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叫光学声子、声学声子

2023-08-20 05:27:25
TAG: 声学
共1条回复
可乐

声学历史

  当森林中有一棵树倒塌下来时,发出一阵轰然大响声音,但是没有人在这个原始森林中,所以就听不到这声音。这算不算有声音发出来呢?声音是肯定发出来了,因为当树干及树枝接触地面时,它们都会产生某些声音,但是没有人听见,但这声音对于人类或其他动物所听到的是有所不同,所以这就是声学上所说的心理(Psychoacoustics)。

  我在这里讲的声学原理,最主要是让一个调音员能够了解声学的各方面,而不是进行声学研究,或是硕士、博士的声学论文,所以我在这书内讲的声学理论都是实际可以给在现场操作音响的人用得上的。

  1915年,有一个美国人名叫 E. S. Pridham将一个当时的电话收听器套在一个播放唱片音响的号角上,而声音可以给一群在旧金山市庆祝圣诞的群众听时,电声学就诞生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美国哈定总统(Harding)就职典礼上,美国贝尔公司把电话的动圈收听器连接在当时的唱片唱机的号角上,就能够把声音传给观看总统就职典礼的一大群群众,因此就产生了很多专业的音响研究及开发了扩声工程这门学问。音响研究人员不单纯是努力地把音响器材进行改进,也做了各类不同的实验来了解人类对听觉的反应。但最高级的音响研究人同都明白音响学是要整体的研究,要了解音响器材的每一个环节,及人类对听觉的生理反应,他们在过去多年内直至现在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早在1877年,英国的莱李爵士(Lord Raleigh)就已经做过声学的研究,他曾经说过:“所有不论直接或间接有关音响的问题,一定要用我们的耳朵来做决定,因为它是我们的听觉的器官,而耳朵的决定就应该算是最后决定,是不需要再接受上诉的。但这不是等于所有的音响研究都是单靠用耳朵来进行。当我们发现声音的根基是一个物理的现象时,我们探测这个音响境界就要转到另外一个领域范围,它就是物理学。重要的定率是可以从研究这方面而来,而我们的听觉感应也一定要接受这些定率。”我们可以从以上一段文字看到,就算在没有电声音响学产生的时候,老前辈科学家都认为这个是物理的领域。

  著名科学家英国的卡尔文勋爵常常说:“当你度量你所述的事物,而能用数字来表达它,你对这事物已有些知识。但如果你不能用数字来表达它,那么你的知识仍然是简陋的和不完满的;对任何事物而言,这可能是知识的始源,但你的意念还未达到科学的境界。”卡尔文勋爵(1824—1907)是19世纪最出色的科学家之一,后世的科学家为了要纪念这位伟人,把绝对温度—273.16摄氏度命名为0度卡尔文度。

  戴维斯夫妇(Don& Carolyn Davis)是《音响系统工程》(Sound System Engineering)这本书的作者。这书被称为音响圣经,几乎是每一个外国研究音响的人必读之物。我引述他书内这一段:“具有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是实质上了解音响工程学的必要条件。对这两种科学认识越深,越能使你跨越从感觉上所得到的意念,而达到用科学来引证事实。著名音响家占士摩亚曾经说过:‘在音响学中,任何在表面看来很明显的事情,通常都是错误的"。”

  我在以上引述了几位科学家及音响学家的训言,主要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做音响的人士,他们当然是对音响及音乐很有兴趣,但是以为光靠他们的听觉就可以鉴定什么是好或不好的音响,不明白这是一门专业的工程学问,是做不好音响的。远在19世纪的莱李爵士已经指出这是一个科学的境界,现代的音响工程学也像其它科学学术一样正在努力地发展,所以音响工程学是离不开数学及物理学的。

这个情况,就应该把音箱向台后退0.5-1米,让音箱所发出来的声音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上,而如果可以把音箱移到靠近两边的墙壁时,更可利用墙壁的反射制做出更大的音量。80-100Hz 这段频率是很重要的,它是我们肺部空间的共鸣点,也是低音鼓的共鸣频率,如果是因为不了解界面干扰而摆错了音箱放置的位置,实在是很不值得的.

相关推荐

音乐厅中运用了什么声学原理?

通过声音的传播改变的。
2023-08-11 14:53:0211

了解声学的一些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声学是研究声波产生、传播、接收、处理和应用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从人类听觉的理解到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从音乐的创作到建筑物的设计等等。以下是声学原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重要意义:聆听和语音理解:声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研究人类的听觉系统和语音理解。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听觉的特性和如何改善听力障碍。音乐制作和表演:声学是音乐制作和表演的重要基础,包括音乐理论、声学原理和声音处理技术。了解声学原理可以帮助音乐人更好地创作和表演音乐。建筑物和空间设计:声学原理在建筑物和空间设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如何设计音乐厅、教室、剧院和录音室,以确保声音质量和传播效果。通讯和信号处理:声学原理也是通讯和信号处理的基础。例如,电话、广播、音频和视频会议等通讯技术都使用了声学原理。医学和生物学:声学原理也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超声波成像和声学诊断技术。
2023-08-11 14:53:451

音乐厅声学设计原理

主要是混响和回声音乐厅是乐队演出的主要场所,除了专门为乐队服务的音乐厅外,歌剧院、大会堂、大教堂、演播大厅、电影院等都可以作为音乐厅使用。(1) 房间的体积:通常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2) 房间内壁的材质。(3) 声音的频率。主要是利用声学原理1.混响时间设计合理,2.设计力求圆形距离原理。3.追求光线明亮,照度原理。4.座位避免噪声原理。5.设置休息室,会朋友或场间休息,有旁厅、耳厅。6.设置自然通风原理。7.结构吸音原理。外加:舞台设计要有现代理念,要能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达到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舞台自动化系统。举例:悉尼歌剧院设计师:Jorn Utzon 是丹麦人 ,就是利用这些原理建造了悉尼歌剧院。
2023-08-11 14:53:541

南京中山陵风景区音乐台应用的声学原理

南京中山陵风景区音乐台应用的声学原理是理想流体中声波的基本性质和声波的反射。中山陵音乐台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广场东南。,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1932年秋动工兴建,1933年8月建成。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其特殊的构造,可以使演讲者在演讲时声音可以由四周反射增大音效和回响度,让演讲听起来更有力量。
2023-08-11 14:54:011

环绕声的原理是什么?

所谓环绕立体声,通常是与双声道立体声相比,系指声音好像把听者包围起来的一种重放方式。这种方式所产生的重放声场,除了保留着原信号的声源方向感外,还伴随产生围绕感和扩展感(声音离开听者扩散或有混响的感觉)的音响效果。在聆听环绕立体声时,聆听者能够区分出来自前后左右的声音,即环绕立体声可使空间声源由线扩展到整个水平面乃至垂直面,因此可以逼真地再现演出厅的空间混响过程,具有更为动人的临场感。如果与大屏幕的电视或电影的图像结合起来,使视觉和听觉同时作用,则这种临场感就更逼真,更生动,因而更具感染
2023-08-11 14:54:123

大佛寺石琴的声学原理是什么?

石琴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大佛寺大佛阁右侧的一条上山石道中,由36级石梯组成,像一个巨大的石壁。从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级石阶,直至第十九级石阶,每一个阶梯像一根琴弦,若拾级而上,就会发出悠扬婉转,音色颇似古琴的声音。石蹬发音的声学原理是,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其中以两侧岩壁最高处的7级石阶发声最响,脚下响声似琴音,令人神往。古人称为“七步弹琴”,并题“石蹬琴声”4个大字。
2023-08-11 14:54:221

聚酯纤维隔音棉声学原理

在声学原理中,聚酯纤维棉的密度越大,吸收低频的能力就越强,但当密度大到一定范围之内的时候,吸收低频的能力就达到了极限。因此,在什么场所运用聚酯纤维棉都可以按照声学要求进行选择合适的密度。东莞智 成纤维原理:聚酯纤维棉是立体网状多孔材料,且孔隙相互联通。当声音进入材料后在孔隙之间相互撞击,摩擦后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对声音有效的抑制。常用于机房、音乐厅、多功能厅、影剧院、录音室、演播厅、钢琴室、机械室、会议室、体育馆、展览馆、歌舞厅、 KTV 包房及家庭等需要隔音降噪的地方。
2023-08-11 14:54:321

河南蛤蟆音塔的声学原理是什么?

蛤蟆音塔在河南省郊县。音塔其貌不扬,却以奇声夺人。在塔的任何一面,距塔10米以外,无论拍掌、击石都可以听到蛙鸣的回声。如春天池塘里有千万只蛤蟆在鼓膜低唱,令人遐想。分析结论是,蛤蟆塔本身排列有序,而且其塔檐对声音有会聚反射作用,从而产生回音。
2023-08-11 14:54:421

天坛回音壁的声学原理

明代建成的天坛中有一处建筑名叫“回音壁”,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米,厚0.9米,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  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波反射原理,具有独特声学效果的建筑物,成为中国利用声学原理设计的四大奇妙的回音建筑之一。为什么会有这种奇妙的现象呢?原来,这是声学原理在建筑上的巧妙运用。因为围墙是圆形的,且又磨砖对缝,墙面十分光洁,再加上围墙顶部盖有檐瓦,声波不易散失,便可沿着圆墙连续反射传递而产生回音了。
2023-08-11 14:55:021

声学建筑发声的原理是什么?

