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

2023-08-20 07:44:14
共1条回复
北有云溪

静电原理



1、容易产生静电的物品有:塑胶制品,毛衣类物品以及塑料梳子等。天气干燥时人体穿毛衣或含塑胶的衣服,经过摩擦容易产生静电;
2、静电原理: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相关推荐

静电的原理是什么?

1、容易产生静电的物品有:塑胶制品,毛衣类物品以及塑料梳子等。天气干燥时人体穿毛衣或含塑胶的衣服,经过摩擦容易产生静电;2、静电原理: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2023-08-11 16:30:121

静电的原理是什么?

点电荷放电
2023-08-11 16:30:294

静电现象原理 静电产生的原理

1、微观原因根据原子物理理论,电中性时物质处于电平衡状态。由于不同物质原子的接触产生电子的得失,使物质失去电平衡,产生静电现象。 2、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3、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只要接触后分离就能产生静电,流动的空气当然能产生静电。为什么流动空气会产生静电呢?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2023-08-11 16:30:481

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及原理

  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及原理:1、摩擦: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2、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3、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消除静电的方法:   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化纤的衣服。   2.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触碰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3.穿全棉的内衣。   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这时候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   5.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   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   6.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2023-08-11 16:30:571

静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静电是摩擦造成的。静电的产生是由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不够,从而在摩擦或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失去电子,于是造成摩擦物带负电荷(即获得电子的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荷)。在摩擦物绝缘性能比较好的情况下,这些电荷无法流失,就会聚集起来。并且由于绝缘物的电容性极差,从而造成虽然电荷量不大但电压很高的状况。静电的原理我们会发现当刚下过雨,空气潮湿的时候,几乎是不会产生静电的,而当天气干燥时,静电很容易就会产生。那是因为天气湿润时,物体表面含有较多的水分,而水是一种良导体,电荷聚集不起来,这样就不会产生静电。而当天气干燥时,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物体处于干燥的状态,这样经过摩擦,就会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与我们穿着的衣物也是有很大关系的,现在有绝大部分的衣服都是化纤制品,而这种材质在相互摩擦中产生静电从而传导给人体,这样人体就带上了电荷,从而造成静电的产生。包括我们的鞋子与地面长时间的摩擦也会产生电荷,传导给人体,使人体带有静电。
2023-08-11 16:31:072

静电的原理?

静电是通过摩擦或由于电荷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如在干燥的冬季,当人们脱下毛衣、毛料、尼龙类衣服时,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闪烁的火花。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当手指触及门把、水龙头、椅背等金属器物时会有电击感,这些都是常见的静电现象。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10多万伏。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2023-08-11 16:31:231

静电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物体在运动中,都可生成两边的端点带有正负电荷的电场效应,当电荷量聚集达到数万伏的高压时,它就会向四周的其它物体产生电荷放电,这就是物体的摩擦起电状态,也就是静电现象。 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只要接触后分离就能产生静电,流动的空气当然能产生静电。为什么流动空气会产生静电呢?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2023-08-11 16:31:381

静电原理

静电的原理: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通过摩擦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也有由于电荷的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形成,具体说就是因为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一般情况下原子核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荷相等,正负平衡,所以不显电性。 但是如果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比如实质上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就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物体带上了静电。静电的利用:1、静电除尘:可以消除烟气中的煤尘。2、静电复印:可以迅速、方便的把图书、资料、文件复印下来.3、高压静电还能对白酒生产、酸醋和酱油的陈化有促进作用。陈化后的白酒、酸醋和酱油的品味会更纯正。部分白酒、酸醋和酱油用高压静电。
2023-08-11 16:31:5011

