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求读书笔记:关于威胁移动终端设备安全以及如何保证移动终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2023-08-18 20:02:13
共1条回复
我不懂运营

我的《信息保卫战》读书笔记:终端安全

终端安全是企业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密集风险发生部分。 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釆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安全措 施,实现终端安全。

一、挑战和威胁

1.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企业安全策略难以实施,网络病毒泛滥

病毒、蠕虫和间谍软件等网络安全威胁损害客户利益并造成大量金钱和生 产率的损失。与此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威胁。移动用户能够从 家里或公共热点连接互联网或办公室网络,常在无意中轻易地感染病毒并将其 带进企业环境,进而感染网络。

据2010 CSI/FBI安全报告称,虽然安全技术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且安全技 术的实施更是耗资数百万美元,但病毒、蠕虫和其他形式的恶意软件仍然是各 机构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每年遭遇的大量安全事故造成系统中断、收入 损失、数据损坏或毁坏以及生产率降低等问题,给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企业都制定了企业的终端安全策略,规定终端必 须安装杀毒软件,以及及时更新病毒库;终端必须及时安装系统安全补丁;终 端必须设置强口令等。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企业的安全策略难以实施, 形同虚设,网络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2. 非授权用户接入网络,重要信息泄露

非授权接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 来自外部的非法用户,利用企业管理的漏洞,使用PC接入交换机, 获得网络访问的权限;然后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录网站后,查看 机密信息,修改信息内容及破坏应用系统的运行。

(2) 来自内部的合法用户,随意访问网络中的关键资源,获取关键信息用 于非法的目的。

目前,企业使用的局域网是以以太网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只要插入网络, 就能够自由地访问整个网络。因非法接入和非授权访问导致企业业务系统的破 坏以及关键信息资产的泄露,已经成为了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风险。

3. 网络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工作效率下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根据IDC最新数据报导,企事业员工平均每天有超过50%的上班时间用来 在线聊天,浏览娱乐、色情、赌博网站,或处理个人事务;员工从互联网下载 各种信息,而在那些用于下载信息的时间中,62%用于软件下载,11%用于下 载音乐,只有25%用于下载与写报告和文件相关的资料。

在国内,法律规定了很多网站是非法的,如有色情内容的、与反政府相关 的、与迷信和犯罪相关的等。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后,企事业内部网络某种程 度上成了一种“公共”上网场所,很多与法律相违背的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在内 部网络中。这些事情难以追查,给企业带来了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

二、防护措施

目前,终端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制度 化,数据丢失现象时常发生;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应用上,管理分 散,安全得不到保障;难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高效在线备份;存储媒体管理困 难,历史数据保留困难。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终端安全。

1. 数据备份

随着计算机数据系统建设的深入,数据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如何有效地 管理数据系统日益成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然而,数据系统上的数 据格式不一,物理位置分布广泛,应用分散,数据量大,造成了数据难以有效 的管理,这给日后的工作带来诸多隐患。因此,建立一套制度化的数据备份系 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据备份是指通过在数据系统中选定一台机器作为数据备份的管理服务 器,在其他机器上安装客户端软件,从而将整个数据系统的数据自动备份到与 备份服务器相连的储存设备上,并在备份服务器上为各个备份客户端建立相应 的备份数据的索引表,利用索引表自动驱动存储介质来实现数据的自动恢复。 若有意外事件发生,若系统崩溃、非法操作等,可利用数据备份系统进行恢复。 从可靠性角度考虑,备份数量最好大于等于2。

1) 数据备份的主要内容

(1) 跨平台数据备份管理:要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2) 备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双重备份保护系统,确保备份数据万无一失;

(3) 自动化排程/智能化报警:通过Mail/Broadcasting/Log产生报警;

(4) 数据灾难防治与恢复:提供指定目录/单个文件数据恢复。

2) 数据备份方案

每个计算环境的规模、体系结构、客户机平台和它支持的应用软件都各不 相同,其存储管理需求也会有所区别,所以要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解决方案。 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至少要具有以下功能:集成的客户机代理支持、 广泛的存储设备支持、高级介质管理、高级日程安排、数据完整性保证机制、 数据库保护。比如,华为公司的VIS数据容灾解决方案、HDP数据连续性保护 方案,HDS的TrueCopy方案,IBM的SVC方案等。

2. 全面可靠的防病毒体系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要从防毒、查毒、解毒三方面来进行,系统对于计算机病 毒的实际防治能力和效果也要从防毒能力、查毒能力和解毒能力三方面来评判。

由于企业数据系统环境非常复杂,它拥有不同的系统和应用。因此,对于 整个企业数据系统病毒的防治,要兼顾到各个环节,否则有某些环节存在问题, 则很可能造成整体防治的失败。因而,对于反病毒软件来说,需要在技术上做 得面面俱到,才能实现全面防毒。

由于数据系统病毒与单机病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人为编制的计算机 程序,因此反病毒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数据系统具有的特殊复杂性,使 得对数据系统反病毒的要求不仅是防毒、查毒、杀毒,而且还要求做到与系统 的无缝链接。因为,这项技术是影响软件运行效率、全面查杀病毒的关键所在。 但是要做到无缝链接,必须充分掌握系统的底层协议和接口规范。

随着当代病毒技术的发展,病毒已经能够紧密地嵌入操作系统的深层,甚 至是内核之中。这种深层次的嵌入,为彻底杀除病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如果 不能确保在病毒被杀除的同时不破坏操作系统本身,那么,使用这种反病毒软 件也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严重后果。无缝链接技术可以保证反病毒模块从底层 内核与各种操作系统、数据系统、硬件、应用环境密切协调,确保在病毒入侵 时,反病毒操作不会伤及操作系统内核,同时又能确保对来犯病毒的防杀。

VxD是微软专门为Windows制定的设备驱动程序接口规范。简而言之, VxD程序有点类似于DOS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它是专门用于管理系统所加载 的各种设备。VxD不仅适用于硬件设备,而且由于它具有比其他类型应用程序 更高的优先级,更靠近系统底层资源,因此,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反病毒 技术就需要利用VxD机制才有可能全面、彻底地控制系统资源,并在病毒入侵 时及时报警。而且,VxD技术与TSR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占用极少的内存,对 系统性能影响极小。

由于病毒具备隐蔽性,因此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你的机器。如果不能抵 御这种隐蔽性,那么反病毒软件就谈不上防毒功能了。实时反病毒软件作为一 个任务,对进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进行监控,能够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害。同 时,用户的其他应用程序可作为其他任务在系统中并行运行,与实时反病毒任 务毫不冲突。因此,在Windows环境下,如果不能实现实时反病毒,那么也将 会为病毒入侵埋下隐患。针对这一特性,需要采取实时反病毒技术,保证在计 算机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中,能够随时防止病毒从外界入侵系统,从而全面提 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防护水平。

当前,大多数光盘上存放的文件和数据系统上传输的文件都是以压缩形式 存放的,而且情况很复杂。现行通用的压缩格式较多,有的压缩工具还将压缩 文件打包成一个扩展名为“.exe”的“自解压”可执行文件,这种自解压文件 可脱离压缩工具直接运行。对于这些压缩文件存在的复杂情况,如果反病毒软 件不能准确判断,或判断片面,那就不可避免地会留有查杀病毒的“死角”,为 病毒防治造成隐患。可通过全面掌握通用压缩算法和软件生产厂商自定义的压 缩算法,深入分析压缩文件的数据内容,而非采用简单地检查扩展文件名的方 法,实现对所有压缩文件的查毒杀毒功能。

对于数据系统病毒的防治来说,反病毒软件要能够做到全方位的防护,才 能对病毒做到密而不漏的查杀。对于数据系统病毒,除了对软盘、光盘等病毒 感染最普遍的媒介具备保护功能外,对于更为隐性的企业数据系统传播途径, 更应该把好关口。

当前,公司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电子通信方式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是,随 着这种数据交换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病毒隐藏在邮件附件和数据库文件中进行

传播扩散。因此,反病毒软件应该对这一病毒传播通道具备有效控制的功能。

伴随数据系统的发展,在下载文件时,被感染病毒的机率正在呈指数级增 长。对这一传播更为广泛的病毒源,需要在下载文件中的病毒感染机器之前,

自动将之检测出来并给予清除,对压缩文件同样有效。

简言之,要综合采用数字免疫系统、监控病毒源技术、主动内核技术、“分 布式处理”技术、安全网管技术等措施,提高系统的抗病毒能力。

3. 安全措施之防火墙及数据加密

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防火墙有两类,即标 准防火墙和双家M关。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在双家N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 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隐蔽子网)。 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 由器进行隐蔽,另一方面在互联N和内部N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 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 一系统。U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 H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 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数据系统的非法 访问。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 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系统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 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 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 N,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 管理技术四种。

4. 智能卡实施

与数据加密技术紧密相关的另一项技术则是智能卡技术。所谓智能卡就是 密钥的一种媒体,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予它 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与内部数据系统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当口令 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卡的保密性能还是相当有效的。数据系统安全和 数据保护的这些防范措施都有-定的限度,并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在 看一个内部网是杏安全时不仅要考察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对该数据系统所采 取的各种措施,其中不光是物理防范,还有人员的素质等其他“软”因素,进 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另外,其他具体安全措施还包括数字认证、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高度警 惕的安全意识以及多级网管等措施。另外考虑到数据系统的业务连续,也需要 我们设计和部署必要的BCP计划。u2003

三、解决方案

解决终端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结合端点安全状况信息和新型的网络准入 控制技术。

(1) 部署和实施网络准入控制,通过准入控制设备,能够有效地防范来自 非法终端对网络业务资源的访问,有效防范信息泄密。

(2) 通过准入控制设备,实现最小授权的访问控制,使得不同身份和角色 的员工,只能访问特定授权的业务系统,保护如财务系统企业的关键业务资源。

(3) 端点安全状态与网络准入控制技术相结合,阻止不安全的终端以及不 满足企业安全策略的终端接入网络,通过技术的手段强制实施企业的安全策略, 来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增强对企业安全制度的遵从。

加强事后审计,记录和控制终端对网络的访问,控制M络应用程序的使用, 敦促员工专注工作,减少企业在互联网访问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并且提供 责任回溯的手段。

1. 集中式组网方案

终端安全管理(Terminal Security Management, TSM)系统支持集中式组

网,把所有的控制服务器集中在一起,为网络中的终端提供接入控制和安全管 理功能。集中式组网方案如图9-3所示。

2. 分布式组网方案 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况,可能需要采用分布式组网方案,如图9-4所示。u2003

(1)终端相对集中在几个区域,而且区域之间的带宽比较小,由于代理与 服务器之间存在一定的流量,如果采用集中式部署,将会占用区域之间的带宽, 影响业务的提供。

(2)终端的规模相当大,可以考虑使用分布式组网,避免大量终端访问TSM 服务器,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

分布式部署的时候,TSM安全代理选择就近的控制服务器,获得身份认证 和准入控制等各项业务。

3. 分级式组网方案

如果网络规模超大,可以选择采用分级式组网方案,如图9-5所示。

在这种部署方案中,每个TSM结点都是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承担独立的 用户管理、准入控制以及安全策略管理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制定总体的安全策 略,下发给各个TSM管理结点,并且对TSM管理结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TSM系统对于关键的用户认证数据库提供镜像备份机制,当主数据库发生 故障时,镜像数据库提供了备份的认证源,能够保证基本业务的提供,防止因 为单一数据源失效导致接入控制的网络故障。

当TSM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或者TSM系统所在的网络发生严重故障时,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的情况进行选择:业务优先/安全优先。

如果选择业务优先,准入控制设备(802.1X交换机除外)上设计的逃生通 道能够检测到TSM系统的严重故障,启用逃生通道,防止重要业务中断。

TSM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器状态监控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监控服 务器的运行状态,如数据库链接不上、SACG链接故障以及CPU/内存异常等。当 检查到服务器的状态异常时,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管理员及时处理。

四、终端虚拟化技术

1.传统的终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1) DLP

(1) 工作方式:DLP (Data Loss Prevention,数据丢失防护)技术侧重于信 息泄密途径的防护,是能够通过深度内容分析对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和使用中 的数据进行鉴定、检测和保护的产品。可以在PC终端、网络、邮件服务器等 系统上针对信息内容层面的检测和防护,能够发现你的敏感数据存储的位置, 之后进行一定的处理方式,但也是有些漏洞的。

(2) 使用场景与限制:虽然DLP方案从灵活性、安全性、管理性上都满足 了数据安全的需求,但同样成功部署DLP方案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其数据内 容匹配算法的误报率要足够低。然而,由于数据内容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在 定义数据内容匹配规则的时候漏审率和误判率非常难平衡,无论是哪个厂商的 DLP产品,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的误报率普遍都偏高,DLP方案的防护效果体验 并不好。

2) DRM

(1) 工作方式:DRM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数字权限管理)是加密

及元数据的结合,用于说明获准访问数据的用户,以及他们可以或不可以对数 据运行进行某些操作。DRM可决定数据的访问及使用方式,相当于随数据一 起移动的贴身保镖。权限包括读取、更改、剪切/粘贴、提交电子邮件、复制、 移动、保存到便携式保存设备及打印等操作。虽然DRM的功能非常强大,但 难以大规模实施。

(2) 使用场景与限制:DRM极其依赖手动运行,因此难以大规模实施。用 户必须了解哪些权限适用于哪种内容的用户,这样的复杂程度常使得员工忽略 DRM,并导致未能改善安全性的失败项冃。如同加密一样,企业在应用权限时 必须依赖人为的判断,因为DRM丄具不具备了解内容的功能。成功的DRM 部署通常只限于用户训练有素的小型工作组。由于存在此种复杂性,大型企业 通常并不适合部署DRM。但如同加密一样,可以使用DLP来专注于DRM, 并减少某些阻碍广泛部署的手动进程。

3) 全盘加密

(1) 工作方式:所谓全盘加密技术,一般是采用磁盘级动态加解密技术, 通过拦截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对磁盘数据的读/写请求,实现对全盘数据的实时 加解密,从而保护磁盘中所有文件的存储和使用安全,避免因便携终端或移动 设备丢失、存储设备报废和维修所带来的数据泄密风险。

(2) 使用场景与限制:与防水墙技术类似,全盘加密技术还是无法对不同 的涉密系统数据进行区别对待,不管是涉密文件还是普通文件,都进行加密存 储,无法支持正常的内外部文件交流。另外,全盘加密方案虽然能够从数据源 头上保障数据内容的安全性,但无法保障其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旦软件 系统损坏,所有的数据都将无法正常访问,对业务数据的可用性而言反而是一 种潜在的威胁。

上述传统安全技术是目前银行业都会部署的基础安全系统,这些安全系统 能够在某一个点上起到防护作用,然而尽管如此,数据泄密事件依然是屡禁不 止,可见银行业网络整体安全目前最人的威胁来源于终端安全上。而且部署这 么多的系统方案以后,用户体验不佳,不容易推广,因此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彻底改变企业内网安全现状,必须部署更为有效的涉密系统数据防泄密方案。

2.数据保护的创新——终端虚拟化技术

为了能够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用户的易用性和部署快速性,冃 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使用终端虚拟化的技术来实现数据安全的保护。其中, 桌面/应用虚拟化技术以及基于安全沙盒技术的虚拟安全桌面就是两种比较常 见的方式。

1)桌面/应用虚拟化

桌面/应用虚拟化技术是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它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 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通过采购大量服务器,将CPU、存储器等硬件资 源进行集中建设,构建一个终端服务层,从而将桌面、应用以图像的方式发布 给终端用户。作为云计算的一种方式,由于所有的计算都放在服务器上,对终 端设备的要求将大大降低,不需要传统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式计算机,用户 可以通过客户端或者远程访问等方式获得与传统PC —致的用户体验,如图9-6 所示。

不过,虽然基于计算集中化模式的桌面虚拟化技术能够大大简化终端的管 理维护工作,能够很好地解决终端数据安全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服务端的部署 成本过大和管理成本提高等新问题。