奇特的声学效应是由于塔身的形体造成的:塔体中空,具有谐振腔作用,可以把外来声音放大。塔身外部每一层都有宽大的倒层式塔檐,可以把声音反射回地面,相距稍有差别的13层塔檐的反射声音会聚于30米外的人的耳朵而形成蛙鸣的感觉。莺莺塔
2023-08-11 14:55:121

天坛三音石存在什么声学原理?

在皇穹宇台阶下向南铺有一条白石路直通围墙门口。从台阶下向南数第三块白石正当围墙中心,传说在这块白石上拍一下掌,可以听到3响,所以这块位于中心的白石就叫“三音石”。事实上,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在三音石上拍一下掌,可以听到不止3响,而是5响、6响,而且三音石附近也有同样的效应,只是声音模糊一些。这是因为从三音石发出的声音等距离地传播到围墙,被围墙同时反射回中心,所以听到了回声。回声又传播出去再反射回来,于是听到第二次回声。如此反复下去,可以听到不止3次回声,直至声能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逐渐被墙壁和空气吸收,声强减弱而听不见。如果拍掌的人在三音石附近,从那里发出的声音,传播到围墙,不能都反射到拍掌人的耳朵附近来,因此听到的回音就比较模糊。
2023-08-11 14:55:202

音乐厅中运用了什么声学原理?

建筑声学,最核心是解决混响(回音)问题,这个技术含量非常高。当你对着大山喊一声,只要距离远一点,可以明显的听到回音。音乐厅一般比较大,回音非常明显,前面的声音还没有衰减完,后面的声音又来了,叠加在一起会听不清。所以音乐厅优先要解决回音(混响)问题。另外,音乐厅比较大,要让四面八方的人都能听清楚,还需要解决扩声的问题。这个不是多装几个喇叭就能解决的,因为喇叭多,它们的声音也会互相影响。
2023-08-11 14:55:521

声学的详细介绍

就该词的本义,系指任何与听觉有关的事物。但依通常所用,其一系指物理学中关于声音的属性、产生和传播的分支学科;其二系指建筑物适合清晰地听讲话、听音乐的质量。声音由物体(比如乐器)的振动而产生,通过空气传播到耳鼓,耳鼓也产生同率振动。声音的高低(pitch)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速度。物体振动快就产生“高音”,振动慢就产生“低音”。物体每秒钟的振动速率,叫做声音的“频率”声音的响度(loudness)取决于振动的“振幅”。比如,用力地用琴弓拉一根小提琴弦时,这根弦就大距离地向左右两边摆动,由此产生强振动,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而轻轻地用琴弓拉一根弦时,这根弦仅仅小距离左右摆动,产生的振动弱而发出一个轻柔的声音。较小的乐器产生的振动较快,较大的乐器产生的振动较慢。如双簧管的发音比它同类的大管要高。同样的道理,小提琴的发音比大提琴高;按指的发音比空弦音高;小男孩的嗓音比成年男子的嗓音高等等。制约音高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振动体的质量和张力。总的说,较细的小提琴弦比较粗的振动快,发音也高;一根弦的发音会随着弦轴拧紧而音升高。不同的乐器和人声会发出各种音质(quality)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振动都是复合的。如一根正在发音的小提琴弦不仅全长振动,各分段同时也在振动,根据分段各自不同的长度发音。这些分段振动发出的音不易用听觉辨别出来,然而这些音都纳入了整体音响效果。泛音列中的任何一个音(如G,D或B)的泛音的数目都是随八度连续升高而倍增。泛音的级数还可说明各泛音的频率与基音频率的比率。如大字组“G”的频率是每秒钟振动96次,高音谱表上的“B”(第五泛音)的振动次数是5×96=480,即每秒钟振动480次。尽管这些泛音通常可以从复合音中听到,但在某些乐器上,一些泛音可分别获得。用特定的吹奏方法,一件铜管乐器可以发出其他泛音而不是第一泛音,或者说基音。用手指轻触一条弦的二分之一处,然后用弓拉弦,就会发出有特殊的清脆音色的第二泛音;在弦长的三分之一处触弦,同样会发出第三泛音等。(在弦乐谱上泛音以音符上方的“o”记号标记。自然泛音“natural harmonics”是从空弦上发出的泛音;人工泛音“artificial harmonics”是从加了按指的弦上发出。)声音的传播(transmission of sound)通常通过空气。一条弦、一个鼓面或声带等的振动使附近的空气粒子产生同样的振动,这些粒子把振动又传递到其他粒子,这样连续传递直到最初的能渐渐耗尽。压力向邻近空气传播的过程产生我们所说的声波(sound waves)。声波与水运动产生的水波不同,声波没有朝前的运动,只是空气粒子振动并产生松紧交替的压力,依次传递到人或动物的耳鼓产生相同的影响(也就是振动),引起我们主观的“声音”效果。判断不同的音高或音程,人的听觉遵守-条叫做“韦伯-费希纳定律”(Weber-Fechner law)的感觉法则。这条定律阐明:感觉的增加量和刺激的比率相等。音高的八度感觉是一个2:1的频率比。对声音响度的判断有两个“极限点”:听觉阀和痛觉阀。如果声音强度在听觉阀的极限点认为是1,声音强度在痛觉阀的极限点就是1兆。按照韦伯-费希纳定律,声学家使用的响度级是对数,基于10:1的强度比率,这就是我们知道的1贝(bel)。响度的感觉范围被分成12个大单位,1贝的增加量又分成10个称作分贝(decibel)的较小增加量,即1贝=10分贝。1分贝的响度差别对我们的中声区听觉来说大约是人耳可感觉到的最小变化量。当我们同时听两个振动频率相近的音时,它们的振动必然在固定的音程中以重合形式出现,在感觉上音响彼此互相加强,这样一次称为一个振差(beat)。钢琴调音师在调整某一弦的音高与另一弦一致的过程中,会听到振差在频率中减少,直到随正确的调音逐渐消失。当振差的速率超过每秒钟20次,就会听到一个轻声的低音。当我们同时听两个很响的音时,会产生第三个音,即合成音或引发音(combination tone,resultant tone)。这个低音相当于两个音振动数的差,叫差音(difference tone)。还可以产生第四个音(一个弱而高的合成音),它相当于两个音振动数的和,叫加成音(summation tone)。同光线可以反射一样,亦有声反射(reflection of sound),比如我们都听到过的回声。同理,如果有阻碍物挡住了声振动的通行会产生声影(sound shadows)。然而不同于光振动,声振动倾向于围绕阻碍物“衍射”(diffract),并且不是任何固体都能产生一个完全的声影。大多数固体都程度不等地传递声振动,而只有少数固体(如玻璃)传递光振动。共鸣(resonance)一词指一物体对一个特定音的响应,即这一物体由于那个音而振动。如果把两个调音相同的音叉放置在彼此靠近的地方,其中一个发声,另一个会产生和应振动,亦发出这个音。这时首先发音的音叉就是声音发生器(generator),随后和振的音叉就是共鸣器(resonator)。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堂的某一窗户对管风琴的某个音产生反应,产生振动;房间里的某一金属或玻璃物体对特定的人声或乐器声也会产生类似的响应。从共鸣这个词的严格科学意义说,这一现象是真正的共鸣(“再发声”)。这一词还有不太严格的用法。它有时指地板、墙壁及大厅顶棚对演奏或演唱的任何音而不局限于某个音的响应。一个大厅共鸣过分或是吸音过强(“太干”)都会使表演者和观众有不适感(一个有回声的大厅常被描述为“共鸣过分”,其实在单纯的声音反射和和应振动的增强之间有明确的区别)。混响时间应以声音每次减弱60分贝为限(原始辐射强度的百万分之一)。墙壁和顶棚的制造材料应是既回响不过分又吸音不太强。声学工程师已经研究出建筑材料的吸音的综合效能系数,但是吸音能力难得在音高的整体幅面统一贯穿进行。只有木头或某些声学材料对整个频率范围有基本均等的吸音能力。放大器和扬声器可以用来(如今经常这样使用)克服建筑物原初设计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大多数现代大厅建筑都可以进行电子“调音”,并备有活动面板、活动天棚和混响室可适应任何类型正在演出的音乐。声学是研究媒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而当前仍在前沿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它既古老而又颇具年轻活力。声学是物理学中很早就得到发展的学科。声音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直观的现象,它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无论是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对声音、特别是在音律方面都有相当的研究。我国在3400多年以前的商代对乐器的制造和乐律学就已有丰富的知识,以后在声音的产生、传播、乐器制造、乐律学以及建筑和生产技术中声学效应的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结和卓越的发现和发明。国外对声的研究亦开始得很早,早在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就研究了音阶与和声问题,而对声学的系统研究则始于17世纪初伽利略对单摆周期和物体振动的研究。17世纪牛顿力学形成,把声学现象和机械运动统一起来,促进了声学的发展。声学的基本理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相当完善,当时许多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对它作出过卓越的贡献。1877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John William Rayleigh,1842~1919)发表巨著《声学原理》集其大成,使声学成为物理学中一门严谨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并由此拉开了现代声学的序幕。声学又是当前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声学日益密切地同声多种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形成众多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从最早形成的建筑声学、电声学直到目前仍在“定型”的“分子——量子声学”、“等离子体声学”和“地声学”等等,目前已超过20个,并且还有新的分支在不断产生。其中不仅涉及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几乎所有主要的基础自然科学,还在相当程度上涉及若干人文科学。这种广泛性在物理学的其它学科中,甚至在整个自然科学中也是不多见的。在发展初期,声学原是为听觉服务的。理论上,声学研究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应用上,声学研究如何获得悦耳的音响效果,如何避免妨碍健康和影响工作的噪声,如何提高乐器和电声仪器的音质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声波的很多特性和作用,有的对听觉有影响,有的虽然对听觉并无影响,但对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却很重要,例如,利用声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媒质的微观结构,利用声的作用来促进化学反应等等。因此,在近代声学中,一方面为听觉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展了许多有关物理、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声的概念不再局限在听觉范围以内,声振动和声波有更广泛的含义,几乎就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同义词了。自然界中,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生命运动,从工程技术到医学、生物学,从衣食住行到语言、音乐、艺术,都是现代声学研究和应用的领域。 ①大部分基础理论已比较成熟,这部分理论在经典声学中已有比较充分的发展。②有些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或基础理论在不同实际范围内的应用问题研究得较多;③非常广泛地渗入到物理学其他分支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包括工农业生产)以及文化艺术领域中。图2表明现代声学的各分支和它们的基础以及同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现代声学研究一直涉及声子的运动、声子和物质相互作用,以及一些准粒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特性;所以声学既有经典性质,也有量子性质。图2的中心是基础物理声学,是各分支的基础。声也可以说是在物质媒质中的机械辐射。机械辐射的意思是机械扰动(媒质中质点的相对运动)在物质中的传播。中心圆外有两个同心环,各分作若干扇形。第一环中各扇形是声学的各个分支,外层中各扇形则是声学各分支的应用范围,这些范围的外面又分为分属各学科的五大类。人类的活动几乎都与声学有关,从海洋学到语言音乐,从地球到人的大脑,从机械工程到医学,从微观到宏观,都是声学家活动的场所。声学的边缘科学性质十分明显,边缘科学是科学的生长点,因此有人主张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 在气体和液体中只有纵波(质点振动的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相同,见图3)。在固体中除了纵波以外,还可能有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与声波传播的方向垂直),有时还有纵横波。 声波场中质点每秒振动的周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Hz)。现代声学研究的频率范围为 ~Hz,在空气中可听声的波长(声速除以频率)为17mm~17m,在固体中,声波波长的范围则为~m,比电磁波的波长范围至少大一千倍。声学频率范围大致划分如表1。声波的传播速度公式中E是媒质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ρ是媒质密度,单位为。气体中E=γp,p是压力,单位是Pa。声在媒质中传播有损耗时,E为复数(虚数部分代表损耗),с也是复数,其实数部分代表传播速度,虚数部分则与衰减常数(每单位距离强度或幅度的衰减)有关,测量后者可求得媒质中的损耗。声波的传播与媒质的弹性模量、密度、内耗以及形状大小(产生折射、反射、衍射等)有关。测量声波传播的特性可以研究媒质的力学性质和几何性质,声学之所以发展成拥有众多分支并且与许多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原因就在于此。声行波强度用单位面积内传播的功率(以W/m2为单位)表示,但是在声学测量中功率不易直接测量得,所以常用易于测量的声压表示。在声学中常见的声强范围或声压范围非常大,所以一般用对数表示,称声强级或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先选一个基准值,一个强度等于其基准值10000倍的声,声强级称40dB,强度1000000倍的声则强度级为60dB。声强I与声压p的关系式中,Zc是媒质的声特性阻抗,Zc=ρс。声压增加10倍,声强则增加100倍,分贝数增加20。所以声压为其基准值的100倍时,声压级是40dB。在使用声强级或声压级时,基准值必须说明。在空气中,ρс=400,声强的基准值常取为10-6W/m2,与这个声强相当的声压基准值为20μPa(即2×10-5N/m2),这大约是人耳在1000Hz所能听到的最低值。这时声强级与声压级相等(0dB)(这是在空气中,并选择了适当的基准值情况下)。
2023-08-11 14:56:021