静电产生原理

根据原子物理理论,电中性时物质处于电平衡状态。由于不同物质原子的接触产生电子的得失,使物质失去电平衡,产生静电现象。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质子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核而侵入其他的原子,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二、宏观原因1.物体间摩擦生热,激发电子转移。2.物体间的接触和分离产生电子转移。3.电磁感应造成物体表面电荷的不平衡分布。4.摩擦和电磁感应的综合效应。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由于失去一些电子带上正电,而另一个物体由于得到一些剩余电子而带上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电子产品制造中的静电源。(1)人体的活动,人与衣服、鞋、袜等物体之间的摩擦、接触和分离等产生的静电是电子产品制造中主要静电源之一。人体静电是导致器件产生硬(软)击穿的主要原因。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电压约0.5-2KV。另外空气湿度对静电电压影响很大,若在干燥环境中还要上升1个数量级。 (2)化纤或棉制工作服与工作台面、坐椅摩擦时,可在服装表面产生6000V以上的静电电压,并使人体带电,此时与器件接触时,会导致放电,容易损坏器件。 (3)橡胶或塑料鞋底的绝缘电阻高达1013Ω,当与地面摩擦时产生静电,并使人体带电。 (4)树脂、漆膜、塑料膜封装的器件放人包装中运输时,器件表面与包装材料摩擦能产生几百伏的静电电压,对敏感器件放电。 (5)用PP(聚丙烯)、PE(聚乙烯)、PS(聚内乙烯)、PVR(聚胺脂)、PVC和聚脂、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各种包装、料盒、周转箱、PCB架等都可能因摩擦、冲击产生1-3.5KV静电电压,对敏感器件放电。 (6)普通工作台面,受到摩擦产生静电。 (7)混凝土、打腊抛光地板、橡胶板等绝缘地面的绝缘电阻高,人体上的静电荷不易泄漏。 (8)电子生产设备和工具方面:例如电烙铁、波峰焊机、再流焊炉、贴装机、调试和检测等设备内的高压变压器、电路都会在设备上感应出静电。如果设备静电泄放措施不好,都会引起敏感器件在制造过程中失效。烘箱内热空气循环流动与箱体摩擦、CO2低温箱冷却箱内的CO2蒸汽均会可产生大量的静电荷。
2023-08-11 16:32:521

静电原理是啥?

任何物质都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的基本结复构为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如图质子与中子因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地聚在一起称为原子核,电子质量不高,环绕于原子核外。在正常状态下,一制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等量,正负电荷平衡,对外呈现电中性(不带电),当受到某种外力作用(如磨擦、光电作用等等),环绕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即脱离轨道,破坏了原子不带电的状态,电子离开原来的原子,而侵入到其它原子里,致使原来的原子带了正电,而使其它原子带了负电。造成这一带电现象,是因电子受外力百而脱离轨道所致,这个外力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伴随。象接触、分离、磨擦、感应、度流动空气……等等都会产生静电。静电的强度因为物体材质、磨擦与相对运行的速度、压力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
2023-08-11 16:33:121

生活中的静电原理是什么?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花纤的衣服。 2、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3、穿全棉的内衣。 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你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哈。。接下去,用力一关,,搞定~~ 5、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当你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在冬天,要尽量选用高保湿的化妆品。常用加湿器。有人喜欢在室内饲养观赏鱼和水仙花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好方法。 另外,推荐给您一个经济实用的加湿方法: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您不妨试试。 6、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处金属时,就会招受电击的疼痛感,某阶段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铁器,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 下面是两个小窍门,有助于防止这种电击。 1、在房屋内,地毯与鞋底摩擦后可能产生静电,在屋外也可能由于刮风导致身上带电。这时进出要碰铁门时小心,手可能挨电打。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可采取如下办法避免电击: 在碰铁门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你口袋里的钥匙(通常这并不会遭电击),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这样,身上的电就会被放掉,而且不会遭电击。 原理:手上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由于放电时手与铁门突然接触时是极小面积的接触,因而产生瞬间高压。如果拿出来口袋里的钥匙,先大面积握住钥匙(一串钥匙本身不能传走多少电荷因而这时也不会有电击),再用一把钥匙的尖端去接触大的导体,这时,放电的接触点就不是手皮肤上的某个点,而是钥匙尖端,因此手不会感到疼痛(也许钥匙会!----如果它有疼感的话)。 2、下出租车时也常发生电击现象。主要由于下车时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而下车后关门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 这种情况常发生时,最好注意: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就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手碰铁门时放电
2023-08-11 16:33:231

防静电的原理

静电危害的形成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产生并积累足够的静电荷,形成“危险静电源”,以至局部电场强度达到或超过周围介质的击穿场强,发生静电放电。 2.在危险静电源存在的场所,有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存在,并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或有电火物品、火炸药之类的危险品,或有静电敏感器件及电子装置等静电易爆易损物。 3.危险静电源与静电易爆易损物之间形成能量耦合,并且能量等于或大于危险静电源的最小点火能或静电敏感度。静电的防护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静电的堆积
2023-08-11 16:33:434

静电感应的原理?