(1) 所有的客户端程序进程都运行在终端服务器上,需要配置高性能的终 端服务器集群来均衡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2) 由于网络延迟、服务器性能、并发拥塞等客观因素影响,在桌面虚拟 化方案中,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大大低于物理计算机本地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3) 计算集中化容易带来终端服务器的单点故障问题,需要通过终端服务 器的冗余备份来强化系统的稳定性。

(4) 桌面虚拟化方案中部署的大量终端服务器以及集中化的数据存储之间 的备份、恢复、迁移、维护、隔离等问题。

(5) 由于数据集中化,管理员的权限管理也需要列入考虑,毕竟让网络管 理员能够接触到银行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也是违背数据安全需求的。

(6) 桌面集中化方案提高了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无法满足离线办公的需求。

因此,此种方案在大规模部署使用时会遇到成本高、体验差的问题,如图

9-7所示。

2)防泄密安全桌面

为了解决桌面/应用虚拟化存在的问题,一种新的终端虚拟化技术——基r 沙盒的安全桌面被应用到了防泄密领域,如图9-8所示。

在不改变当前IT架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地PC的软、硬件资源,在本 地直接通过安全沙盒技术虚拟化了一个安全桌面,这个桌面可以理解为原有默 认桌面的一个备份和镜像,在安全桌面环境下运行的应用、数据、网络权限等 完全与默认桌面隔离,并且安全沙盒可以针对不同桌面之间进行细粒度的安全 控制,比如安全桌面下只能访问敏感业务系统,安全桌面内数据无法外发、复 制、打印、截屏,安全桌面内保存的文件加密存储等等。

这样一来,通过安全桌面+安全控制网关的联通配合,就可以确保用户只有 在防泄密安全桌面内进行了认证后才能访问核心敏感系统,实现了在终端的多 业务风险隔离,确保了终端的安全性。安全桌面虚拟化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多个 虚拟的安全桌面,通过不同虚拟安全桌面相互隔离文件资源、网络资源、系统 资源等,可以让用户通过不同的桌面访问不同的业务资源。

比如为用户访问涉密业务系统提供了一个具有数据防泄露防护的防泄密安 全桌面,尽可能减少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影响,解决了物理隔离方案的易用性问 题,如图9-9所示。

基于沙盒的安全桌面方案的价值在于,在实现终端敏感业务数据防泄密的 前提下,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增强了易用性,还保护了用户的现有投资。目 前,防泄密安全桌面已经在金融、政府、企业等单位开始了广泛的应用,主要部署在CRM、ERP、设计图样等系统前端,以防止内部销售、供应链、财务等 人员的主动泄密行为。

但是安全桌面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不适用于Java、C语言的代 码开发环境,存在一定兼容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两种终端虚拟化技术各有优劣,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具体可以参照图9-10。

相关推荐

移动基站工作原理

移动基站的工作原理:1.核心网侧的控制信令、语音呼叫或数据业务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基站(在2G、3G网络中,信号先传送到基站控制器,再传送到基站)。2.信号在基站侧经过基带和射频处理,然后通过射频馈线送到天线上进行发射。3.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天线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然后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信号。5G基站架构为了支持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与低延迟(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等多种业务应用,5G网络将引入NR新空口和新的网络架构,以提升峰值速率、时延、容量等网络性能指标,并具备更大的组网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目前,3GPP R15标准已经定义了5G无线网络的整体架构,5G无线接入网(NG-RAN)由多个5G基站(gNB)组成。gNB向UE提供NR空口协议的终结,并通过NG接口连接到AMF/UPF等5G核心网(5GC)网元,gNB之间通过Xn接口实现相互连接。
2023-08-11 00:46:151

移动LTE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上行 SC-OFDMA下行 OFDMA
2023-08-11 00:46:333

GSM系统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GSM网络频率--移动频率带宽(19MHz)
2023-08-11 00:46:532

请教高手给我解释一下 GSM移动通信原理

1).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语音编码技术,使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2).容量。由于每个信道传输带宽增加,使同频复用栽干比要求降低至9dB,故GSM系统的同频复用模式可以缩小到4/12或3/9甚至更小(模拟系统为7/21);加上半速率话音编码的引入和自动话务分配以减少越区切换的次数,使GSM系统的容量效率(每兆赫每小区的信道数)比TACS系统高3~5倍。3).话音质量。鉴于数字传输技术的特点以及GSM规范中有关空中接口和话音编码的定义,在门限值以上时,话音质量总是达到相同的水平而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4).开放的接口。GSM标准所提供的开放性接口,不仅限于空中接口,而且报刊网络直接以及网络中个设备实体之间,例如A接口和Abis接口。GSM MODEM5). 安全性。通过鉴权、加密和TMSI号码的使用,达到安全的目的。鉴权用来验证用户的入网权利。加密用于空中接口,由SIM卡和网络AUC的密钥决定。TMSI是一个由业务网络给用户指定的临时识别号,以防止有人跟踪而泄漏其地理位置。6).与ISDN、PSTN等的互连。与其他网络的互连通常利用现有的接口,如ISUP或TUP等。7).在SIM卡基础上实现漫游。漫游是移动通信的重要特征,它标志着用户可以从一个网络自动进入另一个网络。GSM系统可以提供全球漫游,当然也需要网络运营者之间的某些协议,例如计费。 GSM - 技术 2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其主要性能GSM标准共有12章规范系列,即:01系列:概述 02系列:业务方面 03系列:网络方面 04系列:MS-BS接口和规约(空中接口第2、3层) 05系列: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1层) 06系列:话音编码规范 07系列: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 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 09系列:网络互连 10系列:暂缺 11系列: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 12系列:操作和维护3GSM系统关键技术工作频段的分配1).工作频段中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或向1.8GHz频段的GSM1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2).频道间隔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每信道占用带宽200 kHz/8=25 kHz。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3)多址方案GSM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结合,还加上跳频技术。GSM在无线路径上传输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传输的单位是约一百个调制比特的序列,它称为一个“突发脉冲”。脉冲持续时间优先,在无线频谱中也占一有限部分。它们在时间窗和频率窗内发送,我们称之为间隙。精确地讲,间隙的中心频率在系统频带内间隔200 kHz安排(FDMA情况),它们每隔0.577ms(更精确地是15/26ms)出现一次(TDMA情况)。对应于相同间隙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时隙,它的持续时间将作为一种时间单位,称为BP(突发脉冲周期)。这样一个间隙可以在时间/频率图中用一个长15/26ms,宽200KHz的小矩形表示(见图)。统一地,我们将GSM中规定的200KHz带宽称为一个频隙。4)在时域和频域中的间隙在GSM系统中,每个载频被定义为一个TDMA帧,相当于FDMA系统的一个频道。每帧包括8个时隙(TS0-7)。每个TDMA帧有一个TDMA帧号。TDMA帧号是以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2048*51*26*8BP或者说2048*51*26个TDMA帧)为周期循环编号的。每2048*51*26个TDMA帧为一个超高帧,每一个超高帧又可分为2048个超帧,一个超帧是51*26个TDMA帧的序列(6.12秒),每个超帧又是由复帧组成。复帧分为两种类型。26帧的复帧:它包括26个TDMA帧(26*8BP),持续时长120ms。51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这种复帧用于携带TCH(和SACCH加FACCH)。51帧的复帧:它包括51个TDMA帧(51*8BP),持续时长3060/13ms。26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这种复帧用于携带BCH和CCCH。5)无线接口管理在GSM通信系统中,可用无线信道数远小于潜在用户数,双向通信的信道只能在需要时才分配。这与标准电话网有很大的区别,在电话网中无论有无呼叫,每个终端都与一个交换机相连。在移动网中,需要根据用户的呼叫动态地分配和释放无线信道。不论是移动台发出的呼叫,还是发往移动台的呼叫,其建立过程都要求用专门方法使移动台接入系统,从而获得一条信道。在GSM中,这个接入过程是在一条专用的移动台--基站信道上实现的。这个信道与用于传送寻呼信息的基站――移动台信道一起称为GSM的公用信道,因为它同时携带发自/发往许多移动台的信息。相反地,在一定时间内分配给一单独移动台的信道称作专用信道。由于这种区别,可以定义移动台的两种宏状态:空闲模式:移动台在侦听广播信道,此时它不占用任一信道。专用模式:一条双向信道分配给需要通信的移动台,使它可以利用基础设施进行双向点对点通信。接入过程使移动台从空闲模式转到专用模式。4GSM信道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为一个时隙(TS),而逻辑信道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的不同而定义的不同逻辑信道,这些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送。从BTS到MS的方向称为下行链路,相反的方向称为上行链路。逻辑信道又分为两大类,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1). 业务信道(TC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客户数据,在上行和下行信道上,点对点(BTS对一个MS,或反之)方式传播。2). 控制信道: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根据所需完成的功能又把控制信道定义成广播、公共及专用三种控制信道,它们又可细分为:a.保密措施GSM系统在安全性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GSM与保密相关的功能有两个目标:第一,包含网络以防止未授权的接入,(同时保护用户不受欺骗性的假冒);第二,保护用户的隐私权。防止未授权的接入是通过鉴权(即插入的SIM卡与移动台提供的用户标识码是否一致的安全性检查)实现的。从运营者方面看,该功能是头等重要的,尤其在国际漫游情况下,被访问网络并不能控制用户的记录,也不能控制它的付费能力。保护用户的隐私是通过不同手段实现时,对传输加密可以防止在无线信道上窃听通信。大多数的信令也可以用同样方法保护,以防止第三方了解被叫方是谁。另外,以一个临时代号替代用户标识是使第三方无法在无线信道上跟踪GSM用户的又一机制。GSMb.PIN码这是一种简单的鉴权方法。在GSM系统中,客户签约等信息均被记录在SIM卡中。SIM卡插到某个GSM终端设备中,便视作自己的电话机,通话的计费帐单便记录在此SIM卡名下。为防止盗打,帐单上产生讹误计费,在SIM卡上设置了PIN码操作(类似计算机上的Password功能)。PIN码是由4~8位数字组成,其位数由客户自己决定。如客户输入了一个错误的PIN码,它会给客户一个提示,重新输入,若连续3次输入错误,SIM卡就被闭锁,即使将SIM卡拔出或关掉手机电源也无济于事,必须向运营商申请,由运营商为用户解锁。c.鉴权鉴权的计算如下图所示。其中RAND是网络侧对用户的提问,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够给出正确的回答SRES。RAND是由网络侧AUC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长度为128比特,它的值随机地在0~2128-1(成千上万亿)范围内抽取。SRES称为符号响应,通过用户唯一的密码参数(Ki)的计算获取,长度为32比特。Ki以相当保密的方式存储于SIM卡和AUC中,用户也不了解自己的Ki,Ki可以是任意格式和长度的。A3算法为鉴权算法,由运营者决定,该算法是保密的。A3算法的唯一限制是输入参数的长度(RAND是128比特)和输出参数尺寸(SRES必须是32比特)。d.加密在GSM中,传输链路中加密和解密处理的位置允许所有专用模式下的发送数据都用一种方法保护。发送数据可以是用户信息(语音、数据……),与用户相关的信令(例如携带被呼号码的消息),甚至是与系统相关信令(例如携带着准备切换的无线测量结果的消息)。加密和解密是对114个无线突发脉冲编码比特与一个由特殊算法产生的114比特加密序列进行异或运算(A5算法)完成的。为获得每个突发加密序列,A5对两个输入进行计算:一个是帧号码,另一个是移动台与网络之间同意的密钥(称为Kc),见图。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使用两个不同的序列:对每一个突发,一个序列用于移动台内的加密,并作为BTS中的解密序列;而另一个序列用于BTS的加密,并作为移动台的解密序列。d-1.帧号:帧号编码成一连串的三个值,总共加起来22比特。对于各种无线信道,每个突发的帧号都不同,所有同一方向上给定通信的每个突发使用不同的加密序列。d-2.A5算法A5算法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规定,该算法可以描述成由22比特长的参数(帧号码)和64比特长参数(Kc)生成两个114比特长的序列的黑盒子。d-3.密钥Kc开始加密之前,密钥Kc必须是移动台和网络同意的。GSM中选择在鉴权期间计算密钥Kc;然后把密钥存贮于SIM卡的永久内存中。在网络一侧,这个“潜在”的密钥也存贮于拜访MSC/VLR中,以备加密开始时使用。由RAND(与用于鉴权的相同)和Ki计算Kc的算法为A8算法。与A3算法(由RAND和Ki计算SRES的鉴权算法)类似,可由运营者选择决定。d-4.用户身份保护加密对于机密信息十分有效,但不能用来在无线路径上保护每一次信息交换。首先,加密不能应用于公共信道;其次,当移动台转到专用信道,网络还不知道用户身份时,也不能加密。第三方就有可能在这两种情况下帧听到用户身份,从而得知该用户此时漫游到的地点。这对于用户的隐私性来说是有害的,GSM中为确保这种机密性引入了一个特殊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临时移动用户身份号TMSI替代用户身份IMSI,可以得到保护。TMSI由MSC/VLR分配,并不断地进行更换,更换周期由网络运营者设置。 GSM - 系统的组成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信息交换、用户信息管理、呼叫接续、号码管理等功能。基站子系统BSS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完成信道的分配、用户的接入和寻呼、信息的传送等功能。移动台MSMS是GSM系统的移动用户设备,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SIM卡就是“人”,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卡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操作维护子系统GSM子系统还包括操作维护子系统(OMC),对整个GSM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GSM GSM - 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泛欧GSM ,美国的ADC(D-AMPS)和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GSM系列主要有GSM900、DCS1800和PCS1900三部分,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工作频段的差异。蜂窝移动通信的出现可以说是移动通信的一次革命。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转接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但上述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尤其是在欧洲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造成很大的不便。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中国自从1992年在嘉兴建立和开通第一个GSM演示系统,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GSM系统,使得GSM系统成为目前中国最成熟和市场占有量最大得一种数字蜂窝系统。截至2002年11月,中国手机用户2亿,比2001年年底新增5509.2万。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目前中国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M1800,由于采用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基本是双频手机,可以自由在这两个频段间切换。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系统除GSM900和GSM1800另外加入了GSM1900,手机为三频手机。中国随着手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现也已出现了三频手机,即可在GSM900GSM1800GSM1900三种频段内自由切换的手机,真正做到了一部手机可以畅游全世界。GSM早期来看,GSM900发展的时间较早,使用的较多,反之GSM1800发展的时间较晚。物理特性方面,前者频谱较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差,但传送的距离较远,而手机发射功率较强,耗电量较大,因此待机时间较短;而后者的频谱较高,波长较短,穿透力佳。但传送的距离短,其手机的发射功率较小,待机时间则相应地较长。紧急呼叫是GSM系统特有的一种话音业务功能。即使在GSM手机设置了限制呼出和没有插入用户识别卡(SIM)的情况下,只要在GSM网覆盖的区域内,用户仅需按一个键,便可将预先设定的特殊号码(如110、119、120等)发至相应的单位(警察局、消防队、急救中心等)。这一简化的拨号方式是为在紧急时刻来不及进行复杂操作而专门设计的。
2023-08-11 00:47:031

GPRS上网,他的原理是什么?