回音壁,三音石的声学原理

天坛的四周围墙很高,而且坚硬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声音;墙又是圆形的,三音石正好放在圆的中心处。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  反射回来的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它经过圆心后继续向前走,一直传到对面围墙上,经过第二次反射又回到三音石。这样,我们就听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声音了,这里除你拍手的那次声音是原始声音,其余的都是回音。
2023-08-11 14:56:331

圜丘的声学原理是什么?

圜丘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它是一座用青石建筑的3层圆形高台。高台每层周围都有石栏杆。在栏杆正对东、西、南、北方位处铺设有石阶梯。最高层离地面约5米,半径约11。4米。高台面铺的是非常光滑、反射性能良好的青石,而且圆心处略高于四周,成一微有倾斜的台面。人若站在高台中心说话,自己听到的声音就比平时听到的要响亮得多,并且感到声音好像是从地下传来的。这是因为人发出的声音碰到栏杆的下半部时,立即反射至倾斜的青石台面,再反射到人耳附近的缘故。
2023-08-11 14:56:411

编钟的声学原理是什么?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西周时期,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秦汉时期。编钟的声学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编钟
2023-08-11 14:56:511

三音石有什么声学原理?

天坛回音壁里有一块为三音石。三音石又称三才石,比喻“天、地、人”三才。三音石位于皇穹宇殿门外的轴线甬路上。从殿基须弥座开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块铺路的条型石板就是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一次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两次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三次回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不少知识。造成三音石独特效果的原因是建筑格局中的一些布置与声学原理相吻合。声波从不同之处折射回来的速度与层次造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块石板处听到回音的次数不同。第三块石板与殿门及殿内神龛上的殿顶所构成的特有角度,可以使声波折返到殿外时能够带有强烈的轰鸣。天坛回音壁的四周围墙很高,而且坚硬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声音;墙又是圆形的,三音石正好放在圆的中心处。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反射回来的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它经过圆心后继续向前走,一直传到对面围墙上,经过第二次反射又回到三音石。这样,我们就听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声音了,这里除你拍手的那次声音是原始声音,其余的都是回音。当发声和回声间隔时间小于1/16秒时,我们会把这两种声音听成一个声音,回声的作用只是加强了原来的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多米。只有人与墙壁间的距离超过11米时,声音往返的距离才会超过22米(22>340÷16),这时,我们的耳朵才能把回声分辨出来。皇穹宇室内半径才几米,当然就听不到回音了。三音石到围墙的距离是32.5米,不难算出,发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1/5秒,所以能听到清晰的回声。三音石利用了回声,它还可以用来测深度、远度以及扩音等,但是它在很多场合也制造了麻烦,影响听觉的准确性和方向性,会使定位发生误差,所以有时候抑制回声是必要的。目前解决回声的办法就是在话路中插入回声抵消设备(也称回声抑制器,本文不加区分)。回声消除器监测接收路径上从远端来的话音,计算出回波的估值,然后在发送路径上减去这个估值。于是,回波被去除了,只有近端的话音被发送到远端。如果一次通话的主被叫用户都是PSTN用户,由于两侧的2/4线转换都会产生回声,因此一次通话需要两个回声抑制器,分别是:去话EC:去话EC是抑制、抵消主叫产生的回声,有利于被叫方。一般来说,去话EC应尽量靠近主叫,这样源和回声间的时差较小,对硬件要求也相应较小。来话EC:来话EC是抑制、抵消被叫产生的回声,有利于主叫方。一般来说,来话EC应尽量靠近被叫这样源和回声间的时差较小,对硬件要求也相应较小。回波抵消器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回波通路时延越大,设备成本越高。例如:由Tellabs公司提供的CEC128回波抵消芯片,可以同时处理32个回波通路时延小于64ms的话路,如果回波通路时延为128ms,则同样的芯片就只可以处理16个话路。回波抵消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回波通路时延(有时也称最大尾端返回时延)就成了回波抵消设备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因为上述原因,在安装回波抵消器的时候,要尽可能把回波抵消器安装在靠近2/4线变换器的位置上。对于用户来说,回波通路时延没有改变,可对于回波抵消器来说,时延变小了。如下图所示:对于上图中的回波抵消器1来说,用户1是它的近端(尾端),用户2是它的远端,它的任务是消除近端产生的回波,也就是图中2/4线变换器1所产生的回波,保证用户2听不到回声。这时,用户2看到的回波通路时延是从用户2到2/4线变换器1,再返回用户2所用的时间,这个时延决定了是否安装回波抵消器;而回波抵消器1看到的回波通路时延,只是从2/4线变换器1到回波抵消器1的时延。于是,回波抵消器1所要支持的最大返回时延就可以小很多,成本也就大大降低。可以看出,在这种典型组网中,回波抵消器只是单向工作的,受益的是远端用户。这样如果双方的2/4线转换性能均比较差,则回波抵消器必须安装两个,分别用于保护参与通话的两个用户。从优化网络结构和降低回声抑制器成本的角度来说,去话回声抑制器应该尽量靠近主叫,而来话回声抑制器应该尽量靠近被叫,这样回声抑制器靠近回声源,对回声抑制器的硬件要求较低,抑制效果也最佳。
2023-08-11 14:57:011

天坛公园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 回音壁有回音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站在东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两个人把耳朵靠近墙,即可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而且说话的声音回音悠长。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致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2023-08-11 14:57:233

(物理选择题)北京天坛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回音壁原理示意图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至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A
2023-08-11 14:57:321

北京的回音壁是什么原理

声学原理回音壁“回音”的原理是圆形墙面连续反射声波,所以说话时要和墙有一定的距离。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3963.html
2023-08-11 14:57:411

请教一下懂声学原理的朋友!!!!

