻。”在战争中,最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无所不在的死亡的威胁,它像巨大的阴影覆盖在你的生命之上,让你无法像普通人那样思考。海明威对战争的这种直接感受,促使他形成了冷静、无所谓的叙事口吻。既然死亡无法躲避,那就只能用无所谓的态度去面对。在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下,“逼出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战争状态中的人的处境几乎无法用正常语言可以形容,因此海明威“写表面的平静,为的是暗示底下的惶惶不可终日。”只有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读懂《永别了,武器》中那些看似没有缘由、甚至无聊的对话。为了解释《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杨照回顾欧洲看待死亡的历史,为亨利和凯瑟琳爱情的极端热烈提供了思想根由。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随着科学的发展,理性主义逐渐占据主流,宗教信仰慢慢退居到角落。这无疑是种进步,但因此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如何看待死亡。在基督教传统中,有天堂和地狱这样的空间,供死去的人前往,但在理性思维里,天堂和地狱都不存在,那人们该如何看待死亡?如何面对死亡是“彻底的终结”这样的现实?与之前不同,死亡不再处于生命结束之后,而成为思考生命的前提。这些思考让人们重新调整对待生命的态度,其中有两个关怀的焦点,其中一个就是,在这个仅能拥有的现世,你如何把握有限的时间,充分运用?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加上战争把死亡的面目时时刻刻展现在眼前的现实,凯瑟琳和亨利的爱情才如此不管不顾,甚至显得过于突然,乃至凯瑟琳对亨利说:“你要什么就是什么,我都答应你,我都同意你,我没有意见。”这句话曾被女性主义者用来证明海明威的男性沙文主义,但杨照认为,在以死亡为背景的情景下,凯瑟琳在此表现的是面对死亡时的生命极致情感的表达,如果无视欧洲对死亡看法的转折,无视死亡现实的阴影,就无法理解凯瑟琳和亨利之间的爱情。
2023-08-10 15:39:001

如何理解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管理的“冰山原理”告诉我们,从表面上看到和感知的问题,只是显露出来的部分,就是冰山的上半部分,其实往往你看到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更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主要也正在水中,而根源则在水底部分。  在顾问业务中经常使用的例子是这样的:“冰山原理”如同人脸上长的粉刺,我们只看到了粉刺,我们讨厌粉刺,希望把它去掉。如果我们只是买一些药物在脸上涂抹,几天就会呈现出好转的特征,但是没几天就又冒出来了。因为粉刺如同企业管理中“看得见的问题”一样,根源在体内,如果不从内分泌系统着手,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问题会循环出现。 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源是:管理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从无到有的。这种认识的逻辑关系,决定了管理者对于管理的整个认识过程始终具有“简单化”的特征。所以,他们往往希望管理顾问能够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殊不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长期运营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也很难在朝夕间解决,而企业家们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给了许多“江湖郎中”型的管理顾问以可乘之机,所以管理顾问业务让中小企业管理者“又想又怕”!  所谓“举步艰难”和“吃力不讨好”,主要是指:为了针对“冰山水底”的问题进行根治,很多“药方”用常人的眼光看起来和显性症状并不一致,当病情好转但还未能达到显性状态,让人们感知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在环境压迫下已经支持不住,将真正的专家“踢出局”了。他们宁愿相信那些“江湖郎中”,因为及时效果哪怕是短暂的,却能够“安慰”管理者“那颗急迫的心”。  我们常说的“企业家的睿智”,就是表现在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冰山下面的问题;能体会常人无法体会的东西----从水底解决问题需要的时间、信任和耐性;能排除周边的干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质。
2023-08-10 15:39:193

解释 西方文学 冰山原理

“冰山原理”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因此,海明威的小说情节中心极为突出,毫无枝蔓;叙事客观,不加任何解释和议论;修辞质朴,一般不用富丽的比喻和形容词;多用简短而潜台词丰富的人物对话。
2023-08-10 15:39:263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以冰山为喻,认为认识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冰山原理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夜之死》提到。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2023-08-10 15:39:351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指什么?

海明威冰山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等七个层次。海明威的冰山风格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人物简介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023-08-10 15:39:421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指什么???