GPRS的工作原理 GPRS的英文全称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译作“通用分组无线服务”),它是利用“包交换”(Packet-Switched)的概念发展起来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所谓“包交换”就是将Data封装成许多独立的封包,再将这些封包一一传送出去,形式上有点类似邮局中的寄包裹。其作用在于只有当有资料需要传送时才会占用频宽,而且可以以传输的资料量计价,这对广大用户来说是较合理的计费方式,因为像Internet这类的数据传输大多数的时间频宽是闲置的。 GPRS网络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来实现的。在现有的GSM网络中需增加一些节点,如GGSN(Gateway GPRS Supporting Node,GPRS网关支持节点)和SGSN( Serving 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GSN是GPRS网络中最重要的网络节点。GSN具有移动路由管理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类型的数据网络,并可以连到GPRS寄存器。GSN可以完成移动终端和各种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送和格式转换。GSN可以是一种类似于路由器的独立设备,也可以与GSM中的MSC集成在一起。GSN有两种类型:一种为SGSN( Serving GSN,服务GSN),另一种为GGSN(Gateway GSN,网关GSN),SGSN的主要作用是记录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并且在移动终端和GGSN之间完成移动分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GGSN主要是起网关作用,它可以和多种不同的数据网络连接,如ISDN、PSPDN和LAN等。国外有些资料甚至将GGSN称为GPRS路由器。GGSN可以把GSM网中的GPRS 分组数据包进行协议转换,从而可以把这些分组数据包传送到远端的TCP/IP或X.25网络。 GPRS工作时,通过路由管理来进行寻址和建立数据连接,而GPRS的路由管理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移动终端发送数据的路由建立;移动终端接收数据的路由建立;以及移动终端处于漫游时数据路由的建立。 对于第一种情况,当移动终端产生了一个PDU分组数据单元),这个PDU经过SNDC层处理,称为SNDC数据单元。然后经过LLC层处理为LLC帧通过空中接口送到GSM网络中移动终端所处的SGSN。SGSN把数据送到GGSN。GGSN把收到的消息进行解装处理,转换为可在公用数据网中传送的格式(如PSPDN的PDU),最终送给公用数据网的用户。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以对空中接口上的数据做压缩和加密处理。 在第二种情况中,一个公用数据网用户传送数据到移动终端时,首先通过数据网的标准协议建立数据网和GGSN之间的路由。数据网用户发出的数据单元(如 PSPDN中的PDU),通过建立好的路由把数据单元PDU送给GGSN。 而GGSN再把PDU送给移动终端所在的SGSN上,GSN把PDU封装成SNDC数据单元,再经过LLC层处理为LLC帧单元,最终通过空中接口送给移动终端。 第三种情况是一个数据网用户传送数据给一个正在漫游的移动用户。这种情况下的数据传送必须要经过归属地的GGSN,然后送到用户A端。
2023-08-11 00:47:111

PC机与智能手机的工作原理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原理是一样的.
2023-08-11 00:47:224

云终端的原理?

云终端主要是通过对主机/服务器虚拟化(VDI模式)或共享后,把主机分享成多个桌面后,发送给各个连接的云终端,每个云终端以独立用户的形式登陆主机,以达到独立操作,互不干扰使用的目的。我们这里指的云终端特指为共享模式下的云终端,主要是通过共享服务器模式,通过RDP连接主机后,按独立用户名得到独立的用户桌面的的工作模式。因微软操作系统的宠大用户群,以及RDP协议的日趋完善以及成本低廉,安装简单方便。华科云共享模式云终端已逐渐被各大行业所接受。
2023-08-11 00:47:336

NFC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NFCIP-1标准规定NFC的通信距离为10厘米以内,运行频率13.56MHz,传输速度有106Kbit/s、212Kbit/s或者424Kbit/s三种。NFCIP-1标准详细规定NFC设备的传输速度、编解码方法、调制方案以及射频接口的帧格式,此标准中还定义了NFC的传输协议,其中包括启动协议和数据交换方法等。NFC工作模式分为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被动模式中NFC发起设备(也称为主设备)需要供电设备,主设备利用供电设备的能量来提供射频场,并将数据发送到NFC目标设备(也称作从设备),传输速率需在106kbps、212kbps或424kbps中选择其中一种。从设备不产生射频场,所以可以不需要供电设备,而是利用主设备产生的射频场转换为电能,为从设备的电路供电,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数据,并且利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以相同的速度将从设备数据传回主设备。因为此工作模式下从设备不产生射频场,而是被动接收主设备产生的射频场,所以被称作被动模式,在此模式下,NFC主设备可以检测非接触式卡或NFC目标设备,与之建立连接。主动模式中,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在向对方发送数据时,都必须主动产生射频场,所以称为主动模式,它们都需要供电设备来提供产生射频场的能量。这种通信模式是对等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式,可以获得非常快速的连接速率。扩展资料NFC与蓝牙的比较NFC和蓝牙都是短程通信技术,相对于蓝牙很早就被集成到移动电话中并已经被普及,NFC最近几年才开始被集成进移动电话中,并且到目前为止只集成在少数移动电话中。第一,建立时间不同,NFC通信设置程序简单,通信建立时间很短,仅需0.1s左右;而蓝牙通信设置程序相对复杂,通信建立时间较长,大概需要6s。 第二,传输距离不同,NFC传输距离只有10cm,而蓝牙传输距离可达10m。但NFC在传输功耗和安全性方面略优于蓝牙。第三,传输速度和工作频率不同,NFC工作频率为13.56MHz, 传输速度最大424 Kbit/s,而蓝牙工作频率为2.4GHz,传输速度可 达2.1 Mbit/s。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场通信
2023-08-11 00:48:374

什么是移动终端课件

《移动终端系统设计》是一本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终端,特别是GSM和UMTS制式手机的专著,本书的特色是完全以手机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为线索,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手机的基本原理,特别是GSM手机、UMTS手机、LTE终端的原理,章节安排采取由结构延展到功能,再到协议的方式进行,涉及的内容包括射频收发电路、调制/编/解码、接入网协议、切换、漫游、分组业务和电路业务等,从设计角度介绍了硬件的工作机理、均衡、多址、捕获算法、软件工作机制、硬件架构与性能、网络工作方式、安全机制与未来发展等内容。本书深入地介绍了主流的几种通信协议,包括GSM、GPRS、EDGE、UMTS、LTE。内容组织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总结了手机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性能,包括内存、CPU的操作系统(OS)、耗电、处理能力(MIPS)的成本、最佳的硬件/软件划分和产品化思路。《移动终端系统设计》内容翔实、针对性强,采取教材方式编写,适合移动通信领域的管理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2023-08-11 00:49:384

终端的网络解释终端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终端的网络解释是:终端(专业术语)终端(Terminal)也称终端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处于网络最外围的设备,主要用于用户信息的输入以及处理结果的输出等。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由于计算机主机昂贵,因此一个主机(IBM大型计算机)一般会配置多个终端,这些终端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仅仅承担信息输入输出的工作,运算和处理均由主机来完成。在个人计算机时代,个人计算机可以运行称为终端仿真器的程序来模仿一个终端的工作。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PAD)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时,终端不仅能承担输入输出的工作,同时也能进行一定的运算和处理,实现部分系统功能。终端的网络解释是:终端(专业术语)终端(Terminal)也称终端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处于网络最外围的设备,主要用于用户信息的输入以及处理结果的输出等。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由于计算机主机昂贵,因此一个主机(IBM大型计算机)一般会配置多个终端,这些终端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仅仅承担信息输入输出的工作,运算和处理均由主机来完成。在个人计算机时代,个人计算机可以运行称为终端仿真器的程序来模仿一个终端的工作。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PAD)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时,终端不仅能承担输入输出的工作,同时也能进行一定的运算和处理,实现部分系统功能。结构是:终(左右结构)端(左右结构)。拼音是:zhōngduān。注音是:ㄓㄨㄥㄉㄨㄢ。词性是:名词。终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终端zhōngduān。1._缏坊虿考牡缙淙牖蚴涑龅牡阒弧2._梢韵蛳低呈淙牖虼酉低呈涑鍪莸牡氐慊蛭恢谩3._没Ы枰院图扑慊ㄐ诺钠骷(如电传打字机)。二、引证解释⒈电子计算机等系统中用来发指令或接收信息的装置。关于终端的近义词末端结尾关于终端的反义词开端关于终端的单词terminal关于终端的成语干端坤倪端本正源窜端匿迹鬼计多端求端讯末关于终端的词语干端坤倪一窝端鬼计多端连锅端千条万端邪说异端攻乎异端一锅端乾端坤倪求端讯末关于终端的造句1、实践表明,该终端通话质量良好,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较高的可靠性。2、早期的网桥、协议转换器和路由器都是简单的专用硬件设备,通常是通过直接连接到该设备本身串口的终端来配置的。3、连接头为终端嵌块或者发射机提供一个受保护的、洁净的区域,从温度感应器到引线。4、这些注入机的特征是硬件和设计原理通用,并包含离子束注入角控制、剂量测定和终端站设计。5、首先对天音通信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终端销售现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终端的详细信息
2023-08-11 00:50:021

移动管家汽车车载智能终端T-BOX是什么工作原理?

车载T-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实现手机APP的车辆信息显示与控制
2023-08-11 00:50:091

什么是eSIM技术,eSIM的工作原理以

???
2023-08-11 00:50:323

移动通信基站里的那些设备,包括光缆,尾纤,2M,BTS,SDH等,他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我也想晓得
2023-08-11 00:51:072

手机支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摘要:手机支付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指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继银行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那么,手机支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手机支付的方式有哪些?【手机支付】手机支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手机支付的方式有哪些手机支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手机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用户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统短信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用户还可以通过WAP和客户端两种方式进行支付,无需任何绑定,用户在短信引导下完成交易,仅需要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即可,银联结算。手机支付这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可以实现众多支付功能,此项服务强调了移动缴费和消费。当我们在自动售货机前为找不到硬币而着急时,手机支付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当客户身处外地,或者是移动运营商的营业厅下班以后,为了缴话费四处找人,四处寻找手机充值卡,而耗费精力时,手机支付将真正让手机成为随身携带的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的方式有哪些1、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用户在支付其手机账单的同时支付了这一费用,在这种方式中,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但这种代收费的方式使得电信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因此其范围仅限于下载手机铃声等有限业务,交易额度受限。(手机话费支付方式)2、费用从用户的开通电话银行账户(即借记账户)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在该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通道,将用户的银行账号或信用卡号与其手机号联接起来,如果更换手机号则需要到开户行做变更。(指定绑定银行支付)3、无绑定手机支付,个人用户无需在银行开通手机支付功能,即可实现各种带有银联标识的借记卡进行支付,采用双信道通讯方式进行通讯,非同步传输,更加安全快捷,相对而言此种方式最为简单,方便,快捷。(即称:银联快捷支付)4、结合硬件是通过一个硬件与手机结合使用进行支付。类似三维度手机刷卡器、拉卡拉手机刷卡器等硬件与手机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达到支付的效果。5、Alipay是指通过手机绑定一个支付宝账号并定制了手机支付服务,然后通过手机SMS短信向一个特定的SP短信特服号发送特定的短信指令来完成转账、购物等的支付方式,交易类型为即时到账。
2023-08-11 00:51:151

移动定位的工作原理

在基于移动电信技术的定位的典型方法有:TA(或称为TA+CELLID);AOA、到达时间(TOA)、TDOA、TDOA、AOA:OTD、增强测量时间差(E-OTD);多路径图型辨识;GPS、DGPS、InverseDGPS、GPS辅助(A-GPS),等 。 或称CellID+TA,指小区识别号+时间提前量。时间提前量TA由基站测量后通知MS提前这段TA时间发送数据,目的是为了扣除基站与MS之间的传输时延。因此,TA方法就是用现有的参数TA估计MS和BTS之间的距离。如果MS在空闲模式,MS可能被寻呼或者主动发起呼叫(如紧急呼叫),从而使SMLC获得TA和CellID。如果MS在占用模式,SMLC向BSC发送消息获取TA和CellID。SMLC将小区天线中心半径为TA的圆环(对全向天线)或者圆环的部分(对定向天线)范围内区域确定为MS所在区域。时间提前量通过O?63bit/s来表示,若小区的半径为35km,则定位精度约为550m。通常在小区密集的城市区域,小区的半径很小,可以达到几百米,此时定位的精度就很高了。但这种精度只能表示移动用户和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精确的位置。 测量信号的到达角度(AngleOfArr技ive,简称AOA)也是一种在蜂窝网中常用的定位技术。这种方法需要在基站采用专门的天线阵列来测量特定信号的来源方向。对于一个基站来讲,AOA测量可以得出特定移动站所在方向,当两个基站同时测量同一移动站所发出的信号时,两个基站各自测量AOA所得的方向直线的焦点就是移动站所在的位置。尽管这种定位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首先,AOA定位要求被测量的移动站与参与测量的所有基站之间,射频信号是视线传输(LOS)的。非视线传输(NLOS)将会给AOA定位带来不可预测的误差。即使是在以LOS传输为主的情况下,射频信号的多径效应依然会干扰AOA的测量。其次,由于天线设备角分辨率的限制,AOA的测量精度是随着基站与移动站之问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由于测量AOA的定位方法具有上述的特点,所以对于处于城市地区的微小区来讲,引起射频信号反射的障碍物多且其到移动站的距离与小区半径可以相比,这样就会引起比较大的角测量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基于AOA的定位方法没有实际的意义。对于宏小区,因为其基站一般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与小区的半径相比,引起射频信号反射的障碍物多位于移动站附近,NLOS传输引起的角测量误差比较小。所以测量信号到达角度的定位方法多用于宏小区,或者与其他定位技术混合使用来提高定位的精度。 TOA定位方式可在现有的任何手机上实现,手机无需作任何改动。要定位的手机发出一已知信号,三个或多于三个LMU同时接收该信号,已知信号是手机执行异步切换时发出的接入突发信号;各LMU得到信号到达时的绝对GPS时间后,可得到相对时间差(RTD);根据前两步的信息,SMLC进行两两比较,计算突发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得出精确位置,并回到应用中。要通过三角计算得出手机精确位置,必须知道另外两个参数:LMU的地理位置和各LMU之间的时间偏移量。例如各LMU必须提供的绝对GPS时间,或在已知位置的地点放置参考LMU可得到实际时间差(RTD)参数。LMU用接入突发信号确定TOA。当定位请求发出时,LMU被选定,且配置正确的频率,以便接收接入突发信号。此时,手机在业务信道(可能会处于跳频方式)上,以特定功率发送达70个接入脉冲(时长320ms)。各LMU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和改善TOA的测量结果。利用收到的突发信号可提高测量成功概率和测量精度。采用分集技术(如天线分集和跳频),可降低多径效应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当某个应用需要知晓手机位置时,该应用向SMLC发出请求,同时告知手机号码和定位精度要求。被测量的TOA参数及其误差值一同被采集并发送到SMLC,根据该数据,SMLC可计算出应用所需要的手机位置,再将位置信息和误差范围发送回应用。TOA定位方式需要附加硬件(LMU),以达到精确计算突发信号到达时间的目的。实现方式有多种:LMU既可集成在BTS内,也可作为单独设备。LMU作为单独设备时,既可有单独的天线,也可与BTS共享天线,通过空中接口实现网络间通信。 一种基于反向链路的定位方法,通过检测移动台信号到达两个基站的时间差来确定移动台的位置,移动台必定位于以两个基站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上,确定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需要建立两个以上双曲线方程,也就是说需要至少三个以上的基站接收到移动台信号,而两个双曲线的交点即为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TDOA方法不要求知道信号传播的具体时间,还可以消除或减少在所有接收机上由于信道产生的共同误差,在通常情况下,定位精度高于TOA方法。但由于功率控制造成离服务基站近的移动台发射功率小,使得相邻基站接受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即相邻基站接受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即相邻基站的SNR太小带来的测量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已有了一些解决办法,如在E-91l呼叫时将移动台发射功率瞬间调到最大,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但会对CDMA网络的容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E-OTD定位方式是从测量时间差(OTD)发展而来的,OTD指测量所得的时间量,E-OTD指测量的方式。手机无需附加任何硬件便可得到测量结果。对于同步网,手机测量几个BTS信号的相对到达时间;对于非同步网,信号同时还需要被一个位置已知的LMU接收。确定了BTS到手机的信号传输时间,则可确定BTS与手机之间的几何距离,然后再根据此距离进行计算,最终确定手机的位置。手机收到各基站发来信号,得到TOA参数;LMU得到RTD参数;手机将TOA和RTD参数传送到GSM网。OTD测量需要用同步、标准且模拟的脉冲。当BTS发送的帧未被同步时,网络需要测量BTS之间的RTD。为了进行精确的三角测量,OTD测量和RTD测量(非同步BTS时)均需要3个BTS。获得OTD参数后,手机位置既可在网络中计算,也可在终端计算(要求手机具备各种必要信息)。前者称为手机辅助方式,后者称为手机自主方式。通过手机或网络中的位置计算功能模块,实现位置计算。 比较实用的GPS定位技术是网络辅助的GPS定位,即定位时,网络通过跟踪GPS卫星信号,解调出GPS导航信号,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移动台,移动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快速的搜索到有效的GPS卫星,接收到卫星信号后,计算移动台位置的工作可以由网络实体或移动台完成。基于GPS系统的定位技术,其优点是定位精度较高,定位半径可达到几米、十几米。因此利用该重定位技术,可提供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如电子地图显示用户位置等。其缺点是需要移动台内置GPS天线和GPS芯片等模块,并且需要支持IS-801协议,网络侧需要增加PDE和MPC;定位精度受终端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如用户在室内或在高大建筑物之间时,由于可见的GPS卫星数量较少,定位精度将降低,甚至无法完成定位。 A-GPS(AssistedGPS)。A-GPS与GPS方案一样,也需要在手机内增加GPS接收机模块,并改造手机天线,但手机本身并不对位置信息进行计算,而是将GPS的位置信息数据传给移动通信网络,由网络的定位服务器进行位置计算,同时移动网络按照GPS的参考网络所产生的辅助数据,如差分校正数据、卫星运行状态等传递给手机,并从数据库中查出手机的近似位置和小区所在的位置信息传给手机,这时手机可以很快捕捉到GPS信号,这样的首次捕获时间将大大减小,一般仅需几秒的时间。不需像GPS的首次捕获时间可能要2?3分钟时间。而精度也仅为几米,高于GPS的精度。QUALCOMM公司的gpsOne即采用A-GPS方案。该方式有手机辅助方式和手机自主方式两种:(1)手机辅助GPS定位方式。这种解决方案是将传统GPS接收器的大部分功能转移到网络处理器上实现。该方式需要天线、RF单元和数据处理器等设备。GSM网向手机发送一串极短的辅助信息,包括时间、可视卫星清单、卫星信号多普勒参数和码相位搜索窗口。这些参数有助于内置GPS模块减少GPS信号获得时间。辅助数据来自经手机GPS模块处理后产生的伪距离数据,且可持续数分钟。收到这些伪距离数据后,相应的网络处理器或定位服务器能大致估算出手机的位置。GSM网增加必要的修正后,可提高定位精度。(2)手机自主GPS定位方式。这种手机包含一个全功能的GPS接收器,具有(1)方式中手机的所有功能,再加上卫星位置和手机位置计算功能。运算开始时,需要的数据比手机辅助方式要多,这些数据能够持续4小时以上或根据需要进行更新,通常包括时间、参考位置、卫星星历和时间校验参数等。如果某些应用需要更高的精度,则必须持续(间隔约30s)向手机发差分GPS(DGPS)信号。DGPS信号在非常宽的地域范围有效,以一个参考接收器为中心可服务于较宽的地域范围。最终位置信息由手机本身计算得到,若需要,此定位信息可发送到其它任何应用中。
2023-08-11 00:51:281