装鸡蛋的纸皮壳俗称“蛋托儿”,这个东东如果说起作用的话,更多的是“声扩散”作用。所以你的小录音室是不适合这个东东滴。从你的描述看,你的这个“小型录音棚”应该主要是用来录人声,因为“能容得下一个人就行了”。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明确你的这个“录音棚”放在什么地方。如果是放在比较嘈杂的地方,就一定要做好隔音,否则你录出来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如果是放在家里,而家里又比较安静,则隔音就不需要特别处理,只要用两层密度板或大芯板中间夹一层静音宝隔音毡做成三明治结构就可以作为你录音棚的主体结构了。其次,解决完隔音问题后,要考虑录音棚内的吸音处理。录人声的话,当然是声音越纯净越好,如果用了你说的那个东东的话(蛋托儿),会形成声音的散射,这样你录出来声音就会有些混沌。所以上面说那个东东是不能用的。你说的棉被是可以用的,越厚效果越好,但是用棉被并不省钱啊?所以不如就用波峰海绵,那样效果不错,看起来也更专业一些。暂时这些,有问题再问我。
2023-08-11 14:57:501

麦克风降噪原理是什么?

将两个麦克风按严格的声学原理装配在同一个助听器里,使不同角度到达的声音信号得到不同的放大,从而达到增强有用的信号,相对减弱背景噪音。双麦克风降噪技术是目前大规模应用的最普遍的降噪技术,一个麦克风为普通的用户通话时使用的麦克风,用于收集人声,而另一个配置在机身顶端的麦克风, 具备背景噪声采集功能,方便采集周围环境噪音。扩展资料:手机设有A、B两个性能相同的电容式麦克风,其中A是主话筒,用于拾取通话的语音,话筒B是背景声拾音话筒,它通常安装在手机话筒的背面,并且远离A话筒,两个话筒在内部有主板隔离。正常语音通话时,嘴巴靠近话筒A,它产生较大的音频信号Va;与此同时,话筒B多多少少也会得到一些语音信号Vb,但它要比A小得多,这两个信号输入话筒处理器,其输入端是个差分放大器,也就是把两路信号相减后再放大,于是得到的信号是Vm=Va-Vb。如果在使用环境中有背景噪音,因为音源是远离手机的,所以到达手机的两个话筒时声波的强度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Va≈Vb,于是对于背景噪音,两个话筒虽然是都拾取了,但Vm=Va-Vb≈0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抵御手机周边的环境噪声干扰,大大提高正常通话的清晰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降噪麦克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麦降噪
2023-08-11 14:57:591

回 音 壁 利 用 的 声 学 原理为什么选"利用回声使原声增强",而不选"声音的反射?"

我见过这个选择题,四个选项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墙壁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D、利用回声使原声加强 确实选D,即利用回声使原声加强; 虽然回声就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但回声不一定加强原声;情况分两种: 1.回声如果时间差小于0.1秒(人墙距离小于17m)人耳会把两声听成一声,回声使原声加强; 2.回声如果时间差大于0.1秒,人耳会把原声和回声分开,回声反而使原声混乱不清; 而回音壁里听到的是清晰的原声,说明是时间差小于0.1秒的情况,回声使原声加强; 另外我在百度文库里找到了此题的另一种版本,就容易回答对了: 北京天坛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墙壁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D、利用回声使原声减弱 这样出题就好回答多了,答案就是A,即声音的反射.显然出题人不想把问题搞得太复杂.
2023-08-11 14:58:301

木鱼的声学原理是什么

空气震动。木鱼是佛教中的一款道具,是根据空气震动方式来发出声音的。木鱼是一种道具,多用于佛教、道教的功课与课堂讲会。
2023-08-11 14:58:401

在图中,你能说明它们各自的声学原理吗?A. ______B. ______C. _____

图A中是发声的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图B中钢尺被拨动,产生声音,说明钢尺振动可以发声;图C是蝙蝠利用超声波导航,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答:A、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说明了钢尺振动可以发声(或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C、说明回声定位原理.
2023-08-11 14:58:471

(物理选择题)北京天坛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 回音壁原理示意图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至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A
2023-08-11 14:59:081

能从声学原理的角度分析下海豚音吗

海豚音,用也就是传说中的,哨音点缀叫法。其实,一股气流在通过不同口径的管道时,速度都会发生改变。而海豚音,就是让气流以非常快的速度通过声带和喉管之间的小缝隙,从而发出极其高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跟我们平时吹口哨差不多,可以把我们的嘴唇想象成声带和喉管,通过收缩嘴唇,就能发出这个口哨声了。气流越快,口哨就越响,就是这个道理。
2023-08-11 14:59:301

外国乐器学学者提出的按乐器发音方式及声学原理来分类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乐器学学者在原有各种分类法基础上提出的按乐器发音方式及声学原理来分类的方法,开始在中国传统乐器分类研究中得到运用,这种分类法将所有乐器分别划归为“体鸣”、“膜鸣”、“气鸣”和“弦鸣”四大类。照此,钟、磬、锣、钹、梆等,经敲击由器体振动发音,归为“体鸣乐器”;各形制单面皮鼓和双面皮鼓,经敲击鼓面由皮膜振动发音,归为“膜鸣乐器”;埙、笛、箫、笙、唢呐等经吹奏由空气振动发音,归为“气鸣乐器”;二胡、三弦、琵琶、古琴等经擦奏或弹奏由弦线振动发音,归为“弦鸣乐器”。
2023-08-11 14:59:501

能从声学原理的角度分析下海豚音吗?

海豚音也被称为哨音,除了音高高得吓人这一特点以外,哨音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发声方式完全同。声音就是由振动产生的,大部份的声音都会伴有震动现象,但发哨音时,我们的发声部位几乎不会振动,而是通过声带后部发出声音,就跟我们吹口哨一样,这也是哨音得名的由来。
2023-08-11 15:00:089

耳机发音原理?

你好!这和扬声器发音原理相似~将电流通过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动能发音,中央发低频音,边缘发高频音,与箱体发音相反!
2023-08-11 15:01:012

录音重放时,若把原来录制的声信号快速重放听起来会不一样,声学原理时什么?

我是这样认为的,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人耳对声音存在掩蔽效应,如果录音播放快,前一个声音的声压级依然比较大可能会对后一个产生影响,使声音模糊不清影响其清晰度。其次,如果在围蔽结构中可能会增强稳态声压级以及延长混响时间。
2023-08-11 15:01:082

音乐厅中运用了什么声学原理

主要是混响和回声  音乐厅是乐队演出的主要场所,除了专门为乐队服务的音乐厅外,歌剧院、大会堂、大教堂、演播大厅、电影院等都可以作为音乐厅使用。  反映音乐厅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混响。乐器停止发音后,声音并不马上消失,而是伴有余音的,即分贝数渐渐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混响,声学上把声音衰减60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混响是由于声音在室内反射造成的,室外是没有混响的。混响时间和以下因素有关:  (1) 房间的体积:通常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  (2) 房间内壁的材质:如果内壁是粗糙柔软的吸声材质,那么混响时间会短些,如果内壁是坚硬光滑的反射材质,那么混响时间会长些,房间的内壁指的是墙壁、天花板、地板,以及音乐厅内一切影响声音传播的障碍物,特别是坐椅,增加有软垫的坐椅数量会缩短混响时间;  (3) 声音的频率:由于高频声音的反射和衍射能力比低频声音差,所以高频声音的混响时间比低频声音短。  混响时间太短会使声音变得干涩,太长则会使音乐失去清晰的线条,两者都不利于音乐的欣赏。实践表明,适合乐队演奏的音乐厅,混响时间应在1.5到2秒之间,当然,最佳的混响时间并不是唯一的,它取决于听众的爱好、音乐的类型、乐队的规模等诸多因素。例如,重视音响效果的听众希望混响时间长些,重视音乐细节(旋律、节奏等)的欣赏者希望混响时间短些;演奏交响乐时可以采用混响时间较长的音乐厅,而歌剧院的混响时间必须控制在2秒以内,否则歌手就无法听清自己的声音;小规模的乐队希望在混响时间长的音乐厅中演出,以增加音响,而过长的混响时间对于大规模的乐队(四管制,由两个交响乐团组合而成的乐队)有时反而不利。  和混响类似的一种现象称为回声,语言和音乐都会在回声的作用下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回声是音乐厅中必须避免的。产生回声的主要原因在于声音的反射体,如果很平滑,那么声音会作镜面反射,同一束声线(几何光学中“光线”的概念沿用在声学中)很有可能同时到达某个地方,由此产生回声,如果凹凸不平,那么声音会作漫反射,同一束声线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然后以不同的时间到达某个地方,形成混响。音乐厅的天花板通常有避免回声的装饰,例如很多形状不规则的吊顶。  此外,管弦乐和合唱表演必须使用乐队罩,也就是乐队背后的音板,这样,向上和向后传播的声音就会尽可能多地被音板反射回来,使得乐队罩起到聚光灯后凹面镜的作用,反之,把音板换成绒布,那么音量将减轻很多。
2023-08-11 15:01:392

三音石有什么声学原理?