静电感应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概念】[编辑本段]  当导体接近带电物体时产生的电荷分布于导体表面的现象。如橡胶棒X原已带有负电荷,可称为施感电荷,若将导体D接近带电体X时,由于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于是X上的负电荷在D中所建立的电场将自由电子推斥至D的远棒一边,并把等量的正电荷遗留在D的近棒一边,直至D中电场强度为零。如果有一条接地引线接触到导体D,则会有若干电子流向大地。导体D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这种电荷称为感生电荷。   利用静电感应现象可以使导体带电。早期的一些静电起电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人体也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作用的存在,当人体接近某些敏感的仪器设备时,能造成干扰甚至损坏,工业生产中的某些粉尘,由于摩擦带电及感应带电作用的反复进行,可以出现大量的电荷积累,出现火花放电及导致爆炸事故,因此须事先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 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金属导体A和B,导体上都贴有金属箔,让A和B彼此接触,这时A和B上的金属箔闭合,表示它们都没有带电。把另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C移近导体A,这时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它们都带了电。实验表明,靠近C的导体A带的电荷与C异号。远离C的导体B带的电荷与C同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2023-08-11 16:34:041

静电产生的四大主要来源?

静电是什么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产生静电的原理和分类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衣服上的静电例如北方冬天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带上静电,当接触他人或金属导电体时就会出现放电现象。人会有触电的针刺感,夜间能看到火花,这是化纤衣物与人体摩擦人体带上正静电的原因。(有基本物理知识我们就知道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
2023-08-11 16:34:142

产生静电的三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通过摩擦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也有由于电荷的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形成,具体说就是因为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一般情况下原子核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贺相等,正负平衡,所以不显电性。但是如果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比如实质上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就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物体带上了静电。
2023-08-11 16:34:252

静电球的原理

本实验装置主要由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导体平板和一个涂覆金属膜的乒乓球悬挂于它们之间组成。实验时把两块导体平板和高压静电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开启高压电源后,两块导体平板之间就产生了大体沿水平方向的电场。轻轻拨动悬挂乒乓球的绝缘细线,使乒乓球与某一平板相碰,乒乓球就带上了与它接触的极板符号相同的电荷;由于同号电荷相斥,乒乓球在被弹回排斥的同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飞向另一极板,接触极板时它先中和掉所带的电荷,同时又带上了与刚接触的极板符号相同的电荷;同样是同号电荷相斥,乒乓球又被弹回排斥,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乒乓球又向相反的方向飞去,在另一个极板处开始重复上述过程。它来回往返碰撞,同时转移电荷,能量的来源是与极板相连的高压静电电源。静电场对飞行中的带电乒乓球所做的功补充了由于空气阻力因素而产生的能耗,所以乒乓球在两极板间的来回跳跃可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满意请采纳。
2023-08-11 16:34:354

静电发生器工作原理

静电产生器是由静电发射棒和直流高压电源组成。直流高压电源提供给静电发射棒负(或正)高压,使静电发射击棒发射负离子(或正离子)然后使物体(工件)带上电荷(人工荷电)。电压越高,有效范围越大。 简述:静电产生器(离子发射器)是一种产生静电的专用设备。具有安装简易,工作平稳,产生静电范围大的特点。 特点: 1、可调四档电压输出。 2、输出短路保护; 3、超负荷状况下欠压保护; 4、与其它主机设备配合使用,在主机控制屏上完成该静电产生器的启动、停止和观察其工况。
2023-08-11 16:34:501

静电器工作原理

你讲的是静电消除器吧。它有两种:一是用线圈产生的高压(大约10万伏)来消除静电;另外一种是用电容充电后放电所产生的高压(大约6万伏)来消除静电。
2023-08-11 16:35:132

为什么会有静电?