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终端软件开发)大概是干什么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1)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规划、构建局域网,维护管理网络系统及网络软件编程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2)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软件公司等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和组网、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各类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页制作、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的营销工作及技术支持等工作。通过2-5年的锻炼、提高和深造,可以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3)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网络集成与设备配置、数据库开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及上述课程相应的实践课程和实训。
2023-08-11 00:51:441

移动4G是什么工作原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 4G LTE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5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4G LTE Advanced采用载波聚合技术,下行峰值速度可达150Mbps。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便宜。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能自适应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能力,跨越多个运营者和服务,提供大范围服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信道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高速接入技术、调制和信息传输技术;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适应阵列智能天线;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线接口和光接口;系统管理资源;软件无线电、网络结构协议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技术核心。OFDM技术的特点是网络结构高度可扩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扰能力,可以提供无线数据技术质量更高(速率高、时延小)的服务和更好的性能价格比,能为4G无线网提供更好的方案。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预计都采用OFDM技术。4G移动通信对加速增长的宽带无线连接的要求提供技术上的回应,对跨越公众的和专用的、室内和室外的多种无线系统和网络保证提供无缝的服务。通过对最适合的可用网络提供用户所需求的最佳服务,能应付基于因特网通信所期望的增长,增添新的频段,使频谱资源大扩展,提供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运用路由技术为主的网络架构,以傅利叶变换来发展硬件架构实现第四代网络架构。移动通信会向数据化,高速化、宽带化、频段更高化方向发展,移动数据、移动IP预计会成为未来移动网的主流业务。
2023-08-11 00:51:541

哪位能说一下通信基站的工作原理?新手求教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广义的基站,是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 基站em)的简称。以GSM网络为例,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一个基站控制器可以控制十几以至数十个基站收发信机。而在WCDMA等系统中,类似的概念称为NodeB和RNC。 狭义的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新手学习无线基站维护一般都是从基站硬件维护开始的,基站硬件维护包括载频(也叫载波)、合路器、传输单元、供电单元、天馈线、无源器件等挤出学起,基本维护包括更换基站损坏的板件、网络优化调整等项目!下面是比较详细的基站方面是基础知识,文章来源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9697.htm?fr=ala0_1_1
2023-08-11 00:52:045

手机的工作原理

手机屏幕像个显示屏,你碰了它它就会传给芯片
2023-08-11 00:52:486

GPRS模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GPRS模块又名无线数传模块、GPRS DTU数传模块。简单讲师将串口通讯转为GPRS无线通讯的设备。利用运营商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线长距离数据传输功能,提供TTL串口接口。GPRS模块可以是在设备无网络或WIFI的野外环境下,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四信GPRS DTU模块 F2X14-D是GPRS DTU主要部分,是工业级无线数据传输设备,通过移动GPRS网络(互联网)为用户提供透明TCP无线远距离数据传输或透明UDP无线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功能。
2023-08-11 00:53:182

详细讲解下手机浏览器的工作机制和实现原理

简单说,手机和浏览器和桌面浏览器在工作机制上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一个对效率和硬件要求相对高点,所以在在对网页进行解析和渲染的时候需要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操作而已,实现的原来就是通过获取网络数据流(可以解释为html)然后对该流进行解析,然后通过一种方式渲染呈现给用户一般手机上实现,很少自己去实现核心部分的(解析和渲染这块),都是基于应用层的开发
2023-08-11 00:53:471

无线数据终端是什么?

无线数据传输终端即实现无线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终端模块,通常与下位机相连,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目的,有“工业领域的手机”的称号,因为其传输原理和我们平常使用的手机的数据传输时基本一致的。其中比较典型的设备包括无线数传,无线路由器,无线Modem等设备,下面介绍的就是应用最广泛的DTU的相关参数作为参考。
2023-08-11 00:53:595

哪位能说一下通信基站的工作原理?新手求教

工作原理:基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无线覆盖,即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前向信号传输流程如下:1、核心网侧的控制信令、语音呼叫或数据业务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基站(在2G、3G网络中,信号先传送到基站控制器,再传送到基站)。2、信号在基站侧经过基带和射频处理,然后通过射频馈线送到天线上进行发射。3、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天线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然后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信号。反向信号传输流程与前向流程方向相反,但原理相似。每个基站根据所连接的天线情况,可以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扇区。基站扇区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几百到几十千米。不过在用户密集的地区,通常会对覆盖范围进行控制,避免对相邻的基站造成干扰。基站的基带和射频处理能力,决定了基站的物理结构由基带模块和射频模块两大部分组成。基带模块主要是完成基带的调制与解调、无线资源的分配、呼叫处理、功率控制与软切换等功能。射频模块主要是完成空中射频信道和基带数字信道之间的转换,以及射频信道的放大、收发等功能。扩展资料工作程序:(1) 已获权运营的移动通信经营者在设置或增设移动通信基站时,要先填写《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认定审批表》。(2) 市委办在十五日内对递交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认定审批表》予以答复,同意设置时,核发《公用移动通信基站选址认定书》。(3) 运营单位建站后,即应报环保局申请《电磁辐射环境合格证》。环保局应在三个月试运期内测试,经验收后,核发《电磁辐射环境合格证》。(4) 设台单位凭《公用移动通信基站选址认定书》、《台站技术资料表》、《电磁辐射环境合格证》申办电台执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站
2023-08-11 00:54:291

随身Wi-Fi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随身WiFi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跟我们手机的热点原理是一样的。通过设备里面的SIM卡或信号接收模块来接收运营商基站的信号,再以WiFi热点的形式共享出来,供多台终端设备无限上网使用,消耗的是SIM卡的流量。
2023-08-11 00:54:461

手机原理是什么?

厉害。。。。
2023-08-11 00:54:584

无线AP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和交换机的原理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有线传输,一个无线传输罢了。仅供参考。
2023-08-11 00:55:184

利用3G网络进行无线视频通讯的技术原理

20世纪80年代是人们通信和交流方式的第一次质变:异地交流方式,从以往通过纯粹的书信文字方式转变成能够通过实时双向语音进行交流。90年代,移动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的通信和交流方式发生了第二次的质变:从以往通过固定电话进行语音交流的方式转变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交流的方式。毫无疑问,随着3G时代的到来,将会使人们通信和交流方式发生第三次质变:从以往只能通过语音进行交流转变成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交流。移动视频通信将会改变这一时代。首先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各3G网络基站的建设为视频通讯提供了硬件上的基础。如今3G网络的覆盖在我国已经相当广泛。其中中国电信能做到90%的村级有3G信号;联通3G几乎保证所有的县级;而移动3G做到地级城市城区,出了城区则有GPRSEDGE。其速率以TD-SCDMA为最慢,下行为2.8Mbps,上行为384kbps:以WCDMA最快,下行为14.4M bps,上行为5.76M bps。与2G 相比,3G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让高质量的无线视频成为可能。而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更让无线视频通讯的成本降低,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其中的便利。其次,H.264协议的3G应用,为无线视频通讯技术提供了软件支持。技术上,它集中了以往标准的优点,并吸收了标准制定中积累的经验与H.263v2(H.263+)或MPEG24简单类(Simple Profile)相比,H.264 在使用与上述编码方法类似的最佳编码器时,在大多数码率下最多可节省50%的码率。H.264 在所有码率下都能持续提供较高的视频质量。H.264能工作在低延时模式以适应实时通信的应用(如视频会议),同时又能很好地工作在没有延时限制的应用,如视频存储和以服务器为基础的视频流式应用。在系统层面上,H.264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在视频编码层(VideoCoding Layer,VCL)和网络提取层(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NAL)之间进行概念性分割,前者是视频内容的核心压缩内容的表述,后者是通过特定类型网络进行递送的表述,这样的结构便于信息的封装和对信息进行更好的优先级控制。H.264是在MPEG24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其编解码流程主要包括5个部分:帧间和帧内预测(Estimation)、变换(Transform)和反变换、量化(Quantization)和反量化、环路滤波(Loop Filter)、熵编码(Entropy Coding)。无线视频通讯拓扑结构如图4-2所示。图4-2 无线视频通讯示意图如图4-2,整个无线视频通讯系统分为4个层。第一层为移动终端层。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无人飞机、摄像头、车载移动终端等。这一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现场需要采集的画面进行存储并通过编码器和路由器发送到网络层。第二层,即网络层,由3G基站网络和因特网组成。其功能主要是用来传输数据。流媒体服务器为第三层,主要用于数据解码和数据存储。最后一层为固定终端层,是负责将现场的传输回的视频数据展示出来,从而达到远程视频无线传输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网络中,视频信号是单向传输,但是音频信号能够双向传输。如此一来则可以由固定终端层实时指挥移动终端层,使其更为有效地传回所需要视频信号。
2023-08-11 00:55:321

移动互联网主要依靠什么通信技术

移动互联网就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与互联相连,主要的通信技术一般为wifi、4G、3G、2G
2023-08-11 00:55:422

移动台间断接收和间断发射的原理

个的信号中继,使得不管远近的人都能用手机接收移动通讯信号。 移动基站的工作原理: 1. 核心网侧的控制信令、语音呼叫或数据业务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基站(在2G、3G网络中,信号先传送到基站控制器,再传送到基站)。 2. 信号在基站侧经过基带和射频处理,然后通过射频馈线送到天线上进行发射。 3. 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天线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然后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信号。
2023-08-11 00:56:011

移动基站设备有哪些,它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查资料啊
2023-08-11 00:56:113

什么是FDMA TDMA WDMA CDMA?各自工作原理如何

WCDMA 是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英文简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W-CDMAWideband CDMA 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目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此种3G通讯标准。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把分配给无线蜂窝电话通讯的频段分为30个信道,每一个信道都能够传输语音通话、数字服务和数字数据。频分多址是模拟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中的一种基本的技术,是北美地区应用最广泛的蜂窝电话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每一个信道每一次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频分多址还用于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 。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予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又称码分多址,是在无线通讯上使用的技术,CDMA允许所有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1.2288Mhz),且把其他使用者发出讯号视为杂讯,完全不必考虑到讯号碰撞 (collision) 问题。更因其传输特性,用码来区分用户,防止被人盗听的能力大大增强。 CDMA多址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
2023-08-11 00:56:211

终端的结构终端的结构是什么

终端的结构是:终(左右结构)端(左右结构)。终端的结构是:终(左右结构)端(左右结构)。注音是:ㄓㄨㄥㄉㄨㄢ。词性是:名词。拼音是:zhōngduān。终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终端zhōngduān。1._缏坊虿考牡缙淙牖蚴涑龅牡阒弧2._梢韵蛳低呈淙牖虼酉低呈涑鍪莸牡氐慊蛭恢谩3._没Ы枰院图扑慊ㄐ诺钠骷(如电传打字机)。二、引证解释⒈电子计算机等系统中用来发指令或接收信息的装置。三、网络解释终端(专业术语)终端(Terminal)也称终端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处于网络最外围的设备,主要用于用户信息的输入以及处理结果的输出等。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由于计算机主机昂贵,因此一个主机(IBM大型计算机)一般会配置多个终端,这些终端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仅仅承担信息输入输出的工作,运算和处理均由主机来完成。在个人计算机时代,个人计算机可以运行称为终端仿真器的程序来模仿一个终端的工作。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PAD)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时,终端不仅能承担输入输出的工作,同时也能进行一定的运算和处理,实现部分系统功能。关于终端的近义词结尾末端关于终端的反义词开端关于终端的单词terminal关于终端的成语窜端匿迹鬼计多端干端坤倪端本正源求端讯末关于终端的词语窜端匿迹连锅端求端讯末干端坤倪攻乎异端千条万端一锅端一窝端鬼计多端端本正源关于终端的造句1、早期的网桥、协议转换器和路由器都是简单的专用硬件设备,通常是通过直接连接到该设备本身串口的终端来配置的。2、这些注入机的特征是硬件和设计原理通用,并包含离子束注入角控制、剂量测定和终端站设计。3、动监控还能帮助公安干警“钉梢”,并实时将高清画面传输到后台和智慧人员的手机终端,不仅帮助破案,更保留了有效证据。4、该产品为圆口终端适配器。增加捕捉空气,尘埃,烟雾捕获比。5、首先对天音通信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终端销售现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终端的详细信息
2023-08-11 00:56:281

4G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4G LTE模块所承载的无线技术赋予了通信模块高频谱效率、高速率、低延迟、低成本、等特性,4G模块集成了高质量的语音和宽带数据,综合多种运营商业务,具备先进的综合移动带宽无线系统。
2023-08-11 00:57:102

屏蔽仪工作原理是什么

物理破坏,多好啊
2023-08-11 00:57:434

什么是手机电视?请您设计手机电视的系统结构图。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和其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功能。