冰山原则是一种文学创作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由来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
2023-08-10 15:40:092

事故冰山理论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提出的。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问题二:事故管理的金字塔理论是什么? 朋友以下是不是您想要的答案? 没发生事故不等于不会发生事故。根据著名的安全管理金字塔理论(海因里析法则)的概率统计,每发生1起死亡事故,会发生30起损工事故、300件医疗和限工事故、3000件未遂事故和急救箱事件、30000件不安全行为和导致不安全条件数。安全管理的冰山理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冰山能浮出水面的部分只是一角而已。 安全管理已经从事故的处理转为事故的预防,各种预防性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但相对来说,更注重的是对事故的处理和教育,大家熟知的“四不放过”原则就是典型的事后处理。从事故的预防到事故的发生,总会有无数起违章行为和事件,最终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意味着,绝不能孤立地看待安全事故,而应当看到每一个事故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面消除每一个影响安全的因素。 以上希望能帮到您。 问题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冰山貌似巨大但是浮出水面的只占了1/10,,潜意识相当于是水下的冰山,意识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问题四:什么叫做“冰山理论”?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1-08-06 “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 补充: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弗洛伊德的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萨摩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问题五:什么是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问题六:请问冰山理论 是什么意思 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 问题七:什么叫做“冰山理论”? “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 海明威的文体风格是最受人称道的。他那清澈流畅、朴实无华的散文体奠定了他作为那个时代最富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散文体作家的地位。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首先,他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了文风。英国评论家赫u30fb欧u30fb贝茨称海明威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他说:“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通过疏疏落落,经受过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往往是很卓绝的语句,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或日常用语,他厌恶“大字眼”,摒弃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习惯于选用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作者、对象与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取得清晰自然、真切疏朗的艺术效果。其次,他采用了多种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感情,不论是失望、恐惧还是悲愤、轻蔑,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包含在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动作中。他常用电报式的对话、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等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些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从而达到厚积薄发,意到笔不到的艺术神韵。 海明威的“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指出:“《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过程。”但结果小说却被浓缩到只有五万多字,小说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丧钟为谁而鸣》堪称海明威最长的长篇,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里,但小说却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宏伟的历史画卷,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它一些短篇小厂如《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杀人者》等都是采取这种非常集中的时间模式来写的,而这种海明威式的时间模式又与他的电报式文体风格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风格”。 问题八:什么是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 为便于能力素质模型(petency Model)在企业中的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防止企业大多数对于能力素质并不深入了解的人员造成理解上的困扰和歧义,我们把能力素质模型定义为:导致人员在具体文化和岗位中做出优秀业绩的行为特征的 *** 。 但是,在深入探讨能力素质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去触碰能力素质是由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和人格特质内在深层稳定的心理特征主导和引起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能力素质到底是行为特征还是心理特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谈一下“行为原因的分层模型”,也就是冰山理论。如下图所示,个人的具体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其原因由浅入深可分为多个层次。从最简单的技能到最深层的人格特质,分别分了6个层次。其中技能和知识属于表层原因;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需求/动机)、人格特质属于深层原因。 问题九:冰山理论是指什么 所谓的冰山理论是指眼睛所看到的总是远远小于看不到的,而且浮在水面上搐是容易解决的问题,水面下的才是最难处理的问题。
2023-08-10 15:40:161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指什么?

海明威冰山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等七个层次。海明威的冰山风格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人物简介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023-08-10 15:40:231

冰山原则的由来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2023-08-10 15:40:391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什么?

精华答案 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何谓“冰山理论”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见图。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2023-08-10 15:40:551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什么意思?

海明威冰山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等七个层次。海明威的冰山风格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人物简介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023-08-10 15:41:021

什么叫做“冰山理论”?

就是内涵 a
2023-08-10 15:41:207

什么是冰山理论

管理学上的“冰山理论”: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把企业的全部问题看作一座冰山,那么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部分也往往只有1/8,而看不见的部分则占7/8。也就是说企业往往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当管理者每天发大部分的精力去分析查找到这些危险,并且针对性地对每种危险想好对策与措施时,企业当危险与危机降临时,就能轻易度过困境或者减少损失。当管理者每天发大部分的精力去打高尔夫与饮酒作乐时,企业当危险与危机降临时,就会手足无措,手忙脚乱。难以应对困境,会让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2023-08-10 15:4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