摩擦起电电子由于摩擦,转移带电不等,有电位
2023-08-11 16:35:259

静电说明了哪些物理现象或原理

摩擦起电 同电相斥,异电相吸
2023-08-11 16:35:543

静电发生器是什么原理

高压静电发生器是静电粉末涂装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粉末之所以会被吸附在工件表面上,就是由它产生的高压静电作用的结果。高压静电发生器有电子管式和晶体管式两大类。电子管式性能可靠,输出电压稳定,能耐超载。晶体管式的体积较小,耗电少。也有二者结合的静电发生器,集中了二者的优点。各式静电发生器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由一稳定直流电源(由降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提供能量,经自激振荡(由振荡线圈或集成电路产生),将其转换成5kHz~20kHz的频率,并升压至6kV~10kV交变电,再经多级(一般为10级,也有12级)倍压整流,即可获得60kV~100kV的高压直流源——高压静电。
2023-08-11 16:36:051

静电发生器收集灰尘原理

当通过直流高压将负电压施加到放电电极上时,静电发生器(也称为熔喷布静电驻极设备)产生电晕放电,此时产生的负离子(-)充满气体中的灰尘颗粒,并通过电力施加正电压。它使用静电原理,该原理通过移至集尘杆来收集。电离和放电为了使用静电发生器的静电原理,有必要了解电离和放电的基本概念。(1)电离远离原子核的电子从外部接收诸如热和光之类的能量,并且能量增加(激发),并可能很快从原子核中逸出。电子与原子核的这种分离称为电离(io nization),并作为导电电子作为自由电子。导电电子在金属原子之间自由移动。(2)放电放电是绝缘子在强电场下失去绝缘并有电流流过的现象。放电分为电极之间的电流为“0”的不可持续放电和没有外部电离作用的非连续放电,持续放电是部分破坏,获得电晕放电和火花,获得正电晕和负电晕。它分为火焰放电,辉光放电和电弧放电,其中会损坏转换器。电晕放电与金属导体不同,可以在气体中自由移动的电子非常小,因此它们通常保持绝缘状态且几乎不带电。但是,如果在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上施加高电压,则两极间产生电位差而进行电离,这时产生自由电子,并且微细的电流流动。如果通过连续施加电压使电场变强,则会达到可以破坏绝缘状态的绝缘击穿强度,并且如果仅电场的大部分通过诸如床之类的尖锐形状发射光和声,则绝缘状态将被部分破坏。这称为电晕放电。(1)回电晕当灰尘附着到集尘电极的表面的电阻率非常高(高于10Q-cm)的,集尘电场是由流过尘埃层的电流加强,和放电电极的电场变弱,和放电电极场被削弱。这是指一种现象,其中从绝缘层的击穿点通过细小的灰尘间隙产生大量离子,以中和负离子,从而降低收集效率。(2)再次夹带在另一方面,再夹带,相反,如果尘埃的比电阻太低,低于10Q-cm,则电子容易即使它们是通过在灰尘收集板,并在颗粒和收集板之间的结合力的电力收集丢失排出,导致要极化的灰尘颗粒。发生返回空间的再次夹带现象,这也降低了集尘效率。回复者:华天电力
2023-08-11 16:36:141

静电成像技术利用了什么 物理原理

静电成像技术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符号与静电潜影正好相反)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显影),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即可完成印刷。这种方法可以在普通纸上成像,而且呈色剂采用颜料,既可以实现黑白也可以实现彩色印刷。静电成像包括充电、曝光、显影和转印等几个步骤。具体过程如下:(1)感光鼓在黑暗的旋转中经过某一极性的电场先被充电而均匀的带上电荷。(2)接着转到曝光处,再有要求产生的图像信息的激光束经校正并经多面转镜和聚焦镜均匀的扫到感光鼓上,这个过程就是曝光。光导体被光照部分电阻下降,电荷通过光导体流失,而未照光部分仍然保留着充电电荷。这样,就在感光鼓表面上留下了与原图像相同的带电影像,即所谓“静电潜相”。(3)当感光鼓转到显影部位时,带有异性电荷的墨粉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相变成可见的墨粉影像。(4)在转印电晕电场的作用下,墨粉影像被转印到纸张上,再经过影辊加热,墨粉中的树脂被溶化使墨粉粘在纸上,形成要求印刷的字符和图像。(5)印刷完成后,感光鼓还需经过消电、清扫,为输出下一页做准备。
2023-08-11 16:36:491