从2003年开始,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普及、手机性能的提高以及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国的主要运营商纷纷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今年3月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手机电视业务离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如今,移动运营商们不仅把手机电视业务视为移动数据业务新的增长点,而且将其视为3G网络的主打业务。(彻底调查) 各国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现状 所谓“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显然,由于手机用户普及率高且手机拥有携带方便等特性,手机电视业务显示出了比普通电视更广泛的影响力。目前从全球的情况来看,各国的主要移动运营商都积极致力于发展手机电视业务,他们中有的已经推出此类业务,有的则计划推出此类业务。 ★韩国 韩国正在大力推动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利用卫星和移动网络向公众传送视频和音频节目的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DMB)。如果该业务付诸实施,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者车载终端享受通过卫星提供的多种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 韩国DMB业务的主要推动者是SK。SK积极推进DMB业务的原因,主要在于韩国移动通信市场环境的变化。由于韩国移动通信市场正在接近饱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SK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收入来源。DMB业务被SK看作是下一步需要力推的核心业务。为此,SK建立了一个新的合资企业 TU媒体公司,并牵头组成了由19个手机制造厂商参加的“手机开发协议会”,旨在开发多样的类型、功能及价格的终端产品。 为了建设DMB业务系统,SK电信公司于2004年3月史无前例地发射了专用卫星。该卫星是SK和日本的移动广播公司共同拥有的,价值3.1亿美元,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发生升空。SK投资了945亿韩元,占34.66%,剩余的资金由日本的移动广播公司提供。该卫星在赤道上空 35785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主要的功能是向移动电话、手持通信设备或者车载设备发射电视节目。 SK计划于今年开始DMB移动广播业务的商业运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电视节目。TU媒体公司的发言人说,公司将首先在全国推出11个视频和25个音频频道。据SK称,视频图像质量相当于DVD,而音质效果也能达到CD的水平。 若要观看DMB移动广播节目,用户必须购买新的可以接受卫星信号的手机。目前这样的手机大约为70万韩元左右(5000元人民币)。此外,月使用费大约为3.2万韩元到3.4万韩元(250元人民币左右)。TU媒体公司预计,到2006年可以拥有220万的用户,到2008年希望用户数可以达到600万。根据韩国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下来的10年中,DMB业务将会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国 目前美国的手机电视业务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利用流媒体的方式来实现的。2003年11月,美国Idetic的公司推出了 MobiTV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用户可以用手机收看包括ABC新闻台、CNBC、探索频道和MSNBC等电视节目。虽然MobiTV系统实现了通过手机看电视的目标,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常规电视机每秒钟可以显示30帧画面,人的眼睛和大脑不会感觉到其中的停顿,但是MobiTV只能每秒钟显示1到2帧画面,因而画面不够连贯。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在运营商Sprint的网络上得到了应用,其注册用户可以观看包括三个音乐频道在内的手机电视节目。 今年4月,美国SmartVideo公司利用微软影像压缩技术——Windows Media 9开发了向手机实时发送电视影像的系统。该公司在采用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上安装Windows Media 9解码软件,即可实现通过手机播放电视节目。据称传送影像时对通信线路的速度要求只有8~12Kbit/秒,帧速率为12~15帧/秒,这使得画面的连贯性大大提高。 此外,一些公司也在考虑在美国采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提供手机电视业务,其中最主要的是英国的广播电视运营商——冠城国际公司。美国的微波数字广播采用的是ATSC规范,而ATSC无法进行移动接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FCC开放了1670MHz~1675MHz的5MHz频带,以提供面向移动终端的多媒体服务。冠城国际获得了该频带的使用授权,所以在提供此类手机电视业务方面取得了主动。目前,冠城国际公司已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建成DVB-H试验设施,并可能于2005年在全美构筑广播电视网络。 ★日本 日本的广播电信企业联合宣布,他们将在2005年4月之后推出专门针对手机的数字广播电信节目。鉴于此,日本的移动运营商联合各方力量,研发能够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的手机终端。NTT DoCoMo和KDDI,这两家日本移动通信市场中的巨人,从2003年开始就推出了各自的电视手机产品计划。 2003年5月KDDI和日本放送协会(NHK)就已经开发了一款数字电视手机,但是该款手机没有配备接收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调谐器,而是采用卡式无线LAN模块虚拟接收数字信号,手持终端的外观类似PDA。今年5月,KDDI与NHK以已经上市的手机“W11H”为原型,除了安装 BML浏览器、具有影像播放功能外,还集成了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调谐器及OFDM解调电路的小型模块。这款手机不但可接受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还可以通过网络点击方式选择电视节目。 NTT DoCoMo则认为,用户并不会长时间地利用手机终端观看电视节目,而更愿意在特定的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为了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NTT DoCoMo推出了OnQ手机终端,并提出了“元数据”的概念,并声称只有这样的手机终端,才是真正的把数字电视和移动通信融合在一起的终端。据了解, OnQ可以通过下载和描述节目场景的数据(元数据)等方式搜索感兴趣的场景,并对各个场景进行随意切换。另外,NTT DoCoMo还和卫星电视公司——SKY Perfect Communications公司合作,联合对数字电视手机的性能进行测试。 ★欧洲 欧洲的数字手机电视业务还处在试验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会采用DVB-H数字手机电视标准。目前正在进行的最大的试验性项目有泛欧的Instinct Project、法国TDF集团在芬兰进行的FinPilot计划,而另一个项目——移动广播整合(BMCO)计划也在柏林进行。颇为引人注目的是,芬兰诺基亚在新加坡举行的“NokiaConnection2004”上现场演示了DVB-H标准的设备。这是诺基亚在太平洋地区的首次DVB-H设备演示。 实际上,欧洲的一些运营商也推出了利用手机观看电视节目的业务,但实时性就要差一些。比如,芬兰的Radiolinja公司就采用 WAP技术,通过建立与Elisa.TV.移动媒体网站的连接,即可收看视频业务,视频内容包括卡拉ok、音乐视频、喜剧片段、脱口秀和卡通节目等等。 2003年,波兰的Polska Telefonia Cyfrowa(PTC)在波兰推出了“Video Era Omnix”业务,用户通过手机可观看流行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中国 今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 今年3月底,广州移动向全球通GPRS用户提供了“手机电视”业务。5月,又作为移动的数据业务品牌“银色干线”的时尚业务正式推出。在宣传推广上,广州移动通过免信息费试用、“手机沙龙”活动等方式,把该业务定位为“未来生活的率先享受”。同时,广州移动还向西门子、索爱等厂家集中采购数千台“电视手机”,大力拓展市场。为了丰富手机电视业务的频道,广州移动还与SP合作,整合手机电视台的内容资源,联合专门的SP进行播放软件的开发以及视频资源的组织和优化工作,收益按照移动梦网的既定比例进行分成。 同样,中国联通也把“手机电视”定为了今年增值业务的工作重点之一,并推出了其新的业务品牌“视讯新干线”。联通手机电视业务依托于CDMA 1X网络,用户用支持流媒体的手机,通过手机无线下载一个流媒体播放软件,设立一个缓冲区就能在线看电视。目前支持的手机包括三星519PDA等三款。 今年3月,广东联通在赞助雅典奥运会亚洲区拳击预选赛的同时推出了“手机电视”赛事直播,这是在国内运营商进行的首次公开进行的商用测试。广东联通将3月定为“手机电视”服务的免费体验月,免收流量费,并在主要营业厅中开设免费体验专区。 手机电视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管制问题 目前手机电视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恐怕主要是管制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各国在广播和通信领域一般都有不同的政策,并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管理,对相应领域的企业也有着严格的限制。以韩国为例,韩国的广播法禁止SK等通信公司利用它的移动广播网络提供地面电视节目。SK据称已经提出了提供 DMB业务的申请,但是并没有获得批准。尽管SK表示会继续申请,但是如果韩国政府还是坚持这样的限制,那对于SK的DMB计划将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我国也是如此。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对手机电视的政策尚未出台,具体操作还无法可依,广电总局如果不批准通过手机接收电视节目的业务,消费者将享受不到这项服务。 此外,手机电视业务还会涉及到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技术的成熟性问题 手机电视业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比如网络传输速率、电池寿命短、终端小型化等问题,同时还要制订相关技术标准,与内容服务商协调发展。 对于利用移动网络推出手机电视业务的运营商而言,网络容量和数据信道速率的限制是最大的问题。目前,中国移动运营商主要是通过2.5G或2.75G网络传输技术来播放手机电视节目的,由于网络传输带宽有限,如果使用手机电视业务的用户数量上升,网络肯定会出现问题。 在使用手机电视业务的时候,对手机电池的消耗非常大。现有的手机电池一般使用时间较短,收看电视的话只能持续使用一小时左右。 另外,利用数字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手机电视业务的话,在接受信号方面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必须面对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资费问题 首先,当前具备看电视功能的手机种类还非常少,而且平均价格在5000元以上,部分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7000元。这样的价格有多少用户可以接受,能否得到普及? 其次,业务使用资费可能会非常昂贵。美国Sprint公司的移动电视服务每月收费9.99美元,还要另外收取网络接入费。有人按照流量估算,中国联通的手机电视业务每分钟流量费达25元,看一个小时的话就是150元,什么样的用户可以承受这样的资费水平呢?将来运营商用什么样的收费方式既让用户接受又能赚钱,确实是个难题。 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 当前,尽管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带宽的加大,业务资费水平的下降,具有视频功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电视业务将会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相当大的市场规模。IMS Research的一项报告显示,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1.2亿用户收看手机实况电视节目,而亚洲将成为手机电视服务最为普及的地区,其次是美国、欧洲以及中东和非洲。 从运营商采用的技术体制来看,将来通过数字电视广播方式在手机上观看电视节目的用户可能会占多数,而利用移动网络观看电视节目的用户主要是观看短时间节目,如重大新闻、球赛及娱乐精彩片断等。
2023-08-11 00:58:021

我想了解WAP的详细功能.技术水平.