天坛回音壁里有一块为三音石。三音石又称三才石,比喻“天、地、人”三才。三音石位于皇穹宇殿门外的轴线甬路上。从殿基须弥座开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块铺路的条型石板就是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一次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两次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三次回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不少知识。造成三音石独特效果的原因是建筑格局中的一些布置与声学原理相吻合。声波从不同之处折射回来的速度与层次造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块石板处听到回音的次数不同。第三块石板与殿门及殿内神龛上的殿顶所构成的特有角度,可以使声波折返到殿外时能够带有强烈的轰鸣。天坛回音壁的四周围墙很高,而且坚硬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声音;墙又是圆形的,三音石正好放在圆的中心处。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反射回来的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它经过圆心后继续向前走,一直传到对面围墙上,经过第二次反射又回到三音石。这样,我们就听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声音了,这里除你拍手的那次声音是原始声音,其余的都是回音。当发声和回声间隔时间小于1/16秒时,我们会把这两种声音听成一个声音,回声的作用只是加强了原来的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多米。只有人与墙壁间的距离超过11米时,声音往返的距离才会超过22米(22>340÷16),这时,我们的耳朵才能把回声分辨出来。皇穹宇室内半径才几米,当然就听不到回音了。三音石到围墙的距离是32.5米,不难算出,发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1/5秒,所以能听到清晰的回声。三音石利用了回声,它还可以用来测深度、远度以及扩音等,但是它在很多场合也制造了麻烦,影响听觉的准确性和方向性,会使定位发生误差,所以有时候抑制回声是必要的。目前解决回声的办法就是在话路中插入回声抵消设备(也称回声抑制器,本文不加区分)。回声消除器监测接收路径上从远端来的话音,计算出回波的估值,然后在发送路径上减去这个估值。于是,回波被去除了,只有近端的话音被发送到远端。如果一次通话的主被叫用户都是PSTN用户,由于两侧的2/4线转换都会产生回声,因此一次通话需要两个回声抑制器,分别是:去话EC:去话EC是抑制、抵消主叫产生的回声,有利于被叫方。一般来说,去话EC应尽量靠近主叫,这样源和回声间的时差较小,对硬件要求也相应较小。来话EC:来话EC是抑制、抵消被叫产生的回声,有利于主叫方。一般来说,来话EC应尽量靠近被叫这样源和回声间的时差较小,对硬件要求也相应较小。回波抵消器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回波通路时延越大,设备成本越高。例如:由Tellabs公司提供的CEC128回波抵消芯片,可以同时处理32个回波通路时延小于64ms的话路,如果回波通路时延为128ms,则同样的芯片就只可以处理16个话路。回波抵消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回波通路时延(有时也称最大尾端返回时延)就成了回波抵消设备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因为上述原因,在安装回波抵消器的时候,要尽可能把回波抵消器安装在靠近2/4线变换器的位置上。对于用户来说,回波通路时延没有改变,可对于回波抵消器来说,时延变小了。如下图所示:对于上图中的回波抵消器1来说,用户1是它的近端(尾端),用户2是它的远端,它的任务是消除近端产生的回波,也就是图中2/4线变换器1所产生的回波,保证用户2听不到回声。这时,用户2看到的回波通路时延是从用户2到2/4线变换器1,再返回用户2所用的时间,这个时延决定了是否安装回波抵消器;而回波抵消器1看到的回波通路时延,只是从2/4线变换器1到回波抵消器1的时延。于是,回波抵消器1所要支持的最大返回时延就可以小很多,成本也就大大降低。可以看出,在这种典型组网中,回波抵消器只是单向工作的,受益的是远端用户。这样如果双方的2/4线转换性能均比较差,则回波抵消器必须安装两个,分别用于保护参与通话的两个用户。从优化网络结构和降低回声抑制器成本的角度来说,去话回声抑制器应该尽量靠近主叫,而来话回声抑制器应该尽量靠近被叫,这样回声抑制器靠近回声源,对回声抑制器的硬件要求较低,抑制效果也最佳。
2023-08-11 15:02:081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加强

正确的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加强。详解如下:天坛第一声学奇迹是回音壁.回音壁是一个圆环形的围墙,高约3.72m,直径61.5m.在回音壁内的圆形场地上,偏北有一座圆形的建筑物叫“皇穹宇”,它与回音壁内壁间的最短距离是2.5 m;同时东西对称地盖着两座房屋.人们一进回音壁,往往第一件事便是与同伴贴着围墙作远距离的耳语.人们讲悄悄话,一般在6 m以外就听不见.而在回音壁边上讲,传播却要远得多.即使你和同伴分别在直线距离为45 m的甲、乙两处轻声对话,彼此还听得清清楚楚,就像同伴在跟前与你说话一般.这个声学奇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语音的波长只有10~300 cm,比回音壁半径要小得多,因此在这种场合下可以认为声波是直线前进的.语音在甲、乙两处之间传播,一部分以束状沿围墙连续反射前进,全程有129 m;一部分沿直线直接通过空气传播,全程才45 m.因为墙面相当坚硬光洁,对声音的吸收小,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而且在回音壁的具体条件下,声波沿墙面连续反射都是全反射,没有穿入墙体内部发生折射的部分,所以声音在传播中衰减很小.两个人在甲、乙两处发出轻声细语,通过墙面传播的声波,尽管走了129 m,对方还能听清楚,就像打电话一样.而直接经过空气传播的声波却衰减很快,只走6 m就消失了,根本传不到45 m外的对方耳朵里.这就是神秘的回音壁的声学原理.
2023-08-11 15:02:172

编钟的声学原理是什么?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西周时期,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秦汉时期。编钟的声学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编钟
2023-08-11 15:02:261

音响声音的大小及音质主要是由哪几个参数决定的?