静电产生原理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2023-08-11 16:37:123

防静电接地的原理

就是把电放到地上去
2023-08-11 16:38:167

静电计的原理

静电计,它的结构是在一绝缘底座上装一金属圆筒作为外壳,外壳的前面装有透明玻璃,后面装有标有刻度的毛玻璃,顶端带有金属球的金属杆插入圆筒内,金属杆和圆筒间装有绝缘套筒,金属杆下部的水平轴上装有金属指针,可绕水平轴灵活转动.圆筒的底部有接线柱,可用以接地或与其它导体相连。这样,静电计的金属外壳与内部的金属杆及金属指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容器。当内部的金属杆与指针带电时,金属外壳的内壁上会感应出异种电荷,使金属指针不仅受到金属杆所带的同种电荷的斥力作用,还受到外壳内壁上异种感应电荷的引力作用(此时外壳接地),也就是指针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壳内空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而电场强度决定于金属杆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因此其指针张角的大小由金属杆与外壳间的电势差来决定。而验电器的外壳为玻璃瓶,当壳内金箔带电时,在玻璃瓶上不会出现感应电荷,至多在内外表面上形成极微量的极化电荷,其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故其玻璃外壳与内部金属杆不能共同构成电容器。验电器金属球和金属杆可看作是孤立的导体,其金箔张角的大小,只决定于金属球、金属杆所带电量的多少,与金属杆跟外壳间的电势差无关,更何况玻璃外壳根本不是一个等势体,其内外表面及表面上各点电势并不相等
2023-08-11 16:38:341

静电的原理是什么?

静电就是电荷形成的静电场。物质粒子没有不运动的。所以,静电其实也是运动电荷,只是其电荷运动没成闭环,没成纤维丛。这样就不是电流。电荷的起源也是宇宙中最深层的奥秘之一。目前推测,电荷是电子和质子,或更小的夸克粒子,自旋运动产生的,是物质粒子的自旋物理量和同位旋物理量“编码”属性;与物质质量无关,是物质运动的“派生”属性。电荷是量子化的,是电子自旋运动的,对称属性,以电子所带负电荷为基本单位电荷。但质子是带正电荷,它是其组成的三个夸克携带的,分别是两个上夸克各带三分之二正电荷,一个下夸克带三分之一负电荷。如果夸克分数电荷也是自旋加同位旋“编码”出来的,则将产生了更深刻的思想,比如说,将哥猜、黎猜关于质数的规律“联想”研究。静电产生就是物质间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使物质“掉渣”,产生了正负电荷不平衡,出现了总电量“核算”后的“剩余电荷量”。静电打人类祖先一出生就“定”在了他的身上,所以说,人对静电也“适应”了,就像人对蚊子也适应了一样,成了人的“伙伴”。因此,人有“缺电”生病现象。这就告诉人们,人体、地球环境都各自相互作用间是平衡的。人的任何一个“伙伴”,无论好坏都要“珍惜”。这样人才能活的好。
2023-08-11 16:38:441

静电为什么能吸住纸片?

静电能够吸附住纸片,是因为“静电吸附”现象的产生。带负电荷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小纸片,小纸片靠近玻璃棒的一边会感应出正电荷(另一边感应出的是负电荷);然后玻璃棒的负电荷与小纸片中的正电荷互相吸引,产生“静电吸附”现象。同理,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静电的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没有静电的物体内部靠近带静电物体的一边会集聚与带电物体所携带电荷相反极性的电荷(另一侧产生相同数量的同极性电荷),由于异性电荷互相吸引,就会表现出“静电吸附”现象。
2023-08-11 16:38:531