  WAP工作 原理  作为开放性的全球规范,WAP可以使移动用户利用无线电设备方便地访问或交互使用Internet应用信息和服务。前文述及,在Internet中,一般的协议要求发送大量的主要基于文本的数据,而标准Web内容很难在移动电话、寻呼机之类移动通信设备的小尺寸屏幕上显示。同时,在用户单手持机的情况下,屏幕间的内容切换也很不方便,并且HTTP和TCP/IP协议也没有提供针对无线网络的非连续的信号覆盖、长时间的延时以及对有限带宽所进行的优化处理。在Internet中,HTTP协议不是以压缩的二进制方式,而是以效率不高的文本格式发送标题和命令。因此,如果在无线电通信服务中使用普通 Internet协议,则会导致速度慢、成本高且难以大规模应用等问题,而且无线电传输的延时还会造成其他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WAP进行了很多优化处理。比如,利用二进制传输经过高度压缩的数据,并对长延时和中低带宽进行优化。WAP的会话功能可以处理不连续覆盖的问题,并能自动地在IP不可用时改用其他优化协议来进行各种信息传输。通过使用WML语言编写网页,WAP还解决了Internet页面不能在移动通信设备上显示的问题。运用WML编辑的网页可在手机的微浏览器上产生按钮、图示及超链接等功能,并可提供信息浏览、数据输入、文本和图像显示、表格显示等功能,大大减小了在移动设备上浏览网页内容的复杂程度。  另外,WAP通过加强网络功能来弥补便携式移动设备本身的缺陷,工作时尽可能少地占用移动通信设备的资源,比如CPU、内存等。与Web对Internet的作用一样,WAP在应用层上隐藏了GSM的复杂性,给用户提供了类似于普通Web页面的友好性。WAP还通过使用类似于javascript的脚本语言WMLScript,来使移动通信设备先将信息进行处理后再发给服务器。WAP还通过无线电话应用WTA来实现呼叫控制等诸多电话功能。  WAP标准下的移动终端均配备了一个微浏览器,该浏览器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卡片组的工作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卡片组来浏览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项Web业务。工作时,移动终端用户首先选择一项业务,该业务会将卡片组下载到移动终端,然后用户就可以在卡片之间往返浏览,并可进行选排或输入信息,以及执行所选择的工作等。而且,浏览到的信息可以高速缓存,以便供以后使用,卡片组也可以高速缓存并可做成书签以备快速检索之用。该浏览器同时还对电子名片、日历事件、在线地址簿和其他类型内容的格式提供了相应支持。  WAP模型  与WWW模型一样,WAP也定义了一组旨在促进移动终端与WAP内容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必要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命名模型。WAP与WWW一样,其服务器和内容都是通过Internet标准的信息指定方法进行命名的。  (2) 内容键入。主要指URL的键入,WAP建立了与WWW一致的内容形式和类型,允许WAP用户代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处理。  (3) 标准内容格式。WAP基于WWW技术,所用微浏览器也支持一组标准的内容格式,包括WML及其脚本语言、图像、日历信息、电子名片甚至涨价幅度等的格式。  (4) 标准协议。WAP网络协议允许手机中的微浏览器通过WAP网关连接到WAP内容服务器上,满足了移动终端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的要求。  关于WAP的网络构架,我们还有几点需要强调说明:  (1) WAP的客户端一般都是WAP移动设备,比如最常见的手机。它们通常由不同的公司生产,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WML和WMLScript 的解释也有所不同。因此,将来具体开发时,还要参考各个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综合考虑不同品牌、型号的WAP手机特点,如Nokia 7110、 Ericsson R380、Motorola L2000www等等,以使开发的网页及应用能为绝大多数的手机所接受。  (2) 一般来说,用户都希望WAP手机的屏幕足够大,分辨率足够高,否则浏览网页时不是太方便。然而由于不同型号WAP手机的屏幕大小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开发人员需要考虑针对不同的手机制作不同的网页,或制作含有多种选择的网页,以便使得客户在浏览时同样感到合适、方便和快捷。而且,由于各种手机对WML和 WMLScript的支持情况不太一样,就像Internet Explore和Netscape之间的情况一样,所以开发时更是要考虑不同手机的特殊情况。  (3) WAP手机上网中的安全性问题在开发中也需要考虑,如散射在空间中的电波会同时把用户的口令、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散射在空间中。本书后面将专门讨论WAP手机上网的安全性问题。  (4) 网关在WAP系统的整个构架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是连接客户和服务的桥梁。网关可以在电信局一端(见图2.4),也可以和网络服务器集成在一起  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的缩写。 这是一个使用户借助无线手持设备,如掌上电脑,手机,呼机,双向广播,智能电话等,获取信息的安全标准。 WAP支持绝大多数无线网络,包括GSM, CDMA, CDPD, PDC, PHS, TDMA, FLEX, ReFLEX, iDen, TETEA, DECT, DataTAC, 和Mobitex。 所有操作系统都支持WAP,其中专门为手持设备设计的有PalmOS, EPOC, Windows CE, FLEXOS, OS/9及JavaOS。 一些手持设备,如掌上电脑,安装微型浏览器后,可借助WAP接入Internet。 微型浏览器文件很小,可较好的解决手持设备内存小和无线网络带宽不宽的限制。 虽然WAP能支持HTHL和XML,但WML才是专门为小屏幕和无键盘手持设备 服务的语言。WAP也支持WMLScript。这种脚本语言类似与JavaScript,但 对内存和CPU的要求更低,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其他脚本语言所包含的无用功能。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 是简化了的无线Internet 协议。WAP 将Internet和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使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互联网络资源成为现实。WAP 服务是一种手机直接上网,通过手机WAP“浏览器”浏览wap 站点的服务,可享受新闻浏览、股票查询、邮件收发、在线游戏、聊天等多种应用服务。通过GPRS 网络接入WAP,可充分发挥接入时延短(2 秒接入)速率高、永远在线、切换方便等优点  WAP 1.2 是基于WML的  WAP 2.0 是以面向WAP的XHTML作为编程与WEB更加接近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详细描述如何进行通讯传输、信息编码及将之应用于无线设备的全球性开放标准,这一标准获得了超过200家公司的支持,Ericsson,Nokia及Motorola公司等都是WAP的发起者。相对而言,从理解的含义来讲,WAP也许该为无线访问协议或是直接称之为无线上网协议,它规范化了网页的浏览格式及通讯协议,如TCP/IP等。而BlueTooth也是无线通讯协定,但BlueTooth规范化了更为具体的硬件及频率应用等内容。  WAP(无线通讯协议)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这一标准的诞生是WAP论坛成员努力的结果,WAP论坛是在1997年6月,由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无线星球(Unwired Planet)就共同组成的。WAP的目标就是  通过WAP这种技术,就可以将Internet的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PALM等无线终端之中。无论你在何地、何时只要你需要信息,你就可以打开你的WAP手机,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信息或者网上资源。如:综合新闻、天气预报、股市动态、商业报道、当前汇率等。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也将逐一实现。  你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体育比赛结果、娱乐圈趣闻以及幽默故事,为生活增添情趣,也可以利用网上预定功能,把生活安排的有条不紊。 WAP协议包括以下几层: 1、 Wireles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WAE) 2、Wireless Session Layer (WSL) 3、Wireles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WTLS) 4、Wireless Transport Layer (WTP) 其中,WAE层含有微型浏览器、WML 、WMLSCRIPT的解释器等等功能。WTLS层为无线电子商务及无线加密传输数据时提供安全方面的基本功能。  WAP的基本原理  AP标准是一套协议  WDP:WAP数据报协议层,是发送和接收消息的传输层。  WTLS:无线传输安全层,是为像电子商务这样的应用提供安全服务。  WTP:WAP传输协议层,提供传输支持,增加由WDP提供的数据报服务的可*性。  WSP:WAP会话协议层,提供不同应用间的有效数据交换。  HTTP接口:支持移动终端的信息检索请求。  WAP的发展  WAP目前已成为通过移动电话或其他无线终端访问无线信息服务的全球事实标准。它的发展与应用是无可限量的,可以说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像力,WAP不但使现有的许多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同时也催生出更多崭新的增值业务。  比如用来支持特定商业程序,信息发送或领域维护,其中包括客户服务与备件提供、消息通知与呼叫管理、电子邮件、基于电话的增值业务、群体计划、气象与交通信息、地图与位置服务、新闻与体育报道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使得广泛应用于网上的信息服务,逐渐由纯信息的提供向更加交互化与最终电子商务化发展。  WAP的设计思想  WAP提供了一套开放、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很容易访问和获取以统一的内容格式表示的国际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的信息和各种服务。  WAP定义了一套软硬件的接口,实现了这些接口的移动设备和网站服务器可以使人们像使用PC机一样,使用移动电话收发电子邮件甚至浏览Internet。实质上,WAP是一种通信协议,它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和运行环境,支持当前最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PalmOS、EPOC、WindowsCE、FLEXO、JavaOS等。  WAP可以支持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无线设备,包括移动电话、FLEX寻呼机、双向无线电通信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相对于台式个人计算机而言,CPU功能弱,内存小,无线环境下电力供应受限,显示屏较小,输入功能有限。在传输网络上,WAP也可以支持目前的各种移动网络,如GSM、CDMA、PHS等等,它还可以支持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但相对使用Internet的有线网络带宽,无线网络的带宽资源永远是有限的。考虑到以上的限制和不利因素,WAP充分借鉴了Internet的思想,并加以一定的修改和简化。这就是,应用程序和网络内容采用标准的数据格式表示,使用与在PC机上使用的浏览器软件相类似的微浏览器,应用标准的通信模式进行上网浏览。  WAP标准定义了一种应用环境,让设计人员能够开发独立于设备的用户界面,然后使用WMLScript(WML脚本)的WAP编程语言,把可执行的逻辑嵌入到移动终端中。这样,在移动终端上实际运行了一种微型浏览器,它非常像PC机上使用的IE或Netscape浏览器。  WAP的技术特点  过去,无线Internet接入一直受到手机设备和无线网络的限制。WAP充分利用了诸如XML,UDP和IP等Internet 标准,它的许多规程建立在HTTP和TLS等Internet标准之上,但进行了优化,克服了原无线环境下低带宽、高延迟和连接稳定性差的弊病。  原来的Internet标准诸如HTML,HTTP,TLS和TCP用于移动网络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因为极大的文本数据信息需要传送。标准的HTML内容已不可能有效地显示在袖珍手机和寻呼机狭小的屏幕上。  WAP采用二进制传输以更大地压缩数据,同时它的优化功能适于更长的等待时间(long latency)和低带宽。WAP的会话系统可以处理间歇覆盖(intermittent coverage),同时可在无线传输的各种变化条件下进行操作。  WML和WML Script用于制作WAP内容,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屏幕显示。WAP的内容可从一个最新式的智能电话或其它通信器的两行文字的屏幕上显示出来,也可以转变为一个全图像屏幕显示。  轻巧的WAP规程栈式存储器的设计可使需要的带宽达到最小化,同时使能提供WAP内容的无线网络类型达到最多。它适用于多种网络,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900,GSM1800和GSM1900;过渡性标准(IS)-136;欧洲制式DECT;时分多址接入;个人通信业务,高速寻呼(FLEX)和码分多址等。同时它也支持所有的网络技术和承载业务,包括短消息业务(SMS)、非结构式辅助业务数据(USSD)、电路交换蜂窝移动数据(DSD)、蜂窝移动数字分组数据(CDPD)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由于WAP建立在可升级的分层结构基础上,每一个分层可独立于其它分层而发展。这就使得在不需要对其它分层改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引进其它承载业务或使用新的传输规程。  WAP使得那些持有小型无线设备诸如可浏览Internet的移动电话和PDA等的用户也能实现移动上网以获取信息。WAP顾及到了那些设备所受的限制并考虑到了这些用户对于灵活性的要求。 手持式WAP设备的局限性 WAP设备与PC相比: 低分辨率的小显示屏 输入装置容量有限,重要的是没有提供定点装置 低功率CPU,内存较少及能量较不稳定 网络带宽较窄且连接较不稳定 WAP带来的灵活性 与HTML-C相比,WAP标准没有规定WAP设备应为何种形态。这对设备制造商极为有利,可使其能够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以满足不同需要。在不久的将来,市场对WAP设备的要求会以浏览器的显示屏尺寸、输入装置及内存大小等不同为根据,从而促使WAP设备在新技术及解决方案上得以发展进步。  通过使用移动电话连上互联网不久将成为一种标准,而WAP就是实现这一标准的技术工具。如今,移动电话上网数量的增长速度要比PC上网数量的增长速度更快。这也就意味着不久以后,大多数新的移动电话都将配有WAP浏览器。 持有WAP设备的无线用户可得到通过互联网提供的相关服务,网络页面的编制采用HTML格式。 届时对许多甚而是绝大多数用户而言,WAP设备将成为其获取这些服务的常用工具。
2023-08-11 00:58:091

无线网卡的天线的作用原理,希望物理达人们指点一二!谢谢!

无线AP的工作原理是将网络信号通过双绞线传送过来,经过AP产品的编译,将电信号转换成为无线电讯号发送出来,形成无线网的覆盖,这一切,只需要一根网线和一个电源就可以完成。 通俗的来说就是微波射频技术 笔记本目前有WIFI、GPRS、CDMA等几种无线数据传输模式来上网,后两者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实现,前者电信或网通有所参与,但不多主要是自己拥有接入互联网的WIFI基站(其实就是WIFI路由器等)和笔记本用的WIFI网卡。要说基本概念是差不多的,通过无线形式进行数据传输。无线上网遵循802.1q标准 通过无线传输,有无线接入点发出信号,用无线网卡接受和发送数据无线网络是实现移动Internet的基本物理网之一,它为移动计算机(移动终端)提供高速 的网络接入方法。目前,无线局域网提供的通信业务实际上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大市场,有着很 大的潜力。国际上许多大公司,如IBM、AT&T(Incent)、DEC、AMD等都在加紧研制无线网络产 品。现虽有部分产品面市,但只是实现了简单的计算机无线联网,真正支持移动通信的产品还 未见到。IEEE协会已推出了IEEE802.11协议,制订了无线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我们研 制的网卡不但符合IEEE802.11协议,而且具有漫游和散步功能。 无线网卡的硬件组成包括Antenna & RF、IF、SS和NIC等几部分,如图所示。 @@49E19000.GIF;图1 网卡的硬件组成示意图@@ NIC是网络接口控制单元,它完成SS单元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控制。SS是扩频解扩频及解 调单元,它完成对发送数据的频谱扩展和对接收信号的解扩解调,同时,它还具有对数据进行 加、解扰处理的功能,在QPSK时还要进行并/串和串/并变换。在SS单元,还要对发射功率和分 集接收进行相应的控制,并具有信道能量检测(ED-Energy Detect,实际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和载波强度(CS-CarrierSense,实际是信号 质量SQ-Signal Quality)检测等功能。IF是中频单元,它完成对已扩频信号的调制BPSK/QP SK)和对接收信号的变频及其它处理。RF&Antenna单元完成对发送中频信号的向上和向下变 频、功率放大(PA)及低噪声放大(LNA)等功能,一般包括Antenna及分集开关、T/R开关、LNA 和PA、Local oscilator、向下/向下混频器、滤波器几个部分。 由RF&Antenna、IF和SS单元构成了扩频通信机(SS Transceiver)。 无线网卡的工作原理 按照IEEE802.11协议,无线局域网卡分为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层(PHY Layer)在 两者之间,还定义了一个媒体访问控制-物理(MAC-PHY)子层(Sublayers)。MAC层提供主机与 物理层之间的接口,并管理外部存储器,它与无线网卡硬件的NIC单元相对应。 物理层具体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它与无线网卡硬件中的扩频通信机相对应。 物理层提供空闲信道估计CCA信息给MAC层,以便决定是否可以发送信号,通过MAC层的控制来 实现无线网络的CCSMA/CA协议,而MAC-PHY子层主要实现数据的打包与拆包,把必要的控制信 息放在数据包的前面。 IEEE802.11协议指出,物理层必须有至少一种提供空闲信道估计CCA信号的方法。 无线网卡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物理层接收到信号并确认无错后提交给MAC-PHY子层,经过 拆包后把数据上交MAC层,然后判断是否是发给本网卡的数据,若是,则上交,否则,丢弃。 如果物理层接收到的发给本网卡的信号有错,则需要通知发送端重发此包信息。当网卡 有数据需要发送时,首先要判断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随机退避一段时间后发送,否则,暂不发 送。由于网卡为时分双工工作,所以,发送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送。 扩频通信机 扩频通信机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如下: 1.扩频和解扩 无线网卡几乎均采用了扩频技术,IEEE802.11也要求使用扩频技术,且规定扩频处理增益 不小于10dB。在无线网卡中使用扩频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限制发射功率谱密度,减小对其它设备的影响; ·提高抗干扰能力; ·有一定的加密作用; ·在多用户环境下提高强有力的多址功能。 IEE802.11推荐使用的扩频技术有直扩(DS)和跳频(FH)两种,对应的调制方式分别为PS和 FSK。在我们研制的网卡中,使用的是直扩方式。 2.基带时间的加扰与解扰 时间加解扰器分别对未编码和已解码的基带时间(Bit)进行加扰和解扰。对数据进行加 扰的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扩展频谱,减小数据中"0"和"1"数目的不平衡性;二是可以获得一 定的保密性。 3.DBPSK/DQPSK调制与解调 差分BPSK/QPSK编解码器和调制解调器分别对发送和接收的BPSK/QPSK信号进行编解码和 调制解调。 4.上/下变频 对发送IF已调信号上变频至RF以便发射;对接收到的RF信号下变频至IF以便进一步处理 。 5.RF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6.无线分集接收 可实现通信的二重极化分集或二重空间分集,从而改善无线网卡物理层的性能。 7.载波检测(CS)或信号质量(SQ)检测 8.能量检测(ED)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9.PA控制 根据需要可控制发射机的发射功率。 10.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2.1400GHz~2.500GHz; ·调制方式:DS/BPSK或DS/QPSK,参考码可编程; ·通信方式:半双工; ·发射功率:10mW/100mW,自适应选择; ·数据速率:2Mbps/4Mbps; ·PN码速及码长:11.264Mc/s,11chips-64chips可编程; ·相关方式:匹配滤波器; ·PN码同步捕获时间:一个伪码周期; ·天线分集:空间自适应分集; ·接收机灵敏度:-89dBm~-99.5dBm,BER10—6。 NIC NIC的功能是: ·从驱动程序接收时间并装帧发送; ·从扩频通信机接收数据,拆帧并送至驱动程序; ·媒体访问控制(MAC); ·与主机的总线接口; ·移动管理:越区切换、用户登录与认证; ·网络同步:网络同步指的是本站与基站和WLAN的其它站达到时钟同步; ·节能管理:当无业务量或者业务量少时,使物理层处于睡眠状态或节能工作模式。 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即IEEE802.11MAC,IEEE802.11MAC的基础是CSMA/CA,在它之上可配置 无竞争信道访问的接入机制,这就是中心网控方式(PCF)。在PCF方式中,时间域被划分为超帧 格式。在超帧的无竞争期,由中心控制节点(一般是AP)进行轮询,某一时刻仅允许一个站点发 送。而在超帧的竞争期,使用改进的CSMA/CA方式,或称分布接入方式(DCF)。这样,IEEE8021 1MAC除了能以竞争接入方式支持异步业务外,无竞争的访问方式还可支持同步业务或时限业 务。时限业务对于实时数据和语音通信是至关重要的。 1.CSMA/CA与DCF a)基本的CSMA/CA与访问优先权 如上所述,IEEE802.11MAC有两种访问控制方式:分布式(DCF)和集中控制方式(PCF),二者 的基础是CSMA/CA。IEEE802.11MAC采用的基本的CSMA/CA算法非常简单:当监测到信道空闲期 间大于某一帧间隔(IFS)后立即开始发送帧;否则延迟接入直至监测到需要的帧间隔,然后选 择退避时延进入退避;退避结束后重新开始上述过程。基本的CSMA/CA利用物理层提供的载波 监测指示信号CS监测信道的忙闲。IEEE802.11MAC规定了三种访问优先权,依优先权不同,IS 不同。 Short优先级:对需要立即响应业务(如某些控制帧)的优先级。例如,MAC层的Ack帧,或当 采用PCF时主机对轮询的响应帧等。该优先级的帧间隔被称为SIFS。 PCF优先级:PCF接入方式的优先级。该优先级的帧间隔被称为PIFS。 DCF优先级:DCF接入方式的优先级。该优先级的帧间隔被称为DIFS。上述各IFS满足:DF S>PIFS>SIFS。 b)增强型CSMA/CA 为了增强基本CSMA/CA对异步业务传输的可靠性,IEEE802.11MAC建立在基本CSMA/CA的基 础上使用MAC层确认机制,也就是CSMA/CA+Ack,这样可以在MAC层对帧丢失予以检测并重新发 送。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小在各种环境下的碰撞概率,源站与目的站可在数据传送前交换简短 的控制帧,即RTS/CTS,它们以Short优先级接入信道。RTS/CTS帧中的Duration字段被各站点 (目的站除外)用于设置它们的网络分配矢量(NAV:Net Allocation Vector),以确定信道将被 占用多长时间,这样,载波监测的功能可由监测、维护CS及NAV实现。IEEE802.11MAC要求DC方 式必须支持基本的CSMA/CA,可选地支持增强型CSMA/CA,即CSMA/CA+Ack与CSMA/CA+Ack+RS/C TS。 c)延迟接入与退避算法 如上所述,欲发送帧的站检测到信道忙时就会延迟接入,直到监测到信道空闲时间大于I FS/SIFS后选择一个退避时间值然后进入退避状态。这样可解决正在处于延迟的多个站间的 竞争。 在退避状态下,只有当检测到信道空闲时退避计时器才计时。如果检测到信道忙,则退避 计时器将停止计时,直到检测到信道空闲时间大于DIFS后计时器才重新继续计时。这一做法 的作用是:当多个站延迟并进入随机退避状态后,退避时间值(Backoff)最小的站将在竞争中 获胜,从而获得对媒体的访问权:在竞争中失败的站会保持在退避状态直到下一个DIFS。这样 ,这些主站就有可能比第一次进入退避的新站具有更短的退避时间。另外,退避过程也可重传 。 d)防止重帧 因为在IEEE802.11MAC中引入了确认和重传,所以可能产生重帧现象,即在接收站可能会 收到多个相同的帧。IEEE802.11MAC利用帧中的MPDU-ID域防止重帧现象。同一MPDU中的帧具 有相同的MPDU-ID值,在不同MPDU中的帧其MPDU-ID值不同。接收站保持一个MPDU-ID缓冲区它 将拒收那些MPDU-ID值与缓冲区某一MPDU-ID值相同的重传帧。 2.中心网控方式PCF a)PCF支持的业务类型 如图2所示,PCF方式由上述CSMA/CA协议提供的访问优先级实现,它可支持无竞争型时限 业务及无竞争型异步业务。而DCF仅支持竞争型异步业务。 @@49E19001.GIF;图2 IEEE802.11 MAC的业务模型@@ b)超帧结构 @@49E19002.GIF;图3 PCF的超帧结构@@ IEEE802.11MAC使用图3所示的超帧实现PCF。在一个超帧期间(SFP),PCF使用无竞争期C FP),DCF使用竞争期(CP)。 在超帧开始时,如果信道空闲则PCF获得信道访问权;否则PCF会延迟直到它检测到信道空 闲时间大于PIFS,才能获得信道访问权。这样,就可能引起超帧的扩展,导致超帧中CFP的起始 点可变,并且CFP的长度可变。DCF的异步业务将自动地延迟到CFP之后才能获得信道访问权。 c)PCF协议原理 PCF协议基于轮询机制。某站(如手持或固定站点)如希望提供无竞争服务,则需要向APA ccess Point,即基站)发出请求,经许可后该站将被列入轮询序列,从而参与无竞争业务。 AP以PCF优先级向参与无竞争业务的站发送下行数据帧(CF-Down业务),具体使用帧头控 制域的轮询比特实现轮询。如果被轮询到的站有缓存的数据,则在检测到一个SIFS后立即将 数据发出。当AP发出轮询后,如果在PIFS时间内没有响应,那么AP将恢复对信道的控制,发出 下一个轮询帧。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参与无竞争业务的站不对AP的轮询进行响应:没有上行的 无竞争业务(CF-Up)等待发送,并且对前面收到的下行无竞争帧(CF-Down)也无须进行确认。 3.网同步 无线网络(WLAN)中每个站均有其内部时钟,所谓网同步指这些时钟的同步。在多区WLA中 ,AP(基站)控制着网同步,它周期性地发送含有其自身时钟信息的信标帧,BSS内与AP连接的各 站对照此信标修改自己本地时钟。而在自组WLAN中,所有站均承担有定期发送网同步信标的 责任,各站根据确定的算法将本地时钟与"听"到的时间进行比较并调整,这样,在一定时间内 全网时钟能够达到同步。 无线网络中的许多功能都借助各站同步的时钟实现,例如,下面几个典型的功能就是利用 同步实现: ·节能管理,允许MT关闭其接收机直到下一信标到达为止。 ·物理层管理,比如当物理层使用跳频扩展频谱方式时,网同步用于确定跳频定时。 ·支持时限业务,利用网同步完成超帧定时。 尽管信标发送应该是定期的,但它也必须遵循CSMA/CA这一基本信道访问原则,因此确定 的"信标间隔"只能是预计发送时刻。信标中含有时戳、信标间隔等内容。信标以广播方式发 送,含有发送者的物理网地址(NID)。 如何在入网时获取同步,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解决越区切换的基础。 4.节能管理 IEEE802.11MAC提供的节能管理机制允许网中各站点收发器在一段时间内关闭,使之工作 于低功耗节能模式。其基本原则是在不同环境中,使网中站点获得合理的性能/功耗比。 在多区WLAN中,当一个站希望进入节能模式时,应事先通知AP。而AP将暂存发往该站的数 据并在适当的时刻转发给该站。在由AP定时发送的信标中含有业务指示表TIM,该表中标识了 哪些站在AP中暂存有待收数据。工作于节能模式的站点仍需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时"苏醒"以 便接收像信标帧这样的控制帧。在TIM被标识的站点应当向AP申请或做好等待接收被暂存数 据的准备。 在自组WLAN中,没有像AP这样的站点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并为其它站点提供暂存服务。为 了支持节能工作模式,需要各站在全网同步的基础上定时"苏醒"。当某站要向一个处于节能 模式的站点发送数据时,就预先发送一种具有声明性质的控制帧(ATIM),这样可使处于节能模 式的目的站能定时打开收发器并维持一段时间的正常工作状态,以便接收源站点后续发来的 数据。 结论 对于无线网络,目前世界标准(IEEE802.11)已经确定,网卡硬件和相应的IC陆续推出,价 格逐渐下降,无线网卡的软件也已渐成熟,其市场将会越来越明朗,如再与移动Intenet网结合 ,仿照移动电话蜂窝网的形式来组网,其前景将更看好。
2023-08-11 00:58:171