一、功率功率这个参数,其实是衡量一个多媒体音箱性能的基本参数,只是由于厂商的的有意回避,所以在很多产品的说明上,功率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参数.多媒体音箱标注的功率主要有以下几个:1、 额定输出功率(RMS):RMS功率可以说是所有功率标注方法中唯一真正有意义的,它指的是功放电路在额定失真范围内,能够持续输出的最大功率.也称为"有效功率".我们在前面探讨功放电路时所指的功率一般都指的是额定输出功率.2、 音乐输出功率(MPO):指的是在失真不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功放电路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3、 峰值音乐输出功率(PMPO):指的是完全不考虑失真的情况下,功放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后两种功率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所谓的"瞬间"往往是根本听不出来的几个毫秒.但是,很多厂商处于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功率标大的心理,往往乐于使用这两种标注,特别是PMPO功率.市场上多见的诸如数百瓦的音箱大都是如此,甚至有些音箱把自己的功率标为2000瓦!这真是笑话!真正2000瓦的功放及音箱足以令你居住的小区里每一个人都听到你家里的音乐声,就是真正300瓦的音箱也足以吵的整栋大厦不得安宁,难道是一个小小的桌面音箱能够做到的?难怪PMPO功率被发烧友戏称为"JS功率".按照一般的实践,PMPO功率与RMS功率之间的比值一般为5-8:1,也就是说,标称自己300W的音箱,其实不过是个输出功率为30W左右的普通音箱而已!真正的名牌大厂是不会使用PMPO功率的,如果产品真的出色,何必要用这种遮人耳目的方法?所以说,看到PMPO的标识,至少表明厂商都对自己的这个产品信心不足.除了功放部分以外,多媒体音箱中的功率参数还包括扬声器最大承受功率和电源最大输出功率.这三个参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音箱的最大输出功率.而且这三个参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搭配关系,例如RMS功率必须小于扬声器最大承受功率,否则就会烧坏扬声器.而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必须至少是RMS功率的150%,多出来的50%也就是所说的"功率储备",否则,在大音量或大动态的时候,声音就会失真(市场上大量音箱都存在此问题).二、频率范围与频率响应这是标识音箱声音还原能力的两个基本参数,前者是指音箱最低有效回放频率与最高有效回放频率之间的范围,单位赫兹(Hz);后者是指将一个以恒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音箱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关联的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单位分贝(dB).一般来说,多媒体音箱上标识频率范围的比较多,其范围越大,当然其效果越好.但问题在于很多产品上标识的并不是"音箱的频率范围",而是"功放电路的频率范围".这就出现了诸如20Hz-20KHz这样的涵盖人类听力范围的数值.普通(喇叭)音响发声原理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采用的是振动器振动发声+纸质鼓膜喇叭发声,我们经常用音响的人都知道,普通音响除了专业音响,一般的普通音响重低音都是不够的,低音好点的一般体积都不小,这主要是由于采用喇叭发声的音响受发声单元体大小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多媒体音响直接采用低音炮,外接音箱,充分扩大其发声单元体体积范围,但这样对于音响音响的外形就有很大的限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市面见到的音响一般都是四方四正有棱有角的原因,且低音效果也不是很好.声学解释声学心理当森林中有一棵树倒塌下来时,发出一阵轰然大响声音,但是没有人在这个原始森林中,所以就听不到这声音.这算不算有声音发出来呢?声音是肯定发出来了,因为当树干及树枝接触地面时,它们都会产生某些声音,但是没有人听见,但这声音对于人类或其他动物所听到的是有所不同,所以这就是声学上所说的心理(Psychoacoustics).声学原理及历史我在这里讲的声学原理,最主要是让一个调音员能够了解声学的各方面,而不是进行声学研究,或是硕士、博士的声学论文,所以我在这书内讲的声学理论都是实际可以给在现场操作音响的人用得上的.1915年,有一个美国人名叫E. S.Pridham将一个当时的电话收听器套在一个播放唱片音响的号角上,而声音可以给一群在旧金山市庆祝圣诞的群众听时,电声学就诞生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美国哈定总统(Harding)就职典礼上,美国贝尔公司把电话的动圈收听器连接在当时的唱片唱机的号角上,就能够把声音传给观看总统就职典礼的一大群群众,因此就产生了很多专业的音响研究及开发了扩声工程这门学问.音响研究人员不单纯是努力地把音响器材进行改进,也做了各类不同音响的实验来了解人类对听觉的反应.但最高级的音响研究人同都明白音响学是要整体的研究,要了解音响器材的每一个环节,及人类对听觉的生理反应,他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音响设备大概包括功放、周边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激励器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声源(如麦克风、乐器、VCD、DVD)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其中,音箱就是声音输出设备、喇叭、低音炮等等,一个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种扬声器,三种但不一定就三个.数字音响的主要特点1、信噪比高数字音响记录形式是二进制码, 重放时只需判断“0”或“1”.因此, 记录媒介的噪声对重放信号的信噪比几乎没有影响.而模拟音响记录形式是连续的声音信号,在录放过程中会受到诸如磁带噪声的影响,要叠加在声音信号上而使音质变差,尽管在模拟音响中采取了降噪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消除.2、失真度低在模拟音响录放过程中, 磁头的非线性会引入失真, 为此须采取交流偏磁录音等措施, 但失真仍然存在.而在数字音响中,磁头只工作在磁饱或无磁两种状态,表示1 或0, 对磁头没有线性要求.3、重复性好数字音响设备经多次复印和重放, 声音质量不会劣化.传统的模拟盒式磁带录音, 每复录一次,磁带所录的噪声都要增加,致使每次复录要降低信噪比约3 dB,子带不如母带, 孙带不如子带, 音质逐次劣化.4、抖晃率小数字音响重放系统由于时基校正电路作用, 旋转系统,驱动系统的不稳不会引起抖晃,因而不必要求像模拟记录中那样的精密机械系统.5、适应性强数字音响所记录的是二进制码, 各种处理都可作为数值运算来进行, 并可不改变硬件, 仅用软件操作, 便于微机控制, 故适应性强.6、便于集成由于数字化, 因而便于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并使整机调试方便, 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便于大批量生产, 可以降低成本.
2023-08-11 15:02:381

回音壁的原理(长一点)

声学原理回音壁“回音”的原理是圆形墙面连续反射声波,所以说话时要和墙有一定的距离。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回音壁是采用声学原理。首先是古建筑的墙壁比较坚实细密,对声波的反射效果较好。其次,回音壁为半圆形,圆形的宝顶矗立在圆弧内,声波的波长小于圆弧的半径,于是沿墙面、或墙面宝顶间连续反射前进。声音就这样清晰的传到了另一方。
2023-08-11 15:02:461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可以听到回音是引用什么原理?

U0001f616U0001f623U0001f62aU0001f609U0001f628U0001f628U0001f628U0001f623
2023-08-11 15:02:563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奇妙的古代声学建筑?

古代人常常应用声音的一些特性建造一些特殊的建筑物。比如北京天坛中的回音壁、三音石、山西普救寺内的莺莺塔等,以此增加它们肃穆威严气氛。这些建筑物巧妙利用了声学的一些原理,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也收到了奇妙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利用声学效应的建筑在我国已发现不少。北京天坛和山西省永济的莺莺塔是迄今保存完好的具有声音效果的建筑。此外,还有四川省潼南县的石琴、河南省郊县的蛤蟆音塔和山西省河津县的镇风塔等。北京天坛是著名的明代建筑。其中皇穹宇建于1530年,原名“泰神殿”,1535年改为今名。天坛的部分建筑具有较高的声学效果,使这一不寻常的“祭天”场所,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天坛建筑物中最具声学效应的是: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回音壁是环护皇穹宇的一道圆形围墙,高约6米,圆半径约32.5米。内有3座建筑,其中之一是圆形的皇穹宇,位于北面正中,它与围墙最接近的地方只有2.5米。回音壁只一个门,正对皇穹宇。整个墙壁都砌得十分整齐、光滑,是一个良好的声音反射体。如有甲、乙两人相距较远,甲贴近围墙,面向墙壁小声讲话,乙靠近墙壁可以听得很清楚,声音就像从乙的附近传来的。只要甲发出的声音与甲点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大于22度时,声音就要碰到皇穹宇反射到别处去,乙就听不清或听不到。在皇穹宇台阶下向南铺有一条白石路直通围墙门口。从台阶下向南数第三块白石正当围墙中心,传说在这块白石上拍一下掌,可以听到3响,所以这块位于中心的白石就叫“三音石”。事实上,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在三音石上拍一下掌,可以听到不止3响,而是5响、6响,而且三音石附近也有同样的效应,只是声音模糊一些。这是因为从三音石发出的声音等距离地传播到围墙,被围墙同时反射回中心,所以听到了回声。回声又传播出去再反射回来,于是听到第二次回声。如此反复下去,可以听到不止3次回声,直至声能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逐渐被墙壁和空气吸收,声强减弱而听不见。如果拍掌的人在三音石附近,从那里发出的声音,传播到围墙,不能都反射到拍掌人的耳朵附近来,因此听到的回音就比较模糊。圜丘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它是一座用青石建筑的3层圆形高台。高台每层周围都有石栏杆。在栏杆正对东、西、南、北方位处铺设有石阶梯。最高层离地面约5米,半径约11.4米。高台面铺的是非常光滑、反射性能良好的青石,而且圆心处略高于四周,成一微有倾斜的台面。人若站在高台中心说话,自己听到的声音就比平时听到的要响亮得多,并且感到声音好像是从地下传来的。这是因为人发出的声音碰到栏杆的下半部时,立即反射至倾斜的青石台面,再反射到人耳附近的缘故。莺莺塔就是山西永济的普救寺舍利塔。因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中张生和莺莺的故事发生在普救寺,所以人称莺莺塔。塔初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是7层的中空方形砖塔。后毁于明代的1555年大地震。震后8年按原貌修复,并把塔高增到13层50米。莺莺塔最明显的声学效应是,在距塔身10米内击石拍掌,30米外会听到蛙鸣声;在距塔身15米左右击石拍掌,却听到蛙声从塔底传出;距塔2500米村庄的锣鼓声、歌声,在塔下都能听见;远处村民的说话声,也会被塔聚焦放大。诸如此类奇特的声学效应,原来是由于塔身的形体造成的:塔体中空,具有谐振腔作用,可以把外来声音放大。塔身外部每一层都有宽大的倒层式塔檐,可以把声音反射回地面,相距稍有差别的13层塔檐的反射声音会聚于30米外的人的耳朵而形成蛙鸣的感觉。石琴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大佛寺大佛阁右侧的一条上山石道中,由36级石梯组成,像一个巨大的石壁。从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级石阶,直至第十九级石阶,每一个阶梯像一根琴弦,若拾级而上,就会发出悠扬婉转,音色颇似古琴的声音。石蹬发音的声学原理是,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其中以两侧岩壁最高处的7级石阶发声最响,脚下响声似琴音,令人神往。古人称为“七步弹琴”,并题“石蹬琴声”4个大字。蛤蟆音塔在河南省郊县。音塔其貌不扬,却以奇声夺人。在塔的任何一面,距塔10米以外,无论拍掌、击石都可以听到蛙鸣的回声。如春天池塘里有千万只蛤蟆在鼓膜低唱,令人遐想。分析结论是,蛤蟆塔本身排列有序,而且其塔檐对声音有会聚反射作用,从而产生回音。镇风塔位于山西省河津县的康家庄,是一座比世界名塔永济莺莺塔回音效果还要好的回音塔。镇风塔呈平面方形,为密檐式实心塔,共13层,围长18.4米,高约30米,每层檐拱角各悬吊一只小铁钟,风来丁零作响。塔刹呈葫芦形,顶端有一立式凤凰。站在塔下拍手、跺脚、敲砖、击石,塔的中上部便传出小青蛙、大蛤蟆的不同叫声,还有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如果10多个人一齐拍手,其声犹如群蛙在夏夜池塘边竞相放歌,悦耳动听,妙不可言!我国古代建筑是利用声学效应的科学宝库,很多声学建筑成就体现了声学与音乐、声学与哲学和声学与建筑、军事等的结合。这也是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的根本特点之一。66037894908660380108696603801088166038010892
2023-08-11 15:03:061

回 音 壁 利 用 的 声 学 原理为什么选"利用回声使原声增强",而不选"声音的反射?"