静电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只要接触后分离就能产生静电,流动的空气当然能产生静电。为什么流动空气会产生静电呢?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2023-08-11 16:39:031

静电的原理是什么?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其中一个物体会带上正电,另一个物体会带上负电,这两个物体在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就会放出电火花,并发出啪啪的声音,这就产生了静电。正电和负电会互相吸引,这样你的头发就被吸住了
2023-08-11 16:40:089

静电的原理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2023-08-11 16:41:142

静电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物体在运动中,都可生成两边的端点带有正负电荷的电场效应,当电荷量聚集达到数万伏的高压时,它就会向四周的其它物体产生电荷放电,这就是物体的摩擦起电状态,也就是静电现象。 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只要接触后分离就能产生静电,流动的空气当然能产生静电。为什么流动空气会产生静电呢?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2023-08-11 16:41:231

静电是有什么原理引起的

摩擦
2023-08-11 16:41:344

静电的原理是什么?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扩展资料:1、静电现象在公元前六世纪,人类就发现琥珀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静电现象”。这是自由电荷在物体之间转移后,所呈现的电性。此外丝绸或毛料摩擦时,产生的小火花,是电荷中和的效果。“雷电”则是大自然中,因为云层累积的正负电荷剧烈中和,所产生的电光、雷声、热量。静电现象包括许多大自然例子,像塑胶袋与手之间的吸引、似乎是自发性的谷仓爆炸、在制造过程中电子元件的损毁、影印机的运作原理等等。当一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到其它表面时,电荷集结于这物体表面成为静电。虽然电荷交换是因为两个表面的接触和分开而产生的,只有当其中一个表面的电阻很高时,电流变的很小,电荷交换的效应才会被注意到。因为,电荷会被入陷于那表面,在那里度过很长一段时间,足够让这效应被观察到的一段时间。静电现象是由点电荷彼此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产生的。库伦定律专门描述静电力的物理性质。在氢原子内,电子与质子彼此相互作用的静电力超大于万有引力,静电力的数量级大约是万有引力的数量级的40 倍。2、静电感应静电感应是一种导体因受外电场的影响而在表面不同的部分出现正负电荷的现象。一般在其附近带电体的电场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进行重新分布,直至导体内的电场的强度减小到零为止。结果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出现与它异号的电荷,另一端出现与它同号的电荷。当发生静电感应时,由静电感应所得的感应电荷,必为同时产生,且正、负电量相等。当带电体被移开时,导体上的电荷将恢复原来不带电的状态。3、静电干扰人体产生的静电干扰可以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电位差,影响心肌正常的电生理过程及心电在无干扰下的正常传导。这种静电能使病人加重病情或诱发早搏等,持久的静电还会使血液的碱性升高,导致血清中的钙含量下降,钙的排泄增加,从而引起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影响人的机体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等。不少电脑工作者脸部多发红斑、色素沉着等面部疾病,由于电脑屏幕产生的静电吸引大量悬浮的灰尘,使面部受到刺激引起的。此外,由于老年人的皮肤比年轻人相对干燥,加上心血管系统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更容易受静电的危害,引发心血管疾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静电
2023-08-11 16:41:441

静电原理是什么?

静电(staticelectricity),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另外美国的一部科幻、惊悚电影名称也叫《静电》。x0dx0a静电现象(图1)x0dx0a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10多万伏。x0dx0ax0dx0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x0dx0a静电产生过程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2023-08-11 16:42:031

人容易受到静电电击的原因是什么?

手机一天到晚不离手的人很容易积累静电。穿化纤衣服,皮肤干燥的人也易受到静电电击。见意此类人群经常补充水份,多喝水,常洗手,减少化纤类物品的使用,控制玩手机的时间。
2023-08-11 16:42:154

静电的产生是什么原因?