nfc是什么?

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端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并且NFC功能不需要其他配件辅助即可使用。
2023-08-11 00:58:442

手机MHL和DLAN功能是什么,怎么用?

MHL和DLNA是两个不同的标准,简单说都是为了把手机上的多媒体(音视频)内容推送到其他互联网设备(最常见的是电视)上面去。根据个人理解,简单讲一下这两者的工作,仅供参考:MHL的物理接口复用了USB口,就是在手机内部集成了一个“切换开关”--这个切换开关的作用如果手机判断此时USB接口是作为标准USB口来使用的话就走USB通道;如果判断到此时USB接口上面连上了的是MHL设备那么就切换到MHL模式,把手机上的视频内容推送到MHL设备上去。DLAN使用前提是在同一个局域网内有手机(推送方)和至少另一个DLNA设备(接收方)同时存在,此时如果在手机上选择把多媒体推送到另一台DLNA接收方的话,应该就会在接收方看到和手机上一样的内容了。
2023-08-11 00:59:035

计算机网络通信线路基础知识

我的妈呀!你来我这里我给你本书的了。我看过里面对你这些东西的解释,别的不说够我打字到明天的。。。。。。你自己搜索吧,很容易的,这分要的蛋疼,不要了
2023-08-11 00:59:524

帮忙提供USB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自己去百度搜好了,那里我看了有哦。。
2023-08-11 01:00:123

什么是人员实时定位与轨迹跟踪系u01fb

一、 项目背景 当今,社会安全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传统的解决方案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对一些需要特别保护的人和资产如何实时定位跟踪报警亟待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如:孩子出去玩走散了,怎么办?老人出门散步,走失了,怎么找?小区电瓶车常常被盗,怎么预防?贵重行李物品如何预防被盗?钱包不小心被小偷取走怎么在第一时间感知?遇到紧急事情,无法使用电话报警,有没有其他办法?重要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给忘记了,是否还在现场,有没有好的办法马上找到? 针对目前客观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公司推出智能跟踪报警器,可以有效的实时跟踪。方案基于目前市场上最新的WIFI芯片及最新RFID技术,利用独特的算法实施RTLS定位跟踪。采用标签绑标签,其中主标签可以很容易的架设在手机等终端,一个主标签可以管理若干个子标签。标签有卡式,腕带式,钥匙扣式等多种供选择。超低功耗设计,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有效侦查范围,自由空间里可以达到方圆500米,甚至更远。 二、 系统工作原理 RTLS实时定位系统结合无线网络、射频识别(RFID)和实时定位等多种技术,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地方,定位系统能够随时跟踪监控各种资产和人员,并准确找寻到目标对象,实现对资产和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管理。实时定位系统由定位标签、无线接入点(AP)和定位服务器组成。l 工作原理 第一步:定位标签或者带有标签的移动终端发送信息开启定位服务 第二步:无线接入AP定位器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上传给定位服务器 第三步:定位服务器根据信号的强弱或信号到达的时差判断出标签位置在覆盖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佩戴在人身上的定位标签周期性地发出信号,无线接入点(AP)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根据信号的强弱或信号到达时差判断出医务人员或病人所处的位置,并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医务人员或病人具体位置。 人员标签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腕带标签、胸卡等。 l 系统组成 实时定位系统结构主要由无线定位硬件系统和无线定位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n 无线定位硬件系统——由无线接入点和标签组成。 n 无线定位软件系统——由定位服务器软件、标签管理软件和定位管理软件三个软件模块组成。 三、 RTLS主要功能介绍实时定位跟踪:通过腕带、卡式及钥匙扣等标签,对人和资产实时定位跟踪,实时查找目标 对象的位置信息; 区域报警功能:人员或资产离开或进入某限定区域,发出警报信息; 历史轨迹回放:运动轨迹回放,轨迹分析 无线传感功能:实时监测各种传感信息,如:温度、移动、压力等 移动报警功能:将跟踪器设定为移动报警的状态后,当移动的范围超出一定范围(可设定), 跟踪器将自动向预先设定的监控中心报警; 紧急触发报警: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按下紧急报警按钮发出无线报警信息。在定位信号覆盖 范围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远距离搜寻:通过对标签的跟踪,实时寻找对应的人及贵重物品,有效距离可达800米; 双向通讯:一个主标签可以管理若干个子标签,可根据需要设置标签之间的通讯。主标签与 主标签,主标签与子标签,子标签与子标签等; 设置定位间隔:通过主标签设置数据传送平台的间隔。也可以通过平台设置传送间隔,要根 据平台是否支持此功能而定。 低电报警功能:跟踪器低电时会自动向预先设定的监控中心; 天线定向、圆极化:可根据用户特定功能提供定向天线或圆极化天线; 四、 RTLS应用介绍 个人安全卫士(如:儿童、老人、残疾人士、外勤人员、商务人士的安全等) 案件侦察隐蔽跟踪; 汽车、电瓶车防盗跟踪,宠物的监护及其他贵重物品防盗跟踪; 其他应用:结合公司定位系统特有算法,利用定位手机和定位标签可方便的组件各种定位报警系统。比如,小区汽车、电瓶车防盗系统;游乐场小孩跟踪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流跟踪管理系统;监狱看守所定位安全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系统;医疗定位监护系统;敬老院老人定位跟踪系统等; 主要应用市场:五、 RTLS应用举例 标签方式1 u 手机绑定定位标签 u 第一步:根据提示用短信和特服号码进行绑定 u 第二步:绑定确认,绑定手机收到确认信息,回复后正式开通,可以选择服务语言、短信、 彩信等服务类型 u 第三步:绑定多个定位标签,重复第一、二步 u 第四步:取消绑定,通过短信、网页取消绑定或定位服务 标签方式2 携带一个定位标签 u 随手机携带 由机主携带一个标签,通过手动按键触发。上传给定位服务器对手机实时定位,也可通过手机对其他标签进行定位。 u 随物品携带 由物品或儿童、宠物携带,通过标签跟踪定时跟踪。此外可以将位置信息送到后台服务器保存,当机主有需要时也可通过短信和网页来查阅。 带有Wi-Fi或RFID的移动终端方式 u Wi-Fi/RFID移动终端 任何Wi-Fi/RFID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PDA)只需下载一个定位引擎软件,无需使用定位标签,系统便可直接对其进行实时的位置跟踪。公园、游乐场所 u 观光导航服务 按动定位标签,实时查询当前所处位置,周边景点及公共设施分布和行走路线,如:商店、公厕、书报亭等。另外,每到一处具体景点,该景点的详细信息会以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游客手机。 u 位置信息服务 将定位标签放在需要定位的物品上,例如行李、宠物、儿童等,定位标签定时将位置信息送到后台,可以实时通过短信将信息发送到手机,也可以留在后台通过手机备查。 u 紧急救援服务 按动定位标签,场所紧急救援电话中心主动致电预先绑定的电话号码,了解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如果有需要,将该用户的位置信息转发给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提供支持。 商业街 u 顾客实时位置导航 根据“定位标签”发送的位置信息,实时查询自己所处位置及附近商家信息。例:用户想购买某物,发送搜索信息,绑定的手机便会收到所处区域所有出售某物的商家位置分布信息。如:最近的A店、正在打折促销的商店u2026u2026 u 推送商家广告信息 用户在商家店铺附近按“定位标签”,绑定的手机会收到该店铺的短信和彩信信息。如:促销打折、新品发布等 u 商品彩信发送朋友 顾客可以不需要带照相机,在感兴趣的商品旁边按动定位标签按键,可以获得该商品的彩信图片,并可以转发给朋友分享。 应用场馆、办公楼 u 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监控,紧急状况下查找、调度工作人员 u 贵重物品、行李的定位跟踪,防丢防盗 u 特殊人员的实时监护,实时跟踪官员、记者、老人、小孩、残障人士等,保证人员安全 u 实时的位置查询,观光导航 学校应用 u 学生位置跟踪,随时掌握学生的行踪和在校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看护和管理 u 贵重教学设备定位监管,合理配置设备,提高利用率,加强设备看护,防止丢失和被盗
2023-08-11 01:00:551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路灯也迈入了智能化时代,智能路灯是一种通过智能化技术对路灯形成远程管理和操控的路灯,能有效管理公共照明,并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智能路灯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地图定位路灯进行管理。智慧路灯除了照明以外,还能通过智能路灯杆提供包括视频监控、紧急呼叫、无线网络、智能充电桩等功能。下面来了解一下智能路灯吧!一、什么是智能路灯智能路灯,也称智慧路灯,是一种应用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无线GPRS/CDMA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的路灯。智慧路灯的作用主要有: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故障主动报警、灯具线缆防盗、远程抄表等功能,有利于节省电力资源和维护成本,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智慧路灯实施完成后不仅能提高公共路灯照明的管理,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智能调控进行二次节能,避免浪费,有利于节约城市公共照明能耗;计量节能数据,防止漏、盗电的损失;加强公共照明管理信息化建设,减少因照明故障或缺失引起的交通事故和各类社会治安事件等。二、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成,分为数据采集层、通信层、应用处理层和交互层四层,通过各层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路灯设施管理、故障报警、用电监测、路灯控制和移动终端应用等功能,后期还可扩展的车流量监测、光感监测能智能化功能。智能路灯控制系统通过地图定位路灯并进行管理,可进行设置单灯或一组灯的调度策略、查询路灯状态和历史记录、实时更改路灯运行状态、提供路灯的各类报表等操作。三、智能路灯杆有哪些功能智能路灯杆是以照明灯杆为基础,集成了音视频监控设备、无线基站、WIFI热点、多媒体屏幕、充电桩以及天气、环境等各种感知器的新型智能设备,智慧路灯杆的功能主要有:1、智能照明:智慧路灯可根据光线强度无极自动调光,路灯故障自动报警,并能智能单灯/集中控制器,无需人工操作。2、视频监控:智慧灯杆具有人脸识别、车牌号识别的功能,可接入罪犯系统,自动报警,主动预警等。3、RFID:具有RFID功能,可以实现特殊人群监控、井盖监控、社区、市政安防监控等功能。4、紧急呼叫:可根据需要安装IP一键求助、视频求助、IP广播、公共广播等,实现外场分机与监控中心的联系,监控中心与外场的主动广播功能。5、传感器接入:可接入各类传感器,如:噪声传感器、空气污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亮度传感器的设备,实时环境温度、湿度、PM2.5、风向、风速、噪声、积水等数据的监测。6、无线网络:灯杆内嵌WIFI热点、可以完成城市的WIFI建设,同时可作为5G微基站建设的重要设备。7、信息发布与交互:采用高亮度户外LED屏,可通过手机/电脑远程更换播放广告内容、时政新闻、信息发布等信息的分屏播放、定时播放。8、智能充电桩:可以完成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功能,可通过APP查找桩位置预约,同时具有漏电、过流过载保护防雷击等。
2023-08-11 01:01:021