一般看距离,如果小于17m,就是利用回音加强。反之u,如果大于17m,就是声音的反射
2023-08-11 15:03:163

音响声音的大小及音质主要是由哪几个参数决定的?

??音箱的指标 一、功率 功率这个参数,其实是衡量一个多媒体音箱性能的基本参数,只是由于厂商的的有意回避,所以在很多产品的说明上,功率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参数。 多媒体音箱标注的功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额定输出功率(RMS):RMS功率可以说是所有功率标注方法中唯一真正有意义的,它指的是功放电路在额定失真范围内,能够持续输出的最大功率。也称为"有效功率"。我们在前面探讨功放电路时所指的功率一般都指的是额定输出功率。 2、 音乐输出功率(MPO):指的是在失真不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功放电路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 3、 峰值音乐输出功率(PMPO):指的是完全不考虑失真的情况下,功放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 后两种功率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所谓的"瞬间"往往是根本听不出来的几个毫秒。但是,很多厂商处于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功率标大的心理,往往乐于使用这两种标注,特别是PMPO功率。市场上多见的诸如数百瓦的音箱大都是如此,甚至有些音箱把自己的功率标为2000瓦! 这真是笑话!真正2000瓦的功放及音箱足以令你居住的小区里每一个人都听到你家里的音乐声,就是真正300瓦的音箱也足以吵的整栋大厦不得安宁,难道是一个小小的桌面音箱能够做到的?难怪PMPO功率被发烧友戏称为"JS功率"。 按照一般的实践,PMPO功率与RMS功率之间的比值一般为5-8:1,也就是说,标称自己300W的音箱,其实不过是个输出功率为30W左右的普通音箱而已! 真正的名牌大厂是不会使用PMPO功率的,如果产品真的出色,何必要用这种遮人耳目的方法?所以说,看到PMPO的标识,至少表明厂商都对自己的这个产品信心不足。 除了功放部分以外,多媒体音箱中的功率参数还包括扬声器最大承受功率和电源最大输出功率。这三个参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音箱的最大输出功率。而且这三个参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搭配关系,例如RMS功率必须小于扬声器最大承受功率,否则就会烧坏扬声器。而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必须至少是RMS功率的150%,多出来的50%也就是所说的"功率储备",否则,在大音量或大动态的时候,声音就会失真(市场上大量音箱都存在此问题)。 二、频率范围与频率响应 这是标识音箱声音还原能力的两个基本参数,前者是指音箱最低有效回放频率与最高有效回放频率之间的范围,单位赫兹(Hz);后者是指将一个以恒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音箱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关联的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单位分贝(dB)。 一般来说,多媒体音箱上标识频率范围的比较多,其范围越大,当然其效果越好。但问题在于很多产品上标识的并不是"音箱的频率范围",而是"功放电路的频率范围"。这就出现了诸如20Hz-20KHz这样的涵盖人类听力范围的数值。
2023-08-11 15:03:392

什么是声音现象

一、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二、物体振动后就会带动周围的物质(专业术语:介质)振动,这种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不能没有物质(即所谓:真空)。这种现象就是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当声音的振动传到人的耳朵,引起人耳的鼓膜振动时,人就有可能听到声音。但正常的人,要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有声源2、声音的频率通常在20-20000赫芝;3、有传声物质把声音传到人的耳朵;4、此时声音的响度大于或等于0dB。四个条件只要少一个,人就不能听到声音。
2023-08-11 15:03:506

天坛公园回音壁声学原理是声音的反射还是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现象?

选a原理:你应该知道声音属于波的一种吧,既然是波就有干涉现象,当同源的两束或者多束波发生干涉时,如果它们的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就会产生干涉增强的作用,即声音的响度(声波的振幅)增大,效果就是声音变大了。当你站在回音壁前a点说话时,收听者站在回音壁前b点听到的声音有直接从空气传播过来的,也有经过墙壁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传播过来的,这就导致了上面提到的干涉增强现象的发生
2023-08-11 15:04:081

回音壁的声学原理

A回音壁就是,你在一个位置说话,声音可以反射至另一个位置,B的话,是我们平常在空气中说话能听得见的原理C是不对的了D,也不是回音壁的原理,是那个天坛的。
2023-08-11 15:04:191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可以听到回音是引用什么原理?

在首都北京市区的东南部,座落着一个驰名中外的天坛公园。那里本来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祭坛,最初建设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坛是我国最壮观、最有特色的古建筑之一。不过,从声学上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天坛第一声学奇迹是回音壁。回音壁是一个圆环形的围墙,高约3.72 m,直径61.5 m。在回音壁内的圆形场地上,偏北有一座圆形的建筑物叫“皇穹宇”,它与回音壁内壁间的最短距离是2.5 m;同时东西对称地盖着两座房屋。人们一进回音壁,往往第一件事便是与同伴贴着围墙作远距离的耳语。人们讲悄悄话,一般在6 m以外就听不见。而在回音壁边上讲,传播却要远得多。即使你和同伴分别在直线距离为45 m的甲、乙两处轻声对话,彼此还听得清清楚楚,就像同伴在跟前与你说话一般。这个声学奇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语音的波长只有10~300 cm,比回音壁半径要小得多,因此在这种场合下可以认为声波是直线前进的。语音在甲、乙两处之间传播,一部分以束状沿围墙连续反射前进,全程有129 m;一部分沿直线直接通过空气传播,全程才45 m。因为墙面相当坚硬光洁,对声音的吸收小,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而且在回音壁的具体条件下,声波沿墙面连续反射都是全反射,没有穿入墙体内部发生折射的部分,所以声音在传播中衰减很小。两个人在甲、乙两处发出轻声细语,通过墙面传播的声波,尽管走了129 m,对方还能听清楚,就像打电话一样。而直接经过空气传播的声波却衰减很快,只走6 m就消失了,根本传不到45 m外的对方耳朵里。这就是神秘的回音壁的声学原理。天坛的第二声学奇迹是三音石。它在从皇穹宇通往围墙门口的一条白石铺成的路上,从皇穹宇台阶沿这条路数到第三块石头便是。游人们一到这里就鼓掌,鼓掌一下,可以听到五六次回声。因为三音石正好在回音壁内圆心上,鼓掌声沿着四面八方的直径在墙间来回反射。因为围墙为圆形,每次声波从围墙反射回来在圆心会聚,便是一次回声。只是由于声波在来回反射的过程中逐渐衰减,因此回声一次比一次微弱,五、六次后,回声就微弱到听不出来。天坛的第三声学奇迹是圜丘。圜字是圆字的古体,丘字原意是小山、土堆子。不过,圜丘不是圆形土堆子,而是青石砌成的高台,这里是真正的祭天的祭坛。因为古人流行着“天圆地方”的不正确说法,所以圜丘砌成圆的,它外面的围墙筑成方的。圜丘是三层的石台,每层都有台阶可以拾级而登。每层台的周围都有石栏杆,最高层离地5 m多,半径15 m。人们登上台顶,站在圜丘的圆心石上,往往又是喊话,又是拍手,这时听到的声音特别洪亮。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台顶不是真正水平的,而是从中央往四周坡下去。人们站在台中央喊话,声波从栏杆上反射到台面,再从台面反射回耳边来;或者反过来,声波从台面反射到栏杆上,再从栏杆反射回耳边来。又因为圜丘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比原声延迟时间很短,以致相混。据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的时间,只有零点零七秒。说话者无法分辨它的原音与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上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但是站在圆心以外说话,或者站在圆心以外听起来,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天坛的声学奇迹是我国古代建筑匠师的卓越创造。
2023-08-11 15:04:341

古代中国的声学建筑有哪些?