如何在冬天应对静电 下面是防止静电的方法,但是我觉得你的问题关键是在衣服的材质不对,那样含花扦的衣服是肯定带的,我以前被电的都是刺疼的感觉,最后没办法,只有不穿那样的了!你试试拖衣服之前先把手打湿,身体接触着一个金属的什么东西拖,这样如果都不行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去换个衣服吧! 如何防止衣服上的静电 相信好多人也有同样经历吧。下面说些有效的方法: 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花纤的衣服。 2、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3、穿全棉的内衣。 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你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哈。。接下去,用力一关,,搞定~~ 5、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当你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在冬天,要尽量选用高保湿的化妆品。常用加湿器。有人喜欢在室内饲养观赏鱼和水仙花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好方法。 另外,推荐给您一个经济实用的加湿方法: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您不妨试试。 6、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处金属时,就会招受电击的疼痛感,某阶段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铁器,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 下面是两个小窍门,有助于防止这种电击。 1、在房屋内,地毯与鞋底摩擦后可能产生静电,在屋外也可能由于刮风导致身上带电。这时进出要碰铁门时小心,手可能挨电打。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可采取如下办法避免电击: 在碰铁门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你口袋里的钥匙(通常这并不会遭电击),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这样,身上的电就会被放掉,而且不会遭电击。 原理:手上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由于放电时手与铁门突然接触时是极小面积的接触,因而产生瞬间高压。如果拿出来口袋里的钥匙,先大面积握住钥匙(一串钥匙本身不能传走多少电荷因而这时也不会有电击),再用一把钥匙的尖端去接触大的导体,这时,放电的接触点就不是手皮肤上的某个点,而是钥匙尖端,因此手不会感到疼痛(也许钥匙会!----如果它有疼感的话)。 2、下出租车时也常发生电击现象。主要由于下车时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而下车后关门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 这种情况常发生时,最好注意: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就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手碰铁门时放电 。
2023-08-11 16:43:442

静电的原理是什么?

静电是通过摩擦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也有由于电荷的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形成。一般情况下原子核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荷相等,正负平衡,所以不显电性。 但是如果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比如实质上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就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物体带上了静电。
2023-08-11 16:44:042

摩擦静电原理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 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何防止静电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花纤的衣服。 2、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3、穿全棉的内衣。 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你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哈。。接下去,用力一关,,搞定~~ 5、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当你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在冬天,要尽量选用高保湿的化妆品。常用加湿器。有人喜欢在室内饲养观赏鱼和水仙花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好方法。 另外,推荐给您一个经济实用的加湿方法: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您不妨试试。 6、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处金属时,就会招受电击的疼痛感,某阶段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铁器,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 下面是两个小窍门,有助于防止这种电击。 1、在房屋内,地毯与鞋底摩擦后可能产生静电,在屋外也可能由于刮风导致身上带电。这时进出要碰铁门时小心,手可能挨电打。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可采取如下办法避免电击: 在碰铁门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你口袋里的钥匙(通常这并不会遭电击),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这样,身上的电就会被放掉,而且不会遭电击。 原理:手上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由于放电时手与铁门突然接触时是极小面积的接触,因而产生瞬间高压。如果拿出来口袋里的钥匙,先大面积握住钥匙(一串钥匙本身不能传走多少电荷因而这时也不会有电击),再用一把钥匙的尖端去接触大的导体,这时,放电的接触点就不是手皮肤上的某个点,而是钥匙尖端,因此手不会感到疼痛(也许钥匙会!----如果它有疼感的话)。 2、下出租车时也常发生电击现象。主要由于下车时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而下车后关门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 这种情况常发生时,最好注意: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就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手碰铁门时放电 静电利与弊 我们知道,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所以,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 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除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总之,静电危害起因于用电力和静电火花,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人们常说,防患于未然,防止产生静电的措施一般都是降低流速和流量,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材料等。最简单又最可靠的办法是用导线把设备接地,这样可以把电荷引人大地,避免静电积累。细心的乘客大概会发现;在飞机的两侧翼尖及飞机的尾部都装有放电刷,飞机着陆时,为了防止乘客下飞时被电击,飞机起落架上大都使用特制的接地轮胎或接地线; 以泄放掉飞机在空中所产生的静电荷。我们还经常看到油罐车的尾部拖一条铁链,这就是车的接地线。适当增加工作环境的湿度,让电荷随时放出,也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潮湿的天气里不容易做好静电试验,就是这个道理。科研人员研究的抗静电剂,则能很好地消除绝缘体内部的静电。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静电这一隐蔽的捣蛋鬼。 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比如, 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和港电分选技术等, 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 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甚至在字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等静电装置。
2023-08-11 16:44:192

静电原理是什么?