移动应急通信车是如何工作的,请高人详解。

这个包含两个感念1.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车,原理是一个移动基站。2.广义上的移动通信车是指通过移动通信车建立局域与卫星通信。
2023-08-11 01:01:123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系统特点:  (1)系统安装操作简便,友好的人机界面使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化,系统安全,可支持无线网络功能。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采用分布式架构从监控点到控制中心利用原有的局域网,不需要另外再铺设视频线、音频线、报警线、控制线、电源线等,因为所有的信号全部通过网线转换成IP数字信号传输,省掉了种种复杂的电线电缆,仅需一条网线即可完成所有监控点的接入。系统具有灵活操作即插即看功能;布线成本低,施工速度快,安装简洁,维护方便等特点,对于网点摄像机到录像机之间距离较远时,优势更为明显。同一厂家不同型号乃至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也可以实现互连[39]。  (2)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从摄像机到录像机之间可以用无线网络信号连接不再受制于音视频线的连接。也可以通过把多台网络硬盘录像机设置成相互状态检测,当其中一台状态异常时,由另外几台网络硬盘录像机来接替录像。  (3)由于将视频采集及视频压缩分到各网络摄像机中来实现,在数字化的管理平台中模拟信号需要首先被转化成数字信号存储和归档,等到调阅查询时又需要被还原成模拟信号再调取。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分布式处理网络,当网络摄像机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不会对其它任何摄像机产生任何影响,这样相对的提高了监控系统使用的稳定性。  (4)如果将同一网点内的网络硬盘录像机进行集群设置,那么所有摄像机都能共享该网点内所有网络硬盘录像机中的硬盘空间,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硬盘的使用利用率。  (5)用户只要利用现已有的IP网络即可进行网络系统部署,而且可以对网络的任意位置都可以设监控点,不受地域环境等因素限制。  (6)通过网线的太网供电技术实现网络硬盘录像机监控点供电,因此可以在同一条网线上传输监控信号的同时实现前端设备供电,从而可以进一步的简化监控点布线工程。  (7)网络化监控可以提供完全稳定高清的图像质量、,无论用户所处何处都可以接入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控。  (8)现在的网络硬盘录像机具备非常简单能自动搜索功能,只要打开电源所有IP前端设备自动搜索后并动态分配IP地址,有了这样快捷的安装和配置特性,使得网络硬盘录像机在同一局域网下可实现即插即用,系统可以轻松实现远程访问和多点访问。  (9)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用户可以轻松方便的满足未来对系统不断进行需求性扩展扩容[40-42]。  (10)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的有良好兼容性、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扩展性强,该系统架构先进,其采用的是模块化插件结构,各设备采用独立的嵌入式设备,并且了采用专用的操作系统防止病毒的侵扰以确保系统不再受到病毒侵扰的担心。  (11)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简单易操作但功能专业且实用性强,软件人机交互操作界面简单、美观、友好,用户无需经过专业培训即可快速掌握系统操作使用方法。  (12)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用户在减少设备重复投资的同时集成系统设备的维护简单方便服务针对性强[43]。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的以下几个阶段为:模拟监控技术——数字监控技术——模拟数字结合技术——全数字技术——数字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从目前视频监控发展的趋势来看,无管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的成熟度,还是前端设备产品技术应用的成熟度,抑或是人们对自身安全保障高要求进行监控的需求,安防监控技术在校园内的应用逐步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高清化、网络化部署的方向快速发展。安保系统技术应用不断创新,且其设备要求成本低、维护便宜,所以安保系统数字化设备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了全国各普通院校(包括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迅速占领了校园安保监控系统市场半壁江山[44]。  1.4 主要研究内容  在高校校园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不新鲜,但是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这些系统主要是实现监控视频信息的本地保存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保存视频信息,用途是对校园进行全面监控,以便在发生事故或者问题的时候为这些情况的解决提供证据。而在当今校园安全的管理过程中,把相关安全问题做到提前处理,做好问题发生的预防工作才是关键所在,同时如果能够提供管理者以及监督者随时随地的查看功能,同时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把这些信息调取出来,这将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工作开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财务的失窃以及确保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立足于当前某高校校园内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对该高校校园内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与应用,明确了当前高校校园内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缺失。明确了当前高校校园内在进行视频监控中普遍存在视频监控无法同步,管理人员进行灵活监管(随时随地)的限制以及国家安全管理要求与第三方监管需求等。因此本系统在研究中主要针对这些基本的用户实际工作需求,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技术为出发点,借助当前不断发展对云技术为依托,实现了对该高校校园内视频监控管理的Web网站视频同步传输以及Android手机终端视频的在线实时查看功能。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立足于某高校校园内实际视频监控的安装与应用情况,通过对在校师生、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高校校园内安全管理为出发点,对本课题研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借鉴了一些先进对参考文献,最终对系统开发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在具体功能分析中进行了用例图分析,然后对系统对非功能需求进行了阐述。  2、开展高校校园内视频监控系统的升级开发涉及工作,按照调研分析的系统开发SSH框架技术以及Android开发技术,借助流媒体数据通信技术以及视频同步技术对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设计以及具体功能设计,其中给出了具体的功能模块划分和内部功能操作的时序图分析,对系统对功能内部操作进行了实现说明。  3、对系统进行数据库技术,考虑到系统视频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当该系统通过互联网对外开放以后的系统安全性,对系统进行了具有权限管理功能的数据库设计工作,对校园中用到的视频设备以及视频文件进行存放与管理,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的扩展性。  4、在对Web端视频同步技术实现中,借助多线程技术对系统中的视频同步进行实现,通过主线程对用户对访问事件进行监控,通过子线程一对监控的视频进行读取,通过子线程二对视频进行解码和播放。在对Android端进行同步视频实现中采用了VideoView进行显示。其中用到了Java编程中的继承Thread 类以及重写run()方法从而对两个子线程进行实现,在变化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子线程的问题,以便能够有效防止死锁现象的出现。  5、系统的具体功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分析。在高校校园内的现有视频监控系统中进行进一步系统的升级与开发,从而实现各有关单位对高校校园内视频监控的需求,同时也为我国其他类似高校校园内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本系统在开发完毕以后针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完整性软件检测与国内测试,有效的提升了项目的应用效果,选用了有效的软件测试方法,并实现对功能性的覆盖性测试,确保系统开发首先在功能上符合预期。后续对系统的应用性能进行分析,尤其是系统中的视频同步传输以及用户体验等。从而确保系统能够全方位的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需要,提升了相关系统的实践价值以及意义发挥,实现对校园以及工程对有效管理。
2023-08-11 01:01:232

在计算机终端上插入外来移动存储介质时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

在计算机终端上插入外来移动存储介质时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先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病毒扫描,确保安全后再使用。计算机显示终端伴随主机时代的集中处理模式而产生,并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迄今为止,计算技术经历了主机时代、PC时代和哑终端、图形终端和客户端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瘦客户端。把以PC为代表的基于开放性工业标准架构、功能比较强大的设备叫做“瘦客户端”。数据处理模式将从分散走向集中,用户界面将更加人性化,可管理性和安全性也将大大提升;同时,通信和信息处理方式也将全面实现网络化,并可实现前所未有的系统扩展能力和跨平台能力。网络桌面应用环境,随着连接方式的多样化,它既可以作为桌面设备使用,也能够以移动和便携方式使用,终端设备会有多样化的产品形态。计算机终端工作原理终端设备将计算机发送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将其传输到网络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模拟信号后,它会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处理。终端设备负责对数据进行控制和管理。它可以通过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调整数据流的速度以适应不同的传输距离和速度。终端设备为计算机提供网络连接。它可以连接多个计算机到同一个网络上,以便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当计算机需要访问网络上的其他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设备。总的来说,计算机终端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转换、数据控制和网络连接,这些功能使得计算机终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和应用。
2023-08-11 01:01:361

学习电脑硬件知识,

什么不明白的就去搜索一下就那几大件!
2023-08-11 01:01:5315

dtu是什么?

  DTU即数据传输单元(Data Transfer unit),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DTU通讯网络  核心功能:  1、支持自动心跳,保持永久在线  2、提供串口数据双向转换功能  3、内部集成TCP/IP协议栈  4、支持参数配置,永久保存
2023-08-11 01:02:192

什么叫做无线网络中的移动IP技术?

“代理IP”现在有很多种的,就是软件改IP的。软件上有很多IP点提供给使用者切换的在电脑上安装IP转换器,在IP软件上选择不同的IP点连接就可以了的。推荐软件。可找到类似软件的。全国大多数城市(数百万IP点任意切换)希望可以帮到你。多少电脑多可以使用的。
2023-08-11 01:02:563

usb接口的电压是多少(几种类型的usb接口和图片)

大家对USB接口都很熟悉,平时也会用到,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USB有多少种?下面是一些关于USB接口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串行总线标准,是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延伸到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游戏机等其他相关领域。最新一代是USB4,传输速度40Gbit/s,三级电压5V/12V/20V,最大电源100W。新的C型接口允许正负盲插。工作原理 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接口具有热插拔功能。USB接口可连接多种外设,如鼠标和键盘等。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等多家公司联合在1996年推出后,已成功替代串口和并口,已成为当今电脑与大量智能设备的必配接口。USB版本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到如今已经发展为3.1版本。对于大多数工程师来说,开发USB2.0接口产品主要障碍在于:要面对复杂的USB2.0协议、自己编写USB设备的驱动程序、熟悉单片机的编程。这不仅要求有相当的VC编程经验、还能够编写USB接口的硬件程序。所以大多数人放弃了自己开发USB产品。 发展历程 USB 1.0图1USB 1.0出现在1996年,速度只有1.5Mb/s;1998年升级到USB 1.1,速度大幅提升到12mb/s,在一些老设备上依然可以看到这个标准接口。USB1.1是通用的USB规范,高速传输速率12Mbps,低速传输速率1.5Mbps。b/s一般代表比特传输速率,bps代表比特传输速率,两者数值相等。不能混淆B/s和b/s,bps和BPS。1MB/s=8Mbps,12Mbps=1.5MB/s,大部分MP3都是这样的接口类型。[如图1所示。USB 2.0 USB2.0规范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其传输速率达到480Mbps,换算成60MB/s,足以满足大部分外设的速度要求。USB 2.0中的增强型主机控制器接口定义了与USB 1.1兼容的架构。它可以用USB 2.0驱动程序驱动USB 1.1设备。也就是说,所有支持USB 1.1的设备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接口上使用,不用担心兼容性,以及USB线、插头等配件。也可以直接使用。打印机应用使用USB带来的变化是速度的提升。USB接口提供12Mbps的连接速度,比并口速度快10倍以上。在这个速度下,打印文件的传输时间大大减少。USB 2.0标准进一步将接口速度提升至480Mbps,是普通USB速度的20倍,大大减少了打印文件的传输时间。USB 3.0由英特尔、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行业巨头组成的USB 3.0推进组宣布,由该组织制定的新一代USB 3.0标准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USB 3.0的理论速度是5.0Gb/s,但只能达到理论值的50%,接近USB 2.0的10倍。USB3.0的物理层采用8b/10b编码方式,因此计算出的理论速度为4Gb/s,扣除协议开销后实际速度不到4Gb/s。可广泛应用于PC外设和消费电子产品。USB 3.0将被称为 quotUSB超高速 quot在实际设备应用中,符合之前的USB 1.1全速和USB 2.0高速。预计支持新规范的商用控制器将于2009年下半年上市,消费类产品已经上市。USB 3.1 USB 3.1 Gen2是最新的USB规范,由Intel等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可提升至10Gbps。与USB 3.0技术相比,新的USB技术使用了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了两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它完全向后兼容现有的USB连接器和电缆。USB 3.1 Gen2与现有的USB 3.0软件堆栈和设备协议、5Gbps集线器和设备以及USB 2.0产品兼容。USB-IF最新的USB命名规范,原来的USB 3.0和USB 3.1不再命名,所有的USB标准都叫USB 3.2。考虑到兼容性,USB 3.0到USB 3.2分别称为USB 3.2 Gen 1、USB 3.2 Gen 2和USB 3.2 Gen 22。主要优点 USB设备主要有以下优点:1.它可以热插拔。也就是说,当用户使用外部设备时,他们不会 电脑工作时不需要关机再开机,直接插上USB即可。2.便于携带。众所周知,USB设备是 quot小、轻、薄 quot。方便用户随身携带大量数据。当然,USB硬盘是首选。3.统一标准。常见的有带IDE接口的硬盘,带串口的鼠标键盘,带并口的打印机扫描仪。然而,通过USB,所有这些应用程序外设都可以连接到具有相同标准的个人计算机。这时候有USB硬盘,USB鼠标,USB打印机等等。4.可以连接多个设备。USB个人电脑通常有多个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如果连接了带有四个端口的USB集线器,则可以再次连接。四个USB设备,等等,能连的尽量连。将您家中的所有设备同时连接到一台个人电脑,没有任何问题。接口种类Usb型插头端口随着各种数码设备的普及,尤其是MP3和数码相机,我们身边的USB设备越来越多。不过虽然这些设备都采用了USB接口,但是这些设备的数据线并不完全相同。这些数据线在连接PC的一端是一样的,但是连接到设备端的时候,为了体积,通常会采用各种接口。下面简单介绍一下Mini sub接口的各种应用。B-5Pinb型5针这种接口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其出色的防误插性能和小巧的体积,正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关注。如今,这种接口广泛应用于读卡器、MP3播放器、数码相机和移动硬盘。B-4Pinb型4针这种接口常用于以下品牌的数码产品:奥林巴斯的C系列和E系列,柯达的大部分数码相机,三星的MP3产品,索尼的DSC系列,康柏的IPAQ系列。Mini B 4Pin还有一种形式,就是Mini B 4Pin平。顾名思义,这个接口比Mini B 4Pin更扁平,在设备中应用广泛。B-8Pin迷你B型8针圆形迷你8针圆形数据线这种接口与之前常见的类型相比,将原来的D型连接器改为圆形连接器,并设计了一个突起,防止误插在一侧。这种连接器在部分尼康数码相机中可以找到,CoolPix系列比较常见。虽然尼康一直坚持使用这种接口,但一些较新的机型,如D100和CP2000,也采用了最流行的Mini B 5Pin接口。B-8Pin-24b型迷你8针24这种接口也是一种通用接口,比如iRiver # 039美国著名的MP3系列,其中180TC,被称为 quot铁三角 quot,以及这个系列的很多其他产品都使用这个接口。该接口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是在iRiver彻底从3XX系列换成Mini B 5Pin接口后,这个规格显然不如Mini B 5Pin抢眼。Micro USB微型USB 2.0 B端口符合USB2.0规范,支持1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模块按照Microport接口连接控制引脚,方便与支持Microport接口的主控制器连接。2009年10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国际电联ITU-T研究组5 全体会议完成了对 quot通用移动终端和其他ICT设备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方案 quot,并申请批准。这实际上意味着手机充电器的标准将在全球统一。Type-CC型Type-C,一种全新形式的USB接口,诞生于最新的USB 3.1标准。由USB-IF于2014年8月发布,是USB标准化组织为解决长期以来物理接口规范不统一、电能单向传输等问题而开发的全新接口。它集充电、显示、数据传输等功能于一体。Type-C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支持两个方向的插件,正式解决了 quotUSB永远插不上 quot,前后都可以随便插。TYPE-C硬件接口的特点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支持正反对称插拔,解决反插可以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插入;接口纤薄,可以支持越来越薄的设备,可以让便携设备的设计越来越薄、越来越小;支持更高功率传输,最高可达100瓦,支持更多大功率负载器件。支持单口和双口TYPE-C,应用灵活。支持双向电力传输,并且电力传输和电力接收都是可能的。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2023-08-11 01:0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