古代人常常应用声音的一些特性建造一些特殊的建筑物。比如北京天坛中的回音壁、三音石、山西普救寺内的莺莺塔等,以此增加它们肃穆威严气氛。这些建筑物巧妙利用了声学的一些原理,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也收到了奇妙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利用声学效应的建筑在我国已发现不少。北京天坛和山西省永济的莺莺塔是迄今保存完好的具有声音效果的建筑。此外,还有四川省潼南县的石琴、河南省郊县的蛤蟆音塔和山西省河津县的镇风塔等。北京天坛是著名的明代建筑。其中皇穹宇建于1530年,原名“泰神殿”,1535年改为今名。天坛的部分建筑具有较高的声学效果,使这一不寻常的“祭天”场所,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天坛建筑物中最具声学效应的是: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回音壁是环护皇穹宇的一道圆形围墙,高约6米,圆半径约32.5米。内有3座建筑,其中之一是圆形的皇穹宇,位于北面正中,它与围墙最接近的地方只有2.5米。回音壁只一个门,正对皇穹宇。整个墙壁都砌得十分整齐、光滑,是一个良好的声音反射体。如有甲、乙两人相距较远,甲贴近围墙,面向墙壁小声讲话,乙靠近墙壁可以听得很清楚,声音就像从乙的附近传来的。只要甲发出的声音与甲点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大于22度时,声音就要碰到皇穹宇反射到别处去,乙就听不清或听不到。在皇穹宇台阶下向南铺有一条白石路直通围墙门口。从台阶下向南数第三块白石正当围墙中心,传说在这块白石上拍一下掌,可以听到3响,所以这块位于中心的白石就叫“三音石”。事实上,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在三音石上拍一下掌,可以听到不止3响,而是5响、6响,而且三音石附近也有同样的效应,只是声音模糊一些。这是因为从三音石发出的声音等距离地传播到围墙,被围墙同时反射回中心,所以听到了回声。回声又传播出去再反射回来,于是听到第二次回声。如此反复下去,可以听到不止3次回声,直至声能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逐渐被墙壁和空气吸收,声强减弱而听不见。如果拍掌的人在三音石附近,从那里发出的声音,传播到围墙,不能都反射到拍掌人的耳朵附近来,因此听到的回音就比较模糊。圜丘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它是一座用青石建筑的3层圆形高台。高台每层周围都有石栏杆。在栏杆正对东、西、南、北方位处铺设有石阶梯。最高层离地面约5米,半径约11.4米。高台面铺的是非常光滑、反射性能良好的青石,而且圆心处略高于四周,成一微有倾斜的台面。人若站在高台中心说话,自己听到的声音就比平时听到的要响亮得多,并且感到声音好像是从地下传来的。这是因为人发出的声音碰到栏杆的下半部时,立即反射至倾斜的青石台面,再反射到人耳附近的缘故。莺莺塔就是山西永济的普救寺舍利塔。因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中张生和莺莺的故事发生在普救寺,所以人称莺莺塔。塔初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是7层的中空方形砖塔。后毁于明代的1555年大地震。震后8年按原貌修复,并把塔高增到13层50米。莺莺塔最明显的声学效应是,在距塔身10米内击石拍掌,30米外会听到蛙鸣声;在距塔身15米左右击石拍掌,却听到蛙声从塔底传出;距塔2500米村庄的锣鼓声、歌声,在塔下都能听见;远处村民的说话声,也会被塔聚焦放大。诸如此类奇特的声学效应,原来是由于塔身的形体造成的:塔体中空,具有谐振腔作用,可以把外来声音放大。塔身外部每一层都有宽大的倒层式塔檐,可以把声音反射回地面,相距稍有差别的13层塔檐的反射声音会聚于30米外的人的耳朵而形成蛙鸣的感觉。石琴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大佛寺大佛阁右侧的一条上山石道中,由36级石梯组成,像一个巨大的石壁。从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级石阶,直至第十九级石阶,每一个阶梯像一根琴弦,若拾级而上,就会发出悠扬婉转,音色颇似古琴的声音。石蹬发音的声学原理是,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其中以两侧岩壁最高处的7级石阶发声最响,脚下响声似琴音,令人神往。古人称为“七步弹琴”,并题“石蹬琴声”4个大字。蛤蟆音塔在河南省郊县。音塔其貌不扬,却以奇声夺人。在塔的任何一面,距塔10米以外,无论拍掌、击石都可以听到蛙鸣的回声。如春天池塘里有千万只蛤蟆在鼓膜低唱,令人遐想。分析结论是,蛤蟆塔本身排列有序,而且其塔檐对声音有会聚反射作用,从而产生回音。镇风塔位于山西省河津县的康家庄,是一座比世界名塔永济莺莺塔回音效果还要好的回音塔。镇风塔呈平面方形,为密檐式实心塔,共13层,围长18.4米,高约30米,每层檐拱角各悬吊一只小铁钟,风来丁零作响。塔刹呈葫芦形,顶端有一立式凤凰。站在塔下拍手、跺脚、敲砖、击石,塔的中上部便传出小青蛙、大蛤蟆的不同叫声,还有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如果10多个人一齐拍手,其声犹如群蛙在夏夜池塘边竞相放歌,悦耳动听,妙不可言!我国古代建筑是利用声学效应的科学宝库,很多声学建筑成就体现了声学与音乐、声学与哲学和声学与建筑、军事等的结合。这也是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的根本特点之一。66037243955
2023-08-11 15:05:011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利用了什么原理?

“回音壁、三音石”声波的反射
2023-08-11 15:05:113

音响设置里面的subwoof是什么

在音响中subwoofer是指超重低音,一般在2.1 、5.1、7.1 系统都有,就是指单独独立出来的一个重低音音箱,通常叫低音炮。
2023-08-11 15:05:224

工况流量和标况流量换算公式

工况流量和标况流量换算公式如下:天然气工况是指实际运行工况;而标况是指101.325Kpa,20摄氏度的状态。设标况下体积流量为V0,温度T0=273+20=293k,压力P0=101.325Kpa=0.101325Mpa。工况下体积流量为V,温度T(摄氏度),压力P(表压力,Mpa),忽略压缩因子的变化有V*(P+0.101325)/(T+273)=V0*P0/T0V=V0*0.101325*(T+273)/(293)/(P+0.101325)按测量原理可分为如下几个大类:1、力学原理:属于此类原理的仪表有利用伯努利定理的差压式、转子式;利用动量定理的冲量式、可动管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质量式;利用流体动量原理的靶式;利用角动量定理的涡轮式;利用流体振荡原理的旋涡式、涡街式;利用总静压力差的皮托管式以及容积式和堰、槽式等等。2、电学原理:用于此类原理的仪表有电磁式、差动电容式、电感式、应变电阻式等。声学原理:利用声学原理进行流量测量的有超声波式.声学式(冲击波式)等。3、热学原理:利用热学原理测量流量的有热量式、直接量热式、间接量热式等。光学原理:激光式、光电式等是属于此类原理的仪表。4、原子物理原理:核磁共振式、核辐射式等是属于此类原理的仪表.其它原理:有标记原理(示踪原理、核磁共振原理)、相关原理等。
2023-08-11 15:05:421

天坛的声学奇迹是怎样的?

坐落于北京东南部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尤其以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三大声学奇迹驰名中外。天坛第一声学奇迹是回音壁。回音壁是一个圆环形的围墙,高约3.72米,直径为61.5米。这个奇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语音的波长只有10~300厘米,比回音壁半径要小得多,因此在这种场合下可以认为声波是直线前进的。语言在甲、乙两处之间传播,一部分以束状沿围墙连续反射前进,全程有129米;一部分沿直线直接通过空气绕播,全程才45米。因为墙面相当坚硬光洁,对声音的吸收小,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而且在回音壁的具体条件下,声波沿墙面连续反射都是全反射,没有穿入墙体内部发生折射的部分,所以声音在传播中衰减很小。两个人在甲、乙两处发出的轻声细语,通过墙面传播的声波,尽管走了129米,对方还能听清楚,就像打电话一样;而直接通过空气传播的细语声波却衰减很快,只走6米左右就消失了,根本传不到几十米外。这就是神秘的回音壁的声学原理。天坛的第二声学奇迹是回音壁内的三音石。它安在从皇穹宇通往围墙门口的一条石路上,从皇穹宇台阶沿这条路数到第三块石头便是。在这里,你只要鼓一下掌,就可以听到五六次回声。因为三音石正好在回音壁内圆心上,鼓掌声沿着四面八方的直径在墙间来回反射,又因为围墙为圆形,每次声波从围墙反射回来在圆心会聚,便是一次回声。只是由于声波在来回反射的过程中逐步衰减,因此回声一次比一次微弱,五六次后,便微弱到听不出来了。天坛的第三声学奇迹是圜丘。人们站在圜丘的圆心石上讲话,声音听起来特别洪亮。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圜丘的台顶不是水平的,而是从中央往四周坡下去。人们站在台中央喊话,声波从栏杆上反射到台面,再从台面反射回耳边来,或者反过来,声波从台面反射到栏杆上,再从栏杆反射回来;又因为圜丘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比原声延迟时间短,以致相混。据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的时间只有0.07秒。说话者无法分辨它的原音与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上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但是站在圆心以外说话,或者站在圆心以外听起来,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可以说,天坛的声学奇迹是我国古代建筑匠师的卓越创造。
2023-08-11 15:0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