静电(static electricity),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另外美国的一部科幻、惊悚电影名称也叫《静电》。 静电现象(图1)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10多万伏。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 静电产生过程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2023-08-11 16:44:451

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花纤的衣服。 2、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3、穿全棉的内衣。 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你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哈。。接下去,用力一关,,搞定~~ 5、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当你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在冬天,要尽量选用高保湿的化妆品。常用加湿器。有人喜欢在室内饲养观赏鱼和水仙花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好方法。 另外,推荐给您一个经济实用的加湿方法: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您不妨试试。 6、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处金属时,就会招受电击的疼痛感,某阶段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铁器,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 下面是两个小窍门,有助于防止这种电击。 1、在房屋内,地毯与鞋底摩擦后可能产生静电,在屋外也可能由于刮风导致身上带电。这时进出要碰铁门时小心,手可能挨电打。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可采取如下办法避免电击: 在碰铁门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你口袋里的钥匙(通常这并不会遭电击),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这样,身上的电就会被放掉,而且不会遭电击。 原理:手上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由于放电时手与铁门突然接触时是极小面积的接触,因而产生瞬间高压。如果拿出来口袋里的钥匙,先大面积握住钥匙(一串钥匙本身不能传走多少电荷因而这时也不会有电击),再用一把钥匙的尖端去接触大的导体,这时,放电的接触点就不是手皮肤上的某个点,而是钥匙尖端,因此手不会感到疼痛(也许钥匙会!----如果它有疼感的话)。 2、下出租车时也常发生电击现象。主要由于下车时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而下车后关门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 这种情况常发生时,最好注意: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就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手碰铁门时放电。
2023-08-11 16:44:551

求大神解释静电吸附原理?

原理应为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2023-08-11 16:45:053

什么是静电?

235488!
2023-08-11 16:45:176

静电小实验原理

静电小实验原理如下:静电实验是不同物体摩擦时,使某一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电子被转移的物体带上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负电荷。其中在摩擦试验中,为了对摩擦后物体的静电情况进行区分,并对常见物品摩擦过所带电荷进行规定,玻璃棒摩擦后带正电,而橡胶棒则带负电。如果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其他物体,发生电荷的转移时,就会被人们观察到放电出现火花。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静电是通过摩擦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也有由于电荷的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形成。一般情况下原子核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荷相等,正负平衡,所以不显电性。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就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物体带上了静电。
2023-08-11 16:45:421

静电是怎么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静电产生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静电产生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接触、摩擦等这些都会产生让我们烦恼的静电哦!较为常见是人体活动时,皮肤和衣服之间以及衣服和衣服之间互相摩擦,这样产生静电。静电的特点是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
2023-08-11 16:46:051

静电消除器的原理

  它由高压电源产生器和放电极(一般做成离子针)组成,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然后用风把大量正负离子吹到物体表面以中和静电,或者直接把静电消除器靠近物体的表面而中和静电。  主要运用于工业生产,属于电子产品系列。
2023-08-11 16:46:283

静电除尘的原理是什么?

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
2023-08-11 16:46:442

静电场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静电场测试仪分接触式及非接触式静电场测试仪。可测范围在+/-200KV。外壳为防静电材质,并有接地扣,确保测量结果可靠。 主要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纺织原料和制成品(含纤维、纱线、织物、地毯、装饰织物)的静电性能,也可用来测定其它片、板状材料如纸张、橡胶、塑料、复合板材等的静电性能。仪器主机由电晕放电装置、探头和检测系统组成。利用给定的高压电场,对被测试样定时放电,使试样感应静电,从而进行静电电量大小、静电压半衰期、静电残留量的检测,以确定被测试样的静电性能。
2023-08-11 16:46:552

静电的原理?谢谢了

上面的真多 很简单就是摩擦让周围的分子带点 同级相斥 亦级相吸
2023-08-11 16:47:064

静电放电的原理?

静电放电的原理: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
2023-08-11 16:47:172